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渔人庆祝新中国60周年征文
从南湖的渔船中来,党的旗帜就像春日的百花,在九百六十万公里的大地上,渐次开放。那一抹耀眼的红,红动了世界,13亿炎黄子孙,从此在这面旗帜的领导下,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康庄大道。
面对着铁锤镰刀,这面旗帜也曾经风雨,那鲜艳的彤红,是共产党人鲜血的颜色。铁锤镰刀的力量,那是共产党人奋斗的苍桑后,特有的执着。就是这面旗帜,于是让人找到通往祖**亲心田的捷径,它播撒真、善、美的火种,是个人与党、与祖国沟通的桥梁。
难忘记,1998年,三湘大地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那是我曾经亲亲的可爱的家园,肆虐的洪水吞噬着农田,破坏着村庄,百姓生命垂危。是党的旗帜最先到来,是党旗的力量,给予了我们战胜水魔的力量!在党旗的映照下,一群群身着绿色军装的猛士,不顾个人安危,跳进滚滚的洪流中,救起了一个又一个灾民。在党旗的号召下,一个个共产党员,不顾自己的家园,纷纷投入到搞洪抢险的前线!
难忘记,2008年,天府四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交通阻断,(本文来自中-科软件园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注明!)桥梁坍塌,灾民陷入废墟之下,是党旗最先在废墟中飘扬起来,它映红了血色中悲痛的四川。在党旗的号召下,共产党人最先从惊恐中清醒过来,他们以血肉之躯,首先投入到抗震救灾的一线;解放军来了,总理来了,全国人民都来了。据统计,这次灾难,一共有二万多名共产党员在余震中的前线战斗。战斗不息,党旗飘扬,二万多人啊,就有二万多个共产党的故事,二万多人,就有二万多颗多共产党的红心!在党旗英明正确的指引下,从东海到西藏,从南沙到北疆,全国人民齐心协力,高唱着《诺言》,纷纷捐款捐物,大家与灾区人民连在了一起。
党旗飘扬,它骄傲地飘扬。它显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力量,它昭示着一种威严的神圣,一种情忠于祖国的拼搏,一种为盛世中华腾飞而努力的憧憬!
党旗飘扬,它永远地飘场。它无暇品味劳累自己的滋味,更无心考虑得失几多,它只知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全部爱心和满腔热忱,为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前赴后继的事业插上理想的翅膀,送他们到万里长空翱翔。而这万里长空的翱翔,就是13亿人民的幸福守望。
第二篇:村民庆祝新中国60周年征文
重访石头村
这曾是个绝对名副其实的村子。清一色石头铺成的道路,无数块石头垒就的房墙,凳子是石鼓墩,板凳是方块石。舂米用的是石脚碓,管理庄稼用的是石栅栏,就是屋顶也是青石板遮盖……
**县**镇石头村曾是个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无论有没有去过石头村的人,都会知道石头村人以青稞为食,以塘水为饮,以烈酒驱寒;用一
根红线就可以男婚女嫁,用一截木棒写上男女双方的名字,用浮头劈开就算离婚;孩子赤脚放牧不进校门,村民生病不看医生,而是向村南山头的庙宇祈求佛祖保佑;甚至有的一户农家养着上百头山羊却依然吃了上顿没下顿……
“有女莫结石头村亲,大年三十无炊烟”便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
据说,曾有人带去汉谷、玉米等籽种进行过试种,禾苗长势到好,却只长杆不结果;曾有人试图在江边上开凿出一条进村的公路,挖了一段却再无资金而半途作罢;也曾有人在山脚建起过容量最小的电站,却供电不足半年就被奔涌的泥石流卷得无影无踪……于是,有人为石头村摇头,有人为石头村叹息,甚至有人说:“石头村若能富裕起来,除非石头开花马长角。”于是,伴随石头村的依然是“山还是那山,地还是那地,石头还是那石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惊醒了这个在大山中沉睡千年的小村庄,三十年来,石头村人驾驭着改革开放的契机,以机遇引路,凭汗水开道,用一身响铮铮的铁骨辛勤建设着自己的家园。
今春,当我再次走进这个小村时,触目皆是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走在不复坎坷的大街上,俯瞰有渔歌盈耳,近看有车辆入目,更醉人的,是街道两旁队伍般整齐划一的杨树松柏,酿出了石头村的清新。昔日的老街,如今喘着浓浓的商业气息,服装、百货、小吃、古玩字画琳琅满目,小贩、农妇出售的叫卖声不绝于耳。不由得你不停下身来,不由得你不细细打量,那些石屋呢?那些石路呢?那些老井呢?那些石器呢?
好在石头村的变化不止一处,长街连短巷,短巷复长街,抬目远望,随处可见洋房洋楼耸立,谁知道浓浓的绿荫深处还藏着多少粉墙红瓦!
村东的神庙到哪里去了?曾今视为神灵的神尼为何自己“下课”!那座曾被当作废物的石山,如今烟囱入云,机器轰鸣,高大的熔炉生产的“石头牌”水泥,走红了市场,引来了外商。数十辆满载水泥的卡车,抖擞着精神涌向四面八方。
漫步村南,聊作路旁点缀的是茶亭茶馆,走累了,可以进厅观松赏柳,走渴了,可以进厅品茗茶话,特产的滇红、普洱,土产的银尖、黑茶,解的是渴,品的是神。隔岸时有书声琅琅,希望小学里传出的童声随风荡漾。谁还会想到当年这里曾是个土地公公的庙堂?
驻足村北,澜沧江水滔滔,波涌浪起,世界第一高双曲坝小湾电站就在家门口修建,一座很现代化的漭街渡大桥,淹没了昔日竹筏横舟的渡口,车辆行人如梭,目光尽头依然是蠕动的黑影。我心澹澹,如浪浸湿,不知是身在仙境,还是境生心间,几乎要歌以步虚了……是啊,如今,这座边陲古镇已经初步展现出了既有地域民族风情,又有现代氛围,同时体现绿色生态理念的崭新风貌,像一片青翠欲滴、充满生机的茶树新叶一样,镶嵌在滇西南的大地上。
举目远眺,石头村的前面,一片灿烂的花朵正向远方延伸……
第三篇:矿工庆祝新中国60周年征文
银霞
旭透山河,霞煮旖旎,陌野叠香。看乾坤纳秀,海天一色;秦川古月,万寿无疆。国抱金瓯,民囤玉露,盛世人人看小康。新举措,换改革掀浪,不再彷徨!
时逢六十华庆,四海传媒绣锦章!忆族人多难,神州憔悴;黎生疾苦,怎不铿锵?誓效先人,宏图共举,彰显精神立志刚。当珍惜,父辈先驱节,屹崛东方!
第四篇:县委宣传部庆祝新中国60周年征文
忆起“跳农门”的那些时光
我们家有兄弟姐妹五个,分别出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父母含辛茹苦拉扯着我们,但是,他们对几个儿女的人生设计就如上辈对他们的期待一样:男孩要学会犁田耙地,女孩要学会做饭缝补,早点成家立业,将来给他们养老送终。偶尔灵光一闪,他们也会说学个手艺也不错……不过,种田打粮食的根本方向不会更改。确实,再也没
有比填饱肚子的事情更重要了。
想法不如变化快,高考恢复以后,知识改变命运的热潮迅速刺激到了社会各个角落。一直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一家人的眼光自然也盯着那道迷人的风景线。家里的长子,也就是我大哥不负众望,终于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成了我们那一带轰动一时的明星。这无疑给我们余下四个小的树立了一个榜样,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将来长大后是回家务农还是上大学捞个铁饭碗,成了我设计人生的起点,绵延了我整个少年时代。
毕竟低效率的劳动与实际需求相差太大,我的二哥、姐姐和妹妹先后离开学校,接过前辈手中的工具,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也几次面临辍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终于在上高二时也辍了一次学。呆在农村的那两年,我和其他成年劳力一样,最脏最累最苦的农活基本上干完了,也因此炼出了一身健康的肌肉。而那些比我并不优秀的同学依然留在学校,其中不少人还顺利进入了高校。或许是那种渴望脱离农村的愿望太强烈的缘故,待家里的境况稍微有些好转后,我终于说服了父母,放弃了相亲而是去上学。一路风雨一路歌,我好歹进入了一所师范专科学校。
随着我的户口迁出,我的农民身份彻底就改变了。但是,我并没有丝毫欣喜的感觉。回过头一看,得到的同时隐隐约约失去了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那些枯燥的公式和单词已经夺去了我太多的快乐,自己那几年的打拼其实只是为了高考,一种被“卖”掉的感觉渐渐萌生。解惑和提高素质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为了获得一张不再是农民的证明而去读书的动机实在不怎么高尚,而自己的行为怎么解释也摆脱不了急功近利的嫌疑。可是,我和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在高考这个指挥棒下走出了很远。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到了世纪之交,分配制度被取消,从恢复高考到取消分配制度二十多年时间中,高考成就了大量的人,同时还有更多的人没有通过那座让人欢喜让人忧的“独木桥”。一考定终身,所有人都接受了这样的安排。面临新的形势,各种力量资源重新整合,促使人们重新调整思维。尽管读书和吃饭的关系不再如过去那么直接,但是要想生活得更好就必须读书的道理还是显而易见的。如今,城市和农村的差别已经越来越小,在有些地方甚至看不出有什么差别,谁上个大学也不再是什么激动人心的事情。知识改变命运对个人或者对一个民族来说都管用,读书对个体而言是提高自身生存能力,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是为了全面进步,我宁愿是为了这样的目的去学习、去高考。
风雨三十年过去了,高考依然是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它身上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而废除铁饭碗和分配制度无疑是它不断走向完善、趋向理性一个重要标志,这种变化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我们社会的不断进步。
第五篇:村民庆祝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一直生活在农村,也一直感受着农村的变化以及农村带给我的变化。
拿起小时候的一张照片,思绪飞回到了十多年前。听妈妈说,在那个时期吃个鸡蛋就是种奢侈的生活,家禽生的蛋多数都是被卖掉的,留下的几个也是省了又省才吃了的。那是她们织布的工厂组织拍的大合照,妈妈抱着我,我手里拿着塑料的插花。妈妈说,当时我吵
闹着要吃旁边一个小孩手里的鸡蛋,又不好意思向别人要,就拿了厂子里的这束插花哄我的。那张黑白照,那件事在脑海里还有些隐约的记忆,我还记得,当时身上穿的那套衣服,后来又转手了好几个小孩,再后来也不知道在谁的手里终止了流传。
小时候的照片也就几张,为数不多的几张照片我都好好的保管着,那是一份很珍贵的记忆。第二张照片是我最得意的,大概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跟大伯家的女儿在当地一个照相馆照的。剪着齐耳的学生头,穿着订做的白黑格子的小马夹,记得当时我们俩激动得把头发梳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摆了很多姿势,挑了最合适的一个姿势照下的。当时相馆的相机像素不高,照相的技术也不行,所以照出来的自己脸白的很,反而有种“隐约美”,现在还老拿这张照片炫耀当时的自己。这张照片也是我第一张彩色照片,在当时应该算是很奢华、很值得欣赏的一张了。
第三张照片是初三的时候跟同学一起去拍的,有了华丽的背景,有了更多的现代的元素;第四张、第五张以及往后的越来越多的照片都一点点的在进步,融入了更多先进技术,也反映了社会在一点点的前进,这些照片就是社会进步最好的缩影。
看今天,住进了高房,拥有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家里还正筹划着买个汽车,这些变化都在农村千家万户那儿带来。一座座小区、别墅像雨后春笋般竖起,一辆辆汽车在崭新的国道上奔驰。以前,农村人很少懂知识,只知道劳作,像父母这一辈的上到初中的也不多个,出来干苦力活的还是占多数。现在,“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越来越普遍,连许多老年人都发奋学习,奶奶还经常让爷爷教她识些字。农业不仅用上了力气,同时也充分运用上了智慧,越来越多的机器进入农田,收割机、摘秧机以及打药水的那种先进的机器也成为农民首先考虑的。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上了中学、大学,成为了建设祖国新一代的智囊团,前七八年左右村里出个大学生全村人都跟着高兴,都会成为大家茶余饭后喜庆的话题,而现在一个个大学生在农村出现,考上大学已经不再是那么神圣,不可触及的事情了。以前,农村生活是吃不好,穿不暖,过的都是苦日子,喜欢听妈妈讲她那些故事,讲她做姑娘的时候卖馒头的故事,讲她们兄妹因为东西分配不均匀而吵架的事。再想想现在的我们,现在我们的生活,我充满了感激,感激社会主义,感激这60年来祖国的发展与进步。没有这些,哪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啊!
祖国经过这60年来的艰苦奋斗,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前列。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
五、神
六、神七以及嫦娥的成功发射,中国在向世界证明自己。虽然有雪灾,虽然有地震,但压不垮中国人的脊梁,在这些灾难中涌现出的人和事更让我们看到祖国的希望。中国人是压不倒的,中国精神会永存。
在这六十华诞之际,我要感谢祖**亲,是她带给我们巨大的改变,是她让我们在世界面前傲然屹立!城市的发展、农村的进步都离不开祖国,让我们一起为祖国喝彩!我们坚信,在未来的时间里,农村将会更加繁荣,祖国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