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感想1
大学生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感想1
2013年11月9日—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八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首先,习近平同志受中央政协委托做了重要讲话;其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最后,全会就改革开放、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并提出一系列关于发展的重大意见以及一些措施。
看完整个三中全会的公告以后,深刻感受到了此次全会内容的精神,令人鼓舞,感觉到国家的改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而且表现出空前的勇气和决心。一个方面是我们推动改革的条件,在不断准备和成熟。一是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历史实践当中带给我们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另外一个方面,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条件逐步准备和成熟。全会公报里非常受鼓舞的是,改革的总体目标很清晰的提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很多基本特点,现在进一步清晰的浮出水面。这也为我们更好的处理改革、稳定、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更明确的方向。这也是新一代改革者的光荣使命。
这次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种新的国家与社会、人民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其中的“治理”二字,不用与以往的统治和管理,治理是一个新的词汇,现在在全球也是比较流行的。它强调多主体,大家都是主体,国家管理者。现在我们的人民也是社会的主体,还有各组织、各单位,都是参加管理的一个方面的角色,都是主体之一,所以这是从过去的一个主体变为多主体。是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以及更好的实现民主的新体现。这也是从1987年三中全会以来改革一步一步取得的进步,人民的地位得到重视和提升,也是国家主体的地位进一步升华。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更好的发展,权力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就可以更有效的运行权力监督机制,国家机制更加健全,社会经济和谐快速发展。再有就是渠道,过去是单向的,从上到下,我从上到下统治你、从上到下管着你。现在治理,既有从上到下,也有从下到上,甚至可以从中间向上、向下延伸开来、铺展开来。治理这个词也表明了这个方式的变化。
这次大会是开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三中全会对制度反腐做了科学部署。从政治体制改革来看,最重要的还是围绕规范各方面的权力运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围绕着这样的目标进行多个方面的制度建设。这些方面必然会使未来我们国家的治理向着更加科学、民主、透明的方向来发展。现在腐败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也是能够威胁党和国家的一个敌人。从三中全会公报来看,要在权力上做文章,让它在阳光下运行,把它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这里特别重要的是制度问题,因为反腐败问题是有几个阶段的,过去我们是战争时代,因为当时也不可能有太大的腐败,在革命根据地也有腐败的现象,那就是大家发现问题,举报,那就很快地查明了。后来我们进入社会主义时期,过去搞的是运动式的防腐败,效果就不太好。现在我们要进入第三个阶段,就是制度防腐。三中全会非常强调制度建设,如果把反腐倡廉制度化了,那么这将会使得政治更加透明化,更加合理,更加科学。只有制度完善有效,才能保证国家公权力运行的安全合理性。这样的制度可以预防贪污腐败,保证党的纯洁性,是人民更加相信执政党的能力。
这次大会还提出了全新的体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次还提到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过去我们一般提党的建设改革,现在加上“制度”,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说明我们把党的改革重点放在制度改革上面。此外,第一次提到生态文明体制。过去我们一般提四大体制,我们是五位一体的建设,当时只有四
位体制。这次五大建设格局,相匹配的是五大体制,也是五位一体的体制,这样就相吻合了。国家改革中心扩大,这也符合实现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生态文明体制,党的建设体制纳入体制改革,能够更好的全面实现国家发展建设目标。这也表现了我党对社会发展的全新认识,这样才能使我国更加快速稳定有效的发展。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小组,这样是一种全新的制定。有专家指出:“既然我们要搞全面深化,我们应该有一个更高的统筹协调、权威的机构,当时也有人提出,希望中央成立这样的机构。现在看来,三中全会想我们所想,急改革之所急,成立这样的全党、全国最高的协调改革的领导小组。” 以前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但现在已经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就是要建立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就是要统筹规划、通盘考虑,加强各方面的协调。现在我们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矛盾盘根错节,要解决复杂改革的问题,需要有一个协调,所以我认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小组,是恰逢其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这次全会对我国改革有以下影响:
首先:它推动了改革从单一走向了全面综合。我们说以前的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改革还是比较单性的,尤其是比较偏重于经济体制方面。这次我们是全面的、综合的,刚才说有六大领域,六大提法,六大改革一起全面展开。
其次:我们从容易到艰巨复杂。相对来说,过去改革是比较容易的,就是我们比较简单、比较容易的问题先解决,比较复杂、比较困难的暂时放一放。现在我们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如果说过去我们是全身先动一发,今天我们就是一发而动全身,要动全身的一些问题。
再次:从表层到攻坚深化。过去的改革应该说是停留在表层性、浮在面上的问题,相对来说也比较零敲碎打一点,现在我们走入了攻坚深化,要啃硬骨头,拿顽瘴痼疾来开刀。
最后:从摸着石头到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也就是把摸着跟顶层设计更好地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和重点突出结合起来,所以公报当中提出这两个结合,很好。我想这样势必对我们的改革会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
这次学习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让我意识到了社会是真的在进步,党是在切实的为国家发展做贡献,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求福利。从更多的方面重视发展问题,解决民生问题。认认真真做好人民的公仆。作为一名研究生,而且是入党积极分子,我觉得很光荣,希望可以早日成为中国共产党其中的一员。更让我骄傲的是,通过此次全会,我们国家会更加的繁荣富强,更快的实现和谐社会。
第二篇:大学生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感想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感想
在大二第一学期末的时候辅导员就第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对我们进行了形势与政策的报告学习与教育,我从中获益匪浅,也对十八界三中全会的报告内容有了一些学习心得体会与感想。
2013年11月9日—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八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首先,习近平同志受中央政协委托做了重要讲话;其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最后,全会就改革开放、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并提出一系列关于发展的重大意见以及一些措施。
看完整个三中全会的公告以后,深刻感受到了此次全会内容的精神,令人鼓舞,感觉到国家的改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而且表现出空前的勇气和决心。一个方面是我们推动改革的条件,在不断准备和成熟。一是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历史实践当中带给我们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另外一个方面,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条件逐步准备和成熟。全会公报里非常受鼓舞的是,改革的总体目标很清晰的提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很多基本特点,现在进一步清晰的浮出水面。这也为我们更好的处理改革、稳定、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更明确的方向。这也是新一代改革者的光荣使命。令我对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的实现感到很有信心。
关于这次报告的主要内容,我对一下几个方面有着比较多的体会与感想: 一是报告提出的针对反腐的有关内容。三中全会对制度反腐做了科学部署。从政治体制改革来看,最重要的还是围绕规范各方面的权力运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围绕着这样的目标进行多个方面的制度建设。这些方面必然会使未来我们国家的治理向着更加科学、民主、透明的方向来发展。现在腐败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也是能够威胁党和国家的一个敌人。从三中全会公报来看,要在权力上做文章,让它在阳光下运行,把它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这里特别重要的是制度问题,因为反腐败问题是有几个阶段的,过去我们是战争时代,因为当时也不可能有太大的腐败,在革命根据地也有腐败的现象,那就是大家发现问题,举报,那就很快地查明了。后来我们进入社会主义时期,过去搞的是运动式的防腐败,效果就不太好。现在我们要进入第三个阶段,就是制度防腐。三中全会非常强调制度建设,如果把反腐倡廉制度化了,那么这将会使得政治更加透明化,更加合理,更加科学。只有制度完善有效,才能保证国家公权力运行的安全合理性。这样的制度可以预防贪污腐败,保证党的纯洁性,是人民更加相信执政党的能力。在寒假里,我也看到并听闻到了许多发生在生活中的反腐倡廉的事情。今年的春节过得并不像往年那么得铺张浪费的感觉,并且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倡下,烟花炮竹也放得少了,不仅对环境有帮助还减少了浪费。据新闻报道,全国各地的年夜饭也都是走的经济实惠型不再像往年那么大排场了。而且也总是能看到各地严惩贪污腐败的案例,让我真切得感受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的实施力度,也感受到报告里的内容并不是说说而已,让我对我们国家的廉政执法更感到了力量与希望。
第二个感触比较多的方面就是关于体制与深化改革的内容。
这次大会还提出了全新的体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次还提到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过去我们一般提党的建设改革,现在加上“制度”,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说明我们把党的改革重点放在制度改革上面。此外,第一次提到生态文明体制。过去我们一般提四大体制,我们是五位一体的建设,当时只有四位体制。这次五大建设格局,相匹配的是五大体制,也是五位一体的体制,这样就相吻合了。国家改革中心扩大,这也符合实现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生态文明体制,党的建设体制纳入体制改革,能够更好的全面实现国家发展建设目标。这也表现了我党对社会发展的全新认识,这样才能使我国更加快速稳定有效的发展。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小组,这样是一种全新的制定。有专家指出:“既然我们要搞全面深化,我们应该有一个更高的统筹协调、权威的机构,当时也有人提出,希望中央成立这样的机构。现在看来,三中全会想我们所想,急改革之所急,成立这样的全党、全国最高的协调改革的领导小组。” 以前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但现在已经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就是要建立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就是要统筹规划、通盘考虑,加强各方面的协调。现在我们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矛盾盘根错节,要解决复杂改革的问题,需要有一个协调,所以我认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小组,是恰逢其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改革就是新中国能成功成长并且加速发展的本质原因,而这次提出的深化改革我相信更是对中国以后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最后,也是我最有感触的一个方面便是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内容,因为这个不仅仅是与我们的生活最密切相关的一方面,也是和我的专业有所关联的一个方面。
生态文明中,能源依旧是我们面临的很大一个问题。巨大的能源消耗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我们正饱受雾霾频发的煎熬,标准煤和实物煤炭的能源消耗和逐年增加的石油天然气需求使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问题。这是巨大的挑战,但也是发展的机遇。当许多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经济效益下滑之时,能源行业仍面临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增加供给的机遇。在未来一段时间能源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非常突出,煤发电占了发电量的78%,风电、太阳能虽然发展迅速,但只占发电量的2%,近年来越演越烈的雾霾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警示我们应加快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的调整,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利用水电、风电、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今后的发展潜力依然很大。同时应该加快完善电网结构,使新能源能在更大范围内消纳,改变弃风弃水的状况。同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律的保障。建设生态文明,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而这些基本的资源环境保护制度的落实实施都需要法律予以最终的保障,建立健全我国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要务。
寒假很多地区出现的雾霾就是我国目前生态环境恶劣的一个表现,不过大家也都在积极地应对这一严重的问题,我相信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也会蒸蒸日上的。而作为一名生物专业的大学生,我觉得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争取以后可以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献上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
十八大三中全会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发展成果将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大学生也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各方面号召,为中国梦,为我们自己的梦想努力学习,迈出坚实的一步。
第三篇:大学生十八届三中全会感想
改革,为了我们更美好的梦想
------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体会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京西宾馆隆重举行。全中国人民的目光聚焦京西,这是一次聚焦改革的盛会,更是一次指明中国未来前进方向的盛会。全世界人民的目光聚焦京西,这是一次聚焦梦想的盛会,东方大国梦想的描绘必将对未来的环宇产生深远的影响。
35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社会主义中国崭新春天的序幕,梦想的春雷滚滚而来,改革开放在东方绽放的力量开始撼动整个世界。“变法则民智,变法则民强,变法则民生”,改革开放能够最大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开放,开放是为了更好地改革。三十多年来,全国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描绘出了全新的篇章: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始从梦想照进现实。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唯有继往开来、不断奋斗,梦想的光芒才会照耀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脸上。当今世界,日益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为时代主题;当今中国,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既是改革的内容也是改革的目标。当前我国的改革既是时代所需也是历史使然,落后就要挨打,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是发展。而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生产关系作出相应地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改革就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全会依然聚焦于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为了更大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全会提出了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等内容充分体现了党加强自身建设、执政为民的决心和本质。当代中国需要发展,更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的发展。全会为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在世人面前徐徐展开。
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更应紧跟当代中国的前进方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把自己的梦想种在民族的梦想里,将火热的青春投入到梦想实现的无悔旅途中。全会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华夏儿女向民族复兴奋勇前进的道路。虽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始终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社会主义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也必将实现!
第四篇: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感想之一
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感想之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了。中国的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1978年以来,每一次三中全会都是一座改革的历史航标,而在新形势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加具有举足轻重大意义,以下是我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感想。
首先,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我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会议的召开,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体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其次,十八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定》确立这个总目标,深刻表明了改革的鲜明性质和根本任务。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六个紧紧围绕”,既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突破利益固化的樊篱,体现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必将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一鲜明思路,体现了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也契合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
改革先易后难,更要攻坚克难;改革由问题倒逼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决定》以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具体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我们必将能够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可以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目标完成之日,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时。到那个时候,中国的面貌必将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就是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进行的一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最后,我将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期盼渴望憧憬改革的果实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闭幕,晚上七点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等候在电视机前,等待收看新闻联播关于《三中全会公报》的报道,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习主席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又一个“三中全会”,将绘就未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引领中国人民踏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新征程。
当前,无论是国内外学者政要,还是普通黎民百姓,对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寄予厚望,表现在对中国即将挺进的深度改革讨论热情空前。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会后的中国将以怎样的智慧和勇气去“啃硬骨头”“涉险滩”,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持续喷涌,“深化改革”的“红利”将长期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健康科学发展,世界和国人充满同样的期待。
改革,就是利益的调整。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普惠式的改革让所有人受益,如今的改革则需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十八大以来,不论是中央领导同志的公开表态,还是陆续推出的改革措施,都让人们看到了中央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打破固有利益格局的决心。“老虎和苍蝇一起打”的雷霆出击、“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铿锵有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求真务实,正是最大范围凝聚改革力量之举。
如果说,经济是梦想的基础,那么,中国梦自然也包含了对未来社会经济生活的美好愿景。
我们期盼,未来的中国经济,是消费、投资、出口的协同运行,而不是畸轻畸重的大起大伏;是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平衡演进,而不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野蛮生长;是以创新为驱动力的质的提升,而不是能源资源消耗型的粗放增长。
我们渴望,在一个高度开放的市场环境里,企业,无论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无论国有还是民营,能够公平竞争,自由成长;市场,无论产品买卖还是要素投入,无论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规则平等,信息对称,交易成本日趋降低,资金、资源和劳动力平等而自由地流动。
我们憧憬,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为贯穿经济发展始终的真谛,每一个劳动者都能自由迁徙,自主择业,充分释放自己的创造力,不论来自农村还是城市;人人享有均等机会,诸如上学、工作、创业,都能获得各种社会保障,诸如养老、退休、医疗,等等。
可是在现实社会中,由于体制、观念、既得利益者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梦想难以实现,正因如此,总书记最近强调指出,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扫除上述种种桎梏和藩篱,才能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健康发展,才能实现中国梦。一言以蔽之,没有全面深化改革,就没有中国梦。
我们要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核心,加速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国际化,能源资源价格市场化;积极推动国企改革,放开市场准入,培育包括民营经济、混合经济等多种市场主体,形成公平而富有活力的竞争环境。
我们要以公平正义为核心,推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效推动分配制度改革,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
这次会议将带来深刻变革,其意义不亚于35年前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将使中国摆脱对投资的过度依赖,并使中国人民从国民生产中获得更多益处。
总之,通过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我期盼渴望憧憬改革带来的丰盛果实,坚决拥护党的领导。
近,单位组织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集中学习活动,结合本人利用业余时间通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我有以下的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面对新时期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我们要适应新时期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探索新时期工作的新方法新经验,努力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因此,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工作,是摆在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干部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需树立五个意识”。
一要树立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就是坚定小局服从大局,在关键时刻,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强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禁止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加倍珍惜目前的大好形势,珍惜好当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要树立服从意识。党员干部服从是天职,要不折不扣、不走样、不变形的执行好党的各项决议。基层干部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献给组织”,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三要树立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作为一名干部,系职责所在,在其工作岗位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位一天,应尽一天的责,做出一天的成绩。在工作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发扬螺丝钉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四要树立团队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体现了一个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有干劲,才能出业绩。一个好的班子,要坚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每个人始终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不失位”,各就各位,才能保证整个团队有力、高效的运作。
五要树立创先意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采用过去的传统办法,很难取得实效,要求我们基层干部要树立创先意识,要有拿得出手的“核武器”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说话、服众。
十八届三中全会383改革方案八个重点改革领域
(1)以依法行政、公开透明、大幅度实质性减少行政审批为重点,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社会转型,迫切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应抓住当前深化改革的有利时机,推进各项职能转变,大幅度实质性减少行政审批,提高政府决策科学性,增强政府运作透明度,尽快使依法行政取得实质性进展。
◇有针对性地调整或完善政府基本职能。减少贷款规模、土地指标、产能数量等行政性直接干预手段,主要运用货币、财税等总量手段改善宏观调控。调整市场监管重心,减少行业进入的前置性审批,加强质量、安全、环保、节能、技术标准等方面的一线监管。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对监管不作为造成重大损失的,相关监管部门和人员需承担相应法律和经济责任。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服务,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采取得力措施,大幅度实质性减少行政审批。对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已明确要清理和减少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必须按期完成。对仍需审批的项目,规定审批时限,到期不批复视为同意。对不涉及国家安全和企业秘密的审批,在网上公布审批流程、条件和进度,接受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质询。建立审批事项重大失误责任追究制,对审批失当造成重大损失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提高政府决策效率和科学性。改进政府决策协调机制,将部门会签制度改为牵头部门
负责制。对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决策前应组织相关机构、智库等进行必要论证,有的要举行听证会;事中要有跟进评估、反馈调整;事后应组织包括第三方机构在内的有关方面评估政策效果,并公布评估结果。
◇提高政府运行透明度。扩大各级政府在三公经费、转移支付等领域的公开内容,详细公布各级政府财政收支和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计算方法。建立人民银行、统计部门、审计部门向全国人大定期汇报制度,凡不涉及国家安全的统计数据及其计算方法,应及时公开。总结有关地方经验,完善地方政府定期向人大汇报工作机制,推行电视、网上直播等做法,有效提高政府运行透明度。
◇真正落实依法行政。引导、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行使行政诉讼手段,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选取“民告官”典型判例,进行适当宣传。鼓励公益诉讼,允许集体诉讼,以减少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完善公职人员薪酬体系。根据经济增长、物价变动和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合理确定政府部门和公立机构职工收入水平及其增长机制。建立廉洁年金制度,公职人员未犯重大错误或未发现腐败行为的退休后方可领取。规范岗位权责,减少政府官员自由裁量权,构建“不能贪、不敢贪、不愿贪”的防腐机制。率先从公共部门及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新提拔干部做起,加快官员公布个人财产进度。
(2)以打破垄断、促进竞争、重塑监管为重点,加快基础产业领域改革。基础产业的垄断弊端,已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产生了日益明显的负面影响。大力度推进基础行业改革刻不容缓。改革的重点是放宽准入,形成竞争性市场结构,同时在自然垄断环节形成有效监管。◇开放投资,探索适合国情的铁路运营模式。在原铁道部改革、初步实现政企分开的基础上,选择一批发展潜力较大、业务边界清晰、适合于成立干线公司的项目,率先引入外部投资或者直接上市融资,同时进行其他市场化的融资试点,保障铁路建设投资稳定增长。借鉴国际上“网运分离”“区域竞争”“干线公司+平行线竞争”等运营模式,探索适合国情的铁路运营模式。铁路监管部门应制定并实施通路权开放等相关规则。
◇以形成成品油定价新机制、放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准入为突破口,推进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改革。建立国内与国际市场连通、具有重要定价影响力、以中国原油为标准产品的石油现货和期货交易市场。放开对进口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的限制。政府有关部门不再直接规定成品油价格,改为在石油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时采取临时性干预措施。放宽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市场准入,完善矿权出让和转让制度,将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资源作为独立矿种,纳入矿权管理,加速相关资源的勘探开发。将石油天然气管网业务从上中下游一体化经营的油气企业中分离出来,组建若干家油气管网公司,并建立对油气管网的政府监管制度。
◇引入大用户直购电,建立实时竞争发电市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行大用户直购电,开展“竞价上网”,形成以双边合同市场为主、实时竞争市场为辅的竞争性电力市场。推进电价形成机制改革,上网电价由发电市场竞争或发电企业与大用户双边合同确定;输配电价实行政府管制,形成直接反映电网企业效率的独立输配电价;居民和中小工商业销售电价仍实行政府指导价。
◇加快业务相互开放,实质性推进三网融合。实现电信、互联网、广电主体业务相互开放和相互进入。整合分散的监管职能,建立统一监管体系。再次重组电信企业,形成多家竞争实力相当的电信运营商。
(3)以权利平等、放开准入、公平分享为重点,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现行土地制度存在权利二元、市场进入不平等、价格扭曲和增值收益分配不公等弊端。改革目标是建立两种所有制土地权利平等、市场统一、增值收益公平共享的土地制度,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金融服务机构。
◇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倒逼金融机构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奠定基础。推动大额可转让存单(CD)的利率市场化,取消贷款利率下浮限制,扩大市场化定价的金融产品规模,形成完整的市场化基准收益率曲线。设立存款保险制度,建立金融机构破产退出机制,以并购重组方式处置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问题金融机构。
◇推进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十年内使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结算和投资计价货币,在局部市场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以此倒逼外汇市场、跨境投资、债券市场、金融机构本外币综合经营等领域的改革。
◇以适应转型升级和城镇化建设需要为重点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重点发展面向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创业板、新三板、场外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大幅度提高债券在融资结构中的比重,实现场内外市场、银行间及交易所市场的互联互通,建立统一的债券监管体系。深化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重点从发行环节实质审核转向信息披露。监管重点从行政性审批和保护金融机构,转向防控风险为本和保护金融消费者。强化央行对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防范的协调职能。构建中央与地方分层有序的金融管理体系。
(4)以降低金融行业准入门槛、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为重点,推动金融体系改革。应当抓住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有利时机,建立一个市场导向、高效而富有弹性的金融体系,支持转型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化解潜在金融风险;与财税体制和要素价格改革等相配合,形成协同效应。
◇深化金融机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改革。降低金融行业准入门槛,形成多元化竞争性的金融体系,满足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需要。大幅降低各级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持股比例,通过金股等国际通行的股权形式和有效监管,体现国家对金融机构的控制力。在城市商业银行等区域性金融机构经营状况总体稳定的情况下,及早推进并购重组和股权多元化,以控制和化解风险隐患。降低金融行业准入门槛,鼓励能满足金融服务需求的新兴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特别是鼓励有实力的互联网机构发挥自身独特优势进入小微金融领域,鼓励社会资金设立农村
(5)以优先调整事权、带动财力重新配置为重点,启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以分税制为基础的财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适应,总体方向需继续坚持。针对现存的政府事权不清、收支结构不合理、地方债务风险突出等问题,应在维持宏观税负和中央财力集中度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以中央政府上划部分事权建立“国民基础社会保障包”为突破口,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优化收支结构,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增强中长期财政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以事权合理划分重新确定财力配置。合理确定中央事务、地方事务、中央与地方共同事务、中央委托事务、中央引导和鼓励性事务的边界,规范省以下各级政府事权边界。将基础养老金、司法体系、食品药品安全、边防、海域、跨地区流域管理等划为中央事权。按事权优先原则,进一步调整优化税收划分和转移支付制度。
◇实施“国民基础社会保障包”制度。为促进人口自由流动、保障国民基本社会权益、带动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率提高,可设计并实施主要由中央和省级政府承担责任的、低标准均等化的“国民基础社会保障包”制度。
起步阶段该保障包的内容可包括:用名义账户制统一各类人群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全国统筹;医保参保补贴实现费随人走,人口跨行政区流动时补贴由上级政府承担;中央政府对义务教育生均经费实行按在校生人数均一定额投入;对全国低保对象按人头实行均一定额补贴。这些待遇都记录到个人社会保障卡中,全体人民均可享受。社会保障卡具有补贴结算功能,并实现全国范围的可携带。这样就可形成与原有户籍制度双轨并行的新社会保障制度,随着时间推移逐步扩展内容、提高水平,并最终取代户籍制度。
◇积极推进以房产税和消费税为主的地方主体税建设。加快建立不动产登记制。扩大房
产税试点范围,尽快完善相关制度,一定过渡期后全面推开,并明确为区县级政府主体税。按照消费地原则将国内消费税划为地方税,由生产环节改为零售环节征收,同时将车辆购置税划归地方税。全面减并非税收入,市、区县政府每项非税收入征收均需要省级人大以上批准。
◇规范地方发债制度,防范债务风险。健全政府会计制度,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明确地方政府债务主体,提高地方融资活动透明度。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开前门、堵后门”,扩大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范围,并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启动市政收益债发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引入保险和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
◇建立和完善基础性财税制度。实现全口径预算,试行编制中期预算。在投入和服务程序上明确基本公共服务国家标准。按属地原则解决税源与征税地分离问题。把水、森林、地热等纳入资源税征收范围,开征环境税。将个人纳税行为与个人信用挂钩。建立第三方公共支出绩效评估与监督制度。
(6)以重新界定职能、国有资产资本化为重点,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近些年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定位不清、经营效率低下、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与其他经济体比较,我国数量庞大的国有资产可以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特殊优势。深化改革需要进一步明确国有资产职能定位、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改进运营模式和治理方式,以实现国家能力提升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目标。
◇重新界定国有资产职能。按照提供广义公共产品、提升国家能力、促进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要求,明确国有资产具有以下四项基本职能。第一类是社会保障职能,重点是为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减贫、社会救助等方面的社会保障职能提供支持。第二类是提供非营利性公共服务职能,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中的普遍服务部分。第三类是促进战略性产业稳定、竞争和创新的职能,主要涉及能源、交通、通信、金融等领域。第四类是保障国家安全的职能,涉及国防领域。
◇完成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为国有资产资本化创造条件。对尚未实行改制的国有企业,包括国有独资企业和集团公司,尽快实施规范的公司化改造。具备条件的,可实行股权结构多元化,或做出上市安排。◇按照不同职能建立一批国有资本运营基金。参照新加坡淡马锡资产管理公司模式,与上述国有资产职能分类相对应,通过划拨现有国有企业股权,建立一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基金。根据不同职能的特性,分别制定各类基金的出资方式、经营目标和考核机制。社会保障类基金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非营利性公共服务类基金通常存在政策性亏损,应在成本控制、服务标准等方面提出要求。对促进战略性产业稳定、竞争和创新类基金,应提出在相关领域可考核的稳定供给、促进竞争和创新等政策性目标和相应的经营业绩指标。国家安全类基金应服务于已定的国防建设目标,并完成相应的业绩指标。
◇建立和完善出资人制度和职业经理人制度。根据不同类别基金经营目标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出资方式,如社保类基金主要采取分散投资方式,其他类别基金可采取参股、控股以至独资等方式。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有进有出等方式,形成具备国际水准的职业经理人制度。
◇国资委依据已定的经营目标和考核机制,对各类基金进行监督管理,并任免其负责人。国资委日常工作对国务院负责,定期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并接受质询和监督。从中长期看,应形成包括国有资本和财政资金在内的统一的国家资产负债表,财政盈余可充实国有资本,国有资本也可以弥补财政赤字。
(7)以改进竞争环境和激励机制为重点,促进创新和绿色发展。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的基础。实现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需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外部环境,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改革政府支持创新的方式,增强创新的内生动力。
◇营造公平竞争和包容宽松的创新环境。制定包括减少政府干预、加强市场监管和执法、鼓励社会监督在内的“一揽子”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从根本上扭转假冒伪劣和非法仿制严重、环保等外部性监管不到位、企业热衷于寻找政策机会和“搞关系”而不愿创新的状况。宽容对待在信息通信、电子商务、新能源、电动汽车、金融等领域出现的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留出足够空间和时间。
◇构建新型的企业创新体系。培育和形成一批通过竞争成长起来的创新型行业领先大企业,发挥其重大技术研发、技术集成、推进产业化的优势。创造条件,使创新型民营大企业能够平等使用创新资源。发展风险投资、信息服务、技术交易、人才服务、并购融资等创新服务业,以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制定支持产业链创新、技术转让、企业并购政策,鼓励基于市场化的产业联盟和协同创新,促进大企业集成、收购中小企业创新成果。
◇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创新资源聚集区。进一步增加国家在信息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大科学工程、重大公共技术平台的资金投入,以支持更广泛的研究开发和创新应用。选择有条件的城市,加快科研、人才、户籍、教育、金融、城市建设等综合改革,鼓励先行先试,在全国形成若干个企业创新活跃、创新服务业发展较快的创新资源集聚区。◇推动大学改革,加强基础研究。逐步实现大学去行政化,探索建立由校董会、校长、监督机构组成的治理架构,让教育家办教育,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放宽办学限制,鼓励国外一流大学来华合作或独立办学,引进国际通行的教学和科研管理机制。重点培育和支持一批有战略地位的基础研究机构。支持集基础研究突破和实现产业化为一体的新兴创新模式。◇改进政府支持创新的方式。改革以项目直接拨款为主的科技经费支持方式,建立以基金等金融手段支持研发和产业化的财政支持机制。财政资金应更多地用于激励研发人员。加大普惠性政策支持的力度,减少对企业点对点的资金支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政策的抵税规模应逐步超过财政科技经费规模。大幅提高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成本,通过重大案件判例树立司法权威。跨地区知识产权纠纷应由第三方法院裁决。
◇引入市场化的生态环保促进机制,实行更严格的环保制度。建立地区减排合作机制和各种排污权交易制度。完善地区间生态补偿和生态支付制度。逐步提高矿产开发的环境补偿标准,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加快制定出台《清洁空气法》,修改《环境保护法》等重要法规,加强环保执法。
(8)以服务业开放为重点,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应加快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对全球高端生产要素富有吸引力的体制环境,提高我国整合国际资源、开拓外部市场的能力,促进国内改革与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以扩大开放倒逼国内改革。推动能源、电信、金融等基础行业对外开放,引入有竞争力的投资和经营者。深化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开放,引入新理念、机制和商业模式,带动服务业加快发展。
◇打造对高端产业与生产要素具有更强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改革外资审批体制,开展准入前国民待遇与“非禁即入”的试点;统一内外资法律,强化法律法规的一致执行,形成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有序竞争的市场。
◇加快对外投资体制改革。减少对外投资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对外投资保护,保障海外利益,避免重复征税;重新定位政府职能,从注重事前审批转向改善对外投资信息、法律、融资、保险等服务。
◇加快外贸体制改革,增强高附加价值出口竞争力。完善出口退税制度,减少对上游投入品的歧视;以海关特殊监管区为基础开展自由贸易园区试点;开展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不同监管部门联合查验,降低收费;以暂定税率方式,推行结构性降低关税;在存在进口特许权领域放松进口权管制,引入竞争;以中日韩自贸区为重点,加快谈判建立高质量的自贸
区。
◇加快对外谈判体制改革,提高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能力。改进涉外经济贸易决策协调机制,加大高层协调力度;改革涉外人事制度,在政府机构与国际组织间建立人才双向流动的机制;建立智库参与涉外经济决策的机制,增强我国在国际经济治理机制中的倡议能力。◇提供平等保护土地产权的制度基础设施。以落实集体成员权时点和量化集体资产为核心,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将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房屋等资源确权、登记、颁证到每个农民。实施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在现有土地权属基础上,赋予农民集体土地处置权、抵押权和转让权。
◇构建平等进入、公平交易的土地市场。在规划和用途管制下,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平等进入非农用地市场,形成权利平等、规则统一的公开交易平台,建立统一土地市场下的地价体系。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随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相应收缩政府征地范围,逐步减少直至取消非公益性用地的划拨供应。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交易的架构下,对已经形成的“小产权房”,按不同情况补缴一定数量的土地出让收入,妥善解决问题。
◇建立公平共享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对被政府征收土地,改原用途补偿为公平补偿,农民房屋按市价补偿,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保体系。改革土地出让制度和用地模式,合理确定城市土地用于建设与农民留用比例。建立国家土地基金制度。
◇建立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土地财产税制度。建立土地价值评估体系。将土地税收计征重点从流转环节转向保有环节,实施从价计征。率先对集体建设用地、储备土地和囤积土地征收土地增值税。
◇建立国有土地资产经营制度和土地融资制度。改政府卖地为国有土地资产经营,政府以国有土地所有者身份获得土地权益,成立国有土地资产公司从事国有土地经营。改造国有土地储备机构,建立国有土地资产交易市场。完善国有土地资产经营收益使用管理制度,明确国有土地资产经营收益不得当期使用,其用途和绩效由人大审议监督。完善国有土地融资制度,用于抵押融资的土地须权证和主体明确,由第三方进行资产评估。
◇建立以权属管理和用途管制为核心的现代土地管理体制。制定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刚性,依法落实用途管制。加强土地权属管理,建立统一地籍管理体系。逐步取消土地指标审批和计划管理,建立中央和地方权责对等的土地管理责任制度。
三个关联性改革组合
涉及八大改革领域的三大突破口:
一是放开准入,引入外部投资者,加强竞争;
二是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设立“国民基础社会保障包”;
三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集体土地入市交易。
报告还给出了改革的“时间表”:
建议将改革分为三个阶段:2013-2014年的近期改革、2015-2017年的中期改革、2018-2020年的远期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改革,35年不变的时代呼唤。
改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今天,历史的巨手,正在翻开梦想的新篇;中国的改革,正在驶入新的航程。关键时期、关键节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历史空前。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将再次激荡神州。
(一)1978年12月底,美国《时代》周刊发表关于***及开放中国的系列文章,开篇标题便是《中国的梦想家》。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在观看《复兴之路》时,宣示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信心。海外专家、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伦斯评价:“‘中国梦’指的是一个更加繁荣的社会,一个更加富裕的社会,一个更加清洁的社会。”
梦想在召唤,改革再扬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出改革新走向——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这是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二)5000余字的全会公报中,“改革”一词出现59次。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不是单一领域的单项改革,更不是普通层面的浅层次改革。从“6个紧紧围绕”到6大领域15个方面,广泛而深刻的改革将全面铺开。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过去的“基础性”作用,到今天的“决定性”作用,这一认识的深化,凸显中央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的信心和决心。
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到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我们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政治体制改革,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
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全会提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每一条都源于执政党对现实、对改革的清醒认识和执着探索。
社会改革,与经济改革并行推进。改善民生,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以人为本到进一步强调促进公平正义,体现了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社会治理,我们将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一条条明确的措施,彰显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彰显“顶层设计”的智慧。
(三)改革,从来都是克难攻坚。“深水区”、“攻坚战”、“矛盾凸显期”、“改革在闯关”
这些年来,改革的航船一直在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清醒的危机意识中,在困难和矛盾的挑战中破浪前行。
挑战来自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有人说,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面对社会矛盾的堆积,发展风险的叠加,改什么、谁来改,如何进行利益的重新调整,改革的复杂性超出想象。
挑战来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压力。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改革的艰巨性考验智慧。
挑战来自社会转型的压力。“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6000美元过渡,这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分化期,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何实现共享共富,改革的紧迫性时不我待。
一年前,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当下的历史节点,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表仅余7年,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表还有36年。今天,改革为梦想披荆斩棘。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越要有进取意识、进取精神、进取毅力,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
中国共产党,必将引领改革航船驶向梦想彼岸。
第五篇:十八届三中全会相关学习感想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思想,努力实现中国梦
刘静文
近期党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下是我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些心得体会。晚春时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党中央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中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取得的显着成就。全会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突出强调,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改革创新,不断的完善自我,党员要以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要求自己,踏实工作,团结同志,力争圆满完成好上级领导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全会突出强调,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一年来,国际形势发生新的复杂变化,国内来自经济、政治领域以及自然界的困难和风险接连发生,面对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党集中力量办了几件大事,妥善应对了几件难事。在完成非同寻常的重大任务、应对非同寻常的重大事件中,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我国各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我们党经受住了考验,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经受住了考验,人民军队经受住了考验,广大人民群众经受住了考验。这次全会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战略思想。
近年来总会看到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网络等新兴媒体上跟风大肆宣扬诸如“改革开放失败论”、“民主体制改革论”,每当看到这些论调我从来不曾迷惑,我心里清晰的知道,只有继续发展我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国家才会在这样强盛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也只有对我的祖国充满信心,只有拥有这样的信心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时把握好自己思想的方向,才能最终有利于祖国、有利于人民,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最后我想说。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是国家的梦,也是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2013年3月17日,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为13亿国人再绘“中国梦”,并寄语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服务基层社会实践报告,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是党对青年的殷殷期盼,这是国家对青年的深深呼唤。学习完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思想,相信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我们飞扬的青春将是最亮丽的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