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公关人员素质和能力苏兆良好企业形象

时间:2019-05-12 17:0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公关人员素质和能力苏兆良好企业形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公关人员素质和能力苏兆良好企业形象》。

第一篇:提高公关人员素质和能力苏兆良好企业形象

提高公关人员素质和能力苏兆良好企业形象

刘静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 织成员国之一,对外开放需要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企业要想发展,走向世界,就必须要树立现代公关 意识和加强公关管理,要有自己的能够和国际接轨 的公关人员。企业的公关人员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 竟争中站稳脚跟,在进军国际市场中为企业出谋划 策,同时在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方面也起着重要的 作用。

一、现代公关人员所具备的素质

(一)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生理、道德素质

人的素质包括性格、气质、情感、意志、品德、知 识、能力等等。人的素质有先天遗传的一面,但更重 要的是来自于后天的社会生活实践的培养。一些企业在选拔公关人员时只注重其外表,如

在身高、体重、容貌等方面处处设限。姑且不谈企业 的这种偏执的歧视行为会对应聘者以及社会带来 如何的负面影响,即使在一些场合、一些时候那些 有着妓好的容颜,气宇非凡的公关人员会给他们的 企业带来收益,如荣誉、订单或是银行贷款。但不得 不指出的是,公关人员在进行公关时,其成功地为 企业带来的收益并不必然与其外表有着正如企业 领导人所认为的不可或缺的关系。换句话说,公关 人员的外表不是其在公关时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重要的是那些具备良好的心理、生理、道德素质 的公关人员才是企业领导人所必须追求的人才,因 为这些公关人员能够以最快的时间适应各种复杂 多变的环境,并根据不同的环境迅速作出判断形成 决策,即使一些环境会给一般的人员造成强大的心 理压力,他们也能应付自如。同时对公关人员来说,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如诚实守

信,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等等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最终 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实事上,那些 拥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生理、道德素质的公关人员 的企业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二)公关人员要自信、开放和富有热情

自信是一个公关人员人格形象的核心,也是人 的气质所在。一个人有了自信心,才会激发出无穷 的勇气和毅力,最终创造出奇迹。公关人员有了自 信心才能在任何情况下应付自如,敢于面对生活与 工作中的任何挑战,凭借智慧与经验,圆满完成各 项任务。

自信心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首先,要求公关

人员在各种社交场合始终保持良好心态,要做到平

易近人,平等待人;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在各种社交场合,公关人员应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社

交能力,良好的社交能力是每一个公关人员必须具

备的基础本领。良好的社交能力主要表现在公关人

员在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沟通协调的技巧和

艺术。如何处理好与上级、同事、下级的关系;如何

语言准确、得体地向别人传达信息,等等。此外,增

强自信心,还要消除胆怯心理,要表现出自信而又

谦恭,热情而又稳重的精神风貌。

公关人员要具有开放的性格。我们说的开放是

开朗而充满活力,开放指的是开放的心态和相容的心理。一方面,因为公关人员的工作是面向社会的开放型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中要了解社会,认识社

会,社会也要通过公关人员了解他们及他们的组

织,即公关人员与社会要进行不停的信息交流。因

此,公共关系人员的开放心理有利于他们不断接受

新事物、新知识、新观念,从而使公共关系工作更具

有创造性。另一方面,公关人员要善于宽容体谅他

人,能善于用幽默的语言调节气氛,缓解矛盾,消除

隔阂,要善于接纳和宽容不同性格,不同风格的人,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富有热情也是公关人员必备的素质。公共关系

工作是很艰辛的工作,是需要付出很多体力与精力的,没有热情,就很难做好这项工作。公关人员需要

凭借热情去与各种人员打交道,结交朋友,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同时兴趣广泛,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

公关人员释放热情的前提,所以,优秀的公关人员还

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激发自己的工作兴趣。

二、现代公关人员所具备的能力

(一)公关人员必须具备组织协调能力

公关工作实际上是协调性的工作,在做一项活

动前后,公关人员都要进行大量的收集整理有关信

息的工作;确定公关工作目标和相应的计划;协调各

方面人员,负责实施组织、控制活动的整个过程,处

理应急事件等。所以要求公关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公关人员的协调表现在许多方面。既要协调与

内部工作人员的关系,又要协调与企业外部人员的关系。具体说来公关人员的协调工作包括搞调查研

究、形象评估、日常接待、资料整理、商品展览、社会

赞助、仪式庆典、新闻发布等活动。

培养公共关系人员的组织领导能力,首先要提

高公共关系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要认真掌握一些 基本知识,如管理学、领导学、组织行为学等方面的 知识。要逐步提高公关人员的个人威信和个人影响 力。公关人员具有了个人魅力和影响力,是做好公关 工作的关键。

(二)公关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

公关人员要“能说会写”,要有口头表达能力和 文字表达能力。这是对公关人员能力的最基本的要 求。公关人员在工作中,常常要撰写通讯、新闻稿件,拟订工作计划与活动方案,拟写公文、贺词、柬贴、通 知等公关文书。公关人员要全面、客观、真实的写出 这些材料,要突出重点,加强趣味性和可读性,争取 吸引各类社会公众,以达到传播沟通的目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要求公关人员口齿清晰,语调

平稳,表达准确,语言生动且幽默,能吸引人,打动人 和说服人。公关人员应充分利用各种交际场合,发表 适时适地的演说,向社会公众传播信息,沟通感情,施加影响,使公众建立起对本组织良好的信誉和印 象,为组织发展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因此,公关人 员要注意说话技巧,如词语的运用、说话的节奏以及 说话的时机的把握等。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公共关 系效果,因而公共关系人员一定要具备较强的语言 表达能力。

(三)公关人员必须具备策划创新能力

公关活动的策划和咨询工作充满着智慧。公关 人员要根据环境的变化的不同形势,以及企业的要 求设计出新颖独到、令人耳目一新的公关活动,从而 引起公众对企业及其产品的关注。这就需要公关人 员具有较强的策划创新能力。

当公共关系人员发现或预见到企业的公共关系

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或防患于未然,就需要在创 新意识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来进行公共关系活动的全面策划和设计。公关人员 要善于收集信息,在平淡之处找出奇特的东西,能够 在危机公关中找出机会,制造“公关新闻”。公关人员不仅要在公关活动中具有策划创新的 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对日常工作也具有同样的影响 作用。因此,作为公关人员,要在日常工作自觉、不自 觉地培养自己的策划创新意识,这样才会使公关工 作富有新奇感和挑战性。

(四)公关人员必须具备社交能力

公关人员的社交能力是指其进行人际交往,广 泛联络公众的能力。公共关系人员肩负着为本组织 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与社会公众的交往,树立组织形象的重任。这就需要克服各种与人交往 的心理障碍,扩大与社会各阶层往来的范围,提高交 往的效率。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公关人员必须具有强 烈的自信心。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往往与他做事的自 信心密切相关。公关人员应当发现自己的优势,充满 自信地、大胆地融入公众,用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法 与公众轻松自如的交往,尽可能地在公众面前为自 己和自己的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宋英俊

第二篇: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阅读、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理论和实践证明,自主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才能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一、勤奋学习,树立远大理想。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每一名学生,只要智力正常,都能成为学习的高手,甚至成为我们所说的学习天才。古今中外无数成功者的事实也证明: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就的。成就天才的必备素质就是树立远大志向,明确目标,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历史上,对人类作出突出贡献的人都有勤学的习惯,他们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本分,走到哪里,学到哪里。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在学习的道路上一路高歌,战胜各科学习困难,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计划,在日常学习中勤奋苦学,持之以恒,面对学习中上的挫折,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掌握一套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到达成功的理想彼岸。

二、统筹计划,运筹于帷幄之中。

学习好比打仗,事先要有明确的部署。高效的学习也必须制定好一套切实可行的计划。恩格斯说:“没有计划的学习,简直是荒唐。”有计划的人,不仅学习有条理,有顺序,而且有目标,有方向。每一名学生都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自己的学期规划、每月计划、每周计划、每日计划。学习计划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学习目标,二是学习内容,三是时间安排,四是保证落实的措施。计划性强的学生,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都是一定的,所以他们干完一件事马上就去干第二件事。这样,时间抓得很紧,就不会浪费。

三、惜时如金,让每一分钟都产生学习效益。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是每个人能够拥有的最为宝贵的东西之一,是无可替代的,也是一去不复返的。作为学生,谁能够高效地管理时间,科学地利用时间,抓住时间的脉搏,谁就能创造学业的成功,成就人生的辉煌。时间就是生命,爱时间就是爱生命。一个人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就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但也会消失。现在是你们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知识、吸取知识最有效率的时期,每一名学生都应珍惜时间,学会管理时间,不虚度年华。

四、敢于质疑,打破砂锅问到底。学习过程是由一个“无疑—有疑—释疑—无疑”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学须善思,思后存疑,疑后问,问后知。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向权威挑战,同时又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不懂的问题多问老师,向同学请教。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学习的交谈、讨论、学习兴趣小组,创设一个与别人交流的良好平台,合作解决问题。如果把书比作含金的矿石,要想提炼出黄金,创造出新的知识财富,就必须掌握善于思考的“点金术”。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可以养成随时思考的习惯。学思结合,可以避免漏掉重要的知识,收到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的效果。古人云: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进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提问是创造思维的起点,在学习中,经过认真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五、随时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日常的读书、听课、复习的时候,对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材料、知识点、问题迅速及时地标记出来,记下来,然后整理成笔记,这对于巩固知识,积累材料,提高学习成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记、抄写、摘录、标记等既可把需要记忆的知识在头脑中加强,同时也可以促进思考,还可以把知识整理在笔记本中,作为资料保存或以后复习使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要想提高读书的效果,就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因为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做读书笔记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1)原书空白记。在自己体会深刻的地方,随时随手在原书空白处记上要点,加上批注,写上感想。(2)在书上画符号。用不同的符号分别代表自己要表达的意思。(3)摘录。摘录下自己喜欢的或重要的句子、段落。(4)札记。读了书后,写下它的要点、体会、疑问等。(5)剪贴。就是把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剪下贴在本子上。

六、做好预习,学习预则立。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即准备。学习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习的功课一定不会好。要想有一个高效的课堂学习,必须牢牢抓住课前预习这个关键环节。预习就是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主动阅读教材及相关的内容,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为新课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我们在预习的时候,要大体了解书本内容,思考重点,发现难点,增强预习的主动性、针对性,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最大的好处是有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通过预习不仅对新课的内容达到初步的领会,从而降低新课的学习难度,而且会大大减少听课的盲目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预习中理解错误之处,在听课时也会得以纠正,有利于知识的当堂消化和吸收。越是时间紧,越要抽出一定的时间预习。通过预习避免了无效的劳动,通过预习赢得了学习的时间,通过预习扭转了被动的、苦恼的、倒退的学习过程的恶性循环。良好的预习是学习成功的一半。

七、高效听课,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一个人的学生时代,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是我们学习的主阵地。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成绩的高低,关键在于课堂学习。充分利用每一节课的45分钟,高效学习,对提高学习成绩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要想上好一节课,课前必须从身心、知识、物质上做好充分准备。预备铃响后,立即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把所用的学习用品准备好,回顾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平静、轻松和愉悦的心情迎接新课和老师的到来。只有在这种心理准备状态下进入课堂,才能确保获得听课的高效率。在上课时力求做到“五到” 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专心致志,勤于思考,思维与老师合拍。同时,上课时勇于发言,积极参加小组讨论,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有机会多动手、多实践,做好笔记,才能有效地把握课堂变成自己学习的主战场。

八、严阵以待,把每一次作业都作为考试认真对待。

要想学到真正的知识,在考试中获取优异的成绩,平时的作业练习至关重要。平时的作业与练习环节对于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巩固和消化课堂知识,积累做题方法技巧,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考试成绩十分重要。作业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方法,提高学习成绩。所以在做作业时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和要求,循序渐进,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好作业的八种良好习惯:

1、先复习后作业。作业前先把相关知识认真复习一遍,弄清楚全部问题后再去做作业,这样一来作业才能做得既快又正确。

2、认真审题。要做到不明白题意不做题,不清楚方法不做题。

3、细心做题。只有平时做题认真细致,准确规范,考试时才能照这种良好的习惯进行。

4、独立完成作业。所谓独立,就是亲自动手,自己思考,自己解决和自己完成。

5、认真检查作业。作业做完后,一定要作认真检查之后再交上去。

6、认真分析批改后的作业。建立错题记录本,把平时练习作业中的错题及时收集并记录下来,通过认真分析反思,吸取经验教训,避免以后犯类似错误。

7、及时完成作业。养成当日事,当日了的习惯。

8、认真书写,规范答题,保持作业书面整洁完整。

九、高效复习,温故才能知新。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提出: “温故而知新”。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的母亲。”复习和听课、作业一样,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根据心理学的遗忘规律,遗忘在识记后便迅速开始,所以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必须对知识及时复习。复习要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及时系统有步骤地复习,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才能使复习事半功倍。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无不重视复习。重视不重视复习是造成优生和差生学习差距与分化的重要原因。我们应该“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高效复习要做到以下五点:

1、围绕中心,及时复习巩固深化知识。

2、查缺补漏,保证知识的完整性。

3、先回忆,后看书,增强复习效果。

4、阅读参考书,拓宽知识面。

5、整理笔记,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第三篇: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摘 要: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计算,计算能力是学生进行有效数学学习的基础,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后阶段的学习。因此,在平时要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 数学 小学 计算习惯 计算能力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计算能力的高低反映了学生数学基础的牢固程度,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所以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既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和前提。[1]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的比重是显而易见的,从一张试卷的分值来看,100分的试卷中计算就占了40分左右,还不包括综合运用中的计算。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更让我们忧虑的是,一些计算题学生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了错误。学习粗心、马虎、不认真已经成了所有孩子的通病。曾经被我们认为的小毛病现在正在成为学生计算能力的大敌。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计算能力受个人的计算习惯决定的。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除了加强计算教学外,还必须从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和计算习惯入手,从细微处做起,逐步形成学生严谨细致的计算习惯。结合教学实际,在教育教学中可以从六个方面的计算习惯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

一、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计算题,绝大部分学生缺乏耐性,粗略一看,提笔就算,加上计算题本来就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视觉疲劳,所以在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的时候,学生就往往会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数据等等问题,产生一系列的低级错误,从而导致错误频频。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分四步走:

1.审清题意,弄清具体要求,也就是弄清这道题要我们做什么。

2.审清数字和符号,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

3.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性,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判断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动手计算前对题进行一番深思熟虑后,计算起来就会水到渠成。

二、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

小学阶段是儿童身体、心理的发育成长期。这一时期的小学生好胜心强,求快心切,往往见题就做,顾前不顾后。结果是要么把加号当成了除号或者乘号,连有没有括号都没有看见;要么就是0、6不分,3、8混淆;或者就是丢三落四,把一个数中间或者末尾一个或几个数字漏掉,小数的小数点要么丢了,要么点错位……因此,在指导学生做题时,养成学生专心校对的习惯也十分重要。在实际的计算中,我要求学生做到三对照:首先,要求学生题读完后要与原题目中的数字与符号对照,做到一字不差;其次,列完竖式后,要把竖式中的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对照,做到上下一致;最后,抄完得数要把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对照,做到万无一失。

三、培养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计算出现错误的一个重要成因就是书写马虎,不够规范。学生有的字写得模糊不清,模棱两可,6写得像0、5写得像8、4写得像9;有的学错后用涂改液、消字液等涂了又写根本看不清数据;有的字迹潦草不堪,甚至将数据连为一体;有的竖式书写不规范,数位不对齐等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将提高书写要求放在突出的位置上,督促学生做到:把数字写端正,写清楚,把竖式写规范。同时,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作好表率,板书工整、格式规范;也可以对一些优秀的作业进行讲评,树立标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培养学生养成善于打草稿的习惯。

打草稿是正确进行数学计算的必要手段,但也是我们在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学生的许多计算错误都是因为不打草稿或草稿潦草、杂乱所致。在平时的计算练习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嫌麻烦,计算时不论数的大小,能口算的都口算,一次练习或测验下来连一张草稿都没有;有的虽在草稿本上计算,但只算了一半;还有的草稿写的乱七八糟,草稿中的数据到最后连自己都看不清,在计算后不能达到理想的计算效果。所以,教育并指导学生养成认真草稿的习惯对于提高计算正确率也有很大帮助。在平时,我们可为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草稿本,要求学生在草稿本上计算时要数位对齐、字迹工整。计算时,强调口算和笔算的合理把握,口算必须在已学的口算范围内进行,口算有难度的必须笔算。这样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诚实、认真的作业习惯,而且还能克服学生乱写、乱丢草稿的坏习惯。不定时地检查学生的草稿本还能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出现的计算问题并寻找、分析错误原因,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培养学生积极验算的习惯

验算是自我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重要手段。一些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指导学生验算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要要求学生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计算题必须至少做两次,对于前两次的答案不一致,需要进行第三次计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为了养成学生积极验算的良好习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少而精,使学生能有时间检查及验算;批改作业时可先看该生的作业是否全部正确,如发现错误,暂不批改,发给学生自己检查,出错误所在,订正后再交给老师批改。

六、培养学生及时订正的习惯

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在出现错误时,说明学生的计算仍旧有误,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让学生自己改正过来,并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习惯方面的要求改正,如果是知识方面的要及时讲解。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收集错题,做成一本错题集,经常复习察看,以防再出现类似错误。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但这个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地强化和不断地巩固,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过程中,我们要有耐心,有恒心,要坚持不懈,这是一个长期烦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是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而且是学生一生学习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卢素慧,浅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19期.[2]李双燕,小议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研究(小教研究)》,2013年Z1期.《课程教材教学

第四篇:【苏派名师】程道明:三种策略:提高教师的课例研读能力

【苏派名师】程道明:三种策略:提高教师的课例研读能力

2016-02-22上传:赵广志

【名师简介】

程道明:男,中学高级教师,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督导室主任。1996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南京师范大学2000级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育硕士(学制4年),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南京市第七届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2014年,获“人教杯”全国中职语文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015年,获江苏省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两课评比”示范课(一等奖)等奖项,近五年,开设全国、省和市级讲座、公开课及参加语文教学技能共14次。近五年,发表18篇反映其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的论文和论著,其中,4篇核心期刊发表,2篇入编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1.语文教学主张:“双本语文”,行动导向。即“以生为本,依据文本”,以问题和任务为导向,在丰富的言语实践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砥砺学生的人文情怀。

2.语文教学特色:凝练出普适性的“四步导读法”和“二次作业”教学模式。即教师依据文本特质及教学功能,设计框架式作业,涵盖“整体感知—局部细读—主题探究—反馈迁移”等情境问题,以作业指导书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先做体验”,谓之“第一次作业”。教师根据课前作业反馈,创设教学情境,按照作业的结构顺序,组织课堂对话交流,活化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而引导学生在课后修正学习经验,并按照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创造性知识等三类知识对学习成果进行自省评鉴,谓之“第二次作业”。

3.语文学术专著:《读解or解读 : 探寻阅读教学的真谛》,约30万字,2015年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名师思想】

三种策略:提高教师的课例研读能力 ——以海峡两岸《纸船印象》同课异构[1]为例

江苏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 程道明

一线教师研读此类课例,一般会遇到三重困扰:一是如何汲取课例中的先进经验,而不只是旁观欣赏?二是如何秉持个人的理性判断,而不迷失于权威话语?三是如何把碎片化的研读体验凝练成自己的教学经验?一言以蔽之,即教师如何通过研读课例提升自我反思建构能力?笔者认为,采用以下三种策略能够有效化解前述矛盾,为教师的教学积累经验。

策略一:在差异比较中吸取教学经验。同课异构必然存在个性差异,我们要善于在比较中汲取教学经验。《纸船印象》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总写人生印象,突出童年难忘;第二段总写纸船印象,引起下文;第三段详写作者童年在连雨天“无三尺浪的檐下水道”玩纸船的快乐;第四段写母亲连雨天烦忧庄稼“被淋坏、被淹死”,仍然平静和气地为“我”折纸船的“美丽感情”,突出母爱和母亲的坚强品质;第五段写童年纸船印象对成年“我”的启示——要像母亲那样爱子女,传递坚强品质。台湾蔡淑梓老师的成功之处,在于大胆取舍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文本五段,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只讲核心语段(第四、第五段),且围绕母爱特质展开对话,有利于聚焦文本,充分探究情感意蕴。这节课的最大特色是:通过有效提问展开对话交流,在连续追问中,不断矫正方向,逐渐逼近问题核心,最终建构生成结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探讨第四段“美丽感情”内涵,蔡老师先提问启发学生思考,锁定问题所在范围。

师:美丽的感情,„„为什么很美丽?请同学把第四段默读一遍,然后圈选出和美丽的感情有关的讯息。„„谁来说一说你圈选了哪些字句?

生:也许那雨一下就是十天半月,农作物都有被淋坏、被淹死的可能,母亲心里正挂记这些事,烦乱忧愁不堪,但她仍然平静和气的为孩子折船。

接着,直奔问题核心,提出讨论话题。师:这些字句,它蕴含着什么美丽的感情?

当察觉学生难以回答时,暂且搁置问题,迅速矫正提问方向,引导学生想象母亲的“烦忧连雨天”的心情(问答略);然后追问,引导学生体验母亲的现实压力(问答略)。进而,提问呈现反常的对比事实,突出母亲为“我”折纸船的突难能可贵(问答略);再追问母亲的心情。

师:你觉得这个妈妈不容易的地方在哪里?„„母亲在下雨天压力特别大,母亲的心情如何?生:焦虑、烦闷、忧愁、担忧……

继续追问,探究事实背后的心理机制。

师:母亲为什么可以平心静气的为孩子折纸船?生:为了让孩子开心!察觉学生已理解文中的情感逻辑,回到搁置的问题上,揭示“美丽感情”的意蕴内涵。

师:很棒!母亲在烦乱忧愁不堪的情形下,为了让孩子开心,仍然平心静气的为孩子折纸船,所以这份感情美不美丽?

生:美丽!

至此,教师通过连续提问与对话,水到渠成,生成结论;学生的回答虽是文本原句,但已不是简单重复,其间留存师生的生动对话过程,与新课标“注重过程与方法”的理念基本一致。更多精妙的追问和适切的评价,以及对话互动智慧,留存课例中,值得认真揣摩领会。上海李海林教授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设计新颖,善于从语言的形式特征切入,引导学生感受文本内蕴情感,使语言的表现力得以彰显,有助于学生学习语言和领悟主题。如第三段的核心语段(记作“甲”):“花色斑杂者,形态怪异者,气派俨然者,甫经下水即遭沉没者,各色各样的纸船或列队而出,或千里单骑,或比肩齐步,或互相追逐,或者干脆是曹操的战舰一一首尾相连。形形色色,蔚为壮观。我们所得到的,是真正的快乐。”李教授历经波折,引导学生读出了四字句式“梆梆梆梆(者)、梆梆梆梆(者)、梆梆梆梆(者)”的整体节奏和快乐情绪。又如:李教授用“去修饰语”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这些纸船都是有感情的,因为它们大都出自母亲的巧思和那双(粗糙不堪、结着厚茧)的手”和“母亲心里正挂记这些事,(烦乱忧愁不堪),但她仍然(平静和气)地为孩子折船,„„,好让孩子高兴”这两个文句(记作“乙”和“丙”)中,“读”出“母亲的艰辛—孩子的快乐—母亲的品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教学富有张力和理趣。此外,李教授课前送给每个学生一个纸船,内画“母亲”雨天折纸船,作为“教学伏笔”;在学生领悟母爱特质后,展开纸船,再现情景,激励学生写话感谢自己的母亲,并大声说出来。此等设计,可谓高妙!

对照杜威的“教育即生长”哲学观和王荣生教授开发的“评价一节语文课的9级累进标准”[2],我认为,这两节课都是好课,有较高的示范性:学生经验得到持续性改造或重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第三级),教与学趋向一致(第七级),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致(第八级),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第九级)。

策略二:在质疑批判中形成个人主见。质疑批判就是审视实然存在,找出不合理之处,作归因分析,形成自己的判断。即使对名师教学,也要敢于质疑,审视其教学行为与原理的内在联系:着眼于事实和价值判断,而不盲从迷信。蔡老师的课,以大陆教学视角看,语言揣摩略显不足,然有区域学习风格差异,自不待言。单就李老师的课而言,在教学内容的确定、课堂教学组织以及生本理念落实等方面,确有不足。第一,教学容量过大,设计过于复杂,难在一节课内有效落实。全文五段,李老师讲三段,思维对接跨度已然增大,还设计了不少拓展活动,甚至计划回溯第一段,体味母爱的四个比喻意象,引入冰心的《纸船》,丰富纸船意象,但体大虑周,行之维艰,受制时间,焦虑局促,此为几度灌输的潜在诱因。第二,拘泥于预设,提问不明确,导致对话不畅,只能独白灌输给出结论。如前述的第三段的核心语段甲,李老师的预设是引导学生“从整齐的句式中读出快乐”,但是,第一问:你们从这一段哪些句子里读到了这种“快乐”?生就内容(即快乐的原因)作答:在水道上放纸船游戏,提问显然有歧义。第二问:哪位同学还能在别的句子里读得出快乐?为什么能读出快乐呢?学生无反应。因为他们认同刚才的回答,教师未作回应,学生猜不到教师意图,不知如何作答。第三问:你觉得这段话句式有什么特点?学生依然无反应。教师着重念了四字短语,第四次问: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生回答:这是静态描写,描写他们玩纸船时纸船的形态。兼顾形式和内容,相当精彩。教师未作回应,再读,突出四字句的重音,第五次问:从句式的角度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生答:排比。完全就语言的形式特征回答。教师未作回应,让学生再读,第六次问:刚才同学念的时候,你们觉得快乐吗?学生无反应。(学生被弄糊涂了!)教师摇头晃脑地念一遍,第七次问:你们觉得我快乐吗?学生笑。是被内容,还是句式逗笑?是被教师滑稽样子逗笑,还是压抑太久附和笑?皆有可能。教师只好独白灌输:我为什么会快乐呢?刚才我那些句子念的都是几个字?四个字,对吧。„„你看,这几句我念成:梆梆梆梆者、梆梆梆梆者、梆梆梆梆者。现在你们来念„„,看看你们能感觉到快乐吗?(学生读)教师请一名学生读,按“梆梆梆梆”的节奏,第八次问:你们感觉到快乐了吗?同学们笑,至此,方对教师意图有所领悟。前七次提问,为什么师生问答总不能对应呢?因为李教授的个人发现不是必然规律,却要学生去发现,实在勉强。

笔者认为,作者称纸船游戏是童年“真正的快乐”,根源在于满足了儿童的丰富想象;整齐的句式也可表达悲伤情绪,快乐与否关键在内容。如果李教授能果断搁置预设,与学生展开对话,从内容上探究“真正快乐”的原因,再品读语言形式,则更符合学习规律。笔者认为可以这样提问:这段语句在字数上有什么特点呢?读一读,你能感到怎样的情绪呢?则问题指向明确,能快速切入预设情境,而不至于耗时较多学生却不得要领。

佐藤学认为“学习是相遇与对话”[3],文本对话始于师生相遇,贯穿读解全程;“学”意味着教师“想尽办法支持学生在交往中成长”[4]。李海林老师的这节课,拘泥于有偏差的教学预设,多次关闭与学生的对话大门,以教师的个人经验独白替代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学理念及行为均多少有些缺陷。

策略三:在重新建构中检验整合能力。同课异构课例,阅读量大费时,且多种观点混杂,是碎片化的研读体验,如何凝练成教学实践智慧?需要我们继承超越,优化整合,凝练观点和设计。第一,凝练教学主张或观点。例如:从王荣生教授的点评中,我们获悉有两种方式可以切入教学:一是唤起学生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理解语言表达上的特征;二是从文本语言表达的特征入手,延展到对文本精神的、情感的理解。归根结底,要促进语言学习与情意体悟的融合。而这两个读解方向,我们可以整合成一条阅读接受的基本模式:“感知—理解—创造”[5],即整体感知文本—理解作者经验—建构读者经验,创造阅读价值。这是我们研读这个课例整合提升的阅读经验,适用于所有文学文本,此为“继承超越”。第二,整合优化原教学方案。如对李海林教授的教学,做进一步优化设计。

环节一:暖场互动,教学导入。送纸船改为送纸飞机,稍作“互飞”互动,缓解压力,融洽感情;整体感知文本,扣第三段中心词“真正的快乐”,切入教学。

环节二:研读第三段,体会语言的节奏美。(1)呈现核心语段“甲”,组织探讨:为什么作者称玩纸船是童年的“真正的快乐”?通过对话展现学生的阅读体验,明确“真正的快乐”源自儿童的丰富想象。(2)提示句式特点:整齐的四字短语,夹有长句,为整散结合句式;引导学生读出语段“甲”的节奏美感:整齐和谐,富于变化。(3)修正经验,呈现反例:经年累月的战事,动荡不安的政局,不断衰退的经济,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日益恶化地生存环境,使非洲某些国家人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生命受到威胁。提问:这个整齐的句式,传递出怎样的情感呢?讨论明确:压抑、悲伤等。(可见整齐的句式,并不必然表现快乐情绪)(4)对接文本,完善经验:语段甲的四字短语,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呢?(快乐的情绪)5.(5)保留李教授经验,请学生打着节拍,读出“梆梆梆梆者、梆梆梆梆者、梆梆梆梆者”的语言节奏,巩固言语经验,强化快乐体验。

环节三:研读第四段,体味母亲的爱。沿用李教授的教学切入方法,稍加改进:(1)投影语句“乙”和“丙”,去掉括号中的修饰词,借形式对比,突出修饰词蕴含的情感意义。2.探讨“美丽的感情”的情意内涵:作者为什么称“母亲折船给孩子,让孩子在雨天里也有笑声”是“美丽的感情”呢?换句话说,这种感情“美丽”在何处?(预设,对话,生成:体现对母亲对孩子的关心爱护;体现母亲人格特质——淡定,坚强,难能可贵的爱„„)(3)角色扮演,深度体验:①如果你是作者,此刻你最想对母亲说什么?(保留李教授的亮点,展开纸飞机写作,然后选读交流。)②你们的亲人做了什么事,让你们感受到了爱?(引入蔡淑梓老师的成功经验,口头交流)

环节四:研读第五段,传承母亲的爱。(1)朗读后,提问:作者认为怎样做才能“不致愧对纸船”?引出讨论内容:只盼望自己能以母亲的心情,为子女折出一艘艘未必漂亮但却坚强的、禁得住风雨的船。(2)紧扣文本,追问核心词语的情意内涵:“母亲的心情”是指什么?(设计此题,巩固前面所学)“禁得住风雨”有什么含义呢?(预设生成:有能力应对生活压力,乃至人生挫折„„)(3)联系生活,谈学习体会:如果让你来“传递爱”,你想做哪些事情呢?(开放性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总结提升。)(4)总结提升,建构价值:纸船留存童年的快乐,纸船镌刻母亲的关爱,纸船见证母亲的坚强,纸船寄托成长的愿望。齐读儿歌《小纸船的梦》:我折一只小纸船,让它漂在小河上。它牵引着我的目光,一直到那看不见的远方。虽然不见了小纸船,它却漂在我心上。盼望着它变成大船,也盼望着我快快的成长。说不定会有那么一天,我当上了一名船长。到那时候也不会忘记,小纸船它漂呀漂在小河上。(结束教学,留有回味)

综上所述,一线教师借助“差异比较—质疑批判—整合建构”等三种策略,可以确立比较价值,建构新的教学设计,逐步提升自己的课例研读水平,成为一个具有学习力、反思力和行动力的智慧型教师。参考文献:

[1]蔡淑梓,李海林,王荣生,等.学生与作者的经验对接——海峡两岸《纸船印象》同课异构[J].中学语文教学,2014(4).[2]王荣生.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导言,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1.[3]曾国华,于莉莉.专访佐藤学:“学习是相遇与对话”[J].基础教育论坛(文摘版),2013(4):31 [4][日]佐藤学著,李季湄译.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40.[5]程道明.高中语文文学文本读解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论文,2004:26 注:本文系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基于行动导向的“二次作业法”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杜迎新,程道明;课题批准号:B-b/2011/03/045),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2015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2015年第10期全文转载。

下载提高公关人员素质和能力苏兆良好企业形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公关人员素质和能力苏兆良好企业形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