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2 16:4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第一篇: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文章标题: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乡位于会理县北端,全乡面积124平方公里。东西宽4.86公里,南北长25公里。东邻仓田乡,西接米易县的昔街乡,南与白果湾乡接壤,北跟德昌县的永郎镇相连。

全乡地势属南北狭长的河谷地,108国道横贯南北,一条摩挲河纵灌全乡。如今,全乡电力充足,交通便利,水利及地下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探明地下矿藏主要有:铅锌矿、铜矿、银矿、硅矿等10余种,且铅锌矿和硅矿的开採及加工已成规模。

优越的亚热带气候和丰富的水利资源,特别适宜亚热带水果及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再加便利的交通条件,非常有利于早市蔬菜的开发。

目前,全乡所辖9个行政村、58个村民小组。截止2006年12月底,全乡总人口13802人,其中农业人口13440人,非农业人口362人。全乡工农业总产值56544.1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8275.1万元、农业总产值8269万元,人均纯收入3516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乡的重大历史任务,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乡来说,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就成了我们广大干部日常的重中之重。为此,从去年年初开始,我乡党委、政府制定了《**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依照县委、县政府及益门区工委的安排,积极开展了以甸沙关村、云桔村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和采取的措施。

按照中央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和县、区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为发展全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我乡党委、政府于2006年初专门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指导和检查督促各村的新农村建设,并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村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广泛宣传,精心部署,明确责任。通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

(一)、围绕“生产发展”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

快全乡经济发展。

目前,我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益门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六村建设”(即:特色产业富村、生态能源建村、人才科技强村、龙头企业帮村、支部组织带村、民主法制管村)的发展理念和要求,以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紧紧围绕“两园两圈一坊”(桑园、果园、猪圈、兔圈、手工造纸作坊)的发展思路,加快全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县、区规划,结合本乡实际,我乡党委、政府于2006年初制定了**乡新农村建设规划,通过一年的组织实施,目前效果显著,成绩喜人。

(1)、乡党委、政府通过多方筹资,投入资金35万余元,对全长27公里的摩梭大堰进行彻底改造和维修,目前此项工程已经完工,保证了全乡6个村、近万人的农田浇灌用水。同时,乡党委、政府又筹集8万余元的资金,在云田村二组兴修一口容积达3000立方米的蓄水池,确保云田大棚蔬菜用水。目前,全乡共兴修水窑40余口,维修塘库4座,蓄水能力达50万立方米。彻底解决了全乡人畜饮水及农田灌溉用水问题。

(2)、改善居住环境,村容整洁卫生。以前,我乡大部分村、组不通公路,不通电话,有的村民即使买了电视也无法接收,甚至有的村民家中连厕所也没有,许多村庄是垃圾随处丢,脏水四处流,干天黄灰冒,雨季一路泥。如今,经过一年多的集中整治,彻底根治了以前“脏、乱、差”的落后状况。

要致富,先修路。乡党委、政府先后投入资金近10万元,对全乡各村的通村公路进行改造、维修。标准是:路基宽不小于7米,路面宽不小于5米,路面为砂石硬化路面。至今,云桔村7.7公里水泥路面通村公路已建成通车,另外3.9公里的砂石硬化公路也已建成通车。甸沙关村新修7.8公里砂石硬化路面也已建成通车。云田村13公里砂石硬化通村公路工程刚开始,预计年底全面俊工并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各村都分别对各自的通村公路先后进行了维修、整治,维修里程达36.5公里。另外,乡党委、政府经研究决定,尽快架通沙元村四组,云桔村五、六组的两座桥梁,确保这几个队的学生雨季上学通畅、安全。该两项工程耗资近20万元,并已俊工投入使用。目前,全乡村村都通了公路,包括绝大部分的组都通了公路。

真是“路通万事通”。据统计,目前全乡新买摩托车314辆,农户购置拖拉机78台,货车、微型面包车共计87辆,私人购置小轿车17辆。另外,全乡几乎85的家庭都安装了电话,配备了手机。95的家庭都购置了彩电。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光修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改善广大村民的居住环境,美化他们的家园。去年,乡党委、政府投资近万元,对甸沙关村五、六组的24户住房进行“三房”改造刚结束,接着又对全乡199户村民的住房墙面进行粉刷,该项工程又耗资近20万元。通过对房屋沿口、脊背,以及沿板、墙面的统一规划、粉刷(墙面为白色,沿板为绿色油漆),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又通过对村庄内部环境的“三清”(清垃圾、清沟渠、清路障)、“四改”(改房、改厕、改水、改灶)、“五治”(整治建筑物乱搭、柴草乱堆、庭院乱挂、畜禽乱跑、污水乱流)、“六建”(建卫生公厕、建公共活动场所、建文化室、建宣传橱窗、建医疗卫生室、建垃圾集中处理点)等项活动,彻底改变了以往各村“脏、乱、差”的落后面貌,一幅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留连忘返。

2、利用地域优势,发展庭园经济

**乡优越的气候和丰富的水源,非常适合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再加政策配套、交通便利,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乡党委、政府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号召全乡群众走“园、圈、气”生态循环建设配套的路子,大力发展庭园经济。“园”即指桑园、果园;“圈”即指猪圈、鸡圈、羊圈、兔圈等;“气”即指沼气。我们全乡以沼气池为纽带,一头带经济园,一头带养殖业,形成三位一体的生态庭院循环链。目前,全乡已建成沼气池524口;全乡共有桑园面积2568亩,每年养蚕2458张,产茧1721担;全乡有养猪大户13户,生猪存栏12374头;养鸡大户11户,鸡存栏21039只;养兔大户31户,兔子存栏10681只;养羊大户9户,羊子存栏2245只,还有2户养牛大户,牛存栏32头。另外,享有“红桔”之乡的云桔村现有桔园面积226亩,年产红桔60万斤,销售收入达80多万元。另外年产近100万捆的**草纸远销重庆、成都、云南、贵州等地,实现收入近700万元,大大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二)、加强组织建设,实现“乡风文明”目标。

(1)、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实现“五个好”目标。年初,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及益门区委的安排布署,依照“三联制度”的具体要求,对村两委签订了目标考核责任书。今年7月初,又按照省、州及县、区的统一安排,对我乡9个村的支部书记和村支委进行“公推直选”,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强,能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又善于做基层群众的优秀人才选进了村级领导班子中,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2)、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乡党委、政府要求各村支部每年必须发展1—2名党员,培养1—2名后备干部。加强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为村、组干部的“三向培养”。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全乡各村实际情况,号召全乡党员大力推广“六进农家”活动,即:勤在农家、勤俭持家;富在农家、致富光荣;净化农家、讲究卫生;康在农家、身体健康;学在农家、科教领先;美化农家、情趣高雅。

(3)、狠抓支部阵地建设,实施生态建村工程。目前,全乡各村都新建了支部活动室,配齐了会议桌、椅等办公设施。制定了村、组干部各种会议制度,村、组干部轮流座班制度等。选举刚结束,乡党委、政府立即通知各村支部对新产生的支委成员进行分工,做到责任明确、措施到位,并立即跟新当选的村支部书记签订了目标考核责任书。要求各村支部书记要加强村党支部对村级组织的领导。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各村实际,继续开展“三清、四改、五整治”,在村旁、宅旁、路旁和水旁种植绿化树,实现环境的“绿、净、美”。以各村民小组为单位,集中架设自来水管到每家每户,确保村民饮水清洁卫生。目前,全乡参合率达100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已告一段落。涉及到全乡每家每户的第二轮土地承包换证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三)、做好宣传发动,狠抓责任落实。

1、广大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他们能否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在新农村建设的“三干”会上,乡党委、政府即要求各村、组干部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发挥广大党员、团员、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通过标语、板报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真正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引导和动员大家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筹、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以邓召康书记为组长,付正学乡长、张盛明副书记为副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要求各村也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按照组织分工,各小组成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科学的发展观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并切实抓好各项的顺利开展,抓好各项利民的落实,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贯穿于新农村建设之中,确保全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乡新农村建设成绩喜人,建设中出现了云桔村和甸沙关村两个示范村,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显现出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组织实施难度大。一是旧村改造难度较大。尤其是在修路过程中涉及到旧房拆迁、土地赔偿等问题时,有的农户不理解,斤斤计较,影响了工程进展建设。二是各村经济条件不一。进程不一致,经济条件好的村,较易接受新农村建设,开展要顺利些,进度也快些,相反,条件差点的村,进度就慢些,难度也大些。

(二)、筹集资金困难。首先是项目资金有限。我乡属典型的干热河谷地带,大多数村的经济还不算富裕。乡党委、政府虽多次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建设项目,以便多争取一些项目资金,但始终是“僧多粥少”,难以满足全乡人民建设所需。其次是各村集体经济薄弱,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三是农户自己筹集资金也很困难。

(三)、群众思想认识还有待提高,目前还有部分群众抱着观望的态度,带着“等、靠、要”的思想,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不愿出资出劳,积极性不高。

三、下一步的打算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明确责任目标。为扎实推进我乡新农村建设,我乡党委、政府决定在今年雨季以后再次召开“三干”会,在前一段时间新农村建设成绩的同时,动员并号召各村组干部要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重点抓好2—3个村民小组的试点,并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再次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广大村民的积极性。

(二)、进一步加强领导,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实行各包村领导蹲点挂靠制度。配齐配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人员,抽调国土、林业、财政等相关部门人员集中办公,具体负责协调和督促全乡新农村建设情况。

(三)、进一步强化扶持措施。乡党委、政府制定新农村建设帮建制度。要求各自然村每年要结对帮建一个自然组,村、组干部要结对帮建1-3户特困农户,形成全乡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乡财政每年筹集10万元以上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弱势群体。

总之,纵观全乡的新农村建设情况,我们的成绩是非常喜人的,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也是极高的。我们要继续发扬我们的优点,克服我们的困难和不足,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把我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的村庄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来源于网,欢迎阅读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w2a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光修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改善广大村民的居住环境,美化他们的家园。去年,乡党委、政府投资近万元,对甸沙关村五、六组的24户住房进行“三房”改造刚结束,接着又对全乡199户村民的住房墙面进行粉刷,该项工程又耗资近20万元。通过对房屋沿口、脊背,以及沿板、墙面的统一规划、粉刷(墙面为白色,沿板为绿色油漆),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又通过对村庄内部环境的“三清”(清垃圾、清沟渠、清路障)、“四改”(改房、改厕、改水、改灶)、“五治”(整治建筑物乱搭、柴草乱堆、庭院乱挂、畜禽乱跑、污水乱流)、“六建”(建卫生公厕、建公共活动场所、建文化室、建宣传橱窗、建医疗卫生室、建垃圾集中处理点)等项活动,彻底改变了以往各村“脏、乱、差”的落后面貌,一幅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留连忘返。

2、利用地域优势,发展庭园经济

**乡优越的气候和丰富的水源,非常适合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再加政策配套、交通便利,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乡党委、政府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号召全乡群众走“园、圈、气”生态循环建设配套的路子,大力发展庭园经济。“园”即指

桑园、果园;“圈”即指猪圈、鸡圈、羊圈、兔圈等;“气”即指沼气。我们全乡以沼气池为纽带,一头带经济园,一头带养殖业,形成三位一体的生态庭院循环链。目前,全乡已建成沼气池524口;全乡共有桑园面积2568亩,每年养蚕2458张,产茧1721担;全乡有养猪大户13户,生猪存栏12374头;养鸡大户11户,鸡存栏21039只;养兔大户31户,兔子存栏10681只;养羊大户9户,羊子存栏2245只,还有2户养牛大户,牛存栏32头。另外,享有“红桔”之乡的云桔村现有桔园面积226亩,年产红桔60万斤,销售收入达80多万元。另外年产近100万捆的**草纸远销重庆、成都、云南、贵州等地,实现收入近700万元,大大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二)、加强组织建设,实现“乡风文明”目标。

(1)、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实现“五个好”目标。年初,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及益门区委的安排布署,依照“三联制度”的具体要求,对村两委签订了目标考核责任书。今年7月初,又按照省、州及县、区的统一安排,对我乡9个村的支部书记和村支委进行“公推直选”,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强,能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又善于做基层群众的优秀人才选进了村级领导班子中,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2)、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乡党委、政府要求各村支部每年必须发展1—2名党员,培养1—2名后备干部。加强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为村、组干部的“三向培养”。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全乡各村实际情况,号召全乡党员大力推广“六进农家”活动,即:勤在农家、勤俭持家;富在农家、致富光荣;净化农家、讲究卫生;康在农家、身体健康;学在农家、科教领先;美化农家、情趣高雅。

(3)、狠抓支部阵地建设,实施生态建村工程。目前,全乡各村都新建了支部活动室,配齐了会议桌、椅等办公设施。制定了村、组干部各种会议制度,村、组干部轮流座班制度等。选举刚结束,乡党委、政府立即通知各村支部对新产生的支委成员进行分工,做到责任明确、措施到位,并立即跟新当选的村支部书记签订了目标考核责任书。要求各村支部书记要加强村党支部对村级组织的领导。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各村实际,继续开展“三清、四改、五整治”,在村旁、宅旁、路旁和水旁种植绿化树,实现环境的“绿、净、美”。以各村民小组为单位,集中架设自来水管到每家每户,确保村民饮水清洁卫生。目前,全乡参合率达100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已告一段落。涉及到全乡每家每户的第二轮土地承包换证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三)、做好宣传发动,狠抓责任落实。

1、广大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他们能否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在新农村建设的“三干”会上,乡党委、政府即要求各村、组干部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发挥广大党员、团员、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通过标语、板报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真正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引导和动员大家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筹、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以邓召康书记为组长,付正学乡长、张盛明副书记为副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要求各村也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按照组织分工,各小组成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科学的发展观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并切实抓好各项的顺利开展,抓好各项利民的落实,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贯穿于新农村建设之中,确保全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乡新农村建设成绩喜人,建设中出现了云桔村和甸沙关村两个示范村,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显现出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组织实施难度大。一是旧村改造难度较大。尤其是在修路过程中涉及到旧房拆迁、土地赔偿等问题时,有的农户不理解,斤斤计较,影响了工程进展建设。二是各村经济条件不一。进程不一致,经济条件好的村,较易接受新农村建设,开展要顺利些,进度也快些,相反,条件差点的村,进度就慢些,难度也大些。

(二)、筹集资金困难。首先是项目资金有限。我乡属典型的干热河谷地带,大多数村的经济还不算富裕。乡党委、政府虽多次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建设项目,以便多争取一些项目资金,但始终是“僧多粥少”,难以满足全乡人民建设所需。其次是各村集体经济薄弱,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三是农户自己筹集资金也很困难。

(三)、群众思想认识还有待提高,目前还有部分群众抱着观望的态度,带着“等、靠、要”的思想,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不愿出资出劳,积极性不高。

三、下一步的打算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明确责任目标。为扎实推进我乡新农村建设,我乡党委、政府决定在今年雨季以后再次召开“三干”会,在前一段时间新农村建设成绩的同时,动员并号召各村组干部要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重点抓好2—3个村民小组的试点,并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再次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广大村民的积极性。

(二)、进一步加强领导,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实行各包村领导蹲点挂靠制度。配齐配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人员,抽调国土、林业、财政等相关部门人员集中办公,具体负责协调和督促全乡新农村建设情况。

(三)、进一步强化扶持措施。乡党委、政府制定新农村建设帮建制度。要求各自然村每年要结对帮建一个自然组,村、组干部要结对帮建1-3户特困农户,形成全乡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乡财政每年筹集10万元以上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弱势群体。

总之,纵观全乡的新农村建设情况,我们的成绩是非常喜人的,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也是极高的。我们要继续发扬我们的优点,克服我们的困难和不足,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把我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的村庄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第2页)》来源于网,欢迎阅读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第2页)。w2a

第二篇: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

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抢抓机遇率先发展科学谋划注重实效

今年以来,**镇充分利用被纳入全省“百镇千村”工程和确定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这一契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产富民的路子,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科学谋划,明晰思路促发展

(一)抢抓机遇,把握先发优势。近年来,**抢抓各级支农惠农的大好机遇,切实统筹城乡发展,争取国家投入和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先后完了方家畈等四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工业经济发展迅速,镇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先后被评为全省“五好乡镇党委”、“文明乡镇”、全省卫生乡镇,是**市唯一夺得全省小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楚天杯”的乡镇。今年,**镇被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村被**市、**等5个村被**市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我们在这样良好的基础上,将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把握先发优势,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抢抓总投资近亿元的国投**、**土地整理和省投**高产农田示范项目以及花庙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落户**的大好机遇,将土地整理、高产农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涉及到的农户搬迁、土地平整、沟渠和道路配套建设规划与其覆盖的19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有机结合,加快这些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抢抓党的惠农政策、各级新农村建设扶持政策的机遇,争取路、渠、“三改一建”、环境整治等多个项目资金落户**。三是抓住省“百镇千村”项目的大好机遇,加快小城镇提档升级的步伐,扩大集镇容量,增强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提高城镇化率水平。

(二)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发展思路。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和**的际,我镇新农村建设围绕“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十年出成果”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经过5年的努力,逐步把**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强镇、化纤纺织工业新镇、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6年)为打基础阶段,主要是抢抓国投和省投土地整理项目和高产农田项目(1亿元)以及2006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600万元)机遇,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设施条件,从各方面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开好头、起好步。第二阶段(2007年-2008年)为突出重点、试点示范阶段,在全面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方家畈、**、杨山、袁码头等12个村的试点示范工作。第三阶段(2009年-2010年)为全面推进阶段,在全镇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在2010年全镇60%的村实现“经济发展、生活安康、设施配套、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目标。第四阶段(2011年-2015年)为深入提高阶段,努力提高全镇新农村建设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

(三)实事求是,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镇社会口径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以上、年均递增7.57%,其中农业产值达到5亿元、年均递增10.8%;粮食产量稳定在6.7万吨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60元,年均递增8.3%;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达到50%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45%以上;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60%以上的村达到**市级卫生标准;100%的村级主干道达到国标规定的通达硬化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60%以上的村达到文明村标准;100%的村达到“民主法治村”建设标准。公共服务条件有较大改善,村容明显改观,乡风和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民主法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二、精心部署,细化措施快发展

(一)规划为先,绘就城乡统筹、思想超前的农村建设新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是龙头。今年初,我们按照全镇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高标准、高起点地绘制了**镇“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并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目前,全镇23个村也拿出了符合各村实际的规划方案,经镇委、镇政府研究通过后正式实施。

(二)发展为要,构筑特色鲜明、助农增收的农村经济新格局。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助农增收。以工业理念抓农业,依托优势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关庙山米业、施杨工贸、永隆米厂、福星油脂、清明湖珍珠养殖等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力争引进一个投资过1000万元的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实施品牌战略,打响“九龙仙米”、**西瓜、**白鹅等农业品牌,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大力发展板块经济,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益助农增收。着力建设以“九龙仙米”品牌为主的6万亩优质稻种植基地、以“双低油”为主的6万亩优质油料生产基地、以宝通农庄为龙头的6万头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以清明湖珍珠养殖场为龙头的3万亩优质水产

基地、以**白鹅、土鸡养殖为龙头的100万只家禽养殖基地、以袁码头岗地开发为主的1万亩绿色林果基地,着力提高优势板块农业的规模经营效益。三是切实抓好品种改良,提高种养效益助农增收。大力发展优质畜禽养殖业,力争全镇年饲养白鹅1000只以上的户达到20户、总饲养量达到20万只,年饲养土鸡、鸭1000只以上的户达到20户、总饲养量达到80万只;大力发展优质生猪养殖,力争全镇年出栏1000头的户达到20户、总量达到8万头;大力发展优质稻种植,优质品种覆盖率达100%;大力发展优质水产,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四是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助农增收。重点围绕“一盏灯”、“一口池”、“一张表”、“一根针”的“四个一”工程,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入户活动。力争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达到90%以上、农业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农业增长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大力推广水稻、棉花、水果、生猪等优良品种,力争全镇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积极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模式技术,力争高效模式种养面达到90%以上,稻鸭共育、稻田养鱼发展到2000亩,猪沼鱼、猪沼果等生态高效种养模式发展到5000亩。逐步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更加直接的技术服务。到2010年,全镇发展3个新型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个,辐射带动全镇90%以上农户。五是搞活二、三产业,发展非农产业助农增收。坚持工业兴镇战略不动摇,大力发展以化纤纺织、机电建材为主的的特色工业,建设好关庙山化纤纺织工业园,力争五年内全镇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12家,年提供税收达到1000万元以上,每年新增就业岗位500个以上。发展商业和服务业,到2010年,全镇个体工商户发展到700家,就业人员达2000人。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40%以上。按照“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鼓励农民自办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到2010年,组建种养专业协会6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23个,发展经纪人800人。六是引导扶持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发展打工经济助农增收。到2010年,全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达到10000人,打工收入达到1亿元。

(三)和谐为基,打造村容整洁、安定祥和的农村居住新环境。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村容整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扎实稳步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实行“五改”,即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圈,使农村居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清洁灶,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使农村逐步达到“六化”标准,即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生态优化,居住社区化。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全面硬化9条主灌渠、50公里,硬化末级渠系400公里,做到能灌能排、旱涝保收;硬化通村公路64.2公里,全镇所有村通水泥公路,镇级列养公路100%硬化,逐步形成“田成方、渠成行、水电路三配套”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农户分组集并率达60%以上,改水、改灶、改厕户达到80%以上。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和福利事业,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切实巩固“普九”成果,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加强人口和计生基础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镇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达到98%;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福星工程”,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98%以上。三是抓排忧解难,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与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研究解决,从而化民怨、顺民气。四是加强依法治镇,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五是加强信访和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信访、人民调解等职能部门和农村老年人协会、红白理事在解决矛盾纠纷、倡导文明新风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六是抓群防群治,确保社会治安长治久安。

(四)文化为魂,倡导科学致富、积极向上的农村文明新风尚。一是把农民培养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农民。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力争每年培训农民5000人次,到2010年,全镇农村干部和80%以上的农民都掌握2门以上实用技术。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农村“十星级农户”评比活动和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发扬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家庭道德,争创新型农民、文明家庭、文明新村、信用户、致富能手、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倡树文明新风。二是大力发展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所有村通有线电视,广播电视宽带网综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三是大力发展农村文化科技中心户。5年后全镇培育科技文化中心户500户,其中**市级50户。四是大力发扬传统文化事业。着力挖掘发展**楠管、唢呐、锣鼓、彩莲船等传统农村特色文化,每年推出1-2个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五)以人为本,建立高效运作、民主公开的农村组织建设新机制。一是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经过五年努力,使全镇各村组织活动阵地建筑面积均不低于200平方米,达到“基本场所适用、基本设施完备、基本制度规范、基本功能健全”的标准,切实把村级组织阵地建成干部的服务中心、村民的活动中心和群众的议事中心。二是以深化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切实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改进作风,加强党委和村党支部的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建设。三是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主题,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四是深入开展争创“五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党支部”活动,再创全省“五好乡镇党委”,力争3年内60%的村、5年内80%的村达到“五好村党支部”的要求。五是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推进民主管理,保障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依法民主选举,保障群众的民主选举权;建立村务民主议事会,保障群众的民主决策权;制订并落实《村民自治章程》,保障群众的民主管理权;抓好村务公开,保障群众的民主监督权。六是健全村“两委”工作运行机制,实行支部

工作规范化、村务工作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

三、周密组织,狠抓落实保发展

(一)加强领导,健全队伍。一是层层成立机构。镇委、镇政府成立了由镇委书记任组长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一领导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各村也分别成立了由村书记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具体负责本村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实施;选派了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5个**市级试点示范村担任第一副书记,切实加强村级新农村建设的领导。镇村共同组建23个工作队,深入千家万户,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目前,全镇共拉横幅21条,办专栏23个,印发宣传资料1.2万份,举办村干部新农村建设培训班2批次,广大群众以主人翁姿态主动、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从而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部门联动,密切配合。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责,提出了不同的服务要求,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并制度了一月督查、一季度一碰头,半年一总结、一年一评比的考核机制,真正做到部门联动,密切配合。村镇建设服务中心抓好村镇规划建设,按时完成集镇、村庄规划编制任务,组织编制不同类型的小康楼通用图集供农民选用;国土资源管理所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把好土地审批关;乡村道路管理站搞好通村公路建设规划,协助各村搞好村级道路的规划设计,积极向上争取通村公路建设计划;卫生、环保、建设、农口部门抓好环境整治、改水改厕和沼气池建设;电力、电信、文化服务中心做好中心村及自然村落的通电、通信、通广播电视工作;民政、扶贫部门按照新农村规划建设要求,加大对重点村的扶持;工商、科技部门加大对新产业、新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金融部门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优化贷款手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司法所积极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工作;各级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和动员党员、民兵、青年、妇女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

(三)整合资源,合力攻坚。对各类涉农支农资金和项目统筹安排,集中投放,把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公路交通等各项支农资金相对集中捆绑使用,整合资源,用于新农村建设。镇直各部门、各单位对口包扶一个示范村,结合各自职能,积极向上级争取各种资金扶持,投向新农村建设。镇政府建立“新农村建设项目基金”,用于与上级政策性资金配套,对按照规划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实行以奖代补的专项扶持。

(四)以点带面,典型引路。采取政府“点名”与各村自愿申报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了**、袁码头村为第一批试点村。目前,**、袁码头村村庄规划已基本完成,组织阵地建设已全面完工;5个市级试点示范村的详细发展规划已上报镇委、镇政府审批。通过抓这些试点示范村的建设,其它各村也都完了初步规划,从而带动了全镇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逐步掀起新农村建设的高潮。

第三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汉南区位于武汉市西南部,总人口10.8万人,版图面积287平方公里,辖纱帽街、东荆街、湘口街、邓南镇及乌金、东城垸、汉南、银莲湖四个国营农场,共有51个建制村(大队)、338个自然塆,村民总户数14432户,村民总人数55681人。纳入今年“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的10个

村(大队)分别是纱帽街的幸福村、江上村、通津村;邓南镇的水三村、邓西村、窑头村;湘口街的五湖大队、双塔大队;东荆街的沟北大队、乌金四大队。村民总户数3467户,村民总人数12852人。

二、工作目标和规划

从2005年开始,用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在全区农村的49个建制村和农场大队中,分期分批地实施以“四到家园”为核心内容的创建活动。汉南区“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要与汉南区农村小康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以“培植主要产业,创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着眼于建设生态农业、打造富裕和谐的新农村,力求通过创建活动,使村塆变面貌,群众得实惠,农业上台阶。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完善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相结合的基层管理体制,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增强村级组织凝聚人心、服务群众、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功能,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基础;改善农民增收致富的发展环境,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改善农村社会发展环境,逐步建立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努力把试点村建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民主法制健全、管理服务有序、环境卫生整治、社会文明和谐的温馨家园。

2006年,全区要完成14个村的试点任务。其中,完成2005年4个试点村的试点和评估验收工作,同时探索村塆长效管理机制;完成2006年新增的10个村的试点任务。

三、2005年试点工作基本情况

我区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2005年在纱帽街江下村、东荆街东荆大队、湘口街湘口大队和邓南镇南庄村开展试点工作。四个试点村队共有村民小组24个,30个自然湾,村民总户数1701户,总人口5564人。一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四到家园”这个目标,上下联动,通力合作,全面推进试点的各项工作。

一是围绕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农业调整步伐:四个试点村、大队分别将致富门道明晰实施方案进行公示,让群众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并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充分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理思路、阔视野、换脑筋”入手,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技术指导和学习考察活动。抽调了涉农部门的业务骨干,组建了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3个科技小分队,下村进行指导,及时解决农户再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还从试点村中选出60多户有代表性的农户为典型户,发动涉农部门机关干部,一对一对口帮扶;湘口大队为了发展林下养殖,组织10多人到河南学习考察林下养羊、养禽,目前已建起羊圈2000平方米。东荆大队组织大队干部及部分农户代表学习浙江大棚生产连茬礼品西瓜的先进经验,计划利用现有的大棚设施发展300亩。南庄村学习现已建成牲猪养殖小区成功经验,积极谋划将现有57户家庭分散养猪改为集中养殖的养猪小区。江下村组织村干部及农户代表到嘉鱼学习秋包菜种植经验,目前已种植了300亩,辣椒生产已初具规模,平均亩产纯收入达6500元,使农户尝到了甜头。

二是紧贴农民生活需求,倾力改变村容村貌:我们始终突出“44111”这十大项目建设,每个试点村、大队先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再由区规划局制定了村塆建设规划,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逐步改善农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今年四个试点村、大队通村路14.9公里全面竣工;通湾路26.12公里,已完成26.4公里,完成计划的101;改造机站3座,完成计划33;改造塘堰3口,完成计划60;疏通硬化渠道15公里,完成计划的72;有线电视网全部进村;新建和改造给水管网37.59公里,完成计划的100;建卫生厕所629个,完成计划的68;建三位一体45个,完成计划的115,改猪圈80个,完成计划80;改垃圾堆放场15个,完成计划的115;建户用垃圾池120个,完成计划的24;改造多用途活动室4个920平方米;建多用途活动场(晒场)47600平方米,完成计划的139;建排水沟12.35公里,完成计划88.3;绿化方案全部落实;农房立面整治18500平方米,拆违4990平方米;回填清运土方35100余立方,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工作。在资金投入方面,市财政专项资金为320.2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120万

元、街镇场投入资金130.5万元(邓南镇45万元、纱帽街26.5万元、湘口街34万元、东荆街25万元)、村、大队集体资金投入40.63万元(南庄村19.87万元、江下村12.36万元、湘口大队8.4万元)、农民投工投劳70.7万元(南庄村16.7万元、江下村23万元、湘口大队4万元、东荆大队27万元),总计投资682.03万元,平

均每个试点村约170万元。

三是以建立社保体系为基础,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我区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建设方面,在前二年的基础上,民政、劳动、卫生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推进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区领导挂点街镇场,各驻联系点委办局派专班深入村队,现在四个试点村、大队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达4788人,占其总人口的86;针对弱势群体,我区积极落实有关政策,做到低保应保尽保126人、五保28人,供养率达100,重大疾病救助按政策已经启动,使“三无”人员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落实优抚政策,优抚对象42人发放了优抚金总计69310元。不断完善救灾制度,及时上报灾情,保证救灾物质和经费100在第一时间下达,落实到位。

四是以社会和谐稳定为主题,加强民主政治建设:2005年,我区在全市率先完成村委会换届工作,抓住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有利时机,建立健全了“三个程序、四种机制、五项制度”。“三个程序”是村务公开程序、民主决策程序、村级财务审批程序。“四种机制”是村务公开反馈处理机制、决策责任追究机制、村干部约束、激励机制、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五项制度”是民主决策制度、自治章程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审计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并举办了汉南区村和大队“领头雁”培训班,便于新班子迅速进入角色,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使村级民主氛围更为浓厚,干群关系更为融洽。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严格落实“两劳一少”人员帮教管理制度,5年内重新犯罪率控制在4以下,无贩毒、制毒、种毒活动,村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无发生“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性事件,无非法宗教活动和×××活动。村民对治安满意率高达91,2005年我区被省里评为了“平安区”。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建设目标的阶段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改变农村面貌,特别是拓宽农民致富增收门道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问题,农民几千年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在处理五年目标的阶段性与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长期性这个问题上办法不多,五年的“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实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而实现全面的小康乃至现代化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二是“四到家园”全面推进和抓重点的问题:“四到家园”既要全面推进,又要根据每个村的具体情况重点突破、分步实施。重点要处理好全面推进的综合性与抓重点抓薄弱的突破性地关系。现在部分村队对农村家园建设认识不够全面。从而导致建设多半偏向于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并且部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待规范。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问题: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去年一个试点村市区两级资金一百万元,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标准,这些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国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四是规划滞后、政策出台的问题:区里作了城乡一体化规划,规划了我区的20个中心村,但是每个具体的中心村怎么组成,村湾怎么建设,都还没有一个规划。“致富门道明晰”是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第一任务,试点村队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造主导产业和“品牌”产品方面没有一个长久、清晰的规划、措施和思路。政策上,集中建设新村,需要国家出台拆迁腾地政策,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整合涉及“三农”的有关政策,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方面的政策都没出台。

五是政府引导、部门行动、群众参与的问题:“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创建主体是农民,而政府的支持重在规划、引导。只有把政府引导、部门行动和农民广泛参与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现在区里成员单位和28个区直相关部门,配合不够默契,没有形成合力,试点村队的有部分群众缺乏直接参与意识。群众对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理解不透认识不够全面。

五、今年需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建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哪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党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共同的事情,所有相关单位要紧紧围绕创建工作的目标,相互配合、整体联动。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健全和完善“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个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落实各部门的任务和责任,切实按照责任分工,重点抓好指导和监督作用。健全和完善协调沟通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各方面工作衔接,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各街镇场、村队要充分认识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办理好议案对促进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重大意义,自觉接受人民代表的监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4个街镇场和10个试点村队要相应成立家园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并及时上报到区家园办。

二是抓好宣传,营造氛围:要采取在电视、电台、报纸上设立专栏,采取文艺演出、志愿者活动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全社会大力宣传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规定,宣传先进典型,调动广大农民群众自己动手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

三是抓好规划,稳步推进:规划是行动的指南,目前我区已编制了全省第一个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为我区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提供了整体规划蓝图。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目的是发挥城乡互补优势,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最终一体化,这与“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让农村居民共享现代文明生活的目的是相同。我们要充分利用规划的这一优势,在此基础上对各街镇场、村队的建设和发展进行更为细致的策划和规划,因地制宜,形成汉南特色。

在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中,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稳步推进试点村的建设。发改委、农业规划部门要加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发挥各自优势,制订促进农民增收和村塆建设规划。凡未制订村塆建设规划,或者建设规划规划未经区人民政府批准的村,一律不准动工兴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规划和建设中心村。结合“百镇千村”、迁村腾地、移民安置等有关政策,制定好农村建设的长远规划,重点要规划好各村、大队的经济发展方向、农业主导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方向,严格按规划落实创建工作。

四是拓宽致富渠道、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我们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要始终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要始终坚持“一村一策”,明晰主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致富的长效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完成“原始积累”。在致富门道上,不仅要在政策支持、项目吸引上继续做文章,还必须在资源重组、资源利用上作足文章。进一步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明晰主导产业,形成农民稳定增收的渠道。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岗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推广小型农机应用等方面都是很好的为农民增收的渠道。

五是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投入,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落实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专项建设资金,并把政府部门涉及“三农”项目的资金整合使用,集中投向试点村。同时,积极倡导城乡对口帮助、社会单位赞助、企业参与投资、致富能人支持、广大群众动手,动员多方力量,支持家园建设。在筹集建设资金的过程中,要坚持乡、村不举债、不担保,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强行集资和摊派。上级应该尽快出台关于迁村腾地、合小村并大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如何更加有效地动员全社会力量,发挥民间资本和金融机构作用,筹措和平衡家园建设资金的问题,单凭政府投入是不行的。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村队不举债的原则进行建设,不搞大跃进。

六是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在社区创建达标883行动计划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避免出现前面做,后面毁、前面拆,后面搭、前面扫,后面扔等不协调现象,在道路维护、排水沟疏通、环境卫生、垃圾处理等方面都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可试行用村规民约和制定适宜的管理办法和措施,约束不良行为,确保各项工程长效使用、发挥作用。

第四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

小石棚乡杨树房村是辽宁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地处盖州中部,是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人口2300人,10个村民组,辖区面积30km2,有耕地2266亩,果树1045亩,人均收入5230元。

2005年以来,我们小石棚乡在营口市总工会的帮助和大力支持下,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理清发展思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文明,为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一、理清发展思想,实现生产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的经济发展思路是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我们乡为发展经济积极引导村民拓宽致富门路,扩大生产规模,实行科学管理。

1、凭借地域优势,扩大新兴产业

养鸡,在我乡杨树房村是新兴产业,几年来,随着人们绿色食品需求的扩大,加之我们是距市中心最近的山区乡,距盖州市仅26公里,每年从春到冬来这里买家鸡蛋的人络绎不绝,近的有盖州市、鲅鱼圈,远的有营口市内,价格由原来的每个4至5角上涨到现在的8角至1元。针对这种形势,我们对有能力养殖的户进行培训。通过学习、参观,使他们认识市场,增强信心,先后有12户养蛋鸡和肉食鸡,年存栏数在10万只以上,产值达到80万元以上。

2、注重传统产业,实行科学管理

果树生产是我乡的支柱产业,随着近几年来苹果价格的回升,人们越来越重视水果生产,乡政府每年都举办各种技术指导和科技讲座10余次,参加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科学管理,水果套袋,修果树梯田、水渠等投入逐年增加,水果的产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2007年水果产值仅杨树房村就达到200多万斤,产值达到120多万元。

3、发展新兴产业,抓住市场脉搏

五味子的种植,由原来的几户小面积种植发展到现在的十几户大面积种植,全村总面积达到100多亩地,价格相当可观。

蘑菇生产,方兴未艾,今年有5户新建了蘑菇大棚,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成为村民投资产见效快的好项目,增加了群众致富的门路。

二、健全保障体系,实现生活宽裕

在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福利水平的同时,注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切实促进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2007年全村共有2100多人参加了新农合,占全村农业人口的98%,对生产相对较困难的户村里给予缴纳,全村共垫付4000元,极大的减少了村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的出现。乡政府投入十万元建立培训基地,先后有一千多人实现了劳动力转移就业,仅劳务输出一项全乡办就增加收入2000万元。

三、创新活动载体,促进乡风文明

二OO六年以来,我们乡开展了以创建“十星文明户”“教育好儿女”“好邻居”活动,通过活动村民的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我乡评选的‘敬老好儿女’得到了营口市妇联的表奖,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了邻里关系的改善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全乡范围内形成了人人争当先进,个个想做模范的社会风气。

四、加强基础建设,实现村容整洁

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乡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

1、新修村路3.8公里,投入资金20万元,改善了群众出行难的现状,使群众出行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成为历史。此项工程得到了原营口市总工会主席曲广明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鼎力相助。

2、新建客运站一座,投资50万元。、3、新建卫生院一座,投资50万元,设备20万元,新卫生院的建成将极大的改善群众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实现小病不出乡。

4、改善人居环境。对原有的道路两侧的脏乱差进行治 理。,对因305国道拓宽、路面增高带来的水流不出去,导致雨天群众院内屋内进水的实际,乡政府投资新建了下水管道,并和交通道路部门一起搞绿化亮化工程,届时将形成具有山乡气息又不失现代风韵的山区小镇,鲜花、绿树、草地和谐共处,河水、清山、田园交相辉映。

5、通过改侧,投资30万元新建沼气池,届时柴草满街、现代风韵的山区小镇,鲜花、绿树、草地遗失便地将成为历史。

6、全乡投资100多万元新建自来水,使全乡1200多户能够吃上自来水(含自流水)。

五、目前尚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由于我乡财力有限,还有一些应该解决但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

1、公路两侧,尚有2公里的下水管道需要解决,投资15万元。

2、新农村建设亮化设施所需路灯、线路尚无力解决,需资金10万元。

3、修路(3.8公里)投资30万元尚需5万元。

4、部分因营口自来水工程新出现缺水户安装自来水,需打井2眼,投资6万元。

5、新建农贸市场场地硬化需5万元,建大门2万元,新建摊位2.4万元(120个,每个200元),合计9.4万元。

6、新建沼气试点20个,每个投资2000元,尚需4万元。

上述目标如能实现,将极大推进我乡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形象和步伐,但尚需49.4万元,自身无力解决,请市领导予以协调帮助解决。

盖州市小石棚乡人民政府

二OO八年八月十四日

第五篇:乡镇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乡镇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我镇在上级部门XX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就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青河镇所处县政府所在地,是XX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全镇总面积12平方公里,下辖5个社区居委会(团结东路社区居委会、文化南路社区居委会、民主北路社区居委会、文化北路社区居委会、友好南路社区居委会),2个农业村(肯莫依那克村、阿克郎克村),1个蔬菜社(菜队),1所村级民族小学(肯莫依那克小学),有驻镇单位115个。全镇有汉、哈、回、维、蒙等13个民族,总人口3045户,1.2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7%。2007年,青河镇将肯莫依那克村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该村距县城约3公里,由幸福村、肯莫依那克、呼尔本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有150户,817人,拥有耕地3450亩,草场2859亩,苜蓿地1000亩,牲畜3800头(只),是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体,塔、蒙、维、回等五个民族聚居的农业村。村集体现有耕地110亩,苜蓿地830亩,集体畜180头(只),2006年人均收入为3282元。2007年以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为主题,从减轻农牧民负担为出发点来进行村貌建设。

二、加强领导,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有关新农村建设指示精神,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我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政府镇长为副组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队伍,并制定了管理制度;完善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明确了建设标准及项目资金补助标准;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以“四为先”建设新农村

1、以政策鼓励为先,大力支持农户“五清五改三普及”。加快村庄规划编制进度,全面完成村规划编制,提高村规划建设水平,严格按照规划建房,杜绝乱建等无序建房现象。采取“以奖代补”提供水泥、红砖、石灰等,农户自备沙石、义务投劳的办法,利用县委政府扶持资金及镇政府出资的形式,共出资18余万余元改建主街道围墙及路边水渠防渗、庭院绿化、房屋粉刷、改厕、通自来水等建设项目,带动村民全面开展“五清五改”工作。已补助水泥3吨,红砖1.4万块,石灰800公斤,油漆100公斤;新建围墙1820米,完成粉刷17500平方米,铺垫沙石路200米,改厕10户,改水8户,普及电话62户,电视65户,制作垃圾箱3个,建设绿化带2公里,植树7000余株,消灭秃子村1个,建成1个小型苗圃基地,首批插苗8000余株。

2、以组织发动为先,让理事会主事。由村“五老”人员、村民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同时通过开展“一参与二培养”活动,让党员干部参与理事会工作;以干部带群众、党员带农户、户户指定联系人,充当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员、示范员、服务员。

3、政策拉动,示范带动,切实增强基层群众建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激发各族群众参与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的积极性,我镇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住房改造。一是政策拉动。制定了“可以在不占用耕地的情况下,利用荒地适当扩大宅基地面积;政府无偿提供宅基地规划、房屋设计等服务;需采伐林木的,无偿为其办理房前屋后林木采伐证;为新建、改建住户提供建设施工用电、用水、运输方便;对所有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用水、砂石料一律免费提供,电费给予优惠”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解除了我居民建房的后顾之忧。二是示范带动。为使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我镇结合广大居民的居住现状,实施了幸福村农牧民定居工程和城镇困难群众安居工程两处示范点建设,前两年城镇分别27户和15户困难群众安居工程由全镇各帮扶单位筹资建设完成,在幸福村67户农牧民住宅房工程建设均按照八度设防要求设置了构造柱及圈梁,在示范点建设过程中,我镇及时组织群众现场观摩,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实施的积极性,起到了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效果,推动了我镇抗震安居工程的顺利实施。

4、以教育培训为先,提高村民素质,广开就业渠道。一是积极争取青河镇帮扶单位国际实业支持投资5万元对肯莫依那克小学进行“三化”建设,目前,已硬化1000余平米,并为学校教师办公室安装水暖设施。二是镇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认领一名贫困学生,共25名,目前已捐资助学2000余元。三是开展科技及再就业技能培训12次,培训农牧民400余人。四是通过外出拾花、卸甜菜等有效途径成功转移农村劳动力162人,人均增收98元。

下载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大全

    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xxx xxx乡是纯山区农业乡,区位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基础薄弱。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乡镇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XX镇位于温县北部,东邻xx,西接xx,北与xx隔河相望,全镇辖27个行政村,10610户,44616人,45315亩耕地,人均耕地1.016亩。200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7亿元,农业总产值完成1.07亿元,财政......

    乡镇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经过一年的新农村建设,我乡作为新农村建设州级示范乡镇,在市党委、人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全乡党员干部以及群众对中央提出的推进......

    乡镇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经过一年的新农村建设,我乡作为新农村建设州级示范乡镇,在市党委、人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全乡党员干部以及群众对中央提出的推进社......

    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报告

    脚踏实地 务实创新 举全镇之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按照省市区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从我镇实际出发,本着立足现有,突出重点,强强推进的原则,在“六抓一争取”上下功夫,使我镇的新农村......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5 k j.oM文 章 来 xxxx年以来,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县委新农村现场推进会议精神,进行了认真地调查研究,制定了社区......

    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

    为切实抓好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省、市、县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按照县委、县政府《......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县委新农村现场推进会议精神,进行了认真地调查研究,制定了社区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在宣传发动上突出了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