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选一个干部就是树一面旗帜
选一个干部就是树一面旗帜
选用一个人犹如立一个标杆、树一面旗帜。只有始终坚持公正公道地选人用人,才能为党和国家选好用好公正公道的人,才能增强我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十八大召开后,笔者认为,各级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中务必做到以下几点,才能真正做到公正公道。
第一,要具有坚强的党性原则。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时坚持公正公道,就等于树立一个标杆。公正公道的基石就是党性原则,党性原则的集中体现就是公正公道。所以笔者认为,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中只有具备了坚强的党性,一切从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加快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以和谐稳定为第一责任,才能公正公道,不为金钱名利所缚、不为欲所惑,才能守住清苦、耐住寂寞、挡住诱惑、顶住压力,做到大公无私,一身正气。
第二,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制度是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的积累,掌握了一定的规律性,智慧的结晶;制度其本质就是集中体现公正、公平、公道。所以笔者认为,基层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中,既要靠党性、靠觉悟,更要靠制度来选人用人;选人用人公正公道的根本保证就是以制度来选人、按制度来用人、靠制度来管人。所以建立健全有效性强、实用性强的制度是确保领导干部选人用人的公正公道有效保障。
第三,要建立监督制度。有监督的权利才是公正公道的权利。基层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是公正公道的选人用人的前提保证。产生不公道、不正派的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监督或监督不到位,基层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过程当中,只有自觉、主动地接受各方面监督,才能保证选人用人过程是公正公道的。在选人用人过程中的各项监督措施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扩大民主化、公开化程度,切实落实人民群众在选人用人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第二篇:刘云山:选一个干部就是树一面旗帜
刘云山:选一个干部就是树一面旗帜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26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说,选一个干部就是树一面旗帜。“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进”。组织部门作为党管干部的重要职能部门,要全面考核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真正把那些忠于党和人民、综合素养好、能力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刘云山强调,要注重在各级领导班子中配备具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干部,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要全面贯彻党的干部工作路线,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坚决反对跑官要官,坚决纠正拉票贿选、买官卖官,切实匡正用人风气。在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这个问题上,各级组织部门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坚定的决心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为做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尽心尽力尽责。
刘云山强调组织战线要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他对十七大以来和2012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明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出要求。
他指出,要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良好精神状态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要突出抓好作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认真贯彻从严治党方针和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着力建设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要着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要坚持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统一,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主持会议并作工作报告。(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
第三篇:一个党员 一面旗帜[定稿]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
4月20日,周六下着蒙蒙细雨。党支部组织我们去参观了三山会馆和周公馆。
在去之前,我搜集了一下资料。三山会馆建于清末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的“三山会馆”,是一座四周护有高约10米红色清水砖面围墙、院落开阔的古建筑。原是福建水果商人营建用以聚会和奉祀天后的地方,故又名“天后宫”。“三山”馆名取意于福建省城神州城中有三山、即东九仙山,西闽山,北越王山(又一说为于山、冶山、鸟石山)。此说出于北宋文学家曾巩的文章,曾巩曾出任过神州的地方官。会馆原建筑处在丰淞园路239弄引安弄15号内,被包围在深巷民居之中。南面进门围墙为一青砖雕刻照壁,临一天井。坐北朝南巍然立起一座红砖建造的高大门楼宅第建筑。门框砌青石,上方嵌以横形巨石,上阴刻“三山会馆”,再上方嵌以雕花竖石,中间呈现“天后宫”3字。今雕花已遭损毁,看不出原花纹面貌。在门两边墙基上垒着大形方石,石上都有精美的浮雕,古朴清雅,极含装饰的意味。楼门山墙原也嵌着青石周边栏杆,上头雕刻着各种神话人物故事图及花卉图案,刻工极其精细,与墙基方石上的浮雕形成呼应,今山墙栏杆、石雕已不见,改为绿白相间的水泥装饰,呈现简朴。
进入大门,面对正殿,中间是一石板铺成的大天井,衔接门楼突出的一座建筑为戏台,即“打唱台”。每个时代都有推动历史前行的仁人志士。面对镌刻于古戏台石柱上的“集古今大观时事虽异,得管弦乐趣情文相生”的雅句,昔日上海闽商深明大义,提供会馆作秘密革命活动场所,并舍生忘死参与武装起义,他们一样拥有伟大的抱负和担当。两边为二层楼厢房,三面穿连。大殿内原藻井呈圆锥形、顶上雕有莲花,有落英缤纷之感。四角刻有福寿图案,至今保存完好。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殿堂正面沿墙,原塑有湄州天后林默以及其父母等家人塑像。中间设祭台,供奉航海保护神天后娘娘。两边塑有历代名贤像。正对大殿的戏台,装饰也十分华丽。台顶部为喇叭形藻井。四周刻有上海城墙一高大玲珑玉石,称异彩纷呈,是一幢工艺高超的古建筑。它除了启迪人们爱国外,还把传统的建筑文化定格为今日沪上的一处特别景观。
“文韬武略显才俊,天下工农皆识君。”三山会馆是一面旗帜,一面呼唤人们开拓进取的旗帜。会馆既有历史性的,更有当代性的。
下午我们去到了周公馆。一个门口处挂着一个牌子:“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人们也称这里为“周公馆”。门口一个警卫正在执勤。周公馆坐落在卢湾区思南路73号,这是一幢西式三层小楼。周公馆设立于1946年6月,它是抗战胜利后,中共代表团在上海设立的一个公开的办事机构,对外称作“周公馆”。小楼底层有警卫室、一层是会客厅、二三楼是办公室和工作人员宿舍。周恩来的办公室兼卧室在一楼,后迁到三楼,国民党在周公馆附近布置了大量的特务,工作环境十分险恶。毛概课老师曾经这样介绍周恩来,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公仆,一个让孔明都望其项背的伟人,一个没有后嗣和蔼可亲的父亲,一个让世界都为之动容的总理,一个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平凡人
1946年6月周恩来四次来上海,每次都住在这里,并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会见爱国民主人士,揭露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在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里,为了今天人们能够过上安宁和幸福的生活,有多少个像周公馆这样的办事处在同敌人做着殊死的斗争。走进每一个房间里,都能感受到,那种安静的环境、幽暗的光线、简陋的生活条件可以想象当年那种残酷斗争的环境。在楼上的房间里向对面望去,隔路就监视周公馆的小楼。周公馆里大声说话对面都能听到。在幽静的院落里,在周恩来的塑像下,一束鲜花静静地向塑像开放着。那种花香弥漫在塑像的周围。青青的草坪也散发着草清的味道、高大的树干尽管退去了繁茂的枝叶,但树干依然挺拔。人民的总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第四篇: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奎溪镇中学邓成才
回眸90余年的沧桑和光辉,中国共产党已从一个孩子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90年前,在上海不起眼的一角,在嘉兴南湖一艘小船上,中国共产党开始编织红色的党旗。从此,黑暗的道路上燃起了一盏明灯,经过中国共产党不懈地奋斗,领导全国人民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走向一个独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数先驱者已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绽开了一片烂漫的红色。我们的党历经风雨、历经坎坷,几十年来励精图治,粉碎了西方国家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解决中国人民温饱问题的预言,带领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香港回来了,澳门回来了,中国终于崛起于世界的东方,重显东方巨龙的风采。
我们党有许多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深深地震撼了我,在我的身边就有着这样的一位党员,她默默地忘我地奋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无私无悔,用自己的生命实践着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自己的行动实现着在党旗下的誓言。
她从1981年3月开始从教,到今已有三十余年,几十年的风雨之秋,伴知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历尽人生坎坷,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日已是白发苍苍了。
她2005年7月入党,她对党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了青春,立下了功劳。特别是近七年来,她担
任女生生辅老师,几年如一日她默默地耕耘,默默地奉献,严谨规范,女生宿舍区管理得井井有条,整齐划
一、窗明几净、秩序井然,在学生中有慈母的风范,学生从她身上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与书本中没有的知识。她多次受到各级领导干部、老师和家长的好评,深受学生爱戴,怀化地区有一位政府领导看过我校女生宿舍以后,说了这么一句话:“这是一座非松枝绿的军人宿舍”。她是我们中学老师队伍中的优秀模范、骨干教师。
几十年来,她拖着有严重伤痛的身体,坚守岗位,以校为家,从未请假,在这个平凡的工作上体现了她不平凡的敬业精神。对工作不讲价还价,乐意接受任务,听从领导安排调配,除了高质量的完成本职工作外,对学校的其它工作,她都主动积极地去做:校园广播室的管理、会议室的卫生、各种活动的会场布置、图书室与仪器室的清扫整理等等工作她都不折不扣地完成,在没有按排的情况下,主动承担起学校绿化管理工作,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为校园的树木进行剪枝,定期给花草树木治虫治病,每年从春季到秋季,每月至少两次修剪树枝,每修剪一次,要花很几天时间,在炎热的夏季修剪树枝时,晒得满脸通红,汗如雨滴,也从不叫苦叫累,在久旱无雨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挑水,将校园所有的花草树木一一进行浇灌。由于她精心护理这些花草树木,因此学校的绿化已成规模,使学校的环境花草树木整理得有条有理,生长得非常茂盛,真是春意盎然,四季鸟语花香,受到全体师生与所有家长的赞誉,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
她四季风雨无阻,从无间断,她是我校教职员工的楷模,她是
我校党员队伍中的一面旗帜。
她就是我校的优秀共产党员龚银艳同志。与之交谈中才得知她之所以这样做的真正原因是——她时刻紧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不变的宗旨。
校园里,我亲眼看见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旗帜插上讲台,共产主义的信仰在我们心田里生根发芽;旗帜飘扬在校园,校园里一片金色的阳光,后进生得到的第一声鼓励,往往是发自党员教师的心声;贫困生得到的第一份温暖,往往来自党支部的率先募捐;模范班都是共产党员的岗位班,先进组大多都是共产党员的责任田。还有,还有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的一个个党员教师的光辉形象:政治老师龚愉快,数学老师龚优德,英语老师王宏亮,生物老师张翠琴,体育老师龚继承„„总之,党旗飘扬在那里,那里就有阳光,就有温暖,就有希望,就有成功。
在和平的阳光普照着大地的时候,蔚蓝的天空下,党旗飘扬着,飒爽的舞姿展现了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相信在历史的舞台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将继写光辉的文章。
二0一一年六月八日
第五篇:一个党员 一面旗帜
一名党员 一面旗帜
____滔河乡党委书记杨桂森先进事迹材料
丹楚大地,七月流火。滔河乡贺家坡村灾后重建工作井然有序,热火朝天,处处可以看到一个身材魁梧,风度儒雅的中年人身影,他就是滔河乡党委书记杨桂森。五年来,无论是移民迁安,抗洪抢险,还是滔河的改革发展稳定,他都始终率先垂范,冲在一线,用“我是共产党员”的号召力和自身人格力量带领全乡走科学发展、富民强乡之路。
努力学习做表率。自2002年至今任滔河乡党委书记,工作再忙,他都挤时间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有关重要论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积极向大家推荐读物,交流学习心得,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做出表率,使班子成员、党员干部加强学习蔚然成风。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全乡干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奉献争先,务实为民。养成眼勤、脑勤、手勤、腿勤的工作习惯,坚持实事求是,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纪律的研究把握上倾注心血,学以致用,积极与党员干部群众交流座谈,实践总结,不断提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党建三级联创”、“一区一制”、“创先争优”
等活动扎实开展,“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全面推行。永葆党的先进性,扩大基层民主,坚持依法办事。移民后进村治理整顿,把真正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选出来,配齐配强移民村班子5个,充实移民村迁安组织29个。开办移民干部培训班15期,培训325人次,增强贯彻移民政策的执行力,为大规模移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思想组织保障。
移民工作拼命干。南水北调,国家行动,移民迁安,重任在肩。“四年任务,两年完成”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滔河乡移民村30个,移民3万余人。外迁全省3市7县(区)24个乡镇29个安置点,任务占全县移民的五分之一,是全县移民任务最重的乡镇。在他的带领下,该乡党员干部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拼命工作精神,开创了试点移民和一批移民两个全省第一。
2009年8月16日,全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搬迁启动仪式在该乡姬家营村顺利举行,拉开了全省移民搬迁的序幕。2010年6月10日,全省第一批移民搬迁启动仪式在该乡凌岗村隆重举行,打响了全省大规模移民搬迁的第一枪。在规定时间内,该乡全部按时、平安、和谐搬迁。二批移民,该乡2011年6月7日启动,仅用3天时间完成2个村2958名移民搬迁,再次刷新淅川移民搬迁速度。
他经常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党员冲在前,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自移民工作开始以来,他的日程表上,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没有上下班,由于长期的高强度、超负荷、快节奏工作,加上生活作息不规律,严重透支了他的身体健康,2010年8月份,上寨移民搬迁现场,他的肾结石病突然发作,痛的满头是汗,但他仍咬紧牙关指挥搬迁。为抢时间,他白天忙完,夜晚到卫生院边输液边在病床上谈工作,整个上寨搬迁期间,他一天也没有落下,确保了上寨一个批次完成搬迁。
2010年7月20日,是该乡下寨村确定的搬迁日,从7月18日开始,雨就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才修的出村道路泥泞不堪,加上该村居住在半山坡上,道路陡、窄、险。19日早上,接迁货车依次到村,却无法进村入户,但群众房屋已拆,急着装车,面对这一情形,他将前线指挥部所有工作人员全部分包到户,引导车辆入户,帮助移民装车,他亲自包户,头戴草帽,脚穿胶鞋,挽着裤腿,站在雨地里指挥装载机扩宽道路、推拉货车进村到户,雨水夹杂着汗水,从额头上淌下,他也顾不得擦一下,在场的工作人员看到此情此景,无不动容,禁不住泪眼矇胧。
雨下了一天,晚上10点,还有4辆货车没有出村进停车场,他手拿电筒,踏着泥泞找到这些货车,发现有的还在装货,有的车轮陷到泥里无法移动。他一面提醒大家注意安
全,一面组织装载机、挖掘机到现场帮助推拉,直到凌晨4:30,4辆货车才全部出村进停车场。5:30分,看到长龙似的车队顺利出发,他才开心地笑了。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移民工作,不论是对接期间迁安两地往来穿梭,还是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亦或大搬迁时的组织协调,他始终模范带头,以身作则,每个安置点必看,重大矛盾亲自包解决,每个批次搬迁必到现场,把移民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平安顺利到新家。用“拼命三郎”的工作劲头带动全乡移民迁安工作的顺利开展。
抗洪抢险“不顾身”。2010年7月24日中午11:30分,正在县公疗医院输液的他接到防汛指挥部的电话,丹江河3小时后将迎来7000米/秒的特大洪峰,要求迅速转移沿岸群众。灾情就是命令,他拔掉针头,赶回乡里,召集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迅速赶到沿河村组织群众转移。下午3:00,贺家坡村殷家湾组只有殷兰忠一家,由于儿媳生小孩才3天,行动迟缓,还未及撤离,洪水已到家门口,全家6口人只得上平房躲避,可洪水上涨很快,一会儿就灌进了窗户,形势十分危急。他接报后,立即组织应急队伍营救,调拨的冲锋舟还未到达现场,他果断命令用汽车内胎自制小皮筏,立即下水救人。经过30分钟6次与洪魔搏斗,被困的一家6口全部被救上岸,殷兰忠激动的说:“杨书记,你是我们一家的救命恩人啊!”此时,他的衣服早已湿透,有谁知道,他
上午还在医院输液,但特大洪灾,全乡实现无一伤亡,使他感到很欣慰。
洪水过后,他一边组织救灾物品发放,一面协调争取县有关单位捐款捐物,确保灾民衣食住有保障,卫生防疫到位,及时积极组织开展生产自救,灾后重建。灾民章林才感动的说:“有杨书记在,我们就有主心骨,再大困难,我们也不怕”。
勤政廉政促和谐。在工作中,他心里总装着群众,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结合滔河乡情,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出了“山区果药沿河林,生态建设带富民”的思路,5年中完成荒山造林1.5万亩,移民搬迁村村台造林2400亩,结合小流域治理,完成产业造林,发展柿子、薄壳核桃、二花基地1.2万亩。他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完成水利、公路、学校、沼气、敬老院等基础建设,使一大批民生项目落地实施,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后移民时代滔河大发展备足后劲。他带头执行廉洁自律规定,切实增强干部队伍预的党性观念,法治纪律观念,树立形象,赢得民心,促进了社会和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出了好班子,好队伍,带出了滔河全乡上下好风气,取得了一个又一
个胜利,他用冲锋在前的实际行动书写了“共产党员”四个熠熠闪光的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