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山乡赤土村创建生态村电视文艺专题片解说词
赤土村创建生态村电视文艺专题片解说词
这里宁静悠远,这里水明山秀,这里漫山翠绿,这里鸟语花香。赤土村,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小山村。
赤土村位于长汀县红山乡西部,与江西省会昌、瑞金两县交界,区域面积42平方公里,辖11个自然村,246户1024人,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6023元。全村拥有林地56000余亩,毛竹面积1456亩,森林覆盖率达91.20%,属林业大村,森林植被保护良好。全村共有耕地1696亩,主要种植水稻、烤烟、槟榔屿等。
近年来,赤土村两委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村级经济,积极打造绿色生态村,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涉及面广量大,任务艰巨,是一项凸显社会效益的民心工程。在创建活动中,赤土村两委多次召开创建工作会议,讨论落实创建工作计划。建立以支部书记杨绵祥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把创建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并列入支部村委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抓好创建工作的同时,制订了《红山乡赤土村创建生态村实施方案》、《赤土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方案》、《赤土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责任书》、《长汀红山乡赤土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倡议书》等政策性文件,细化了工作目标,深化了工作措施。
二、建设新村,全民参与
为了调动村民对创建生态村的兴趣和工作热情,赤土村两委干部经常到村民家中宣传,召集村民开大小会议,布置创建活动具体工作,为村民加油鼓劲,努力营造一个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生态村建设开始后,村两委从路入手,完善基础设施。到2010年底,已解决许多富民工程:维修水渠新屋2处,李子树下和陈坑各一处、公路养护14.7公里、烤烟工程2处、硬化新屋段公路520米。针对生态示范村建设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旧宅整理、有序建设改造工作,改善了生活周边环境。如今村民住上了高显示气派、整洁卫生的楼房,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用上了现代家电,有了公共的体育设施,闲暇之余进行体育锻炼娱乐身心。为了解群众对生态村的建设工作的满意情况,2010年12月,在全村246户中随机抽取了50户,发放50份问卷,群众满意率达100%。
三、清洁家园,清洁水源
赤土村按照全省饮用水源保护要求,加大了对水源地的保护力度,积极向上申请资金10余万元,实施人饮水工程。11个自然村集中供水,饮用水源为山泉水,水质良好,并经过沉淀、过滤、净化处理,引水均用管道。经检测,村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96.34%﹪,村民安全用水有了保障。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赤土村把村庄整治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实施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出台制
定了《赤土村环境卫生管理公约》、《赤土村保洁员岗位职责》、《赤土村环境卫生监督制度》等一序列制度。全村各户发放垃圾桶一只,设立有一支2人的清洁队伍,配备1部保洁车,垃圾集中堆放池11个,做到每个自然村落均有垃圾集中点。每天保洁员将收集的垃圾统一运到乡无害化垃圾处理场,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和生活垃圾处理率都达到了100%。
赤土村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涵养水源,减少废气排放。在生产、生活中主要使用电能、沼气、液化气等能源,全村246户中,使用电能有63户,液化气132户,沼气32户,使用清洁能源的户数占总户数的比例达92.27%。通过广泛发动群众改厕、建厕,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全村使用卫生厕所总户数达224户,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1.06%。严格控制和科学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积极推广使用农家肥。2010年全村种植水稻615亩、烤烟350亩、槟榔屿150亩,化肥平均使用量241公斤/公顷,农药平均使用量2.67公斤/公顷,农药化肥平均施用量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这个看情况,可以删吧)
四、发展特色、受益群众
为发展特色生态产业,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天然优势,2010年村两委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工作,引导外商老板来赤土养蜂。现赤土老工区已有一养蜂场,为
使广大村民能在这一特色生态产业中获得真正的收益,村两委积极邀请养蜂老板为当地村民讲课传授技术。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已带动赤土15户村民养蜂,每户各养50箱,共750箱,每户每年至少可以有2.5万元的收入。由于红山赤土的蜂产品(蜂蜜、蜂皇浆、花粉等)品质好、品种丰富,已渐渐名扬在外,外来订购客户也越来越多。该村已选好厂址并开始动工再新建养蜂场一处,目前正积极向上申请辅助资金成立蜂产品加工厂,提升蜂产品的价值。
赤土村属于山区,历年来重视林业和公共绿化工作,2008年以来种植桉树、桂花树1500余棵,全村拥有林地56000余亩,毛竹1456亩,森林覆盖率达91.20%,属林业大村,森林植被保护良好。由于丰富的竹业资源,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新日集团),还在该村设立了有机笋竹基地,充分利用了森林资源优势。
结语:
创建省级生态村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赤土村下一步将在加大经济建设的同时,优化环境,凝聚民心,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认真扎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把赤土村建设成一个景色迷人、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现代“生态村”而努力。
第二篇:土高山乡红湾村党支部创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申报材料
土高山乡红湾村党支部创建“五星级”
基层党组织申报材料
土高山乡红湾村辖区7个村民小组,416户2112人,有耕地面积13080亩;党支部下设党小组4个,有党员46名,其中女党员7名。该村主要以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为主导产业、畜牧养殖为辅。近年来,村党支部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更新玉米品种,采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依托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大力发展畜牧业,增加畜牧业收入比例,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2460元。被乡党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支部”,目前,该村党支部正在积极申报创建白银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
一、加强队伍建设,切实发挥战斗核心作用
以村党支部书记锁发让为核心的党支部班子,坚持高标准、选能人、用强人的工作要求,严把村干部入口关,从入党积极分子、转业军人、致富能手中选出工作能力强和责任心强,具有开拓精神的后备干部,进入党支部班子,优化了班子结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注重发挥村级配套组织作用,建立和完善了以党建、维稳、计划生育、经济发展等工作制度,使村干部责任明确,各项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使村组织管理形成了“以制度管人,按章办事”的运行机制。
二、加强阵地建设,搭建村级组织活动平台
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节约资源的原则和“村校合一”的思路,对原村小学废弃校舍进行维修整合,硬化院落160平方米,安装大门一座。设立图书阅览室,人口学校,扩大了村级活动场所,充分发挥活动阵地“一室多用”的综合功能,真正成为党员活动、传递信息、培训教育、联系群众的平台。该村通过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和不断开展经常性的文化娱乐活动,使群众的精神面貌涣然一新,看书、打球、参加文艺活动的人多了,学习种植、养殖技术的人多了,村里的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多了,参加酗酒、打架、斗殴的人少了,违法犯罪的人少了,全村上下呈现出社会治安稳定、经济发展的大好局面。党支部将继续开展各种活动来深化阵地建设的内涵,真正把村级阵地建设成为村干部之家、党员之家、农民群众之家。
三、加强理论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建设
针对党员干部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意识和本领不强的实际,村党支部依托村农家书屋和党员远程教育主阵地,利用农村党员冬训加大对村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团员、民兵、等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截止目前,村以举办实用技术、政策理论、法律知识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达到120余人次。通过培训,使每位村干部都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致富奔小康的路子多了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增强了,真正做到了“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目的。
四、依托项目抓产业,调整结构促增收
采取政府引导、群众主体、项目帮扶等方式,重抓了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两次维修县乡红油公路20公里,新建卫生厕所50座,新建沼气池50座,危旧房改造22户,退耕还林补植补造690亩,超额完成秋覆膜1500亩示范片任务。
结合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切实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按照“一村一品”原则,积极引导农户,扩大洋芋种植规模,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培育优势农产品,不断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红湾村申报成立洋芋产业专业合作组织1个,发展规模户种植4户,新品种洋芋种植面积达7000多亩,新铺压砂田550亩。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乡党委积极开展送技术、搞培训,先后派遣乡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到户入基地,现场传授技术,结对帮扶指导,为培育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五、完善各项制度,健立长效机制
按照基层党建抓点示范的要求,红湾村把扩大基层党内民主作为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积极探索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制度的实践途径和措施办法,实行“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顺利完成村级“两委”换届,结合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坚持村内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建立落实“三项制度”(两委议事制度、党员评议制度、村民代表民主决策制度),制定落实村规民约,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按照乡党委要求,结-3-
合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坚持开展村民事务代办,把知事权亮给群众、议事权交给群众、监督权赋予群众,增强透明度。从而规范了权力运行,强化了监督机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村级事务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推动全膜双垄沟播、村容村貌整治、道路维修养护、农业产业发展、退耕还林补植补造、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党支部今后继续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党支部建设和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建设,理顺“两委”关系,突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各项工作得到提升,促进农民增收,达到村美人和的目的。
第三篇:广安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纪实专题片解说词
创建生态文明,提升乡村品位
——徐闻县广安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纪实
何强
前言:岭南有奇秀,此地最清悠。
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小城——徐闻,有一条美丽之村叫广安。广安村位于徐闻县海安镇西部,在207国道徐城至海安路段,距徐闻县城5公里,与国际旅游岛——海南岛隔海相望,下辖广安村、后朗村、北关村、城内村、新村仔村5条自然村,有493户2110人,总面积4954亩,其中耕地面积2071亩。这个依山傍海的村庄山青水秀,水丰土肥。近年来,广安全村上下众志成城,不懈努力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合奏了一曲曲创新建设、重在实干、成效显著的时代凯歌!
一、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
近几年来,为切实打造魅力广安、生态广安,广安人矢志创新工作,强化领导、强化规划、强化考核、强化责任,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总局的《关于印发<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生态村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到实现生态物质循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广安村从2002年开始就加强工程实施的组织领导,按照目标任务、资金、责任的要求,加强对实施广安国家级生态村建设工程的宣传,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生态示范村建设不仅是关系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因此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转变观念,1
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切实做好生态示范村工程实施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着力解决民生
在强化投入上,按照“突出重点、解决热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的思路,共投入1500多万元完成了各自然村的村级公路硬化、生态村旅游项目、污水管线并网、无害化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现广安村在建的有辖区内有分式水塔大型5座,水源取自178米深的地下温泉层,日供水1000吨。结合高水池供水,自来水普及率100%。村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好,地表水水质好,经检测,水质合格率为100%,可直接饮用。这些举措有效地解决了饮水、亮化、交通、垃圾清运等问题,提升了广安村生态的承载力。
三、发展生态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广安村的农业主要包括水稻种植业、林果种植园、北调蔬菜种植业等。其中,农田、林地散布较大,以种植水稻和北调瓜菜、林果为主。在强力推进的生态村建设热潮中,该村两委有意识地助推了广安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生态农业,环保先行”的理念下,近年来该村利用气候上的优势,大力发展反季节瓜果种植业,村委会向各农户家庭宣传绿色农业知识,出台政策鼓励使用有机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逐步淘汰使用化肥及普通农药。在这里成功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现广安村人均年收入8036元,许多农户都建起小楼房,添置小轿车,广安这个昔日贫穷的村庄正一步步走向富裕,走向辉煌。
四、发展乡村旅游、擦亮广安名片
随着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徐闻县提出旅游强县,广安人瞄
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提出了打造“祖国大陆最南端最美乡村”设想,积极擦亮生态旅游这张名片。目前,该村积极打造出“响水潭”、“杏磊湾”、“石莲山寺”、“农家乐”、“田园风光”等旅游景点,积极配合旅游部门抓好旅游宣传推介。通过相关设施配套,真正做到乡村旅游“行有基础、食有特色、住有条件、游有内容”。这些景点一经推出就吸引众多旅客。特别是这种低碳、绿色、休闲乡村旅游深受到城市人群青睐。据统计,2010年广安接待中外游客2.5万人次,旅游收入300多万元。
五、倡导精神文明、构建和谐广安
在生态村的建设中,广安人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强有力的后盾!把生态村创建宣传活动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群众满意率达100%。广安村先后被评为湛江市农村改水改厕先进村、湛江市生态文明村、湛江市卫生村、湛江市最美丽村庄、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生态示范村、广东省文明示范村、广东省最美丽村庄、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村镇。迈入小康生活的广安人民,每个村都建起了党组织阵地、文化广场、娱乐场所、体育场、图书阅览室等公共场所,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男女老少欢欣鼓舞,其乐融融。
天道酬勤,绿满广安。随着城乡统筹和生态建设的持续推进,广安人用实干和热情绘就了一幅幅山川秀美的生态画卷,广安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只争朝夕、开拓创新,一个生态良性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臻和谐的广安,目标明确,奋力前行,不断去实现新的跨越。
第四篇:黄埠乡友兰村创建省级生态村专题电视片解说词
抓主带副有新招增收美化两顾到
——黄埠乡友兰村创建省级生态村专题电视片解说词
友兰村地处位于黄埠乡东部,距乡政府4.7公里,县城47公里,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全村辖有16个村民小组,453户,人口1727人。全村拥有耕地面积3599亩,山地面积18100亩。其中毛竹山面积2100亩,油茶山面积1400亩,生态公益林面积1600亩。境内山清水秀、植被茂盛、物种繁多、水质优良清澈、天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3.1%。近年来,友兰村依托农田和气候优势,着力发展高效农业产业,稳定千亩烟叶生产基地和800亩建莲生产基地,发展制种500亩、毛竹山改低1200亩、油茶山改低800亩。大力开展生态村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基础配套设施投入,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以来全村共新植造林2800余亩,补植300余亩,村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村党支部连续多年被市、县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获县级文明村。在综合工作考评中,连续三年位居全乡前三甲。2010年村财政收入1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47元。
广泛宣传群众来社会监督民心快
利用各自然村的板报,墙报、黑板报、书写标语和召开村民小组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省级生态村的意义、目的和创建的内容,做到生态村建设的内容好项目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村成立了以村支部为核心的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领导小组,抽调老党员,村民代表、老年人协会会长等组成工作监督小组,对创建工作进度和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形成了干部负责,社会监督,群众参与的省级生态村的创建工作机制。
抓主带副有新招,增收美化两顾到
抓好产业促增收。围绕巩固千亩烟叶生产基地和800亩建莲生产基地以及500亩制种基地为支柱的产业,乡住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全力协调支柱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销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全村成为了连续6年稳定千亩烟叶、千亩建莲生产基地村。在发展壮大果、蔬、禽、绿化等传统绿色农业产业的同时,大力倡导农户房前屋后种植名贵树绿化树种,两年全村共种植名贵树2800余颗。在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同时,兼顾了美观实惠,生态经济得到了发展,家居环境又得到了美化。
绿化选用经济林,绿色生态预期盈
造林绿化,经济生态两丰收。努力挖掘山地资源优势,2008年以来全村共利用疏林地和抛荒山地发包给村民租赁造林,新植2800余亩,补植380余亩。三年来乡、村两级投入16万元资金,奖励村民进行油茶林改低800余亩。新植高产红花油茶120余亩毛竹山改低600亩。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预期。
安全饮水村民爱文化生活更多彩
3、安全饮水工程。25008年投资33万元完成自来水工程,新建赐美田35户、改造红土楼一,二组78户两个新村点113户自来水管网5600多米,全村人人饮上了清洁、干净、卫生的自来泉水,村民的身体健康得到了最基本的保障。加大了公益设施建设力度,投资8万元新建健身活动场一个,键身器械1套,新建风景观赏停一座;投资3万元建成农家书屋;投资29.5万元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有线电视入户工程及农村信息机的安装,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6%,程控电话普及率达到100%,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全村,农民上网成了普遍的活动内容,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新居小成宛如画家园绿化加美化
村组道路进一步硬化。2008年完成投资189万元建成了友兰村乡村公路4.7公里;2009年投资83万建成际下,友兰坑一,二组村组道路硬化公里;投入6万元实施村庄绿化、亮化工程;红土楼新村点安装了10盏路,村部周围村庄房前屋后种植2800余棵名贵树种,沿公路、入户步道两侧进行清理整顿及美化、亮化处理和环境整治。2008年以来全村共建成沼气池82口。新建72户144套民房的下水道全面实行三级化粪池无公害化处理;2009年建成红土楼及新村垃圾焚烧炉2座,摆放固定垃圾桶24个,垃圾集中堆放池2座,长期聘请保洁员2名负责保洁工作,通过建设垃圾焚烧炉,垃圾池和沼气池等设施,完善了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村组卫生和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好改善。
几年来,通过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很快被群众所接受,全村已经初步树立起了保护环境,讲究卫生,奋发向上的文明风正气;通过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邻里关系更加友善,家庭矛盾明显减少,全体村民的道德观念和文明风范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推动了村级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定和稳定。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被百姓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建宁县黄埠乡友兰村
2010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