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奋斗历程与基本经验--从历次党章的修改看

时间:2019-05-12 16:1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奋斗历程与基本经验--从历次党章的修改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奋斗历程与基本经验--从历次党章的修改看》。

第一篇: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奋斗历程与基本经验--从历次党章的修改看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奋斗历程与基本经验

—从历次党章的修改看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的近九十多年间,历经十三次修改,共产生过十四部党章,而每一部党章的产生,每一次条文的改动,都曾经在党内外、国内外引起广泛而强烈的关注。因为,对党内,它是团结和统一的法权基础;对党外,它是人们判断共产党理念和实践活动的主要根据。这十四部渗透着历史烟云的党章文本,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到成熟的全部过程,记录着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和政治路线与时俱进的发展轨迹。

我们可以把中国共产党诞生起后的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1)民主革命的28年(1921-1949)(2)执政后的头29年(1949-1978)(3)改革开放的32年(1978-2010)。我将从这三个阶段内党章的制定和修改来探讨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奋斗历程与基本经验。

一、民主革命的28年(1921-1949)

(一)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1919年5月-1923年5月)。

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 》。这是党的历史上关于党的建设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纲领规定我们的党名为中国共产党,同时确定了推翻资本家阶级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等目标,明确了党的发展方向。1922年7月,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党章,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党的最高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至此,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开始了崭新的一页。三大修正党章基本是二大党章原来的结构的内容,只是个别条文的改动。

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初的几年里,我党先驱们积极领导群众运动,实践着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率领工人群众。从1922年1月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高潮开始兴起,到1923年2月,持续了13个月之久。在此期间,爆发罢工斗争100多次,参加罢工的人数达30万人以上。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极大地锻炼了无产阶级队伍,巩固了党的阶级基础。这些罢工大多数都取得了胜利。在这段时期,我党先驱们不畏艰险领导了许多工人运动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为工人阶级争得了许多利益,但由于中国工人阶级不够壮大,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势力不断反扑,制造了 “二七惨案”等一系列惨案,各地工会大部分被反动军警捣毁或封闭,许多工人领袖被逮捕或杀害。中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从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的事实中认识到:中国当时的反动势力非常强大,仅靠刚登上政治舞台的无产阶级的力量,要想实现“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愿望是不现实的。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起革命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1922年6月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了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讨论了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正式确立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为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奠定了基础。

(二)大革命时期(1923年6月-1927年7月)。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这为大革命的失败埋下了种子。四大修正党章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支部规定为党的基层单位。并规定从四大开始对中央委员会委员长的职务,改称为“总书记”;地方各级党的执行委员会的委员长职务,改称为“书记”。五大修正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这是在我们党的根本法规上,第一次出现民主集中制的提法,可以说“五大”党章最大的贡献就是建立起民主集中制原则。

大革命期间我党实现了与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公开分共、叛变革命,屠杀工农群众,大革命失败。从中我党深刻总结教训,总结了两条经验:

1、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陈独秀在革命后期强调“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对资产阶级采取“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右倾政策,以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压制工农运动、牺牲工农根本利益的方法来维持国共合作。

2、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还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只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没有一支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也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已对军事问题作了初步的探索,为以后创建人民军队,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作了必要的准备。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大革命,“准备好了红军的种子,准备好了红军的领导者即共产党,又准备好了参加过一次革命的民众。”①

(三)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1928年六大党章较以前几部党章,更加突出地强调了共产国际的领导。这主要是由于大革命失败对我党的打击较大。十月革命的胜利是武装起义的结果,所以我党充分认识到了武装的重要性,在苏俄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武装革命。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1928年底,全国各地的革命群众,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和残酷的屠杀政策,先后发动了100余次武装起义。但我六大党章中调了共产国际的领导,忽视了我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我国城市敌人的势力比较强大,取得胜利难度比较大,所以许多起义因为敌人的残酷镇压或准备不足而失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部分共产党人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农村,建立从村革命根据地,实行从村包围城市,在农村实行土地革命的策略。从此革命根据地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土地革命使广大贫困人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我党的阶级基础得到壮大。并在1931年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由于共产国际对我党的不切实际的领导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国的革命险些遭到断送。苏俄经验在我国的失败为我国走上独立自主的革命道路打下了①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9页。

基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经验教训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1937年8月-1949年9)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战争的需要我党继续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从1928年6月18日的“六大”开始到1945年4月23日“七大”在延安的召开,长达17年的时间才召开下一次党代会。在此期间我党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去国际社会的帮助下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我党于1945年4月23日在延安召开了中共“七大”,制定了七大党章。七大党章是我党独立自主制定的第一部党章。拥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在党章发展史上第一次增加了党章的总纲部分。总纲是党的最基本的政治纲领和组织纲领,是党章的前提和总则,是每一个党员“一切活动的准则”。总纲总结了党成立二十四年来的斗争经验,以简洁的文字阐明了党的性质与理论,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任务和特点,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方针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第二,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第三,特别强调了党的群众路线。

第四,更加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扩大党内民主和实行集中统一领导作了详细的规定。毛泽东思想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进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思想体系的成熟。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制定过七部党章。其中一大到六大制定的六部党章,都是在共产国际直接指导帮助下制定的,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幼年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些特点。1945年七大制定的党章,则是在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后由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制订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和党的建设上的完全成熟。

二、执政后的头29年(1949-1978)

(一)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1949-1966)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上半年,全国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中国的社会关系和形势与七大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时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来商讨新形势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已经实在必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并通过了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1956年9月26日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制定的第一部党章。新党章根据执政党的特点,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党章对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做出了许多新规定,强调在执政党的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针对党处于执政党地位的情况,强调“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此外,八大党章对党的组织机构也作了一些新的规定。如中央委员会除选举中央政治局以外,还选举中央政治局的常务委员会;八大党章还首次把“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写进党章。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政府进行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根据新党章的阐述建立起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并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

设:

1、开展国家的五年规划,并超额完成了“一五”和“二五”的生产任务。

2、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监察部门,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3、加强通统一战线的建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共八大党章是继七大党章之后又一部把马列主义建党理论同建党实践紧密结合,指导党的建设的根本大法。一方面,它符合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另一方面,又符合党的实际情况。

(二)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8)

1969年,中国共产党九大召开,1973年,十大召开。受十年文革影响,在九大体现了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方针。阶级斗争被无限放大,民主集中制的内容被取消,取消了五大以来设立的党的监察委员会,取而代之的是盲目的个人崇拜,党内民主遭到破坏。在九大党章中,甚至写入了“林彪同志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之类的内容,否定八大已经明确的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和党领导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在党员条件上,取消了党员权利和入党预备期,把八大党章规定的党员十条义务改变为“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五项接班人的条件。在组织原则上,取消了八大党章中关于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发挥下级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等条文。十大党章继续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并且强调“这样的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1977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的党章部分恢复了八大党章的内容,但是由于当时文革的影响依然存在,十一大党章并没有从根本上纠正左倾错误,继续沿用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这些错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得到彻底的纠正

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的经验:

1.国家发展的纲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优越性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认清当前国家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生产关系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而非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3.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制,突出民主。反对个人崇拜尤其个人专断,这对今后党的制度建设有相当重要的教训意义。

4.客观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遵循客观实际,不要认为谁掌握了“真理”,谁永远就是正确的。因此,要时时遵循客观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发扬马克思主义,反对经验主义。

三、改革开放的32年(1978-2010)

(一)文革后思想的拨乱反正——十二大党章。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新的党章。十二大党章以八大党章为基础,从根本上去除了九大、十大的错误理论,并根据新时期执政党的特点,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十二大党章确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十二大党章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十二

大党章摆脱了“九大”、“十大”个人崇拜的错误观点,给出“毛泽东思想”科学的定义,这是十二大党章重要的贡献。另外把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重大成果正式确定下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开始出现。可以说十二大党章是党的建设史上最完备的一个党章,以后历次党章的修改都是在十二大党章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历史地是十分重要的。

(二)改革开放的突飞猛进——十三大--十六大的党章修正

相比十二大党章,十三大党章修正没有太多变化,主要对十个条款的部分条文内容进行修改。1992年十四大在京召开。会议通过了党章修正案,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入党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指针。”总纲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写入了党章。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十四大党章为今后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1997年9月十五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同时党章也对邓小平理论有了明确的定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逐步形成的,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基础,是改革开放宏伟大业的行动指南。

(三)21世纪美丽开端——十六大和十七大

十五大召开以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11月,十六大在京胜利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新的党章修正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增入党章。新的党章还确定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谐”一词也被历史性地写入党的基本路线,这说明,我们的党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必将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党的十七大代表们认为,25年间,每一次党章修改都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品质。体现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党章修订清晰地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脉络。

四、总结

党章,是一个政党公开树立的旗帜,表达出全党的理论基础和政治主张,体现了全党的整体意志和共同理想。正是顺应全党的意志和人民的愿望,32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打开了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共党校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 新华网,中国共产党大事记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10/19/content_2108282.htm

第二篇:从党章修改看党的进步

从党章修改看党的进步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且与时俱进的政党。与时俱进一方面体现在马列主义不断中国化并随时代发展而创新完善,另一方面体现在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自我修正和逐步走向辉煌。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由曾经积贫积弱、深受“三座大山”压迫的东亚病夫,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大踏步迈向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是党的理论精髓,制订后经过十八次修订,记载和见证了党的开拓进取。

一、党章修改历程

党的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起到了党章的作用。二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即党的最低纲领;第一次详尽地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入党手续,对党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党的纪律和制度,也都作了具体的规定,是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章。三大对党章进行了第一次修正,在关于党员入党手续方面,第一次规定了新党员候补期,还分别规定了候补党员和正式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四大对党章做了第二次修正,规定党员三人以上可成立支部,第一次将党支部规定为党的基层单位,首次将中央委员会委员长的职务改称为“总书记”、地方各级党的执行委员会的委员长职务改称为“书记”。党的五大没有专门讨论修改党章的问题,但闭幕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议决案》,第一次明确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第一次规定入党者的年龄必须在18岁以上,第一次把党与青年团的关系列入党章。党的六大在苏联莫斯科举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基本保持了五大党章的基本内容,在结构上作了一些调整,但突出强调了共产国际的/ 5

领导。党的七大系在共产国际解散后,我党独立自主制订党章,在党章发展史上第一次增加了党章的总纲部分,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特别强调了党的群众路线,对扩大党内民主和实行集中统一领导作了详细的规定,标志着党在政治的成熟。

党的八大是我党执政以后制定的第一部党章,提出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明确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党的助手、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等,首次把“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写进党章。党的九大背离了八大党章的正确纲领,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的错误。十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十年内乱结束以后的第一部党章,恢复了八大关于把中国建设成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提法,但没能清除“左”倾错误的影响。十二大吸取了历届党章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彻底清除了“左”的错误,首次将入党誓词载入党章。十三大对十二大党章的部分条文作了修正。十四大通过的党章突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并将其贯穿党章全文,并规定不再设立党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顾问委员会。十五大通过的党章程修正案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十六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增写了党徽党旗一章。十七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增写入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实了党的建设的内容。

十八大对党章主要进行了六个方面的修改,一是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要求全党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二是充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成就的内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个整体在党章进行完整表述;三是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四是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容,在充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5

和社会建设内容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号召建设美丽中国;五是充实完善关于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指出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强调“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六是对部分条文作了适当修改,对党员和党的干部提出了新要求,强调选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原则”,“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二、党章修改的作用

党章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又随着党的政治路线和历史任务的发展而发展。党章的修改,党的性质的发展,一方面加深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认识,另一方面对党的建设尤其是执政党建设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对党的性质的认识越来越科学

一大至六大,将党的性质定位为“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基本上直接沿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重复共产国际各国党的纲领中的一般原则,旗帜鲜明地树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立场,使党作为代表工人阶级的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七大至八大,党的性质转变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党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强调群众路线,确立党的群众基础,这对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邓小平在八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九大至十一大,受到“左”倾思潮影响,党的性质被定义为“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以阶级斗争为纲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阻碍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十二大至十五大,明确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第一次提出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5

删除了“无产阶级的政党”的提法,将以往的无产阶级的概念改为工人阶级,将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既符合马列主义建党学说基本原理,又适应执政党的特点和新的历史时期的需要,是对党在新时期的性质的科学总结。十六大党章中,党的性质表述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吸收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了党的性质,将一个代表发展为三个代表,从而使党章中关于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思想有了更深刻、更贴近时代的意义。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性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十八大修改后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迄今为止对党的性质完备、最科学的阐释,成为我党建设和前进的新灯塔。

(二)生动体现了马列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世界上没有永恒或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从空间上来讲,生搬硬套将造成水土不服或消化不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十月革命相结合,产生了布尔什维克和列宁主义;与中国新民主主义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思想。王明左倾思想错误则是这方面的反面教材,使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遭受严重挫折。从时间上来讲,墨守成规会使科学的理论僵化过时,与时俱进才是马列主义活的灵魂。改革开放后,我党至今又经历了四代领导核心,在探索适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党的指导思想也不断发展和完善,作为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先后涌现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邓/ 5

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以总书记为首的我党第五代领导核心响亮地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带领中国人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军,必将诞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中国共产党因此永葆青春。托洛茨基主义则是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典型。

实践证明,党章是保证党的思想政治统一和组织纪律统一的锐利思想武器,既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又不断吸收最新成果,体现全党的意志,凝聚全党的力量。因此,不管是新党员还是老党员,都要对党章既遵照维护,又常学常新,成为真正的先锋模范。/ 5

第三篇:从党章修正看纪检机关的发展历程

从党章修正看纪检机关的发展历程 作为党代会选举产生的党内监督机关,纪委的首要任务是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完成好监督执纪问责主业。正如总书记所指出,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要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中心任务,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更好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各级纪委必须按照中央要求,严格遵守党章对纪律检查机关任务和职责的根本要求,明确主业主责,找准职责定位,向纪律检查机关的基本职能归位,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高度来认识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把力量聚焦到监督执纪问责上,提高监督执纪能力,落实纪委的监督责任。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是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的纪律,推进作风建设,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实施的重要机关。伴随着党章的修正和变化,其中有关纪律检查机关和纪检工作的规定,从无到有、从轻到重、从简到详,记录了党的纪检机关与纪检工作不断发展的历史。

党的纪检机关初步创立

我们党成立之初,由于党尚处于幼年时期,很多方面还不成熟,党并没有成立专门的纪律检查机关。直至1927年4月,党的五大才第一次选举产生由七名正式委员和三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监察委员会。当时中国革命正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再加上时间紧迫,五大没有通过新的党章。同年6月,五届中央政治局代行党代会,通过新修正的党章。五大党章首次明确设立党的监察委员会,规定了中央、省级监察委员会与中央和省委之间制约的关系,对监察委员也进行了限定,如不得兼任中央委员和省委委员、监察委员参加同级党委会议有发言权但无表决权,等等。这些条款基本上参照了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党章的有关规定。虽然此时的党章没有细化监察委员会的具体任务和工作职责,但是它对于巩固党的团结与统一,对党员实现更强有力的领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国共合作破裂、中国革命陷入低潮之际,1928年6月,党的六大在莫斯科召开。这次大会选举产生新的机构——中央审查委员会,由刘少奇任委员会书记。这次大会通过的党章撤销了刚刚成立的“监察委员会”,改由“审查委员会”代行其中部分职责。与监察委员会负责纪律检查的任务不同,审查委员会重在对财政、会计方面的审查、监督,职能有所缩小,不足以履行纪律检查工作的全部职能。这时期的纪律检查工作,主要由各级党组织承担,或者“成立特别委员会以预先审查关于违犯党纪的问题”。党内纪律检查机关的缺位,在很大程度上对此后党的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

六大之后相当长时期内,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未能建立起来,其部分职责由其他机构代为行使。1933年,中共中央决定特设中央党务委员会。次年1月,党的六届五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李维汉为书记的中央党务委员会,代为执行党纪和党纪教育职能。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并通过了新的党章。七大党章取消了六大党章设立的审查委员会,规定“党的中央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得成立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及各地方党的监察委员会”,并明确其“在党委指导下工作”。这对后来确立纪律检查机关双重领导体制具有重要影响。遗憾的是,在七大之后、八大之前,党并没有成立中央及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

党的纪检机关曲折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这种地位的变化,使党面临新的考验——官僚主义、腐化变质等等。成立专门的纪律检查机关,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和教育,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1949年11月,党中央决定成立由朱德任书记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这是党的最高纪律检查机关。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县以上的各级党委均提名了本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名单,部分县委设立经常性的办事机构。全国范围内党的纪律检查机构框架由此确立。

由于缺乏经验,各级纪委与各级党委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方面逐渐暴露出问题与不足。譬如: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同级党委缺乏有力监督;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对下级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不够;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职责过于狭窄;集体领导作用发挥不充分,等等。为规范纪委领导体制、加强组织纪律建设,1955年3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代替党的中央和地方纪律检查委员会。其目的是加强党的纪律,特别是防止类似高饶事件的再次发生。4月4日,党的七届五中全会批准了党的全国代表会议选出的中央监察委员会人选,董必武任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设立监察委员会,实际上又回到了七大党章的相关规定。

监察委员会的设立,在八大新党章中得以确认。1956年党的八大党章规定,党的中央委员会及地方各级委员会都必须设立监察委员会,其任务主要是“经常监察和处理党员违反党的章程、党的纪律、共产主义道德和国家法律、法令的案件;决定和取消对于党员的处分;受理党员的控诉和申诉”。与七大党章相比,八大党章对监察委员会的工作内容增加了一项规定,即“经常检查和处理党员违反党章、党的纪律、共产主义道德和国家法律、法令的案件”,扩大了监察委员会的职权。同时,八大党章将党委和同级监察委员会的关系由“指导”改为“领导”,规定“各级监察委员会在各级党的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上级监察委员会有权检查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并且有权批准和改变下级监察委员会对于案件所作的决定”。这些规定对后来党的纪律检查领导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尽管八大党章在纪律检查机关的规定上有了很大突破,但它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全面贯彻。“文革”期间,党的监察机关实际上停止了工作。九大、十大党章取消了关于党的监察机关和党的纪律的条款,党的纪检工作遭到全面破坏。1977年党的十一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恢复了有关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条款,规定党的中央委员会,地方县和县以上、军队团和团以上各级党的委员会,都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由同级党的委员会选举产生。这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恢复重建纪律检查机关奠定了基础。

党的纪检机关步入正轨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社会主义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这次全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陈云任第一书记。之后,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的精神,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恢复和组建起来。从此,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纪律检查工作开始步入正轨。

尽管党的纪检机关恢复建立起来,但是各级纪委的领导体制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八大、十一大党章均规定纪委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工作,这样很难起到监督同级党委的作用。这个问题在十二大党章中得到解决。十二大党章把“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的规定,改变为“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的中央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并且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由同级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纪委的地位和权威。此后,这种双重领导体制一直沿用下来,它不仅从制度上使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作用得到保证,而且建立了完整的纪委组织系统,有利于纪委行使监督职能。

十二大党章另一个特点是,把“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专列一章,明确指出,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第一书记必须从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产生;规定党的中央和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重要的规章制度,协助党的委员会整顿党风,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其中,“协助党的委员会整顿党风”是此前党章所没有的。此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一章历经多次修改。1987年十三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取消中央纪委第一书记必须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中产生这一项内容。1992年十四大党章对纪律检查机关的任务有所修改,将“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重要的规章制度”改为“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对于违犯党的纪律行为的检举,规范为“发现同级党的委员会委员有违犯党的纪律的行为,可以先进行初步核实,如果需要立案检查的,应当报同级党的委员会批准,涉及常务委员的,经报告同级党的委员会后报上一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批准”。2002年,党的十六大党章对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作了修改,增加“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在纪律检查机关经常性工作中,增加了“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和“保障党员的权利”两项内容。这些修改,不仅有利于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的工作机制,而且有利于更加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十七大、十八大党章关于纪律检查机关的条款沿袭了十六大党章的相关表述,保持了稳定性和连续性。

纵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余年,可以充分肯定的是,我们党纪检机关的恢复重建与完善,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但是,随着纪检监察工作任务的不断增加、覆盖面的逐渐扩大,纪委工作出现了主业主责被众多具体事务挤压的状况,这对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和党的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针对这种现象,十八大后中央纪委依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形势新任务,对纪律检查工作提出了“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王岐山同志多次强调,纪律检查机关的职责是党章赋予的,要明确定位,聚焦中心任务,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为做好纪检监察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推动“三转”,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应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推动“三转”,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更好地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为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发挥作用。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90年的主要历程与基本经验-迟全华

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90年的主要历程与基本经

来源:人民网

2011年06月24日11:20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必须以党的事业为轴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党内民主为价值取向,以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吸收和借鉴人类制度文明的积极成果,不断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制度建设就是将党的相关理论化作具体规则,或把长期以来党的领导工作、组织运作和党内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和概括,形成党的全体成员和各级组织必须共同遵守的党内法规、条例、规则等制度,并在实践中加以落实,逐步规范党员和组织行为,使之内化为党员的自觉行动和各级组织规范运行的过程。

制度建设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历届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均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在90年来党的制度建设进程中,我们党不仅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党的制度体系,而且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回顾我们党制度建设的历程,总结其中的经验和规律,对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有效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90年的主要历程

一、从党成立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我们党开始了制度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为党的制度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党的制度建设实践的萌芽和初步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制定和逐步完善了党的章程、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代表大会年会制,以及党的领导、活动、纪律、监督等一系列制度。从党的“一大”到“六大”,基本上坚持了年会制,完善了民主集中制。其后党的制度建设进入曲折发展的新阶段。遵义会议使党的制度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六届六中全会,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更加认识到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开展了一系列党的制度建设工作,强调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比较详细地规定了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书记处及各级党委、党部的工作任务、职责范围和纪律。1942年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确立了一元化领导的制度。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使党的制度建设有了新的指导思想。更为突出地强调了民主集中制。1948年,毛泽东为中央起草了《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随后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决议》、《中央关于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会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等。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并作出了相应的制度规定。

二、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从制度上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深化对党的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党所处的地位、环境及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发生的重大变化,党在基本沿袭了战争年代形成的党的领导体制基础上,对自身制度建设与党对国家等领导制度上进行创新。建立并完善了党对国家的领导制度,加强党对政府的领导。初步提出了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八大”总结执政党的经验,强调要发展党内民主,规定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使代表大会可以成为党的充分有效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把民主集中制推广到国家的政权建设和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改进了党的集体领导制度。“我们主张巩固集体领导,这并不是为了降低个人的作用,相反,个人的作用,只有通过集体,才能得到正确的发挥,而集体领导,也必须同个人负责相结合。”初步构建了干部制度,并加强了党的监督制度建设。

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提到新的高度,确立了制度建党的理念,建构了新时期党的制度建设的体系框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制度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改革发展的新阶段。第一,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明确提出了健全党规党法和民主集中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任务,为党的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第二,提出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邓小平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第三,建立健全党中央工作制度。制定了《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工作规则试行》、《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工作规则试行》、《十三届中央书记处工作规则试行》。第四,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作出了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党的十二大通过了设立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决定。为解决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新老交替、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和实现干部年轻化,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五,健全党的生活制度。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第六,恢复和加强了纪检监察制度建设。第七,提出了探索靠改革和制度建党的新路。提出我们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

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认识到党的历史方位发生的重大变化,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制度建党的思想,党的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深化发展的阶段。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既继承邓小平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思想,又特别强调在实践中全面推进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从而把党的制度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推进到新的阶段。第一,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江泽民强调:“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既保证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方面的职能作用。” 第二,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江泽民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主集中制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完善和发展。”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这一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第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共中央颁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入全面规划、整体推进新阶段。随后中央修订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四,规范民主生活会。党的一系列民主生活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使县以上党组织民主生活会的质量普遍提高。第五,严肃党的纪律。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中纪委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规定了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应遵守的六条准则。第六,建立健全党员管理制度。中央组织部作出了《关于加强党员流动中组织关系管理的暂行规定》等,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五、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对党的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党的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研究党执政所面临的新形势,坚持从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党的制度。第一,在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立代表大会在党内的权威地位,试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保障党代表和广大党员的民主权利。第二,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党的“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第三,强化了领导班子考评制度。中组部下发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第四,完善了党员权利保障制度。中共中央正式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第五,加强了党内监督制度。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标志着党内监督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第六,中共中央颁发《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纪委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90年的基本经验

回顾90年来党的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我们党不仅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党的制度体系,而且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

第一,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必须以党的事业为轴心,将治党治国理政统一起来,不断推进执政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总结我们党90年发展历程得出的基本经验之一,就在于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着力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也就是说,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就能保证党的建设的正确方向,使党始终成为党的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将围绕着党的事业这个轴心来展开的好做法用制度固定下来,不断推进党的制度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保障。新时期新阶段,只有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制度建设,才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保证。

作为执政党,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全党的执政能力,更好地将治党与治国、理政统一起来,“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推进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制度化、规范化。”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永葆生机。而要有效地治党、治国、理政,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必须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对党长期执政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反映了我们党对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深刻归纳,反映了我们党对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反映了我们党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结合的高度自觉。只有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我们党才能更加有效地完成人民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在推进党的事业中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要切实把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落实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项工作中去,落实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落实到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实践中去,不断推进党执政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更大的胜利。

第二,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必须以先进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将党的制度建设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90年来加强自身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党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偏废,党的制度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思想建设是制度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正确的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就会迷失方向,而思想建设的经常性和成果则要靠完善的制度来保证和巩固;党的组织建设是制度建设继续完善的实践环节,制度建设是组织建设的内在要求和依托;党的作风建设是制度建设的外化,制度建设是作风建设的支柱,只有不断健全党的各项制度,才能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反腐倡廉建设是制度建设的重点,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保障,只有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同腐败行为、不正之风等作坚决的斗争才有制度的保障。因而,必须以先进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以民主集中制为基本原则,把党的制度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结合起来,统一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逐步探索出的最重要最根本的经验之一。

新时期新阶段,在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要不断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要靠完善的制度来保证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要靠完善的制度来提升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在党的思想建设中,要靠完善的制度来保证它的经常性和它的成果;在党的组织建设中,要靠完善的制度来保证党内民主生活的正常化,保证党员队伍的素质;在党的作风建设中,要靠完善的制度来扶持党内优良作风,防止和克服不良作风;在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中,要靠完善的制度来强健党的肌体,有效防止腐败发生;在党的领导工作中,要靠完善的制度来保证它的正确、稳定和有效。总之,制度建设,必须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正如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中所深刻阐述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因而,我们党必须高度重视在党的建设系统工程中推进党的制度建设。

第三,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党内民主为价值取向,保证各项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党90年来的历史反复证明,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离不开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科学的理论能指导制度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错误的理论将导致制度建设误入歧途。因而,在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中,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用以更好地指导党的制度建设,更好地规范全党的行动。

自建党以来,党的制度建设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中。过去革命战争年代,党的制度建设是以高度集中为价值取向的,因而很多制度突出地强调组织本位与高度集中;全国执政以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加之外部势力对新中国的围堵封锁,党面临着巩固政权的繁重任务,基本沿袭了战争年代的制度,长时期未能推进党内民主及制度创新。制度变迁是个缓慢的进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员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党中央对党内民主的认识不断深化,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到“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因而,按照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总要求,把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具体制度放到时代与实践发展要求的层面加以审视,以党内民主为价值取向,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为本位,革故鼎新、兴利除弊,不断完善党的制度、机制与领导体制,有利于新时期新阶段全党更好地集中统一。基于此,按照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断扩大制度建设中的民主参与,与时俱进地发展党内民主制度,才能真正使各项制度更好地规范党员行动并逐步内化为全体党员的自觉行动,以有利于全党更好地集中统一,这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不可忽略的一条重要经验。

第四,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必须具有整体观念,使党的制度体系成为一个有效的系统,充分发挥制度的整体绩效。

90年来党的制度建设的实践表明,单项制度,可以发挥某一方面的效用;而综合制度方能发挥整体效用。因而加强党的制度建设,需立足于系统论的角度。党的制度以党章为根本依据,构成了一个制度群,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党的活动的方方面面。从内容来说,主要有党的领导制度、党的组织制度和党内生活制度等,具体又可分为:党对国家政权机关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制度,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党的民主集中制及党的组织制度,干部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党内生活制度,党内统计制度等等。从类别来分,党的制度主要分为实体性制度和程序性制度。实体性制度一般规定“是什么”的问题;程序性制度一般规定“如何做”的问题。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整体上看,党的制度本身就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每一类制度以至于每一项制度都是这个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各项制度往往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如果一项制度没有相应的配套制度,这项制度就不可能有效地贯彻执行。所以,在加强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注意制度的系统性。加强党内各具体制度之间在时空与内容上的协调,在新老制度交替时要搞好内容、范围与效力上的衔接,同时,各制度条文在内涵上要协调统一,不能互相矛盾。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必须突出党章的统领地位,系统构建党的制度体系,不能仅停留在面上,不能仅强调实体性制度,更要有严格的程序和实施保障的严密措施,使制度本身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此强化制度的强制力、约束力、执行力。因而,从系统论的角度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促使党的制度体系成为有机整体,立体式、全方位巩固党的建设,惟其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制度的整体绩效。

第五,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并以制度为准绳规范人的行为,严肃责任追究,在制度治党、制度管人中树立制度权威。

回顾党90年的奋斗历程,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制度建设中重视人的作用。从本质上讲,制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们在政党实践和政党处理社会诸种关系中逐步产生出来的。制度具有滞后性,人是最活跃的因素,要重视人的作用,人始终是制度的能动主体,人在遵守制度的同时又以自身的实践创新着制度。因而,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人与制度必须有机结合,切实维护正式制度,与潜规则作坚决的斗争。“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关键在于完善制度和机制,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党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目的,是以制度为准绳规范全体党员的行为,使全党能达到集中统一。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严格执行党的制度,严格区分责任,严肃责任追究,否则制度就可能成为一纸空文,因而,权威性是保证制度有效落实的关键所在。树立制度权威,要大力改进领导体制,对一些不尽合理、完善的党的制度,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加以推进;要逐步完善各项制度,切实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增强可行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度绩效。此外,还要不断完善党的制度的运行、监督、惩戒机制,保证党的各项制度具备应有的效力。“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和完善能够保证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和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一整套制度,并运用法律、法规、政策、纪律、教育等手段来保障这套制度能够得到严格遵守。”同时,必须建立一套具体明确、便于执行操作的惩处法规,明确违规违制行为惩戒措施,确保制度具有足够的约束力、威慑力。“强有力的实施机制将使违法成本极高,从而使任何违约行为都变得不划算,即违约成本大于违约收益。”惟其如此,才能使制度权威真正树立起来。

第六,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制度文明的积极成果,不断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吸收和借鉴其他政党的经验,有助于提升制度创新水平,节约制度创制成本,党的制度建设90年的历程深刻证明了这一点。在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中,必须以开阔的胸襟、宽广的眼界来看待人类创造的制度文明成果。制度文明在整个文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制度建设的结果,又通过制度建设及其过程体现。纵观人类发展历程,制度文明的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制度文明保证人类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按照规范的轨道前行,在人类实践不断深入中,人类对制度的认识不断深化,制度体系也日益完善。它的进步具有时代的更替性。在制度文明中,政治文明居于重要的位置。政治文明是指国家政治制度的进步状态,它的发展程度主要通过不同时期社会统治者或国家管理者对于国家的性质、职能、目的、组织形式及治国方略等问题的认识和实践来体现,它是随同制度文明以及整个人类文明一起发展起来的。从制度文明的演进历程看,制度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共同文明成果,它具有共享性和可资借鉴性。

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制度文明的积极成果,吸收和借鉴一切对我们党有用的东西,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在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党中,制度建设问题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全局性和稳定性。它关系到执政党整体利益和战略目的的实现状况,甚至关系到执政党政权运作的相对稳定状况。因而,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要大胆吸收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不断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对人类文明成果的认识逐步加深。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内在地要求我们党必须不断研究和借鉴人类制度文明的积极成果,结合我们的国情、党情,为我所用。惟其如此,才能不断开拓党的制度建设的眼界,拓宽党的制度建设的思路,丰富党的制度建设的内容,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实践中,借鉴不等于照搬。吸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人类制度文明的优秀成果,是我们党加强制度建设所遵循的一条重要经验。

综上所述,90年来党的制度建设走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深刻总结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依法治国与从严治党相统一,逐步建立起一套与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相适应、与国家制度相衔接的党的制度体系,推进了党的政治生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必须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党的制度建设的根本经验,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进一步探索党的制度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持续创新和丰富党的制度建设的内容,不断提升我们党执政科学化水平。

【执笔: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迟全华 陈华兴 黄宇】来源《浙江日报》)

第五篇:学习《从党史新中国史看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经验与启示》、《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心得体会(共)

近期,我学习了《从党史新中国史看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经验与启示》、《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等内容,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精神之魂,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

建党96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全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对于我们而言,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坚定信仰信念,确保政治忠诚,做到“两个维护”。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教育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推动大学习不断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确保“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发自内心、成为自觉,切实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理性认同、情感认同,提高坚决维护的定力和能力。

二是强化历史使命担当,进一步焕发干事创业精气神。要坚决扛起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练就敢担当善作为的真本领、硬功夫,树立讲担当重担当的用人导向,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新福建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三是求真务实作风,大力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要稳稳地做、实实地干,坚持实际实质实效,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任接着一任干;

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对“四风”问题紧盯不放、寸步不让、见底见效;

要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干部真正扑下身子做实事。

下载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奋斗历程与基本经验--从历次党章的修改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奋斗历程与基本经验--从历次党章的修改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