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审计局公务用车问题管理方案
为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落实市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培训会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规范我局公务用车购置、配备使用管理,根据《市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办字号)文件精神,对我局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进行清理。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机构。
我局成立局清理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督导检查、情况和信息反馈。明确此次工作责任,确立局长对我局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负总责,将此次专项治理工作情况在单位内部进行公示和承诺,明确责任追究的规定,接受群众监督。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二、抓住关键,扎实推进工作。
(一)明确治理范围和内容。我局专项治理范围为局机关和下属单位市审计干部培训中心;专项治理内容为超编车、超标车、违反规定借换车、摊派款项购车、豪华装饰车、公车私用等情况。
(二)全面登记自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自查,确保登记率100%,不瞒报漏报。并将登记情况在本单位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登记表经小组组长签字后于6月3日前上报市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认真审查核实。审查核实我局车辆编制数、实有数,购车金额、时间、标准等,审查率100%;同时要督促落实。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四)抓好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我局购车审批制度,日常管理制度(购车经费列入单位预算、单车配油制度等),定点加油、保险、维修等三定制度,用车登记、回单位停放、节假日封存制度,统计报告制度等。
三、把握政策,确保工作实效。
(一)专项治理工作的步骤。一是动员部署(截止5月30日);二是清理审查,自查情况与6月3日前报市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三是核实纠正,对清查处的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与12月15日前上报市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违规车辆认定。
1、排量及价格有一项超标即认定为超标车辆,车辆价格按照裸车计算。
2、车辆标准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办发[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部级干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厅字[]1号)以及省市有关文件认定违规车辆。对超编车的认定,原则上按原有编制标准;单位公务用车总量超过编制数的,按配置时间顺序认定。对超标车的认定,在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前购置的车辆依据原有标准;会后购置的车辆,依据新配备标准。各单位不符合市里有关规定的,依据市里的规定执行。
(三)违规处理问题。
本着厉行节约、避免浪费的原则进行。对超标车采用调剂、公开拍卖、经批准继续使用方式解决;对超编车和摊派款项购车,一律上缴市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处理;对违反规定换车、借车的,报本级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换回、退回;严禁借此机会更换车辆,产生新的浪费;严禁擅自处理违规车辆。
在组织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中,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确保清车工作准确、真实反映我局及下属单位车辆状况,全面完善车辆管理手续,并注重总结治理经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第二篇:公务用车管理情况
公务用车管理情况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机关公务用车管理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公务用车管理,杜绝公车私用,提高公务用车效率,节约公务用车开支,严防事故发生,保证公务用车安全。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局领导对公车使用和管理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办公室严格按照车辆使用管理制度统一管理公车。并加强对领导干部、车辆管理人员和驾驶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政意识教育,让大家站在党性党风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廉政无小事、小事见廉政”,引导大家自觉树立廉政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的思想,增强公私分明意识,自觉遵守公车管理规定。
二是建章立制,规范公车管理。为了强化公车管理,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车辆使用管理制度》,从公车调度、油料管理、车辆使用、值班备勤、保养维修、车辆保管、驾驶员管理、责任追究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建立了公车出车登记、去向告知、还车注销等制度,从出、用、还等三个步骤规范了公车使用程序。
三是加强管理,构筑监督防线。公车的管理应遵循“安全、高效、节能、节支”的原则。车辆的使用、维修、保养及日常的管理由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严格车辆调度措施,对所有车辆均实行统一管理,车辆的使用保证领导用车、保证工作用车、保证重大突发事件用车。公车属公务用车,车辆实行分线条使用,车辆配置到各分管线条领导,各科室用车向分管领导申报调度,特殊情况由办公室统一调度,填写《车辆使用登记表》。公车服务于履行职责的行政事项,无特殊情况不准私用公车。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行车,礼貌行车,严禁酒后驾车。公车因驾驶人个人原因违章或造成事故而产生的罚款、拖车费、维修费等由本人自行负责,单位不予报销。对于驾驶员不执行规定,私自出车发生事故,造成车辆损害或人员伤亡的,责任人要按照规定予以赔偿,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加强公车管理,严禁违反规定使用公车,既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也是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途径。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完善公务用车管理使用制度。领导干部带头遵守公车管理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相关禁令,切实将公车管理使用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第三篇:公务用车管理
公务用车管理
为从根本上治理“车轮上”的腐败,开年来,严塘镇纪委先后出台了四项“铁规”,进一步严肃了纪律,加强和规范了公车使用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至4月,镇机关公务用车确保了“规范、安全、节约、有效”,达到了公车使用零违规的要求,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这四项“铁规”分别是:
严格使用管理。落实公务用车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制度,建立健全公车使用登记台账,包括用车时间、人员、事由、地点等内容。节假日和双休日期间,确因公务需要、值班、执法检查使用车辆或维修保养的,须由书记、镇长或分管办公室领导书面签批,并登记备案。不准假借值班、执勤名义公车私用。不准对外出租出借公务用车。
严格封存制度。落实节假日和双休日公务用车定点入库封存制度,车辆实行定点停放、集中管理,钥匙交由办公室统一保管,不准乱停乱放。
严格纪律规定。不准使用公车参与婚丧嫁娶、探亲访友、接送子女上学、外出旅游观光、祭扫、个人迎来送往等非公务活动。非专职驾驶人员,原则上不得驾驶公车,确因工作需要驾驶公车的,需书记、镇长或分管办公室领导批准,严禁酒后驾车。
严格责任追究。对无视纪律、顶风违纪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对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及时报上级纪检部门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视情节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第四篇:公务用车管理现状、问题及改进建议
公务用车管理现状、问题及改进建议
公务用车制度为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方便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也不例外的配备了公务用车,从目前公务用车的现状来看,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还存在许多现象和问题,值得我们加以研究和探讨。
一、车辆管理现状
人民银行的公务用车包括运钞车、护卫车、公务用车和其他交通工具,主要用于机关特货押运、行政公务、接待服务等公务活动的需要等。近几年,大多基层央行不断探索新的管理办法,对公务车制定了《机关车辆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来加强公务用车的使用管理。一是根据车辆的使用性质,确定车辆的主要管理部门,指定专人负责车辆及驾驶人员的管理。明确其职责;二是严格执行派车制度,公车原则上不得私用、外借;三是严格车辆及驾驶人员管理;四是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实行,原则上确保了公车公用,防止私用滥用及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存在问题:
(一)车辆报废执行程序脱离实际。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规定:运输工具类的报废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或累计行驶里程执行,超过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或累计行驶里程需强制报废。但实际执行中,上级行要求车辆在报废请示文件中需要附地市车管部门出具拟报废车辆的鉴定报告单,上级部门才能够进行研究审批。实际上,部分地方车管部门只有在车辆交回回收公司以后才给出具鉴定报告单,为了取得车管部门的鉴定报告单,单位只有将车辆交回回收公司,造成在上级部门未审批前,请示报废车辆单位的车辆已经报废,但由于上级行尚未批复,未销固定资产账面原值,形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二)公务用车的运行成本过高,费用负担重。一是大排量公务用车使得养车费用大幅增加,无论是缴纳的车辆保险,还是日常保养所需列支的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费,无疑都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二是由于车辆使用管理缺乏节约意识。部分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不计成本,不管办事的距离远近,能用公车的一律用公车,造成公务用车出车频繁,再加上当前燃油价格的持续上涨,造成日常运行成本激增,给费用支出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三)公务用车处置难,产生不必要的浪费。根据目前央行基层单位公务用车的普遍情况来看,原则上已达到报废年限但未达到行驶里程的车辆,只允许按规定进行报废,不允许处置转让,但实际情况是这部分车辆还能继续使用,报废所得的残值收入(三四百元)远小于处置转让收入,造成资产不必要的浪费。
三、建议:
(一)统一报废程序,理顺操作渠道。上级行在车辆报废的审批操作中,应针对实际情况,报送车辆请示文件时取消所附的地市车管部门出具报废车辆的鉴定报告单,在车辆报废审批以后再将地市车管部门报废车辆的鉴定报告单上报上级行进行备案,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二)规范公务用车管理,降低费用开支成本。从严控制公务用车,加强单车使用成本核算,切实降低公务用车费用支出。一是加强用车审批程序;二是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予以相应的费用补助;三是加强车辆统一集中管理,公务用车集中调度,尽量并车使用,公务活动能几人同行的,不分乘多辆车,集体活动,不分散使用多辆车;四是严禁公车私用,车辆外出须填写外出事由和申请;五是根据出车里程按实核算油耗、过路费用等开支,降低燃料消耗和运输成本。
(三)加大车辆监管力度。在加强对车辆管理的同时,要加大对公务用车的监督力度,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审查、监督力度,加强对公务用车经费使用、公车消费的监督,加大违规使用公车的处置力度。
(四)以效益性为原则,完善车辆处置渠道。为避免国有资产的浪费,允许到期车辆进行处置转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议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委托中介拍卖机构进行公开拍卖,减少和杜绝随意处置国有资产现象。这样,既可进一步提高资产处置的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的发生,又可防止资产的浪费。
(五)实行公务用车分配货币化改革。一是央行可以根据需要保留运钞车和护卫车,取消或保留少量公务用车,公务人员取消公务用车待遇,按级别、岗位发放交通补贴。将取消的车辆向社会公开拍卖,拍卖过程中对内部职工可享受拍卖价一定的优惠。二是可以实行“私车公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私有车辆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机关工作人员,私车公用就是指当公务需要时,由单位指派干部驾驶自备车招待公务,参照有关标准予以补助。其优点是能有效解决派车难、节约经费开支、提高工作效率等问题。也能达到减少公务用车数量、方便工作的要求。
第五篇:公务用车管理现状、问题及改进建议
公务用车管理现状、问题及改进建议
公务用车制度为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方便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也不例外的配备了公务用车,从目前公务用车的现状来看,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还存在许多现象和问题,值得我们加以研究和探讨。
一、车辆管理现状
人民银行的公务用车包括运钞车、护卫车、公务用车和其他交通工具,主要用于机关特货押运、行政公务、接待服务等公务活动的需要等。近几年,大多基层央行不断探索新的管理办法,对公务车制定了《机关车辆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来加强公务用车的使用管理。一是根据车辆的使用性质,确定车辆的主要管理部门,指定专人负责车辆及驾驶人员的管理。明确其职责;二是严格执行派车制度,公车原则上不得私用、外借;三是严格车辆及驾驶人员管理;四是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实行,原则上确保了公车公用,防止私用滥用及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存在问题:
(一)车辆报废执行程序脱离实际。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规定:运输工具类的报废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或累计行驶里程执行,超过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或累计行驶里程需强制报废。但实际执行中,上级行要求车辆在报废请示文件中需要附地市车管部门出具拟报废车辆的鉴定报告单,上级部门才能够进行研究审批。实际上,部分地方车管部门只有在车辆交回回收公司以后才给出具鉴定报告单,为了取得车管部门的鉴定报告单,单位只有将车辆交回回收公司,造成在上级部门未审批前,请示报废车辆单位的车辆已经报废,但由于上级行尚未批复,未销固定资产账面原值,形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二)公务用车的运行成本过高,费用负担重。一是大排量公务用车使得养车费用大幅增加,无论是缴纳的车辆保险,还是日常保养所需列支的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费,无疑都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二是由于车辆使用管理缺乏节约意识。部分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不计成本,不管办事的距离远近,能用公车的一律用公车,造成公务用车出车频繁,再加上当前燃油价格的持续上涨,造成日常运行成本激增,给费用支出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三)公务用车处置难,产生不必要的浪费。根据目前央行基层单位公务用车的普遍情况来看,原则上已达到报废年限但未达到行驶里程的车辆,只允许按规定进行报废,不允许处置转让,但实际情况是这部分车辆还能继续使用,报废所得的残值收入(三四百元)远小于处置转让收入,造成资产不必要的浪费。
三、建议:
(一)统一报废程序,理顺操作渠道。上级行在车辆报废的审批操作中,应针对实际情况,报送车辆请示文件时取消所附的地市车管部门出具报废车辆的鉴定报告单,在车辆报废审批以后再将地市车管部门报废车辆的鉴定报告单上报上级行进行备案,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二)规范公务用车管理,降低费用开支成本。从严控制公务用车,加强单车使用成本核算,切实降低公务用车费用支出。一是加强用车审批程序;二是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予以相应的费用补助;三是加强车辆统一集中管理,公务用车集中调度,尽量并车使用,公
务活动能几人同行的,不分乘多辆车,集体活动,不分散使用多辆车;四是严禁公车私用,车辆外出须填写外出事由和申请;五是根据出车里程按实核算油耗、过路费用等开支,降低燃料消耗和运输成本。
(三)加大车辆监管力度。在加强对车辆管理的同时,要加大对公务用车的监督力度,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审查、监督力度,加强对公务用车经费使用、公车消费的监督,加大违规使用公车的处置力度。
(四)以效益性为原则,完善车辆处置渠道。为避免国有资产的浪费,允许到期车辆进行处置转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议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委托中介拍卖机构进行公开拍卖,减少和杜绝随意处置国有资产现象。这样,既可进一步提高资产处置的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的发生,又可防止资产的浪费。
(五)实行公务用车分配货币化改革。一是央行可以根据需要保留运钞车和护卫车,取消或保留少量公务用车,公务人员取消公务用车待遇,按级别、岗位发放交通补贴。将取消的车辆向社会公开拍卖,拍卖过程中对内部职工可享受拍卖价一定的优惠。二是可以实行“私车公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私有车辆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机关工作人员,私车公用就是指当公务需要时,由单位指派干部驾驶自备车招待公务,参照有关标准予以补助。其优点是能有效解决派车难、节约经费开支、提高工作效率等问题。也能达到减少公务用车数量、方便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