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府)关于农民增收工作情况的汇报

时间:2019-05-12 16:4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区政府)关于农民增收工作情况的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区政府)关于农民增收工作情况的汇报》。

第一篇:(×区政府)关于农民增收工作情况的汇报

今年以来,我们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促进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8.5亿元,增长6.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11元,增长13.6。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挖内部潜力,通过农业增效促增收

东港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全区80的人口在农村,农业仍是当前农民

增收的基础和主要来源。针对这一实际,我们立足自身优势,围绕农业做文章,努力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一)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种植业,克服平均用力,实行重点突破,突出发展茶叶、果品、黄烟、蔬菜等特色产业。去年以来,全区新发展高效经济作物15万亩,总面积达到80万亩,粮经比例达到4.8:5.2。茶业生产保持了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上半年,全区5.2万亩投产茶园实现产量139万公斤、产值1.56亿元,分别增长20.8和30;2700亩大棚茶实现产量6.8万公斤、产值2700余万元,亩均收入万元以上。瓜菜生产,重点发展了早春拱棚设施栽培,狠抓了夏季蔬菜生产,累计实现瓜菜总产21万吨、产值2.3亿元。桑蚕生产,已收购蚕茧133万公斤,群众蚕茧社会收入3030万元,同比增加708万元。畜牧业,充分发挥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优化内部结构,在巩固和扩大生猪、肉蛋鸡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奶牛、羊等食草性动物养殖,奶牛存栏达到750多头,奶牛养殖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不断加大肉羊改良力度,引进了波尔山羊优良品种,计划5年内完成30万只山羊的良种改造。今年以来,全区畜牧业产值达到3.2亿元,增长7.7。水产业,在稳定捕捞、强化加工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沿海资源利用空间,大力发展设施渔业,全区新发展工厂化养殖面积7.7万平方米,总面积达到21.1万平方米;实现水产品产量3.34万吨、产值1.76亿元,分别增长3.5和5。

(二)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以龙头带基地、联农户,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构筑农业产业化的生产格局。围绕茶叶、果品、水产、畜牧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群体,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全区新发展农业龙头企业23家,三庄更好食品、高兴绿源奶牛、巨峰碧波茶叶等12家较大规模企业建成后,全区农业龙头企业将达到75家。市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已建成全省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带动生产基地1000多亩。打造农业“品牌”,培植产品“名牌”。目前全区已培植“日照绿茶”、“旭光苹果”等注册品牌89只,其中“日照绿茶”证明商标被认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成为全市四大省级著名商标之一。在今年举办的中国(日照)国际茶博会中,参展获优的62只茶叶品牌有50只属于东港,占总数的80。

(三)加快科技兴农步伐。采取举办培训班、科技大集等形式,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市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林业高科技示范园及基层农技部门的示范带动作用,突出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今年以来,全区新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30项,引进优质新品种25个,新发展设施栽培4500亩,农作物良种率达95以上,优质品种果园达80以上,畜禽良种率达90以上,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了55。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出台了大宗粮食和经济作物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设立了15个标准化生产示范点,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标准化水平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开展了农资打假护农集中行动,共查处各类涉农违法案件19起,为农民挽回损失40多万元。

二、认真落实农村基本政策,通过减负促增收

近几年,农村政策在我区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对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我们坚持突出重点,集中精力抓好四大政策的贯彻落实。一是农村土地政策。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关系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突出“整顿、稳定”两个关键环节,依法全面开展“两田制”清理整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区有清理整顿任务的687个村已有448个村完成整顿任务,占总数的65。市里在西湖镇召开了全市清理整顿“两田制”工作现场会,对我区的做法和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粮食直补政策。在认真核定小麦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按每亩13元的补贴标准,及时将补贴资金发放到农户手中,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全区共补贴农户18.14万户,发放补贴资金387.4万元,户均21.35元。同时,积极推行间作套种,不断提高复种指数;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依靠科技增加粮食单产;积极引伎蒲е痔铮乒憬崭鸦固铩⑸锸┓省⑸锓乐蔚戎种残录际酰繁O牧干〉煤贸杉āF骄ゲ锏?39公斤,同比增加23公斤;总产11.05万吨,增长4.25。三是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暂停征收乡村公益事业金、取消农业特产税(除烟叶外)、降低农业税率的政策规定,让农民从政策中得到实惠。四是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始终坚持减负就是增收的观念,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层层签订《减负目标管理责任状》,加强专项治理和督促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减负政策的落实。同时,积极推进配套改革,大力提倡农村干部交叉兼职,努力

减少村级干部职数,年均减少村级工资支出700多万元。今年以来,全区农民负担人均减少21.4元,减负率为16.2。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优势产业促增收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等10余个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农业龙头企业,享受市高科园工业投资优惠政策;对新发展的浅海深水网箱,给予1万元贷款的1年财政贴息扶持;对农业新增保护地栽培项目,由区财政每亩补贴400元;对新建一定规模的茶园,由财政给予部分种苗款补助;对新上成龄奶牛3头以上的养殖户,由区财政按每头1万元贷款的1年贴息标准给予扶持;对新上成龄奶牛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按每头2万元贷款的1年贴息标准给予扶持。认真落实将国有土地出让金纯收益的20用于农地开发和农田基本建设的政策,积极对上争取扶持资金,不断稳定和扩大“三农”投入资金来源。今年,全区计划扶持“三农”资金2102万元,目前已完成“三农”投入1089万元,增长428。

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多种渠道促增收

我区现有农村劳动力资源38.1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56.7。为加快转移步伐,区里成立了由分管区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6名同志专门负责全区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各镇街道均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配备编制3人,具体负责组织劳动力转移工作;在村(居)一级设立了信息联络员,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摸底,分类进行了建档登记,为搞好劳动力转移工作奠定了基础。大力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在区农广校、区职教中心等8个培训点,对农民工集中开展了劳动技能培训,已培训农民5000多人。同时,积极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拓展农民就地转移空间。今年以来,全区新增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6000多人。积极组织劳务外出,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大中城市转移。在巩固原有北京、上海等劳务输出点的基础上,又新开辟了青岛城阳、上海远洋运输2个劳务输出点,全区新增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1.2万人,其中新增市外劳务输出5500多人,南湖镇一次性就实现对上海劳务输出800人、对东营劳务输出1000人。

总之,今年以来,我区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在整个农村经济中,农业所占比重较大,农村二、三产业比重较低,农村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农民增收空间较小。二是全区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力较少,多数农民仍滞留在当地,就业渠道狭窄,增收步伐缓慢。三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落实,镇、村级财政运转将更加困难,为农民增收服务的职能难以充分发挥。四是“两田制”清理整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个别村预收的土地承包费无资金退还等遗留问题较多,等等。今后,我们将继续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个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两个1号文件和市委8号、区委9号文件精神,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力争全年农业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33元,增长6.8。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围绕深挖农民增收潜力,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一是继续深化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茶、烟、果、桑、菜等高效经济作物,重点抓好大棚蔬菜、茶叶、优质果品的发展,落实高效经济作物和设施栽培任务目标。年内争取新发展茶园2万亩,黄烟1.5万亩,桑园5000亩,果品1万亩。二是促进畜牧业发展。调整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扩大奶牛、羊、兔等食草性动物养殖;大力推广科学饲养,扶持发展畜牧专业户、专业村和规模养殖小区;进一步建立健全畜禽防疫体系,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年内力争实现牧业产值增长10以上,使畜牧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达到32以上。三是加快水产业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养殖结构,增加海参、大鲮鲆等名优品种养殖比重,年内力争实现水产品产量15.6万吨、产值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和4。

(二)围绕拓宽农民增收空间,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借外力、激活力,围绕我区茶叶、果品、水产、畜牧等特色产业,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群体,年内力争新发展较大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15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3处。充分发挥茶叶协会、果品流通联合体、果业协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切实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认真组织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促进农产品整体质量的提高。年内建成“放心茶、放心菜、放心果”基地12万亩。

(三)围绕广辟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再就业的能力。积极扶持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劳动力密集型项目,拉长产业链,扩大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空间。进一步加大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商贸小区和城镇建设开发力度,增强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能力。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务组织,建立健全劳务输出网络和保障机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年内争取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

(四)围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突出抓好水库塘坝除险加固、节水灌溉、人畜饮水解困等重点工程,年内开工各类水利工程810项,扩大、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平方公里。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2000万元,治理土地1.5万亩。切实抓好林业生产,年内完成成片造林3.23万亩,育苗2265亩,绿化道路199公里。加快推进“村村通”工程,年内完成农村公路硬化300公里,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围绕落实农村政策,继续推进农村改革。深入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突出高价地、经济园林、设施栽培等重点,严格民主程序,严格政策规定,切实做到依法规范操作,确保9月底前全面完成“两田制”清理整顿任务。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扎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确保减负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强化保障措施,对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进行量化、细化,明确到村、具体到人,确保全年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

第二篇:农民增收工作汇报材料

农民增收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玉门市坚持“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立足区域特色优势,把日光温室蔬菜产业作为调整种植结构、提升种植效益的突破口来抓,多年坚持财政资金扶持,部门跟踪服务,技术人员包片指导,使日光温室产业逐步培育成为农户的增收主业。截

止目前,全市共建成日光温室4679座、5495亩,带动全市5600多户农户从事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种植与销售工作,初步形成了温室蔬菜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条龙服务的产业化经营格局。2004年,全市日光温室蔬菜实现经济收入2500多万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4.5。玉门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依托区域优势发展基地,找准突破口培育支柱产业

玉门市从1998年开始,持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适应性和战略性调整。在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紧紧依托城市人口多、新老两个市区市场需求空间大的优势,从1999年开始,在已有部分农户种植一代日光温室经验的基础上,集中连片规模发展二代日光温室,当年投资760万元,在赤金镇和平村、营田村、玉门镇南门村等片区配套建成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1295座,并全部落实到户,当年成功试种出9大类、15个新品种的日光温室蔬菜,棚均收入达到4000余元,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入生产、当年取得经济效益的目标,使广大种植户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坚定了市委、市政府和有关乡镇发展日光温室产业的信心和决心。由于二代日光温室空间大、立柱少、采光储热保温性能好,很快被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接受,并取代了一代日光温室。经过99年到2001年连续三年的建设,全市共配套建成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4049座、5180.4亩,改造一代日光温室298座,建成赤金镇西湖、营田、和平和玉门镇河西、中渠、东渠、南门两个千亩以上的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带,基地规模逐年发展壮大。

二、落实政策完善配套设施,夯实基础推动产业持续发展

多年来,玉门市在日光温室的打建及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上,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高效益的原则,采取市、乡、村补贴贷款利息、定棚补助资金、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采购建设物资、统一架设灌溉设施等方式,先后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对全市集中连片的4000多座日光温室进行了田间道路、水、电及生活管理用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日光温室生产效益和科技含量,从2001年开始推广应用日光温室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坚持每年为每座机质改造wenmi.net温室补助800元扶持资金,并固定专门的技术人员,常年坚持在基地划片包棚开展技术服务,逐棚指导改造建设和种植,目前全市已建成有机质无土栽培温室677座、880亩,2004年亩效益达到9439元。建成了赤金镇和平村、清泉乡跃进村、玉门镇河西村、北门村4个有机质栽培日光温室蔬菜示范小区,在新老市区市场设立了无公害蔬菜销售专柜,组织开展了日光温室蔬菜产地认证和产品论证,使全市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向无公害方向发展。今年,我们将继续落实相关扶持政策,计划再改造机质栽培温室154座、200亩。

三、加强科技指导服务,稳步提升产业整体效益

近年来,玉门市不断地加强对农村重点产业的科技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力度,在草畜、日光温室蔬菜、啤酒原料等产业的发展上,聘请省内外有关院所的专家组成农业专家咨询团,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新体系。在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发展上,玉门市设立了专门的扶持资金,用于日光温室先进实用技术和适用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工作,先后引进日光温室种植技术43项,成功地嫁接改造了18项新技术。截止目前,全市大部分种植户对日光温室的茬口安排技术、扣膜技术、调控措施及全程化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常规技术都能全面掌握,并娴熟应用,常规技术普及率达到了90以上,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市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模式和技术措施。特别是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的引进推广,带动了穴盘育苗、节水滴灌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新技术的应用普及率达到了60。同时,全市先后引进推广了34个日光温室新品种,使日光温室的种植由叶菜向果菜等多品种方向发展,全市的日光温室蔬菜品种增加到了60多个,在传统的叶菜、果菜种植品种扩大的基础上,西甜瓜、樱桃西红柿、食用菌等特色蔬菜和花卉园艺都有了较快的发展,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在种植品种结构的布局上,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玉门镇、赤金镇为主产地,以清泉跃进为主的茄辣种植区,以赤金西湖、柳河官庄子、下西号沙地为主的韭菜种植区,以玉门镇河西、北门为主的西瓜、甜瓜种植区,日光温室蔬菜区域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布局初步形成。通过各项技术措施的推广普及,有效提升了全市日光温室的整体效益,到2004年底,全市日光温室亩均效益达到了8219元,年均递增500多元,打建改造日光温室已经成为

第三篇:乡农民增收工作汇报材料

**乡农民增收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省委、省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下发后,我乡召开了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小组会议,对省委文件进行了认真的学习讨论,利用**经济转型的有利时机,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真正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当作“三农”工作的核心和主题来抓。现根据我乡实际,就发展马铃薯产业,草畜产业化、劳务经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做如下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种植业

1、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

按照“稳定面积,优化结构,提高单产,提升能力”的原则,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扩大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种植业品种质量,扩大高效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每年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4万亩以上,人均达到2亩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600万元,引进优质马铃薯新品种500吨(50万公斤),五年后人均收入达到829元,占全乡人均纯收入的27%。

2、大力发展旱作高效农业

立足我乡旱作农业实际,按照整村推进、集中连片、技物结合、科技入户的原则,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玉米面积每年稳定

1在7000亩以上,创收520万元,实现全膜玉米较半膜玉米亩增产20%以上,每亩增产100公斤,增收160元,人均增收58元。

二、大力发展养殖业,走草畜产业化的发展路子

实施“规模化养殖计划”,依托乡养殖协会,充分发挥乡冷冻精液配种站的科技优势,加快肉牛品种的改良,努力加快全乡以牛、羊、鸡为主的养殖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发挥养殖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支柱作用。

1、在全乡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养殖产业,加快品种改良步伐,扩大优质种畜的引进和繁育规模。在原来养牛的基础上,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1处,发展肉牛养殖300头以上,全乡每年牛饲养量增加800头,五年后牛饲养量达到1.8万头,每年出栏8000头,实现销售收入1600万元,人均收入1036元。每年羊饲养量增加2000只,五年后羊饲养量达到5万只,每年出栏2万多只,实现销售收入400万元,人均收入207元。鸡饲养量达到6万只,规模养殖户300户以上,实现销售收入60万元,完成养殖业收入2060万元,使养殖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41%以上。

2、饲草面积每年稳定在4万亩以上,每年改良更新优质紫花苜蓿5000亩。为全乡养殖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积极推广配合饲料、青贮氨化等科学技术,切实引导广大的养殖农户转变养殖观念,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出栏率,增加

农民收入。

4、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设,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免费强制免疫,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项,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加强疫情监测和检测监督,不断完善疫情应急处置机制。

三、加强组织引导,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最大项目来抓,乡上要充分调查、研究开拓劳务市场,利用发挥乡劳务站的联系纽带作用,在调查摸底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乡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建立健全劳务供求信息和服务体系,为农民转移就业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每年输转富余劳动力4000人次(有组织的劳务输出2260人次)以上,创收1200万元,人均收入621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0%。在输转富余劳动力的同时,坚持把“两后生”纳入培训重点,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和短期集训等培训方式的优势,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专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两后生”30人以上,大幅度提高转移就业培训率。

四、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抓住国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为农业农村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奠定物质基础。

1、加强水利、梯田、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实施炭山小提灌工程,新发展有效灌溉面积500亩;在全乡新修梯田8000亩;加快乡村公路建设步伐。

2、加强农村能源和生态建设。大力开发农村清洁能源,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入,每年在全乡实施250户农村能源沼气建设项目,五年后农村能源沼气项目建设达到1250户。继续抓好沙湾老林带更新、退耕还林(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膜、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第四篇:乡镇农民增收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市坚持“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立足区域特色优势,把日光温室蔬菜产业作为调整种植结构、提升种植效益的突破口来抓,多年坚持财政资金扶持,部门跟踪服务,技术人员包片指导,使日光温室产业逐步培育成为农户的增收主业。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日光温室4679 座、5495 亩,带动全市5600多户农户从事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种植与销售工作,初步形成了温室蔬菜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条龙服务的产业化经营格局。2004年,全市日光温室蔬菜实现经济收入2500多万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 4.5 %。**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依托区域优势发展基地,找准突破口培育支柱产业

**市从1998年开始,持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适应性和战略性调整。在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紧紧依托城市人口多、新老两个市区市场需求空间大的优势,从1999年开始,在已有部分农户种植一代日光温室经验的基础上,集中连片规模发展二代日光温室,当年投资760万元,在赤金镇和平村、营田村、**镇南门村等片区配套建成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1295座,并全部落实到户,当年成功试种出9大类、15个新品种的日光温室蔬菜,棚均收入达到4000余元,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入生产、当年取得经济效益的目标,使广大种植户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坚定了市委、市政府和有关乡镇发展日光温室产业的信心和决心。由于二代日光温室空间大、立柱少、采光储热保温性能好,很快被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接受,并取代了一代日光温室。经过99年到2001年连续三年的建设,全市共配套建成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4049座、5180.4亩,改造一代日光温室298座,建成赤金镇西湖、营田、和平和**镇河西、中渠、东渠、南门两个千亩以上的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带,基地规模逐年发展壮大。

二、落实政策完善配套设施,夯实基础推动产业持续发展

多年来,**市在日光温室的打建及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上,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高效益的原则,采取市、乡、村补贴贷款利息、定棚补助资金、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采购建设物资、统一架设灌溉设施等方式,先后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对全市集中连片的4000多座日光温室进行了田间道路、水、电及生活管理用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日光温室生产效益和科技含量,从2001年开始推广应用日光温室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坚持每年为每座机质改造温室补助800元扶持资金,并固定专门的技术人员,常年坚持在基地划片包棚开展技术服务,逐棚指导改造建设和种植,目前全市已建成有机质无土栽培温室677

座、880亩,2004年亩效益达到9439元。建成了赤金镇和平村、清泉乡跃进村、**镇河西村、北门村4个有机质栽培日光温室蔬菜示范小区,在新老市区市场设立了无公害蔬菜销售专柜,组织开展了日光温室蔬菜产地认证和产品论证,使全市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向无公害方向发展。今年,我们将继续落实相关扶持政策,计划再改造机质栽培温室154座、200亩。

三、加强科技指导服务,稳步提升产业整体效益

近年来,**市不断地加强对农村重点产业的科技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力度,在草畜、日光温室蔬菜、啤酒原料等产业的发展上,聘请省内外有关院所的专家组成农业专家咨询团,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新体系。在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发展上,**市设立了专门的扶持资金,用于日光温室先进实用技术和适用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工作,先后引进日光温室种植技术43项,成功地嫁接改造了18项新技术。截止目前,全市大部分种植户对日光温室的茬口安排技术、扣膜技术、调控措施及全程化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常规技术都能全面掌握,并娴熟应用,常规技术普及率达到了90%以上,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市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模式和技术措施。特别是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的引进推广,带动了穴盘育苗、节水滴灌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新技术的应用普及率达到了60%。同时,全市先后引进推广了34个日光温室新品种,使日光温室的种植由叶菜向果菜等多品种方向发展,全市的日光温室蔬菜品种增加到了60多个,在传统的叶菜、果菜种植品种扩大的基础上,西甜瓜、樱桃西红柿、食用菌等特色蔬菜和花卉园艺都有了较快的发展,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在种植品种结构的布局上,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镇、赤金镇为主产地,以清泉跃进为主的茄辣种植区,以赤金西湖、柳河官庄子、下西号沙地为主的韭菜种植区,以**镇河西、北门为主的西瓜、甜瓜种植区,日光温室蔬菜区域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布局初步形成。通过各项技术措施的推广普及,有效提升了全市日光温室的整体效益,到2004年底,全市日光温室亩均效益达到了8

219元,年均递增500多元,打建改造日光温室已经成为广大种植农户的自觉行动,农户的种植经营观念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

四、树立精品品牌意识,积极开拓外部销售市场。

从2001年起,**市紧紧依托本地的优势特色产品和龙头企业,提出了创优创名“草王”饲草、“绿峰春柳”酒花、“参乐”南瓜粉、“沁馨”甜玉米、“雅丹”红花油、“花季”孜然等农产品六大品牌,先后在兰州、酒泉等地举办了多次新闻发布会和产品宣传推介活动,并先后成功策划组织了酒泉市农产品“质量、品牌、效益”主题活动和全国啤酒原料产业发展技术研讨会,极大地提高了**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通过近几年狠抓规范管理、资源整合、品牌打造等工作,不仅强化了品牌意识,更为重要的是把龙头企业和各个专业协会推到了创市场的主体地位。从2002年起,**市先后指导8种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执行国家质量标准,以日光温室蔬菜为主的17种农产品制订并实施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对全市日光温室蔬菜和啤酒大麦进行无公害产地认证,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农业的发展,引领了全市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向无公害、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市先后对5大类23个蔬菜品种,推广执行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暂无标准的17个蔬菜品种,制定出了地方暂行标准进行推广应用;统一注册了“沁馨”、“花季”蔬菜品牌,积极地进行市场运作,把品牌温室蔬菜逐步推向了市场。目前,**市日光温室蔬菜以其无公害、品质好远销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等地市场,年外销量达2万多吨。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全市大田蔬菜、脱水蔬菜、制种蔬菜的快速发展,全市每年的大田蔬菜落实面积都在2.5万亩以上,已在赤金镇、**镇、下西号、黄闸湾等乡镇建成大田蔬菜、制种蔬菜和脱水蔬菜专业生产小区19个,建成脱水蔬菜龙头加工企业9家,年加工生产各类脱水蔬菜3000多吨。

五、培育发展专业经济协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近几年来,**市把扶持专业经济协会作为提高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借鉴外地区发展市场农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经验,积极为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协会内部,我们通过建章立制,完善内部决策机制、经营机制、分配机制和运行机制等手段,不断加强对专业经济协会的组织管理,使全市的专业经济协会能够坚持自愿结合、民主办会、兼顾服务与盈利的原则,还能够联企业创品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壮大实力,成为组织广大农民参与竞争的市场主体。在协会外部,切实改变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局面,减少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管理机关对专业经济协会的行政干预,充分运用经济手段来规范和管理运行行为。截止目前,全市共组建各类形式的专业经济协会83个,吸纳单位和个人会员20254人,带动辐射农户14850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74%。其中以日光温室蔬菜、啤酒花为主的种植业专业经济协会26个,发展会员5535人。

通过几年的扶持发展,**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已涉及到饲草、日光温室蔬菜、肉牛肉羊、啤酒原料、林果、优质专用粮等各个主导产业领域,并建立了稳定的生产基地,专业经济协会一头联结市场和龙头企业,一头对接千家万户,成为发展市场农业的必然趋势,正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推进小康社会进程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五篇:农民增收工作汇报材料

发挥优势培育主导产业 联结市场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玉门市坚持“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立足区域特色优势,把日光温室蔬菜产业作为调整种植结构、提升种植效益的突破口来抓,多年坚持财政资金扶持,部门跟踪服务,技术人员包片指导,使日光温室产业逐步培育成为农户的增收主业。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日光温室4679 座、5495 亩,带动全市5600多户农户从事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种植与销售工作,初步形成了温室蔬菜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条龙服务的产业化经营格局。2004年,全市日光温室蔬菜实现经济收入2500多万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 4.5 %。玉门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依托区域优势发展基地,找准突破口培育支柱产业

玉门市从1998年开始,持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适应性和战略性调整。在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紧紧依托城市人口多、新老两个市区市场需求空间大的优势,从1999年开始,在已有部分农户种植一代日光温室经验的基础上,集中连片规模发展二代日光温室,当年投资760万元,在赤金镇和平村、营田村、玉门镇南门村等片区配套建成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1295座,并全部落实到户,当年成功试种出9大类、15个新品种的日光温室蔬菜,棚均收入达到4000余元,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入生产、当年取得经济效益的目标,使广大种植户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坚定了市委、市政府和有关乡镇发展日光温室产业的信心和决心。由于二代日光温室空间大、立柱少、采光储热保温性能好,很快被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接受,并取代了一代日光温室。经过99年到2001年连续三年的建设,全市共配套建成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4049座、5180.4亩,改造一代日光温室298座,建成赤金镇西湖、营田、和平和玉门镇河西、中渠、东渠、南门两个千亩以上的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带,基地规模逐年发展壮大。

二、落实政策完善配套设施,夯实基础推动产业持续发展

多年来,玉门市在日光温室的打建及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上,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高效益的原则,采取市、乡、村补贴贷款利息、定棚补助资金、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采购建设物资、统一架设灌溉设施等方式,先后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对全市集中连片的4000多座日光温室进行了田间道路、水、电及生活管理用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日光温室生产效益和科技含量,从2001年开始推广应用日光温室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坚持每年为每座机质改造温室补助800元扶持资金,并固定专门的技术人员,常年坚持在基地划片包棚开展技术服务,逐棚指导改造建设和种植,目前全市已建成有机质无土栽培温室677 座、880亩,2004年亩效益达到9439元。建成了赤金镇和平村、清泉乡跃进村、玉门镇河西村、北门村4个有机质栽培日光温室蔬菜示范小区,在新老市区市场设立了无公害蔬菜销售专柜,组织开展了日光温室蔬菜产地认证和产品论证,使全市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向无公害方向发展。今年,我们将继续落实相关扶持政策,计划再改造机质栽培温室154座、200亩。

三、加强科技指导服务,稳步提升产业整体效益

近年来,玉门市不断地加强对农村重点产业的科技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力度,在草畜、日光温室蔬菜、啤酒原料等产业的发展上,聘请省内外有关院所的专家组成农业专家咨询团,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新体系。在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发展上,玉门市设立了专门的扶持资金,用于日光温室先进实用技术和适用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工作,先后引进日光温室种植技术43项,成功地嫁接改造了18项新技术。截止目前,全市大部分种植户对日光温室的茬口安排技术、扣膜技术、调控措施及全程化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常规技术都能全面掌握,并娴熟应用,常规技术普及率达到了90%以上,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市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模式和技术措施。特别是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的引进推广,带动了穴盘育苗、节水滴灌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新技术的应用普及率达到了60%。同时,全市先后引进推广了34个日光温室新品种,使日光温室的种植由叶菜向果菜等多品种方向发展,全市的日光温室蔬菜品种增加到了60多个,在传统的叶菜、果菜种植品种扩大的基础上,西甜瓜、樱桃西红柿、食用菌等特色蔬菜和花卉园艺都有了较快的发展,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在种植品种结构的布局上,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玉门镇、赤金镇为主产地,以清泉跃进为主的茄辣种植区,以赤金西湖、柳河官庄子、下西号沙地为主的韭菜种植区,以玉门镇河西、北门为主的西瓜、甜瓜种植区,日光温室蔬菜区域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布局初步形成。通过各项技术措施的推广普及,有效提升了全市日光温室的整体效益,到2004年底,全市日光温室亩均效益达到了8219元,年均递增500多元,打建改造日光温室已经成为广大种植农户的自觉行动,农户的种植经营观念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

四、树立精品品牌意识,积极开拓外部销售市场。

从2001年起,玉门市紧紧依托本地的优势特色产品和龙头企业,提出了创优创名“草王”饲草、“绿峰春柳”酒花、“参乐”南瓜粉、“沁馨”甜玉米、“雅丹”红花油、“花季”孜然等农产品六大品牌,先后在兰州、酒泉等地举办了多次新闻发布会和产品宣传推介活动,并先后成功策划组织了酒泉市农产品“质量、品牌、效益”主题活动和全国啤酒原料产业发展技术研讨会,极大地提高了玉门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通过近几年狠抓规范管理、资源整合、品牌打造等工作,不仅强化了品牌意识,更为重要的是把龙头企业和各个专业协会推到了创市场的主体地位。从2002年起,玉门市先后指导8种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执行国家质量标准,以日光温室蔬菜为主的17种农产品制订并实施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对全市日光温室蔬菜和啤酒大麦进行无公害产地认证,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农业的发展,引领了全市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向无公害、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玉门市先后对5大类23个蔬菜品种,推广执行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暂无标准的17个蔬菜品种,制定出了地方暂行标准进行推广应用;统一注册了“沁馨”、“花季”蔬菜品牌,积极地进行市场运作,把品牌温室蔬菜逐步推向了市场。目前,玉门市日光温室蔬菜以其无公害、品质好远销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等地市场,年外销量达2万多吨。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全市大田蔬菜、脱水蔬菜、制种蔬菜的快速发展,全市每年的大田蔬菜落实面积都在2.5万亩以上,已在赤金镇、玉门镇、下西号、黄闸湾等乡镇建成大田蔬菜、制种蔬菜和脱水蔬菜专业生产小区19个,建成脱水蔬菜龙头加工企业9家,年加工生产各类脱水蔬菜3000多吨。

五、培育发展专业经济协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近几年来,玉门市把扶持专业经济协会作为提高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借鉴外地区发展市场农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经验,积极为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协会内部,我们通过建章立制,完善内部决策机制、经营机制、分配机制和运行机制等手段,不断加强对专业经济协会的组织管理,使全市的专业经济协会能够坚持自愿结合、民主办会、兼顾服务与盈利的原则,还能够联企业创品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壮大实力,成为组织广大农民参与竞争的市场主体。在协会外部,切实改变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局面,减少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管理机关对专业经济协会的行政干预,充分运用经济手段来规范和管理运行行为。截止目前,全市共组建各类形式的专业经济协会83个,吸纳单位和个人会员20254人,带动辐射农户14850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74%。其中以日光温室蔬菜、啤酒花为主的种植业专业经济协会26个,发展会员5535人。

通过几年的扶持发展,玉门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已涉及到饲草、日光温室蔬菜、肉牛肉羊、啤酒原料、林果、优质专用粮等各个主导产业领域,并建立了稳定的生产基地,专业经济协会一头联结市场和龙头企业,一头对接千家万户,成为发展市场农业的必然趋势,正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推进小康社会进程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下载(×区政府)关于农民增收工作情况的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区政府)关于农民增收工作情况的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农民增收工作汇报材料[推荐五篇]

    近年来,xx市坚持“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潮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立足区域特色优势,把日光温室蔬菜产业作为调整种......

    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是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全面发展的问题。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历来看,农业......

    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的障碍解析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小康社会 农业产业化 合作组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全面进入......

    (×区政府)关于农民增收工作情况的汇报(样例5)

    今年以来,我们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促进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8.5亿元,增长6.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11元,增长13.6%。工作中,主......

    促进农民增收

    白水民间资本助推经济发展澄城六大举措促进农民增收 (记者 王小丽 通讯员 杨娟)作为全省首个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意见》的白水县,今年民间资本呈现出活跃态势,已有......

    带动农民增收(范文模版)

    围绕“三大要素” 把握“三个环节”创新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努力提高群众自身发展能力,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

    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杨龙书 [论文提要]: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

    浅谈农民增收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农民增收问题 作者:李 霞 高生荣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10期 摘要:本文对农民收入问题概况及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作出分析并提出建议。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