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搞砸了个好点子5篇

时间:2019-05-12 17:1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案例分享: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搞砸了个好点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案例分享: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搞砸了个好点子》。

第一篇:案例分享: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搞砸了个好点子

武汉代理记帐|

案例分享: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搞砸了个好点子

凡事都有一个度,过了自然就有问题,甚至会走向反面。这不,一个税收筹划得好好的事情被一味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给弄砸了,两个企业的大好前程也被葬送了。

2006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四票比对软件发现的异常发票下发到某县国税局,A公司与B公司名列其中,原因是废旧物资发票比对日期不符。该发票开具金额为99万元,发票显示的购货方(A公司)、销货方(B公司)识别号均正确,但发票存根联日期为3月27日,抵扣联日期为3月31日,二者不一致。某县国税局对这个信息引起了高度重视,抽调税务人员对A公司(属于抵扣方)实施调查核实。

通过调查了解到,A公司是2003年3月成立的废旧物资加工企业,2003年10月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有关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1〕78号)的规定,自2001年5月1日起,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其收购的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的废旧物资,可按照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开具并由税务机关监制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按10%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A公司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由于需要从外单位购入原材料,A公司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实际获得的税后利润却没有增加多少。在有关专业人士的指点下,A公司在进行了一番税收筹划后,于2003年12月投资建立全资子公司B公司。B公司属废旧物资回收单位。这样,A公司不仅获得废旧物资销售统一发票抵扣10%的进项税金,B公司可以享受免征增值税的优惠。而且由于A公司控股B公司,实际不影响公司的利润所得。2004年,A公司取得了很大成功,增值税、城建税、教育附加三项节税150余万元;2005年节税近300万元。

2004年2月,货运发票、海关完税凭证、废旧物资发票、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稽核办法执行。运行的四小票比对软件,形成总局、省级、地市级、县级国税局的四级监控协查系统,每月“四小票”的开具方、抵扣方通过网络将信息传至国家税务总局,经过监控比对,找出“异常发票”,分发到各地协查。A公司的那份日期不一致的发票被查出来了。

税务人员对那份发票进行了调查,发现B公司开具发票的存根联与A公司取得的抵扣联日期是一致的,都是2006年3月27日;A公司的发票存根联、抵扣联却不一致。原因是由于当时A公司发票录入人员有私事请假,由另一名人员在不了解操作规程和要求的情况下于3月31日急于录入《发票抵扣清单》时,以当天日期录入。属于纳税人输机错误,按照国家税务总局规定,这本可以抵扣。

但税务人员考虑到发票金额较大、B公司的用票量增长较快,加上近期外县市废旧物资发票不断出现假票等问题,经汇总后决定借此机会了解一下当地废旧物资发票的运行情况。税务部门于是分别将A公司、B公司2006年前4个月的用票金额进行了汇总,核对对应的实际原材料库存量、使用量,按照投入产出法确定A公司的产量、库存量,再与账面数额核对。通过账实比对,A公司原材料金额相差近1000万元,涉及进项税金近100万元,而按投入产出比的产量计算A公司少计收入1500多万元。通过外卡西欧手表官网|深圳市创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代理记帐|

调、询问和查阅资料,税务人员发现B公司的收购能力虽已大大超过负荷,但仍然远远不能保证A公司的原料供应。

通过税务人员的多方询问、调查,B公司有关人员不得不承认,随着A公司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废旧物资材料需要量与日俱增,仅凭B公司已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如果从其他公司购料,大把大把的钞票眼巴巴流入他人腰包实在太心疼了。为了不想让肥水外流,B公司在没有回收足够的废旧物资的情况下向A公司虚假开具废旧物资销售统一发票,从而使A公司可以多抵扣进项税金,少缴企业所得税。

本来是一个合法的税收筹划,但由于B公司虚开发票、A公司虚假抵扣税金,反而被税务机关处罚。税务机关将对它们做进一步调查取证,并将根据需要追溯到2004、2005年度,等待两家公司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卡西欧手表官网|深圳市创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篇:谈企业如何追求利润最大化

谈企业如何追求利润最大化

--读《经济学是什么》有感

记得大学期间主修经济学,导师推荐梁小民的这本《经济学

是什么》,作为一名大一的新生,从未接触过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会觉得经济学术语和概念晦涩难懂,但是看完这本书,我发现,这些术语和概念,原来很简单,并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相信任何一个阅读了《经济学是什么》这本书的读者,都会佩服作者在书中表现出来的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功夫。这本书,就好像有人用一个个日常生活的例子与你拉家常,双方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中,你就了解并熟悉了那些经常在经济学家口中蹦出来的术语。不是生硬的理论,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简单生动的实例,给我们展示一个经济学现象,反映一个经济学本质,或者说是一个社会经济现象。近日闲暇,偶然翻看这本书,现就其中一个与企业关系较为密切的章节写一些感想。

一、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的同时实现,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保 障。

生产是把投入变为产出的过程,技术是把投入变为产出的方法,技术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成本是企业用于购买投入所需的支出,收益是企业出卖所有产出所得到的收入,经济效率是指成本和收益之间的经济关系。当投入既定,实现了产出最大,当成本既定,而收益最大,则分别实现了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其中技术效率是经济

效率的基础,因为如果投入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既定的投入没有实现最大产出,很难有经济效率。但是实现了技术效率并不一定就实现了经济效率,因为经济效率涉及到投入和产出的价格。例如,某一工程仅从技术角度考虑的话,则投入一定数量劳动力再加少量先进的设备就是有效率的。然而,如果劳动工资很低,而先进设备却十分昂贵,则从经济效率考虑,宁可更多用劳动力,用些简陋的老设备代替先进设备,这样会更合算些。反之亦然。一般说来,越是稀缺的资源,其价格越昂贵,则采用这种资源进行生产,成本越高,经济效率会越低。

二、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赚取利润。如果总收益

大于总成本,就会有剩余,这个剩余就是利润。这里的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正常利润包括在总成本中,这里的利润是指超额利润。如果总收益等于总成本,则不亏不赚,只获得正常利润,如果总收益小于总成本,便要发生亏损。

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不仅要求获取利润,而且要求获取最大利润,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产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边际收益是最后增加一单位销售量所增加的收益,边际成本是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如果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就意味着增加产量可以增加总利润,于是要求企业继续增加产量,以实现最大利润目标。如果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那就意味着增加产量不仅不能增加利润,反而会发生亏

损,这时就要求企业不但不增加产量反而要减少产量。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的总利润才能达到极大值。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即MR=MC,是企业衡量利润最大化的标准,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假如某企业生产某种商品,该商品在销售后一定时间内,统计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就要继续增产,以增加利润,反之亦然。

三、企业人员雇用的数量、质量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影响因素。

高学历、高技能的员工可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总收益的增

加(边际收益),但这些员工的雇佣也可能会带来更高总成本的增加(边际成本)。这就是说,这些员工不一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好处,甚至会给企业带来负的利润。低学历、低技能的员工可能给企业带来更少的总收益的增加(边际收益),但这些员工的雇佣可能只需要更低的总成本增加(边际成本)。这就是说,这些员工不一定给企业带来好处就小,甚至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正的利润的增加。显然,企业雇佣员工的标准不是学历、技能等因素,而是边际收益减去边际成本的差额最大,即谁的正的利润增量最大就应该雇佣谁。

读了这本书,感触最深的是,经济学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深不可测,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衣食住行这些经济行为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不再是只要考虑怎么学习就可以,而是要考虑怎么样才能在这个经济社会生存下去。我们可以感觉得到它的温度,只是我们一般人没有将

它发掘出来,或者说我们并没发现那就是经济学。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首先必须学好经济学这门课。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确的思维方式要有丰富的知识作保障。经济学是研究如何配置和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最大化需求和利润最大化的社会科学,即研究社会活动中的个人、企业、政府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使用方式的一门科学。

总之,经济学是什么,从以前到现在,从神秘到破壳显露,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北京清河顺事达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张颖

第三篇:企业应该追求利润最大化吗

姜程闰:企业应该追求利润最大化吗

来源:销售与市场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8日

姜程闰英国路透集团INSIGHT专家团成员、北京贝达宁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

常常听到很多企业界人士义正辞严地说:“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这种提法恰当吗?看似简单的问题,想回答清楚就成了不简单。

首先,要清楚在追求什么利润的最大化?

利润,从会计学角度讲,是总收益扣除成本、费用后的余额,叫会计利润。即:会计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

会计成本=外显成本=成本+费用

从经济学的角度,利润的定义是一样的,但对成本的认识却有所不同。会计学扣减的是外显成本,也就是在会计记录中有据可查的成本,而经济学除扣减外显成本外,还要扣减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可以看成是资源投入其他领域的无风险回报。这种利润,叫经济利润。即:经济利润=总收益-经济成本

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经济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会计利润-机会成本在管理经济学概念应用到财务领域的过程中,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经济增加值(EVA),表述公式如下:

EVA=NOPAT-C%×TC

式中的EVA是经济增加值,NOPAT是净利润,C%是资金成本系数,TC是使用的资金总量。

经济增加值与比较经济利润对成本的计算更加精细化,并与所在行业风险回报相关。经济增加值与会计利润的差别在于,考虑了能够带来企业利润的所有资金成本,EVA指标使会计利润虚高状况得到回归,让资金摆脱了免费午餐的局面。德鲁克在1995年就曾指出“我们称之为利润的东西,也就是说企业为股东剩下的金钱,通常根本不是利润。只要一家公司的利润低于资金成本,公司就是处于亏损状态,尽管公司仍要缴纳所得税,好像公司真的盈利一样。相对于消耗的资源来说,企业为国民经济的贡献太少。在创造财富之前,企业一直在消耗财富”。

综上所述,对成本概念认识的差异,会造成对同一个企业的当期经营结果的不同,即:会计利润<经济利润或经济增加值。

理论上如此,实际中又如何?

中石油和中石化,同为央企,同在石油石化行业,同样享受着垄断待遇,市场划分也几乎是各占半壁江山。但是根据两家2008年年报统计,在深沪两市1578家上市公司的EVA排名中,中石油名列价值创造第一名,而中石化名列价值毁灭第一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先从两家公司的业务结构与总资产和总收入的关系分析:

从上表可见,中石化投入了近70%的资产于炼油和其他业务板块,而由于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的高企和国内成品油价格由发改委控制的非市场化,这一板块的业务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中石化收入的93%都来自于此,而EVA=NOPAT-C%×TC,形成了EVA的倒数第一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中石油在炼油和其他业务板块投入的资产比例为42.7%,资产的重头57.3%投在了利

润丰厚的勘探和开采业务板块,所以就产生了两家公司在EVA上的天壤之别。

上述事实说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需要有个约束前提:

1.追求的是什么利润的最大化?

是会计利润、经济利润还是经济增加值?抑或可以说成企业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还是要追求创造价值最大化?

2.追求谁的利润最大化?

在现代公司里,股东往往靠雇用经理来推动企业的日常经营,这就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表面上经理们因代表所有者的利益和谋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而领取报酬。为保证效果,所有者则选出董事会,来定期监督经理们的工作,力图使经理们真正按所有者的最大利益行事。然而,企业经营就像驾驶员开车,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超车与刹车等决策都是在瞬间完成的,不可能有重温驾校老师教导和车辆说明书内容的时间,经验、感觉和随机应变是驾驶决策的重要依据。这就使董事会的监督成为形同虚设,实际控制人的权利超越了委托--代理人的授权,这种超越又是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实。在这种难以控制的超越权利使用过程中,就很难不出现经理人使自己利益最大化而损害股东利益的决策。正像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阐述的那样:“每个人都力求运用他的资本生产出最大的价值。一般而言,他们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促进多少。他只考虑自己的安全、自己的所得。正是这样,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实现着他自己并不打算实现的目标。通过追求他自己的利益,他常常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公益。”亚当·斯密在看清了本质的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解决方法:“从来也不要向他们说我们需要什么,只要向他们说什么是他们的利益所在。”通俗地讲,股东利益与经理人利益存在着方向性的分歧,而推动企业前进的动力之一是这种方向性的利益摆布,企业发展的快慢,部分取决于这种方向性夹角的大小,我们把这种带有方向性的推动力量称为向量和。解决股东和经理人利益向量和的有效方法是将两个利益进行捆绑,使他们成为不可分割的、息息相关的整体。

这样我们将要追求的是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在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就实现了股东和经理人利益的最大化,因为他们利益的向量夹角在捆绑之后几乎为零。

3.追求当期还是远期的利润最大化?

在企业的经营实践中,经理人任期是有限制的,而会计准则中的成本概念中研究&开发、新设备投资和重大的市场营销项目等,都会增加当期成本,从而减少当期会计利润,而这些战略性成本的投入,又恰恰能大大增加以后几年的会计利润。所以我们常常会听到企业经理们说:“投资回报在三年之后的项目我不考虑”,“现在的研发就是我来栽树别人摘果”。每个人在主观上都希望自己的价值最大化,经理人有这种思想是正常的利己主义的反应,是现实存在。

所以,追求当期的利润最大化还是追求远期的利润最大化往往成为经理人的两难选择,也是对经理人道德和人品的一次大考。

然而,道德和人品是阳春白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在拜金主义横行的当下,这种阳春白雪相对沉甸甸的真金白银常常显得苍白而无力,同时道德和人品的高下又很难在事前去度量和控制。

还是卡普兰和诺顿说得实在:“不能描述,就不能衡量;不能衡量,就不能管理。”要想使经理人在关注当期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兼顾远期利润最大化,现行最有效的几种方法是:实行股票期权、影子股票和递延支付的奖金池。方法虽多,但原理是一个,还是将经理人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相一致,只是更关注了这种一致性的时间维度。

回归主题,企业应该追求利润最大化吗?

回答是肯定的,有约束性前提的。这些约束性前提是:弄清利润种类,选择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结果的利润;确认利润最大化的主体,是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

化的同时,缩小和消灭股东和经理人利益的向量角,实现共同利润的最大化;在实现当期利润最大化还是远期利润最大化的两难选择中,要兼顾当期和远期,兼顾的方法是在时间维度里加强股东和经理人的利益捆绑。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第四篇:石棉瓦消泡剂生产厂家应正确追求产品利润最大化

石棉瓦消泡剂生产厂家应正确追求产品利润最大化

(作者:德丰消泡剂厂)

对于石棉瓦消泡剂行业而言,在企业树立初期,中低端产品一向被视作快速进入市场的突破口。但是这对于石棉瓦消泡剂生产厂家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因为长期销售低档产品将会导致恶性循环,破坏品牌口碑。

所以,低端产品总体效果没有高档产品的好,无法体现优秀的性能,同时因为价格低,客户不仅仅会认为产品低档,而会进一步认为这个品牌是低档的。由于使用的客户不会认为该品牌的产品质量好、技术性能好,最终导致品牌的口碑越来越差。这样的恶性循环很难保证理想利润的实现。但这并不是说低价位产品都不能卖,而是说石棉瓦消泡剂生产厂家要保证利润应该把精力集中在中高挡产品的宣传推广上。

敢挣就要会挣、能挣,这里边的学问是不仅追逐销售额还要利润最大化。会花就是要舍得花,提高盈利水平,需要从产品、营销、服务等多角度去重新审视。

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石棉瓦消泡剂行业来说,只要能保持正常利润,未来的市场将有很大的希望看好。急功近利往往容易断送市场。保持石棉瓦消泡剂生产厂家和产品的稳定性,不追求短期利润,而是根据你的一贯的质量与品管来把控生产,按原则交易,要重视经营环境、重视规模生产、品牌塑造。那么长期利润就会向之靠拢。

第五篇:案例分析——比较企业利润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

由诺基亚谈企业利润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

对于企业而言,建立一个正确而良好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十分重要的。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那么为此企业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具体形式呢?我们发现,如今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观点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以往只注重于利润最大化的观点渐渐被改变。

众所周知的手机业界三巨头之一诺基亚的成功案例就很好的向我们证明了将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十分正确的选择。

诺基亚公司成立于1865年,崛起于北欧小国芬兰,经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讯设备供应商。它由小到大,成长迅速,如今已成为世界通信业中与摩托罗拉、爱立信并驾齐驱的,其市场占有份额三年来更稳居三大巨头之首。诺基亚是移动通信的全球领先者。凭借经验丰富、创新、用户友好以及可靠的解决方案,诺基亚已成为移动电话的领先供应商,同时也是移动、固定宽带和IP网络的领先供应商之一。通过将移动性和互联网的有机结合,诺基亚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也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诺基亚股票在全球五个主要证券市场上市,股东遍布世界各地。

从诺基亚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几大优点。

首先,从实例中很好的证明了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使企业更重视其潜在的创新价值的能力所带来的正面影响。诺基亚集团是一个先进的高科技跨国企业集团,它之所以那么的成功和它顺应了这个变化的时代、制定了正确的战略目标,重视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诺基亚在自己的经营中一直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致力于创新。诺基亚运作的首要准则就是应用最新的先进技术。也正是因为这种坚持为诺基亚企业创造了一种持久潜在创新的能力。

其次,也正是因为有了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帮助领导者作出正确的决定,更加有效的制约了企业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诺基亚每个时期的奋斗目标都非常明确,从以手机通讯为发展方向,追求全球高附加值的产品;到创造移动信息社会的名牌;再到提出“把互联网放在每个人的口袋里”。诺基亚从不为追求眼前短期利益所动容。

与此同时,许多失败的企业案例向我们证明了一味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所带来的危害。因为只注重于眼前的短期可实现的利润最大化,一些企业盲目投资一些高风险项目,导致资金周转掉链,最终走向倒闭。许多失败的案例都源于缺乏一个对于自身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由此可见,采用一个正确的财务目标和形式是多么重要。虽然现在对于财务管理目标应该采用什么形式仍然存在许多争议,但不可否人企业价值最大化还是有其很大的优势的。我们发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二者之间其实是包含的关系。只有在实现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做到企业利润最大化,并保持企业平衡健康的发展。

F08031107

张含英

下载案例分享: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搞砸了个好点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案例分享: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搞砸了个好点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