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5-16开发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湛江开发区“两新”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10年度省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征求的意见建议进行整改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委办“2011”13号)关于‚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将‘两新’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的建设统筹谋划、同步推进‛的要求,我区组织人员对全区在统筹和创新‚两新‛组织与街道社区的党组织设置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新”党建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两新”党建工作领导机制初步形成。区党委高度重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紧密结合开发区实际,认真进行安排部署,成立了区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组织部长为直接责任人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考核体系,推行领导干部联系社区工作制度,建立领导责任制,强化了各级领导主动抓街道社区党建的责任意识,初步形成了领导重视、认识到位、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初见成效。目前,全区15个社区都建立了党组织,社区基本建立了工、青、妇组织,初步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居民自治组织、群众组织相配套的社区组织体系。全区各街道社区建立了党建工作协调小组15个,广泛开展了帮
1扶共建活动,形成了党建共促、事务共管、资源共享、文明共创、难题共解的良好氛围,增强了社区党建活力。
(三)凝心聚力,着力扩大党在“两新”党组织工作的覆盖面。两区合并后,我区全力加快‚两新‛组织特别是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的步伐,帮助不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群团组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在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筹备建立党组织,指导已建立党组织的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取得较好效果。截至 2011 年5月,全区共有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68家,建立党组织的35家,约占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总数的51%,全区党员总数为508人。
(四)群众公认、富有朝气的街道社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全区通过公开选拔、组织选派、培养选用等多种方式,选好配强街道、社区领导班子,特别是选配好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目前,全区社区书记、主任的平均年龄38岁,大专以上学历占60%以上。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有8个,占社区总数的54%。同时,不断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通过选、派、聘、挂、招等方式,从机关选派19名干部到街道挂职工作,坚持把街道社区作为培养和选拔干部的平台,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干部管理、考核、激励、监督等工作机制,激发了街道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坚持以党校为主阵地,社区远程教育为依托,通过学习培训、观看录像、异地观摩、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全面提高街道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两新”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党组织缺少应有的政治地位,党建制度不能有效
落实。一是‚两新‛组织内部 ,一切由业主说了算,党组织大多处于服从地位,即使是由业主‚一肩挑‛,他们也已习惯于‚老板‛身份,党的工作仅是‚副业‛,党组织负责人身份仅是‚政治荣誉‛,从事党务工作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都不足,制约了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二是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及‚两新‛组织管理体制影响 ,党员往往将做好本职工作、获得合理薪酬作为工作的目标。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党员易被经济利益左右, 造成党员的凝聚力、向心力不强,党组织的影响力降低。三是虽然不断完善了‚两新‛组织党建各项制度,但由于‚两新‛组织自身存在的一些特殊性,一些制度往往与‚两新‛组织发展结合不够紧密,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效果。
(二)党组织利用行政资源明显不足,保障措施不能有效落实。‚两新‛组织大部分都是私营企业,作为纯粹的经济实体,驱利性使它不可能无条件为党建工作无偿提供支持,党组织可利用的行政资源明显不足。一是党组织缺少固定的活动阵地 ,电教设备和活动器材不足。二是党组织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 在业主对党建工作不十分重视的‚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时间往往不容易安排。三是缺少活动经费也已成了影响‚两新‛组织正常开展党建工作的难题。
(三)党务工作者素质参差不齐,党建工作受一定影响。当前我区‚两新‛组织中的党务工作者队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履行职责不到位。少数‚两新‛组织中党务干部存
在着‚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一些党务工作者怕给企业主添麻烦,不能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怕为党员增加负担,对党员要求不严。二是素质能力不适应。‚两新‛组织特别是新经济组织分布较为零散,生产经营状况和社会活动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造成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党务工作岗位缺乏吸引力,选择政治强、业务熟、会做思想政治工作,而且懂经营、会管理的人选难度比较大。
三、“两新”党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把握党组织核心,确立党组织的地位。正确处理好党组织与‚两新‛组织的关系,提高党的执政力。一是加强‚两新‛组织业主政治思想教育。通过舆论宣传触动、党务培训推动、正面示范带动、政治激励促动等方式,让‚两新‛组织业主转变观念,认识到党建工作能够产生经济效益、能给企业带来信誉资源、能凝聚员工和人才,使他们真正地关心、理解党建工作,进而重视、支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二是发挥党员表率作用 ,扩大党的执政影响。引导党员发挥表率作用,树立‚有为才有位‛的理念,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对‚两新‛组织的渗透力、影响力,让党组织成为‚两新‛组织活力的‚催化剂‛,用党员的业绩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三是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 ,拓展党的执政空间。党组织对群众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党组织要利用这种优势,适应‚两新‛组织的工作格局,主动应对群众的新要求,努力关心群众、了解群众、帮助群众、凝聚群众,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化为凝聚党员、联系群众的具体行动,诚心倾听群众意见,真心解决群众困难,将群众的愿望反映在决策上,落实在行动上,保持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获取充足的执政资源。
(二)提高党务工作者素质,提高党务工作者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是注重把党性强,作风正,业务精,善管理,威信高的党员推选进党组织领导班子。在组织管理层特别是决策层中挑选、培养党组织书记。积极推行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与‚两新‛组织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具备条件的,实行党员业主与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切实提高‚两新‛组织党组织的核心战斗力和凝聚力。二是党组织要把‚两新‛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纳入总体规划,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工作方针,着重在管理人才、科技人才、高学历员工以及生产工作一线的青年骨干中发展党员,逐步改善党员队伍整体结构,稳步提高‚两新‛组织中新发展党员的比例。三是加强党务工作者的教育管理,着重对他们进行党性观念、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建立奖励机制,在‚两新‛党组织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党员进行奖励,从而增强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
(三)整合党建工作资源,完善党建工作制度。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坚持多轮驱动、整合资源、不断创新和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一是建立‚两新‛党组织的凝聚力建
设制度。坚持为‘两新’组织所需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有效地将党的工作与经营管理工作、文化建设、诚信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融为一体,使‚两新‛组织中呈现‚基层党员有归宿、职工群众有靠山、企业发展有助手‛的新气象,以切实提高‚两新‛党组织凝聚力,促进‚两新‛组织及其党组织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是建立‚两新‛党建工作投入保障机制。定期召开‚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座谈会,引导、督促业主支持党建工作,为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场地和时间;加大财政投入,各基层党委留存的党费要向‚两新‛组织倾斜,并逐年递增。三是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机制。要有意识地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选派联络员、指导员,为‚两新‛组织注入一定的政治资源和行政资源,推动‚两新‛组织发展,实现了‚两新‛组织发展党建工作‚互动双赢‛。
第二篇:开发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调研报告(修改稿)
全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党群工作部(2010年3月)
开发区既是全市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的集中区,也是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重点区。如何加强和开展好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为我区开展三次创业,推进沿海大发挥积极作用,是目前开发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3月11日至17日,我们集中5天时间,对全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共召开各类座谈会20多次,参加人员70人,与非公企业负责人、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工会组织负责人及党员群众座谈交流,通过座谈交流,基本掌握了全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如何加强非公企业党建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基本现状
截止2010年3月,全区共有非公企业2942家,规模以上生产型非公企业145家,从业人员21300多名;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企业50家,现已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在已建的非公企业党组织中,党委6个、党总支9个,党支部35个,共有党员1132名。其中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委6个、党总支6个、党支部21个,党员932人,占非公企业党员总数的82%。从总体上看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份量是举足轻重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
作用比较好的26家,占52%;发挥作用一般的17家,占34%;发挥作用差的7家,占14%。
二、主要特点
一是党建工作领域拓宽。近年来,开发区认真落实非公企业党建的要求,扎实调研,积极探索。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区域或行业组建等形式精心设臵企业党组织。目前,开发区有3名以上党员的50家非公企业已全部成立了党组织,基本做到了应建尽建,拓宽了党的工作范围,保证了党的工作在非公企业的正常开展。
二是组织活动逐步规范。区党群部及企工委经常深入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检查指导党建工作,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组织建设、活动开展、党员职工队伍教育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部分企业党建工作做到了四有:有活动阵地、有电教设备、有学习计划、有组织发展。今年又在非公企业中组织开展了创建“五个好”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逐步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三是党组织作用得到发挥。阳光晶源、天顺金属、振兴化工设备等党组织能充分发挥自身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与企业的工会、团组织及妇女组织共同做好企业中各个阶层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同时,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引导和监督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反映企业的要求和呼声,倾听职工 2
群众的意见建议,尽力为职工排忧解难,维护了企业和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是党员职工队伍教育管理得到加强。豪森药业、世达塑胶、顺天木业、国电等党组织基本上能根据自己的生产经营实际安排党员职工的学习教育,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法规,并通过订阅报刊、杂志等党建读物,观看电教片等形式在企业和职工中传达党的声音。同时开展了一些团结凝聚职工、激励工作积极性的活动。阳光晶源公司党支部在去年对困难职工进行了看望慰问;华威集团根据企业年轻职工多的情况,按照“业余、小型、灵活、多样”的原则,不定期组织开展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活跃职工文化生活,体现组织的吸引力。积极做好党员队伍建设工作,2009年共发展党员17名,先后有75名年轻职工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虽然开发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已进入正常化阶段,但就全区党建工作整体而言,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仍然是薄弱环节,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还不够高,发展还不平衡,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存在问题还很多,需要我们今后在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力度。从调查的情况看,内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一般好于外资、合资企业;非公企业主是党员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一般好于非公企业主不是党员的非公企业。具体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党建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表现在有的业主对党建工作的支持力度还不够,担心建立党组织会
削弱老板权利,担心党组织开展活动占用了劳工时间,影响企业生产,认为开展党建工作增加了企业管理成本,得不偿失;有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对自身工作定位不够准确。部分党组织,对自己处于什么地位,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思路不明确,对抓不抓党建,怎样抓党建都由企业业主说了算;党员主体意识薄弱,打工的思想重;有的职工群众存在着反正我也不是党员,建不建立党组织、开不开展活动和我没有关系的思想。
二是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和党员队伍薄弱。目前开发区虽然有企工委,但负责此项工作的仅有一人,且为聘用,企工委负责人为兼职,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时间和精力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直接影响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建设、规范和提高;大多数企业的党务工作者为兼职,即使有专职党务工作者也多缺乏工作经验,对党的基本知识,组织活动程序不了解,开展党的工作不得法,方法单一,党的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两张皮,党务工作不规范;党员在非公企业职工中占的比例较少,有的企业党员占比不到员工的1%,造成党组织在企业中缺乏影响力和号召力。
三是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有的非公企业主对党组织没有认同感,尤其是外商独资企业主表面对在企业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认识不够,存在着典型的“重经营发展,轻党建工作”的认识误区。致使在党建工作上支持不够,抓的不紧,管的不多,党建工作随意性大,甚至出现“三缺现象”(缺人员,缺经费,缺办事条件),造成活动单一,有的一年也组织不起一次像样的 4
活动。
四是缺乏有效的党员管理手段。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有些党员,存在“打工是为了生活,亮不亮身份无所谓”和“说不定哪天就干不成了,转组织关系太麻烦”的想法,因而隐瞒党员身份,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党费、不接转组织关系,而非公企业组织党组织又缺乏有效的约束、管理手段。加之受活动资金、时间和场所的限制,让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正常活动难以开展,这不仅增加了非公企业党员的管理难度,也使得党员的先进性很难体现。
五是党建工作缺乏着力点。不少非公企业党组织找不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着力点,对如何开展党建工作心中无数。主要表现是:党组织开展活动与生产经营结合不紧密,就党建抓党建,务虚多,实干少;党组织成员与普通员工缺乏亲和力,支部工作就事论事,简单说教,缺乏吸引力;一些老的制度没有坚持和发扬起来,新的机制又没有建立。
四、几点对策与建议
非公企业是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促进开发区科学发展、后发赶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认为要从指导思想上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自我循环小圈子,确立“围绕生产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经营”的大循环思路,把着力点放在支持和促进非公企业经营发展上来,提倡“服务型”党建,形成经济效益和党建工作“双赢”局面。
(一)抓管理,强化对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指导
一是理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机构。建议撤消企工委,减少企
工委与党群工作部之间抓非公企业党建中的扯皮脱节现象(实际上企工委形同虚设,功能没有发挥),在党群工作部内成立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处,并明确2-3人负责全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重点抓好区内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并按照党建“带三建”工作机制,在全区非公企业中大力实施“党、工、团、妇”联动工程。
二是抓好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业务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和研讨交流、典型引路、外出学习考察等形式,认真做好开发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岗位轮训工作,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干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力争用一年的时间将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轮训一遍。
三是选配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从管委会各部门选派一批党员科级领导干部担任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和指导非公党组织做好组织活动开展、党员发展、党员活动室的建设、“三会一课”的学习、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等方面的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四是督促非公企业拨付党组织活动经费。2005年10月十届全国人大党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公司法》第十九条规定:“公司应当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等四部门在2005年底联合发出《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的通知》,在全国率先规定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从企业管理费中列支,并可据实在税前扣除。对此,6
开发区是否可参照制定有关规定,以解决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问题。
(二)抓发展,增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基础。
一是强化党员发展工作。在“四个培养”上下功夫,即把企业主培养成党员,把技术骨干、优秀员工培养为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把党员技术骨干培养上领导岗位。通过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党员队伍,增加党组织在企业中的“话语权”。
二是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督促非公企业党组织建立党员信息管理台帐,切实做好流动人员中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并发挥好《流动党员证》和党员证明信的作用,认真解决“隐型”党员问题,使每个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管理,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
三是非公企业党员培训工作。引导非公企业党员正确认识自己在非公企业中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同时,不断提高非公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认识,鼓励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做到争取一名业主,占领一块阵地。
(三)抓活动,增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一是围绕促进企业发展这一主题,根据非公企业生产规律和员工的从业特点广泛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职工“1+1”爱心帮扶等活动,确保党组织、党员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到位,提升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二是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大力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使示范点的非公企业党组织达到“两室十有”标准,争取建成省级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同时注意发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好典型,并不断培养、树立、宣传典型,做到学精神,见行动,学实质,有创新,以先进带一般,实现全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整体推进。
三是建立党建工作指导站。为解决部分企业党建工作“三少”、“三无”、“三怕”的问题(党组织数量偏少、党员人数偏少、有入党愿望的偏少;无活动场所、无活动经费、无活动时间;怕业主不支持、怕党员不参加、怕职工不理解),建议由党群部牵头,联合工商、税务等部门组建党建工作指导站,负责组织与开展区内各非公企业党建活动,指导站下设党员活动室、党建阅览室、接待谈心室、教育培训室、远程教育室。同时,依托条件较好的企业,建立5-10个党建工作点,通过站点建设,实现开发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全覆盖。
四是开展政企党组织“互联互动”活动。通过党建工作指导站,组织区管委会部门、驻区机构和非公企业党组织一起听党课、一起组织党员参观学习活动;一起举行文化互动、联谊活动;一起开展爱心活动等,实现政企党员互动、活动互联、资源互享、优势互补,进一步形成党组织建设共振合力。
(四)建机制,切实提高非公企业党组织工作能力。一是建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机制,推进党建工作有序进行。8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运行规律的党建工作制度,如党支部工作制度、党支部定期听取业主和职工意见制度、党员教育制度、党员管理与监督制度等等,用严格科学的制度规范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二是建立非公企业党建考核机制。进一步健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和完善非公企业党务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和非公企业科学发展项目考核体系,调动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党组织服务企业科学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成立非公企业主联谊会。非公企业党的建设要取得业主和高层主管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党群部门要定期组织非公企业主和高层主管联谊、交流活动,引导他们转变观念,端正态度,积极支持在本企业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党群部门还要主动沟通信息,定期向企业负责人通报党建工作计划和工作情况,向党员介绍企业负责人的意图及企业经营情况,及时宣传企业生产经营的业绩与经验,宣传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党员和职工典型,宣传管理者和职工支持党的工作的事例,营造良好的相互认同氛围,培育广泛共识的环境。
第三篇: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开发区
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根据会议安排,我将今年以来抓基层党建工作有关情况,简要述职如下:
一、基层党建工作总体情况
1.坚持履行党建首责不动摇。切实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逐级压实责任,全年深入社区和企业调研48次,党委专题研究党建工作12次,召开3次党组织调度会,加大督办约谈力度,约谈基层支部书记8人次。以总支、支部为单位开展党员主题活动日活动204次,学习讨论72次,书记上党课12次,宣讲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12次。结合实际,运用“党员活动日+”解决基层事务问题186项。
2.坚持强化干部管理不松劲。结合“两学一做”、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和党内知识、纪律讲座等工作,全年组织党员培训568人次,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培训36人次,全年共收缴党费29251元;实施失联党员回家工程,找到失联党员27人,充分利用党建工作主体QQ群,加强对流动党员网格教育学习和互动联系;开展党员“清洁示范户”评选活动,青年路环境整治取得实效,受到好评;扎实开展民主评议、处置不合格党员,推行履职尽责清单式管理,实现社区干部工资与考核结果挂钩;在抗洪救灾中锤炼干部,推荐市、县“七一”表彰优秀基层党组织
3个、优秀共产党员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名,在2个社区、单位推行了积分制管理试点。
3.坚持完善工作机制不懈怠。落实“三三制”,大力推进“两满四红”工程,选派党建指导员36名,建立25个网格党小组,全面推行“五零工作法”,打造服务企业和项目的品牌。
4.坚持提升发展水平不含糊。积极探索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胜利、八里途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实现200万元目标;基本完成了两个农村社区股份权能改革任务;推进社区“一站式”服务办结、代办服务制;全面开展暖企行动,党员暖心行动,资助困难党员23人,协调解决企业、社区党建中的具体问题21个;社区主副职干部人均3万元工资全部兑付到位,全年对非公企业党建投入资金23万元。
二、突出问题整改和公开承诺落实情况 1.2015反馈问题全部整改落实。一是建立健全了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党务居务公开。二是强化对干部的监管力度,坚持违纪违规零容忍、给予6名党员干部党纪政纪处分。三是优化党员培养年龄结构,全年发展党员7人,其中工人5人,35岁以下4人,新纳入培养对象11名。
2.2016公开承诺事项基本落实。一是层层压实党建主体责任。推行基层党建“一票否决”、层层签订管党治党责任书36份,级级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
任细化党建工作考核办法,严格奖惩兑现。二是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扎实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建立干部教育“四个三”管理运行机制,加强《条例》、《准则》学习宣传,加强纪律审查。严格调度制、约谈制、通报制,对巡查到的人和事点名通报3次;每月一次纪律督查,着力打造了一支“忠诚、守纪、负责、干净、有为”的党员干部队伍。三是优化全区3个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功能布局。规范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全区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在2015年基础上增长了20%。四是八里途社区作为党建示范点在迎省、市检查中获得好评。五是扎实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大力推进“两满四红”工程,在金山电力搞好示范试点,实现了园区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全覆盖。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对基层党建工作投入精力不够。开发区服务企业、项目建设、社会稳定工作繁重,分散了抓党建工作的精力。对基层党建调查研究不足,领导指导得还不够到位,还存在布置多、落实少的现象,亲自到基层党组织督查指导不够。
二是党建工作力量配备还有待加强。开发区核编干部20人,实有17人,班子成员5人,1人到市挂职,1人常年抽调在外招商,不像乡镇设有组织委员、组织干事,党政办工作千头万绪,力量薄弱,没有形成抓党建合力。
三是社区党组织党内生活还有待进一步规范。主要表现为,部分社区在发展党员的程序上欠规范,“三会一课”落实得还不够有力,党员主题活动日的形式还有待进一步创新深化。
四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还不够强。对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缺乏有效方法。社区党组织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方面方式还不够多,群众的参与度还不够广。社区党组织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没有充分发掘出本地优势,没有主动与外对接,点子还不够多,方法还不够灵。部分党员缺乏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在社会稳定中作用发挥不够。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将与开发区党委班子同志一道,团结和带领全区各基层党组织,牢固树立起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观念,落实主体责任,创新党建发展,下大力气研究解决党建重点难点问题。
一是抓书记,落实主体责任。从我做起,认真履行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每周到社区和企业调研1次,每月党委专题研究党建工作1次,每季度召开1次党组织调度会;深化履职尽责清单式管理,重视结果运用,进一步完善党建考核制度,强化督查督办,严格激励问责机制,引导各级党组织书记进一
步强化党建责任意识。通过逐级定期抓“书记”党建述职、党建考核,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着一级干,上下联动抓党建的生动局面。
二是抓投入,保障党建发展。推动资源向基层下沉,优先保障基层党建的资金投入。在保障社区党组织基本运转经费基础上,按10%逐年增加投入标准;对党建工作开展有特色,示范作用明显的,给予一定奖励,推动基层党建激发活力。
三是抓创新,提升党建水平。理顺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打造园区党建示范带,新建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1个;推广学习“湖山模式”,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八里途、胜利年收入均过300万元;推行企业、机关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全面推行积分制管理,规范人、事、财的管理水平。
四是抓巩固,扩大党建成果。深化“两学一做”,进一步加大党员教育培训,提升党员素质能力;践行“务实重干、立说立行、实干快干”作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完成征地拆迁370亩,项目建设任务。为全县实现“两争两建”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开发区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开发区 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协助入园企业做好人才工作,**开发试验区管委会对开发区人才队伍现状、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和队伍建设工作思路进行了认真调研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一)开发区管委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开发试验区于2006年7月设立。2010年12月,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控制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近几年经济开发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升级不断加快,适应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人才得到重用,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开发区管委会现有在编人员37人,聘用13人。其中高层次人才有(硕士以上学历以上人才)2人,大学本科学历的有21人,高级工程师2名,中级工程师2人。
(二)开发区内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截止2013年底,在开发试验区注册工业企业26家,用工总数达到3800人。其中硕士生20人,本科生540人,高职高专1080人,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2100余人。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管委会内部主要做法:
1、做好管委会职工的培训工作。开发区管委会党委每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督促职工学习先进理念和观念,学习规划建设园区、招商引资的理论、理念、知识、方式;
2、为管委会柔性引入专业人才。通过聘请、兼职、借用等方式,柔性引优秀专业人才,为我经济开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优质服务;
3、注重管委会内人才的使用。近几年,开发区党委对在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人才委以重任、大胆提拔、优先发展入党,并广泛宣传“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提高人才的地位和声望。
(二)园区内企业主要做法:
1、与区内有关部门沟通,为企业招聘合格员工。主动与区人才服务中心、区就业局、镇政府、等部门联系沟通帮助企业发布招聘人员信息,协调就业局安排就业登记人员,有针对性的为有用工需求多家企业招录操作工、技师等人员;
2、认真组织企业参加人才招聘会。积极组织入园企业参加区就业局组织的各期招聘会;组织入园企业参加**人才交流中心召开的春、秋季招聘会,效果良好;
3、主动为企业和院校牵线搭桥,通过校企对接进行招录或培训员工。如与**学院联系,促成了该校与**有限公司的合作,开办了两个定向班。再如与**大学联系,签订了“**大学人才服务基地”协议书,促进了毕业生的供给与需求业务开展。另外开发试验区管委会主动邀请**技工学校与开发区内企业对接,就人员供需和培训达成了共识;
4、主动与本市外旗县沟通,协助有需求的企业招聘专业型人才。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拓宽了企业招工途径,招收了部
分员工,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的压力;
5、召开关于入园企业劳动用工工作的座谈会,引入30名储备人才,分配到适合的7个不同企业,建立档案保管制度,维护储备生档案材料的完整,并向企业发放了2013年7至12月人才储备就业见习期毕业生工资补贴共计126000元。
6、改善区域内就业环境,让人才没有后顾之忧。联系协调住建局、教育局、公安局,帮助企业职工买房、租房、办理户口迁移和子女转学入学手续等。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改善工资福利待遇、优化劳动关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手段不断提升人才竞争力;
7、协助入园企业做好员工培训工作。根据企业需求,积极帮助其联系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员。
三、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层次人才短缺。从调查的行业汇总情况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不足、比例不高,适应建设开发区的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高层次人才比例较小,在未来的建设发展中缺乏强劲的竞争力。
(二)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低。目前经济开发区体制不尽完善、经济条件较差、人才吸引力低,难以支撑产业快速发展和开发区经济建设需要。
(三)综合环境不理想。虽然经济开发区发展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教育设施、文化生活设施、信息交流渠道等方面还有待改善提高。目前,开发区难以满足高层次人才自身政治、经济、以及对子女接受良好教育、追求高雅精神生活等方面的需要。同时,工资偏
低,消费偏高,物价尤其是房价不断攀高,而工资水平却没有同比例跟上,使得人才在我开发区的生存成本大幅度增加。
四、加快经济开发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研究和完善管委会内部人事管理制度,加强管委会工作人员管理,规范档案管理。按照区人事局要求,做好管委会工作人员的工资调整,职称评定等工作。按照“凡进必考”的原则,做好管委会工作部门工作人员招聘工作。深化单位内部考核机制,形成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建立健全单位内部岗位责任制。在实施绩效工资以后,内部收入分配方案要着眼有效保证任务目标的实现和有利于吸纳和稳定人才。敢于大胆启用年轻人才,委派他们在关键岗位承担责任,激发他们潜能,形成良好的用人风气。
(二)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着力帮助企业吸纳高层次人才。主要措施有:一是对企业需要的有文凭的新毕业生,采取带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同志到相关大学校园直接招聘或组织企业参加其它形式人才招聘会等方法直接录取。二是对企业急需的专业人员,采取帮助发布广告、联系熟人介绍等形式招聘。三是继续搭建高校与入园企业对接的桥梁,促进有关高校为企业供给人才定向培养人才。四是继续协助入园企业做好员工培训工作,根据企业需求,帮助其联系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员。五是改善园区受聘环境。主要解决企业职工买房、职工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困难。
五、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需求
(一)企业引进的全国性知名同行一流人才(如**生物的热电项目经理、淀粉项目经理)需要政府帮助解决子女上学问题、在**购房享受优惠政策问题以及制定“特殊人才津贴”等问题,以稳定人才、留驻人才。
(二)对于到企业工作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政府能否给予一定津贴,期限为1-2年,增加他们的稳定性。
**开发试验区管委会
**开发试验区管委会
推荐单位名单
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润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九联煤化有限责任公司
第五篇:开发区调研报告
2月18-20日,省发展改革委沈卫国主任率委国民经济综合、产业协调、高技术产业和地区经济等处室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赴宣城市调研开发区工作。调研组在宣城市召开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座谈会,实地考察了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广德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郎溪经济开发区、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和宣城市的市政建设。现将有关情
况报告如下。
一、宣城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
宣城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分别为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宁国经济开发区和广德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14.22平方公里;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9个,分别为郎溪经济开发区、泾县经济开发区、绩溪生态工业园区、旌德经济开发区、宣州狸桥经济开发区、宁国港口生态工业园区、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泾县云岭经济开发区,9个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69.96平方公里。
近年来,宣城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以打造开发区载体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把区位转化为优势,把后发彰显为先行,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开发园区建设各具特色,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市13个省级开发区(含筹建)实现工业增加值125.66亿元,占全市43.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4.98亿元,占全市37.65%;完成财政收入30.76亿元,占全市36.3%。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
在实地参观和座谈中,宣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不断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方法、好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具体可以概括为“六新”:
1.出台承接产业转移新政策。
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基础上,宣城市制定了含金量较高、操作性较强的《关于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40条。其中:市本级产业投资专项基金2亿元已基本到位,运作方案正在拟定;企业运营应急互助资金3000万元也已基本到位。市财政从起连续6年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市开发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意见》,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广德县还出台了《广德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广德县加快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广德县pcb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郎溪县用足用活省示范区建设“40条”政策,充分运用先行先试权,结合该县实际,分产业、分行业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强化政策引导和产业导向。
2.突出集群补链招商新方法。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宣城市注重“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承接”,多措并举促进产业集聚。一是补链配套招商。在全面分析本地主导产业上下游及其关键环节的基础上,编制产业需求目录,开展针对性招商,促进产业集聚。二是委托合作招商。通过委托商会、工商联、龙头企业等,采取定向招商、驻点招商等形式,利用客商的人脉资源等承接产业集群。三是园区合作共建。先后建立了宣城玉环机电产业园、郎溪经都产业园等合作共建园区,整体承接对方产业集群。四是设立专项资金。市国投公司、希达公司(国有独资)各出资1-2亿元,专门用于宣城开发区重大产业项目的跟进投资。郎溪县按照“四个招商、三个紧盯、五个不招”的总体思路,把整体对接、集群承接作为重点用力方向,主攻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大力度开展集群式招商,注重产业链招商,推动和实现“平行转移”和“反梯度转移”,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新引进项目678个,实际到位内资115亿元,增长114%。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2个。落户十字经济开发区、总投资273亿元的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一期已动工建设。
3.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载体。
以“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全力主攻园区建设,提高园区配套承载能力。,省政府批准宣城市筹建了5家省级经济开发区。根据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该市把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布局和提升产业层次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首要任务,全力推进区域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编制。宣城市高起点规划了总面积63平方公里(起步区近15平方公里)的《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规划》,现已上报省政府待批。目前,宣城市承接平台建设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见效快。开发区内道路框架全面拉开,路网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区内功能配套齐全,居住、购物、宾馆均以较高标准定位建设。供水、供电、天然气、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展快,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建设步伐加快。
4.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新雏形。
通过设立产业投资专项资金,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