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

时间:2019-05-12 17:4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资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资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

第一篇:国资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

国资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中

需要高新区重点关注的环节

**高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高新区主要融资平台之一,和其他国资公司一样面临很多问题,如何借鉴先进园区成功经验,理顺与政府的关系,解决资金矛盾,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尽快缩短“阵痛期”,为高新区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是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国资公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营性资产缺乏

经营性资产缺乏是长期困扰**公司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目前公司资产大部分是历史欠账较多,包袱较重,而土地、房产等有效资产非常匮乏,基本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优质资产。公用设施等非经营性资产只能是“充规模”(比如学校等),许多融资项目的抵押物也都是概念性的(比如空证土地),而准经营性资产(比如**家苑等),因其收益能力弱,依赖政府补贴维持,注入后,如果政府补贴跟不上,反而成为公司的负担,严重制约了公司的融资能力和企业经营工作的进行。

2、运行模式单一

公司一直以来沿用“以土地收益为抵押和国资担保申请贷款”和“借、用、管、还”的运作模式。随着土地和房产等有资源的缺乏、土地收储难度的加大,该运行模式将在“借”的环节上越来越紧张,整体运行模式也将捉襟见肘,步入不可循环、非持续发展的道路。

3、资金压力大,负债率高

目前,**公司资金压力巨大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自身贷款余额和负债率高;二是新建项目资金需求量大;三是国家实行银根紧缩货币政策。截止2011年11月底,公司自身贷款余额已达33.85亿元,近三年还本付息额分别达30亿元及6.6亿元。为避免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借新债还旧帐。加之政府及各部门与公司往来帐已超过37亿元,有些借款到期却很难及时足额返还,进一步增加了公司的资金运行压力,影响了公司的发展。

4、资产盈利能力较差

近年来,管委会部分资产也通过授权并入公司(例如三个厂房),但这部分资产盈利能力差,还未能通过市场化经营,而这些资产又使公司承担着巨额的债务。由于自身“造血”功能不足,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自身不具备偿债能力,完全依靠政府财政安排的还贷准备金,增加财政还贷压力。这种状况是公司发展的巨大障碍,最终将影响公司投融资功能的发挥。

5、公司人员与市场化运作要求不符,人才资源匮乏。

**公司目前在岗员工32人,虽然本科以上学历占了81%(其中硕士2人)。但公司管理人才匮乏,特别是缺乏投融资分析方面、资本运营方面和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公司的招聘和用人模式过于传统,员工待遇低于市场行情,尚未建立择优劣汰的用人机制。

二、今后发展中需要高新区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当前,高新区正处在加快推进“二次创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作为高新区最重要的开发主体、融资主体和经营主体,**公司的实体化运作是事关高新区开发形象、发展地位和综合实力的提升。

(一)成立领导小组。

1、成立投融资领导小组。公司作为高新区主要融资平台,在融资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大力关心和配合,才能顺利完成任务,所以需要高新区尽快成立投融资领导小组,审定高新区投融资计划;指导和督促公司资金的调度和使用效率,定期研究协调解决投融资运作中的相关问题,确保投融资工作的顺利进行。

2、成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领导小组。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监督管理高新区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划分、协调、监督,对国有资产的购建、配置、处理等重大事项做出决策,确保高新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构筑国有资产运营新体系

围绕**区委、区政府对**高新区的战略功能定位,结合**区国资管理运营的要求,通过整合、挖掘高新区现有国有资产,充分发挥高新区资源、产业整合和金融服务等优势,在逐步消化吸收现有国资公司的基础上,依托**公司和滨湖集团,“全面介入现代服务业,积极推动科技创新”,重点打造房地产、金融、基础设施、商旅文化、社会服务、交通仓储、制造业等7大产业,构建1+1+7多头经营模式(采用九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模式),为高新区的后续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和财力支撑。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国资经营监管体系

既要保证以**为首的国有企业实体化、市场化经营,实现政企分开,又要保证政府对国资运行的有效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学习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等的成功经验,我们建议管委会设立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投资监督委员会等三个专业委员会行使国控公司董监事会的职权,实现对国资运营过程中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动态化监管。

主要职能:(1)战略委员会。属于最核心的决策机构,由管委会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财政等成员组成,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重大投资决策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2)审计委员会。负责听取并审议园区国有企业财经纪律、会计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和企业的财务报告,监督和评价社会审计机构的工作情况等工作;(3)投资监督委员会。属于最核心的监督机构,是负责行使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权利,承担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和保值增值职责。

通过上述体系,可以充分尊重下属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强调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有效;以规范科学的股东角色影响下属企业。

(四)完善国有企业运作机制

1、注入足额有效的资产。为确保融资和发展的需要,推动企业的发展,政府必须在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如土地、资本金等有效资产匮乏的问题上有所作为。一是要注入土地资产;二是注入房产和店面等固定资产;三是注入资金资本。

2、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由于**公司市场化运作刚刚起步,基础还不扎实,经营

能力未得到充分挖掘,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因此,在财税政策方面,一是协调财政加大工程回购力度;二是对公司因融资或担保需要编制的利润,协调财政和税务部门制定相应办法,避免出现利润无法产生而税收不断增加的不良循环;三是协调上级财政多安排一些资金用于政府部门借款的还本付息。

3、加强土地收储和开发的扶持力度。政府作为土地的所有者,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就必然给予**公司土地收储和开发予以扶持,否则公司的运作和发展就无法得到实现。一是要支持公司完成旧城区改造及新城区的土地收储工作;二是积极引导公司与国土地部门合作,参与一、二级市场的运作;三是在土地指标分配上予以政策上的扶持。

4、建立往来帐管理制度。**公司作为地方政府的融资主体,与政府的资金往来必然繁杂。如果不及时清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就一定会造成帐目不清,企业工程建设成本和财务成本不断地上升。因此,一是建立往来帐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清理,每年安排财政预算归还,减少公司的资金压力;二是加大已完成的代建工程的回购力度。特别是投资大、项目多、建设周期长的工程,应改为按进度安排回购资金或计算工程利润,以增加现金流和利润,以满足融资需要;三是对不能以现金回购的工程,由政府以资产形式予以抵扣。

5、营造公司发展的良好环境。良好的环境是公司发展的必要条件,政府有权利也有义务为加快公司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一是理顺公司与各方关系公司,作为城建投资间接管理中心,同项目投资的各相关方有着紧密的关系,能否处理好这种关系,不仅影响着项目的发展,更重要的关系到公司的生存。二是为融资代建项目审批建立“绿色通道”;三是按照房地产市场的通行做法,大力支持公司开发房地产项目,为公司增加利润;四是争取将在建项目列入战略范畴,给予政策支持和用地指标倾斜。

6、调整人才结构,创国资辉煌。(1)深化干部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统一的监管体系,建立一级公司班子成员后备干部选拔制度,经组织部门考察,由党工委进行决策后任命;二级公司班子成员逐步过渡到由一级公司自行考察任命,真正形成一级管一级的人事格局。(2)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强有力的工效挂钩机制,实现工资总额与业绩挂钩,逐步淡化人员编制概念,实现企业自主用工,国资办主要从资本运营

要素角度对各企业实行条线考核。(3)夯实国企人才储备。大力优化人才结构,引进目前急需的金融投资类、商务营销类、人力资源管理类等紧缺专业人才。(4)系统开展人才培训。(5)提升国企文化品牌

第二篇: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2012年04月17日 10:03 来源:《财务与会计》 2011年第10期 作者:周珣 刘忻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根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中的定义,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明确规定:“企业有子公司的,应当采取合法有效措施,强化对子公司资金业务的统一监控。有条件的企业集团,应当探索财务公司、资金结算中心等资金集中管控模式。”财务公司作为服务于集团内部成员单位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增强集团管控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集团整体价值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财务公司的功能谈起,分析我国财务公司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功能

(一)资金集中功能

财务公司的核心功能是对集团资金进行集中管理。资金集中管理的核心是现金池的建立,即将集团成员单位的多余头寸集中起来。但是,由于财务公司集中管理的目标是降低整个集团的内部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因此在财务公司的实践中,“集中”已经不仅限于货币资金的集中,还包括如下内容:

1.账户集中。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对部分层级较低的成员单位的管控力度可能会有所削弱,而成立财务公司就能以信息化的手段对这些企业进行监控,通过清理成员单位的银行账户规范账户设立,防止资金的闲置浪费和管理混乱,这样既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也能增强集团对直属企业的管控。

2.结算集中。通常集团的每个成员在当地银行都有各自的结算备用金,当集团的成员规模达到一定数量时,各自通过银行办理结算会导致集团整体的结算成本较高,不符合经济效益原则。利用财务公司统一对内清算和对外支付结算,就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进而改善集团净现金流。同时,通过对成员单位的结算,财务公司可以帮助企业集团了解成员单位在支付风险和现金流上的情况,协助集团对成员单位进行管理。

3.货币资金集中。每个成员单位在吸收存款并完成结算后,由于数量匹配和期限匹配等原因,会形成一定的资金沉淀。通过设立财务公司、可以将分散在各成员单位的沉淀资金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现金池”,这个“现金池”也是财务公司实现资金管理功能的基础。

4.票据集中。财务公司可以通过为成员单位提供票据承兑和贴现,将成员单位的存量票据盘活,加快资金周转。此外,还可以对外转出票据或者将票据通过银行等机构进行再贴现,实现为集团融资的功能。由于贴现率一般较贷款利率偏低,可以达到为集团节约融资费用的效果。

(二)资金管理功能

1.内部资金调节。财务公司可以将资金充裕企业的盈余资金以适当的存款利率吸收后,以较银行贷款利率低的利率发放给资金短缺的成员单位使用,或者以委托贷款的方式来进行调剂,为集团节约息差损失和手续费损失。

2.融资功能。财务公司作为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融资功能,当资金出现缺口时,可以通过发行财务公司债券、同业拆入、信贷资产转出、银团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

3.投资功能。当财务公司资金出现盈余时,为了确保资金获得更大的增值,除了进行同业存款等低风险业务外,财务公司还可以适当开展投资业务,主要包括对有价证券的投资和对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

(三)提供相关金融服务的功能

一是围绕集团产业链的金融服务功能。根据《管理办法》,财务公司可以开展对成员单位产品的消费信贷、买方信贷及融资租赁,以提供金融产品的方式促进集团产品的销售。二是其他中间业务,主要包括债券承销、财务顾问服务、担保业务和保险代理服务等。

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集中方面存在的问题

1.集团定位问题。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首先应对其在集团财务体系中所发挥的功能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根据上文所述,财务公司的核心功能是对集团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大部分设立财务公司的集团对此都较认可,但也有部分设立财务公司的集团对于财务公司在集团内的地位并未予以明确。有的集团同时设立财务公司和结算中心,彼此功能发生冲突或有所重叠;也有的集团将财务公司理解为“社会化金融机构”,未明确其在集团内部的地位,这些都阻碍着财务公司资金集中功能的发挥。

2.成员单位不配合。从集团的整体利益看,通过财务公司进行集中管理可以降低整个集团的内部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促进集团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在财务公司成立之前,集团各成员单位由于长期得到当地金融机构在资金以及其他方面的各种服务和支持,在转由财务公司进行资金集中管理后,减少了各成员单位所掌握的财务资源,成员单位有可能出现抵触情绪,不愿意配合资金集中工作的展开。

3.上市公司资金集中困难。上市公司与财务公司进行交易时,通常会出现关联交易的情况:当财务公司的大股东为上市公司时,财务公司对非上市公司进行贷款会涉及关联交易;当财务公司的大股东为企业集团时,对上市公司进行资金集中也会涉及关联交易。一般来说,出现关联交易的情况后,只需要按照证券交易所关联交易相关的程序进行表决和公示即可。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上市公司本身对集团的资金集中持抵触态度,加之社会上存在的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进行资金集中管理是否会导致侵占资金的疑虑,使得上市公司的资金集中较为困难。

4.没有联行清算号。在资金集中功能中,结算集中是很重要的一环。虽然财务公司本身具有结算的功能,但由于中国人民银行没有授予财务公司联行清算号,使得财务公司无法加入人民银行的支付清算系统。财务公司在进行内部成员单位的结算后,对外支付仍需依附于银行来开展,这一方面降低了结算效率,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交易费用的减少。

(二)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存款准备金的提存。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设立主要出于两个基本功能的考虑:对存款支付的保险,防止支付风险导致的社会动荡;进行流动性的调节,作为贯彻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作为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财务公司也需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存款准备金。但笔者认为,财务公司主要吸收内部存款,业务仅局限集团内部之间,因此存款准备金对保证财务公司的存款支付和清算作用是有限的。提取存款准备金相当于直接冻结了生产单位用于生产的资金,可能导致设立财务公司进行资金集中后反而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2.信贷规模控制。财务公司作为存款类金融机构,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及银监会的要求实施信贷规模控制,而贯彻这一控制时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财务公司本身在资金集中后有大量可供分配的资金,但是由于信贷规模的控制却不能将资金贷给成员单位。

3.业务范围限制。财务公司在申请成立后,其可开展的业务需由银监会批准,而近两年,银监会对新设的财务公司往往只批准其存款资格,并不批准其贷款甚至委托贷款的资格,于是就出现了资金集中后无处使用的尴尬局面。这种只可集中难以管理的情况使得财务公司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反而增加了整体费用的支出。

(三)提供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准入资格的问题。财务公司虽然持有金融牌照,但是很多业务资格都受限。比如《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了财务公司可以承销企业债券,但国家发改委之后出台的相关规定明确指出,财务公司不能以主承销商的资格参与企业债券的承销,只能以副主承销商或分销商的身份来参与。此外,在发行企业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业务中,财务公司甚至无资格参与承销团,只能以财务顾问的身份参与。另外在其他一些涉及集团的业务(如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等)中,财务公司也没有相应的管理资格。

2.专业人员的缺乏。要为集团开展延伸金融服务,除需对集团情况有深刻的了解外,还需要有专业人员来设计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但财务公司一方面由于薪金体系需要与整个集团进行对接,无法提供高薪,另一方面由于专注于为集团进行服务,专业性的人才所能发挥的空间有限,因而缺乏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

3.无法为全产业链提供服务。产业性集团都有自己的产业链,财务公司除了进行资金配置外,还需围绕集团产业链进行金融服务。根据《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财务公司可以为成员单位的产品提供消费信贷、买方信贷及融资业务,这是财务公司唯一可以面向社会服务的业务。而作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除包括下游的消费者和销售者外,还应包括上游产业。由于《管理办法》规定财务公司仅能为集团内部成员单位进行服务,因此,财务公司目前还无法盘活整条产业链的资金,无法最大功能地发挥其作用。

(四)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为集团服务与保持自身独立性的矛盾。财务公司是企业集团设立的、为集团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集团希望财务公司为支持集团的发展发挥最大功效,财务公司在集团内部开展业务,也需要集团的指导和帮助。但是,财务公司具有金融牌照,需接受银监会的监管,银监会一直要求“财务公司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要有独立的风险判断,不能盲目服从集团的要求。在什么程度上可以支持集团,在什么程度上不能支持,要与自己的资产负债、资本控制、拨备管理结合起来”,因而在某些情况下,这两者是互相矛盾的。

2.财务公司的绩效评价。财务公司作为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机构,其作用首先体现在为集团节约内部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然后才是充分利用资金来创造收益。然而目前通行的考核机制主要是考核机构利润,对其他方面的考核较少。这种考核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会促使财务公司忽视其基础职能,过多地从事投资等高风险高回报的业务。而财务公司作为资金集中的主体,一旦其自身的经营风险提高,实际也提高了集团资金的风险系数,将给资金的安全性带来隐患。

3.设立分支机构存在限制。目前国家对财务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存在严格的限制。而从目前企业集团的发展趋势来看,大型企业集团已经开始进行区域性布局,少数国际化经营程度较深的企业集团甚至开始进行全球性布局。财务公司要为集团提供更好的服务,就需要在集团布局的核心区域甚至核心国家设立分支机构,以延伸财务公司经营体系,增强财务公司为集团成员企业服务的便捷性。

三、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发展的建议

(一)围绕集团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调整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

根据《管理办法》,财务公司被定位为实现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为集团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还规定财务公司只能为集团及其成员单位进行服务,并且根据这种定位和服务范围规定了财务公司的服务范围。从财务公司这些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基本能够满足服务集团的需求,但是,从为产业链服务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在做精目前业务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赋予财务公司一些新的业务功能,以便更好地为企业集团服务。对于近些年新出现的业务类型,以及之前规定中比较模糊的业务种类,也应予以明确。

(二)不同政策之间相互协调,并赋予财务公司相应资质

财务公司是典型的产融结合的金融机构,所以与财务公司相关的各类政策比较多。而不同的管理部门由于其所监管行业、政策考虑因素和取向的不同以及对财务公司作用和发展情况认知的不同,推出的规定和政策可能会阻碍财务公司为集团服务功能的实现。比如,作为金融机构的财务公司接受和其他金融机构同样的监管手段并付出相应的成本,但却没有实质参与金融市场的资质,即挂金融机构之名却无金融机构之实。因此,笔者认为,需要在明确财务公司定位和功能的基础上,对政策进行协调和统一,并赋予财务公司相应资质。

(三)设立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应认清并明确财务公司的作用和定位

财务公司的主要功能是为集团进行资金集中管理服务,从而降低整体成本。但是这种功能能否真正实现,还与企业集团的规模、产业结构、管控能力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财务公司设立后,可以减少集团的内部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但随之会产生基础建设成本、运营成本、金融管制成本以及税收等一系列的成本。因此,企业集团需认清自身需求,确有必要时才设立财务公司。在设立财务公司后,就要在集团内明确财务公司的地位和作用,并通过各种考核、行政管理等手段协助财务公司实现其职能。

(四)加强财务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

财务公司要在外部监管的基础上,严格按照金融监管机关的规定,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规范有效的董事会制度,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用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防范财务公司重大经营风险和决策风险。同时,还要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财务公司既具有金融企业的特性,也具有很强的产业依附性;既面临金融机构的一般风险,又受集团所在行业的风险、集团本身的经营风险和成员单位的经营风险等影响,因此财务公司应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应对体系,健全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结算、信贷、投资等各项业务流程,完善业务决策操作制度,为自身的风险防范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重视解决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重视解决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008年5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此后,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实施细则,小额贷款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建立起来。小额贷款公司独立自主、业务专注、收益与风险明确等特点,使得其在缓解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小额贷款公司取得了相当的经济效益回报。示范效应的出现,使得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得到进一步鼓励和推动,引导了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小额贷款公司。从相关部门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调研看,小额贷款公司大多运营良好,资金周转迅速,风险控制机制较完善,呆坏账比例较低,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不能忽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上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重视解决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保证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

一是,小额贷款公司性质未被明确定位。2008年,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小额贷款公司是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而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特殊法人。但现行法律体系中《公司法》、《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对这类处于交叉地带的特殊企业没有规定。法律法规环境的缺失将直接影响今后对其实施的管理。因为未能明确小额贷款公司是金融机构(浙江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为农村金融机构)导致其税负

水平较高,在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只按照一般工商户来处理等一系列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存在。

二是,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能力有限。目前小额贷款公司资本金来源主要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且只能获得不超过资本净额50%的融入资金,相对担保公司的信贷放大效力就显融资能力很弱;融入资金的利率以同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为基准加点确定;同时,“只贷不存”的经营模式,仅依靠股东提供的资金经营等,极大地制约了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的持续发展,难以满足相对旺盛的市场需求。

三是,经营税负较重。目前,由于企业定位未被明确,虽从事金融行业,但身份属于非银行金融企业,不能享受银行金融机构的待遇,按普通的工商企业来缴纳,合计利息收入的30%要用来缴税。按制度设计,小额贷款公司在试点期间比照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政策,享受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地方税务部门没有这个权限,使小额贷款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到位。

四是,征信困难。目前小额贷款公司没有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管理查询的权限,无法对客户多头申贷及不良信息进行有效识别,增大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风险。

五是,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前景目标不明确。2009年6月,中国银监会印发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银监发

[2009]48号),规定在改制过程中要由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

为村镇银行主发起人,这使得很多小额贷款公司对改制顾虑较多,担心改制后丧失经营主导权,影响公司运营。

为此,要使得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建议:

一、明确小额贷款公司金融企业定位,确定身份。按制度设计,落实到位,比照农村信用合作社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减半,营业税按3%征收”的优惠政策征税,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能力。

二、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难题。

1,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营进行评估,对经营业绩较好,风险控制得当的小额贷款公司放宽其从银行融入资金的比例。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限制,由融资双方按市场化原则和风险管理的原则,自行商定融资比例,风险自担。

2,小额贷款公司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行为明确界定为同业拆借,执行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让优秀的小额贷款公司依法获得低成本资金,同时根据资金头寸情况开展拆借业务,通过资金调度,有效利用闲置资金。

3,允许吸收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委托扶贫或特定目的资金及其他法人的委托贷款。

4,在强化考核监管的前提下,将运营良好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成为大中型商业银行的零售机构。商业银行以优惠的利率批发贷款给小额贷款公司,再由它们分别贷款给中小企业,既发挥了小额贷款公司专

著小企业贷款的专业化优势,拓展了业务空间,也有利于商业银行规避风险,降低成本。

5,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和大型银行展开多种合作模式。

1)担保贷款的合作模式,建立客户间的互保联保的措施,小贷公司承担担保责任,以一定比例向贷款行承担风险保证金,小贷公司向客户收取咨询及担保责任服务费;

2)委托代理贷款的合作模式,向贷款行认可的贷款水平个体工商户、小企业发放贷款的业务,小贷公司收取代理费,贷款行承担风险,收取本息;

3)小额银团的贷款模式,随同贷款行根据同一贷款协议和条件,按照约定时间和比例,向自然人工商户和小企业发放贷款业务,利益风险绑在一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4)利用国有银行开发的微贷人基金,取得股权支持,通过股权的密切和投资对象的合作关系,获得尽可能多的低成本信贷资金的支持。5,允许利用自身的金融中介信息流和资金流优势,投资有竞争优势、成长潜力大又缺乏发展资金的中小企业,通过分红、股权转让等获取超额投资回报,从而壮大实力更好服务于中小企业。

6,在市场条件成熟或小额信贷组织自身实力足够强时,可以将其发展成为地区性或社区型商业性金融组织,经营范围拓展到吸收成员存款、兼营保险、支付业务等。

三、对管理规范的小额贷款公司开放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将小额贷款公司客户数据纳入征信系统管理,同时给予小额贷款公司征信系统查询权限。

四、明确监管主体,给予更多政策扶持。目前的政策并没有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主体,“领导小组”或“监管办”只是临时机构,并没有行政主体资格,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管,导致政策扶持缺位。鉴于现状,明确监管承担主体,无论是归地方政府管理还是由银监会整体接管,都要逐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向准金融机构过渡,规范和扩大其经营范围,纳入银监会的监管范畴,进行统一监管。

小额贷款公司从事小企业贷款、涉农贷款业务,有效抵押物较缺乏,风险相对较大的特点,当前政府可根据贷款余额确定一定的补偿比例,实施补偿措施。对服务“三农”和小企业贡献突出的小额贷款公司,给予奖励。

五、积极探索改制路径,明确发展前景。支持业绩优异、风险管控好的小额贷款公司在改制中发挥主导作用,允许利用现有平台,吸收商业银行参股组建村镇银行。

第四篇:我国殡葬服务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计(论文)

(2019届)

我国殡葬服务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我国殡葬服务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XXXXXXXX学院:XXXXX

指导教师:XXXXX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观念的不断改变,殡葬服务行业也随着走进人民的视野。在新的趋势和形式下促进和提高我国的殡葬服务的体系和建设对于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殡葬寒夜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市场的监管,规范殡葬行业的服务行为,满足目前国内日益增长的殡葬消费需求。本文分析了我国殡葬服务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积极探索和研究我国殡葬服务改进的方向,促进我国殡葬行业更加合理和更加的健全发展。

关键词:殡葬服务;问题;对策

一、殡葬文化

殡葬作为人类处理尸体的一种方式和礼仪,也是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殡葬主要受是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支配的,属于民俗文化和民族风俗的范畴。殡葬活动作为人类特有的文化活动,涉及到生态资源、精神文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而殡葬文化则是由社会经济、政治、意识形态、风俗习惯、人情世故等因素共同影响和制约下形成的。

二、我国殡葬服务的现状

生命的规律是生、老、病、死,这也是生命的常态,殡葬服务是对死者的尊重,也是对死者进行哀悼的方式,这样也是安慰死者家属的一种特殊社会服务的行为[1]。

在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加快,人均国土面积小,且传统土葬的方式不仅污染环境且不利于土地的规划使用,且我国政府密切关注殡葬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随着我国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殡葬的行业也不断得到社会和人民的认可。在我国殡葬行业的不断建设过程中,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且在殡葬行业发展和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取得良好的效应,对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自1949年以来,随着社会体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的观念不断的趋向理性化和环保化,且我国政府也在对殡葬服务的发展建立起法律体系,但由于我国的历史原因和部分人民的思想固化,导致殡葬的普及和服务大众化受到阻碍。但在目前不断和谐和深化发展建设下,加上政府的引导作用,殡葬改革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全面推进绿色殡葬改革,需要不断推进建设我国现代特色的殡葬服务体系。

虽然在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由于我国人口的基数大,人口也众多,人口增长速度快,且目前我国的老龄化水平也在不断的增加,以及科学文化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对殡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所采用的殡葬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和改近。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对于过世者的处理方法仍以土葬和火葬为主。

从整个我国国家的角度来看,当前对于土葬的改革主要有以下不足:一是火葬在目前还不够普及,当前全国的火葬率只达到60%,对于完成从土葬,火葬的转变的阻碍还是很多。二是即使使用火葬,其骨灰仍采用土葬的方式处理,将骨灰和棺木一起埋葬,这样的反式处理骨灰就不能体现出火葬的环保性,这与传统的埋葬方式便无区别。三是在管理和建设殡葬体系的过程中仍存在不足,如层次过低、分布不合理;存在不良竞争经营的问题。

随着我国殡葬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服务水平也在殡葬行业不断提高,殡葬行业的设备建设也在逐渐优化,对于人民群众的殡葬消费需求也基本满足了[2]。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上殡葬服务行业的需求随着增长,随之而来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如法律法规的建设对于葬礼服务体系反面还不完善,对殡葬服务缺乏市场运作和监督,专业人员的短缺等问题。

二、我国殡葬服务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殡葬服务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发达国家的殡葬服务水平更高差距还是很大,主要还是有观念上的不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目前,我国殡葬服务存在的问题是由法律法规、政府职能、人们的认知和习俗等因素造成的。

(一)殡葬法律制度不完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的,且我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在不断推进,经济的发展导致需求的增长。当对于目前殡葬行业的法律建设还很滞后,且法律法规的建设还不够的完善。加上殡葬服务的改进的困难重重,需要克服民族、文化的障碍,且在执法上的工作也是困难的。

(二)殡葬服务市场经营管理不善

在目前的殡葬服务中,市场的经营管理还不够明确,在殡葬市场运营监管体系上,存在市场秩序不够清晰,对于政府部门的规范没有具体的落实到位[3]。因此需要提高殡葬的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

(三)缺乏专业的殡葬服务人才

随着我国殡葬业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上殡葬行业的特殊性,使得众多的人才远离此行业,所以行业的发展缺乏人才的建设。我国殡葬业的人才建设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发展现代殡葬服务的需要,甚至无法满足公众的需要。

(四)政府职权过重

在殡葬服务的具体过程中,实行殡葬服务过多的由行政部门、社会团体、政府机构,葬礼承办人及其相关人的参与,且政府部门优先的现象也私时有发生,政府职权的干预过大导致现有殡葬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4]。

三、构建我国殡葬服务体系的对策

按照当下殡葬行业的需求,对于殡葬寒夜的改革必须重视其系统性、完整性和协调性的发展,殡葬改革应该承担的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生态文明。

(一)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殡葬综合改革

服从殡葬改革,让殡葬服务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土葬向火葬的转变,消除葬礼习俗,培育新的文明节俭的葬礼,加强改革顶层设计组合资源,对于殡葬行业需要全面推进改革,推动完善殡葬改革决策科学化,广泛促进殡葬改革的顶层设计。

(二)建立我国殡葬制度的法律框架

由于我国的历史复杂性导致殡葬制度的建设相对受阻,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促进殡葬业在我国得到更好的实践。根据我国的法律和对殡葬行业的制度建设的不同意见,多方面参考,推动殡葬服务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努力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殡葬服务系统。

(三)加强殡葬服务机构管理,规范殡葬市场

根据公众的需求,需要对殡葬服务进行深入、详细的研究,将殡葬行业和相关其他资源进行整合管理,构建葬礼服务机构,规范殡葬服务市场,建立不同级别的规定,完善殡葬服务机构的设置和丰富服务项目,加强殡葬服务的市场管理。

(四)推进殡葬职业教育,加快人才培养

在殡葬行业中极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和建设专业的殡葬技术人才队伍,构建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创造有效的激励。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的消费需要,殡仪业者必须提高竞争意识,改变服务观念,不断提高职业培训水平,为大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五)明确政府在殡葬工作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职能需要转变,需要加强对殡葬行业的管理,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等直接干预殡葬活动[5]。

(六)建设科学文明的殡葬文化

建造科学文明的殡葬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科学文明建立的文化起点必须是抵制迷信。第二,科学文明的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在意识形态和政治教育、行政立法、企业组织以及对科学文明的埋葬文化的深化之上。

总结

我的殡葬服务市场发展正在慢慢走向成熟,目前我国的殡葬改革也取得有效成果。且我国对殡葬服务的需求正在上升。目前,我国殡葬工作还面临着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殡葬制度的不完美、城市和农村发展中的不平衡、改革与发展的不协调、殡葬相关法律和规则的不完善等等的矛盾。需要可持续发展符合我国国情和市场需求的新制度,监管殡葬市场,不断提高殡葬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民发[2009]170号).[C].2009

-23.[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民发[2012]211号).[C].2012

23.[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国民政统计年鉴》(中国社会服务统计资料).[G].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4]李伯森,肖成龙.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4

-2015).[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

32.[5]朱金龙.我国现行殡葬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殡葬文化研究.2009(4):8-15.

第五篇:港口码头、船公司、船代货代公司等在进出口环节的收费情况存在的问题

港口码头、船公司、船代货代公司等在进出口环节的收费情况存在的问题

一是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不够透明和统一。

目前我国进出口环节收费项目主要包括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两类,主要由船公司、港口、码头堆场、船代公司、货代公司等向进出口企业收取,是进出口环节费用的主要部分。存在收费项目多、杂,不清晰明朗,收费标准的依据不够具体和透明,导致了成本增加,给人民群众带来负担。

二是市场竞争意识不够。

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能够开展收费的企业偏少,存在垄断和价格竞争不充分现象,部分进出口货主企业议价能力较弱,出现了不敢议价、不能充分表达诉求现象,同时还存在部分收费标准还较高。

二是监督检查不够。

虽然推出了一些检查监督要求,但是受人员力量限制,在检查深度和频次方面没有足够落实,导致出现了乱收费的不合理现象。同时,没用建立健全信息稽查机制,在开发统一监管平台,利用智能化水平管理做的还不够。

下载国资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资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