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健康服务工作汇报
建设健康城市是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有机部分,也是巩固创卫成果、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重要举措。自去年市委、市政府全面部署开展健康城市建设以来,在一年半时间里,我市健康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形成了一些特色。作为专项工作小组,我们健康服务组的主要职责是优化健康服务,保障健康城市建设。下面,我代表健康服
务组,向大家简要汇报专项组的有关工作情况。
一、健康服务专项组工作进展情况
我市开展健康城市建设以来,健康服务组的各位成员(来自卫生、民政、老龄、医保、残联、红十字会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对照健康服务各项任务开展工作,基本构建完善了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有效提升了健康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一)实施“公卫优先”战略,做强公共卫生
一是卫生投入不断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不断提高,新增的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2008年,市财政投入卫生事业经费为5.19亿元,较上年增幅为35.2%,高于同级财政支出的增长比率。
二是构建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立了四级公共卫生管理组织和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医疗救治、公共卫生信息监测报告网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五大体系。
三是重大疾病防控取得突出成绩。加大了艾滋病、乙肝、结核病、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力度,落实免疫规划任务,预防控制各类传染性疾病。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重点传染病监测覆盖率达100%。
四是精神卫生工作实现突破。以贯彻实施《杭州市精神卫生条例》为契机,巩固发展精神卫生工作“杭州模式”,创办《杭州精神卫生》报纸,加大精神心理知识宣传,扩大心理危机干预,在去年抗震救灾等突发事件心理援助中发挥积极作用,受到卫生部等领导的肯定和国内多家媒体报道。
五是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服务。在免费婚检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实现了“四免”服务。并从卫生领域拉动内需的新途径,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发放了专项用于青少年牙齿窝沟封闭的健康券,受益人群覆盖市区20万中小学生。
(二)定位“病有所医”目标,做强医疗服务
一是构建医疗服务网络。通过推进卫生强区(县、市)建设,创建了一批卫生强乡镇(街道),使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得以提升。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17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9家,村卫生室172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91个,城市已基本构建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基本上达到每个建制乡镇(街道)均有一所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是有效整合医疗服务资源。实行医疗资源增量放大和存量盘活,加快6家市级新医院建设。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行“收支两条线”改革,县(市)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确保了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基本完成市级医院新增医疗用房建设和各区、县(市)第一医院迁扩建。民营医疗机构发展迅速,扶持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已开设民营医疗机构865家,构建了多元投资兴办医疗机构的新格局。
三是探索实施市属医院集团化管理。根据功能布局和专业设置调整的要求,成功实施市一医院与市妇保院一体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又吸纳了市四医院。市六医院、市十医院和市儿童医院实行“三院一体”的集团化管理也进一步推进,不仅扩展了单个医院的服务空间,更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实力。优化调整市级医院功能,与浙医二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建立协作关系。
(三)健全危机处置机制,做强应急管理
一是及时控制突发疫情。去年以来,积极做好麻疹、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防止疾病的流行和蔓延。4月下旬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关于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精神和要求,特别是5月31日我市发现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人后,我们始终坚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原则和“外堵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控策略,科学有序地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用最短的时间采取了最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了不发生本地感染的二代病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维护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截至7月7日8时,我市累计发现输入性确诊病例32例。
二是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去年以来,对数起重大交通事故和地铁塌陷等事件实施紧急医疗救治,为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作出了贡献。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和公安等部门的配合下,妥善处置发生在医院内的几起意外事件,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三是健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成立了公共卫生应急办公室,充实人员力量,同时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并通过经常性的应急处置演练,切实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此外,医保、民政、红会等部门积极履行职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提高社会救助能力,加强社会化康复体系建设,协同深化了健康服务的内涵。
二、健康服务组下一步工作计划
建设健康城市是坚持“环境立市”、更好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彰显城市特色的需要,是改善民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环境生活品质和提高健康水平的需要,是发挥环境与人的双向作用,更好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需要,也是打造“生活品质之城”、提高老百姓幸福感的客观需要。下一步,健康服务组将立足健康城市建设各项目标,重点做好下列几项工作:
一是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市公共卫生中心能力建设,完善医疗急救网络布局。尤其要以我市实施慢性病干预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全人群健康素质。结合医改,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国家重点公共卫生项目实施。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政策,提高全民医保覆盖率,提高医保水平。
二是重视基层基础,完善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开展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体化管理。规划新建、改扩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实现“村村都有卫生室(站)”。深入实施“万名医师下基层”工程和省市医院与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工作,实施农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开展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定向培养工作,委托浙江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定向培养卫生技术人员。
三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的培训实践,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重视预案的队伍建设和演练工作,形成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良好局面。
四是优化服务质量。在加快新医院建设基础上,加强医疗质量监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机构服务环境,简化诊疗服务流程,方便人民群众求医问药。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
第二篇:城市健康服务工作汇报
城市健康服务工作汇报
建设健康城市是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有机部分,也是巩固创卫成果、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重要举措。自去年市委、市政府全面部署开展健康城市建设以来,在一年半时间里,我市健康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形成了一些特色。作为专项工作小组,我们健康服务组的主要职责是优化健康服务,保障健康城市建设。下面,我代表健康服
务组,向大家简要汇报专项组的有关工作情况。
一、健康服务专项组工作进展情况
我市开展健康城市建设以来,健康服务组的各位成员(来自卫生、民政、老龄、医保、残联、红十字会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对照健康服务各项任务开展工作,基本构建完善了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有效提升了健康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一)实施“公卫优先”战略,做强公共卫生
一是卫生投入不断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不断提高,新增的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2008年,市财政投入卫生事业经费为亿元,较上年增幅为%,高于同级财政支出的增长比率。
二是构建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立了四级公共卫生管理组织和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医疗救治、公共卫生信息监测报告网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五大体系。
三是重大疾病防控取得突出成绩。加大了艾滋病、乙肝、结核病、以霍乱
为主的肠道传染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力度,落实免疫规划任务,预防控制各类传染性疾病。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重点传染病监测覆盖率达100%。
四是精神卫生工作实现突破。以贯彻实施《杭州市精神卫生条例》为契机,巩固发展精神卫生工作“杭州模式”,创办《杭州精神卫生》报纸,加大精神心理知识宣传,扩大心理危机干预,在去年抗震救灾等突发事件心理援助中发挥积极作用,受到卫生部等领导的肯定和国内多家媒体报道。
五是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服务。在免费婚检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实现了“四免”服务。并从卫生领域拉动内需的新途径,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发放了专项用于青少年牙齿窝沟封闭的健康券,受益人群覆盖市区20万中小学生。
(二)定位“病有所医”目标,做强
医疗服务
一是构建医疗服务网络。通过推进卫生强区(县、市)建设,创建了一批卫生强乡镇(街道),使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得以提升。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17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9家,村卫生室172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91个,城市已基本构建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基本上达到每个建制乡镇(街道)均有一所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是有效整合医疗服务资源。实行医疗资源增量放大和存量盘活,加快6家市级新医院建设。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行“收支两条线”改革,县(市)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确保了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基本完成市级医院新增医疗用房建设和各区、县(市)第一医院迁扩建。民营医疗机构发展迅速,扶持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已开设民营医疗机构865家,构建了多元投资兴办医疗机构的新格局。
三是探索实施市属医院集团化管理。根据功能布局和专业设置调整的要求,成功实施市一医院与市妇保院一体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又吸纳了市四医院。市六医院、市十医院和市儿童医院实行“三院一体”的集团化管理也进一步推进,不仅扩展了单个医院的服务空间,更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实力。优化调整市级医院功能,与浙医二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建立协作关系。
(三)健全危机处置机制,做强应急管理
一是及时控制突发疫情。去年以来,积极做好麻疹、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防止疾病的流行和蔓延。4月下旬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关于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精神和要求,特别是5月31日我市发现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人后,我们始终坚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原则和“外堵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控策略,科学有序地开展
了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用最短的时间采取了最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了不发生本地感染的二代病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维护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截至7月7日8时,我市累计发现输入性确诊病例32例。
二是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去年以来,对数起重大交通事故和地铁塌陷等事件实施紧急医疗救治,为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作出了贡献。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和公安等部门的配合下,妥善处置发生在医院内的几起意外事件,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三是健全12全文查看
第三篇:建设健康城市工作汇报
建设健康城市工作汇报
建设健康城市是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有机部分,也是巩固创卫成果、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重要举措。自去年市委、市政府全面部署开展健康城市建设以来,在一年半时间里,我市健康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形成了一些特色。作为专项工作小组,我们健康服务组的主要职责是优化健康服务,保障健康城市建设。下面,我代表健康服务组,向大家简要汇报专项组的有关工作情况。
一、健康服务专项组工作进展情况
我市开展健康城市建设以来,健康服务组的各位成员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对照健康服务各项任务开展工作,基本构建完善了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有效提升了健康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实施“公卫优先”战略,做强公共卫生
一是卫生投入不断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不断提高,新增的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XX年,市财政投入卫生事业经费为亿元,较上年增幅为%,高于同级财政支出的增长比率。
二是构建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立了四级公共卫生管理组织和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医疗救治、公共卫生信息监测报告网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五大体系。
三是重大疾病防控取得突出成绩。加大了艾滋病、乙肝、结核病、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力度,落实免疫规划任务,预防控制各类传染性疾病。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重点传染病监测覆盖率达100%。
四是精神卫生工作实现突破。以贯彻实施《杭州市精神卫生条例》为契机,巩固发展精神卫生工作“杭州模式”,创办《杭州精神卫生》报纸,加大精神心理知识宣传,扩大心理危机干预,在去年抗震救灾等突发事件心理援助中发挥积极作用,受到卫生部等领导的肯定和国内多家媒体报道。
五是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服务。在免费婚检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实现了“四免”服务。并从卫生领域拉动内需的新途径,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发放了专项用于青少年牙齿窝沟封闭的健康券,受益人群覆盖市区20万中小学生。
定位“病有所医”目标,做强医疗服务
一是构建医疗服务网络。通过推进卫生强区建设,创建了一批卫生强乡镇,使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得以提升。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17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9家,村卫生室172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91个,城市已基本构建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基本上达到每个建制乡镇均有一所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是有效整合医疗服务资源。实行医疗资源增量放大和存量盘活,加快6家市级新医院建设。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行“收支两条线”改革,县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确保了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基本完成市级医院新增医疗用房建设和各区、县第一医院迁扩建。民营医疗机构发展迅速,扶持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已开设民营医疗机构865家,构建了多元投资兴办医疗机构的新格局。
三是探索实施市属医院集团化管理。根据功能布局和专业设置调整的要求,成功实施市一医院与市妇保院一体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又吸纳了市四医院。市六医院、市十医院和市儿童医院实行“三院一体”的集团化管理也进一步推进,不仅扩展了单个医院的服务空间,更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实力。优化调整市级医院功能,与浙医二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建立协作关系。
健全危机处置机制,做强应急管理
一是及时控制突发疫情。去年以来,积极做好麻疹、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防止疾病的流行和蔓延。4月下旬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关于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精神和要求,特别是5月31日我市发现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人后,我们始终坚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原则和“外堵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控策略,科学有序地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用最短的时间采取了最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了不发生本地感染的二代病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维护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截至7月7日8时,我市累计发现输入性确诊病例32例。
二是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去年以来,对数起重大交通事故和地铁塌陷等事件实施紧急医疗救治,为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作出了贡献。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和公安等部门的配合下,妥善处置发生在医院内的几起意外事件,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三是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成立了公共卫生应急办公室,充实人员力量,同时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并通过经常性的应急处置演练,切实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此外,医保、民政、红会等部门积极履行职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提高社会救助能力,加强社会化康复体系建设,协同深化了健康服务的内涵。
二、健康服务组下一步工作计划
建设健康城市是坚持“环境立市”、更好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彰显城市特色的需要,是改善民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环境生活品质和提高健康水平的需要,是发挥环境与人的双向作用,更好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需要,也是打造“生活品质之城”、提高老百姓幸福感的客观需要。下一步,健康服务组将立足健康城市建设各项目标,重点做好下列几项工作:
一是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市公共卫生中心能力建设,完善医疗急救网络布局。尤其要以我市实施慢性病干预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全人群健康素质。结合医改,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国家重点公共卫生项目实施。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政策,提高全民医保覆盖率,提高医保水平。
二是重视基层基础,完善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开展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规划新建、改扩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实现“村村都有卫生室”。深入实施“万名医师下基层”工程和省市医院与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工作,实施农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开展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定向培养工作,委托浙江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定向培养卫生技术人员。
三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的培训实践,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重视预案的队伍建设和演练工作,形成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良好局面。
四是优化服务质量。在加快新医院建设基础上,加强医疗质量监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机构服务环境,简化诊疗服务流程,方便人民群众求医问药。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
第四篇:医院建设健康城市工作汇报
建设健康城市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市卫生局3月23日建设健康城市动员大会的精神,我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及时召开工作部署会,3月29日向全院印发《南昌市卫生局建设健康城市实施方案(2011-2013年)》,统一职工思想,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项目及目标,扎实推进工作,各项建设项目开局势头良好。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医院成立建设健康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其他院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行政职能科室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部、项目推进部、健康服务部、健康机构部、工作监督部等五个工作部门。制定了《南昌市第九医院建设健康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拟定五个主要任务及多项具体项目,明确项目的责任科室、责任人、分管领导等,制定了项目推进计划,确保健康城市各项目标任务工作推进有方、推进有序、推进有力。
二、深入动员,营造氛围
医院4月13日召开“南昌市第九医院建设健康城市工作动员大会”,传达南昌市卫生局动员会精神,对医院“建设健康城市”工作进行宣传动员,对职工进行深入的思想发动。动员会上明确强调:建设健康城市是提升全民素质、增强城市发展竞争力的有效载体;建设健康城市是完善公共健康服务体系、提升民生保障能力的客观需要;建设健康城市是南昌朝着繁荣、文明、进步现代化城市迈进又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要求全院干部职工以项目推进为抓手,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拓展卫生服务领域,促进医院快速发展,以积极的态度推进南昌市“建设健康城市”工作。
同时医院通过网站、宣传栏、院报、条幅、简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设健康城市的意义、目标、主要工作项目等,积极营造的浓厚活动氛围。
三、明确目标,狠抓项目
医院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把医院建设成为环境友好、设施完善、患者满意、员工幸福、效益良好的具有示范、辐射、引领作用的国家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这一总建设目标,确定了医院三年建设方向,拟定了“新发及重大传染病救治大楼建设、完善学科体系建设、患者客服中心建设、开展优质护理工程、提高医院干部职工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等多项建设项目。指出健康城市建设的主要工作在狠抓项目落实,目前各项项目开局势头良好:新发及重大传染病救治大楼项目正在积极争取政府立项;学科体系建设规划已正式出台;患者客服中心建设筹备工作已进入完成阶段;优质护理已在全院各护理单元铺开实行,3月在门诊率先试行无缝隙护理,效果良好;医院全面控烟,中午全面禁酒,“爱运动、健体魄”已成为全体干部职工的共识。各项项目的实行将全面提升医院综合卫生服务能力,提高我市乃至我省新发和急性传染病的综合处置能力,特别是新发和急性传染病的医疗救治能力,实现我市新发和急性传染病应急救治的规范化和长效化管理。
四、注重结合,提升水平
医院以“建设健康城市”为契机,结合医院2011年工作要点、医院“十二五”规划、“发展提升年活动”等工作,通过“完善健康体系、建设健康机构、发展健康社区、开展健康服务、提高健康素养”等五项主要任务的建设,进一步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完善医院基础建设体系,规范工作流程,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创新健康管理方式,拓展卫生服务领域,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提升医院整体卫生服务水平及医院形象。
五、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情况
我院非常重视健康教育工作,将各科行政主任均纳入健康教育委员会,每个季度召开健康教育委员会会议和健康教育宣传员会议,研究和部署全院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今年我院在健康教育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我院每季度及时更新各个门诊和病区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并利用3.8妇女节、3.18全国爱肝日、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4.7世界卫生日、4.25预防接种日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和义诊咨询活动。3.18和4.29还在门诊大厅举办了二次《健康大讲堂》,由钱刚、熊墨龙主任给病人和家属讲解如何看检验报告单、肝炎病人怎么加强自我管理及肝病的饮食营养等方面知识,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各个病区每月及时召开工休座谈会,向住院的病人和家属宣传疾病防治知识,并征求意见建议,及时解决他们的疑惑和问题。
医院还非常重视加强对职工的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熊锋宝副院长亲自给全院职工讲授《如何准备和讲好一堂健康教育课》。医院在加强职工传染病防治知识学习培训的同时,亦加强了职工传染病以外知识的更新和学习,如养生美容知识、糖尿病知识、高血压知识、妇科疾病防治知识等,以利于我院职工在日常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中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预防保健科在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推动医院职工开展健身体育运动,组织职工每天工休时间做健身操活动。该活动亦得到了院领导的大力支持。
医院高度重视控烟工作,在行政办公会、院周会上院长、书记和分管院长熊院长均强调了工作场所全面禁烟,医务人员加强控烟宣传和劝阻吸烟工作。医院制定了《南昌市第九医院控烟实施方案》,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规定,并将执行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爱卫会工作人员经常到各个科室督导检查控烟工作落实情况。预防保健科亦在日常科普宣传活动中增加了控烟知识的宣传,并印发控烟知识宣传资料到门诊部发放。
下一步工作打算:医院将严格按照市卫生局建设健康城市的安排及医院《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医院常规工作,逐一落实并检查各项项目的推进。
继续利用各种卫生日、各种宣传资料、院报、医院网站、工休座谈会、各种媒体以及每月组织开展病人知识讲座——《健康大讲堂》等形式,开展不同形式的经常性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宣传科学防治疾病知识,鼓励群众主动掌握健康状况,主动干预健康隐患,逐步实现健康自我管理。(如5.31开展“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每个季度至少开展一次职工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计划编印一本《南昌市第九医院疾病防治手册》,组织一场健康素养知识竞赛。加快建设好我院的健康教育场馆—— “健康之家”,营造良好的健康教育环境。计划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服务,提高职工、病人及家属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创造条件恢复我院的兵乓球队、羽毛球队活动。
2011.5.6
第五篇:建设健康城市工作汇报
实施“五大”健康工程
助推健康城市建设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健康城市市长论坛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非常感谢论坛组委会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机会和平台,我尤感荣幸就‚建设健康城市与改善民生‛问题,向各位求教,与大家交流。
某某市位于植树省西北部,自西汉设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2000年8月撤地设市,现辖三市六县一区,总面积1.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48万,其中,中心城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45万。某某历史底蕴深厚。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明代《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现代物理学家吴有训都是某某人;佛教禅宗五大宗派中有三宗发祥于某某,被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某某宝峰寺方丈一诚大师称为“禅宗圣地”。某某生态环境优美。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曾写下“莫以某某远,江山多胜游”的著名诗句,城郊的明月山被列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某某矿产资源丰富。境内的钽铌被誉为江西“五朵金花”之一,其储量占全国储量近50%;石灰石储量超百亿吨,约占全国1/4。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工业化为核心,经济社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700.2亿元,财政总收入80.61亿元。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健康城市建设,始终坚持把建设健康
1
城市作为巩固和发展国家卫生城市成果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将促进和保障市民健康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在加快城市建设中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中建设健康城市,实现了改善民生与建设健康城市的良性互动。具体工作中,着力实施和推进“五大”健康工程:
(一)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着力营造健康环境工程。一是发挥生态优势,创建宜居城市。近年来,我市在成功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多项国家级殊荣的基础上,把城市建设定位于中部地区最佳宜居城市。围绕建设健康、宜居城市的目标,聘请国内著名规划大师参与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调整了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了功能完善、设施健全的城市骨架。筹措资金30多亿元,围绕‚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三位一体的建设要求,全面实施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13579‛绿色工程建设,在中心城区新建了30个游园、5条景观大道、5个公园、9个文化广场,新增绿地面积50.76万平方米,改造绿地面积 20.42万平方米,延伸和增加公交线路20多条,进一步增强了城市功能,便捷了市民生活,提升了城市品位。今年4月,我市顺利获得‚中国宜居城市‛殊荣。二是壮大锂能产业,发展低碳经济。某某是世界储量最大的锂矿山基地,氧化锂的储量达到110万吨,占全国的31%,世界的12%。我市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积极顺应低碳经济发展潮流,策应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大力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于
2
今年4月建成了国家首个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目前,基地已签约锂电新能源项目30个,签约资金311.7亿元。今年在北京召开的低碳中国论坛首届年会上,我市荣获‚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城市(县)‛称号,是江西省唯一获奖的城市。未来十年,我市将进一步坚定低碳经济发展思路,加大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力度,力争将基地的产业规模做到1000亿元,成为‚亚洲锂都‛。
三是突出绿色环保,倡导健康生活。积极组织开展健康生活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活动,鼓励居民购买使用有节能环保认证标志的绿色家用电器,推广使用节能灯、节水用具、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等低碳节能环保新产品,引导广大市民形成低碳、环保、循环利用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新增欧Ⅱ环保型无人售票车200余辆,天然气出租车185辆,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开辟非机动车专用通道,鼓励步行和使用非机动车出行。在建筑设计上引入低碳理念,大力开发绿色节能环保建筑,有计划地对城市现有居民住宅实施节能、保温技术改造。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优先采购低碳、节能、环保办公设备和用品,制定办公资源使用定额标准,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
(二)以强化安全监管为重点,着力实施健康饮食工程。一方面,切实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建立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监管机制,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严格市场准入,认真落实食品安全信息定期发布制度。扩大各类无公害、绿色、有机农副产品
3
生产基地,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大力开展“五小行业”、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完善食品卫生监管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和安全监测网络,规范行业卫生管理,制定和落实了各项食物中毒预防措施。另一方面,切实保障饮水卫生安全。实施秀江河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全面禁止采砂活动,并对河道进行了清淤疏浚。不断完善城市供水设施,建立城市供水保障应急系统,新建日供水规模5万立方米的袁河水厂,供水面积覆盖城区60平方公里,解决用水人口30余万。严格自来水和成品水制水生产管理和质量监督,供水水质合格率全面达标。加强了二次供水设施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清洗消毒制度,确保了饮用水安全卫生。
(三)以健全长效机制为抓手,着力完善健康服务工程。一是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顺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合理规划和配置全市卫生资源,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建设,全市90%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达到国家规定建设标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按照大力推进卫生强市建设的战略部署,启动了“名医、名科、名院长”创评活动,计划到2011年,在全市重点培养60名知名医生,创建20个知名专科,培养10名知名院长,整体提升全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打造卫生服务品牌,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二是完善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按照“人人享有基本卫生医疗服务”的目标,大力推行了城镇居民、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职工参保人数65.4
4
万人,覆盖率为92%,城镇居民参保率达100%,新农合参保农民达到376.3万人,参合率为95.33%。加强慈善医疗机构建设,健全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机制,去年共为27.2万人次实施医疗救助,发放医疗救助资金9606万元。大力实施了“光明·微笑”工程,共为22433名白内障和749名唇腭裂患者成功实施手术。三是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制订《某某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组建应急反应队伍,落实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应急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并定期组织开展相关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项培训和应急演练,有效地提升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重点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了应急反应迅速灵敏、处置得当、保障有力。
(四)以拓展惠民服务为主线,着力打造健康社区工程。一是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城区7个街道均建立了卫生服务中心(站),大多数社区建立了卫生服务所。深入实施社区健康促进项目,免费开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券和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针对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制定了综合性干预方案,开展效果评估,落实各项措施,使市民群众小病不出社区即可得到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强化中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自2006年以来,按照江西省的统一部署,我市把住房保障工作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头等大事来抓,以保障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基本居住需求为重点,大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近年来,共投入资金3.89亿元,建设经济适用住房5367套,面积
5
达41.07万平方米,解决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8776套,直接受益人口达4.5万余人。三是开展平安文明社区创建。建立以市民为主体,以社区为平台,以街道为单元,以参与单位为纽带,驻片单位参与配合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的社区联创联建工作机制,共同推动社区建设。在社区内配套建设了一批小超市、小游园、小诊所、小健身场所、文体活动室等设施,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倡导和谐友善的邻里关系,打造和谐文明小区。
(五)以提高综合素质为主导,着力培育健康人群工程。一是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一步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积极倡导婚前体检,完善生殖健康服务,普及优生优育、生殖健康、避孕节育知识,进一步降低了出生缺陷,控制了儿童伤残率,保证了出生人口的素质。二是大力促进全民健身发展。加强了全民健身场地与设施的改善,兴建了占地面积338亩,集比赛、训练、健身、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某某体育中心,并于2004年成功承办了第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因地制宜地推广了群众性体育健身项目,定期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竞赛,引导市民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并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了体育人口比例和市民身体素质。三是深入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制定长期的市民健康促进规划和计划,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社区宣传栏及组织专家深入社区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健康知识、推广健康文化、提高健康意识,改变了市民滥用药物、吸烟酗酒和不良饮食习惯。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小 6
公民道德建设‘四进’(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公共场所)‛、做合格小公民‚五小‛(家庭小帮手、社会小标兵、文明小主人、环境小卫士、生态小使者)等活动,积极营造健康、益智的校园环境。同时,在重点场所、重点人群中开展了预防重大疾病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健康城市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改善和营造健康环境、培育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过程。从我市的初浅尝试来看,我认为建设健康城市,要注重做到‚四突出、四坚持‛:
一是突出以人为本,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开展健康城市创建活动,根本目的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民生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能否顺利推进创建活动,加快经济发展、保证必要投入是关键。为此,在创建过程中,必须紧抓加快发展这一核心,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提升生活质量。
二是突出整体推进,坚持短期任务与远期目标相结合。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对建设健康城市的总体目标和努力方向进行规划,既要注重统筹规划,又要立足项目建设,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典型引导,整体推进,尤其要加大城乡环境生态修复治理,7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有效地推进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和健康家庭建设。
三是突出政府主导,坚持协调推进与责任落实相结合。建设健康城市是一项政府组织、部门共建、城乡联动、全民参与的公共行为,涉及卫生、城建、教育等多个部门。要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市民的互动机制,将具体目标任务落实到各个部门,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四是突出宣传倡导,坚持政府推动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建设健康城市既是一项群众性的活动,也是政府的重要工作。要广泛开展宣传,让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建设健康城市与提升其生活质量与水平密切相关,唤起全社会参与创建的热情,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营造人人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建设健康城市意义深远,任务艰巨。我市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各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继续解放思想,务实创新,锐意进取,努力把建设健康城市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把某某建成一座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健康之城。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