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kgte卡格托尔村工作组转变作风服务活动调研报告
卡格托尔村工作组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
群众活动调研报告
我工作组,结合工作组组成单位特点和联系点卡格托尔村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联乡驻村入户”赴基层转作风服务群众活动。在深入开展联乡驻村、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中,力求实现“三个一”目标:即了解一批社情、化解一批矛盾,解决一批实际困难,保证卡格托尔村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卡格托尔村工作组多次开展入户调查和党员干部、宗教人士座谈工作,通过调查和座谈走访98户农户,对全村经济发展、社情民意进行了全面地了解。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人口:卡格托尔村位于县城以北15公里处,全村人口98户,406人,其中:维族38户161人,汉族48户205人,回族12户40人。党员23人。宗教活动场所1个,宗教人士1人。
2、经济发展现状:全村耕地面积1500亩,其中葡萄840亩,棉花160亩,设施农业大棚500亩。2011年人均收入6298元。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三大块:一是种植业收入,该村经济作物主要是甜瓜、葡萄,是村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二是外出务工13人;三是第三产业,全村养羊600多只,养牛60多头。
3、民生保障:2011年全村覆盖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政策。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为100%,全村贫困户3户,享
1受农村低保8人。
4、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卡格托尔村“两委班子”于今年1月村民选举产生,成员共5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由李元才担任,副书记一名,党员25名,团员20名,村民代表25人,村内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机制,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重大事项认真履行“四议两公开两监督”机制进行,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5、综合治安:治安状况良好,无治安刑事案件发生。从工作组入户调查的情况看,该村近几年来,村级组织得到了加强,村级经济不断加快发展,全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全村农民的年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总的说有以下3个方面经验值得总结:
1、村委会班子能力强,干群关系好,政策执行到位。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引下,村两委班子运转有序,工作机制健全,工作职责明确,党组织活动正常,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执行到位,百姓受益真不少。
2、发展村经济,拓展经济渠道,提高百姓收入。村级领导班子正确引导全村人民加强村经济建设,并通过建设设施农业大棚、发展第三产业、开展劳务输出活动等方式,发展村经济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3、抓综治维稳,倡淳朴民风,保一方平安。全村范围内无明显突出的治安问题,无明显治安混乱区,无邪教组织,无吸毒、贩毒、制黄人员,偷、盗、抢刑事案件,无上访户,社会比较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由于该村水质较差,村民饮用水困难;
2、更新两眼机电井审批及配套设施,解决生产用水困难;
3、卡格托尔村防渗渠道修复问题;
4、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问题;
5、设施农业大棚的销售问题;
三、当前短期可解决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农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的问题
工作组配合村领导协调水利部门及上级政府支持,将该村自来水与七克台镇自来水并网,并免费为卡格托尔村每户村民安装了自来水和水表,使该村长期喝苦咸水的状况完全改变。同时恳请地区水利局支持,采取特事特办的措施,简化各类手续,解决了该村更新两眼机电井审批工作,目前做好两眼机电井的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满足农民生产用水需要。
2、设施农业大棚的销售问题
工作组帮助联系县城水果商到该村订货,协助在鄯善县城成立一家合作社水果直销点。同时,联系鄯善县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帮助解决了本村设施农业产品西瓜10吨,甜瓜6吨,葡萄5吨。村两委班子拓展思路,多方筹措,正在逐步建立市场促销和信息网络建设。为确保卡格托尔设施农产品卖得出去、卖出好价,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卡格托尔村两委班子积极组织引导企业、瓜果经销商、超市和村合作社加强产销衔接,使得卡格
托尔设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了多元化,设施农产品销售保障的安全性大幅提升。目前卡格托尔村设施农产品实现了向多家企业和经销商签订了销售合同,在鄯善县城设立了批发销售点;面对单位直销配送;卡格托尔村目前正在积极运作采取农超对接的形式,与区内外多个城市的高端市场进行合作。
四、需长期解决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卡格托尔村水力基础设施差的问题
工作组与村委商讨,多措并举改善基础实施,解决该村水利设施差的问题,为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水利保障。
一是治理灌溉沟渠,联系资金落实该村一公里防渗渠道改造和修复工作。
二是开展节水工程建设,争取地区水利局帮助,通过项目协调等措施,发展滴灌等节水灌溉设施,目前解决了卡格托尔村500亩滴灌配套设施工作,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2、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问题
积极帮助村干部理清发展思路、加快农民增收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步伐。
一是联系县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定期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加大葡萄大棚、瓜果大棚、蔬菜大棚的建设步伐;
二是因地制宜利用自然资源,成立砂石料厂,工作组联
系办理相关资料的报送工作;三是积极与鄯善县人才交流中心,鼓励该村村民走出去发展,拓展该村多样经济,努力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提高产业发展效益,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工作组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拓宽工作思路,确立“共发展、保民生、促稳定”工作目标,与村两委班子一起针对调查摸排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按照地委、县委驻村工作“四阶段”要求,对村上发展的瓶颈问题修订工作措施,并着手落实,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提高发展认识,增强为群众办实事的信心和能力,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篇:转变作风、服务群众调研报告
转变工作职能、驾驭市场经济、热心服务群众
中文摘要:加快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职能和工作作风,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乡村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等显现出诸多的不适应的问题及成因,以及对策及建议,着眼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精干高效的党员干部队伍;要着眼转变工作职能和作用,探索新形势下发挥乡镇党委、政府作用的新途径;要着眼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和引导;着眼改善乡村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法制和村民自治作用。
关键词:转变作风,调整产业结构,思想观念不适应、问题及成因,对策及建议。
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县派工作队在西戈壁镇开展以“宣传教育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基层建设、推进和谐发展”为主题的各级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快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职能和工作作风,是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回答的重要课题。
一、问题及成因
通过近几年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市场经济的锻炼,村干部在转变工作职能、驾驭市场经济、服务群众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进步,但在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一免两补”政策的过程中,乡村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等显现出诸多的不适应,影响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1、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形势缺乏准备,思想观念不适应。大部分乡村干部面对农村形势因政策调整而突如其来的新变化,缺少足够的应对准备,思想观念一时还很难适应。主要体现,一是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积极性不高。谈到新形势下农村工作,许多干部总是“难”字当头,感叹乡村经费缺口难解决,历史债务难化解,人地矛盾难处理,农民难组织,农村公益事业难开展。二是陷于传统工作方式不能自拔,缺乏转变作风的主动意识。大多数乡村干部从事基层工作时间比较长,摸索出了一套对过去农村工作来说比较适用的工作经验,但一遇到新形势、新情况就不灵验了。有的甚至一个劲抱怨群众素质太低,缺乏转变工作作风的自觉性。三是观念保守,思想不够解放。部分乡村干部仍用老观念、老眼光去分析和应对新形势下农村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对开创工作新局面没有创新意识,又不善于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老方法不管用、新方法不会用的问题尤为突出。四是“等、靠、要”思想严重,感到无事可干或有事难干。有些干部认为当前农村改革任务一项接一项,人地矛盾化解、历史债务处理、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一件比一件难办,只好一味等上边定框框、出政策、给扶持,没有攻坚克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招数。
2、对集中显现的各种矛盾化解不力,应对招数不适应。当前农村工作,在经济领域中,最尖锐、最突出的矛盾主要有三个:一是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分配不均衡。二轮土地承包时,有的乡村在没有充分摸清集体土地资源底数的情况下就划分了土地,而且村与村之间的分配要求和面积都不尽相同。用土地化解债务留下隐患。自实行化解村级债务以来,有些乡村干部钻政策空子,把不能长期发包的预留地和一年一发包的机动地长期发包,大部分发包期限为5至10年,少数村在处理土地纠纷时不能做到全面、公正、公平,往往避重就轻,出现了“压下葫芦起了瓢”的现象。加之村两委换届选举,有部分群众上访,乡村干部被纠缠得焦头烂额。在春种期间,尽管处理了一大批上访问题,但有些问题处理得不到位、不彻底,潜伏着不稳定因素。
3、对新时期的群众工作特点把握不准,组织群众和发动群众的手段不适应。面对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部分乡村干部还在用逼、卡、压、摊的工作方法,农民根本不吃那一套,导致开会难集中,公益事业难办,好项目难落实。乡村干部普遍反映,在村上“一事一议”办法执行起来难度特别大。尤其是一些诸如兴修水利、改造电网、修路架桥等社会公益事业,以及植树造林、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培训等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常常是部分农民顶着不办而无法实施。在新形势下,一些乡村干部对党的农村政策尤其是新出台的政策掌握不到位,宣传不到位,解释不到位;有的在群众中威信不高,感召力不大,群众反感,不能做到一呼百应。特别是随着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政治参与权的不断扩大,用过去那些罚工罚款、收回承包地等经济手段来管理约束农民实施村级事务和兴办集体公益事业不灵了,就无计可施,束手无策。
4、对群众亟需优质高效全方位服务的要求难以满足,服务意识和方法不适应。一方面,有些干部的服务工作与群众的需求对接不上。一些乡村干部还没有从“管住”农民的思想倾向中扭转过来,不注重去研究掌握新形势下随着农民政治、经济等权益的扩大而日益强烈的服务需求。而很大一部分乡村干部服务农民的工作还仅限于传达一下会议精神,宣传宣传政策,跑一跑贷款,组织发放补贴资金等浅层次水平上,服务深度、广度、力度不够,群众不认可、不买账。
5、对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格局的新调整应对迟缓,用市场化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实行,极大地激发了我县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尤其是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一免两补”政策的出台,经济利益分配向农民倾斜,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广大农民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随着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经济收益权、民主政治权的不断扩大,其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和强烈,一些乡村在经济上根本无力为农民提供服务。多数乡村因有限的财政收入、巨额的债务包袱,已无法保证人员的正常开支。“一免两补”政策的实施,一些乡村“黑地”等问题的暴露,加上农村 “两工”的取消,使乡村事务和公益事业难以运行。
二、对策和建议
1、着眼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精干高效的党员干部队伍。要坚决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把建设一只驾驭市场经济本领强、懂经营、会技术、敢开拓的经济领导型干部人才队伍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依托。新时期农村工作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要勤政廉政,更重要的是能服市场经济水土,适应加快发展需要,具备促进农民、集体增收和化解现实矛盾的能力。借助村村大学生计划的落实,向村级充实一批有知识、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同时加大县乡干部下派,通过任职、兼职改善队伍结构。以提高干部素质为目的,创新干部培训手段。在培训干部上要舍行投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经济投资。以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为目标,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着眼乡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的实际,要注重通过立标、兑标、公示、奖惩等措施激发创业热情。建立起目标考核机制、干部动态管理机制、奖罚激励机制,保障和促进乡村干部在开展农村工作和上项目上充分发挥作用。以提高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着力点,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上多下功夫。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更好发展农村经济和保持农村稳定的有效途径高度重视起来。要继续发挥好能人党员作用。组织和鼓励有能力党员领办创办各业致富联合体、各类协会和中介组织,在带领农民发展项目、带着农民进市场和为农业农民提供有效服务上发挥突出作用。要继续提高贫困党员“双带”能力。通过扶持贫困党员,努力提高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让党员自身有优越感,在群众中有影响力,在发展经济中把身边农民带起来。要继续加大“双培工程”实施力度。采取乡村干部重点包联等形式尽快把发展经济的能人强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经济能人,尽快使党员队伍成为促进农村发展稳定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2、要着眼转变工作职能和作用,探索新形势下发挥乡镇党委、政府作用的新途径。面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党委、政府只有转变职能才能更好地发挥职能。一是要积极鼓励兴办各类协会。在新形势下,农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已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也无法适应广泛联系的“市场经济”,而组建协会可以说是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问题、抗御市场风险弱等弊端的最有效形式。对此,我们要通过开展发展型班子创建、项目开发型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及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教育和鼓励广大党员干部争当示范群众、引领群众的典型,敢于承担市场风险,敢趟路子,敢跑项目,敢于率先试验示范,靠自身的实践影响群众、带领群众。要把党员干部所负责的产业、项目发展的成效与各自的政治荣誉和经济利益紧密挂钩,并探索入股经营等形式,连接好干部切身利益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服务于民、示范于民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对服务功能发挥得好、示范引带作用强的党员干部要给地位,给荣誉、给利益,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头人。
3、要着眼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加强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加快发展与农民素质息息相关,都依赖于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是要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要努力引导新时期的农民增强法制观念,做到依法办事,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要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相当数量农民文化素质的低下和经验型思维习惯严重阻碍着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大力发展民间科技服务组织,通过专家讲座、科技致富典型引带、专业技术培训和组织农民参观典型现场等手段,强化对广大农民的科技培训。要引导各乡村围绕本地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项目优势,因地制宜地确定新技术、新品种的培训内容,从而在广大农民中形成学科技、懂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增强农民的市场观念。要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必须解决农民进入市场的问题。现在一些农民观念陈旧,市场意识不强,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农民出击市场的欲望和勇气,增强他们的冒险意识、机遇意识、信誉意识和竞争意识。要引导农民舍得投入,购置必备的通讯和网络设备,善于通过电话、互联网等媒体捕捉市场信息。四是要增强农民兴办公益事业的责任感。目前,大部分农民本位主义、实用主义思想十分严重。为此,要引导他们增强兴办公益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为社会造福、为后代造福的大局意识和长远意识,树立改善生存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观念。
4、着眼改善乡村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法制和村民自治作用。要尽快实现乡村职能由行政命令向社会服务的根本性转型,改变当前群众不买账、干部交不了账的局面。要加快农村工作法制化进程。充分发挥法制在农村社会关系调整中的引导、规范和保障作用,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调整纳入法制化轨道,让法制统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建设法制乡村。优化农村事务管理途径。在提高农民素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村民自治这种有效途径,还权农民,让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实现基层政权的有效运转。对事关农户之间、农户与集体之间有关权益和事关公共利益和事业的大事大项,基层党组织要注重指导村民自治组织制定和遵守村规民约,用这种村里的“小宪法”来实现协商决策。
任何一幅发展蓝图,只有真抓实干才能化为现实;任何一项科学决策,只有真抓实干才能惠及百姓。“一分布置,九分落实”。作风体现党风,现在决定未来。当下,在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把智慧力量凝聚到科学发展实践上。干部务必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求真务实转变作风,形成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潮。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大力锤炼优良作风,不断鼓舞奋斗精神,奋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参考文献:200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2004年12月31日,《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10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第三篇: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调研报告
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调研报告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的性质的体现,也是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干部作风、汇聚群众智慧力量的现实需要。
按照县委安排,鄯善县水利局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时间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走访基本情况 鄯善县水利局“联乡驻户村”为连木沁镇阿斯塔纳村,对“联乡驻户村”采取个别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局机关领导、干部、职工全部参与,由局领导带队,组织干部、职工深入村,组,走访低保户、贫困户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局领导要求,调研工作既要突出主题,查找全镇在践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急,解决实际困难,又要和今年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相结合,和转变干部作风、服务群众相结合,以达到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取得实效目的。
二、走访中取得成效
水利局开展“各级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以来,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的理念,按照“惠民政策不变、支持力度增强、科学谋划,统筹兼顾,扎实推进,务求实效”的总体要求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从群众最关心、同群众利益最密切的问题入手,扎实推进重点民生工程建设项目,为全面落实2013年“民生建设年”目标任务打下基础,近年来,我县农村饮水工作将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同新农村建设、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加大工程建设力度,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使这一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做好做实。鄯善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项目主要有七克台镇饮水安全并网改扩建工程、城郊水厂饮水安全并网改造工程、山南三乡一镇管网延伸工程、连木沁镇饮水安全并网改造工程,2011年富民安居房入户管网工程、连木沁、辟展乡修建农村公路自来水管网除险防护工程、2011—2012年入户管网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996.23万元,解决了8.87万人饮水问题。以上工程的实施,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得以解决,从而减少了水致疾病和地方病的发病率,群众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广大群众生活用水条件,提高了农民的身体素质,减少了农民的医疗费用,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增强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三、存在问题
一是目前仍有个别县直单位(部门)未下派干部入村开展工作;二是个别干部职工对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工作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在认识上不够深入、在行动上落实不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开展;三是个别干部对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深入,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中存
在一定困难。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扎实有效地开展村级组织建设、政策法规宣传、基层矛盾化解和重点人员转化等工作,做实群众工作,进一步增强基层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恩之情,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是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进行整改。逐一制定整改措施,见人见事,确定时限,挂号督办,销号落实,查找的问题和整改情况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公开,接受组织全面开展集中整治工作。
3、把深入摸排贯穿始终,开展反恐严打斗争,严厉打击三股势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重点人员、闲散人员和“三无”人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落实管理责任。进一步做好对着奇装异服人员的专项摸排登记,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和批评教育,责令立即整改。
4、继续做好各项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工作,从群众最关心、同群众利益最密切的问题入手,扎实推进重点民工程建设项目。
第四篇: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调研报告1
学校开展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教育局党委要求,为进一步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落实2012年民生建设年,学校结合实际,本着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学校党政班子成员、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纷纷走出学校,开展了为期一周,针对在新形势新条件下,基层群众民生问题,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愿什么,难什么的调研活动,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的同时,大力宣讲党的惠民政策、“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两会”精神等,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在深入调研过程中,为切实掌握第一手详实、鲜活调研资料,特别注重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及时召开座谈会,在召开座谈会中,注重邀请基层群众代表参加;二是深入困难家庭进行走访,按照学校乡实际,领导干部每人负责10户,一般干部负责5户,27名干部全部包干到户,责任到人。在调研中,全体干部职工深入了解困难群众在民生方面存在哪些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注重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在调研活动中,学校累计召开座谈会1次,深入农户中走访150余次,调研所涉及建议意见3条,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共有在岗教职工81人,其中专任教师79人,在岗党员1
5人,小学教高级教师38人,教师队伍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多年来,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大量的合格人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近年来,学校相继被命名为自治区级“精神文明单位”、“德育达标学校”、“卫生红旗单位”,地区级“安全文明小区”、“花园式学校”,“学校管理示范校”等,还荣获了县级的“五好党支部”、“少先红旗大队”、“创争活动先进单位”、“双合格家庭教育先进集体”,多次在各类大型活动中获奖。有数名教师在县、地区组织的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多名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二、征集到的意见建议汇总如下:
1、帮扶措施落实不够到位。书记、校长作为学校领导,带头深
入帮扶群众家中,连夜走访退休教职工等群众,了解情况。党支部组织还实行全体党员每人资助一名贫困学生的“一帮一”的结对活动,不定期向他们赠送书籍、学习用品等,并督促、辅导学生的学习,建立健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各年级组长及班主任也深入贫困学生家中,详细了解贫困学生的生活现状,给学生及家人送上了慰问品,并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在校读书的情况,仔细询问了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和需求,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但是这些活动只是浮于便面,并没有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2、个别干部认识不到位。开展此项活动,有些干部忙于教育教学
工作,对此项工作敷衍了事,忙于业务工作,忽视了工作的贯彻落实。
3、此次调研中,中,所涉及的还有集镇规划,养老、医保等问题,基于本职工作职责,有些无法解决,也为工作开展的实效性增加困难。
这只是我们在调研中的一些浅见,希望能为实现上级决策提供一些帮助。
库车县林基路小学汉语学校
2012年5月
第五篇:驻村帮扶工作组驻村入户活动调研报告1
村下派工作组驻村入户活动调研报告
按照上级关于“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的要求,我工作组到村开展驻村入户工作。活动开展以来,我工作组采取集中走访与分组走访相结合、矛盾户重点走访和困难户多次走访相结合、定时走访与错时走访相结合、入户走访与下地走访相结合等形式,积极开展入户谈心交流,对村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驻地西部,全村现有370户,人口1420人,耕地面积约1916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6500元。党员45人,其中35岁以下的4人,36至45岁以上的5人,50岁以上的36人,高中以上学历21人。
该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是在2011年4月份换届选举中民主选举产生,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三代有机结合,工作能力较强。在镇党委的支持下,村“两委”
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观,村民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村“两委”成员也在群众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
该村在1996年就对村庄建设进行了规划,并按照此规划严格控制村庄建设,现基本上形成了户成行、路成网的村庄布局结构。村庄主干道已全部实现了硬化,路边种植银杏等绿化树木。村内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等设施已经普及到各家各户。村委会设臵了党务、财务、政务公开栏,对涉及群众利益的村级事务进行了公示。
该村民风朴实,村民对现有的生活状况普遍感到满意,对上级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比较支持。该村具有深厚的乡村民俗文化传统,庄户剧团已经建立并初具规模,现有演出人员60多人,腰鼓队20多人,定期开展喜闻乐见的表演活动,是全镇民间文艺团体的先进典型。
二、存在的问题
1、村集体经济薄弱。该村基本上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庄事务的正常运转全靠财政转移支付,是典型的“空壳村”。在近几年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中,尚有20多万外债未偿还,已无力开展规模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村
庄形象短时间内难以取得质的提升。资金成为基础设施的晋档升级的巨大障碍。
2、村民增收致富途径狭窄。该村是典型的农业种植村,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产品品种单一,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只是零星种植,没有形成规模,且由于没有产业化经营,受市场波动较大。该村有少数村民从事养殖业,但是规模都比较小。现有状况仅能实现自给自足,无法实现规模化养殖。
3、村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该村虽然对村庄主干道进行了硬化,但次干道和小街巷尚未硬化,还是以土路为主,一旦下雨对群众出行造成很大影响。虽然村里成立了庄户剧团,但是仅仅是作为一个群众自娱自乐的团体,不成规模,不上档次,没有专业化的运作和管理,而且缺少一个专门的活动场地开展活动。
三、问题对策
1、打造“双强型”领导班子。组织村干部到村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去参观学习,提高他们的开拓创新意识。与村干部共同探讨,深入分析该村发展的优势和不足。积极整合土地资源,整理废旧坑塘,为招商引资提供土
地。充分调动市招商局资源,寻求合适项目,帮助姜村招商引资,村庄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企业运营,拓宽集体收入增收途径。
2、强化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借助现有的苗木协会、星火科技等机构,推广优质高产农作物种植,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发挥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定期定时播放有关科技教育片和举办培训班,使群众掌握发家致富实用技术。
3、打造文化品牌创造收益。积极协调宣传部、文广新局等部门,对庄户剧团的发展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着力打造“庄户剧团”文化品牌,指导其成立礼仪演出公司,对剧团的运作方式、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实行市场化运作,排练更多新节目,承接各类演出活动,使庄户剧团既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平台,也成为村集体经济创收的项目。
4、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指导村庄建设文化广场,通过包村干部资助、村民集资等形式,建设2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安装体育设施,作为庄户剧团和村民健身场所。建设房屋5间,用做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村
民活动场所,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