【史上最全】民用爆破炸药库安全评价资料-26.9民用爆破器材出入库检查制度

时间:2019-05-12 16:4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史上最全】民用爆破炸药库安全评价资料-26.9民用爆破器材出入库检查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史上最全】民用爆破炸药库安全评价资料-26.9民用爆破器材出入库检查制度》。

第一篇:【史上最全】民用爆破炸药库安全评价资料-26.9民用爆破器材出入库检查制度

民用爆破器材出入库管理规定

1、爆炸物品出入库操作必须由专人负责办理;

2、对购买爆破器材入库需认真查验相关票据,产品合格证件,核对相关民爆器材,确认无误方能入库;

3、对使用剩余清退入库民爆器材,须核对登记,确认无误方能入库;

4、爆破器材发放必须认真审验领取手续,确认无误方能发货;

5、出入库必须建立登记台帐,认真填写出入库记录,完善各种登记制度,以备待查;

6、定期检查出入库记录、库存实物,做到帐目清楚,帐物相符,确保无误;

7、夜间出库的爆破物资,须经组长以上的领导同意方可出库,认真登记好出库时间。

第二篇:【史上最全】民用爆破炸药库安全评价资料-26.8安全保卫制度

民爆物品仓库安全保卫制度

一、库区值班警卫人员必须由政治可靠身体强壮的人员担任,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明确职责、防患于未然。

三、库区应实行24小时保卫巡回制度,夜间警卫人员实行双人双岗制度,严禁脱岗、睡岗、串岗,严格交接班制度。

四、每班对仓库的门窗、通气孔、监控系统、红外线报警等设施进行一次巡查,对库区围墙、排洪沟进行检查,并认真记录。

五、仓库管理必须严格执行非工作人员不准入库;烟火、移动通讯装置不准入库;不准在库区动火及架设临时电线;确需动火时,需办理动火许可证。

六、夜间不准产品出入库。夜班应一小时在库区内巡逻检查一次,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处理。

七、严格出入库登记手续、查验制度,对外来人员必须查验其身份无误登记后,方可进入库区。

八、在天气晴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时,应有专人守卫。

九、仓库必须做到“四防”即:人防、物防、技防、犬防。

十、提高警惕,对活动在库外可疑人员及时盘查,发现重大问题及时向公司及公安机关报告,并主动配合公安机关排查一切隐患。

第三篇:【史上最全】民用爆破炸药库安全评价资料-26.4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及计划

民爆物品安全教育制度及培训计划

为加强职工安全培训工作,提高我司职工的业务素质和自主保安能力,使各专业、各工种人员严格按三大规程作业,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特制定本制度

1、新招聘的职工资料必须经生产部门审核后交办公室备案,由办公室通知技术、安全部门组织技术、安全培训。

2、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

3、培训后必须经考试合格方能交办公室办理入职手续,交生产部门安排工作,并由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

4、每周二下午为职工安全技术教育培训日,由安全组牵头组织培训。

5、培训原则:坚持“强制培训、分级管理、统一标准、保证质量”的原则,对全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进行多种形式的安全培训。

6、培训内容:按照《爆破作业安全技术培训统编教材》、《爆破作业技术操作规程》和结合生产现场要求进行培训,并根据职工素质情况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四篇:民用爆破器材安全管理基础知识123

民用爆破器材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1、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是控制事故、消除隐患、为劳动者创造一个安全文明的工作环境。

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本质所在是通过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的结合,消除事故隐患,控制不安全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安全。

3、安全保障体系的三个方面:

A.事前预防对策体系:⑴建立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⑵编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⑶保证安全措施资金投入;⑷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人员;⑸进行安全技术与法规知识教育培训;⑹坚持建设项目“三同时”;⑺开展安全评价;⑻严格危险源,特别是重大危险源管理;⑼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⑽落实承包经营的安全生产责任;⑾实行工伤保险。

B.事中应急对策体系:即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并间隔一定时间组织一次培训、演练和总结。

C.事后处理对策体系:即执行事故报告制度和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4、国家安全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5、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中介提供服务”。

6、国家在安全上强调的几项原则:

①.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原则;

②.副职领导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③.安全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原则;

④.保障安全生产所需经费的原则,四项安全生产经费是指劳保护具费、安全技措费、安全教育费、安全奖励费; ⑤.工程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原则,即坚持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⑥.经常进行安全检查的原则;

⑦.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文化的原则; ⑧.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

⑨.严肃事故统计与查处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未汲取事故教训并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未进行事故责任追究不放过。

7、安全管理的特征是:⑴全员参加安全管理,⑵全过程安全管理,⑶全方位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重心是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预防。

8、安全生产五要素: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投入、安全责任、安全科技。

9、安全的定义是指不发生死伤、职业病危害、设备或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状况,即无危为安,无损为全。

10、安全三要素:将构成系统的人、物及人物关系等称为安全三要素。

11、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

12、安全文化的要点:

⒈构造立足于有关危险度(风险)正确信息的信息文化;

⒉积极报告潜在(风险)的报告文化;

⒊明确区分容许行为与不容许行为的正直文化;

⒋对现场情况能迅速作出反应的灵活文化;

⒌养成能从信息导出正确结论的意识和能力的学习文化。

13、民用爆破器材安全管理的依据:

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⒉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⒊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

⒋爆破安全规程; ⒌民用爆破器材企业安全管理规程。

14、指导民爆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15、民爆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宗旨确定为:以人为本,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16、安全工作的基石是:贯彻国家对高危行业建设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的原则和执行国标《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

17、降低事故风险的关键措施是“三少三隔开”。

即力求实现在危险现场的作业人员、危险品存量、涉及的危险工序尽可能少;危险性建筑物与非危险性建筑物要隔开,危险性生产线与非危险性生产线要隔开,危险性操作与非危险性操作要隔开。

18、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是:消除事故致因因素。

19、安全生产的基本策略是鼓励先进、淘汰落后。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1、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员应依法取得安全资格上岗证书方可上岗。第一责任人应该是企业的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的委托人。这里指的委托人应该具有能全面承担所委托企业安全责任的企业负责人。

22、企业安全投入是保证安全生产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安全投入内容主要包括:安全技术改造、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监则与评估、安全隐患整改、劳动保护和个体防护、职业健康体检、事故预防等费用。

23、从业人员应该享有的劳动保障条件有:安全教育、工伤保险、劳动保护。

24、均衡生产是根据设备、人员等生产要素的实际能力合理地、平均地安排生产量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任何超负荷、突击方式组织生产是有百害无一利的。

25、在三种情况下民爆物品应停止生产作业: Ⅰ 火工产品严禁在当日22时至次日6时生产;

Ⅱ 间断或半自动生产方式的炸药及制品生产线严禁在当日零时至次日6时生产;

Ⅲ 当遇有暴雨、强雷电、冰雹、大风、暴雪等恶劣天气、企业不得组织民爆器材生产、装卸、运输活动。

26、民爆企业在现场实际管理中,应根据产品性质、专用生产设备结构特性等情况采用以下几种形式的清扫管理制度:

⑴日常当班收开工清扫;

⑵节假时或长期停产收开工清扫;

⑶危险场所施工或设备检修时的清扫;

⑷轮换品种生产;

⑸运输民用爆破器材的车辆出车或收车前应将车辆打扫干净,清扫的药粉、药渣应送到指定地点,定期进行销毁。

27、安全评价的定义: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和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8、安全评价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专项安全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四种。

29、关于外来人员进入危险区和库房的管理:

⑴参观和检查人员:办理手续,穿戴劳动护具,禁带违禁物品,关闭通讯工具;

⑵从事临时性工程作业人员: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在企业安全管理受控状态下进行。

30、标识是表明物质的存在状态及特性,它通常以文字、声、光等形式传递信息。

31、几种常见的安全的标志:

禁止标志(红色):禁止或制止人的某种行为; 警告标志(黄色):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

指令标志(蓝色):必须遵守,用来强制或限制人的行为; 提示标志(绿色):示意目标地点或方向。

32、标志示例:危险品、禁止吸烟、严禁烟火、严禁穿化纤衣服;

标识示例:疏散通道、雨淋开关等标志。

33、运输汽车的标志为:

运输爆炸物品的厢式运输车侧面必须悬挂符合GB13392要求的爆炸标志符号,驾驶室车顶上还要设置等腰三角形顶灯。

34、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根本是只有消除或控制危险的有害因素,降低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危害。

35、防止明火危险

明火是指肉眼可见的火。常见的火种有:烟火、烧焊动火、电火花、外部火灾侵入、使用发火料等。

36、危险区域内焊接与动火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应制定焊接与动火的生火许可证审批制度,在危险场所施工或对危险品生产设备检修时,焊工应了解民用爆破器材的性质,并有上岗作业证;

b宜在危险生产区内设置固定的焊接动火地点,焊接动火地点与危险工房或专场距离不应小于50m,焊接动火地点周围应无杂草和其它可燃物品,固定的焊接动火地点由企业技术、消防部门确定后,不应任意变动;

c危险工房内,生产期间或停产后来进行彻底清理并未经安全技术人员验收之前,严禁焊接与动火;

d接触危险药剂的设备及与其有金属连接的一切设备进行焊接时应使用气焊,并采取防止火花飞溅的措施,如因工艺需要不能拆卸而又使用电焊时,应由企业安全部门批准,并在被焊接的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采取可靠的绝缘或防止杂散电流扩散的措施;

e可能残留危险品的设备或管路应进行销爆处理,经确认无危险后方可施工;

f焊接动火期间应设专人监护,工作结束后应彻底清理现场。

37、消火栓、灭火器、雨淋系统等消防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维修或更换,并定期进行试验,时刻保持消防设施处于有效状态。

38、意外过热是指失控下的各种加热现象。

危险、有害因素有:供热系统、磨擦化学反应热、电流过载、暴晒、烧焊等。

39、防止传爆和减少事故损失就是阻止爆轰波继续传播,防止事故扩大的一类技术手段。

安全对策措施有:隔爆与抗爆设计、泻爆设计、防爆设计、减少药量和定员等。

40、防止电气伤害是由用电系统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一类伤害。

安全对策措施有:选择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漏电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安全电压、屏蔽和安全距离、连锁保护。

41、雷电是带有异性电荷的雷云相遇或雷云与地面突出物接触的放电现象,其特点是电压高,电量多(10——160C)、放电时间短、电流大(20——200KA),能将周围物质加热膨胀,形成冲击波,破坏力极强。

雷电的危害主要有直接雷击、感应雷击、雷电波入侵。安全对策措施有:限制建筑物高度、采取避雷装置、避开雷区、避开雷击部位、防止雷电火灾。

42、静电是不同物质的物体之间相互摩擦或接触时产生的。是雷管和电雷管安全管理的大敌。

安全对策和措施:工艺控制、泄放、中和、屏蔽、个体防护等。

43、在工业雷管、起爆药、黑火药、延期药等库房的入口处,应设导也静电的门帘、扶手及静电检测仪,导出人体带电。

44、防雷接地体附近,应根据实际情况悬挂警告牌或设遮栏,以免雷击时人畜接近。

45、防雷接地装置每年雷雨季节前应全面检测一次,防静电接地装置每年干爆季节应全面检测一次。防静电地面一年检测两次。发现不合格应立即处理。

46、防止操作失误是预防和制止因作业人员违反正常的作业程序或操作规定而引起的事故。安全对策和措施有:冗余设计、人机界面匹配、警示、安全教育、技能培训等。

47、应急避险包括应急避难和应急处置。

应急避难是指沿疏散路线至防护屏障外。为保证人员迅速及时疏散,用于疏散的应急照明应保持有效,通道应畅通。

应急处置是指事故萌芽或初期,采取合理科学的手段,将其消除或制止程序传递有关信息的处理方法。

48、企业对报警方法、报警系统、事故信号等应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编入应急事故预案内,经常组织员工培训,使每一位岗位工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

49、库区内应保持整齐清洁,应维护好墙面、地面和门窗,做到墙面光洁,地面平整无裂缝、坑洼,门窗完好无损、开启灵活。

50、民爆器材的运输作业是一个动态过程,与生产、储存过程相比,安全上存在的突发事故概率更大。

51、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能受到外界能量的意外激发就有可能发生爆炸。如交通事故、雷电、静电、射频、运输车辆不符合要求。

52、工业炸药及其制品都是易燃物质,发生火灾时炸药一般先燃烧,只有满足一定条件才由燃烧转为爆炸。运输过程中工业炸药发生火灾的原因有下列几种情况:

A外因引起:如外来明火、雷电、人的行为、储存温度过高、车厢通风不畅、交通事故等都会引起爆破器材火灾。

B内因引起:民爆器材内部的氧化剂和可燃剂具有不稳定基因,在储存时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单质炸药分子内的不稳定基因产生断裂,一般要放出热量,长时间热量聚集,当超过一定温度会发生自燃,如不及时扑灭,就会引起爆炸。

53、造成民爆器材被盗发生的主要原因有: a无防盗技术措施或技防失效; b车辆不符合要求;

c库区报警设置不符合要求; d库房门窗不合格; e值守人员不足,管理措施不完善或值班人员失职,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f其它技术和管理原因。

54、在库区内不准使用三轮汽车、畜力车、翻斗车和挂车;电瓶车应采用防爆型,专用厢式运输车应符合《民用爆破器材运输车安全技术条件》。

55、专用厢式运输车:厢底有缓冲层,内部有固定装置、散热、防静电、烟感器、防火灭火、防盗报警器、防滑等装置和设施,特殊情况需要雷管与炸药同车运输时,雷管应存于保险箱或使用同载车。

56、民爆器材驾驶人员应有驾照、5万公里行车记录、3年安全驾驶经历,企业考核合格。

57、从事运输、装卸民用爆破器材的作业人员,对所运的民爆物品应掌握其化学和物理性质及应急措施。

58、运输爆破器材的押运员应随车携带符合行政许可审批要求的有关证件,掌握押运产品的数量、质量、规格、批次和装载等情况,了解所载物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和安全防护知识,当面点清数量,办理好有关交接手续。

59、从事民用爆破器材运输的人员,应经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企业应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应急预案训练。应经常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进行安全审核,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调整。

60、运输民用爆破器材的车辆,不应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宿舍区、交叉路口或火源附近停车。当车辆通过铁路道口时,应注意铁路信号和加强观察。遇有火车通过时,车辆应停于停车线以外的地方,无停车线的,应停在距钢轨5m以外,严禁超车抢行。

61、各种车辆的装载量不应超过额定负荷。车辆起停时,应避免突然起动和急刹车。驾驶员离车时,应拉紧手闸、切断电路、锁好车门,车辆不应停放在纵坡大于5%的路段。

62、民爆器材装卸作业的安全要求如下:

a运输车停车位应临近库房2.5米以外,有粉尘的5米以外; b装卸台应有缓冲件或有车辆停车的界限为措施; c轻拿轻放; d厢式专用车堆高不超过1.5米,另外在动态情况下略比静止状态下低些更利于安全;

e中途卸车应重新调整高度; f包装破损的应及时处理; g符合同车运输的有关规定。

63、汽车运输民爆器材行驶途中的安全要求如下: a路径铁路道口不得抢道,速度不超过5公里/h; b库区内运输车辆限速15公里/h;

c运输途中:暴雨、雷电、大雾天(能见度不足5m)应选择安全地点,停止作业;

d委托运输应审查承运单位是否有条件,并应签订安全责任协议。

64、运输民用爆破器材的车辆出车或收车前应将车厢打扫干净,清出的药粉、药渣应送至指定地点,定期进行销毁。

65、在暴雨和雷电等恶劣天气情况下,产品不应出入库。恶劣天气能见度在5m以内时,或坡度在6%以上且能见度在10m以内时,应停止行驶。

66、民爆物品储存是一个相对静止的过程,其最基本的危险因素有:

a危险品在储存过程中能受到外界能量的意外激发就有可能发生爆炸。如选址不合理、建筑结构、雷电、静电、射频、外来火种、违规存放、装卸、其它因素;

b储存过程中火灾危险因素基本与运输过程中的危险因素相同;但库房和库区周围的杂草、针叶树种和竹林会增加外来火源进入库区的危险;

c民爆器材仓库被盗发生。

67、库房是储存民爆器材最基本的设施。其基本要求:a储存民爆物品应取得储存许可证;b合格品允许入库,出库后入库还应经验收,不合格品应另库存放,并及时处理;c库房门口有警示牌;d性质相抵触的物品一律分库存放;e库房双锁,钥匙分别由两人保管;f实行产品出入库严格进行登记制度;g要求维护仓库的注意事项。68.仓库管理人员应了解产品的安全性能,掌握防火、防爆等知识,熟悉仓库的各项安全规定并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69、外来人员进入仓库必须经库房负责人审查批准,了解仓库有关管理规定的前提下,由仓库工作人员带领进入。

70、民爆器材仓库应设仓库负责人,并设相应的仓库管理人员和足够的保卫人员;门岗应建立严格的民爆器材进出库检查制度。

71、中转库、总仓库区内入口处应设防火提示牌。每幢危险性建筑物入口处明显位置应有警示牌。

72、化学性质不稳定的废民用爆破器材或未进行相容性试验的新产品应单独存放,严禁和常规产品同库存放。

73、民爆器材仓库内产品堆放应利于行车、搬运方便、通风良好、堆放稳固,并遵守下列规定:

a产品应按先后入库顺序成垛堆放,不同规格的应分垛堆放;b库内装运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小于1.2米,人行检查清点通道宽度不小于0.8米,通道上严禁堆放任何物品,堆垛边缘距墙不应小于0.3米,堆垛边缘之间距离不应小于0.1米。c堆放炸药类、索类民爆物品堆高不应大于1.8米,堆放雷管和其它起爆器材的堆高不应大于1.6米。

74、民爆器材仓库宜做到“十防”,即防潮、防热、防冻、防霉、防洪、防火、防雷、防虫、防盗、防破坏。

“十二无”库内无尘土、无禁物、无水汽凝结、无漏雨、无渗水、无事故差错、无包装损坏、无锈蚀霉烂、无鼠咬虫蛀、库边无杂草、库周围25米内无针叶林或竹林、水沟无阻塞,同时库内应设置温、湿度表。

75、严禁在仓库内开箱取物品,如确需拆零销售,由仓库保管员将产品箱移到防护屏障外指定地点进行,启箱工具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76、维修民爆器材仓库时,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门窗小修可移室外指定地点进行,库房大修应将仓库内的产品全部搬出,清扫干净后方可进行。77、应建立完整的民用爆破器材试验与销毁记录。每次均应清点民爆物品的数量,并由参加试验或销毁的主要操作人员共同签字。

78、试验或销毁工作不应单人进行,操作人员应是专职人员并经考试合格,持有上岗证。

79试验场或销毁场的设置应符合GB50089的有关规定。80、销毁场内不应设待销毁的民用爆破器材贮存库,允许设置为销毁时使用的点火件或起爆件掩体。

81、采用溶解法销毁民用爆破器材时,应使用爆破器材全部溶解,最后还应捞出其中的不溶物另行处理。

82、采用化学分解法销毁民用爆破器材时,应使民用爆破器材达到完全分解,其溶液应经处理符合有关规定后再排入下水道。

83、在野外销毁时应按规定在销毁场的四周安排警戒人员,控制有可能进入的通道,严禁任何人员和车辆进入。

84、使用导火索进行试验或销毁时,其长度应能保证所有工作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撤到安全地点。

85、待销毁的民爆器材严禁在阳光下暴晒,严禁将销毁不彻底的民爆器材随地散失或任意处理。

86、严禁在夜间、暴风、雷雨、大雾和风向不定等恶劣天气进行销毁作业。

87、制订应急救援预案的必要性:

a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渴望安全健康的生活; b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 c有预案可使事故降低至最少;

d预案制定合理、有效,可使事故责任人减轻民事、刑事责任; e预案制定合理、有效,可提高企业、政府及至执政党的形象。88、紧急情况是指所有意外的,会造成职工、客户和公众死亡或重伤,或会中断生产经营,破坏作业,造成物理或环境上的损失,或威胁企业的财政能力或公共形象的事件。

89、无论何种应急事故发生,其应急事故管理的程序不外乎四个步骤:预防、预备、响应、恢复。90、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要根据本单位流通的实际情况,本着“以防为主,防救结合”的精神,其编制原则为:

a应紧密结合本单位危险源的特点,内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b救援措施、避险要领应简洁明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c应遵循企业的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9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内容: a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结果;

b事故类型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分析; c事故应急救援及紧急避险措施;

d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救援队伍及职责分工; e事故应急救援器材、装备; f需要请求社会救援的事项;

g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的考核评价标准; h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92、危险源辨识与评价,事故类型与危害分析,应急救援和避险措施应准确、完整。

93、预案中指挥机构的负责人应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承担,有关副职、职能部门领导为指挥机构成员,下设日常办事机构。

94、企业应根据预案管理制度定期对预案中规定的机构、责任制、报警系统、预防措施、演练记录、救援设施等内容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95、为应急救援配备的器材和装备不应移作他用,应保持完好、有效。

96、消防、救护、救援等应与当地有关单位保持良好的联系。97、事故是指科研、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的人身伤害和较大经济损失事故。分类如下:

a一般事故是指造成1~2人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的事故;

b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9人死亡,或10~49人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5000万元的事故; c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29人死亡,或50~99人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1亿元的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事故。

98、事故发生后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及时、有序、正确的处置,保护人的生命,减少伤痛和死亡,保护事故现场,防止发生事故蔓延和二次事故。

99、企业发生伤亡事故后,企业负责人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当地政府部门,不应瞒报、谎报、故意迟延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事故证据。如发生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应如实向行业主管部门上报,并积极配合调查事故原因,不应隐瞒事故真相。

100、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a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及事故现场情况;

b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c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d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e事故报告单位及主要负责人、联系人、联系电话。

第五篇: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范文模版]

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

Safety code for design of engineering of civil explosives materials

GB 50089―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

第578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89―2007,自2007年8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2.2、3.2.3、3.3.1、3.3.2、3.3.3,3.3.6、4.2.2、4.2.3、4.2.4、4.3.2、4.3.3、5.1.1(3)、5.2.2(1)(3)(5)(6)(7)(8)、5.2.3(1)(3)、5.2.4、5.3.2(1)(2)(3)(5)、5.3.3(1)(2)(3)(5)、5.4.2(1)、5.4.3(1)、6.O.2(2)(3)(4)(5)(9)、6.0.3(2)(4)、6.0.4、6.O.5、6.0.6(1)(3)(4)(6)(8)(9)(10)(11)(12)、6.0.7、6.0.8、6.0.9、7.1.1、7.1.2、7.1.3、7.1.4、7.1.6、7.1.7(2)、8.1.1、8.2.1、8.2.6、8.4.4、8.4.8、8.4.9、8.4.10、8.5.1、8.6.2、8.6.6、8.6.7、9.0.1、9.0.5、9.0.6,9.O.10、9.O.11、9.0.12(2)(3)、10.O.1、10.0.3、11.2.1、11.2.2(4)、11.3.3、11.3.4、11.3.6、11.3.7、12.2.1(2)(3)(5)(6)(8)、12.2.2、12.2.3(1)(2)(4)、12.2.4、12.3.3(1)(2)、12.3.4(2)、12.3.5、12.3.6、12.5.4、12.5.5(1)(3)、12.6.2、12.6.3、12.6.5、12.6.6、12.7.2、12.7.3、12.7.6、12.7.7、12.8.1、12.8.3、13.1.2、13.1.3、13.1.4、14.2.2、15.2.1、15.2.3、15.2.5、15.2.6、15.3.4、15.4.1、15.4.2、15.6.2、15.7.1、15.7.2、15.7.3、15.7.4、15.7.6、A.O.1、A.0.2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GB 50089―98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七年二月二十七日

前 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二~二○○三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3]102号)的要求,由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设计、科研、生产和流通单位对《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GB 50089―98进行修订而成。

本规范共分15章、6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危险等级和计算药量,企业规划和外部距离,总平面布置和内部最小允许距离,工艺与布置,危险品贮存和运输,建筑与结构,消防给水,废水处理,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电气,危险品性能试验场和销毁场,混装炸药车地面辅助设施和自动控制等。本次修订,与原国家标准《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GB 50089―98相比,保留了90条、3个附录,修改了109条,取消了24条,增加了95条、3个附录。规范修订后为294条、6个附录。主要修订内容是:调整了建筑物的危险等级,进一步明确生产线联建的安全技术要求,补充调整了内、外部最小允许距离,修订了防护屏障的作用系数,增加了钢结构的要求,修订了电气危险场所的区域划分,通过试验增加了电磁辐射对电雷管的安全场强要求,补充了流通企业库房设计的安全技术规定等。

修订过程中,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基本建设的有关政策,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民爆行业发展趋势,开展了专题研究和部分试验研究,总结了近五年来民用爆破器材工程建设设计方面的安全科研成果和经验教训,有选择地吸收了国外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先进安全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科研、生产、流通民爆行业单位及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最后经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民爆器材监督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第五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宣武区西便门内大街85号,邮编:100053,传真:010-83111943)。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第五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中国爆破器材行业协会中国兵器工业规划研究院民爆咨询中心 广东南海化工总厂有限公司福建永安化工厂 浙江利民化工有限公司新疆雪峰民爆器材有限公司湖南南岭爆破器材有限公司福建龙岩红炭山七○八有限公司 长沙矿冶研究院西安庆华民爆公司 西安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河南省前进化工有限公司重庆八四五化工公司 葛洲坝易普力化工公司甘肃和平民爆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魏新熙 杨家福 张嘉浩 王爱凤 陶少萍 郑志良 尹君平管怀安王泽溥 张幼平白春光 张国辉 粱景堂 张利洪 刘晓苗 总 则

1.0.1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采用技术手段,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制定本规范。

1.O.2 本规范适用于民爆行业生产、流通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

1.O.3 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 语

2.0.1 民用爆破器材 civil explosives materials 用于非军事目的的各种炸药(起爆药、猛炸药、火药、烟火药等)及其制品(油气井及地震勘探用或其他用途的爆破器材等)和火工品(雷管、导火索、导爆索等)的总称。

2.0.2 危险品 dangerous goods 指民爆行业研究、生产、流通与应用过程中的具有燃烧,爆炸危险的原材料、半成品、在制品、成品等。

2.0.3 在制品 work in―process 指正在各生产阶段加工中的产品。

2.0.4 半成品 semi―finished product 指在某些生产阶段上已完工,但尚需进一步加工的产品。

2.0.5 梯恩梯当量 TNT equivalent 在距爆源相同的径向距离上,产生相同爆炸参数时的梯恩梯装药质量与被测试装药质量之比。

2.0.6 整体爆炸 mass-detonation 整个危险品的某一部分被引爆后,导致全部危险品的瞬间爆炸。2.0.7 计算药量 explosive quantity 能同时爆炸或燃烧的危险品药量。

2.O.8 设计药量 design quantity of explosive 折合成梯恩梯当量的可能同时爆炸的危险品药量。2.0.9 危险性建筑物 dangerous goods building 生产或贮存危险品的建筑物,包括危险品生产厂房和危险品贮存库房。2.0.10 非危险性建筑物 nondangerous goods building 本规范未列入危险等级的建筑物。

2.0.11 生产线 production line 在危险品生产中,能确保完成连续性工序的一组生产系统、建筑物、构筑物或相关设施等。

2.0.12 内部最小允许距离 internal separation distance 指危险性建筑物之间,在规定的破坏标准下所需的最小距离。它是按危险性建筑物的危险等级和计算药量确定的。

2.0.13 外部距离 external separation distance 指危险性建筑物与外部各类目标之间,在规定的破坏标准下所需的最小距离。它是按危险性建筑物的危险等级和计算药量确定的。

2.0.14 防护屏障 protecting barrier 天然或人工的挡墙,其形式、尺寸及结构均能按规定方式限制爆炸冲击波、破片、火焰对附近建筑物及设施的影响。

2.O.15 钢刚架结构 steel―frame construction 采用刚架型式的钢结构。

2.O.16 轻钢刚架结构 light stecl―frame construction 围护结构采用轻型夹层保温板、轻钢檩条的钢刚架结构。

2.0.17 抗爆间室 blast resistant chamber 具有承受本室内因发生爆炸而产生破坏作用的间室。可根据间室内生产或贮存的危险品性质、恢复生产的要求,按能承受一次或多次爆炸荷载进行设计。2.0.18 抗爆屏院 blast resistant shield yard 当抗爆间室内发生爆炸事故时,为阻止爆炸冲击波或爆炸破片向四周扩散,而在抗爆间室外设置的屏院。

2.0.19 抑爆间室 supprcssive shield chamber 具有承受本室内发生爆炸而产生破坏作用的间室,且可通过能控制冲击波泄出强度的墙体泄出间室之外,符合环境安全要求。

2.O.20 嵌入式建筑物 built-in building 嵌人防护屏障外侧,三面墙外侧及顶盖上覆土、一面外露的建筑物。

2.0.21 轻型泄压屋盖 light relief roof 泄压部分(不包括檩条,梁、屋架)由轻质材料构成,当建筑物内部发生事故时,4 具有泄压效能,使建筑物主体结构尽可能不遭受破坏的屋盖。轻质泄压部分的单位面积重量不应大于O.8kN/m2。

2.0.22 轻质易碎屋盖 light fragile roof 由轻质易碎材料构成,当建筑物内部发生事故时,不仅具有泄压效能,且破碎成小块,减轻对外部影响的屋盖。

轻质易碎部分的单位面积重量不应大于1.5kN/m2。

2.0.23 安全出口 emergency exit 建筑物内的作业人员能通过它直接到达室外安全处的疏散出口。

2.0.24 辅助用室 auxiliary room 辅助用室是指更衣室、盥洗室、浴室、洗衣房,休息室、厕所等,根据生产特点、实际需要和使用方便的原则而设置。

2.O.25 卫生特征分级 industrial hygiene classification 根据生产过程接触的药物经皮肤吸收或通过呼吸系统吸人体内引起中毒的危害程度所进行的分级,分为1、2、3三个级别。

2.0.26 电气危险场所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in hazardous loca―tions 燃烧爆炸性物质出现或预期可能出现的数量达到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取预防措施的场所。

2.0.27 可燃性粉尘环境 combustible dust atmosphere 在大气环境条件下,粉尘或纤维状的可燃性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后,燃烧传至全部未燃混合物的环境。

2.0.28 爆炸性气体环境 explosive gas atmosphere 在大气环境条件下,气体或蒸气可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后,燃烧将传至全部未燃烧混合物的环境。

2.0.29 直接接地 direet-earthing 将金属设备或金属构件与接地系统直接用导体进行可靠连接。

2.0.30 间接接地 indirect-earthing 将人体、金属设备等通过防静电材料或防静电制品与接地系统进行可靠连接。2.0.31 防静电材料 anti―electrostatic material 通过在聚合物内添加导电性物质(炭黑、金属粉等)、抗静电剂等,以降低电阻率,增加电荷泄漏能力的材料的统称。

2.0.32 防静电制品 anti―electrostatic ware 由防静电材料制成,具有固定形状,电阻值在5 × 104~1×108Ω范围内的物品。2,0.33 独立变电所 independent electrical substation 变电所为一独立建筑物或独立的箱式变电站。2.0.34 静电泄漏电阻 electrostatically leakage resistance 物体的被测点与大地之间的总电阻。

2.0.35 防静电地面 anti-electrostatic floor 能有效地泄漏或消散静电荷,防止静电荷积累所采用的地面。

2.0.36 静电非导电材料 electrostatic non-conducting material 体电阻率值大于或等于1.0×1010Ω・m的物体或表面电阻率值大于或等于1.O×1O11Ω・m的材料。

2.0.37 无线电通信 radio communication 利用无线电波的通信。

2.0.38 移动站 mobile station 用于移动业务,是指在运动状态使用移动设备或在非明确点暂停使用的站点。2.0.39 基站 base station 用于陆地移动业务或陆地的电台。2.0.40 固定站 fixed station 使用固定设备的站点。

2.O.41 无线电定位 radio location 用于无线电定位业务,在固定点使用(不在移动时使用)的电台。

2.0.42 民用波段无线电广播 civilian use radio 用于个人或商用无线电通信,无线电信号,远程目标或设备控制的固定站、地面站、移动站的无线电通信设备。

2.0.43 天线 antenna 一种将信号源射频功率发射到空间或截获空间电磁场转变为电信号的转换器。3 危险等级和计算药量 3.1 危险品的危险等级

3.1.1 危险品的危险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1 级:危险品具有整体爆炸危险性。1.2 级:危险品具有进射破片的危险性,但无整体爆炸危险性。3 1.3 级:危险品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性。4 1.4 级:危险品无重大危险性,但不排除某些危险品在外界强力引燃,引爆条件下的燃烧爆炸危险作用。3.2 建筑物的危险等级 3.2.1 建筑物危险等级主要指建筑物内所含有的危险品危险等级及生产工序的危险等级,分为1.1(含1.1・)、1.2、1.4级。

注:1 民用爆破器材尚无1.3级危险品,不设对应的1.3级建筑物危险等级。2 1.1 是特指生产无雷管感度炸药、硝铵膨化工序及在抗爆间室中进行的炸药准备、药柱压制、导爆索制索等建筑物危险等级。

3.2.2 生产、加工、研制危险品的建筑物危险等级应符合表3.2.2-1的规定,贮存危险品的建筑物危险等级应符合表3.2.2-2的规定。

3.2.3 同一建筑物内存在不同的危险品或生产工序时,该建筑物的危险等级应按其中最高的危险等级确定。3.3 计算药量

3.3.1 建筑物内的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等及生产设备、运输器具或设备里,能引起同时爆炸或燃烧的危险品最大药量为该建筑物内的计算药量。

3.3.2 包装、装车时,位子防护屏障内车辆中的药量应计入厂房的计算药量;位于防护屏障外车辆中的药量与厂房内的存药有同时爆炸可能时,其药量亦应计入厂房的计算药量。

3.3.3 当1.1级危险品与1.2级危险品同时存在时,应将1.1级危险品的计算药量与1.2级危险品中属于1.1级危险品的计算药量合并计算。

3.3.4 建筑物中抗爆间室、防爆装置内危险品的药量可不计入该建筑物的计算药量。

3.3.5 炸药生产厂房外废水沉淀池中的药量,可不计入该厂房的计算药量。3.3.6 当炸药生产厂房内的硝酸铵与炸药在同一工作间内存放时,应将硝酸铵存量的一半计入该厂房的计算药量。当硝酸铵为水溶液时,可不计入该厂房的计算药量,该工位应有实心砌体隔墙。当炸药生产厂房内的硝酸铵与炸药不在同一工作间内存放,且有符合表3.3.6间隔距离和隔墙厚度的要求时,可不将硝酸铵存量计入该厂房的计算药量。企业规划和外部距离 4.1 企业规划

4.1.1 民用爆破器材生产、流通企业厂(库)址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的相应规定。

4.1.2 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应根据生产品种、生产特性、危险程度等因素进行分区规划。企业宜设危险品生产区(包括辅助生产部分)、危险品总仓库区、性能试验场、销毁场及生活区。

4.1.3 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各区的规划,应符合下列要求: 根据企业生产、生活、运输和管理等因素确定各区相互位置。危险品生产区宜设置在适中位置,危险品总仓库区、性能试验场、销毁场宜设置在偏僻地带或边缘地带。企业各区不应分设在国家铁路线、一级公路的两侧,宜规划在运输线路的一侧。3 当企业位于山区时,不应将危险品生产区布置在山坡陡峻的狭窄沟谷中。4 辅助生产部分宜靠近生活区的方向布置。无关的人流和物流不应通过危险品生产区和危险品总仓库区。危险品的运输不应通过生活区。

4.1.4 民用爆破器材流通企业设置危险品仓库区时,库址应选择在远离居住区的地带,且应符合本规范第4.3节危险品总仓库区外部距离和第5.3节危险品总仓库区内最小允许距离的规定。4.2 危险品生产区外部距离

4.2.1 危险品生产区内的危险性建筑物与其周围居住区、公路、铁路,城镇规划边缘等的外部距离,应根据建筑物的危险等级和计算药量计算确定。外部距离应自危险性建筑物的外墙面算起。

4.2.2 危险品生产区内,1.1级或1.1・级建筑物的外部距离不应小于表4.2.2的规定。

4.2.3 危险品生产区内,1.2级建筑物的外部距离不应小于表4.2.2的规定。

4.2.4 危险品生产区内,1.4级建筑物的外部距离不应小于50m。硝酸铵仓库的外部距离不应小于200m。4.3 危险品总仓库区外部距离

4.3.1 危险品总仓库区内的危险性建筑物与其周围居住区、公路、铁路、城镇规划边缘等的外部距离,应根据建筑物的危险等级和计算药量计算确定。外部距离应自危险性建筑物的外墙面算起。

4.3.2 危险品总仓库区内,1.1级建筑物的外部距离不应小手表4.3.2的规定。

17

车辆小于2000辆且大于等于200辆者。外部距离就满足表中除序号5.6外的规定。件及增减值见本规范附录A。

4.3.3 危险品总仓库区内,1.4级建筑物的外部距离不应小于1OOm;硝酸铵仓库的外部距离不应小于200m。5 总平面布置和内部最小允许距离 5.1 总平面布置

5.1.1 危险品生产区和总仓库区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总平面布置应将危险性建筑物与非危险性建筑物分开布置。危险品生产区总平面布置应符合生产工艺流程,避免危险品的往返或交叉运输。危险性建筑物之间、危险性建筑物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最小允许距离的要求。园地形条件对最小允许距离造成的影响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4 同一类的危险性建筑物和库房宜集中布置。危险性或计算药量较大的建筑物,宜布置在边缘地带或有利于安全的地带,不宜布置在出入口附近。两个危险性建筑物之间不宜长面相对布置。危险性生产建筑物靠山布置时,距山坡脚不宜太近。运输道路不应在其他危险性建筑物的防护屏障内穿行通过。非危险性生产部分的人流、物流不宜通过危险品生产地段。未经铺砌的场地,均宜进行绿化,并以种植阔叶树为主。

在危险性建筑物周围25m范围内,不应种植针叶树或竹子。危险性建筑物周围8m范围内,宜设防火隔离带。危险品生产区和总仓库区应分别设置围墙。围墙高度不应低于2m,围墙与危险性建筑物的距离不宜小于15m。

5.1.2 危险性生产建筑物抗爆间室的轻型面,不宜面向主干道和主要厂房。5.1.3 危险品生产区内布置有不同性质产品的生产线时,生产线之间危险性建筑物的最小允许距离,应分别按各自的危险等级和计算药量计算确定后再增加50%。雷管生产线宜独立成区布置。5.2 危险品生产区内最小允许距离

5.2.1 危险品生产区内各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允许距离,应分别根据建筑物的危险等级及计算药量所计算的距离和本节有关条款所规定的距离,取其最大值确定。最小允许距离应自危险性建筑物的外墙轴线算起。

5.2.2 危险品生产区,1.1级建筑物应设置防护屏障,1.1级建筑物与其邻近建筑物的最小允许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1级建筑物与其邻近生产性建筑物的最小允许距离,应根据设置防护屏障的情况,不小于表5.2.2的规定,且不应小于30m;当相邻生产性建筑物采用轻钢 刚架结构时,其最小允许距离应按表5.2.2的规定数值再增加50%,且不应小于30m。仅为1.1级装药包装建筑物服务的包装箱中转库与该厂房的最小允许距离,可不按本规范第5.2.2条第1款确定,但不应小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中防火间距的规定。嵌入在1.1级建筑物防护屏障外侧的非危险性建筑物,与其邻近各危险性建筑物的距离,应分别按其邻近各危险性建筑物的要求确定。1.1级建筑物采用抑爆间室等特殊结构建筑物时,与其邻近建筑物的最小允许距离,可由抗爆计算确定。无雷管感度炸药生产、硝铵膨化工序等1.1・级建筑物不设置防护屏障时,与其邻近建筑物的最小允许距离应为50m。梯恩梯药柱(压制)、继爆管、导爆索生产等1.1・级建筑物不设置防护屏障时,与其邻近建筑物的最小允许距离应为35m。1.1级建筑物与公用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允许距离应按表5.2.2的要求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与烟囱不产生火星的锅炉房的距离,应按表5.2.2要求的计算值再增加50%,且不应小于50m;与烟囱产生火星的锅炉房的距离,应按表5.2.2要求的计算值再增加50%,且不应小于100m。

2)与35kV总降压变电所、总配电所的距离,应按表5.2.2要求的计算值再增加1倍,且不应小于100m。

3)与10kV及以下的总变电所、总配电所的距离,应按表5.2.2要求进行计算,且不应小于50m;仅为一个1.1级建筑物服务的无固定值班人员单建的独立变电所,与该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B 50016中防火间距的规定。

4)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塔的距离,应按表5.2.2要求的计算值再增加50%,且不应小于100m。

5)与地下或半地下高位水池的距离,不应小于50m。

6)与有明火或散发火星的建筑物的距离,应按表5.2.2的要求计算,且不应小于50m。

7)与车间办公室、车间食堂(无明火)、辅助生产部分建筑物的距离,应按表5.2.2要求的计算值再增加50%,且不应小子50m。

8)与厂部办公室、食堂、汽车库、消防车库的距离,应按表5.2.2要求的计算值再增加50%,且不应小于150m。1.1 级建筑物与公用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允许距离应按第5.2.3条第3款的要求确定。

5.2.3 危险品生产区,不设置防护屏障的1.2级建筑物,与其邻近建筑物的最小允许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2级建筑物与其邻近建筑物的最小允许距离,不应小于表5.2.3的规定。仅为1.2级装药包装建筑物服务的包装箱中转库与该厂房的最小允许距离,可不按第5.2.3条第1款确定,但不应小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中防火间距的规定。3 1.2级建筑物与公用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允许距离应按表5.2.3的要求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与锅炉房的距离,不应小于50m。

2)与35kV总降压变电所、总配电所的距离,不应小于50m。

3)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塔、地下或半地下高位水池的距离,不应小于50m。4)与厂部办公室、食堂、汽车库、消防车库、车间办公室、车间食堂、有明火或散发火星的建筑物、辅助生产部分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50m。

5.2.4 危险品生产区,不设置防护屏障的1.4级建筑物,与其邻近建筑物的最小允许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4级建筑物与其邻近建筑物的最小允许距离,不应小于25m。硝酸铵仓库与任何建筑物的最小允许距离,不应小于50m。1.4级建筑物与公用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允许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与锅炉房、厂部办公室、食堂、汽车库、消防车库、有明火或散发火星的建筑物及场所的距离,不应小于50m。

2)与35kV总降压变电所、总配电所、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塔、地下或半地下高位水池的距离,不宜小于50m。

3)与车间办公室、车间食堂(无明火)、辅助生产部分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30m。

5.3 危险品总仓库区内最小允许距离

5.3.1 危险品总仓库区内各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允许距离,应分别根据建筑物的危险等级及计算药量所计算的距离和本节有关条款所规定的距离,取其最大值确定。

最小允许距离应自危险性建筑物的外墙轴线算起。

5.3.2 危险品总仓库区,1.1级建筑物应设置防护屏障。与其邻近建筑物的最小允许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有防护屏障的1.1级建筑物与其邻近有防护屏障建筑物的最小允许距离,不应小于表5.3.2-1的规定。有防护屏障的1.1级建筑物与其邻近无防护屏障建筑物的最小允许距离,应按表5.3.2-1的规定数值增加1倍。

与1OkV及以下变电所的距离,不应小于50m。4 与消防水池的距离,不宜小于30m。与值班室的最小允许距离,不应小于表5.3.2-2的规定。

5.3.3 危险品总仓库区,不设置防护屏障的1.4级建筑物与其邻近建筑物的最小允许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与其邻近建筑物的最小允许距离,不应小于20m。硝酸铵库与其邻近建筑物的最小允许距离,不应小于50m。3 与lOkV及以下变电所的距离,不应小于50m。4 与消防水池的距离,不宜小于20m。与值班室的最小允许距离,不应小于50m。

5.3.4 当总仓库区设置岗哨时,岗哨距危险品仓库的距离,可不按本规范第5.3.2条和第5.3.3条的要求进行限制。5.4 防护屏障

5.4.1 防护屏障的形式,应根据总平面布置、运输方式、地形条件等因素确定。防护屏障可采用防护土堤、钢筋混凝土挡墙等形式。防护屏障的设置,应能对本建筑物及周围建筑物起到防护作用。防护土堤的防护范围应按本规范附录D确定。

5.4.2 防护屏障的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防护屏障内为单层建筑物时,不应小子屋檐高度;防护屏障内建筑物为单坡屋面时,不应小于低屋檐高度。2 当防护屏障内建筑物较高,设置到檐口高度有困难时,防护屏障的高度可高出爆炸物顶面1m。

5.4.3 防护屏障的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防护土堤的顶宽,不应小于1m,底宽应根据土质条件确定,但不应小于高度的1.5倍。钢筋混凝土防护屏障的顶宽、底宽,应根据计算药量设计确定。

5.4.4 防护屏障的边坡应稳定,其坡度应根据不同材料确定。当利用开挖的边坡兼作防护屏障时,其表面应平整,边坡应稳定,遇有风化危岩等应采取措施。5.4.5 防护屏障的内坡脚与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3m。

在有运输或特殊要求的地段,其距离应按最小使用要求确定,但不应大于15m。有条件时该段防护屏障的高度宜增高2~3m。

5.4.6 防护屏障的设置应满足生产运输及安全疏散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防护屏障采用防护土堤时,应设置运输通道或运输隧道。运输通道的端部需设挡土墙时,其结构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运输通道和运输隧道应满足运输要求,并应使其防护土堤的无作用区为最小。运输通道净宽度不宜大于5m。汽车运输隧道净宽度宜为3.5m,净高度不宜小于3m。当在危险品生产厂房的防护土堤内设置安全疏散隧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全疏散隧道应设置在危险品生产厂房安全出口附近。2)安全疏散隧道不得兼作运输用。

3)安全疏散隧道的净高度不宜小于2.2m,净宽度宜为1.5m。

4)安全疏散隧道的平面形式宜将内端的一半与土堤垂直,外端的一半呈35°角,宜按本规范附录D确定。当防护屏障采用其他形式时,其生产运输和安全疏散要求,由抗爆设计确定。5.4.7 在取土困难地区,可在防护土堤内坡脚处砌筑高度不大于1m的挡土墙,外坡脚处砌筑高度不大于2m的挡土墙。防护土堤的最小底宽应符合本规范第5,4.3条的规定。在特殊困难情况下,允许在防护土堤底部1m高度以下填筑块状材料。

5.4.8 当危险品生产区两个危险品中转库的计算药量总和不超过本规范第7.1.1条的各自允许最大计算药量规定时,两个中转库可组建在防护土堤相隔的联合防护土堤内。

联合防护土堤内建筑物的外部距离和最小允许距离,应按联合防护土堤内各建筑物计算药量总和确定。

当联合防护土堤内任何建筑物中的危险品发生爆炸不会引起该联合防护土堤内另一建筑物中的危险品殉爆时,其外部距离和最小允许距离,可分别按各个建筑物的危险等级和计算药量计算,按其计算结果的最大值确定。6 工艺与布置

6.O.1 工艺设计中,应坚持减少厂房计算药量和操作人员的原则,对有燃烧、爆炸危险的作业应采用隔离操作、自动监控等可靠的先进技术。6.0.2 危险品生产厂房和仓库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危险品生产厂房建筑平面宜为单层矩形,不宜采用封闭的口字形、门字形。当工艺有特殊要求时,应尽可能采用钢平台。2 危险品生产厂房不应建地下室、半地下室。3 危险品仓库库房应为矩形单层建筑。4 危险品生产厂房内设备、管道、运输装置和操作岗位的布置应方便操作人员的迅速疏散。危险品生产厂房内的人员疏散路线,不应布置成需要通过其他危险操作间方能疏散的形式。当该厂房外设有防护屏障时,应在防护屏障就近处设置专用疏散隧道。起爆器材生产厂房,宜设计成单面走廊形式。当中间布置走道、两边设工作间时,危险工作间应布置有直通室外的安全疏散口或安全窗。对两边工作间通向中间走道的门或门洞不应相对布置。7 生产厂房内危险品暂存间,应采取措施使危险品存量不致危及其他房间,且宜布置在建筑物的端部,并不宜靠近出入口和生活间。起爆器材生产厂房中暂存的起爆药、炸药和火工品宜贮存在抗爆间室或可靠的防护装置内。当生产工艺需要时,也可贮存在沿厂房外墙布置成突出的贮存间内,该贮存间不应靠近厂房的出入口。允许设辅助用室的危险品生产厂房,辅助用室宜没在厂房的端头。9 危险性生产厂房内与生产无直接联系的辅助间应和生产工作间隔开,并应设直接通向室外的出入口。

6.0.3 危险品运输通廊应符合下列规定: 危险品运输通廊宜采用敞开式或半敞开式,不宜采用封闭式通廊。工艺要求采用封闭式通廊时,应符合本规范第8.8节通廊和隧道的设计规定。在通廊内采用机械传送危险品时,应采取保障危险品之间不发生殉爆的设施。3 危险品运输通廊不宜布置成直线。危险品成品中转库与危险品生产厂房之间不应设置封闭式通廊。6.O.4 1.2级厂房中易发生事故的工序应设在抗爆间室或防护装置内。6.0.5 危险品生产厂房中,设置抗烬间室应符合下列要求: 抗爆间室之间或抗爆间室与相邻工作间之间不应设地沟相通。2 输送有燃烧爆炸危险物料的管道,在未设隔火隔爆措施的条件下,不应通过或进出抗爆间室。输送没有燃烧爆炸危险物料的管道通过或进出抗爆间室时,应在穿墒处采取密封措施。抗爆间室的门、操作口、观察孔、传递窗,其结构应能满足抗焊及不传爆的要求。抗爆间室门的开启应与室内设备动力系统的启停进行联锁。6 抗爆间室(泄爆面外)应设置抗爆屏院。

6.0.6 危险品生产厂房各工序的联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有固定操作人员的非危险性生产厂房不应和1.1级危险品生产厂房联建。2 工业炸药制造中的机制制管工序无固定操作人员,具有自动输送,且能与自动装药机对接的可与装药工序联建。炸药制造中的装药与包装联建,且装药与包装以手工为主时,应设有不小于250mm的隔墙;装药间至包装间的输药通道不应与包装间的人工操作位置直接相对。粉状铵梯炸药(含铵梯油炸药)生产中的梯恩梯粉碎、混药工序和铵油炸药热加工法生产中的混药工序应独立设置厂房。粉状铵梯炸药(含铵梯油炸药)生产中的装药、包装工序可与筛药、凉药工序联建。水胶炸药制造中的硝酸甲胺制造与浓缩应单独设置厂房。工业炸药能做到工艺技术与设备匹配,制药至成品包装能实现自动化、连续化生产,且具有可靠的防止传爆和殉爆的安全防范措施时,可在一个厂房内联建。该厂房内在线生产人员不应超过15人、计算药量不应超过2.5t。制药与后工序之间、装药与后工序之间均应设置隔墙。对联建在一个生产厂房内,采取轮换生产方式的两条工业炸药同类产品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线,应有保障在一条生产线未停工、未清理干净时,不能启动另一条生产线的技术管理措施。对联建在一个生产厂房内,具备同时生产条件的两条工业炸药同类产品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线,应有防止生产线间传爆和殉蠕的安全防范措施。该生产厂房内不应有固定位置的操作人员。工业炸药制造的制药工序与装药包装工序采取分别独立设置厂房时,制药厂房在线生产人员不应超过6人、计算药量不应超过1.5t;装药包装厂房在线生产人员不应超过22人、计算药量不应超过3.5t。装药与后工序之间应设置隔墙。11 工业炸药制造采用间断生产工艺,具有雷管感度的乳胶基质、乳化炸药需保温成熟或凉药的工序应独立设置厂房。雷管等起爆器材生产线的传输设备采取可靠的防止传爆和殉爆措施后,可贯穿各抗爆间室或钢板防护装置。

6.O.7 工业炸药制造采用轮碾工艺时,混药厂房内设置的轮碾机台数不应超过2台。

6.O.8 导火索制索厂房内不应设黑火药暂存间。

6.O.9 危险品生产或输送用的设备和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制造炸药的设备在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应选择低转速、低压力、低噪音的设备。当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超标时,会引起燃烧爆炸的设备应设自动监控和报警装置。与物料接触的设备零部件应光滑,有摩擦碰撞时不应产生火花,其材质与制造危险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在制品、成品无不良反应。3 设备的结构选型,不应有积存物料的死角,应有防止润滑油进入物料和防止物料进入保温夹套、空心轴或其他转动部分的措施。有搅拌、碾压等装置的设备,当检修人员进行机内作业时,应设有能防止他人启动设备的安全保障措施。5 在采用连续或半连续工艺的生产中,对具有发生燃烧、烬炸事故可能性的设备应采取防止传爆的安全防范技术措施。输送危险品的管道不应埋地敷设。当采用架空敷设时,应便于检查。当两个厂房(工序)之间采用管道或运输装置输送危险品时,应采取防止传爆的措施。7 生产或输送危险品的设备、装置和管道应设有导出静电的措施。8 输送易燃、易爆危险品的设备,对不引起传爆的允许药层厚度应通过试验确定。6.0.10 制造炸药的加热介质宜采用热水或低压蒸汽。但起爆药和黑索今、太安等较敏感的炸药干燥设备应采用热水。

6.O.11 起爆药除采用人力运输外,也可采用球形防爆车运送。

6.O.12 与防护屏障内危险品生产厂房生产联系密切的非危险性建筑物,可嵌设在防护屏障外侧,且不应以隧道形式直通防护屏障内侧的生产厂房。7 危险品贮存和运输 7.1 危险品贮存

7.1.1 危险品生产区内应减少危险品的贮存,危险品生产区内单个危险品中转库允许最大计算药量应符合表7.1.1的规定。

7.1.2 危险品生产区中转库炸药的总药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梯恩梯中转库的总计算药量不应大于3d的生产需要量。炸药成品中转库的总计算药量不应大于1d的炸药生产量。当炸药日产量小于5t时,炸药成品中转库的总计算药量不应大于5t。

7.1.3 危险品总仓库区内单个危险品仓库允许最大计算药量应符合表7.1.3的规定。

7.1.4 硝酸铵仓库可设在危险品生产区内,单个硝酸铵仓库允许最大计算药量应符合本规范表7.1.3的规定。

7.1.5 危险品宜按不同品种,设专库单独存放。7.1.6 不同品种危险品同库存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受条件限制时,各种包装完整无损的不同品种的危险品成品同库存放时,应符合表7.1.6的规定。

当不同的危险品同库存放时,单库允许最大计算药量仍应符合本规范表7.1.1和表7.1.3的规定。当危险级别相同的危险品同库存放时,同库存放的总药量不应超过其中一个品种的单库允许最大计算药量;当危险级别不同的危险品同库存放时,同库存放的总药量不应超过其中危险级别最高品种的单库允许最大计算药量,且库房的危险级别应以危险级别最高品种的等级确定。3 总仓库区和生产区的硝酸铵仓库不应和任何物品同库存放。4 任何废品不应和成品同库存放。当符合同库存放的不同品种的危险品同库贮存在危险品生产区的中转库内时,库房内应设隔墙分隔。

7.1.7 仓库内危险品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危险品应成垛堆放。堆垛与墙面之间、堆垛与堆垛之间应设置不宜小于O.8m宽的检查通道和不宜小于1.2m宽的装运通道。堆放炸药类、索类危险品堆垛的总高度不应大于1.8m,堆放雷管类危险品堆垛的总高度不应大于16m。7.2 危险品运输

7.2.1 危险品运输宜采用汽车运输,不应采用三轮汽车和畜力车运输。严禁采用翻斗车和各种挂车运输。

7.2.2 危险品生产区运输危险品的主干道中心线,与各类建筑物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距1.1(1.1・)级建筑物不宜小于20m。2 距1.2级、1.4级建筑物不宜小于15m。3 距有明火或散发火星地点不宜小于30m。

7.2.3 危险品总仓库区运输危险品的主干道中心线,与各类危险性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m。

7.2.4 危险品生产区及危险品总仓库区内运输危险品的主干道,纵坡不宜大于6%,以运输硝酸铵为主的道路纵坡不宜大于8%。用手推车运输危险品的道路纵坡不宜大于2%。

7.2.5 非防爆机动车辆不应直接进入危险性建筑物内,宜在其门前不小于2.5m处进行装卸作业。防爆机动车辆可进人库房内进行装卸作业。

7.2.6 人工提送起爆药时,应设专用人行道,纵坡不宜大于6%,路面不应设有台阶,不宜与机动车行驶的道路交叉。

7.2.7 危险品总仓库区采用铁路运输时,宜将铁路通到仓库旁边。当条件困难时,可在危险品总仓库区设置转运站台。站台上允许最大存药量(包括车厢内的存药量)以及站台与其邻近建筑物的最小允许距离及站台的外部距离,均应按所转运产品同一危险等级酌仓库要求确定。

当在危险品总仓库区以外的地方设置危险品转运站台,站台上的危险品可在24h内全部运走时,其外部距离可按危险品总仓库区同一危险等级的仓库要求相应减少20%~30%。

当站台上的危险品可在48h内全部运走时,其外部距离可按危险品总仓库区同一危险等级的仓库要求相应减少10%~20%。8 建筑与结构 8.1 一般规定

8.1.1 危险性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中规定的二级耐火等级。

8.1.2 危险品生产工序的卫生特征分级应按本规范附录正确定,并按现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设置卫生设施。8.1.3 危险品生产厂房内辅助用室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1级厂房内不应设置辅助用室,可设置带洗手盆的水冲厕所(黑火药和起爆药生产厂房除外)。1.1级厂房的辅助用室应集中单建或布置在非危险性建筑物内。3 1.1・级、1.2级、1.4级厂房内可设置辅助用室。辅助用室应布置在厂房较安全的一端,且应设不小于370mm厚的实心砌体与危险性工作间隔开;层数不应超过二层。

4 在危险性工作间的上面或下面,不应设置辅助用室。辅助用室的门窗,不宜直对邻近危险工作间的泄爆、泄压面。8.2 危险性建筑物的结构选型

8.2.1 危险品生产厂房承重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承重结构,不应采用独立砖柱承重。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采用实心砌体结构承重: 单层厂房跨度不大于7.5m,长度不大于30m,室内净高不大于5m,且操作人员少的1.1(1.1・)级、1.2级厂房。单层厂房跨度不大于12m,长度不大于30m,室内净高不大于6m的1.4级厂房。危险品生产工序全部布置在抗爆间室或钢板防护装置内,且抗烬间室或钢板防护装置外不存危险品的1.1・级、1.2级厂房。粉状铵梯炸药生产线的梯恩梯球磨机粉碎厂房、轮碾机混药厂房。5 横隔墙密、存药量小又分散的理化室、1.2级试验站等。6 无人操作的厂房。

8.2.2 不具有易燃易爆粉尘的危险品生产厂房和具有防粉尘措施的危险品生产厂房,可采用符合防火要求的钢刚架结构。危险品能与钢材反应产生敏感危险物的生产厂房不应采用钢刚架结构。

8.2.3 危险品仓库,可采用实心砌体结构承重。亦可采用符合防火要求的钢刚架结构。

8.2.4 危险性建筑物实心砌体厚度不应小于240mm,且不应采用空斗砌体、毛石砌体。

8.2.5 危险性建筑物的屋盖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屋盖。不宜采用架空隔热层屋面。

8.2.6 黑火药生产厂房和库房、粉状铵梯炸药生产线的梯恩梯球磨机粉碎厂房和轮碾机混药厂房应采用轻质易碎屋盖或轻型泄压屋盖。8.3 危险性建筑物的结构构造

8.3.1 具有易燃、易爆粉尘的厂房,宜采用外形平整不易集尘的结构构件和构造。8.3.2 危险性建筑物结构应加强联结,如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与梁、粱与墙或柱锚固、柱与围护墙拉结以及砖墙墙体之间拉结等。

8.3.3 危险性建筑物在下列部位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闭合圈梁。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屋盖宜在梁底或板底处,沿外墙及内纵、横墙设置圈梁,并与梁联成整体。轻质易碎屋盖或轻型泄压屋盖宜在梁底处,沿外墙及内纵、横墙设置圈梁,井

与梁联成整体。危险性建筑物,应按上密下稀的原则,沿墙高每隔4m左右,在窗洞顶增设圈梁。

8.3.4 门窗洞口宜采用钢筋混凝土过粱,过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250mm。8.3.5 当采用钢刚架结构体系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结构横向体系应采用刚架。结构和构件应保证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构件在可能出现塑性铰的最大应力区内,应避免焊接接头。4 节点(如柱脚、支撑节点、檩与梁连接点等)的破坏,不应先于构件全截面屈服。5 支撑杆件应用整根材料。

8.3.6 钢刚架结构体系应按上密下稀的原则沿柱高4m左右设置闭合连续钢圈梁,圈梁的接头、圈梁与柱的连接应加强。

8.3.7 当钢刚架结构体系的围护结构采用轻型夹层保温板时,保温板总厚度不应小于80mm,上、下层钢板厚度均不应小于0.6mm,檩距不应大于1.5m。8.3.8 轻钢刚架结构的屋面檩条应按简支檩设计,在支撑处两相邻檩条应加强连接,其破坏不应先于构件全截面屈服。

8.3.9 冷成型夹层保温板与支承构件的连接,应根据受力的大小,选用下列连接方法: 带有特大号垫圈的加大直径的自穿、自攻螺栓。2 熔焊或加有大号垫板的塞焊。焊于支承构件上螺栓,用衬垫、特大号垫圈和螺帽,把板紧固于支承构件上。8.4 抗爆间室和抗爆屏院

8.4.1 抗爆间室的墙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厚不宜小于300mm。当设计药量小于1kg时,现浇钢筋混凝土墙厚不应小于200mm,也可采用钢板结构。8.4.2 抗爆间室的屋盖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当抗爆间室发生爆炸时,屋面泄压对毗邻工作间不造成破坏时,宜采用轻质易碎屋盖,也可采用轻型泄压屋盖。

8.4.3 抗爆间室的墙和屋盖(不包括轻型窗和轻质易碎屋盖或轻型泄压屋盖),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设计药量爆炸空气冲击波和碎片的局部作用下,不应产生震塌、飞散和穿透。2 在设计药量爆炸空气冲击波的整体作用下,允许产生一定的残余变形。抗爆间室的墙和屋盖按弹性或弹塑性理论设计。

8.4.4 抗爆门、抗爆传递窗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爆炸碎片作用下,不应穿透。当抗爆间室内发出烬炸时,应能防止火焰及空气冲击波泄出。抗爆门应为单扇平开门,门的开启方向在空气冲击波作用下应能转向关闭状态。在设计药量爆炸空气冲击波的整体作用下,抗爆门的结构不应有残余变形。5 抗爆传递窗的内、外窗扇不应同时开启,并应有联锁装置。

8.4.5 抗爆间室朝向室外的一面应设轻型窗。窗台高度不应高于室内地面0.4m。8.4.6 抗爆间室与主厂房构造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抗爆间室采用轻质易碎屋盖时,与抗爆间室毗邻的主厂房屋盖不应高出抗爆间室屋盖;当高出时,抗爆间室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屋盖。当抗爆间室采用轻质易碎屋盖时,应在钢筋混凝土墙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女儿墙与其相毗邻的主厂房屋盖隔开。女儿墙高度不应小于500mm,厚度可为抗爆间室墙厚的1/2,但不应小于150mm。抗爆间室与相毗邻的主厂房之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抗爆间室与主厂房间宜设置抗震缝。

2)当抗爆间室屋盖为钢筋混凝土,室内设计药量小于5kg时,或抗爆间室屋盖为轻质易碎,室内设计药量小于3kg时,可不设抗震缝,但应加强结构构件的锚固。3)当抗爆间室屋盖为钢筋混凝土,室内设计药量为5~20kg时,或抗爆间室屋盖为轻质易碎,室内设计药量为3~5kg时,可不设抗震缝,主体厂房的结构可采用可动连接的方式支承于间室的墙上。

4)当抗爆间室屋盖为钢筋混凝土,室内设计药量大于20kg时,或抗爆间室屋盖为轻质易碎,室内设计药量大于5kg时,应设抗震缝,主体厂房的结构不允许支承在间室的墙上。

8.4.7 在抗爆间室轻型窗的外面,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屏院。抗爆屏院的平面形式和进深应符合表8.4.7的规定。

当采用“┏┑”形屏院时,在轻型窗处应设置进出抗爆屏院的出入口。8.4.8 抗爆屏院的高度不应低于抗爆间室的檐口高度。当抗爆屏院的进深超过4m时,屏院中墙高度应增高,其增加高度不应小于进深超过量的1/2,屏院边墙由抗爆间室的檐口高度逐渐增加至屏院中墙高度。

8.4.9 抑爆泄压装置应采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抑爆泄压装置必须与抗爆间室的墙和屋盖有可靠连接,当发生爆炸事故时,不允许有任何碎片飞出。8.4.10 抑爆泄压装置应采用合理的泄压比,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能够承受爆炸产生的空气冲击波的整体和局部作用。2 能够迅速泄出室内的爆炸气体。泄出的冲击波压力能够满足对火焰、压力的控制。8.5 安全疏散

8.5.1 危险品生产厂房安全出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危险品生产厂房每层或每个危险性工作间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2个;当每层或每个危险工作间的面积不超过65m2,且同一时间生产人数不超过3人时,可设1个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应布置在室外有安全通道的一侧。3 有防护屏障的危险性厂房安全出口,应布置在防护屏障的开口方向或安全疏散隧道的附近。

8.5.2 危险品生产厂房内非危险性工作间的安全出口,应根据各工作间的生产类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执行。8.5.3 1.1(1.1・)级、1.2级生产厂房底层应设置安全窗,二层及以上厂房可设置安全滑梯、滑杆。安全窗、滑梯、滑杆不应计入安全出口的数目内。8.5.4 安全滑梯、滑杆、疏散楼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安全滑梯、滑杆不应直对疏散门,并应设置不小于1.5m2的装有不低于1.1m高的护栏平台。当共用一个平台时,其面积不应小于2m2。疏散楼梯、滑梯、滑杆可设在防护屏障外侧,厂房外门与疏散楼梯、滑梯、滑杆之间,应用钢筋混凝土平台相连。

8.5.5 危险性厂房由最远点至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为1.1(1.1・)级、1.2级厂房时,不应超过15m。2 当为1,4级厂房时,不应超过20m。当中间走廊两边为生产间或中间布置连续作业流水线的1.1(1.1・)级、1.2级厂房时,不应超过20m。

8.6 危险性建筑物的建筑构造

8.6.1 危险品生产厂房应采用平开门,不应设置门槛。供安全疏散用的封闭楼梯间,可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单向弹簧门。

8.6.2 危险品生产对火花或静电敏感时,其生产厂房的门窗及配件应采用不产生火花材料及防静电材料制品。黑火药生产厂房应采用木质门窗。8.6.3 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疏散用门应向外开启,危险工作间的门不应与其他房间的门直对设置。设置门斗时,应采用外门斗。门斗的内门和外门中心应在一直线上,开启方向应和疏散用门一致。当危险品生产厂房为中间走廊,两边为生产间的布置形式时,可采用内门斗。内门斗隔墙不应突出生产间内墙,且应砌到顶。3 危险品生产间的外门口应做防滑坡道,不应设置台阶。8.6.4 安全窗应符合下列规定: 洞口宽度不应小于1m,不宜设置中梃。当设有中梃时,窗扇开启宽度不应小于O.9m,不应设置固定扇。2 洞口高度不应小于1.5m。窗台距室内地面不应大于O.5m。4 窗扇应向外平开,且一推即开。保温窗宜采用单框双层玻璃或中空玻璃。当采用双层框窗扇时,应能同时向外开启。

8.6.5 危险生产区内建筑物的门窗玻璃宜采用防止碎玻璃伤人的措施。8.6.6 具有易燃易爆粉尘的危险性建筑物不应设置天窗。8.6.7 危险品生产间的地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危险品生产间内的危险品遇火花能引起燃烧、爆炸时,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地面面层。当危险品生产间内的危险品对撞击、摩擦作用敏感时,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柔性地面面层。当危险品生产间内的危险品对静电作用敏感时,应采用防静电地面面层。8.6.8 危险品生产间的室内装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危险品生产间内墙面应抹灰。具有易燃易爆粉尘的生产间的内墙面和顶棚表面应平整、光滑,所有凹角宜抹成圆弧。经常冲洗和设有雨淋装置的生产间的顶棚和内墙应全部油漆。产品要求洁净而经常清扫的工作间应做油漆墙裙,墙裙以上的墙面应采用耐擦洗涂料。油漆和涂料的颜色应与危险品颜色相区别。

8.6.9 危险品生产间不宜设置吊顶棚.当生产工艺要求设置时,应符合下列条件: 1 吊顶棚底应平整、无缝隙、不易脱落。吊顶棚不宜设置人孔、孔洞。如必须设置时,孔洞周边应有密封措施。3 吊顶棚范围内不同危险等级的生产间的隔墙应砌至屋面板梁的底部。8.6.10 危险品生产厂房内平台宜为钢或钢筋混凝土材料。梯宜为钢梯。平台和钢梯踏步的面层应与生产间地面面层相适应。8.7 嵌入式建筑物

8.7.1 嵌入式建筑物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不覆土一面的墙体由抗爆没计确定。

8.7.2 嵌入式建筑物的覆土厚度,对墙顶外侧不应小于1.5m,对屋盖―亡部不应小于0.5m。

8.7.3 嵌入式建筑物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覆土部分的墙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厚不应小于250mm。2 屋盖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3 未覆土一面的墙应减少开窗面积。当采用钢筋混凝土时,墙厚不应小于200mm;当采用砖墙时,墙厚不应小于370mm,并应与顶盖、侧墙柱牢固连接。8.7.4 嵌入式建筑物的门窗采光部分宜采用塑性透光材料。8.8 通廊和隧道

8.8.1 危险品运输通廊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通廊的承重及围护结构宜采用非燃烧体。通廊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柱、符合防火要求的钢柱承重。封闭式通廊,应采用轻质易碎或轻型泄压屋盖和墙体,且应设置安全出口,安全出口间距不宜大于30m。通廊内不应设置台阶。封闭式通廊两端距危险性建筑物墙面前不小于3m处应设置隔爆墙。隔爆墙的宽度和高度应超出通廊横断面边缘不小于0.5m。5 运输中有可能洒落危险品的通廊,其地面面层应与连接的危险性建筑物地面面层相一致。

8.8.2 非危险品运输封闭式通廊与危险性建筑物连接时,应在连接前不小于3m处设置隔爆墙。隔爆墙与危险性建筑物之间通廊应采用轻型泄压或轻质易碎的屋盖和墙体。

8.8.3 防护屏障的隧道,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运输中有可能洒落炸药的隧道地面,应采用不发生火花地面。隧道应取折向,且不应设置台阶。

8.9 危险品仓库的建筑构造

8.9.1 危险品仓库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仓库面积小于220m2时,可设1个安全出口。库房内任一点到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30m。8.9.2 危险品仓库门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危险品仓库的门应向外平开,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5m,且不应设置门槛。2 当危险品仓库设置门斗时,应采用外门斗,此时的内、外两层门均应向外开启。3 危险品总仓库的门宜为双层,内层门应为通风用门,外层门应为防火门,两层门均应向外开启。

8.9.3 危险品总仓库的窗,应设置铁栅、金属网和能开启的窗扇,在勒脚处宜设置可开、关的活动百叶窗或带活动防护板的固定百叶窗,并应装设金属网。8.9.4 危险品仓库宜采用不发生火花地面,当危险品以包装箱方式存放且不在仓库内开箱时,可采用一般地面。9 消防给水

9.0.1 民用爆破器材工程的建设必须设置消防给水系统。

9.O.2 民用爆破器材工程的消防给水设计,除执行本章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等的有关规定。各级危险性建筑物的消防给水设计,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中甲类生产厂房的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中严重危险级的要求。

9.0.3 危险品生产区的消防给水管网或生产与消防联合给水管网应设计成环状管网。当受地形限制不能设置环状管网,且在生产无不间断供水要求,并设有对置高位水池等具有满足水量、水压要求的消防储备水时,可设计为枝状管网。9.0.4 危险品生产区的消防储备水量应按下列情况计算: 当危险品生产区内不设置消防雨淋系统时,消防储备水量应为室内、室外消火栓系统3h的用水量。当危险品生产区内设置消防雨淋系统时,消防储备水量应为最大一组雨淋系统lh用水量与室内、室外消火栓系统3h用水量之和。注:消防储备水量应采取平时不被动用的措施。

9.O.5 危险品生产区内应设置室外消火栓,当建筑物有防护屏障时,室外消火栓应设置在防护屏障的防护范围内,并且不应设在防护屏障内。

9.O.6 室外消防用水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规定计算,但不应小于20L/s。消防延续时间应按3h计算。

9.O.7 设置有消防雨淋系统的生产区宜采用常高压给水系统。当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时,应设置水塔或气压给水设备等。

9.0.8 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时,其消防水泵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l 消防水泵应设有备用泵,其工作能力不应小于1台主泵的工作能力。2 消防水泵应保证在火警后30s内启动,并在火场断电时仍能正常运转。3 消防水泵应有备用动力源。

9.0.9 危险品生产厂房均应设置室内消火栓,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室内消火栓应布置在厂房出口附近明显易于取用的地点。2 室内消火栓之间的距离应按计算确定,但不应超过30m。当易燃烧的危险品生产厂房开间较小,水带不易展开时,室内消火栓可安装在室外墙面上,但应采取防冻措施。

9.O.10 生产过程中下列生产工序应设置消防雨淋系统: 粉状铵梯炸药、铵油炸药生产的混药、筛药、凉药、装药、包装、梯恩梯粉碎。2 粉状乳化炸药生产的制粉出料、装药、包装。3 膨化硝铵炸药生产的混药、凉药、装药、包装。4 黑梯药柱生产的熔药、装药。导火索生产的黑火药三成分混药、干燥、凉药、筛选、准备及制索。6 导爆索生产的黑索今或太安的筛选、混合、干燥。7 震源药柱生产的炸药熔混药、装药。

9.0.11 下列设备的内部、上方或周围应设置雨淋喷头、闭式喷头或水幕管等消防设施: 粉状铵梯炸药、铵油炸药生产的轮碾机、凉药机、梯恩梯球磨机。2 膨化硝铵炸药生产的轮碾机、破碎机、混药机、凉药机。3 导火索生产的三成分球磨机。4 粉状炸药螺旋输送设备。

注:设置在抗爆间室内的设备,可不设雨淋系统。9.O.12 消防雨淋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消防雨淋系统应设感温或感光探测自动控制启动设施,同时还应设置手动控制启动设施。当生产工序中药量很少,且有人在现场操作时,可只设手动控制的雨淋系统。手动控制设施应设在便于操作的地点和靠近疏散出口。2 消防雨淋系统管网中最不利点的喷头出口水压不应低于0.05MPa。设有消防雨淋系统的厂房所需进口水压应按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O.2MPa。4 消防雨淋系统作用时间应按1h确定。5 消防雨淋系统应设置试验试水装置。

9.O.13 当火焰有可能通过工作间的门、窗和洞口蔓延至相邻工作间时,应在该工作间的门、窗和洞口设置阻火水幕,并与该工作间的雨淋系统同时动作。当相邻工作间与该工作间设置为同一淋水管网,或同时动作的雨淋系统时,中间隔墙的门、窗和洞口上可不设阻火水幕。

9.O.14 危险品生产区的中转库、硝酸铵库应设置室外消火栓。

9.O.15 危险品总仓库区应根据当地消防供水条件,设置高位水池、消防蓄水池或室外消火栓,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消防用水量应按20L/s计算,消防延续时间按3h确定。当危险品总仓库区总库存量不超过1OOt时,消防用水量可按15L/s计算。3 高位水池或消防蓄水池中储水使用后的补水时间不应超过48h。4 供消防车使用的消防蓄水池,保护范围半径不应大于150m。

9.0.16 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的有关规定配备灭火器。10 废水处理

10.O.1 民用爆破器材工程的废水排放设计,应与近似清洁生产废水分流。有害废水应采取治理措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炸药,GB 14470.1、《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工药剂》GB 14470.2等的有关规定。

10.0.2 民用爆破器材工程废水处理的设计,应符合重复或循环使用废水,达到少排和不排出废水的原则。

10.0.3 含有起爆药的废水,应采取消除其爆炸危捡性的措施。几种能相互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易爆物的废水在进行销爆处理前,严禁排入同一管网。

10.O.4 在含有起爆药的工房中,当采用拖布拖洗地面时,其洗拖布的桶装废水,应送废水处理工房处理。

10.O.5 在有火药、炸药粉尘散落的工作间内,应使用拖布拖洗地面,并应设置洗拖布用水池。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11.1 一般规定

11.1.1 民用爆破器材工程的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除执行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等的规定。

11.1.2 除本章规定外,危险场所的通风、空调设备的选用还应符合本规范第12.2节的有关规定。

11.1.3 危险品生产区各级危险性建筑物室内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定。当产品技术条件有特殊要求时,可按产品的技术条件确定。11.2 采 暖

11.2.1 危险性建筑物应采用热风或散热器采暖,严禁用明火采暖。当采用散热器采暖时,其热媒应采用不高于110℃的热水或压力等于或小于O.05MPa的饱和蒸汽。但对下列厂房采用散热器采暖时,其热媒应采用不高子90℃的热水: 导火索生产的黑火药三成分混药、干燥、凉药、筛选、黑火药准备、包装厂房。2 导爆索生产的黑索今或太安的筛选、混合、干燥厂房。塑料导爆管生产的奥克托金或黑索今粉碎、干燥、筛选、混合厂房。4 雷管生产的二硝基重氮酚(含作用和起爆药类似的药剂)的干燥、凉药、筛选厂房。雷管生产的黑索今或太安的造粒、干燥、筛选、包装厂房。6 雷管生产的雷管的装药、压药厂房。

11.2.2 危险性建筑物采暖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散热器应采用光面管或其他易于擦洗的散热器,不应采用带肋片的或柱型散热器。散热器和采暖管道的外表面应涂以易于识别爆炸危险性粉尘颜色的油漆。3 散热器的外表面与墙内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60mm,与地面的距离不宜小于100mm。散热器不应设在壁龛内。抗爆间室的散热器,不应设在轻型面。采暖干管不应穿过抗爆间室的墙体,抗爆间室内的散热器支管上的阀门,应设在操作走廊内。5 采暖管道不应设在地沟内。当在过门地沟内设置采暖管道时,应对地沟采取密闭措施。蒸汽、高温水管道的人口装置和换热装置不应设在危险工作间内。

11.2.3 当采用电热锅炉作为热源,且用汽量不大于1t/h时,电热锅炉可贴邻生产工房布置,但应布置在工房较安全的一端,并用防火墙隔离。电热锅炉间应设单独的外开门、窗。11.3 通风和空气调节

11.3.1 危险性生产厂房中,散发燃烧爆炸危险性粉尘或气体的设备和操作岗位应设局部排风。

11.3.2 空气中含有燃烧爆炸危险性粉尘的厂房中,机械排风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排风口位置和入口风速的确定应能有效地排除燃烧爆炸危险性粉尘或气体。2 含有燃烧爆炸危险性粉尘的空气应经净化处理后再排至大气。3 散发有火药、炸药粉尘的生产设备或生产岗位的局部排风除尘,宜采用湿法方式处理,且除尘器应置于排风系统的负压段上。水平风管内的风速应按燃烧爆炸危险性粉尘不在风管内沉积的原则确定,风管应设有坡度。排除含有燃烧爆炸危险性粉尘或气体的局部排风系统,应按每个危险品生产间分别设置。排风管道不宜穿过与本排风系统无关的房间。排尘系统不应与排气系统合为一个系统。对于危险

性大的生产设备的局部排风应按每台生产设备单独设置。排风管道不宜设在地沟或吊顶内,也不应利用建筑物的构件作为排风管道。7 排风管道或设备内有可能沉积燃烧爆炸危险性粉尘时,应设置清扫孔、冲洗接管等清理装置,需要冲洗的风管应设有大于1%的坡度。

11.3.3 散发燃烧爆炸危险性粉尘或气体的厂房的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应采用直流式,其送风机和空气调节机的出口应装止回阀。

11.3.4 雷管、黑火药生产厂房的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雷管装配、包装厂房的空气调节系统可以回风。2 雷管装药、压药厂房的空气调节系统,当采用喷水式空气处理装置时可以回风。3 黑火药生产厂房内,不应设计机械通风。

11.3.5 散发燃烧爆炸危险性粉尘或气体的厂房的通风设备及阀门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进风系统的风管上设置止回阀时,通风机可采用非防爆型。2 排除燃烧爆炸危险性粉尘或气体的排风系统,风机及电机应采用防爆型,且电机和风机应直联。置于湿式除尘器后的排风机应采用防爆型。散发燃烧爆炸危险性粉尘的厂房,其通风、空气调节风管上的调节阀应采用防爆型。

11.3.6 危险性建筑物均应设置单独的通风机室及空气调节机室,该室的门、窗不应与危险工作间相通,且应设置单独的外门。

11.3.7 各抗爆间室之间、抗爆间室与其他工作间及操作走廊之间不应有风管、风口相连通。

11.3.8 散发有燃烧爆炸危险性粉尘或气体的危险性建筑物的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宜采用圆形风管,井架空敷设。

风管涂漆颜色应与燃烧爆炸危险性粉尘的颜色易于分辨。

11.3.9 危险性建筑物中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并且风管和设备的保温材料也应采用非燃烧材料。12 电 气

12.1 电气危险场所分类

12.1.1 电气危险场所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F0类:经常或长期存在能形成爆炸危险的火药、炸药及其粉尘的危险场所。2 F1类: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形成爆炸危险的火药、炸药及其粉尘的危险场所。3 F2类:在正常运行时能形成火灾危险,而爆炸危险性极小的火药、炸药,氧化剂及其粉尘的危险场所。各类危险场所均以工作间(或建筑物)为单位。常用的生产、加工、研制危险品的工作间(或建筑物)电气危险场所分类和防雷类别应符合表12.1.1―1的规定,贮存危险品的中转库和危险品总仓库危险场所(或建筑物)分类及防雷类别应符合表12.1.1―2的规定。

注:1 雷管制造中所用药剂(单组分或多组分药剂),其作用与起爆药相类似者,此类药剂的电气危险场所类别应按表内二硝基重氮酚确定。2 粉状、胶状乳化炸药生产线联建,当出现电气危险场所类别不同时,以高者计。3 危险品性能试验塔(罐)工作间的危险作业场所分类应按本表确定,防雷类别宜为三类。

12.1.2 与危险场所采用非燃烧体密实墙隔开的非危险场所,当隔墙设门与危险场所相通时,如果所设门除有人出入外,其余时间均处于关闭状态,则该工作间的危险场所分类可按表12.1.2确定。当门经常处于敞开状态时,该工作间应与相毗邻危险场所的类别相同。

12.1.3 为各类危险场所服务的排风室应与所服务的场所危险类别相同。12.1.4 为各类危险场所服务的送风室,当通往危险场所的送风管能阻止危险物质回到送风室时,可划为非危险场所。

12.1.5 在生产过程中,工作间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火药、炸药及氧化剂等危险物质时,应按危险性较高的物质确定危险场所类别。

12.1.6 危险场所既存在火药、炸药,又存在易燃液体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的有关规定。

12.1.7 运输危险品的通廊采用封闭式时,危险场所应划为F1类,防雷类别应为一类。当运输危险品的通廊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时,危险场所应划为F2类,防雷类别应为二类。

12.2 电气设备

12.2.1 危险场所电气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危险场所电气设计时,宜将正常运行时可能产生火花及高温的电气设备,布置在危险性较小或无危险的工作间。危险场所采用的防爆电气设备,必须是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产,并由国家指定检验部门鉴定合格的产品。危险场所不应安装、使用无线遥控设备、无线通信设备。危险场所电气设备,如有过负载可能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的有关规定。生产时严禁工作人员入内的工作间,其用电设备的控制按钮应安装在工作间外,并应将用电设备的启动与门的关闭连锁。危险场所配线接线盒等选型,应与该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防爆等级相一致。7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的Ⅱ类电气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分组,应符合表12.2.1―1的规定。火药、炸药危险场所电气设备最高表面温度的分组划分宜符合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火药、炸药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应符合表12.2.1―2的规定。电气设备除按危险场所选型外,尚应考虑安装场所的其他环境条件。12.2.2 FO类危险场所电气设备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F0类危险场所内不应安装电气设备,当工艺确有必要安装控制按钮及检测仪表(不含黑火药危险场所)时,控制按钮应采用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DIPA21或DIPB21型(1P65级),检测仪表的选型应为本质安全型(1P65级)。2 采用非防爆电气设备隔墙传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需要电气设备隔墙传动的工作间,应由生产工艺确定。2)安装电气设备的工作间,应采用非燃烧体密实墙与危险场所隔开,隔墙上不应设门、窗。

3)传动轴通过隔墙处应采用填料函密封或有同等效果的密封措施。4)安装电气设备工作间的门,应设在外墙上或通向非危险场所,且门应向室外或非危险场所开启。FO类危险场所电气照明应采用安装在窗外的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DIP A22或DIP B22型(1P54级)灯具,安装灯具的窗户应为双层玻璃的固定窗。门灯及安装在外墙外侧的开关、控制按钮、配电箱选型应与灯具相同。采用干法生产黑火药的F0类危险场所的电气照明应采用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DIP A21或DIP B21型(1P65级)灯具,安装在双层玻璃的固定窗外;亦可采用安装在室外的增安型投光灯。门灯及安装在外墙外侧的开关及控制按钮应采用增安型或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1P65级)。

12.2.3 F1类危险场所电气设备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F1类危险场所电气设备应采用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DIP A21或DIP B21型(IP65级)、Ⅱ类B级隔爆型、增安型(仅限于灯具及控制按钮)、本质安全型(IP54级)。门灯及安装在外墙外侧的开关,应采用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DIP A22或DIP B22型(IP54级)。危险场所不宜安装移动设备用的接插装置。当确需设置时,应选择插座与插销带联锁保护装置的产品,满足断电后插销才能插入或拔出的要求。4 当采用非防烬电气设备隔墙传动时,应符合本规范第12.2.2条第2款的规定。12.2.4 F2类危险场所电气设备、门灯及开关的选型均应采用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DIP A22或DIP B22型(IP54级)。12.3 室内电气线路

12.3.1 危险场所电气线路的一般规定: 危险性建筑物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的有关规定。危险场所的插座回路上应设置额定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瞬时切断电路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各类危险场所电气线路,应采用阻燃型铜芯绝缘导线或阻燃型铜芯金属铠装电缆.电缆沿桥架敷设时,可采用阻燃型铜芯绝缘护套电缆。各类危险场所电力和照明线路的电线和电缆的额定电压不得低于750V。保护

下载【史上最全】民用爆破炸药库安全评价资料-26.9民用爆破器材出入库检查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史上最全】民用爆破炸药库安全评价资料-26.9民用爆破器材出入库检查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用爆破器材储存仓库安全检查要点

    民用爆破器材储存仓库安全检查要点 储存民用爆破器材有哪些安全要求? (1)爆破器材必须储存在专用的仓库、储存室内,并设专人管理,不准任意存放。严禁将爆破器材分发给承包户或个......

    储存民用爆破器材有哪些安全要求?

    储存民用爆破器材有哪些安全要求?(1)爆破器材必须储存在专用的仓库、储存室内,并设专人管理,不准任意存放。严禁将爆破器材分发给承包户或个人保存。临时存放爆破器材时,要选择安......

    民用爆破器材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大全)

    民用爆破器材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了严格规范民用爆破器材(以下简称民爆器材)安全生产条件,进一步加强民爆器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安......

    民用爆破器材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

    国防科工委关于印发《民用爆破器材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的通知 (科工法[2004]108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民爆器材行政主管部门: 为加强民爆器材安全生产监......

    运输民用爆破器材有哪些安全要求

    运输民用爆破器材有哪些安全要求? 发布时间:2008-02-29 (1)爆破器材承运单位凭运达地公安机关签发的《爆炸物品运输证》,按照运输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运输,并派熟悉所运爆破器......

    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检查工作有哪些基本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

    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检查工作有哪些基本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 [日期:2004-03-01]来源:中国爆破网作者:鄂尔多斯爆破信息网阅读:9次[字体:大 中 小]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检查工作有哪些基本......

    对民用爆破器材储存仓库进行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储存民用爆破器材有哪些安全要求?(1)爆破器材必须储存在专用的仓库、储存室内,并设专人管理,不准任意存放。严禁将爆破器材分发给承包户或个人保存。临时存放爆破器材时,要选择安......

    县民用爆破器材公司配送运输安全管理及定员定量制度[大全]

    县民用爆破器材公司配送运输安全管理及定员定量制度县民用爆破器材有限公司定员定量制度××县民用爆破器材有限公司定员定量制度鉴于公司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特制订本制度,以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