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dquitw丁脑村农村情况调查报告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
“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
——丁脑村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一、丁脑村基本情况
丁脑村地处剅河镇西端,西邻潜江市,北与毛嘴镇交界,宜黄高速公路横穿全村,全村8个小组,现有356户,总人口1527人,现有耕地2576亩,其中水田2090亩,旱田486亩,人均耕地面积1.6亩。
全村以种植水稻为主导产业,水稻种植面积达209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90%以上,其中旱田面积为486亩,以种植小麦、油菜为主。
本村48%村民的主要收入是种植水稻及其它农产品,52%的村民农闲时到广东、深圳等沿海地区做工,劳务直接收入过千万元,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物质生活,为丁脑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二、丁脑村新农村建设情况
所谓“新农村”包括几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
(一)丁脑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
1、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全村硬化道路里程4.5公里,兴建村委会办公大楼、村医务室,基本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
2、群众环境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3、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
4、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二)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乡、村资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建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
2、部分群众的环境认识还不到位,环境意识有待加强;
3、农民劳动力素质较低,运用科学技术的方法耕种较低,且对新技术缺乏认识,阻碍了学习使用新科技有能力,同时农民的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普遍存在,存在着“小富即安”的心理,对进一步开展农业产业积极性不高;
4、农产品的加工还处于原始的阶段,对农产品的精加工较少,因而对农产品在科技的含量及对外竞争力是严重的阻碍;
5、在调查中85%的村民对国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不了解的态度,对国家的惠农政策不够了解,法律意识不强。
三、村民的收入和消费
通过村委会干部以及对部分村民的询问,本村48%村民的主要收入是种植水稻及其它农产品。22%的村民农闲时节到附近的工厂做工。30%的村民长期到广东、深圳等沿海地区做工。村民的主要消费是学生,35到55岁的村民一年的大部分收入用来支付学生的各项费用。有的家庭一年收入根本不够支出。
四、村民的文化娱乐
村内没有专门的娱乐场所,只有简易的图书室,也没有可供休闲的场所,村民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五、存在的问题
1、交通不便,不利于蔬菜产品的畅销,地理位置比较闭塞,造成运费较高,物价增长。
2、产业单一。全村主要是有水稻种植,蔬菜种植几乎没有,根本没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收入极其微薄。这就造成抵抗风险的能力降低,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市场发生巨变,将会给全村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3、处于贫困状态的村民仍然存在,这就给该村的整体发展带来了阻力。
4、村里年轻劳动力流失较严重,大多数青年外出不愿回村,造成老龄化现象严重。
5、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全村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的10%,思想意识比较落后,仅局限于个人利益。
6、全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靠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第三产业只占相当微小的一部分。
六、通过这次调查对剅河镇丁脑村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级干部;改进管理办法,推行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管理,将工作纯净与干部待遇挂钩,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终兑现奖惩。
2、加强党员干部教育。一是建立干部定期培训制度。每年对村级党员干部分期分批培训一次;二是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党校、农函大的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三是建立
党员干部自觉制度、理论学习考核制度,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村级干部的重要依据,帮助农村党员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四是教育党员干部争做致富能力强、帮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干部,提升党员干部自身文明素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
3、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支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创办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按照“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要求,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搞好信息网站建设,支持农民本地创业与外出务工相结合,要培育一批能人带动农民转移。
4、加强对农村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项政策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大农村教育工作的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投入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加致富的本领,同时,也要加强农村法制的建设,使他们能够懂法、知法、守法、用法。
5、增加农村的娱乐设施,为农民提供休闲场所,极大地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6、多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为扶持农民发展农副产业,并为其提供技术指导,以解决农民创业的经济忧虑和技术忧虑。
7、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历史特色建设生态
休闲产业,增加额外收入。
8、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引进适合本地区的先进品种,发展特色产业。
9、鼓励青年学子回乡自主创业,带动全村经济增长。通过这次对丁脑村的深入调查,我们觉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解决农民共同富裕的紧迫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村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奋力拼搏,丁脑村的经济社会一定会步入健康、持续的发展轨道,一个“和谐丁脑,富裕丁脑,文明丁脑,绿色丁脑”的新丁脑,一定会展现在人们面前,丁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二O一一年四月十六日
第二篇:丁脑村农村情况调查报告
“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
——丁脑村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一、丁脑村基本情况
丁脑村地处剅河镇西端,西邻潜江市,北与毛嘴镇交界,宜黄高速公路横穿全村,全村8个小组,现有356户,总人口1527人,现有耕地2576亩,其中水田2090亩,旱田486亩,人均耕地面积1.6亩。
全村以种植水稻为主导产业,水稻种植面积达209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90%以上,其中旱田面积为486亩,以种植小麦、油菜为主。
本村48%村民的主要收入是种植水稻及其它农产品,52%的村民农闲时到广东、深圳等沿海地区做工,劳务直接收入过千万元,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物质生活,为丁脑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二、丁脑村新农村建设情况
所谓“新农村”包括几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
(一)丁脑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
1、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1
村庄的绿化,全村硬化道路里程4.5公里,兴建村委会办公大楼、村医务室,基本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
2、群众环境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3、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
4、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二)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乡、村资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建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
2、部分群众的环境认识还不到位,环境意识有待加强;
3、农民劳动力素质较低,运用科学技术的方法耕种较低,且对新技术缺乏认识,阻碍了学习使用新科技有能力,同时农
民的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普遍存在,存在着“小富即安”的心理,对进一步开展农业产业积极性不高;
4、农产品的加工还处于原始的阶段,对农产品的精加工较少,因而对农产品在科技的含量及对外竞争力是严重的阻碍;
5、在调查中85%的村民对国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不了解的态度,对国家的惠农政策不够了解,法律意识不强。
三、村民的收入和消费
通过村委会干部以及对部分村民的询问,本村48%村民的主要收入是种植水稻及其它农产品。22%的村民农闲时节到附近的工厂做工。30%的村民长期到广东、深圳等沿海地区做工。村民的主要消费是学生,35到55岁的村民一年的大部分收入用来支付学生的各项费用。有的家庭一年收入根本不够支出。
四、村民的文化娱乐
村内没有专门的娱乐场所,只有简易的图书室,也没有可供休闲的场所,村民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五、存在的问题
1、交通不便,不利于蔬菜产品的畅销,地理位置比较闭塞,造成运费较高,物价增长。
2、产业单一。全村主要是有水稻种植,蔬菜种植几乎没有,根本没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收入极其微薄。这就造成抵
抗风险的能力降低,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市场发生巨变,将会给全村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3、处于贫困状态的村民仍然存在,这就给该村的整体发展带来了阻力。
4、村里年轻劳动力流失较严重,大多数青年外出不愿回村,造成老龄化现象严重。
5、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全村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的10%,思想意识比较落后,仅局限于个人利益。
6、全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靠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第三产业只占相当微小的一部分。
六、通过这次调查对剅河镇丁脑村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级干部;改进管理办法,推行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管理,将工作纯净与干部待遇挂钩,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终兑现奖惩。
2、加强党员干部教育。一是建立干部定期培训制度。每年对村级党员干部分期分批培训一次;二是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党校、农函大的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三是建立党员干部自觉制度、理论学习考核制度,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村级干部的重要依据,帮助农村党员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四是教育党员干部争做致富能力强、帮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干部,提升党员干部自身文明素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
3、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支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创办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按照“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要求,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搞好信息网站建设,支持农民本地创业与外出务工相结合,要培育一批能人带动农民转移。
4、加强对农村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项政策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大农村教育工作的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投入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加致富的本领,同时,也要加强农村法制的建设,使他们能够懂法、知法、守法、用法。
5、增加农村的娱乐设施,为农民提供休闲场所,极大地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6、多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为扶持农民发展农副产业,并为其提供技术指导,以解决农民创业的经济忧虑和技术忧虑。
7、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历史特色建设生态休闲产业,增加额外收入。
8、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引进适合本地区的先进品种,发
展特色产业。
9、鼓励青年学子回乡自主创业,带动全村经济增长。通过这次对丁脑村的深入调查,我们觉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解决农民共同富裕的紧迫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村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奋力拼搏,丁脑村的经济社会一定会步入健康、持续的发展轨道,一个“和谐丁脑,富裕丁脑,文明丁脑,绿色丁脑”的新丁脑,一定会展现在人们面前,丁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二O一一年四月十六日
第三篇:农村试点村建设调查报告
县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镇党委镇政府和村两委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依托农综开发建设这个平台,紧紧围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促进党的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把产业发展、村庄规划和村容村貌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工作重点,农村试点村建设调查报告。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经过一年来的艰辛努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夯实领导责任科学制定规划
去年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后,××镇党委、政府及村两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组建了领导小组,落实了领导责任。镇上确定党委书记包联,镇人大主席张建平带领三名得力干部驻村包抓项目建设。镇领导和村两委在认真分析村情的基础上,参与研究制定了××村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五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村容村貌整治规划,同时制定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文秘杂烩网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变样、三年见成效计划目标,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主攻涉及经济发展和服务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步伐的工作思路。通过广泛宣传动员,深入发动群众参与,营造了新农村建设良好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改变村容村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村按照村庄规划,近年路渠东西两边都建起了两层小楼,已经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街道式村落。但因历史上的原因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个村千亩农田耕作田间没有通道,田间灌排不畅,村级活动场所狭小,村容村貌急需整治,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急需得到改善。找准存在问题和制约发展的因素,就找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一年来,村支部和村委会紧紧抓住农综开发建设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动员全村人民群众苦干实干,扎实抓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各项工程建设和村容村貌集中整治,采取群众投资投劳,政府投资,项目带动的办法搞建设,共投资198万元(其中争取项目资金166万元,群众集资、筹劳抵资32万元),在五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农综开发建设项目全面实施。修成田间机耕路五条2600米,新修u型渠6500米,新建抽水站一座,水系建筑物6处,保证了农业生产中旱能灌、涝能排。二是对长岭堰进行综合整治。硬化干渠1150米,www.对渠道边农户门前渠坎统一用灰烧砖砌成仿古护栏,对干渠两边进行绿化、美化,调查报告《农村试点村建设调查报告》。三是对桂濂公路××段进行了集中整治。在本村820米公路两边的119户、420间房屋立面统一进行装饰,对人行道及院场1700平方米做硬化处理,统一种植香彰桂花等名贵树木6000余株,路边渠坎统一种植花草美化、绿化。四是高标准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在邻公路的集中地段调整土地2.85亩,建起办公场所10间460平方米,按照规范化的要求,硬化院场1600平方米,建铁艺院墙300余米,篮球场、乒乓球台及简易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卫生室及计生服务室集中设置。五是实施“一建三改”。农户新建沼气池100口,同步进行改厨、改圈、改厕,对村内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整治。通过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村内道路畅通,通讯、卫生、交通、供排水、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齐全,田间道路,水渠得到彻底治理,村级活动场所顺利建成,全村新建楼房240户685间,占总农户80%以上,桂濂路长岭郾两旁打造出长一公里的街道式小桥流水格调民居,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变。
三、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富民强村步伐
一是提升传统产业,培育优质无公害粮油基地。通过项目规划的实施,新修田间道路和u型渠,进行耕地综合治理,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加上良种良法应用,使这个村的种植业走向了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之路。二是做大两个编织,提高农民收入。这个村的大多村民都有草编、竹编技能,村上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做好宣传引导,成立专业合作社,加强技术培训,搞好资金和营销服务,促进编织产业更大发展,成为村民增收的新亮点。目前,全村从事两项编织的农户263户,480人,分别占全村总农户和总劳力的90%和85%,仅此一项年收入410万元。三是依托建筑企业,发展劳务经济。村民熊春林在本村成立建筑建材公司,办有××规模最大的两个水泥预制厂,对外承包公路水泥路面施工,不仅安排全村劳动力100人就地就业、拓宽了致富门路,还为企业创收超过300万元,并积极组织劳力参加技能培训,组织劳务输出262人,劳务收入达300万元,四是文化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村建成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全村农民参合率超过90%,卫生计生服务正常开展,群众就医难问题得到解决,村上建起水塔,90%以上的村民饮用安全卫生自来水。
第四篇:关于XX村农村空心村的调查报告
关于某某村农村空心村的调查报告
一、空心村现状
某某镇某某村在籍人数为425人,户数为109户,整个村小组所占宅基地面积是 63.7 亩土地,宅基地总数173处,其中常住人口184人,废旧宅基地55处,占地面积16.5亩。村小组内的老房子是没有规划的,一些近十年左右新建的房子的规划是:一处宅基地的面积是 0.36 亩。因为农民建房子都是利用自己的旧宅基地,旧宅基地有多大,按规划后新建的房子和院子所占的面积就多大。宅基地严重超面积现象,一户多宅现象非常突出。
二、空心村形成的原因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有人说是很多农民离开了农村,到城市发展,而造成农村村庄土地的闲置和浪费。其实,这种原因是有,但所占的成分非常少。(1)空心村形成的第一个主要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或者时间更早,农民在农村居住,从事农业生产。因为是手工农业时代,很多农业作业是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的,如家家户户曾经需要的打小麦的麦场,每个打麦场占用土地将近一亩左右。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到来,联合收割机的使用,农村的那些麦场已经没有作用了。村里63.7亩的宅基地,这些曾经的麦场所占比例有15.5亩左右。(2)空心村形成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是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性质。因为土地是集体所有,而集体又缺乏管理和规划。农民的原则是能占就占,哪怕占有的土地常年闲置。如果有新户要建房子,只能在自己老宅基地上建,老宅基地不够的农民,如果建房只能建在自己家的耕地上。这也是中国农村很奇怪的 一个现象,耕地里违法建了不少房子,而村庄里面很多闲置的旧宅基地。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制度,约束了农村宅基地的开发和流转利用。根据法律规定,农村宅基地只能在集体内部流转,这完全是一句空话。宅基地的流转,是需要支付流转费用的。但这宅基地是集体的土地,让集体内部的农民利用集体自己的闲置宅基地,而支付费用给那些 长期霸占集体宅基地的农民。建房农民不愿意,只好在自己家的耕地上建房。如果让那些拥有大量旧宅基地的农民无偿交出旧宅基地给集体使用,这些农民又不愿意,因为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农户都是占用了大量的旧宅基地,集体凭什么让我一户农民上交闲置宅基地,而不是 所有农民都上交自己的闲置宅基地。这就是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弊端,集体的土地,宁可闲置也不愿意让别的农民使用。(3)空心村形成的第三个主要原因是基层政府的不作为或者乱作为。从法律上来分析,集体经济组织完全可以依照法 律,对农户没有使用的闲置宅基地进行统一回收,要么给新增加人口建房使用,要么加工成耕地分配给村民种地。因为基层政府的不作为,没有进行宅基地规划,农民这近二十年来建房是东一座西一座,而中间确有很多空地。这些在房子之间的小面积空地,集体回收上来也没有多大意义,很难加工成耕地,加工成耕地使用起来也不方便。
三、空心村改造的困境
空心村改造,全国各地有不少地方在实践。但基本上都是上都是以政府资金扶持的模式进行,因为政府的财政资源有限,只有部分的空心村有机会改善或者改善成功。而大部分的空心村根本没有获得改善的机会,或者改善进展很慢,效果不理想。目前在网上可以搜索到的空心村改造成功案例,大多是政府出资改造空心村,树立的一些示范点。这也是空心村改善的第一个困境,资金缺乏或者不足。空心村改造,农民要搬迁,搬迁就需要新建房子。虽然目前很多农民有经济实力建新房搬迁,但还是有部分农民没有能力建房搬迁。目前出现示范点的空心村改造,大多是地方政府的改造行为,而不是国家土地资源部门重视的结果。政府约束的理由很简单,保护耕地需要,以保护耕地的理由,向建房农民收取高额建房费用。很多建房农民望而却步。空心村改造的第二个困境,是基层政府的不作为。面对国家土地的日益紧张,农民建房 的迫切需要,空心村的土地严重浪费。基层干部不做中心村规划,对建房农户的要求一推再推,对于空心村多数农民拥有一户多宅,和宅基地面积严重超现象视而不见。村级干部不作为,当民间力量期望投资空心村改造时,因为空心村改造影响了村干部以保护耕地理由向建房农民收取高额费用的利益时,民间改造空心村的计划受到抵制和冷漠。空心村改造的第三个困境,是法律和现实的冲突。法律在农村来说,如同一张废纸。多部法律强调,不允许一户多宅,宅基地面积超标。而在空心村的农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违反了这些法律。是按法律来收回这些宅基地,还是尊重现实,承认农民拥有这些宅基地的权 利。这种冲突需要寻找一个解决方案。
四、空心村改造建议
改造空心村的方案可以有很多种,但比较务实和切合实际的不多。如果采用政府主导,用财政扶持的办法来改造空心村,是可以改造一部分具有示范点作用的空心村,数量非常有限,因为政府的财政是有限的。如果政府用法律为依据,强制回收农村那些浪费和闲置的宅基地,也是一种方式,但会遭到农民的抵制和抗议,会影响社会稳定。这在日益重视稳定的年代里也是不可行的。如果政府尊重现实,认可农民对目前大面积宅基地拥有的权利。那就必须修改相关法律,不仅从法律上认可农民的这种权利,还必须从法律上保障农民流转这些宅基地的权利,只有这些宅基地有流转机会,才会有民间资金介入,用市场经济的力量把这些土地给整合出来。这种政策支持,完全可以在不影响十八亿亩耕地的原则下进行。空心村改造政策支持,可以限定在十八亿亩耕地以外整合开发的闲置土地。如果从法律上寻求政策支持的难度较大,可以在落实法律和尊重现实的两种原则基础上 进行:即适当补助,按法律规定回收闲置宅基地。这个补助资金可以是政府投资,也可以是民间投资。因为空心村闲置土地的市场价值,是有一定的投资潜力的。从操作上来讲,民间投资的可行行更大。因为基层政府干部的不作为和腐败行为,会制约这种模式的改造。还有一种可以算是不作为的改造方式,即国家放开粮食价格,很多农村闲置土地,农民自己会加工成耕地,因为种粮食的收入有一定的价值,农民复垦开发土地就会有意义和价值。这种模式只是提醒,粮食价格的放开,可以激发农民种地的热情,激发农民对闲置浪费土地的重视。但如果任其目前农村宅基地的混乱状况,农村会出现很多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
总之,应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政府的支持与保护力度。在我国目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条件下,要尽快实现农地资源配置市场化的目标,就必须得到法律的保障,特别是政府的有力支持与保护。同时也要加强土地的监督检查,规范土地流转。
第五篇:关于石马村的农村调查报告
关于石马村的农村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0年10月16日
调查地点:石马村
调查对象:石马村村民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观察、访谈
调 查 人:陈辉、刘孟林、秦玲、钱会会、时蕾
内容:关于石马村农村人口结构、村民职业状况以及土地结构与农业生产等的调查
我们小组于10月16日上午在李建梅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滁州市城郊石马村进行了关于农村状况一系列问题的问卷调查。
我们从博士学校下车以后沿着通往南京的主干道走了一段距离后就到了石马村。石马村位于滁州市城郊地区,交通比较便利,有通往市内的城际公交,也有通往南京等地的国道和省道;该村附近有顺风集团(混凝土)、磷肥生产厂等一系列的工厂,为该村村民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同时也带来了不好的方面——环境污染。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石马村村民居住比较分散,大多三五户居住在一起,居住条件相对不错,住房多数以楼房为主。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该村土地主要种植大棚蔬菜。通过对村民的问卷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该村人均土地很少,一户有着三到四口人的家庭一般只有一到两亩耕地且土地多为旱地。由于石马村离滁州市区较近,村民主要以种植蔬菜或外出务工获取收益,该村中也有村民进行奶牛的养殖。
由于石马村位于近郊地区,区域发展水平相对其他农村地区较高,村民受教育水平比较高,思想开放,计划生育抓得比较好,各家各户基本都是独生子(女)。该村的地势平坦,土地较少,人均耕地不到一亩,由于位于近郊地区,交通便利,土地主要用来种植蔬菜,也有小部分土地被荒废,但是蔬菜种植为各家各户分别种植,并不是大规模的集中种植,管理起来不太方便。由于种植蔬菜,村民收益相对不错,虽然在农药、化肥上有一定投入,但政府对土地也有部分补贴,总体而言,村民家庭年收入还是相对比较可观的。部分村民表示:经济收入除正常的家庭开销(大部分用于饮食和教育)外仍有结余可存入银行。
通过调查,我们还了解到石马村村居基础设施状况总体良好。石马村现仍未通自来水,居民的饮用水仍为地下水。对外交通很便利,有直接通往南京的外环路,而且乡间道路状况良好。石马村房屋建筑多沿道路建造,主干道两边的房屋较整齐。也有散落在农田中间的村子,村户之间间距较大,分布比较稀疏,且房屋建筑不够整齐。由于该村处于近郊
地区,交通便利,医疗条件也相对便利,外出购物也相当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