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公路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
浅谈公路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公路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愈来愈重要。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公路建设如何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必须注重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如何面对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何按照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损失。这是摆在我们广大公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公路环境保护
1.1 环境与环境保护定义
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1.2 公路环境保护内容
对照上述定义,公路环境保护是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调节与控制“公路工程与路域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公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注意凸显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最小。
1.3 公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公路建设必然影响环境,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其施工、营运期造成的环境问题会更严重。公路建设将造成如下环境问题:选线不当会破坏沿线生态环境;防护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如坡面侵蚀与泥沙沉淀等;公路带状延伸会破坏路域自然风貌,造成环境损失;公路施工造成环境污染;公路通车营运期间,车辆对沿线造成污染。
1.4 公路环保功能
一般情况下,一条公路如果严格按照现行公路工程设计标准及《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按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就可以起到对路域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并能够对社会环境进行调整和完善。
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归纳如下:
路基工程在施工及竣工后,结合造地还田与疏导排水,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套,可使工程稳定坚固,外观顺适优美,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路面工程对路基起保护作用,同时也起着防尘、防水,保护公路沿线环境不被污染的作用。
桥梁涵洞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重视对公路路域景观环境的影响,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排水工程对公路工程的整体性和稳固性有特殊的作用,可以防止路基路面水及水中含有的油污、有害元素直接进入农田,避免耕地淹没、土壤污染。
防护工程确保了路基稳定,减少了水土流失,直接起到了环境保护作用。该工程与环保的关系最为密切。
1.5 公路环保措施
公路建设的不同阶段,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保工作的重点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必须具有针对性。
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进行环境保护设计和采取环保措施提供依据;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计;招投标阶段:在合同书中纳入环境保护条款;施工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施的施工及监理;竣工和交付使用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环境后评价;营运期:进行环保设施维护及处理环境问题投诉。
针对实际工作需要,现结合国家目前的环保法规对公路施工阶段、营运期采取的环保措施分述如下:
1.5.1 公路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1.5.1.1 生态环保
在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及时进行景观再造;在雨水充沛地区,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及时设置临时土沉淀池拦截混砂,待路基建成后,及时将土沉淀池推平,进行绿化或还耕;对路堤边坡及时进行植草绿化;对施工临时用地,先将原表层熟土集中堆放,待施工完毕后,再将这些熟土推平,恢复原地表层。
1.5.1.2 噪声防治
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
1.5.1.3 大气污染防护
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相距200m范围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拌和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既方便生产,又须符合卫生要求(卫生防护距离分级中,规定的防护距离为300m),不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
1.5.1.4 水污染防治
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对桥梁施工机械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
圾等随意抛入水
公路建设设环保工作重点内容:
设计阶段:环保总体方案应在针对性勘察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路段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特点,使环保方案既经济、又可靠,并重视以下方面:周边山区公路越岭方案应充分比较隧道与展线方案对环保的优劣。深挖高填和地质不良路段防护工程应充分考虑环保要求。
自然保护区、风景点、区应特别注重自然景观、珍稀野生动植物地带的环保措施。设计说明应对环境保护工程作尽量详细的说明,标明敏感点。
综合考虑沿途公众对拟建公路了解程度,交通现状满意程度,对搬迁、移民的态度,对当地民俗的不利影响,对公路走向,对出行、交往的要求,对当地养、植业的影响等方面意见和建议。施工阶段。严格控制红线内砍伐森林植被,珍稀植物宜采取移植措施。
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工程招标。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制订环保工作条款,结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环保工程项目、地点、内容、标准等实际,对不同标段提出具体要求,明确责任条款。
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环保工程施工要求,工艺设计应包含环保工作和质量控制标准。开工前应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和环保工程技术交底,完善环保管理工作制度,设置环保工作专(兼)职人员,对主体工程防护区、取土场防护区、弃碴场防护区、临时用地防护区防水土流失,水环境、防扬尘土污染动态检查监控,特别是雨季防水土流失措施。
跟踪监控拌和站防空气、噪音污染,夜间施工防噪音、弃渣污染,深挖高填地段边坡防护工程施工质量。环保工程施工质量自检与监理质量控制,制定图表,随时作好记录与签认,并与主体工程等同,由监理检验签证、计量支付。
竣工图绘制。绘制距路中线100米范围上简略地形图,标明水系、防护工程、排水系统、敏感点、居民地与公路的位置关系、土地使用现状等内容,作为施工档案资料,以备今后查证。工程验收阶段。编制环保工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和竣工图表。按规定向具备权限环保主管机构申请验收,为减少工作环节,宜与公路交工验收及竣工验收同时进行、可组织环保工程检验组参与现场检验。环保工程验收后的图表资料应按规定移交存档。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涉及面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对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技术进步,对公路建设环保进行周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验收,加强维护,完善和提高环保质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第二篇:公路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
http:/// http:/// http:///
公路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如何面对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何按照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损失。这是摆在我们广大公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公路环境保护
1.1 环境与环境保护定义
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1.2 公路环境保护内容
对照上述定义,公路环境保护是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调节与控制“公路工程与路域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公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
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注意凸显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最小。
1.3 公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公路建设必然影响环境,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其施工、营运期造成的环境问题会更严重。公路建设将造成如下环境问题:选线不当会破坏沿线生态环境;防护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如坡面侵蚀与泥沙沉淀等;公路带状延伸会破坏路域自然风貌,造成环境损失;公路施工造成环境污染;公路通车营运期间,车辆对沿线造成污染。
1.4 公路环保功能
一般情况下,一条公路如果严格按照现行公路工程设计标准及《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按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就可以起到对路域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并能够对社会环境进行调整和完善。
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归纳如下:
路基工程在施工及竣工后,结合造地还田与疏导排水,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套,可使工程稳定坚固,外观顺适优美,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路面工程对路基起保护作用,同时也起着防尘、防水,保护公路沿线环境不被污染的作用。
桥梁涵洞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重视对公路路域景观环境的影响,可
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排水工程对公路工程的整体性和稳固性有特殊的作用,可以防止路基路面水及水中含有的油污、有害元素直接进入农田,避免耕地淹没、土壤污染。
防护工程确保了路基稳定,减少了水土流失,直接起到了环境保护作用。该工程与环保的关系最为密切。
1.5 公路环保措施
公路建设的不同阶段,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保工作的重点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必须具有针对性。
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进行环境保护设计和采取环保措施提供依据;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计;招投标阶段:在合同书中纳入环境保护条款;施工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施的施工及监理;竣工和交付使用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环境后评价;营运期:进行环保设施维护及处理环境问题投诉。
针对实际工作需要,现结合国家目前的环保法规对公路施工阶段、营运期采取的环保措施分述如下:
1.5.1 公路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1.5.1.1 生态环保
在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及时进行景观再造;在雨水充沛地区,及时设置排水沟及
截水沟,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及时设置临时土沉淀池拦截混砂,待路基建成后,及时将土沉淀池推平,进行绿化或还耕;对路堤边坡及时进行植草绿化;对施工临时用地,先将原表层熟土集中堆放,待施工完毕后,再将这些熟土推平,恢复原地表层。
1.5.1.2 噪声防治
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
1.5.1.3 大气污染防护
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相距200m范围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拌和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既方便生产,又须符合卫生要求(卫生防护距离分级中,规定的防护距离为300m),不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
1.5.1.4 水污染防治
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
便等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对桥梁施工机械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
公路建设设环保工作重点内容:
设计阶段:环保总体方案应在针对性勘察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路段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特点,使环保方案既经济、又可靠,并重视以下方面:
周边山区公路越岭方案应充分比较隧道与展线方案对环保的优劣。深挖高填和地质不良路段防护工程应充分考虑环保要求。
自然保护区、风景点、区应特别注重自然景观、珍稀野生动植物地带的环保措施。
设计说明应对环境保护工程作尽量详细的说明,标明敏感点。综合考虑沿途公众对拟建公路了解程度,交通现状满意程度,对搬迁、移民的态度,对当地民俗的不利影响,对公路走向,对出行、交往的要求,对当地养、植业的影响等方面意见和建议。
施工阶段。严格控制红线内砍伐森林植被,珍稀植物宜采取移植措施。
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工程招标。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制订环保工作条款,结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环保工程项目、地点、内容、标准等实际,对不同标段提出具体要求,明确责任条款。
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环保工程施工要求,工艺设计应包含环保工作和质量控制标准。开工前应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和环保工程技术交底,完善环保管理工作制度,设置环保工作专(兼)职人员,对主体工程防护
区、取土场防护区、弃碴场防护区、临时用地防护区防水土流失,水环境、防扬尘土污染动态检查监控,特别是雨季防水土流失措施。跟踪监控拌和站防空气、噪音污染,夜间施工防噪音、弃渣污染,深挖高填地段边坡防护工程施工质量。环保工程施工质量自检与监理质量控制,制定图表,随时作好记录与签认,并与主体工程等同,由监理检验签证、计量支付。
竣工图绘制。绘制距路中线100米范围上简略地形图,标明水系、防护工程、排水系统、敏感点、居民地与公路的位置关系、土地使用现状等内容,作为施工档案资料,以备今后查证。
工程验收阶段。编制环保工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和竣工图表。按规定向具备权限环保主管机构申请验收,为减少工作环节,宜与公路交工验收及竣工验收同时进行、可组织环保工程检验组参与现场检验。环保工程验收后的图表资料应按规定移交存档。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涉及面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对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如何通过
第三篇: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张耀鹏1,欧阳萍
2(1、江西省公路桥梁工程局,江西南昌330009)
(2、江西省赣州诚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分析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公路项目开工前期、施工期和营运期各阶段对沿线自 然环境造成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以减少公路项目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 影响。
关键词:交通工程;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必要性;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0前言
公路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对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公路工程项目的修建过程中,必将消耗资源,改变地形地貌和原有的自然环境,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公路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不同于一般的厂矿企业,它具有范围广、时间长、因素多及难于弥补性和难予预测性等特点。所以公路工程的环境工作必须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以工程前期、施工期和运营期等多个阶段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有效措施,使公路项目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尽可能的降低。的规划、设计人员主要以满足交通功能要求、降低建设造价和维护费用、节省交通时间和运行费用、减少交通事故损失等目标,进行路线方案论证及勘测设计。而对于公路的环保问题如何解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也要求对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但由于公路可能对沿线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景观资源等造成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大多没有量化的指标(难以用价值或价格来衡量),因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从管理层到设计人员,往往忽略工程建设与使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公路规划与设计方面的“先天不足”。对于高等级公路,为了满足技术标准,这种“忽略”引起的后果更甚。
公路规划与设计在环境方面的表现为:不合格占有价值较高的土地(如农业用地、森林用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用地等),使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破坏森林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引起水质污染,影响沿线动植物生长;穿越风景名胜区且未很好地结合自然,破坏景区景观;穿越或靠近居民稠密区,造成大气、噪声污染,影响居民作息,危及居民身体健康;侵占有价值水体,改变天然水系和自然流态,造成局部区域枯竭;深开挖和高填方中路段单调的边坡设计及雷同的防护工程设施使原本生动的自然风光黯然换色;为节省造价、方便施工而依照标准图设计而成的桥涵艺术造型,从而失去一次景观再造的机会等等。
1公路工程对环境污染的种类分析
1.1大气污染物
公路工程大气污染物能常以气体状态和粒子状态在空气中,主要有施工扬尘:石灰土、水泥混凝土、沥青等拌和站产生的烟尘。
1.2水体污染物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废水和固体废物随水流流水体部分,包括泥浆、水泥、油漆、各种油类,混凝土外加剂、重金属、酸碱盐、非金属无机毒物等。
1.3施工噪声源
公路施工现场噪声按照振动性质可分为交通噪
声、机械噪声、电磁性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
1.4固体废物的污染
公路工程施工工地上常见的固体废物有:建筑渣土:包括砖瓦、碎石、渣土、混凝土碎块、碎玻璃、废弃的散装建筑材料:水泥、石灰等。生活垃圾:设备、材料等废径包装材料。
2.2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主要包括工放样、场地清理、征地弃土、改移河道、清理表土、开采料场等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地形改变、沟谷大量消失,恶化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加速地表侵蚀,增大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改变自然流水形态,加剧水质恶化,从而直接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筑路材料的运输装卸、各种混合料拌合、借土开
2项目各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2.1项目前期对环境的影响
项目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项目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与评估、勘测设计等。长期以来,公路
挖及弃土堆放、土石方调运等活动会造成短期内粉尘污染。另外,由于施工增加大量机械作业的尾气排放,使空气质量恶化。
运输车辆的增加和装运土石方车辆的落土也会使相关公路交通条件的恶化,对原有交通秩序产生较大干扰。施工机械作业及运输车辆作业产生较大噪声,对沿线居民的正常作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不当的临时施工用地安排(如施工驻地、制加工场所、储料场和仓库等等)也会额外增加对自然环境的侵害。
2.3 项目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
营运期开始意味着项目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始发挥作用,同时也意味着对沿线环境长期负面影响的开始。随着交通量的与日俱增,噪声和汽车尾气及粉尘污染逐渐加剧,噪音对沿线居民、学校和机关并且单位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尾气、粉尘、油污对沿线居民生活、农田、土壤、水质等影响较明显,呈逐步加重发展趋势。
收费站点人员、沿线服务区的工作人员和沿线管养人员所产生的污水、垃圾也造成一定污染。
3项目各阶段相应环境措施
3.1项目前期环保
在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考虑好工程环保方案和措施至关重要,首先要提高项目规划决策人员、勘察设计人员的环保意识,认真学习国家有关环保的政策法规,其次,在认真做好沿线自然环境资料收集调查工作的基础上,以科学态度进行工程环境影响评估,做好设计工作。
3.1.1珍惜自然环境,规划好公路用地范围对
于工程方案,除了要考虑自然地理、交通功能、工程技术标准外,还要结合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来综合考虑公路的用地,使路线规划有利于环保。
① 保护土地、水体、空气和生物资源珍惜现有资源价值。合理产生新的生产用地,保护和增强现有的土地利用;
② 路线应与城镇规划相协调,促进城镇压更新及改善环境一方面尽量减少项目与城镇规划干扰,又要有利于城镇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方便车辆进出城镇,尽量保持项目与城镇的合理间距——“靠而不近,离而不远”;
③ 避开环境敏感性区域如学校、工厂、医院、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湿地和类栖息地、精密仪器基地和军事设施等等。
3.1.2 设计要结合自然地形
①平面线形: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采用较低技术指标是使路线顺应地形的一个好办法,多采用各种类型的曲线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②纵面线形:舍理设置纵坡和竖曲线使纵面线顺应地形成渐变、顺滑的纵坡线,避免大填大挖。深开挖路段要多考虑隧道方案,可避免山体开挖,保护森林植被和水土资源。许多山谷不仅是流水,而且是大气流能的通道,可考虑选择桥梁方案来代替高路堤,这样可避免阻碍大气流通,不会威胁到冷温植物的生长。
A.边坡设计:确保稳定的情况下,边坡的形状要尽可能与周围的景观协调,并用植物进行绿化(可结合各种土工防护结构和其它绿化基础工程综合实施)处理,坡脚、坡顶、坡面相交处的棱角要进行弧形整饰,可产生自然美又防风蚀。
B.重视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
一是设计时注意填挖平衡,减少土石方量,减少借土弃土;二是做好边坡防护设计工作,应根据地质情况多采用种草植树的绿化护坡方法;三是做好沿线排水设计;四是合理取土、规范弃土、保护耕地,少占农田,堆弃后应上覆盖表地,播种绿化。
C.注意保持原有的灌溉系统和自然水网体系 D.桥涵设计尽量避免影响河流水文、水流特征; a)避免改移或堵塞大型河沟;
b)对小型排灌系统如遭破坏应予以恢复或加以调整,合理设置小桥涵位置,必要时对原有排灌体系统进行优化合并或改移;
c)做好项目自身的排水系统,增加必要设施以防止路基路面排水对农田水利的冲击。
3.1.3合理设置临时施工用地减少或避免占用
农田,避免用地范围以外的耕地被机械碾压或堆放材料。临时用地在竣工后应及时复耕还田,恢复植被。
3.1.4做好道路沿线景观设计工作
①公路选线、定线时,尽量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减少土石方量,减少对自然风景的破坏,避开受保护的景观空间。
②重视路线空间造型设计,包括路线线形(平面、纵面、平纵组合)和其它景观因素(边坡、挡墙、分隔带、护栏、路面标线、标志牌、广告牌、收费站及服务区建筑等)的造型设计。
③做好沿线绿化设计工作,利用绿化来补充和改善沿线景观,如边坡尽量采用种草植树的护坡方式。
3.1.5做好道路降噪设计工作道路降噪设计工
作,可通过沿线种树绿化达到减噪目的,必要时设置隔音屏。
3.2项目施工阶段环保
组织广大施工技术与管理人员学习环保知识和有关法规,提高环保意识。在施工准备工作阶段,认真调查收集沿线相关资料,制定详细有效的环保措施,施工时加强环保管理和监测。
3.2.1减少水土流失根据实际填挖质合理设置
边坡的坡度;合理设置土方填挖施工现场临时排水系统,及时疏导雨水,以减少雨水对挖填坡坡面的冲蚀;填方坡面应及时夯实并进行边坡绿化;合理确定借土弃土位置,合理开采砂石料场,注意料场弃土弃渣分离处理。
3.2.2减少噪音污染禁止噪音超标机械进入施
工现场,平时注意机械维修保养;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计划,尽量减少施工活动对沿线居民集中点的干扰。
3.2.3防止大气污染材料堆放应采取必要挡风
措施,减少扬尘。组织好材料和土方运输,防止材料散落造成环境污染。材料运输宜采用封闭性较好的自卸车运输或采用覆盖措施。对施工现场、材料运输及进出料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防尘。
3.2.4防止水质污染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生活污
水处理,严禁将其直接排入河道水流中;对路基清除淤泥表土应回收到路上处理或运到指定地点堆弃;弃石弃土应运到合理地点,不得任意堆入,更不能淤塞河道;对桥梁围堰施工,应注意围堰土在施工结束后的清除工作,避免阻塞河道;桥梁施工机械还应避免油污的污染。
3.3营运期环保
3.3.1加强公路管养工作对路面和边沟应定期
清理。加强边沟、边坡、涵管、急流槽、导流坝和路田分界墙的养护维修工作。对沿线收费站和服务区的垃圾污水要进行环保处理。
3.3.2加强公路绿化及其养护工作即创造良好的视觉景观,也可降噪防尘。
3.3.3加强交通管理控制不符合环保和技术规
定的车辆上路行驶,路线靠近或穿越居民区应限制鸣笛,完善交通标志、标线,保持良好的交通运输服务状态。
4结语
保护和改善施工环境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和社会文明的需要,是消除对外部干扰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需要,是节约能源、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证社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保护和改善施工环境亦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人类社会即将面临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挑战。为了保护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环境条件,每个公民和企业都有责任和义务来保护环境。良好的环境和生存条件,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参考文献:
[1]尤晓伟.公路工程.选线与定线[D].北京.北方交通大
学.2003.1.[2]朱海鹰.高速公路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J].国外公路.1996.12.[3]王健.交通美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4][美]I.L.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第四篇:论公路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 文档
公路环境保护
1.1 环境与环境保护定义
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1.2 公路环境保护内容
对照上述定义,公路环境保护是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调节与控制“公路工程与路域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公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注意凸显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最小。
1.3 公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公路建设必然影响环境,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其施工、营运期造成的环境问题会更严重。公路建设将造成如下环境问题:选线不当会破坏沿线生态环境;防护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如坡面侵蚀与泥沙沉淀等;公路带状延伸会破坏路域自然风貌,造成环境损失;公路施工造成环境污染;公路通车营运期间,车辆对沿线造成污染。
1.4 公路环保功能
一般情况下,一条公路如果严格按照现行公路工程设计标准及《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按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就可以起到对路域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并能够对社会环境进行调整和完善。
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归纳如下:
路基工程在施工及竣工后,结合造地还田与疏导排水,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套,可使工程稳定坚固,外观顺适优美,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路面工程对路基起保护作用,同时也起着防尘、防水,保护公路沿线环境不被污染的作用。
桥梁涵洞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重视对公路路域景观环境的影响,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排水工程对公路工程的整体性和稳固性有特殊的作用,可以防止路基路面水及水中含有的油污、有害元素直接进入农田,避免耕地淹没、土壤污染。
防护工程确保了路基稳定,减少了水土流失,直接起到了环境保护作用。该工程与环保的关系最为密切。
1.5 公路环保措施
公路建设的不同阶段,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保工作的重点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必须具有针对性。
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进行环境保护设计和采取环保措施提供依据;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计;招投标阶段:在合同书中纳入环境保护条款;施工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施的施工及监理;竣工和交付使用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环境后评价;营运期:进行环保设施维护及处理环境问题投诉。
针对实际工作需要,现结合国家目前的环保法规对公路施工阶段、营运期采取的环保措施分述如下:
1.5.1 公路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1.5.1.1 生态环保 在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及时进行景观再造;在雨水充沛地区,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及时设置临时土沉淀池拦截混砂,待路基建成后,及时将土沉淀池推平,进行绿化或还耕;对路堤边坡及时进行植草绿化;对施工临时用地,先将原表层熟土集中堆放,待施工完毕后,再将这些熟土推平,恢复原地表层。
1.5.1.2 噪声防治 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
1.5.1.3 大气污染防护 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相距200m范围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拌和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既方便生产,又须符合卫生要求(卫生防护距离分级中,规定的防护距离为300m),不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
1.5.1.4 水污染防治
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
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对桥梁施工机械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公路建设设环保工作重点内容: 设计阶段:环保总体方案应在针对性勘察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路段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特点,使环保方案既经济、又可靠,并重视以下方面:
周边山区公路越岭方案应充分比较隧道与展线方案对环保的优劣。深挖高填和地质不良路段防护工程应充分考虑环保要求。
自然保护区、风景点、区应特别注重自然景观、珍稀野生动植物地带的环保措施。
设计说明应对环境保护工程作尽量详细的说明,标明敏感点。
综合考虑沿途公众对拟建公路了解程度,交通现状满意程度,对搬迁、移民的态度,对当地民俗的不利影响,对公路走向,对出行、交往的要求,对当地养、植业的影响等方面意见和建议。
施工阶段。严格控制红线内砍伐森林植被,珍稀植物宜采取移植措施。
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工程招标。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制订环保工作条款,结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环保工程项目、地点、内容、标准等实际,对不同标段提出具体要求,明确责任条款。
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环保工程施工要求,工艺设计应包含环保工作和质量控制标准。开工前应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和环保工程技术交底,完善环保管理工作制度,设置环保工作专(兼)职人员,对主体工程防护区、取土场防护区、弃碴场防护区、临时用地防护区防水土流失,水环境、防扬尘土污染动态检查监控,特别是雨季防水土流失措施。
跟踪监控拌和站防空气、噪音污染,夜间施工防噪音、弃渣污染,深挖高填地段边坡防护工程施工质量。环保工程施工质量自检与监理质量控制,制定图表,随时作好记录与签认,并与主体工程等同,由监理检验签证、计量支付。
竣工图绘制。绘制距路中线100米范围上简略地形图,标明水系、防护工程、排水系统、敏感点、居民地与公路的位置关系、土地使用现状等内容,作为施工档案资料,以备今后查证。
工程验收阶段。编制环保工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和竣工图表。按规定向具备权限环保主管机构申请验收,为减少工作环节,宜与公路交工验收及竣工验收同时进行、可组织环保工程检验组参与现场检验。环保工程验收后的图表资料应按规定移交存档。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涉及面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对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技术进步,对公路建设环保进行周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验收,加强维护,完善和提高环保质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写论文www.86000531.com
第五篇: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对环境保护也越来越关注,本文主要从当前我国环境保护现状以及其重要性出发,分析了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并对如何解决环境问题阐述了笔者的观点。
关键字: 生态环境,应对措施,严峻形势
在我国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集中体现了发达国家近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并且生态环境问题呈现结构型、压缩型以及复合型发展态势。生态环境污染不仅仅给社会带来非常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社会稳定乃至人类后代的生存发展。在未来的15年内,我国的人口还将持续增加,经济总量也会翻倍增长,面对资源消耗也将持续的增长,同时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必须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摆在一个战略高度位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落实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建设全面小康生活的内在要求,是坚持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同时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有力保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及经济结构的调整,更快更好的实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证人们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活生态环境与发展空间。因此,我国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集中精力整理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
一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项目突飞猛进的引入,虽然在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保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但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对生态环境造成一些影响,带来了生态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出现一些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众所周知,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是目前我国比较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了。而项目建设的同时,造成的空气的污染、沿海江河水系的污染、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尘暴等等生态环境问题。噪声扰民、水 质下降、家禽死亡、农田受损、工厂附近群体性居民身体体质弱等问题已经成为投诉的热点。
近几年来,因忽视生态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灾难事故频繁发生,松花江污染事故就是一个为了发展当地经济留下安全隐患的典型例子,当时造成江水水质硝基苯浓度升高,污水团一路循江而下,河道附近居民饮水安全得不到保证,影响之深、危害之大不得不让我们反思。还有,2011 年,美国康飞公司漏油事件导致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渤海湾海域严重污染事故,漏油事件污染水质的同时也给当地的渔业和渤海湾的生态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影响的背后就是渔民的生计怎么办、生态生态环境如何转变,所以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避免这种恶性事件、危害公众安全事故再次发生,这些都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
(二)生态环境保护思想意识淡薄
地大物博的传统观念还留在很多人心里,所以就会有一些牺牲生态环境、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也就有些人,经济条件好了以后,不注重自己的行为,铺张浪费,用一次性餐具,穿高档皮草,使用难以降解和回收的材料,可是这些奢侈与欲望的代价是树木逐年减少,珍贵稀有的野生动物逐渐减少。其实,生态环境保护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群体能做好的,必须要所有群众共同参与和关注,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生态生态环境逐年恶化,他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依靠,所以每个人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生态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倡低碳生态环保的生活方式,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建立节约能源的生活模式,推广文明的行为习惯,杜绝奢侈、浪费的行为,培养生态消费、理性消费的消费观念,把生态环境保护当成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总之,生态环境保护从点滴做起,生态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做新时代有道德的公民。
二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原因分析
(一)生态环保法律不完善
目前,我国出台的生态环保、能源相关的法律法规非常多,研究结果也是林林总总,但是依然不能完全控制我国生态环境恶化、能源使用率低等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法律不完善。首先就是生态环保法律没有与时俱进,自《环境法》颁布以来已经将近20年了,在这短短的20年内,我国的经济已经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法规已经没有适应新形式的发展要求,不少生态环境污染工厂钻法律的空子但是却没有依法予以严惩。同时,在法规中也只是制定了一些基本的原则,而没有真正的具备实施的条件,部分的主要生态环境法规还存在许多的空白及漏洞,导致了很多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法律制约。
(二)监管制度不健全
在目前国内的很多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受到地方经济的干扰,地区内的一些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工厂同时也是纳税大户,在地方保护下可以轻松的避开法规的追究。与加速实现工业化相比,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因此,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规范等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滞后性,国家生态环境投入也是明显不足,尤其是当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发生冲突时,往往是前者服从后者。由于受到地方保护以及经济利益的推动,使得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度规范很难有效的执行,从而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三)生态环境规划没有真正落实
在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中,生态环境规划没有落实到位现象经常发生。生态环境规划是生态环境管理的中心,通过这种规划可以将各个行业、部门的生态环境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全面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了,对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规划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最有效,同时也是最经济的措施之一。但是,显示中的生态环境规划远远没有达到与经济、城市建设规划相同等的地位,在城镇建设中也暴露出了布局分散、不合理的问题,对生态环境的集中保护非常不利,也增加了对生态环境进行集中治理监管的难度与成本。
(四)生态环保资金投入不足
投入资金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家与地方投入资金不足,另一个是企业与当地政府投入资金不足。国家生态环保资金投入不足是引起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式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的内蒙古等地区,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土地沙化现象,沙尘暴常见,就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植树造林,防止土地沙化,但是目前,国家对这块的资金投入有限,远远无法满足治理需求。企业与当地政府投入资金不足变现为,在我国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虽然受到了生态环保局的治理通知,但是所需的治理费用高于整个企业的产值,企业无法承担这笔费用,而政府也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理费用的投入,造成了恶性循环。三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应对措施
(一)加强培养生态环保意识与教育工作
生态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我们必须加强对人们群众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加强其生态环保观念,提高生态环保意识。
转变生态环保思想,坚持生态环保优先。转变思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优于经济发展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探索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道路。同时针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环评坚决不予受理、不予审批或暂缓审批。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考虑,从宏观战略层面切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发展道路问题,必须从发展方式上找根源,从最顶层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寻出路,从国家宏观战略层面入手,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使群众生态环境权益不受侵害。
加强生态环保宣传,深化生态环保意识。我们要做好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大力宣传探索生态环保新道路、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举措和成效,让人民群众更加关注和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中,使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有更深刻的认识,要在动员公众参与上取得新进展。
(二)有效落实生态环保责任制
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应尽的责任,要根据法规约束地方政府,并对其地方生态环境破坏负总责,将生态环境保护提上议事日程。各级政府要建立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并要将生态环保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与干部政绩的考核范围之内,研究绿色经济核算方法,将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消耗、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价。相关生态环保部门要定期的公布一次各地区行业的能源消耗以及污染排放情况,方便社会群众进行监督,同时建立生态环保工作责任制,对于决策失误或监管不到位造成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要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加大执法力度,做到依法生态环保。我们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和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大力开展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生态环保的专项行动,对重金属、危险废物处置污染企业违法行为予以坚决整治。加大重点区域、典型 案件挂牌督办、责任追究和后督察力度,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以执法检查作为一种手段,加大检查、综合治理力度,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深化农村和生态环境监察工作,健全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全力遏制化工行业生态环境事件高发势头,突出生态环境应急预案建设和管理,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生态环境事件。
生态环境保护能否取得实效,加强领导有重要作用。各级党政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安排,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现实考验。各级党政和领导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安排部署上来,牢固树立抓生态环境保护就是抓经济、抓发展的观念,把生态环保优先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研究部署,摆到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建立健全和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形成强大合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许多工作跨行政区域和部门,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强大的“生态环境保护统一战线”。切实增强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强化统筹协调,主动通力合作,切实形成共同推进工作落实的强大合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企业主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格局
(三)建立完善生态环保管理体制
建立并健全国家到地方的监督检查以及单位负责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国家要加强对地方级的生态环保工作的支持与引导,健全区域生态环境检测机构,协调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对所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地方级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内的生态环境问题负责,监督以及规范下一级政府部门的生态环保工作,对重点生态环境问题企业要加大监督力度,并且建立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建立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监督责任制,并推行职业资格管理。对县级及以上人们政府要加强生态环保机构的建设工作,落实职能体制的编制与经费问题。各级地方政府要总结并探索管辖区域内的生态环保机构新的监管模式,完善地方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建立健全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使用监督问责制度,用法律和制度制约大型工业企业和项目建设,要让这些重点工程或大型企业严格按生态环保要求办事。严格查处生态环境违法企业,责令整改,整改不合格不许生产经营,严格惩罚包庇、庇护的个人,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禁止滥用职权。坚持以人为本,抓紧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加快生态环保立法进程、完善生态环境经济政策、引导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更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体制机制,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水平。
(四)自主创新作为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各企业在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应把立足点转移到自主创新上来。要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利,进一步调整科技经费投入结构,确保重大科技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确保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的带头作用,强化产学研结合,带动更多的中小科技企业参与重大专项实施。要围绕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集中要素资源,着力突破一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建设一批开放共享的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节能减排,提升科技持续创新能力。要继续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推动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特色产业基地发展。要发展创新文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生态环境保护就是在维护我们家园的生态环境,家园的生态关系到你我他每个人。法制约束也好,大力宣传也好,都不如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更有效果。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实处,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张昭.谈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M].科技工业出版社,2008 [2]傅志明.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J].中国环境管理,2009 [3]杨晓波.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J].农村科学实验,2011第2期 [4]谭纵波.城市规划[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1 [5]罗占国.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难点及对策分析[J].环境科学
[6]陈佐.生态环境忧思录--浅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可持续发展[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1第28卷2期
[7]李振聪.浅论我国环境犯罪规定的现状及完善[J].森林公安,2005,(4): 37 [8]王文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构成要件研究[J]. 河北法学,2009,(9): 83 [9]陈英慧,关凤荣.中日环境犯罪问题比较[J]. 河北法学,2009,(12): 44 [10]杨春洗,向泽选,刘生荣.危害环境罪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43 [11][德]海涅. 环境破坏行为类型化之国际比较———论因果关系与特殊归责问题[A].(台湾)环境刑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