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公证律师制度考点2

时间:2019-05-12 17:56: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公证律师制度考点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公证律师制度考点2》。

第一篇:2012年公证律师制度考点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我国现行公证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中,公证机构可以不办理公证的是()

A.人身伤残等级鉴定

B.涉外公证

C.遗嘱公证

D.婚前财产公证

2.对发生在外国的法律行为,受理申请的公证机构是()

A.我国的公证机构

B.我国的涉外公证机构

C.该外国的公证机构

D.第三国的公证机构

3.公证处办理公证的期限为()

A.15个工作日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4.公证员甲与律师乙是配偶,公民丙与甲、乙均为大学同学。现丙因财产继承问题而委托乙律师作为诉讼代理人,并同时向甲所在的公证处申请证据保全公证。公证处应当()

A.受理申请,指派甲公证员办理

B.受理申请,但要求甲公证员回避

C.做出不予受理的决定

D.报请司法行政机关决定

5.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公证书的生效日是指()

A.公证书送达之日

B.公证书出具之日

C.审批人批准之日

D.申请人收到之日

6.经公证的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债务文书,如果债务人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却不能举证证明原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应当()

A.不予受理

B.进行诉讼调解

C.应当受理

D.判决债权人败诉

7.公证书的内容违法的,公证机构撤销公证书后,该公证书()

A.自始无效

B.部分无效

C.由公证机构予以更正

D.自撤销之日起无效

8.申请办理不动产公证的,有权进行公证的公证机构属地是()

A.当事人住所地

B.不动产所在地

C.合同签订地

D.当事人经常居住地

9.提存人向公证机构申请提存后,公证机构收到申请后的审查期限为()

A.3日

B.10日

C.15日

D.30日

10.当事人办理抵押公证登记的,登记机构为()

A.抵押人所在地的公证机构

B.抵押物所在地的公证机构

C.抵押权人住所地的公证机构

D.抵押人户籍地的公证机构

11.南希女士为法国公民,因一起民事纠纷在中国法院进行诉讼,法院应当()

A.为其免费聘请翻译人员

B.使用法语进行诉讼

C.允许法国律师出庭诉讼

D.为其聘请翻译人员但由其承担费用

12.代理商标法律事务的律师()

A.可以是任何具有执业资格的律师

B.必须是司法行政机关指定的律师

C.必须是在国家商标局指定的律师工作机构中工作的执业律师

D.必须具有10年以上律师执业经历

13.律师在代理自诉案件过程中,不适用调解的情形是()

A.诽谤罪

B.轻伤害案件

C.侮辱罪

D.公安机关不立案的案件转由法院审理的14.在行政诉讼中,律师作为被告的诉讼代理人()

A.可以自行取证

B.不得重新取证

C.不负举证责任

D.可以提出和解

15.律师参加刑事辩护活动,是以()

A.被告人的名义进行的B.律师自己的名义进行的C.律师事务所的名义进行的D.被害人的名义进行的16.合伙律师事务所设立律师分所,批准审核机关为()

A.司法部

B.县级司法局

C.省级人民政府

D.省级司法行政机关

17.律师在刑事案件中有权到场陈述意见的程序有()

A.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程序

B.第一审程序

C.死刑复核程序

D.批准逮捕程序

18.律师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谈话内容,应当()

A.在开庭时向法官陈述

B.开庭前告知公诉人

C.对外保守秘密

D.允许侦查人员旁听

19.外国律师不可以在我国从事的法律活动为()

A.为外国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B.在我国开设律师事务所分所

C.为外国公民出庭辩护

D.非诉讼业务

20.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不能查阅的案卷内容是()

A.证人证言

B.受害人陈述

C.合议庭讨论笔录

D.鉴定结论

温馨提示:由于很多试题(主要是主观题),其答案并不是唯一的,甚至是开放的,一道题的解题思路是多种多样的,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应该鼓励自考生用多样的思路解题。正是因为如此,在评卷过程中,往往会根据考生的作答情况,对评分标准进行调整,也正因如此,教育部把国家教育考试靠后的评分标准仍然列为秘密材料。因此教育部不在网上公布答案,请考生谅解。

第二篇:律师公证制度

律师公证制度

名词解释

1.公职律师:是有公职的为国家公共权力机关或组织提供法律服务的律师。

2.合伙律师事务所:是依法设立的由合伙人依照合伙协议约定,共同出资,共同管理,共同收益,共担风险的律师执业机构。

3.律师协会:是社会团体法人,是律师的自律性组织,是律师进行自我管理的行业组织。

4.出征:是公证机构根据审查的结果,对符合出征条件的公证事项,在法定期限内,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制作,发送公证书的活动。

5.终止公正:是指公证申请受理后,在办理公证的过程中,由于出现法定事由致使公证事项不能继续办理,或者继续办理已无意义时,作出的停止公证程序的决定。

6.公证期限:是公证机构办理公证事项和处理某些公证事务的法定时间限制。

7.保全证据公证:是指在诉讼活动外,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日后可能灭失或者难以取得的证据,事先加以提取,收存,固定,描绘素等方式进行保全的活动。

8.公正调解: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针对经过公证的事项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依照法律和事实,对当事人的双方进行说服教育,劝导协调,促使当事人之间和解,消除纠纷的活动。

9.公证争议:是指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认为公证书有错误,而与公证机构就错误是否存在,过错责任和公证赔偿数额所发生的争议。

10.个人律师事务所:是指由一名律师开办的律师事务所。

简述

一. 律师的主要权利:1.律师的调查取证权2.阅卷的权利3.同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

会见和通信的权利4.律师的有限豁免权5.拒绝辩护,代理的权利6.其他权利a对公,检,法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要求解除强制措施的权利b得到人民法院适当的开庭通知的权利c出席法庭,参与诉讼的权利d代行上诉的权利e获取本案诉讼文本副本的权利

二. 律师调查权的主要规定:1.新修定的《民事诉讼法》第61条规定,代理诉讼的律师和其他诉讼代理人有权调查收集证据,可以查阅本案有关材料。2.第64条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3.第179条中,将“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为调查收集的”的情形规定为人民法院应当再审的情况。4.。新《律师法》第35条规定,受委托的律师根据案情的需要,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三. 律师在刑事诉讼中阅卷权的主要内容:1审查起诉阶段,辩护律师认为有必要

时,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收集,调取证据。辩护律师必须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利,认真的查阅案卷材料,会见被告人,询问证人,知情人,了解有关案件情况,走访有关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了解有关专门知识,到现场实地考察,提取有关的专家技术人员。收集到的证据材料是否具有证明力,还必须加以甄别,进行分析研究,鉴别真伪,只有查证属实的证据,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辩护律师不仅要对自己收集的证据材料加以甄别,而且要对司法机关收集的证据材料加以鉴别。对有错误的鉴定结论及时要求补充或重新鉴定。

四. 关于律师会见权的法律规定:1.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6 条规定,辩护律师

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2.《刑事诉讼法》第96条规定:“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侦查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和需要可以派员在场,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3.新《律师法》第33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受委托的律师凭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有权会见犯罪嫌疑人。

五. 关于律师拒绝辩护,代理的法律规定:1。

(一)根据我国1996年《律师法》

第29条,新《律师法》第32条第2款明确规定:“律师接受委托之后,无正当理由的,不得拒绝辩护或者代理。但是,委托事项违法,委托人利用律师提供的服务从事违法活动或者委托人故意隐瞒与案件有关的重要事实的,律师有权拒绝或者代理。

(二)《律师执业行为规定(试行)》规定:“出现下列情况时,律师可以拒绝辩护,代理:1.委托人利用律师提供的服务从事犯罪活动的。2.委托人坚持追求律师认为无法实现的或不合理的目标的。3.委托人在相当程度上没有履行委托合同义务,并且已经合理催告的。4.在事先无法预见的前提下,律师向委托人提供服务将给律师带来不合理的费用负担,或给律师造成难以承受的,不合理的困难的。5.委托人提供的证据材料不具有客观真实性,关联性与合理性,或经司法机关审查认为存在伪证嫌疑的。6。其他合法的缘由

六. 律师的主要义务:

(一)律师对委托人的义务1.律师不得私自接受委托,收

取费用,接受委托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2.律师的保密义务3.利益冲突的回避义务

(二)律师对裁判庭的义务1.律师维护裁判庭公正的义务2.律师对裁判庭的真实义务3.律师维护裁判庭廉正性的义务4.律师尊重裁判庭的义务

(三)律师回避的义务

(四)律师的其他义务

七. 设立律师事务所的条件:1.有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2.又符合律师法规定的律师。3.设立人应当是具有一定的执业经历,且3年内未受过停止执业处罚的律师4.有符合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数额的资产。

八. 律师服务管理办法,对风险代理收费案件范围的限制性规定:1.风险代理的适

用范围:一是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法律事务。二是部分涉及财产及财产关系的民事案件。律师事务所必须是在告知委托人政府指导价后,委托人仍需要实行风险代理的情况下,才可以实行风险代理收费。2.禁止实行风险代理的案件范围:一是刑事诉讼案件。二是行政诉讼案件,国家赔偿案件以及群体性诉讼案件。三是婚姻,继承案件,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案件,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案件等民事案件,不得进行风险代理收费。3.实行风险代理收费,律师事务所必须与委托人签订风险代理收费合同,明确约定双方应承担的风险责任,收费方式,收费数额或比例。4.实行风险代理收费,最高收费金额不得高于收费合同约定标的额的30%

九. 强制执行效力公证:(概念):是指公证机构依法赋予强制执行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时,债务人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不再经过诉讼程序,人民法院应当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出征条件)1.债权文书以给付一定货币,物品或有价证券为内容。2.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债权文书有关给付内容无疑义。3.债权文书中载明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或不完全履行义务时,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的承诺。4《公证法》规定的其他条件。(范围)根据《公证法》的规定,公证可以分为民事法律行为公证,有法律意义行为能够被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因为只有民事法律行为是以债权文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也不是所有的经过公证的债权文书能够具有执行效力,《公证法》又进一步设定了两个条件:1.从客观上讲,债权文书必须以给付为内容。2.从主观上讲,债务人必须

要有自愿接受强制执行的承诺,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十. 公证特别程序的适用范围:1.招标投标:是指招标方以公告或邀请的方式,将

其招标的项目和招标程序公布于众,愿意承担该项目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按照招标人的要求进行投标,招标人从中选出最佳投标,并与该投标人签订合同的活动。2.拍卖:是指拍卖人按照事先公告的程序,公开叫价,竞争购买的活动。3.开奖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有奖活动主办单位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抽奖,摇奖或评奖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4.保全证据公证5.出具执行书

6.公正调解

十一. 律师承担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1.律师在主观上必须有过错2.律师的行为必须

是已经给当事人造成了经济损失,行为和损失结果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3.律师的行为必须是违法行为,即律师的行为应当具有违法性,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4.律师的行为必须是发生在律师执业过程中

十二. 公证机关的主要业务范围:一。自愿公证事项

(一)对法律行为的公证1.合同2.继承3.委托,声明,赠与,遗嘱4.财产分割5.招标投标,拍卖

(二)对有法律意义的事实的公正1.婚姻状况,亲属关系,收养关系2.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职务,职称,有无违法犯罪记录

(三)对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的公证1.公司章程2.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文书的副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

3.债权文书4.保全证据公证5.自然人二。法定公证事项: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于法律或者行政法规中规定的应当办理公证的事项,应当依法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公证。

十三. 公证律师管理体制------司法行政机关,协会(行业):

(一)“两结合”的律师

管理体制

(二)司法行政部门对律师的管理1.依法制定行业发展政策和法规2.指导性宏观管理3.监督管理4.准入和退出管理5.协调各方面关系,改善执业环境,为律师依法执业提供支持6.调整法律服务供需关系,通过市场机制与政策调控手段结合的方法解决法律服务供需矛盾的问题

(三)1.制定律师行业规范2.执业律师教育培训3.律师维权4.负责律师的奖励与处分5.负责律师国际交流工作

十四. 公正地域管辖规定:1.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辖区2.设区的市,直辖市的辖区或所辖城区的全部市辖区。各公证机构受理的公证业务必须是本职业区域从事的公证业务,但受理以后,在办理公证过程中,如果需要超出公证执业区域从事一些公证行为则是被允许的。

十五. 领事认证与公证的主要区别:公证与领事认证的区别在于两者的内涵不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展开证明;而认证只是审查公证文书是否由盖章中标明的公证机构及签字的公证员所公证,即只进行形式审查,不就其内容进行审查。

十六. 民事法律行为公证出征条件:1.当事人具有从事该行为的资格和相应的民事行

为能力2.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3.该行为的内容和形式合法,不违背社会公德

十七. 公证赔偿的构成要件:1.公证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是公证机构及其公证

员存在过错,即公证赔偿的规则原则为过错原则2.当事人及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受到损失3.公证赔偿的请求人,是当事人及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4.公证赔偿责任的承担方式是先由公证机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而后公证机构可以向有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的公证员追偿,法律在这一规定上的设计再次体现了我国公证立法上所采取的机构本位主义模式

十八. 民事诉讼律师代理:(概念):是指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律师接受民

事诉讼当事人或法定代理人的委托,受律师事务所或者政府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为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已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代理被代理人

进行民事诉讼的行为。(特征)1.代理律师必须已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诉讼活动

2.代理律师必须在被授权范围内进行诉讼活动3.代理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4.代理人为律师5.民事诉讼中的律师代理具有专业性,非个人性及规范性。(种类)

(一)一般代理和特别代理1.一般代理:是指当事人是将普通的诉讼权利委托给律师行使,也就是说当事人是把那些不直接涉及实体权利的一般诉讼权利授权代理律师行驶2.特别授权代理:是指当事人不仅将一般的诉讼权利,而且将重要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的处分权利一并交给律师行驶

(二)一审,二审,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的律师代理

十九. 律师刑诉代理范围:1.侦查阶段律师介入刑事诉讼2.在审查起诉阶段担任辩护

人或诉讼代理人3.担任公诉案件辩护人4.办理其他刑事诉讼业务

二十. 公正和民事诉讼的区别:1.两者性质不同:公正是非诉讼活动;民诉是审判活

动2.两者当事人不同:公证是申请人;民诉是原告和被告3.两者的法律依据不同:公证是《公证法》;民诉是《民事诉讼法》4.两者的法律后果不同5.不服法院的裁判与不服公证解决方法不同:公证是向公证机构复查;民诉是提出上诉。

二十一。保全证据(概念):是指人民法院在起诉前或在对证据进行调查前,依据申请人的申请或当事人的请求,以及依职权对可能灭失或今后难以取得的证据,予以固定和保存的行为。(特征):一是必须在诉讼之前进行,法院立案以后或者诉讼进行当中的证据保全不是诉前证据保全;二是必须经过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利害关系人申请,法院不能主动进行诉讼前的证据保全,这是由法院“不告不理”的基本原则所决定的;三是诉前证据保全的目的是为了固定和保护证据,防止一方当事人人为的修改证据原貌。(特别规定)1.现行《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诉讼参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该条规定了证据保全的条件、启动的主体及方式,从条文本身来看,此处的证据保全规定为诉讼中的证据保全。2.《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中证据保全的规定 :2000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五章就海事诉讼证据保全制度作了专门详细的规定,从中可以看出,海事证据保全制度是对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细化和完善,实现了在诉讼程序上对民事诉讼法的继承和超越。作为最为详尽的证据保全规则,海事证据保全程序对普通民事证据保全程序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极大地丰富了证据保全制度的内容,对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保全制度

也必将产生重大影响。3.知识产权立法中证据保全的规定 :2001年修订的《商标法》第五十八条对证据保全程序的启动、法院的裁判、担保以及不起诉的处理等作出了规定。2001年修正后的《著作权法》第五十条再次确认了诉前证据保全制度的合法性。

第三篇:公证与律师制度考点提纲

《公证与律师制度》考点提纲

上篇 公证制度

第一章 公证法律制度概述

一、公证的概念(识记)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合法性、真实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二、公证的法律性质(识记)

公证的法律性质是公证机构的民事证明行为。

三、公证法的概念(识记)

公证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为规范公证活动,保障公证机构和公证员依法履行职责,预防纠纷,保障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既有实体法的内容,又有程序法的内容。

四、根据公证法的范围大小,对公证法的划分(领会)

狭义的公证法仅仅指系统规定有关公证活动的法律规范的公证法典,广义的公证法是指一切规定有关公证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五、公证法的作用(领会)公证法是公证工作的基本法,它对公证制度的法律地位和公证执业活动的基本原则,以及公证机构、公证员、公证程序、公证效力和公证法律责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公证法学的概念(识记)

公证法学是法学中的一个部门法学,是对公证立法和公证法的适用进行理论概括的科学。

七、公证法律制度的概念(识记)

公证法律制度是规范公证证明活动以及进行公证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以及其他公证参与人办理公证事项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八、公证法律关系的概念及要素(领会)

公证法律关系是受公证法所调整的公证机构、公证当事人、公证利害关系人及其他公证参与人,在办理公证事项,进行公证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以公证法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其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

主体包括:

1.公证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明机构。公证机构是公证证明活动的主持者。(识记)

2.当事人:是指与公证事项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并以自己的名义向公证机构提出申请,在公证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识记)

3.公证利害关系人:是指与公证事项有法律或者事实上的利害关系,因公证机构向其核实有关情况而参与公证程序,享有一定权利和负有一定义务的主体。(识记)

4.其他公证参与人:是指公证机构在办理公证事项的过程中,为了调查核实有关情况,保障公证程序的顺利进行,而参与公证程序活动的人。主要包括证人、翻译人员、勘验人员、鉴定人员和其他协助人。(识记)

公证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领会)公证法律关系的内容是公证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负有的义务。(领会)

九、公证的特征(识记)

第一,公证是一种证明活动;第二,公证是一种非诉讼活动;第三,公证证明具有特殊的法定效力。

十、在法律规范的体系中,与公证法关系最密切的是民商事实体法和民事诉讼法。(识记)

十一、公证法与民商法的关系(领会)

(一)民商法是公证制度的基础;

(二)公证法是正确实施民商法的保证;

(三)公证法和民商事法律是不同的法律规范

(1)公证制度属于程序法的范畴,民商法属于实体法的范畴;(2)公证法属于公法的范畴,民商法属于私法的范畴;

十二、公证法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领会)

(一)联系

(1)公证法与民事诉讼法都是程序法,在许多法律制度上有相似之处,两者可以相互借鉴;

(2)公证法的实施有利于减轻人民法院的负担,起到预防纠纷和减少诉讼的目的;

(3)经过公证的法律文书、事实和行为可以直接作为定案的依据;

(4)经过公证赋予的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可以依照民事执行程序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区别

(1)性质不同。公证属于非诉讼活动,是证明行为;民事诉讼是司法活动,是国家行使审判权的体现。

(2)法律后果不同。

(3)不服法院裁判与不服公证解决的方式不同。

十三、新中国公证制度的初创和初步发展是从1949年到1957年。(领会)

十四、公证法律制度的作用(领会)

(一)公证法律制度对市场交易安全的保障作用

(二)公证法律制度的预防纠纷作用

十五、公证的预防性(识记)

公证活动一般发生在纠纷发生之前,有助于降低当事人的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有助于消除纠纷隐患,促进当事人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从而达到预防纠纷和减少诉讼的目的。

十六、公证的独立性(识记)

公证的独立性是指公证机构独立地行使公证证明权,独立承担责任。

十七、公证的专业性(识记)

第二章 公证活动的基本原则

一、公证活动基本原则的概念(识记)

公证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指公证机构办理公证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二、公证活动基本原则的意义(领会)

公证的基本原则是公证活动的前提、基础和依据,体现了公证活动的性质、任务、职能和活动规律,是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实施公证行为的法律准绳。

三、真实原则的概念(识记)

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在办理公证业务时,要查明公证的事项是否真实。也就是说公证文书中所证明的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是确实发生的事实,没有任何虚假因素。

四、真实原则的内容(领会)

(一)当事人申请公证确系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

(二)当事人申请公证的事项必须真实可靠

1.对民事法律行为类公证证明事项的真实性审查标准

公证机构和公证员仅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的真实性承担证明责任,对法律行为的载体的内容不承担责任。

2.对有法律意义的事实类公证证明事项的真实性审查标准(识记)公证机构和公证员除对待证事项所必须具备的形式要件进行审查外,还必须对其实质内容进行审查,保证其内容必须是真实、合法的。

3.对有法律意义的文书类公证证明事项的真实性审查标准

对文书文本相符类公证,通常不对内容进行实质性审查,对证书类公证,必须对内容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查。

4.公证员必须客观全面地收集证据,并且认真、系统地分析审查判断证据。

五、合法原则的概念(识记)合法原则,是指公证机构证明的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形式、内容、取得方式及公证程序,都应当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不违反国家政策的公共利益。

六、合法原则的内容(应用)

1.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办理公证业务,进行公证活动,都要遵守公证法及其配套的行政法规、规章中有关公证制度的规范,恪守职业道德,遵循执业纪律和行业规范;

2.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办理公证业务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才能办理,并依法进行核实、审批,不得擅自出证,出具的公证书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格式和要求;

3.应当遵守与公证业务相关的实体法的规定。

七、独立原则的内容(领会)

公证机构办理公证业务的依据是事实和法律,公证机构是国家专门设立的法律证明机构,独立行使司法证明权,依法履行公证机构的职责,不受任何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预。

八、自愿与法定公证相结合原则的概念(识记)

自愿公证,是指公证机构办理公证业务,必须根据当事人的自愿申请,由当事人基于自己的真实意愿自行决定是否申请办理公证。法定公证,是指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的必须采用公证形式设立、变更、终止的法律行为,或者确认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当事人必须申请办理公证,否则就不发生法定效力。

我国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实行自愿与法定公证相结合的原则。

九、自愿与法定公证相结合原则的意义(领会)法定公证与自愿公证相结合既贯彻了意思自治原则,又保障了市场运行中重大而复杂的法律关系被强制“事前调整”,有利于发挥公证作为民、商事活动的过滤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十、回避原则的概念(识记)公证活动的回避原则,是指公证员在公证活动中不能办理与本人、配偶及他们的近亲属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的公证,以防止因不公正而损害他人或公共利益。

十一、回避原则的意义(识记)一可以防止公证员因沾亲带故,对公证的事项先入为主,利用职权徇私舞弊,作出不公正的偏袒证明;二可以避免引起他人对公证工作的嫌疑和非议,以利于公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十二、公证中回避的方式(领会)

一是公证员依法自行回避,二是当事人申请回避

十三、公证员回避的法定情形(领会)

第一,公证员不许办理本人、近亲属的公证业务;第二,公证员不许办理与本人及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公证业务;第三,公证员不许办理本人与当事人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正确办证的公证业务。

十四、保密原则的概念(识记)

保密原则是指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以及其他受公证处的委托、邀请或因职务需要而接触公证证明事务的人,对其在公证活动中所接触到的国家秘密和当事人的隐私不得泄露,负有保密义务。

十五、使用本国和本民族语言文字原则的概念(识记)

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在公证活动中应当使用本国和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各种行为,并使用本国的和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制作公证文书。

第三章 公证机构与管理体制

一、公证机构的性质(识记)

公证机构是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明机构。公证机构既非国家机关,亦非企业事业单位,而是类似法律服务性质的中介机构,专司证明活动,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公证机构的特征(识记)

(1)公证机构的法定性;(2)公证机构是非营利性法人;(3)公证机构的独立性(识记)

第一,行使职权的独立性,即公证机构依照法律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第二,承担责任的独立性,即公证机构以自己的财产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4)公证机构是统一行使证明职能的机构;(5)公证机构具有服务性;(6)公证机构具有非政府性。

非营利性和独立性是公证机构的两个基本特性。

三、公证机构的任务(领会)

公证机构的任务是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办理下列公证事项:合同;继承;委托、声明、赠与、遗嘱;财产分割;招标投标、拍卖;婚姻状况、亲属关系、收养关系;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职务、职称、有无违法犯罪记录;公司章程;保全证据;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文书的副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申请办理的其他公证事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公证的事项,有关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公证。

公证机构的任务还有: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可以办理下列事务:(1)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公证机构登记的事务;(2)提存;(3)保管遗嘱、遗产或者其他与公证事项有关的财产、物品、文书;(4)代写与公证事项有关的法律事务文书;提供法律咨询。

四、公证机构的禁止行为(领会)

(1)为不真实、不合法的事项出具公证书;(2)毁损、篡改公证文书或者公证档案;(3)以诋毁其他公证机构、公证员或者支付回扣、佣金等不正当手段争揽公证业务;(4)泄露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5)违反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公证费;(6)法律、法规、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规定禁止的其他行为。

五、公证机构的权利(识记)

1.核实权;2.受理或不予受理当事人的公证申请的权利;3.终止公证或拒绝公证的权利;4.解答法律咨询、调解公证事项的纠纷,办理法律规定的其他法律事务的权利。

六、公证机构可以受理的事项(识记)

(1)申请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有利害关系;(2)申请人之间对申请公证的事项无争议;(3)申请公证的事项符合《公证法》第十一条规定的范围(即公证机构的任务);(4)申请公证的事项符合《公证法》第25条的规定和该公证机构在其执业区域内可以受理公证业务的范围(即公证执业区域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公证的事项,符合前款第1、2、4项规定条件的,公证机构应当受理。

七、公证机构不予办理公证的事项(识记)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监护人代理申请办理公证的;(2)当事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没有利害关系的;(3)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专业技术鉴定、评估事项的;(4)当事人之间对申请公证的事项有争议的;(5)当事人虚构、隐瞒事实或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6)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充分又无法补充,或者拒绝补充证明材料的;(7)申请公证的事项不真实、不合法的;(8)申请公证的事项违背社会公德的;(9)当事人拒绝按照规定支付公证费的。

八、公证机构应当终止公证的事项(识记)

(1)因当事人的原因致使该公证事项在6个月内不能办结的;(2)公证书出具之前当事人撤回公证申请的;(3)因申请公证的自然人死亡、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不能继续办理公证或者继续办理公证已无意义的;(4)当事人阻挠、妨碍公证机构及承办公证员按规定的程序、期限办理公证的;(5)其他应当终止的情形。

九、公证机构的义务(识记)

1.保密的义务;2.出具公证书的义务(自受理之日起15日内向当事人出具公证书);3.回避的义务;4.接受复议或者申诉的义务

十、公证机构设立的原则(识记)

我国公证机构采取的设立原则是许可设立主义。

十一、公证机构的设立条件(领会)(1)有自己的名称;(2)有固定的场所;(3)有两名以上的公证员;(4)有开展公证业务所必需的资金

十二、公证机构设立的程序(领会)

设立公证机构由所在地的司法行政机关组建,逐级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审批。

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核,作出批准设立或者不予批准设立的决定。批准设立公证机构的决定,应当报司法部备案。

十三、公证协会的概念(识记)

公证协会是公证业的自律性组织,依据章程开展活动,对公证机构、公证员的执业活动进行监督。

十四、公证员协会的法律性质(识记)我国公证员协会的法律性质是社团法人。

十五、公证协会的组织结构(识记)

1.全国会员代表大会;2.理事会;3.常务理事会

十六、公证协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识记)(1)定期修改协会章程;(2)决定讨论协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3)选举和罢免理事会理事;(4)审议和通过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5)行使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认为应当由其行使的职权。

十七、理事会的职责(识记)(1)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2)向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3)选举常务理事并从中选举会长、副会长,会长和副会长都应当是执业的公证员,会长是协会的法定代表人;(4)根据需要增补或罢免个别理事或常务理事;(5)决定设臵或撤销协会的办事机构和工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会、专项基金管理委员

会;(6)制定协会的办事规则和工作计划。

十八、我国的公证管理体制(识记)

我国的公证管理体制是司法行政机关宏观管理和公证员协会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公证管理体制。

第四章 公证员

一、公证员的概念(识记)

公证员是指在公证机构从事公证业务的执业人员。

二、公证员的任职条件(识记)积极条件

1.国籍条件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年龄条件 25周岁以上65周岁以下

3.品德条件 公道正派、遵纪守法、品行良好 4.业务条件

(1)通过国家司法考试;(2)在公证机构实习2年以上;具有3年以上其他法律职业经历,并在公证机构实习1年以上,经考核合格。

特许条件,即从事法学教学、研究工作,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或者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从事审判、检察、法制工作、法律服务满10年的公务员、律师,已经离开原工作岗位,经考核合格的,可以担任公证员。

消极条件(即不得担任公证员的情形)

(1)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2)因故意犯罪或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3)被开除公职的;(4)被吊销执业证书的。

三、公证员资格的取得方式(识记)

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或曾经从事法律职业且考核合格

四、公证员的任命程序(识记)1.提出申请

2.机构推荐(公证机构推荐)3.报请审核(所在地司法行政部门报省级司法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

4.行政任命(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统一任命)

5.颁发证书(省级司法行政部门根据司法部的任命颁发执业证书)

五、公证员免除的情形(识记)(1)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

(2)年满65周岁或者因健康原因不能继续履行职务的(3)自愿辞去公证员职务的(4)被吊销公证员执业证书的

六、公证员免除的程序(识记)第一,有公证员所在地的司法行政机关报省一级司法行政部门提出,由省一级司法行政部门提请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予以免职。被吊销证书的,由省一级司法行政机关直接提请司法部予以免职。

第二,提请免职,应当提交公证员免职报审表和相关证明材料。司法部应当自收到提请免职材料之日起20日内,制作并下达公证员免职决定。

第三,公证员依法免职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发布公告。

七、公证员的法定权利(识记)

公证员有权获得劳动报酬,享受保险和福利待遇;有权提出辞职、申诉或者控告;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或者处罚。

八、公证员应承担的义务(识记)

(一)遵纪守法;

(二)恪守职业道德;

(三)依法履行公证职责;

(四)保守职业秘密

九、公证员执业道德的内容(领会)

忠于事实,忠于法律;爱岗敬业,规范服务;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清正廉洁,同业互助。

十、简述公证员的法律地位(应用)公证员是法律工作者,是公证机构的核心人员,是独立办理公证事项的执业人员,其职责是受理、承办具体的公证事项,草拟、出具公证文书,并在公证书上签名。由此可见,公证员具有独立的、中立的法律地位。

十一、公证机构享有证明权力的意义(应用)

一方面通过法律确认和保障公证员享有并行使一定权力,保证其不受其他机关、单位或个人的干涉;另一方面,通过法律规定公证员合法行使权力,防止对其他社会成员造成不利影响,也为其他社会成员寻求救济保护提供法律依据。

第五章 公证书

一、公证书的概念(识记)

公证书,是指公证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照事实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作的,具有特殊法定效力的证明文书。

二、公证书的内容(识记)(1)公证书编号;(2)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基本情况;(3)公证词;(4)承办公证员的签名(签名章)、公证机构印章;(5)出具日期。

三、公证书的生效(领会)公证书自出具之日起生效;需要审批的公证事项,审批人的批准日期为公证书的出具日期;不需要审批的公证事项,承办公证员的签发日期为公证书的出具日期;现场监督类公证需要现场宣读公证词的,宣读日期即为公证书的出具日期。

四、公证书的发送(识记)公证书做好后,公证机构应将制作好的公证书正本及当事人要求的若干份副本发给当事人。公证机构留存公证书原本(签发稿)和一份正本附卷。

五、公证书的证据效力(识记)公证机构出具的公证文书,在法律上具有最高的证据效力。从法律上确认了公证书是一种可供人民法院直接采信的证据,它的证据效力要强于其他任何证明文书,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

六、不同遗嘱之间发生冲突,应以哪个为准?(识记)以公证遗嘱为准。

七、法定公证事项公证书的效力(领会)法定公证事项公证书的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公证的事项,有关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公证,未经公证,该事项不能产生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法律效力。对于民事法律行为,公证是其生效要件;对于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文书,法定公证的法律效力根据设定该法定公证事项的各法律、行政法规确定。

八、对强制执行效力的理解(识记)

对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公证机构作出的赋予债务文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证明,同审判机关作出的给付判决是相同的,都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

九、赋予公证书强制执行效力的意义(识记)公证的强制执行效力可以使一些逾期不履行的、没有争议的债权文书不经过民事诉讼程序,而由当事人直接申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这样有利于迅速解决债务人不履行债务问题,及时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从而平息纠纷,减少诉讼,避免因诉讼而导致人力、物力和时间上的损耗,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条件(领会)

(1)债权文书具有给付货币、物品、有价证劵的内容;(2)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债权文书有关给付内容无疑义;(3)债权文书中载明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或不完全履行义务时,债务人愿意接受依法强制执行的承诺。

十一、公证机构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的范围(领会)(1)借款合同、借用合同、无财产担保的租赁合同;(2)赊欠货物的债权文书;(3)各种借据、欠单;(4)还款(物)协议;(5)以给付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学费、赔(补)偿金为内容的协议;(6)符合赋予强制执行效力条件的其他债权文书。

十二、强制执行效力争议的解决(领会)

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依法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债权人或债务人对该债权文书的内容有争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就争议内容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十三、公证书的制作要求(领会)

主体要求:公证书只能由具备公证员签名或加盖签名章,才符合法律规定。形式要求:公证员制作公证文书应当做到规范化,不能违反格式要求,不得任意制作。公证员应当按照司法部《公证文书格式》制作公证书。

内容要求:(1)公证书的文字表述必须符合真实性、合法性、可行性的要求;(2)公证书的公证词与其所证明的法律文书(如合同、协议等)的内容必须保持一致,如果相互脱节或者相互矛盾,都会使公证书部分或全部无效;(3)公证书的语言必须精炼,文字表述要准确。

十四、公证书的制作过程(领会)

(一)草拟公证书

(二)公证审批,除主办公证员承办的不需要审批的公证证明事项外,其他都必须经过审批。任何人不得审批自己办理的工作业务。审批工作由公证处主任、副主任或他们指定的公证员负责。

(三)制作公证书

十五、公证书的更正(领会)

公证书的更正、修改,是指公证机构对已经发出的有不当之处的公证书,将其收回,进行修改、更正,或另行制发补正公证书的活动。公证书的内容合法、正确,仅证词表述或者格式不当的,应当收回公证书,更正后重新发给当事人;不能收回的,另行出具补正公证书。

十六、公证书撤销的概念(领会)

公证书的撤销,是指公证机构发现已经出具的公证书不真实、不合法,依法作出决定,予以撤销的活动。

十七、公证书复查的后果(领会)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认为公证书有错误的,可以向出具该公证书的公证机构提出复查。公证书的内容违法或者与事实不符合的,公证机构应当撤销该公证书并予以公告,该公证书自始无效;公证书有其他错误的,公证机构应当予以更正。

(1)公证书的内容合法、正确,办理程序无误的,作出维持公证书的处理决定;

(2)公证书的内容合法、正确,仅证词表述或者格式不当的,应当收回公证书,更正后重新发给当事人;不能收回的,另行出具补正公证书;

(3)公证书的基本内容违法或者与事实不符的,应当作出撤销公证书的处理决定;

(4)公证书的部分内容违法或者与事实不符的,可以出具补正公证书,撤销对违法或者与事实不符部分的证明内容;也可以收回公证书,对违法或者与事实不符的部分进行删除、更正后,重新发给当事人;

(5)公证书的内容合法、正确,但在办理过程中有违反程序规定、缺乏必要手续的情形,应当补办缺漏的程序和手续;无法补办或者严重违反公证程序的,应当撤销公证书。

十八、公证书撤销的后果(领会)

被撤销的公证书应当收回,并予以公告,该公证书自始无效。公证机构撤销公证书的,应当报地方公证协会备案。

第六章 公证执业区域

一、公证执业区域的概念(识记)公证执业区域,是指各公证机构之间在不同的区域内办理公证业务的分工和权限。

二、公证执业机构的布局(识记)

公证机构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可以在县、不设区的市、设区的市、直辖市或者市辖区设立;在设区的市、直辖市可以设立一个或者若干个公证机构。公证机构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三、公证执业区域包括的内容(识记)我国的公证执业区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某一公证机构执行公证职务的区域范围;(2)按照哪种标准确定某一公证证明活动由特定的公证机构受理。

四、公证执业区域确定的原则(领会)第一,便于当事人申请公证的原则; 第二,便于公证机构受理公证的原则; 第三,平等原则; 第四,均衡原则。

五、划分公证执业区域的意义(识记)第一,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第二,避免各公证机构之间不正当竞争; 第三,增强我国公证在世界各国间的公信力。

六、我国公证执业区域的划分单位(识记)

(1)以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为单位划分各个公证机构的执业区域,此时,该公证机构的执业区域与县的行政区域一致;(2)以设区的市、直辖市的辖区或者所辖城区的全部市辖区为单位划分各个公证机构执业区域,此时,公证机构的执业区域与行政管辖区域就有差别,具体区域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核定。

七、公证执业区域的划分规则(领会)(1)由当事人所在地的公证机构受理 申请人是自然人的,住所地是指户籍所在地,通常以户口本或者身份证上登记的地址为准;申请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办事机构所在地,通常以《法人营业执照》或者《营业执照》上登记的地址为准。

(2)由当事人经常居住地的公证机构受理(3)由行为地的公证机构受理 法律行为地,是指实施法律行为的地点。当事人申请办理的公证业务是法律行为时,法律行为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有权受理。

(4)由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受理(5)由不动产所在地公证机构受理 涉及不动产的公证业务,应当由不动产所在地的公证机构受理。申请办理涉及不动产的委托、声明、赠与、遗嘱的公证,可以适用之前规定。

二个以上当事人共同申办同一公证事项的,可以共同到行为地、事实发生地或者其中一名当事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的公证机构申办。当事人向两个以上可以受理该公证事项的公证机构提出申请的,由最先受理申请的公证机构办理。

八、公证执业机构执业的例外规定的具体情形(应用)

(一)使(领)馆公证

国内公证机构只受理在我国境内的申请人申办的,或者境外当事人委托国内

亲友代办的公证证明事项。

多数情形下,我国驻外使领馆只受理中国公民在国外发生的事实的公证。公证事实发生在国内的,原则上应当向我国办理涉外公证证明业务的公证机构申请办理公证。当事人可以委托亲友在国内办理公证并经外交部领事司或者其授权单位认证,也可经证书使用国驻华使领馆认证。

(二)根据国际惯例由特定机关或特定人员出具证明 1.商检机构的证明

出口商品检验证书和进口商品检验证书与公证机构出具的公证文书具有同等的效力。

2.卫生管理机构的证明

国际卫生管理机构有权出具免疫证书、健康检查证书、出生证书、死亡证书等,这些证明文书与公证文书具有同等的证明效力。

3.商标管理机构的证明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颁发的商标注册书与公证文书具有同等的证明效力。

4.特殊情况下有关公职人员的证明 针对遗嘱、委托行为等出具的证明书

(1)航行中的船舶、航空器上的负责人;(2)在野外的勘探队、考察队及其他在野外工作的组织的负责人;(3)执行剥夺自由的场所如看守所、监狱等单位的负责人;(4)部队的政治机关或军官。

第七章 公证法律责任

一、公证法律责任的概念(识记)

公证法律责任是指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在办理公证业务时违反与公证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违反公证执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给公证当事人和公证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公证法律责任的特征(识记)

(1)公证法律责任产生的原因是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在办理公证业务时违反公证法律规定的义务;

(2)公证法律责任保护的客体是公证活动秩序;(3)公证法律责任的主体是公证机构或公证员;

(4)公证法律责任是公证员在履行公证职务过程中发生的。

三、公证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识记)

(1)公证法律责任的产生必须有公证机构及公证员的职务行为;(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3)承担公证法律责任的主体是公证机构或公证员;

(4)行为人的行为侵害了公证活动的正常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结果;(5)职务过错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四、公证法律责任的因果关系(领会)

违法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内在的、直接的、必然的客观联系,如果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就不构成公证法律责任。

五、公证法律责任的意义(领会)第一,公证法律责任有利于促进公证员尊重客观事实,坚持依法客观公正的行使证明权,提高公证的质量,降低和避免错误公证结果的出现,从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公证法律责任有利于公证员坚守执业道德,加强公证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从而认真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公证工作,严格依法办理公证事务,认真行使证明权;

第三,公证法律责任有利于提高公证的威信和威望。

六、公证刑事法律责任的概念(领会)公证刑事法律责任是指公证机构、公证员在办理公证或者从事与公证有关的职务活动中,触犯了《刑法》,并且构成犯罪,依法应当承担的受到刑事制裁的法律后果。

七、公证刑事法律责任的特征(识记)

(1)公证的刑事责任主体是公证机构和公证员;

(2)公证的刑事责任必须是在办理公证或其他有关公证的事务中出现的;(3)公证刑事责任的产生是由于触犯了刑法保护的法益。

八、公证行政法律责任的概念(识记)公证行政法律责任,是指公证机构、公证员在办理公证事项的活动中或其他与公证有关的活动中,违反行政法律、法规、规章及行政纪律的规定,但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应当承担行政法上的法律后果。

九、公证行政法律责任的特征(识记)

(1)公证行政法律责任实行分级处罚原则。有权行使行政处罚权的主体有两级,一是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一是社区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

两级司法行政部门都有权作出警告、罚款、停止执业、没收违法所得这四种处罚,而吊销执业证书的行政处罚只能由省级司法行政部门作出。

(2)公证行政法律责任实行责任法定原则。

(3)公证行政法律责任是由于公证机构及公证员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引起的。

(4)公证行政法律责任性质是国家司法行政机关依法行使国家行政处罚权,具有国家强制性。

十、公证行政法律责任的条件(应用)

首先,公证机构及公证员的行为出现了法律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情形。其次,行政处罚只能由有权的行政机关作出,其他行政机关无权作出此项行政处罚。

十一、公证行政法律责任的救济手段(应用)

公证机构及公证员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有权依法申请听证。公证机构及公证员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十二、公证民事法律责任的概念(识记)

公证民事法律责任是指公证机构及公证员在公证活动中由于过错致使公证文书发生错误,给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公证机构依法向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十三、公证民事法律责任的特征(应用)

(1)公证民事法律责任是公证机构对当事人及公证事项利害关系人所承担的一种赔偿责任。

(2)公证民事法律责任是由于公证员违法行为所引起的。

(3)请求公证赔偿的主体是公证当事人和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4)公证民事赔偿责任的范围应与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害相适应。

十四、公证民事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应用)(1)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有过错

(2)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的行为具有违法性

(3)有当事人及公证事项利害关系人的损害结果出现

(4)公证员的过错行为与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是直接的、内在的、必然的关系。

十五、承担公证民事法律责任的程序(应用)1.启动程序 2.调查程序 3.裁决程序

十六、公证民事法律责任的法律救济(领会)对受理机关作出的裁决不服,公证机构及公证员可以在法定期限内依照法定程序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对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不服的,依法提起上诉或者申诉,充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十七、公证处与公证员在承担公证民事法律责任时的关系(领会)公证文书是以公证处的名义出具的,公证员的公证行为是职务行为,因此法律规定具体承办某项公证业务的公证员虽然实施了侵权行为,却不是侵权责任的承担者,而由公证员所属的公证处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果公证员在公证过程中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公证机构在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其追偿。

第八章 公证程序

一、公证申请人的概念(识记)

在公证活动过程中,向公证机构提出办理公证请求的人,称为公证申请人。

二、公证申请人的条件(识记)

(1)以自己的名义向公证机构提出申请;(2)与申请办理的公证事项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3)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

三、公证申请人与公证当事人的不同(领会)

向公证机构提出办理公证申请的人与公证当事人是有区别的,并非所有公证申请人都能成为公证当事人,只有当公证申请人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公证申请人的公证申请被公证机构受理后,公证申请人才能成为公证当事人。

四、公证申请的提出主体(识记)1.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

2.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申请(公证员、公证机构其他工作人员不得代理当事人在本公证机构申办公证)

3.必须亲自申请的情形

遗嘱、遗赠抚养协议、赠与、认领亲子、收养关系、解除收养关系、生存状况、委托、声明、保证及其他与自然人人身有密切关系的公证证明事项应当由当事人或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亲自申请办理,不能委托他人代理。

五、申请公证的方式(识记)

申请应当以申请表的形式提出。公证申请表应当载明下列内容:(1)申请人及其代理人的基本情况;(2)申请公证的事项及公证书的用途;(3)申请公证的文书的名称;(4)提交证明材料的名称、份数及有关证人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5)申请的日期;(6)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申请人应当在申请表上签名或盖章。

六、申请公证时应提交的材料(识记)

(1)自然人的身份证明,法人的资格证明及其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其他组织的资格证明及其负责人的身份证明;(2)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的,代理人需提交当事人的授权委托书,法定代理人或其他代理人须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3)申请公证的文书;(4)申请公证的事项的证明材料,涉及财产关系的须提交有关财产权利证明;(5)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有关的其他材料。

七、公证受理的条件(领会)

(1)申请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有利害关系;(2)申请人之间对申请公证的事项无争议;(3)申请公证的事项符合《公证法》第十一条规定的范围(即公证机构的任务);(4)申请公证的事项符合《公证法》第25条的规定和该公证机构在其执业区域内可以受理公证业务的范围(即公证执业区域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公证的事项,符合前款第1、2、4项规定条件的,公证机构应当受理。

八、公证受理的程序(识记)(1)制作受理通知单;(2)履行告知义务;(3)建立公证卷宗;(4)收取公证费

九、审查核实的概念(识记)公证的审查核实,是指公证机构受理公证申请后,在收集有关证据的基础上,对当事人申请公证的事项和提供的证据材料进行了解、查证的活动,审查核实是公证活动中比较重要的环节,是保证公证机构出具的公证书真实合法的关键。

十、公证受理后审查核实的内容(识记)

(1)当事人的人数、身份、申请办理该项公证的资格及相应的权利;(2)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3)申请公证的文书的内容是否完备,含义是否清晰,签名、印鉴是否齐全;(4)提供的证明材料是否真实、合法、充分;(5)申请公证的事项是否真实、合法。

十一、公证受理后需要审查核实的情形(应用)

(1)具体办证规则要求核实的,公证机构应当按照该办证规则进行核实;(2)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真假难辨或者公证机构认为当事人提交的证明材料存在矛盾或者有疑义。

十二、审查权的行使(应用)

核实公证证明事项及有关证明材料,既是公证机构的权利,也是公证机构的义务,在进行核实时,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有协助的义务。

核实权既可以由承办公证证明事项的公证机构行使,也可以委托异地公证机构代为进行。受委托的公证机构收到委托函后,应当在1个月内完成核实。

十三、公证机构审查核实的方式(应用)

(1)通过询问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核实;(2)通过询问证人核实;(3)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了解相关情况或者核实、收集相关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证明材料;(4)通过现场勘验核实;(5)委托专业机构或者专业人员鉴定、检验检测、翻译。

十四、出证的概念(识记)

出证,是指公证机构对当事人申请公证的事项,经过审查核实之后,认为符合法定条件,依法制作并向当事人出具公证书的行为。

十五、公证程序的最终环节是什么?(识记)公证程序的最终环节是出证。

十六、民事法律行为公证出证的条件(领会)

(1)当事人具有从事该行为的资格和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3)该行为的内容和形式合法,不违背社会公德;(4)《公证法》规定的其他条件。

十七、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或文书公证出证的条件(领会)(1)该事实和文书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2)事实或者文书真实无误;(3)事实或者文书的内容和形式合法,不违背社会公德;(4)《公证法》规定的其他条件。

十八、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的公证和文书文本的出证条件(领会)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的公证,其签名、印鉴、日期应当准确、属实;文书的副本、影印本等文本的公证,其文本内容应当与原本相符。

十九、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公证的出证条件(领会)(1)债权文书以给付货币、物品或有价证券为内容;(2)债权债务关系明显,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债权文书有关给付内容无疑义;(3)债权文书中载明当债务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义务时,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的承诺;(4)《公证法》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十、哪些文书可以赋予强制执行效力(领会)

(1)借款合同、借用合同、无财产担保的租赁合同;(2)赊欠货物的债权文书;(3)各种借据、欠单;(4)还款(物)协议;(5)以给付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学费、赔(补)偿金为内容的协议;(6)符合赋予强制执行效力条件的

其他债权文书。

二十一、公证出证的程序规则(领会)

(一)审查批准出证 1.审批的程序和原则

(1)承办公证员草拟公证书并报批;(2)公证事项的审批权属于公证机构的负责人或其指定的公证员;(3)免于审批的情形。

2.审核批准的方式、要点和条件

(1)申请公证的事项及其文书是否真实、合法;(2)公证事项的证明材料是否真实、合法、充分;(3)办证程序是否符合《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及有关办证规则的规定;(4)拟出具的公证书的内容、表述和格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二)出具公证书

认为符合规定的,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当事人出具公证书。二

十二、公证书的出具分为哪两类(领会)一类是主办公证员自己签发公证书,另一类是需要经审批核准后才能出具公证书。

二十三、公证书的审批核准分为哪两种情况(领会)

一种是审批人可以独自决定;另一种是重大、复杂的公证证明事项应当在审批前提交公证机构集体讨论决定。

二十四、公证期限的概念(识记)

公证期限是指公证机构办理公证业务应当遵循的期间限度。二

十五、法律规定公证期限制度的意义(领会)一方面是对公证机构公证活动的约束,使其在保证办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另一方面是对当事人及公证证明事项的利害关系人的保护,有利于其及时领取公证书,依法行使民事权利。

二十六、出证期限的概念(识记)

出证期限,即公证机构从受理公证申请到出具公证书的期间限度。二

十七、法律规定的出证期限(识记)

公证机构经审查,认为申请提供的证明材料真实、合法、充分,申请公证的事项真实、合法的,应当自受理公证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当事人出具公证书。但是,因不可抗力、补充证明材料或需要核实有关情况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期限内。

二十八、其他办证期限的概念(识记)其他办证期限,是指公证机构办理其他公证证明事务,所须遵循的期限限制。二

十九、法律对于其他办证期限的规定(识记)1.委托异地公证机构核实的期限为1个月; 2.依据公证词制作公证书的期限为7日;

3.提存物的保管期限为5年,特殊情况下,下列物品的保管期限为6个月(1)不适于长期保管或长期保管将损害其价值的;(2)6个月的保管费用超过物品价值的5%的。

从提存之日起,超过5年无人领取,视为无主财产。4.终止公证的期限为6个月; 5.公证卷宗的归档期限为3个月。三

十、终止公证的概念(识记)

终止公证是指公证机构办理公证过程中,由于出现法定事由,致使公证业务无法继续办理或继续办理已无意义时,而决定停止办理公证。

十一、终止公证的情形(领会)

(1)因当事人的原因致使该公证事项在6个月内不能办结的;(2)公证书出具之前当事人撤回公证申请的;(3)因申请公证的自然人死亡、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不能继续办理公证或者继续办理公证已无意义的;(4)当事人阻挠、妨碍公证机构及承办公证员按规定的程序、期限办理公证的;(5)其他应当终止的情形。

十二、终止公证的程序规则(领会)

终止公证的,由承办公证员写出书面报告,报公证机构负责人审批。终止公证的决定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或其代理人。

十三、拒绝公证的概念(识记)

拒绝公证,即不予办理公证,是指在办理公证过程中,公证发现证明对象不真实、不合法,或有其他违反法律的事由,而拒绝办理公证的行为。

十四、拒绝公证适用的法定情形(领会)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监护人代理申请办理公证的;(2)当事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没有利害关系的;(3)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专业技术鉴定、评估事项的;(4)当事人之间对申请公证的事项有争议的;(5)当事人虚构、隐瞒事实或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6)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充分又无法补充,或者拒绝补充证明材料的;(7)申请公证的事项不真实、不合法的;(8)申请公证的事项违背社会公德的;(9)当事人拒绝按照规定支付公证费的。

十五、公证复查程序的概念(识记)公证复查程序,是指当事人、公证证明事项的利害关系人认为公证书有错误的,向公证机构提出申请,公证机构据此进行审查所适用的程序。

十六、公证复查程序的意义(领会)

公证复查程序带有自我纠错的色彩,既是一种对当事人、公证证明事项的利害关系人的程序救济制度,也是公证机构自我监督与纠错的机制,其意义在于通过公证当事人、公证事项利害关系人对公证机构的行为进行监督,保证公证机构能够对公证书中存在的错误及时加以纠正,从而使公证书真正发挥证明效能,维护公证当事人、与公证证明事项有利害关系的人的合法利益。

十七、公证复查程序的适用范围(识记)

提出复查的主体: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 向谁提出:出具该公证书的公证机构 公证书有错误的三种情况

(1)公证书的内容不真实或违反法律,即公证书证明的内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公证书证明的内容与事实不符。

(2)公证书有其他错误,如文字错误,表达不准确等等。(3)在办理过程中有违反程序规定、缺乏必要手续。三

十八、公证复查的程序规则(领会)

公证复查程序包括启动、审查、处理三个阶段

(一)启动

公证复查程序因申请人提出申请而启动,或者公证机构自己发现错误而启动,即申请启动或自行启动。

(二)审查

原承办公证员之外的公证员进行复查。复查结论及处理意见,应当报公证机构负责人审批。

(三)处理

十九、复查申请人应当具备的条件(识记)

(1)提出复查的主体只能是公证当事人或者公证证明事项的利害关系人;(2)申请人必须提供证明证明公证书有错误;(3)必须向出具该公证书的公证机构提出;(4)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当事人1年,利害关系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1年,最长不超过20年)

十、复查结论和处理方法(领会)(1)维持公证书(2)撤销公证书(3)补正公证书

(4)收回原公证书重新出具公证书 四

十一、撤销公证书的情形(领会)

(1)公证书的基本内容违法或者与事实不符的;(2)公证书的内容合法正确,但在办理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手续,现已无法补办的;(3)公证书的内容合法正确,但在办理过程中严重违反公证程序的。

十二、补正公证书的情形

(1)公证书的内容合法正确,仅证词表述或者格式不当,公证书不能收回的;(2)公证书的部分内容违法或者与事实不符的。

十三、收回原公证书重新出具公证书的情形

(1)公证书的内容合法正确,仅证词表述或格式不当,公证书已全部收回的;(2)公证书部分内容违法或者与事实不符,公证书已全部收回的。

十四、公证复查后不同复查结论的公证书的效力(1)维持公证书,自始有效(2)撤销公证书,自始无效

(3)补正公证书,补正公证书自出具之日起有效,被删除、更正的内容自始无效

(4)收回原公证书重新出具公证书,自重新出具之日起生效,原公证书自始无效

十五、公证复查期限(识记)1.复查终结期限:公证机构受理复查申请后30日内完成复查,以不可抗力、补充或核实材料条件下6个月内完成。

2.处理终结期限:作出复查处理决定后10日内完成撤销、更正、补正。四

十六、公证调解的概念(识记)

公证调解指的是经公证的事项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出具公证书的公证机构进行协调、劝说与和解,促使双方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

十七、公证调解的适用范围(识记)

公证调解仅适用于经公证的事项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如果不是此类纠纷,不能由公证机构调解。

十八、公证调解的意义(识记)

公证调解是公证机构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内容。该法律服务有利于维

护社会主义法制和公证信誉,减少诉讼,降低解决纠纷的成本,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稳定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十九、公证投诉的概念(识记)公证投诉,是指当事人对公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或者侵犯自己权利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提出,并要求予以处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

十、接受公证投诉的机关(识记)地方公证协会

十一、公证投诉的程序(领会)

(一)接待与登记;

(二)听取申辩;

(三)及时答复 五

十二、对公证结果不服可以提起诉讼的情形(领会)(1)对公证证书的内容有争议的

(2)对公证书涉及当事人之间或者当事人与公证事项利害关系人之间的实体权利义务的内容有争议的;

(3)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与公证机构因过错责任和赔偿数额发生争议,协商不成的。

第九章 涉外及涉港澳公证

一、涉外公证的概念(识记)

涉外公证是指公证机构对含有涉外因素的公证事项,依法证明其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

二、涉外公证的涉外因素(领会)

(1)公证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涉外因素;(2)公证法律关系的客体具有涉外因素;(3)公证书的使用地具有涉外因素。

三、涉外公证与国内公证的主要区别(领会)(1)申请公证的当事人不同;(2)出具公证书的公证机构不同;(3)申请公证的地点不同;(4)使用文字不同;(5)使用地域不同;(6)公证书用纸不同;

(7)适用法律可能有特别要求。

四、涉外公证的种类(识记)

涉外公证分为涉外民事公证和涉外经济公证两类。

五、涉外经济公证的种类(识记)

一类是有关公证文书,包括法人资格、公司章程、资信情况、银行保函、授权委托书、商标注册证书、证据保全公证;另一类是公证机构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涉外招标、拍卖等法律行为进行公证监督,对对外贸易、涉外房地产等涉外经济合同进行审查并依法出具公证书。

六、涉外公证的作用(识记)(1)用于办理出境和入境手续;

(2)用于民间往来和办理各种民事事宜;(3)用于涉外经济活动;(4)用于域外诉讼或仲裁。

七、涉外公证机构的种类(识记)

我国有权办理涉外公证业务的机构有两种,即公证处和我国驻外使(领)馆。

八、公证机构办理涉外公证的条件(识记)

(1)有一名以上具备涉外公证员资格的公证员;(2)有专职或兼职的外语翻译;(3)有较好的办公条件和设备。

八、涉外公证员的概念(识记)

涉外公证员是指具备办理涉外公证业务资格的公证员。

九、涉外公证员应当具备的条件(领会)

涉外公证员应当具备公证员资格,通过涉外公证业务考试。办理涉外公证业务的公证员,由各省级公证协会负责组织审核,审核通过后,报省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印章备案,再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司法部备案后,即可办理涉外公证业务。

十、涉外公证的申请方式(领会)

(1)由当事人或者委托代理人申请,但是与当事人有密切人身关系的公证证明事项不得委托他人代理;

(2)居住在国外的当事人如果委托代理人向国内的公证机构申请公证的,必须出具委托书,并且委托书应当经过当地公证人或我国驻外使(领)馆公证;

(3)我国公证机构所公证的对象只限于在国内发生的法律行为、事实及在国内制作的法律文书。发生在外国的法律行为、事实及文书,当事人应向外国的公证机构申请公证。

十一、涉外公证适用法律的特别规定(领会)既可以适用我国的法律法规,又可以在我国法律规定与公证文书使用国法律规定不一致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适用外国的法律规定。

十二、涉外公证文书的文字使用(领会)

发往国外使用的公证书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文字。根据需要和当事人的要求,公证书可以附外文译文。

十三、涉外公证文书的认证的概念(识记)对涉外公证文书的认证,是指外交、领事机构在公证文书上证明公证机构的签名和印鉴属实,或证明前一认证机构认证的签名和印鉴属实的行为,也可称为领事认证。

十四、行使涉外认证权的机关(识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或者外交部授权的机关和有关国家驻华使(领)馆

十五、涉外公证文书不需认证的情形(领会)(1)国与国之间可依双边协议互免认证的;(2)公证书使用国不要求认证的;

(3)有许多国家只要求部分公证书办理认证手续,其余不要求认证的。

十六、涉外公证文书认证的一般程序(领会)首先由我国外交部领事司,或者外国驻华领事馆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认证,证明我国公证机构的印章属实和公证员的印鉴属实。然后再由公证文书使用国的驻华使(领)馆认证,证明公证文书上我国外事部门的认证印章属实。

十七、涉港澳公证的概念(识记)涉港澳公证,是指公证机构依法办理具有涉港澳因素的证明事宜,证明其真实性与合法性的活动。

十八、涉港澳公证与内地公证的不同特点(识记)

(1)受理涉港澳公证的不是普通的公证机构,目前与涉外公证机构是一致的;

(2)公证书在法律适用上不同;

(3)发往港澳适用的公证书,在形式上可以按照香港或澳门的要求。

十九、涉港澳公证与涉外公证的不同特点(1)发往港澳使用的公证书,不需要认证;(2)不需附译文。

二十、涉港澳公证的申请方式(领会)(1)当事人直接申请;(2)港澳地区的居民直接来信与内地公证机构联系申请办理公证;(3)港澳地区居民委托其内地亲友或中国银行的有关分支机构及香港南洋商业银行机构等代办国内公证。

二十一、委托我国香港地区公证人制度的概念(领会)委托香港公证人制度,是指对送回内地使用的发生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公证申请,必须由我国司法部考核后再香港特

别行政区律师中委托的公证人予以办理并出具证书,非我国司法部委托的公证人以外的其他机构或其他人出具的证明文书,送回内地使用的,内地不予承认的制度。

二十二、委托公证人的条件

(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2)在香港具有永久居留权的中国公民;(3)担任香港律师10年以上;(4)职业道德良好,未有因不名誉或违反职业道德受惩处的记录;(5)掌握内地有关法律、法规和办证规则;(6)能用中文书写公证书,能用普通话进行业务活动。事情委托人的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

二十三、准予注册的委托公证人的条件(1)在上一无违纪和旷工行为;(2)职业道德良好,无违反《中国委托公证人(香港)管理办法》及协会章程的行为;(3)能按要求办理委托事宜。

第十章 公证证明活动

一、公证机构可以办理的公证事项(识记)(1)合同;(2)继承;(3)委托、声明、赠与、遗嘱;(4)财产分割;(5)招标投标、拍卖;(6)婚姻状况、亲属关系、收养关系;(7)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职务、职称、有无违法犯罪记录;(8)公司章程;(9)保全证据;(10)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文书的副本、影印本与原件相符;(11)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自愿申请办理的其他公证事项。

二、民事法律行为公证的概念(识记)

民事法律行为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的程序,对当事人有关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三、民事法律行为公证的特征(领会)

(一)公证机构是从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特征方面来证明它的真实性的 意思表示及民事法律行为人的目的和引起的民事法律后果

(二)公证机构是从民事法律行为是否为国家所认可方面来证明它的合法性的

民事法律行为是否为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所认可及行为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四、民事法律行为公证的种类(识记)(1)合同;(2)继承;(3)委托、声明、赠与、遗嘱;(4)财产分割;(5)招标投标、拍卖

五、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公证的概念(识记)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公证,是指公证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证明各种与当事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客观事实和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

六、公证中有法律意义的事实的特点(识记)第一,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必须是与申请公证的当事人存在着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即它是已经发生的客观存在的事实,且这些事实对公证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或者从事民事、经济、诉讼、仲裁等活动将产生法律上的影响。第二,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必须是无争议的。

七、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公证的意义(识记)

通过公证可以正确确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从而维护其民事合法权益,防止纠纷,减少诉讼。

公证证明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对于满足当事人正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稳定正常的法律秩序,保障当事人在域外取得合法权益,都有重要的意义。

八、具有法律意义事实公证的特征(领会)

(一)公证机构必须依法证明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的客观存在;

(二)公证机构对某些非争议性的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还应依法证明其合法性;

(三)必要时,公证机构还应该依法证明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的成因和后果。

九、有法律意义事实公证的范围(识记)

一是证明法律事件,如公民的出生、死亡、失踪以及灾害性事件等;二是证明非争议性事实,如保全证据公证、婚姻状况公证、亲属关系公证、学历公证等。

十、有法律意义文书公证的概念(识记)具有法律意义文书的工作,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

证明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

十一、有法律意义文书公证的作用(识记)具有法律意义文书的公证,主要用于当事人在域外办理有关入境手续、投标手续、申请特定权利等。办理具有法律意义文书的公证不仅可以确保具有法律意义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便于当事人进行有关的民事经济活动,防止伪造、变造文书的违法行为的发生,保护本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及侨胞的正常权利与合法利益,而且对于促进国际间的民事交往,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也具有重要作用。

十二、有法律意义文书公证的特征(应用)

首先,具有法律意义文书的公证,公证机构只就书面文件本身是否真实、合法予以公证证明,至于当事人实施了何种民事法律行为之后才将有关民事权利义务落实到书面文件上可以不问;

其次,公证机构只需要审查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对公证当事人是否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即该文书是否将对当事人取得某种民事权利、承担某种民事义务或者参加某项经济活动产生法律上的影响,以便确定当事人的资格,而不需要审查当事人持有该文书的原因和背景。

十三、有法律意义文书公证的种类(识记)

(1)证明公民个人身份方面的文书,如证明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技术等级证书等;

(2)证明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的资格、资信方面的文书,例如证明法人营业证书、公司章程文本、董事会决议、纳税证明等;

(3)证明法人、公民从事民事、商事、诉讼(或者仲裁)、索赔等方面活动的文书,例如,证明专利证书、商标注册证书、申请知识产权注册的有关法律文件等。

十四、买卖合同公证的概念(识记)

买卖合同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买卖合同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证明当事人之间签订买卖合同的行为以及买卖合同本身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的活动。

十五、办理买卖合同公证应重点审查的内容(领会)

(1)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和行为能力,主要包括当事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担保人的担保能力、代理人的代理权及代理权限的范围等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

(2)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自愿。(3)卖方对标的物是否有所有权和处分权。

(4)买卖合同的内容是否真实、合法;合同条款是否明确、完备;合同是否具有可行性;签名、印鉴是否齐全,并与申请人提供的签名、印鉴相符等。

十六、办理买卖合同公证应当特别注意的问题(领会)

(1)公证员在审查买卖合同当事人的主体资格时,特别要留意对法人工商年检的审查,查看该法人是否按时完成了年检工作。

(2)公证员在审查合同条款时,要始终保持中间人的立场,为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考虑,寻求双方当事人利益的交叉点,争取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最大化。

(3)公证员在审查买卖合同内容时,既要注意合同标的物的明确性和具体性,即合同中是否对标的物的名称、型号、规格等具体内容有约定,也要特别注意合同标的物是否为法律、法规允许自由买卖物。

(4)对合同条款是否完备也要进行必要的审查,例如,合同是否对标的物的检验方法、合同履行的期限、地点、方式、违约责任等具体内容有明确的规定。

(5)公证员在办理公证的过程中,要将签订合同需承担的法律义务及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如实告知合同当事人,并计入公证笔录。

十七、买卖合同公证的作用(领会)

公证机构通过对买卖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的证明活动,可以有效地加强对买卖合同的法律监督,引导、规范合同当事人的法律行为,使其行为合法化,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同时,办理买卖合同公证可以有效避免该合同成为无效合同或可撤销合同,防止合同因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而被撤销。通过公证法律告知,使当事人更加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从而达到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保护买卖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目的,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成为市场交易中拦截风险的重要屏障。

十八、出生公证的概念(识记)出生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当事人在何时、何地出生的事实的真实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十九、出生公证办理的条件(领会)当事人申请办理出生公证,应当向职业区域内的公证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其出生事实的证明。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出生的时间以户籍为准;没有户籍证明的,以医院出具的出生证明为准。没有医院出生证明的,参照其他有关证明认定。但是,如果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出生时间与出生证或户籍证明记载的时间不一致的,应该以该确切证据证明的时间为准。

二十、办理出生公证时应注意的问题(领会)

(1)认真审查当事人的姓名,防止冒名顶替。身份证上的姓名应当与其别名和曾用名有区分;(2)审查当事人的出生日期、出生地点是否准确、真实;(3)出生地点一定要具体,统一采用现时国家地域规划名称。

二十一、亲属关系公证的概念(识记)亲属关系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证明当事人之间因婚姻、血缘、抚养而产生的具有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

二十二、办理亲属关系公证时的程序(领会)公证机构受理当事人的公证申请后,公证员首先应当重点审查申请人与关系人之间的真实关系。亲属关系的确定主要考察申请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申请人没有工作单位的,应当要求申请人提供其住所地基层人民政府或者村(居)委会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同时,为了确保公证文书的内容真实、准确,公证员可以到有关单位或者申请人住所地的基层组织调查核实情况,也可以请求有关单位和组织的协助,询问相关知情人员。必要时,可以直接向档案管理机关查阅有关档案材料。

其次,审查当事人提供的其他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在确认申请人与关系人之间的亲属关系属实,申请人提供的其他证明材料的真实、合法后,公证机构即可以依法出具亲属关系公证书。

二十三、办理亲属关系公证时应特别注意的问题(领会)(1)了解申请人办理公证书的目的;(2)准确使用亲属关系的称谓。二

十四、有无犯罪记录公证的概念(识记)有无犯罪记录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当事人在中国

期间,是否受过我国司法机关的刑事制裁这一法律事实的真实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二十五、办理有无犯罪记录公证应特别注意的问题(领会)

(1)对于尚未达到我国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人申办此项公证的,公证机构应当不予受理;

(2)由于有无犯罪记录公证有较强的时间性,当事人提供的有无犯罪记录证明应当是申办公证期间出具的;

(3)如果公证书的有效期限届满后,当事人仍然没有离境的,需要重新申办有无犯罪记录公证。

二十六、签名、印鉴、日期属实公证的概念(识记)

签名、印鉴、日期属实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上的当事人的签名、有关单位的印鉴和日期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二十七、办理签名、印鉴、日期属实公证应注意的内容(领会)

(1)为了确保当事人签名、印鉴、日期的真实性,当事人应当在公证员面前签名、盖章、写明日期,如果当事人已经在文书上签名、盖章、写明日期的,应当向公证员确认该签名、印鉴、日期的真实性。

(2)由于签名、印鉴、日期属实公证一般只进行形式审查,只要文本的内容没有明显违法,仅需要审查当事人作出签名、盖章的行为是否是其真实意愿,有无受欺诈、胁迫等情况即可。

二十八、文书文本相符公证的概念(识记)文书文本相符公证,是指公证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对当事人提交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副本、复印本、影印本、节本、译本与原本相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二十九、文书文本相符公证审查应注意的内容(领会)(1)审查文件的形式要符合法律的要求;(2)审查复制本是否与原本文字相符;(3)审查文件的内容是否明显违法。三

十、文书文本相符公证的意义(领会)

文书文本相符公证可以方便当事人在民事经济活动中通过使用原件的复制本,有效地帮助当事人在保留原件的同时,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章 公证法律事务

一、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公证机构登记的事务(识记)当事人以其他财产抵押的,可以自愿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当事人未办理抵押物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当事人办理抵押物登记的,登记部门为抵押人所在地的公证部门。

其他财产包括:(1)个人、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非企业组织所有的机械设备、牲畜等生产资料;(2)位于农村的个人私有房产;(3)个人所有的家具、家用电器、金银珠宝及其制品等生活资料;(4)其他

二、提存的概念(识记)提存,是指债务已届清偿,债务人由于债权人的原因而无法向其交付债之标的物时,债务人将标的物提交给法定的提存机关而消灭债的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我国的公证处是法定的提存机关)

三、提存公证的概念(识记)提存公证,是指公证处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债务人或担保人为债权人的利益而交付的债之标的物或担保物(含担保物的替代物)进行寄托、保管,并在条件成就时交付债权人的活动。

四、提存公证的意义(识记)

办理提存公证,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债务纠纷,及时调节债权债务关系,维护经济流转秩序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五、提存的管辖(识记)

提存的管辖由债务履行地的公证处管辖。涉及不动产的应由不动产所在地的公证处管辖。以担保为目的的提存公证或在债务履行地申办提存公证有困难的,可由担保人住所地或债务人住所地的公证处管辖。

六、提存的法定情形(识记)

(一)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

(二)债权人下落不明;

(三)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

(四)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七、提存的原因(识记)

第一类指债务清偿期限届至,债务人无法按时给付;第二类包括债的双方在合同(协议)中约定以提存方式给付的以及为了保护债权人利益,保证人、抵押人或质权人请求将担保物(金)或其替代物提存的。

八、办理提存公证重点审查的内容(领会)(1)当事人的身份、行为能力及清偿依据;(2)债权关系是否真实合法;(3)提存标的物与债的标的是否相符,是否适宜提存;(4)提存标的物是否需要采取特殊的处理或保管措施;(5)是否存在应予提存的原因及证明材料;(6)当事人提交的材料是否真实合法。

九、可以提存的标的物有哪些(领会)(1)货币;(2)有价证券、票据、提单、权利证书;(3)贵重物品;(4)担保物(金)或其替代物;(5)其他适宜提存的标的物。

十、办理提存公证应注意的问题(领会)

(1)提存人应当提交合同、担保书、赠与书、司法文书、行政决定等据以履行义务的依据,公证机构对其要进行审查。公证机构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通知申请人。公证处受理后,应当从提存之日起3日内出具提存公证书。提存之债从提存之日起即告清偿。

(2)公证处应当验收提存标的物并登记归档。对不能提交公证处的提存物,公证处应当派公证员到现场实地验收。

(3)提存人应将提存事实及时通知提存受领人。(4)公证机构有保管标的物的权利和义务。

(5)公证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定条件给付提存标的物。

(6)提存物在提存期间所产生的孳息归提存受领人所有。提存人取回提存物的,孳息归提存人所有。

(7)提存人可以凭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或提存之债已经清偿的公证证明取回提存物。

(8)从提存之日起,超过20年无人 领取的提存标的物,视为无主财产。

十一、保管的概念(识记)保管,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遗嘱或其他有法律意义的财产、物品、文书,如结婚证书、产权证书、毕业证等,代为保管,防止丢失或损坏的活动。

十二、保管的意义(识记)公证机构代为保管遗嘱,不仅可以防止遗嘱遗失或泄密,也有利于遗嘱的顺利执行,预防纠纷。公证机构代为保管其他财产、物品或文书,可以有效地防止重要财产、物品或文书的灭失。

十三、公证员代当事人起草公证申请文书的条件(识记)(1)在合法的前提下,必须完全符合当事人的意愿;(2)起草的文书从内容到格式都应符合有关法律的规定;(3)代书的文字要求语言简明、表述清楚准确,字迹工整。

下篇 律师制度

第十二章 律师法律制度概述

一、律师法律制度的概念(识记)

律师法律制度,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有关律师性质、执业条件、执业机构、业务范围,律师的权利和义务、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法律责任等方面的规范体系。

二、律师法制制度的特征(识记)

1.律师法律制度以国家法律的确认为前提;

2.律师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提供法律服务,且这种服务不具有强制性; 3.律师法律制度以促进依法治国和保障公民权利为宗旨; 4.律师法律制度是规范律师及与其相关主体的法律制度。

三、律师法与宪法的关系(识记)

1.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律师法制定的依据和前提,宪法有关对律师制度的规定是律师法赖以存在的基础;

2.律师法的宗旨同宪法保障人权的原则是一致的,是具体实施宪法的法律。

四、律师法与诉讼法的关系(识记)1.律师法与诉讼法都有规范、调整诉讼活动和诉讼关系的内容,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侦查机关和律师等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活动所必须遵循的程序规范;

2.诉讼法关于律师活动的规定,是律师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师法与诉讼法关系非常密切,它们在诉讼中的目的相同,都是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法律的尊严,使当事人依法得到客观、公正的判决结果。

五、实体法的概念(识记)

实体法是规范法律关系主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与程序法相对应。

六、律师法与司法组织法的关系(识记)

律师法也是司法组织法的一部分,与其他司法组织法相比,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虽然它们调整的对象不同,但是这些司法组织法存在交叉和相通的地方,如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司法组织法调整对象的共同原则。

七、律师法与法律职业道德的关系(识记)

律师法有关律师的职业道德的规定是法律职业道德的一部分,律师在执业过程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职业道德,还应该遵循律师这个行业自己的职业道德。

八、古代律师法律制度的萌芽(领会)古希腊“雄辩家”是律师的萌芽

九、近现代律师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领会)

首次明文规定在诉讼中实行辩论原则,承认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是1679年英国的《人身保护法》

十、新中国律师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980年《律师暂行条例》是新中国第一部关于律师制度的立法;第一部《律师法》于1997年生效,现行《律师法》系2007年修订。

第十三章 律师

一、律师的概念(识记)

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二、律师的职业特点(识记)

1.我国的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专门执业人员; 2.我国的律师是应当事人委托或经人民法院指定而进行诉讼、非诉讼及其他法律事务;

3.我国的律师应当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三、律师的性质(领会)

首先,依法取得执业证书是律师执业的前提; 其次,律师进行业务活动的根据是当事人的委托或人民法院的指定,而不是国家授权;

最后,律师的服务对象是当事人,律师的委托人既可以是公民、法人,也可以是国家机关,律师的委托人是律师的直接服务对象。

四、律师的职责(领会)

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五、律师各职责之间的相互关系(领会)

律师职责的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这是由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与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之间的一致性所决定的。一方面,律师必须通过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律师必须通过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来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而不能以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与社会公平正义为借口,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六、我国律师的种类(领会)

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和军队律师并存,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的格局。

七、简述律师收费的定价方式(领会)1.政府指导价(诉讼法律事务)

2.市场调节价(非诉讼法律事务,包括法律顾问、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意见书等)

八、律师收费的形式(领会)

1.计件收费,一般适用于不涉及财产关系的法律事务; 2.按标的额比例收费,适用于涉及财产关系的法律事务; 3.计时收费,适用于全部法律事务; 4.风险收费

九、对律师风险代理收费的限制(应用)

第一,在风险代理的使用范围上,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法律事务、部分涉及财产关系的民事案件可以使用风险代理。办理涉及财产关系的民事案件时,委托人被告知政府指导价后仍然要求实行风险代理的,律师事务所可以实行风险代理收费;第二,严格禁止刑事诉讼案件、行政诉讼案件、国家赔偿案件以及群体性诉讼案件实行风险代理收费。婚姻、继承案件,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社会保障待遇,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抚恤金、救济金、工伤赔偿的

案件,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案件等民事案件,不得实行风险代理收费;第三,实行风险代理收费,律师事务所应当与委托人签订风险代理收费合同,约定双方应承担的风险责任、收费方式、收费数额或比例。第四,实行风险代理收费,最高收费数额不得高于收费合同约定标的额的30%。但是,鉴定费、通讯费、复印费、翻译费、交通费、食宿费由委托人支付。

十、律师收费原则(领会)(1)统一收费原则

律师服务费、代委托人支付的费用和异地办案差旅费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收取。律师不得私自向委托人收取任何费用。

(2)公开公平、自愿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3)按标准收费原则(4)协商一致原则

十一、律师可以从事的业务(应用)

(1)接受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委托,担任法律顾问;

(2)接受行政案件、民事案件当事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3)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委托,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为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或者人民法院的指定,担任辩护人,接受自诉案件自诉人、公诉案件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4)接受委托,代理各类诉讼案件的申诉;(5)接受委托,参加调解、仲裁活动;(6)接受委托,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

(7)解答有关法律的咨询、代写诉讼文书和有关法律事务的其他文书。

十二、法律顾问的概念(识记)

法律顾问,是指律师依法接受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委托,以自己的法律专业活动和技能为委托方提供多方面的法律服务的专业性活动。

十三、法律顾问的特征(领会)

平等性、独立性(顾问律师的业务活动不受聘方的意志所左右,在聘方授权范围内履行职务,维护其合法权益,而不能满足其非法要求)、服务性(与聘方单位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不承担决策任务,其工作属于咨询服务性质)、有偿性、综合性

十四、法律顾问的分类(领会)

(1)以委托人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政府法律顾问、军事法律顾问、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社会团体法律顾问、私人法律顾问等;

(2)以法律顾问的委托期限不同,可以分为常年法律顾问和临时法律顾问;(3)以法律顾问工作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专项法律顾问和一般法律顾问。

十五、民事和行政诉讼中代理的特征(领会)(1)律师必须以委托人的名义进行诉讼活动;(2)律师必须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进行诉讼活动(一般代理和特别代理);(3)律师代理的后果均由委托人承担

十六、律师可以代理的诉讼事项(识记)

代写诉状,代为接收诉讼文书,代为申请回避,代为提供证据,代为陈述案情,代为反驳和答辩,代为申请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代为申请先予执行,代为申请支付令或公示催告,代为申请宣告债务人破产还债,代为请求调解,提起上

诉,申请执行等。

十七、犯罪嫌疑人委托律师提供法律帮助的情形(识记)(1)没有实施犯罪行为而被拘留,要求律师代为申诉;

(2)实施了某种危害社会的行为,但对该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应受什么样的刑事处罚不清楚,需要听取律师的意见;

(3)如何回答讯问、怎样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需要律师给予指导;

(4)在被讯问或拘留时受到刑讯逼供,要求代为对实施刑讯逼供的人向有关机关控告。

十八、人民法院指定辩护人的情形(领会)

(1)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2)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3)被告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十九、律师担任刑事辩护人所依法享有的权利(应用)

(1)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2)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诉讼文书、技术性鉴定材料,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

(3)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材料,可以同在押的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4)经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也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许可,并且经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

(5)开庭审理时,可以对被告人、证人、鉴定人发问;对公诉人出示的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发表意见;有权申请人民法院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且互相辩论;

(6)委托事项违法,委托人利用律师提供的服务从事违法活动或者委托人隐瞒事实的,有权拒绝辩护。

二十、辩护律师的义务(领会)

(1)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的合法权益;

(2)不得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不得威胁、引诱证人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以及进行其他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行为。违法前述规定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开庭审理时,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宣读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法律文书;

(4)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辩护。二

十一、自诉案件的范围(识记)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属于自诉案件。

二十二、自诉案件中律师代理与律师作为刑事案件辩护人的不同(领会)(1)诉讼地位不同、律师作为刑事案件辩护人,具有特殊、独立的诉讼地位,其在诉讼中的行为不受被告人意志的约束,而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根据事实和法律,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自诉案件的代理人没有独立的诉讼地位,必须在自诉人授予的代理权限内为代理活动;(2)职能不同。辩护人的任务主要是反驳控诉的错误,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刑罚的意见,执行的是辩护职能;自诉案件的代理人的任务是要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执行的是控诉职能。

二十三、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人员(识记)

(1)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被害人的近亲属;(2)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3)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被告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 二

十四、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时间(识记)

1.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之日起,就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

2.自诉案件可以随时委托诉讼代理人,包括自诉人在起诉前委托诉讼代理人提起诉讼。

二十五、律师代理申诉制度的概念(识记)

律师代理申诉制度,是指律师在代理民事、经济、行政诉讼案件过程中,对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认为其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或适用法律确有错误,或违反法定程序,影响案件的正确裁判,可向当事人说明检察机关有法律监督权,经当事人授权,向检察机关民事行政部门申诉并配合检察机关审查的制度。

二十六、对诉讼案件提出申诉的情况(识记)

(1)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提出的申诉;(2)对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的决定不服提出申诉;

(3)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不提起公诉的决定不服提出的申诉。二

十七、调解的概念(识记)调解,是指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在中立的第三方介入的情况下,促使他们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互谅互让达成的协议。

二十八、调解的分类(领会)

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一是诉讼中的调解,又称法院主持下的调解;二是诉讼外的调解,包括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和民间调解。

二十九、仲裁的概念(识记)仲裁又称公断,是指各方当事人自愿地将他们之间发生的争议交给各方所同意的第三方进行审理和裁决,该裁决对各方当事人均具有约束力,能最终解决争议。

十、仲裁与其他争议解决方法的不同(领会)(1)仲裁以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为前提;(2)仲裁具有专业性的特点;(3)保密性;(4)管辖权的确定性;(5)仲裁功能的实现必须由法律上的强制执行效力为后盾。

十一、非诉讼法律事务的概念(识记)

是指没有纠纷,不需要进行诉讼的法律事务,或者虽然已经发生纠纷,但不必要或尚未到法院进行诉讼,仅在当事人之间通过调解或仲裁解决的法律事务。

十二、非诉讼法律事务包含的内容(领会)

包括无争议的非诉讼法律事务,如商标注册、纳税申报、公证等;有争议的非诉讼法律事务,如解除收养、合同解除、保险赔偿等。

十三、律师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的方法(领会)

(一)非诉讼函解(较常用的一种方法)

(二)直接协商

(三)参与非诉讼调解和仲裁

十四、解答法律咨询的概念(识记)

解答法律咨询,是指律师对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自然人等提出的涉及法律的问题予以解答和说明,或者提供法律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十五、解答法律咨询的内容(识记)

一是提供法律解释,阐明其法律关系、法律后果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二是提出依法处理的意见,并拟订出可供委托人选择的几种方案,同时提供有关的信息资料。

十六、诉讼文书的概念(识记)

诉讼文书是为实施一定的诉讼行为而制作的文书,包括行政诉讼文书、民事诉讼文书和刑事诉讼文书,如起诉状、答辩状、上诉状、申诉状等。

十七、法律职业资格的概念(识记)

法律职业资格是指依据法律规定,从事特定法律职业必须具备的条件。三

十八、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报考条件(识记)

1.国籍条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香港、澳门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具有台湾地区居民身份的人员。

2.政治思想条件:拥护《宪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且品行良好。3.民事行为能力: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4.学历条件: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

十九、不得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情形(识记)1.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2.曾被国家机关开除公职或者曾被吊销律师执业证或者公证员执业证的; 3.被处以2年内不得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期限未满或者被处以终身不得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

十、律师执业的概念(识记)律师执业,是指依法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并受国家法律及律师行业规范约束和保护的职务活动。

十一、律师执业证书的概念(识记)

律师执业证书是国家主管机关颁发的,准予律师执业的法律文件,是律师依法执业的凭证。

十二、律师执业的条件(领会)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申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3.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一年; 4.品行良好 消极条件:(1)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2)受过刑事处罚的,但过失犯罪的除外;(3)被开除公职或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的。

申请兼职律师执业,除符合以上条件外,还应当具备:(1)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从事法学教育、研究工作;(2)经所在单位同意。

十三、律师特许执业应具备的条件(领会)1.具有高等院校本科以上学历;

2.在法律服务人员紧缺领域从事专业工作满15年;

3.具有高级职称或同等专业水平并具有相应的专业法律知识的人员;

4.申请专职律师执业的,可以经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准予执业。四

十四、律师执业的法律限制(领会)

1.律师不得跨所执业;2.律师执业不受地域限制; 3.公务员不得兼任律师;

4.律师担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任职期间不得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

5.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业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

十五、律师执业的主要权利 1.人身权利和庭审责任豁免权; 2.阅卷权;

3.调查取证权; 4.会见权;

5.出庭时间受保障的权利(开庭通知书至迟开庭3日以前送达)6.拒绝辩护、代理的权利;

7.庭审中的权利(举证权、质证权、辩论权、对法庭的不正当询问拒绝回答权)

8.获取文书副本的权利; 9.代行上诉权;

10.代理申诉、控告权

十六、律师可以拒绝辩护的情形(领会)(1)委托事项违法;(2)委托人利用律师提供的服务从事违法活动;(3)委托人故意隐瞒与案件有关的重要事实。

十七、律师获取文书文本的权利(领会)

(1)凡属公诉案件,检察院应当附起诉书副本一份,交由法院转发辩护律师。有律师辩护的第一审案件,检察院如果提起抗诉,也应附抗诉书副本交由法院转发辩护律师;

(2)凡有律师参加诉讼的刑事、民事案件,不论一审、二审,法院所作判决书、裁定书,都应发给承办律师副本;

(3)凡有律师参加的仲裁案件,仲裁机构的裁决书副本也应转送承办律师。

十八、律师执业的主要义务(领会)

(一)保守秘密的义务

(二)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的义务

(三)不得私自接受委托、收取费用,接受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义务(统一收费)

(四)不得利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便利牟取当事人争议的权益,不得接受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或其他利益,与对方当事人或者第三人恶意串通,侵害委托人的权益的义务

(五)不得违反规定会见法官、检察官、仲裁员的义务

(六)不得向法官、检察官、仲裁员行贿,介绍贿赂或者指使、诱导当事人行贿的义务

(七)不得故意提供虚假证据或者威胁、利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妨碍对方当事人合法取得证据的义务

(八)不得煽动、教唆当事人采取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非法手段解决争议的义务

(九)不得扰乱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扰诉讼、仲裁活动正常进行的义务

(十)曾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律师,离任两年内不得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的义务

(十一)依法履行法律援助的义务

十九、律师执业中的利益冲突(应用)

律师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不得代理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代理的性质决定了代理人必须在委托代理授权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其行为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在同一案件中的双方当事人是独立的,他们有着利益冲突,其请求也是针锋相对。如果律师同时接受互相有利害关系的双方当事人的委托,维护一方的利益,就必然损害另一方的利益。作为代理人的律师,应当忠实于委托人,依法尽职尽责地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不能作出有损于或者可能有损于委托人权益的事。(同一律师事务所的不同律师,也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

十、法律援助制度的概念

法律援助制度是指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等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

十一、律师法律责任的概念(识记)律师的法律责任,是指律师在执行职务中因违反法定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总称。

十二、律师法律责任的意义(领会)1.有利于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律师制度

2.有利于提高律师的工作质量,加强律师责任心 3.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十三、律师的行政法律责任的概念(识记)律师的行政法律责任,是指司法行政机关中的律师管理部门对于律师违反法律和有关律师管理的法规、规章的行为给予的行政处罚。

十四、律师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处罚的机关

对律师给予的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停止执业和吊

销执业证书的处罚。前四种处罚由律师执业机构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实施;给予吊销执业证书处罚的,由许可该律师执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实施。

十五、律师行政处罚的程序(识记)1.立案调查、2.处罚前告知陈述、申辩和听证的权利3.处罚、履行和移送 五

十六、对律师行政处罚的救济(识记)

15日内向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收到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十七、对律师行政处罚可以从轻或减轻的情形(识记)1.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2.主动报告、积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的 3.受他人胁迫实施违法行为的

4.其他依法应当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的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五

十八、对律师的行政处罚可以从重的情形(识记)

1.违法行为给当事人、第三人或者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2.违法行为性质、情节恶劣,严重损害律师行业形象,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3.同时有两项以上违法行为或者违法金额巨大的

4.在司法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期间,拒不改正或者继续实施违法行为,拒绝提交、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伪造的证据的

5.其他依法应当从重处罚的

十九、律师轻微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领会)

警告,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的处罚

1.同时在两个以上律师事务所执业的 2.以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的

3.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或者代理与本人及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的

4.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两年内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的 5.拒绝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

十、律师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领会)

警告,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处罚

1.私自接受委托、收取费用,接受委托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

2.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拒绝辩护或者代理,不按时出庭参加诉讼或者仲裁的

3.利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便利牟取当事人争议的权益的 4.泄露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十一、律师严重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领会)给予停止执业6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处罚,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吊销律师执业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违反规定会见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

不正当方式影响依法办理案件的

2.向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行贿,介绍行贿或者指使、诱导当事人行贿的

3.向司法行政机关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有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的 4.故意提供虚假证据或者威胁、利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妨碍对方当事人合法取得证据的

5.接受对方当事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与对方当事人或者第三人恶意串通,侵害委托人权益的

6.扰乱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扰诉讼、仲裁活动的正常进行的 7.煽动、教唆当事人采取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非法手段解决争议的

8.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恶意诽谤他人、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言论的 9.泄露国家秘密的

十二、律师连续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领会)

在受到警告处罚后1年内又发生应当给予警告处罚情形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机关给予停止执业3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处罚;在受到停止执业处罚期满后2年内有发生应当给予停止执业处罚情形的,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吊销其律师执业证书。

十三、律师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概念(识记)律师民事法律责任又称为律师的赔偿责任,主要是为了弥补当事人的经济损失,承担责任的方式是赔偿损失。

律师民事法律责任是指律师在执行职务过程中违法执业或因自己的过错,给当事人造成财产损失时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十四、律师赔偿责任的特征(识记)

1.律师赔偿责任是律师执行职务过程中发生的 2.承担赔偿责任,律师主观上有过错

3.律师过错给当事人造成了实际的财产损失 4.律师的过错与委托人的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5.民事赔偿责任由律师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承担 六

十五、律师承担民事责任的条件(领会)1.律师必须有实施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2.律师在主观上存在过错(故意或过失)3.律师的行为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且这种行为和经济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律师的行为必须具有违法性

5.律师的损害行为必须是发生在律师执业中 六

十六、律师过错行为的范围(领会)1.因超越委托权限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2.遗失重要证据导致违法举证或证据失效的 3.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 4.出具错误的法律意见书

5.应当收集的证据,由于律师的原因没有及时收集,致使证据灭失的 6.由于律师的原因是当事人失去诉讼时效的 7.律师玩忽职守,草率处理案件的

第十四章 律师事务所

一、律师事务所的概念(识记)律师事务所是律师的执业机构。

二、我国律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领会)

我国律师事务所有三种组织形式,即合伙律师事务所(包括普通合伙和特殊的普通合伙两种形式)、个人律师事务所和国资律师事务所

三、合伙律师事务所的特征(领会)

(1)合伙律师事务所属于合伙组织,不具有法人资格(2)合伙人有参与本所管理的权利和义务

(3)财产属合伙人共有,合伙人可以依约分配利润

(4)合伙人按照合伙形式对该律师事务所的债务依法承担责任 普通合伙: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特殊的普通合伙:一个合伙人或者数个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债务,应当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合伙组织中的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任;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债务,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四、合伙律师事务所的优势(领会)

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的要求,也反映了律师行业高风险、高收入的特点。产权清晰、责权分明的合伙律师事务所,对调动律师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无疑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个人律师事务所的设立条件(领会)

设立人应当是具有5年以上执业经历并能够专职执业的律师,并且有人民币10万元以上的资产。

六、国资所与其他所在形式上的区别(领会)

(1)在内部管理上,国资所内部设立律师会议制度,由全体律师组成,民主管理律师事务所的重大事务;

(2)在责任承担上,国资所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属有限责任

七、律师事务所的设立条件(领会)1.有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

名称由“省级行政区划名、字号、律师事务所”三部分依次组成 2.有符合规定的律师 3.有符合规定的设立人

4.有符合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规定数额的资产

八、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设立所需特殊条件(领会)(1)有书面合伙协议;(2)有3名以上合伙人作为设立人;(3)设立人应当是具有3年以上执业经历并能够专职执业的律师;(4)有人民币30万元以上的资产

九、设立特殊的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所需的特殊条件(领会)(1)有书面合伙协议;(2)有20名以上合伙人作为设立人;(3)设立人应当是具有3年以上执业经历并能够专职执业的律师;(4)有人民币1000万元以上的资产。

十、设立个人律师事务所所需具备的特殊条件(领会)

(1)设立人应当是具有5年以上执业经历并能够专职执业的律师;(2)有人民币10万元以上的资产

十一、律师事务所的设立程序(应用)

1.律师事务所名称检索和名称预核准(由省级司法厅依申请办理预核准,司法部办理检索)

2.申请(由设区的市或直辖市的区县司法局受理并初审,报省级司法厅审核)3.受理并审查 4.审核并批准

5.办理有关手续(领取许可证后60日内办理刻章、开户等)

6.申请复议与诉讼(15日内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15日内诉讼)

十二、收回并注销律师事务所许可证的情形(识记)

(1)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准予设立决定的;

(2)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或者违法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设立决定的

十三、律师事务所分所设立的条件(识记)

成立3年以上并具有20名以上执业律师的合伙律师事务所,可以设立分所。设立分所,需经省级司法厅审核。合伙律师事务所对其分所的债务承担责任。

十四、律师事务所的变更(领会)

1.律所变更名称、负责人、章程、合伙协议的,应当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或直辖市的区(县)司法局审查后报原审核机关批准;

2.律所变更住所、合伙人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15日内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或直辖市的区(县)司法局报原审核机关备案;

3.律所拟将住所迁往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应当按注销原律所,设立新的律所的程序办理。

十五、律师事务所终止的条件(领会)

(1)不能保持法定设立条件,经限期整改仍不符合条件的;(2)执业许可证被依法吊销的;(3)自行决定解散的;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终止的其他情形。

律所在取得设立许可后,6个月内未开业或者无正当理由停止业务活动满1年,视为自行停办,应当终止。律所受到停业整顿处罚期限未满前,不得自行决定解散。

十六、律所的健全管理制度(领会)

1.利益冲突审查;2.依法聘用律师;3.财物管理制度;4.公平分配制度;5.投诉查处制度。

十七、律师事务所法律责任的概念(识记)律师事务所的法律责任,是指律师事务所在执业中因违反法定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总称。

十八、律师事务所行政法律责任的概念(识记)律师事务所的行政法律责任,是指司法行政部门中的律师管理部门对于律师事务所违反法律和有关律师管理的法规、规章的行为给予的行政处罚。

十九、对律所行政处罚的种类和机关(领会)

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停业整顿(地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吊销执业证书(省级司法行政机关)

二十、律所再次违法的行政责任(领会)

受到停业整顿处罚期满后2年内又发生应当给予停业整顿处罚情形的,由省级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

第四篇:律师公证与制度汇总

律师公证制度复习资料

1.西方律师制度产生的萌芽和雏形——萌芽:古希腊雅典雏形:古罗马

2.中国古代不存在律师制度原因:⑴经济原因——小农经济;⑵政治原因——专权统治

3.律师职业的特点:⑴业务性;⑵平等性;⑶有偿性(功利性);⑷自律性;⑸自主性(私力性)

4.我国法学界对律师职业的定位:⑴国家法律工作者;⑵社会法律工作;⑶法律职业者;⑷自由职业者

5.我国律师任务:⑴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直接任务);⑵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根本任务);⑶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长期任务)

6.我国律师执业的条件

一、取得律师资格

⑴通过考试取得律师资格:国家统一司法考试

⑵经过考核授予律师资格:①具有本科以上学历;②在法律人员紧缺领域从事专业工作满15年;③具有高级职称并具有相应的专业法律知识

二、申请执业证书

⑴领取律师执业证书的条件:①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取得律师资格;③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一年;④品行良好。

⑵不予颁发律师执业证书的情形:①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②受过刑事处罚的,但过失犯罪的除外;③被开除公职或者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的。

⑶律师的执业许可:①律师只能在一个律师事务所执业;②律师执业不受地域限制;③允许兼职律师执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从事法学教育、研究工作的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申请兼职。)④公务员不得兼任执业律师。

7.律师的职业权利(了解)

⑴律师的工作权利:①律师依法执业受保障的权利;②查阅案卷权;③调查取证权;④会见和通信权;⑤得到开庭通知的权利;⑥参加法庭审理的权利;⑦代行上诉权;⑧获取法律文书副本的权利;⑨申请变更强制措施的权利

⑵律师的人身权利:①刑事辩护豁免权;②拒绝作证权;③拒绝辩护代理权

8.律师拒绝辩护或代理的情形

⑴委托事项违法,或者委托人利用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从事违法活动的;

⑵委托人故意隐瞒与案件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伪造的证据材料的;

⑶委托人不履行委托合同约定义务的;

9.各种形式律师事务所的特点

⑴国办律师事务所的特点:①隶属于国家司法行政机关;②性质是事业单位,有国家财政拨款;③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主任由上级任命

⑵合作制律师事务所的特点:①不占编制、不拨经费、自费盈亏;②实行民主管理,主任由选举产生;③所有专职律师均为合作人;④以律师事务所的全部资产对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⑶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的特点:①合伙人为三人以上专职律师,但所有专职律师不一定都是合伙人;②合伙人对律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和连带责任。

⑷个人律师事务所的特点:①以一个专职律师名义申请办所;②承担无限责任

10.律师执业机构的设立条件

⑴有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⑵有规定数额的资产(10万元以上);⑶有符合规定要求的律师

11.律师应遵守的执业纪律(了解)

⑴律师在其工作机构中的纪律:①不得私自接受当事人的委托;②不得拒绝承担法律援助义务;③不得违反律师所收费制度和财务纪律;④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的律师所执业;

⑵律师在诉讼与仲裁活动中的纪律:①不得行贿或者指使、诱导委托人行贿;②在代理中,不得宣传和利用自己与有管辖权的执法机关及执法人员有亲朋关系;③不得伪造证据或者威胁、利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④遵守纪律,尊重法官和仲裁员;⑤不得在会见中违反规定;

⑶律师在处理与委托人或对方当事人关系中的纪律:①不得为谋取业务而作虚假承诺;②不得无故拖延代1

理事务;③不得泄露委托人的隐私和秘密;④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辩护或代理;⑤接受委托后,不得擅自转委托他人代理;⑥不得超越委托权限,不得利用委托关系从事与委托事务无关的活动;⑦不得在同一案件中担任双方当事人的代理人,同所律师也不得代理双方;

⑷律师在处理同行关系中的纪律:①律师不得损害其他律师的威信和名誉;②律师不得阻挠委托人再委托其他律师参与;③禁止律师进行不正当竞争;

11.律师惩戒制度的种类(看书P147—P164)

⑴承担行政责任:①对律师的惩戒措施:包括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1-5倍罚款)、停止执业、吊销律师执业证;②对律师事务所的惩戒措施:包括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1-5倍罚款)、停业整顿、吊销律师执业证。

⑵承担民事责任:律师违法执业或者过错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的律师追偿。

⑶承担刑事责任

12.律师案源开拓和收案问题(重点)

⑴律师业务拓展应考虑的因素:①公关(社交);②投入;③宣传;④业绩;⑤策略

⑵律师收案必须注意的问题:①正确处理与委托人的关系;②向当事人分析利害关系;③有策略地探讨案件的把握性;④把握好代理目标

13.我国律师收费制度(重点)

⑴律师收费的原则:①公开公平原则;②自愿有偿原则;③诚实信用原则

⑵律师收费的方式:①计件收费;②计时收费;③固定收费;④按标的收费;⑤协议收费

⑶律师收费的依据: ①人数;②案件复杂程度;③工作所需时间;④可能承担的风险和责任;⑤委托人的经济条件和承受能力;⑥律师的社会信誉和工作水平

⑷律师收费的技巧:①说明律师收费的理由;②展现律师和律所实力;③让委托人充满希望;④合理处理律师的收费

14.律师阅卷阶段和方法(重点)

一、律师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阅卷范围(阶段)

⑴侦查阶段---不能阅卷

⑵审查起诉阶段:辩护律师自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

⑶审判阶段:辩护律师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所有材料。

二、律师阅卷的方法

⑴查阅的方法:①按页码;②按时间;③按内容;④按类型

⑵摘抄的方法:①摘抄的内容;②摘抄时应注意的问题

⑶复制的方法

三、律师阅卷的特殊方法

⑴整体浏览法;⑵对比查阅法;⑶重点查阅法;⑷追踪阅卷法

15.律师的举证与质证

16.辩护种类及其相关规定

⑴自行辩护

⑵委托辩护(时间、担任辩护的人)

①公诉案件:自被第一次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②自诉案件: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⑶指定辩护:包括:①因经济困难等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经申请可以为其指定辩护人;②盲、聋、哑或者具有部分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③未成年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④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

17.侦查阶段律师为犯罪嫌疑人提供哪些法律帮助(注意:辩护从侦查阶段开始)

⑴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有关案情。⑵会见犯罪嫌疑人,为其提供法律帮助。⑶代为申诉、控告。⑷申请变更强制措施。

18.辩护律师开庭前的准备工作

①审阅起诉书;②查阅、摘抄、复制案卷材料;③会见被告人;④收集并提交证据材料;⑤确定辩护方案

19.代理律师在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⑴代理律师不是诉讼主体,不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⑵代理律师在民事诉讼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理解:听从被代理的指示。)

20.民事诉讼中律师代理关系的方法和权限

一、方法和步骤:

⑴接受委托,订立代理合同

⑵准备起诉或应诉(律师出庭前的主要工作)

原告律师:①撰写诉状;②收集证据;③帮助立案

被告律师:①了解案情、查阅案卷材料;②调查取证,并进行证据交换;③庭前和解;④准备答辩材料 ⑶参加法庭审理

⑷律师在开庭后的工作

二、权限:

⑴一般代理的权限:律师无权行使当事人重要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

⑵特别授权代理的权限:授权委托书仅写全权代理而无具体授权的,诉讼代理人无权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上诉

21.民事诉讼中代理律师出庭前的主要准备工作

①确定举证期限;②查阅案件材料,了解熟悉案情;③与委托人谈话,听取委托人的意见;④调查收集证据;⑤申请证据保全、财产保全或先予执行;⑥申请或参加庭前证据交换;⑦申请司法鉴定;⑧准备代理意见;⑨庭审准备过程中的其他工作

22.行政诉讼中的律师代理案件的范围——必须是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

律师不能代理的行政案件范围(人民法院不予受理):①国际、外交等国家行为引起的争议;②行政法规、规章或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③行政机关对内部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④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23.行政诉讼中被告代理律师的权限限制:⑴无起诉权;⑵无反诉权;⑶无收集证据权;⑷无调解权

24.非诉讼业务与诉讼业务的区别

25.法律顾问的特征

⑴服务关系的持续性;⑵服务内容的综合性;⑶服务对象的广泛性;⑷服务方式的个性化

26.律师担任企业法律顾问的权利

⑴有按照合同约定,由所在律师事务所向委托人收取顾问费的权利;⑵有为履行法律顾问职责而要求委托人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的权利;⑶有查阅委托人有关文件;参加有关会议和协商活动以及对其他关涉法律顾问服务质量问题的知情权;⑷有在办理对外事务中获得授权的权利;⑸有对企业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提示、劝导和举报的权利

27.公证的特征

⑴公证是一种非诉讼的证明活动。⑵公证必须依法进行。⑶公证只能由公证机关进行,公证的主体是公证机构和提出公证申请的当事人。⑷公证不是必经程序,不是所有的事项都要公证。

28.公证的基本原则(了解)

⑴真实、合法、可行原则;⑵必须公证与自愿公证相结合的原则;⑶公证员亲自办理公证事务的原则(直接原则);⑷回避原则;⑸保密原则;⑹便民原则;⑺使用本国和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原则

29.公证机构的设置

⑴公证机构按需要设置;⑵公证机构受司法行政机关领导;⑶公证机构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30.公证机构的管理体制(了解)

⑴行政管理---司法行政机关;⑵行业管理---公证协会(群众性团体)

31.公证的效力

⑴具有证据效力:公证书是一种特殊的证据,具有特殊的证明力

⑵法定公证的效力

必须办理公证的事项:①根据法律法规以及行政命令等规定,必须经过公证的行为;②按照国际惯例和双边协定,必须经过公证的涉外行为;③按当事人的约定,必须经过公证的行为

⑶有强制执行效力

ⅰ、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书应具备的条件:①必须经过公证赋予强制执行的效力;②公证的文书属

于债权文书,具有追偿债款、物品的内容;③内容无异议

ⅱ、应注意的问题:①并非所有经过公证 的债权文书 都具有强制执行效力;②经公证 的债权文书只

能由人民法院执行

32.办理公证的一般程序

⑴申请

⑵受理的条件:①申请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有利害关系;②申请人之间对申请公证的事项无争议;③申请

事项属于公证处业务范围;④申请事项属于公证处管辖

⑶进行审核调查

⑷出证

第五篇:公证律师制度自考分析

试题分七个部分,题型分别为填空题、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判断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或律师文书写作)。题型多,从各个角度来考查学生对本门课的掌握情况。如果考生熟悉题型,对复习备考有一定的帮助。例如,“公证的效力”这个知识点可能出选择题、简答或论述题,而出填空题可能性则小;又如《律师法》规定,申请设立律师事务所应具备哪些条件?最可能出多项选择,也可能出简答题,出论述题可能不大。考生在复习时对某个知识点可能会出哪些题,出论述题可能不大。考生在复习时对某个知识点可能会出哪些题,心中应该有所估计。下面将从各题型角度选择历年试题进行讲评。

根据评卷情况来看,填空题失误率高,而多顶选择和判断分析题的失分率高。从试题的难度看,填空题的难度不大,往往是考法律法规的条文规定或比较明确、简短的知识点,但答题要求高,不得出现文字错误或漏、添字,所以能拿满分的考生不多。例如,根据《律师法》规定,国家机关的现职工作人员不得兼任执业律师。相当部分考生填“律师法”的细节问题没有记清。又如:接受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当事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活动,是律师业务之一。答案就五花八门,有“代理人”,“委托人”、“委托代理人”,甚至有一老先生答“辩护人”。又有一题,中国公证员协会是公证人员组成的全国性的群众性社会团体,相当部分才生没有注意到“全国性”这三个字,只答了“公证员协会”,导致失分。

多项选择的分值不高,每题1分,共15分,但是多选、少选、错选都不得分,上于多选、少选导致丢分的情况比较严重。如,《公证程序规则》规定,公证的一般程序包括:(①②③⑤)①申请②受理③审查④调解⑤出证有些考生将④也选上,错认为“调解”是公证的一个程序,说明没有理解公证的含义,公证事项必须是非争议事项,根据不存在调解。又如,在下列人员中,经批准可以成为公证员协会会员的有:(①②③④⑤)①公证员②助理公证员③公证管理人员④对公证制度研究有专长的专家学者⑤公证处的其他工作人员大部分考生选①②,他们在复习中根本没注意到公证员协会并不只由公证员组成,还有其他一些管理、教研和工作人员。

判断分析题得分率低的原因,一是分值高,一般有4个题,每个5分,共20分;二是根据评分标准,判断错误不得分,判断正确,但理由错误的,理由部分不得分。举一个考题:根据便民原则,对某些急需办理的公证事务,可以先出证,后核实审批。(X),理由:(1)公证的一般程序为申请与受理、市查、出证三个基本阶段,必须严格按照公证程序进行公证活动。(2)便民原则指公证工作要一切从为了群众和便利当事人出发,及时、准确、认真、负责办好公证事务。主要休一周在简便办证手续、到当事人居所地办理公证事务、迅速办证、发扬协作精神、有利于群众办证等方面。(3)“先出证,后核实审批”是对便民原则的曲解。考生只有答到点或基本答到点才能得分。

名词解释的答案必须完整,而且符合得分点的要求。举个例子说明,继承权公证:指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照国家法律有关规定,对当事人享有遗产继承权的事实予以确认的活动。只要考生漏掉某个得分点,则就失去1分。(注意:类似的题目,答题方法要归纳公式,即谁与谁,依据什么,对什么,怎么样进行什么性质的活动。)

简答题注意要根据教材的有关点来答题,一般不需要对某个点阐述,重在“简”,但要答到“点”。例如,什么叫公证的效力?公证的效力有哪几种?考生只须根据教材回答什么是公证的效力以及三咱效力就行。论述题需要“论述”,但不能离题万里,漫无边际,评分标准也是按点分制来的。

律师法律文书写作,讲究规范性,一是格式规范,二是用语规范。力求以精练的语言将案件事实表达清楚,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保持卷面整洁和规范标点符号等,以获得阅卷老师的好感。

在此,对考生的复习提一点建议。认真阅读指定教材和考试大纲,这是考试范围的依据;必须细读有关法律文:《律师法》、《公证暂行条例》、《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熟悉《刑事诉法法》、《律师办理刑事案件规范》、《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备有主考院校编写的复习指导书也是十分需要的,这些资料往旆是组织自考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紧扣考试大纲,很有参考价值。考生熟读教材,全面复习,在此基础上要有重点;复习要注意细节;对考纲以内的内容都复习到;注意归纳、比较的学习方法;适当做练习题,在自测中总结提高。此外,案例题型经常在选择题中以小案例形式出现,如管辖问题(现在是执业区域),在近几年试题中都有涉及;律师法律文书写作也不容忽视;往次考过的知识点,仍有出题的可能,只是以不同形式出现罢了。

下载2012年公证律师制度考点2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公证律师制度考点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律师公证制度课程总结

    律师与公证制度的课程总结 一学期来,本人担任律师与公证制度的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新的理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

    公证与律师制度(论述题)

    论述律师的业务范围 1、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聘请,担任法律顾问。 2、接受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当事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3、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聘请,为......

    公证与律师制度(简答题)

    简述公证制度与民事诉讼法的区别 1、性质不同。公证是非诉讼活动;民事诉讼法调整的民事诉讼是在人民法院的组织和主持下进行活动。 2、当事人不同。民事诉讼必须有原告和被......

    公证与律师制度 重点

    公证的法律关系:是公证机构依据法律赋予 的职能,在公证活动中由公正法所确认和调整的与当事人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的综合。由主体、客体、内容构成。公证的法律关系 :是受......

    《公证与律师制度资料》

    第四章公证执业区域 ★公证执业区域:是指各公证机构之间,根据规定,在不同的区域内办理公证事务的分工和权限。 公证机构与律师事务所执业区域不同,律师事务所可以不限地区地接受......

    公证与律师制度(名词解释)

    法律行为公证:国家公证机构依法证明当事人有关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的事实性与合法性的活动。 律师见证:律师接受当事人的委托,以律师事务所的名义依法对......

    公证与律师制度名词解释

    第一章 公证法律制度概述 1.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证明活动。 2. 公作法......

    公证与律师制度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 公证:是指国家公证机构依法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进行证明的活动。 公证法:是进行公证活动所适用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有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