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甘薯新品种及栽培技术

时间:2019-05-12 17:5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甘薯新品种及栽培技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甘薯新品种及栽培技术》。

第一篇: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甘薯新品种及栽培技术

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甘薯新品种及栽培技术

桂紫薯12号: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从引进品种中筛选而得。中长蔓,紫皮紫肉;花青素含量42毫克/100克,粗纤维少,食味粉甜;单株结薯5—6个;春植95-105天,夏植85-100天,秋植110-120天左右;亩产2000斤—4000斤左右。

紫薯是薯类的一个属种,种植技术与普通红薯差异不大。但为追求高产、增收等经济效益,需要对部分技术细节进行规范种植。

一、选地

由于紫薯的生长习性,选择不同的土壤对紫番薯的产品质量有所影响,要求以黑、紫、沙地、黄泥土、红土,要求土地膨松、含石块较少,地势稍高,方便排灌水,向阳为佳。选择土地与紫薯的质量与产 量是很重要的。

二、施足基肥

紫番薯是高产高效作物,需肥量较多,加之起垄载植,不便追肥,土壤肥沃的地块,一次性施足基肥是最省力的。整地时要结合施用基肥,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每亩施农家肥1000~2000公斤,过磷酸钙20~25公斤、硫酸钾5~10公斤作基肥。有机肥全部耕前撒施,复合肥起垄时作包心肥。

三、深耕、做垄

根据紫甘薯根系发育和块根膨大等特点,选择耕层深厚、土壤肥沃、质地疏松的地块(最好是水浇地)深耕25-30厘米挖碎垡后每亩撒施农家肥1000—2000公斤。作垄前在垄心内亩施复合肥40公斤,亩施3%辛硫磷杀虫剂2公斤。采用大垄单行或大垄双行作垄。

1、大垄单行。垄距一般为60-80厘米,垄高为25-30厘米,从垄肩部每垄栽薯秧一行,并将薯苗基部斜插入土中5-7厘米,株距22-30厘米,亩栽3500—4800株。

2、大垄双行。垄距为100-110厘米,垄高25-30厘米,垄底宽75-80厘米,垄顶宽40厘米,从垄肩两面交错斜插薯秧,株距22-28厘米,亩栽3500—4800株左右。栽插后及时进行浇窝水,保证种一棵活一颗。

推荐大垄双行种植,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种苗采用水平浅栽法。长度20~25厘米的顶端壮苗一般有7~8片叶,栽插时地上留3~4片叶左右,其余4~5片叶水平埋入土内为宜,深度为5厘米左右为宜。

四、禁氯重钾,科学施肥

插植后6~10天,结合第一次除草追施提苗肥,每亩施尿素8公斤加45%复合肥15公斤。在封垄前,结合中耕,追施结薯肥,每亩穴施45%复合肥20~25公斤,硫酸钾10公斤,并进行培土。

进入薯块膨大期后,对长势偏弱,有早衰趋势的地块,每亩用尿素0.5公斤加磷酸二氢钾0.1公斤对水50公斤喷施,长势偏旺地块,每亩用磷酸二氢钾0.2~0.3公斤,对水50公斤喷施。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红薯为忌氯作物,禁用含氯化肥。

五、提藤打顶,及时管理

当主藤长到30~40厘米时,开始打顶,分枝长到40~50厘米时再次打顶,连续打顶3~4次。封垄后,每亩用15%多效唑70克对水60公斤喷施,促使养分向薯块运输。在茎叶生长盛期,对茎叶旺长地块要进行提蔓,拉断不定根,抑制茎叶徒长,促进薯块膨大。对苗生长不旺盛的田块,要保护茎叶不翻蔓。天气干旱要适当浇水。

六、防治病虫,优化品质

紫红薯病虫害主要有地老虎、大螟、卷叶虫、黑斑病、软腐病等,在防治病虫害时,要早期防治,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提高紫红薯商品品质。及时喷洒2.5%敌百虫粉,每亩1.5―2公斤,或用90%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下午4时喷洒。

七、适时收获,妥善贮藏

当气温在20℃以下,紫红薯叶片开始变黄时,选择晴天收获。

第二篇:2015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拟聘公示

http://ha.huatu.com/

2015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拟聘公示

根据院聘用编外人员管理办法,我所经过公告、报名、资格审查、面试等环节,拟聘用张晶等14人,现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2015年5月4日—2015年5月12日 监督电话:0371—65739252 原标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2015年拟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公示

华图官方面试备考课程购买入口:http://t.cn/RAOVaej

2015年针对河南乡镇公务员考试、选调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华图教育、华图网校联合出版发行最新、最全、最权威的联考密卷。华图连续五年出版发行联考密卷,每年行测试题题型命中率达90%以上,热点词汇类申论多次命中考题题干和问题,华图出版的密卷几年来成为考生考前必备的备考神器。

喜迎河南华图扎根中原八年庆典之际,凡与2015年4月4日至4月20日期间购买联考密卷考生均可享受最低折扣,原价173元/套,现价128元/套(含邮费)。

联考密卷活动QQ交流群:VIP一群397082462,VIP二群144196997(加群与群主直接沟通购买即可,邮寄地址要详细)。联考密卷活动抢购电话:0371-87095130转828。

http://ha.huatu.com/

特别说明,凡是在活动期间购买联考密卷考生我们均会在邮寄的时候再赠送一套微礼包,价值千元(含一个档案袋+980学习卡+公考知识图册+便签本)。

 密卷Vip会员群1:397082462 密卷Vip会员群2:144196997

第三篇:观摩会技术培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据统计,2012年全所全年组织举办现场展示会、观摩会、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活动23次,直接和间接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631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2.12万份,推广新技术9项;签订合作协议4个,建立和完善各类科技示范基地2个。

(一)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情况

1、外来入侵有害生物防治情况

为遏制了重点外来入侵有害物种在农田的蔓延趋势,按照农业部要求,研究所邀请了12名行业专家赴湖北咸阳、吉林白城等地进行现场培训指导,与当地农业部门组织开展了2次农业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现场灭除活动,数千人对近千亩水葫芦、水花生及刺萼龙葵进行了集中灭除,为在全国开展农业外来入侵有害生物防治做了示范,随后各省市积极配合,组织实施相关铲除防治活动,通过人工拔除、机械铲除、替代控制和化学药剂防治等多种方式灭除外来入侵有害生物,有力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生态环境安全提供了保障。

研究所组织有关专家30人次,赴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发生重灾区开展危险性外来入侵调研,举办了“外来入侵有害生物防治与农业生产研讨会”,培训防治骨干人员累计140余人。编写了《七种外来入侵植物的识别与防治》宣传手册以及其他外来入侵生物的相关海报、张贴画、明白纸等宣传材料,发放明白纸8万张,防治技术手册4万册,建立起农田防治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的技术体系,减少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二)防灾减灾技术推广情况

针对东北地区2011年入秋后降水偏少可能导致东北春季干旱情况,农业减灾研究室科技人员积极参加农业部、气象局冬春季短期气候预测和春旱形势研判会商,认真撰写相关分析报告,提供给东北、华北等地防御农业干旱作参考;针对黄淮海部分地区出现小麦“假旺长”的农情信息,研究所组织相关专家就小麦“假旺长”灾情、成灾原因进行评估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控旺措施提供给了有关主管部门采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为扎实开展农业抗灾减灾工作,研究所研发开通了中国农业防灾减灾网站,为决策层、技术支撑层和终端用户层提供了一个便捷快速平台;组织专家修订了农业部《重大农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编写了10期包括东北春旱、水稻寒露风、水稻高温热害、水稻赤霉病、内蒙古暴雨洪涝,北京地区暴雨以及全国上半年灾情评估与建议等农业防灾减灾信息简报,这些工作为高效、快捷开展农业防灾减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农业部建立未来农业防灾减灾长效机制提供了参考。

(三)农业科技信息进农家工作情况 针对东北、西部、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四个小麦生态类型区,构建了小麦苗情监控物联网,为所在区域小麦苗情诊断、防灾减灾决策管理提供实时准确信息;针对果园的霜冻灾害,研发了集远程监测、调控方法与相应技术一体的成熟产品,建立起北方果树霜冻灾害监测与调控系统,在宁夏进行了示范推广。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实时动态监控数据与专家经验和农艺管理知识融合,能够动态识别分析与判断处理农作物灾情信息,支撑了小麦苗情诊断、果树管理等农业生产工作。

(二)开展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服务情况

为提高插秧效率、缩短劳动时间、削减施肥量,在湖南岳阳、宁夏灵武市召开了6期侧条施肥机插秧育苗技术培训会,培训了技术推广人员及示范农户、现场农户350余人;在北京举办“水体与土壤污染防止修复技术”培训会,培训宁夏、湖南环保部门及茶园的技术人员30余人;在北京顺义进行蔬菜机械化起垄局部施肥技术的示范工作,培训基层农业技术员50人次。

针对农业干旱问题,结合玉米机械化播种局部施肥技术,在内蒙古赤峰进行了抗旱种衣剂发示范和推广工作,玉米推广应用面积5000亩以上,亩平均增产60公斤以上,深受农民欢迎。借助“国家农业科技展示园”等平台,重点展示、示范了植物工厂技术、无土栽培技术、设施农业节能环控技术等技术,接待来自河南新乡、广东江门、四川成都、山东东营、安徽淮南、湖北十堰、山西晋城等全国各地农业企业和涉农政府部门领导、技术人员3000多人次,培训、指导技术人员100多人次。

组织参加了农业部“科学技术十年成就展”及“2012年部属农业科研院校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科技对接专项活动”,宣传展示了由研究所研发的农业环境监控物联网系统及植物工厂、设施高效立体无土栽培技术等技术,发放技术资料100余份。

(三)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情况

1、新产品推广情况

针对农村饮用水末端取水微生物污染问题,在广东惠州和福建宁德农村推广应用了集消毒、过滤一体化的小型农村净水设备4套,解决了当地农村7000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使应用地饮用水水质常规指标达到了国标(GB5749-2006),为村镇饮用水安全供水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持,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针对养殖业饲料转化率低等问题,选择零污染Ⅱ号口服益生菌在福建、长沙推广应用。此菌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无残留、成本低,可提高生猪对饲料吸收率,增强猪的抗病能力,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出栏时间平均提前12天左右,减低成本3%。在推广地推广应用46吨,累计饲养生猪31万头,新增产值310万元。

2、新技术转化推广情况

“植物LED光源节能高效生产关键技术”是一种利用专用LED光源灯具装置,通过对补光生产环境内环境参数的优化,实现植物的节能高效生产,显著降低植物生产能耗、大幅度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新技术。2012年,研究所在北京、江苏、辽宁、山东等地重点示范推广了500余套,示范温室面积10多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效益275万元。

(四)开展与地方政府合作情况

1、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合作对接情况

与山东东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书》,根据中国农科院现有技术优势和东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技术需求,共同开展湿地农业环境长期定位监测、盐碱地改良和资源化利用、农业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农业减灾技术、高效生态农业技术研发与试验示范工作。经过协商,约定先期开展相关技术示范合作,具体包括都市型设施园艺技术(立体无土栽培、蔬菜树式栽培等)、植物工厂(种苗工厂、LED节能补光生产技术)等。

2、与地方政府开展合作情况 与山东省广饶县稻庄镇人民政府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开展3500平方米温室草莓立体无土栽培技术的示范,技术合作经费12万元。与天津市武清区农经委签订了农业部批准的武清“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整体建设规划编制协议,合同经费15万元。

3、承担地方科技项目的执行情况

承担西藏自治区科技厅“‘一江两河’地区粮饲复种及宜草荒地资源调查与潜力评估”课题,为确定宜草荒地及粮饲复种资源分布、草地与粮饲复种用地的优化配置、合理调控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4、科技示范县建设工作情况

宁夏灵武县是自治区的科技示范县之一。研究所依托“农田减氮控磷清洁化生产集成技术体系”和“规模化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安全利用集成技术体系”课题为技术支撑,在宁夏灵武县课题示范区内建立了农田退水污染控制技术集成示范区,进行了推广示范,该示范区8.65平方公里,核心示范区3平方公里。从经济效益方面分析,农田减氮控磷集成技术亩节本55元,对示范面积1.75平方公里(2625亩计,减氮控磷技术与养殖废弃物安全利用技术同时示范)进行抽样分析,节本增效14.44万元;养殖固体废弃物安全利用集成技术亩节本70元,示范面积1.75平方公里(2625亩计),节本增效18.37万元,合计32.81万元。为了促进区域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依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与河南省新乡县人民政府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县人民政府三方签订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土地租赁合同补充协议》,租赁土地600亩,推动了农业科学试验的开展及示范推广。

5、合作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点情况

为落实东营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订的《关于合作推进黄河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创新的协议》,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与垦利县人民政府签订《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合作协议书》,重点建设“一站三区”,即黄河三角洲农业环境科学观测试验站、滩涂湿地农业固碳科技示范区、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综合示范区、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共同探索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

(五)开展科技援疆、援藏工作情况

1、科技援疆工作情况

为了防治农用残留地膜污染,研究所同新疆石河子农业科技开发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了全生物降解地膜系列产品的试验示范,建立了一个50亩的生物降解地膜示范基地,建立了规范的可生物降解地膜评价体系,遴选出具有较好适应新疆棉区的可生物降解地膜2种,培训当地技术人员10人。

与新疆庆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签订合作协议,就中国农科院环发所设施园艺CO2气肥固碳减排研究与示范项目进行合作,合同经费108万元,合作期3年。目前已做好温室试验区的栽培布局设计及入门展示厅的布局设计,第一年合同经费54万元已到位。

2、科技援藏工作情况

为落实院党组确定的援藏系列工作部署,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大对西藏农牧科学院的支持力度,研究所与西藏农牧科学院签订合作共建备忘录,合作共建西藏农牧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并捐助价值百万元的科研仪器设备。双方将在人才培养、条件建设、项目合作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将为西藏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农牧业生产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服务。

研究所气候变化研究室与西藏那曲地区草原站等地方有关部门合作,开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及其服务价值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国家科技支撑专题“藏北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的放牧调控技术和示范研究”以及西藏自治区“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金牦牛科技工程”项目“牦牛夏季放牧管理试验与示范”课题等研究工作,继续参与那曲地区高寒草原生态园区建设,继续开展增温增水(OTC)控制实验、布置土壤呼吸动态连续观测系统和继续运行涡度相关与能量平衡系统,获得大量的观测数据,为进一步合作共建野外台站以及科学研究提供了工作基础。在人才培养方面,那曲地区草原站1名专家入选全国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1名研究生获得了硕士学位。2012年4月,在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鉴定了1项成果“藏北高寒草地退化遥感监测技术及其应用”,被推荐并参评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

第四篇:2016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报告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二0一七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报告

山西省农科院环资所 程永钢

2017年,任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所纪检委员,协助所长分管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办公室、后勤、治安保卫以及纪检工作;8月后兼任农科院驻娄烦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根据院党委的安排,现将我一年来政治学习、履职尽责、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述职,请各位领导和职工予以评议。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党性修养

一年来,我始终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当作一种责任,当作提高自己工作能力、领导水平的需求。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先后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十九大报告,十九大新党章,红船精神,认真研读原文内容、参加各级单位组织的培训,认真记录读书笔记,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努力提高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并结合思想工作实际,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增强了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做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和院党委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强化了党性修养,牢固树立了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意识,提高了拒腐防变能力,为做好各项分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在业务学习上,我能够常抓不懈,做到不断更新知识,努力在工作实践中思考、总结、提高,以适应工作岗位变化及研究方向的需求,使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做到了学以致用,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尽心履职,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1、技术推广工作情况

2017年我所承当四项示范推广项目,分别是旱地玉米水肥高效种植技术、盐碱地饲用玉米高效施肥、旱地谷子优质高产技术、藜麦专用肥示范推广,共集成6项技术模式,示范4000余亩,开展农业科技和职业农民培训10余次,培训骨干农民技术员1000余名,通过节本提效技术示范推广,四个项目的实施新增经济效益14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扶贫工作情况

积极主动学习国家及省政府关于扶贫的政策法规,深入农户宣传扶贫政策,让更多的贫困户掌握国家政策,增强自身脱贫动力。完善各种扶贫资料,通过了省、市组织的第三方评估。经常走访群众及村干部,了解村情民风,商讨产业脱贫,针对当地养牛青饲料不足,发展全株青贮玉米830亩,实现了半机械化袋装青贮,促进当地畜牧产业发展。

3、基地建设、办公室、后勤、治安保卫等其他工作情况 不定时对办公试验区域进行安全检查并对存在的隐患进行了整改;及时对办公区域水电进行维修、对东阳基地晾晒间及大棚进行修缮,保障科研工作顺利进行。准备土肥高效利用工程实验室验收工作;及时完成所长书记安排的各项工作。

三、廉洁自律情况

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自觉抵御各种腐朽的侵蚀。一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认真落实纪检监察的监督责任。二是坚持廉洁从政,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章制度,始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到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三是坚持严以律已,不搞以权谋私。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能够做到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带头管住管好亲属,不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影响谋取私利。以实际行动树立良好形象。

四、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1、存在的问题

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系统、不深入,理论知识和政策水平还有很大的不足,国家政策法规掌握不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全所改革发展中的问题的能力还很欠缺。个人综合素质和领导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复杂局面的驾驭能力需要进一步历练。作风不够扎实,服务意识有待加强。管理不够精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是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政治思想水平,要高度重视党性修养和政治理论学习。首先要继续深入学习党章,认真研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进一步明确党员干部的义务,细致地把握政策的精神实质,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行政管理能力。对党的政策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传达、执行层面,要深入分析上级出台政策的背景、目标和意义,并结合我所实际情况,制定细致的、操作性强措施,将宏观政策转换成可行性举措,并落实到位;对党的理论不能停留在认知层面,关键要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要求解决问题,提高工作创新能力;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以及职工的新要求,要注重研究,积极提出对策并向上级提出建议;要通过学习提高政治敏锐性,对职工中出现的新动向及时掌握,提前出台措施,解决问题。二是继续深入基层职工中调查研究,作为我所最年轻的所领导,要多倾听群众的呼声,掌握群众的要求,要经常召开青年座谈会,了解青年职工思想动态,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职工的工作热情度,并且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职工的意见,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发挥每个干部职工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进行管理创新,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要带头服务好所有干部职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不断改善后勤服务环境和服务质量;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经常性地与干部职工交流,及时了解干部职工的生活工作需要,帮助解决实际难题,避免对干部队伍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出现。要增强大局意识,为促进我所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尽心尽力。三是强化干部职工队伍精细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一方面要抓好行政后勤工作人员的管理与教育,特别强调落实基层人员的岗位责任,确保方针政策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与检查,经常地开展检查评比活动,将广大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评价工作成败的标准,不断提升管理队伍素质与形象。抓好综合办公室的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理念,真正做到管理为科研服务

总之,我会当好一把手的参谋和助手,与班子其他成员坦诚相待、团结协作、有功不居、遇过不推、补台不折台,尽心尽力做好分管工作。

2018年3月7日

第五篇:广西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简介:

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属科研事业单位,内设土壤环境与生态研究室、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室、土壤资源研究室、土壤肥料植物化验分析室、行政办公室。

全所现有在职职工40人,其中科技人员32人,正高级职称的4人,副高级职称的7人,中级职称的15人,博士2人、硕士学位13人。在读博士3人。

主要研究方向和任务是,解决广西农业生产中有关土壤资源利用,土壤改良和恢复生态环境,防治土壤污染和退化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等方面的技术研究;无公害农产品的施肥技术研究;设施农业(大棚种植、无土栽培、滴、喷灌等)施肥技术及作物营养诊断研究;有机复合肥、生物肥料、缓、控释化肥等新特肥料的研制与开发;精确农业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土壤肥料信息系统研制与开发;技术成果开发与咨询;土壤、农作物植株、肥料和农产品品质的化验分析服务等。

本所60年代以来,承担和完成科研项目138项,其中科技部6项,农业部11项,中国农科院9项,区级或厅级97项,国际合作10项,横向5项。取得科研成果3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6项,厅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国际磷钾农学奖1项。发表论文364篇,专著8本。累计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18多亿元。为农业科研和生产作出了贡献。

我所与加拿大磷钾研究所、美国硫研究所、国际肥料发展中心(美国)、国际肥料协会(法国)、国际钾肥研究所(瑞士)、法国Aspach农业试验站、斯洛文尼亚Ljubljana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等科研机构和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关系。

仪器:

拥有“岛津AA-68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示波极普仪、火焰光度计、721分光光度计、氯分析仪、半自动定氮仪、自动指示旋光仪、高精确度天平、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微机等一批配备较为完整的化验分析仪器,为了确保检测分析数据的准确可靠,采用程度化的制度管理,化验室已通过自治区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有条件为科研和社会提供化验分析服务。

领导班子:所长:唐其展

副书记:蒙炎成副所长:苏天明

成员及其承担的项目:

唐其展

研究员,在读博士,1989年7月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硕士学位;2002年8月至2003年8月由自治区政府公派赴美国纽海文大学(UniversityofNewHaven)攻读公共行政管理硕士并获得学位。1989年到广西农科院工作,曾任广西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长、科技处副处长、外事办主任、国际合作处处长,现任广西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境研究所所长,国际糖业科技协会副秘书长,广西糖蔗协会理事。

主要从事土壤肥料、环境保护、国际科技合作等研究工作。

谭裕模

男,汉族,中共党员,1955年1月生于广西兴业县。1982年1月毕业于广西农学院农学系,学士;1986年7月毕业于福建农学院作物栽培学及耕作学专业,硕士;2001年获研究员职

称。现任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甘蔗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主要从事甘蔗育种、栽培、生理、生化等技术研究工作。先后发表AccomplishmentandProspectsofSugarcaneImprovementinGuangxi,《甘蔗亲本开花诱导及杂交配套技术研究》等论文63篇;参加编写出版《高产高糖甘蔗种植技术手册》、《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等著作。

周柳强,男,壮族,1964年8月出生,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人,无党派人士。1985年7月华南农业大学土壤农化专业本科毕业,学士,研究员职称。

长期从事土壤养分管理和作物营养吸收特性及合理施肥技术研究与推广、信息技术在土壤资源和农业生产管理上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参加工作以来,共参加国家、省部级、国际合作及地厅级科研项目40多个,并获得了7项科研成果。主要有:“烟草营养特性与优质高产施肥技术研究”1996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广西早稻--晚稻、玉米--大豆耕作制不同硫肥效应及土壤硫素平衡研究”,1998年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硝酸钾复混叶面肥的研制、开发”,1999年获得广西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南方红壤地区镁素状况及镁肥施用技术”,2001年获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甘蔗优质高产精准养分管理技术研究”,2005年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不同耕作体系中土壤养分监测与评价”,2007年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香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研制与示范”。2008年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

先后发表《菠箩的氮磷钾营养特性与合理配施的研究》、《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应用在蕹菜上效果》、《钾肥和有机肥对大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等论文80多篇,参与《广西土壤钾素状况与平衡施肥研究》、《香蕉、菠萝、杧果施肥新技术》、《甘蔗的施肥管理》专著的编写工作。

谢如林,男,汉族,无党派,湖南双峰人,1965年出生于湖南,1988年7月于华中农业大学土化专业,硕士,研究员职称。

工作期间共获得科技成果7项,其中广西区科技进步奖5项。主要获奖研究成果有“烟草的营养特点与优质高产施肥技术研究”1996年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广西早稻—晚稻,玉米—大豆耕作制不同硫肥效应及土壤硫素平衡研究”1998年获广西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基于GIS和GPS的甘蔗优质高产精准养分管理技术研究”2005年获广西区科技进步三等奖;“不同耕作体系中土壤养分监测与评价”2007年获广西区科技进步三等奖等;“香蕉种植区的土壤养分资源管理及施肥技术研究”;2007年获广西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已发表论文69篇,参与编写著作2部。

科研成果:

60年代以来取得科研成果3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6项,厅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国际磷钾农学奖1项。根据60年代以来获奖成果的数据统计,累计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18多亿元。为农业科研和生产作出贡献。

主要科研成果:水稻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用的研究

内容简介:水稻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用的研究是全国化肥试验网的重点课题,从1981-1983年广西按统一的设计方案,组织协作,在8个地区37个县的不同土壤类型上共进行280个点次的试验,其中有26个点在原位连续进行三年六造试验,取得了如下成果:

(1)氮磷钾三要素,氮素在广西一般稻田土壤仍是水稻增产最活跃的因素,t值测定有82-90%的试验增产达到显著和极显著,磷钾则视土壤速效磷钾含量而定,土壤速效P<10ppm,速效K<100ppm,施用适量磷、钾肥有显著增产效果。

(2)氮磷钾化肥合理配合施用,可提高化肥利用率与经济效益。

(3)化肥施在中、低产田的增产效益大于高产田。

(4)根据研究提出:要求亩产稻谷350-400公斤,在亩施500公斤牛粪的基础上,桂北地区N6-8公斤,P2O52公斤、K2O3-4.5公斤;桂南地区N7-9公斤、P2O52公斤、K2O3-4.5公斤。

根据试验结果,1983年在广西上林、昭平、富川、荔浦四县进行示范面积1.4679万亩,共增稻谷59.5万多公斤,折款13.7万多元;1984年早稻在荔浦、上林县共推广6.45万亩,共增稻谷255.95万多公斤,折款58万多元。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该研究为指导当前广西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并验证是水稻增产的有效措施,对克服盲目施肥起了很好的作用,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2硝酸钾系列叶面肥的研制与开发

获奖情况:1999广西农科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成果简介:该项研究从1994年开始至今,是在对硝酸钾农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物养分吸收特性,合理调配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比例,按粮食作物、蔬菜、果树及其他类型配制合适、通用的硝酸钾复混叶面肥。对各种作物逐个进行试验研究,在武鸣、邕宁、南宁市郊、扶绥、来宾、防城港市、田阳、富川、柳江、平果、北流、钟山等地布置了47个试验,有重复试验15个,既有不同浓度施用效果试验,也有多种叶面肥的对比试验,其增产效果的稳定性高于硝酸钾,是安全有效的叶面肥。并指出各种硝酸钾复混叶面肥的适宜施用浓度及施用期。在通常情况下,喷或淋0.1-1%的硝酸钾复合叶面肥溶液,能使多种作物增产15%以上,还能改善产品及商品品质。

本产品在研制过程中,试验示范同时进行,已中试生产240吨,据武鸣、田阳、崇左、来宾、柳江等县不完全统计,共示范推广40多万亩,使用的作物包括水稻、玉米、花生、大豆、甘蔗、蔬菜、果树等,获得的增产率为5.34-25.99%,共增产值2374多万元,经济及社会效益已非常明显。

3烟草营养特性与优质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获奖情况:1996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成果简介:根据植物营养与环境统一,营养元素功能的专一和不可代替性以及养分最低因子率等原理,在广西主要烟区富川、武鸣、德保三县,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土壤类型上,对当前推广的优质烟草品种K326,在调查广西烟草种植区土壤养分状况及农民的种植水平的基础上,设计田间试验方案,共进行24个点田间试验、示范,同时在烟草不同生育阶段取烟株样进行养分分析,解决了如下技术问题:(1)不同气候条件下,烟草生长发育的营养吸收动态规律。(2)烟草各生育期对氮、磷、钾、钙、镁的吸收量与吸收强度。(3)不同氮、钾施用量对烟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4)氮、钾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5)优质高产烟草营养元素之间的最佳的组配与调控。(6)烟草的平衡施肥与烟叶品质的关系。(7)掌握了烤烟的营养特性及吸肥规律,为烤烟的优质高产施肥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试验研究的同时,制定和优化调整适合我区烟草施肥配比,提出了亩产160公斤左右优质烟叶的高产主要栽培管理的施肥技术措施,比群众习惯施肥增产烟叶20-30%,其中上、中等烟所占比重增加5-10%,亩净收益增加80-100元。并在我区烟草主产区的武鸣、富川县示范推广,共召开三次现场考察会和6次技术培训会,并编印了烤烟施肥技术小册子发给烟区烟农,指导施肥;三年共示范推广17180亩,增加产值510多万元,增加税利158多万元,达到并超过了预期效果,对指导当前烟叶生产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研究成果属广西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4多利牌磁化复混肥产品开发

获奖情况:1997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成果简介:多利牌磁化复混肥,是利用电厂粉煤灰,配以合理的氮、磷、钾养分造粒后经过一定磁场处理研制开发符合国家标准的专用系列复混肥产品。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产品系列、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规模都处于领先水平。

1993年初开始,本项目利用火电厂粉煤灰,根据土壤养分性质,农作物营养特性,配以合理的氮、磷、钾养分,造粒后经

过一定磁场强度处理,研制、开发的系列磁化复混肥产品,把国内外单作改良剂的低养分含量(N+P205+K20<10%的磁化肥技术,进一步改进为符合国家复混肥企业标准的高养分(N+P205+K20>25-30%)粮、油、果、蔬等农作物专用系列磁化复混肥产品。粉煤灰占总量25-45%。磁化复混肥生产规模达到三万吨/年。

产品性能指标要求达到国家复混肥GB15063-94标准:N+P205+K20≧25%;本企业剩磁制订指标:>0.2000emu/g,经有关部门多次抽测,各项技术指标均达要求。

产品施用经济指标:粮食增产幅度5-12%,油料作物8-15%,水果作物5-10%,蔬菜作物5-10%,甘蔗4.4%-11%o烟草2-12%o

产品既保持一般复肥优点,又具有独特剩磁效应,施用试验结果证明:在同等施肥投资或等氮磷钾总养分条件下,均比一般复混肥增产幅度5-23%,每亩增收35元-300元:施用每吨磁化复混肥使农民多收240元-3500元;1995年,产品累计施用一万多吨,增加社会效益240-3500万元;企业获利80多万元;缓解和减轻了粉煤灰的堆放、污染及治理费用。

发表的著作:

该所60年代以来发表论文364篇,专著8本,为农业科研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香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2

广西土壤钾素状况与平衡施肥研究书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3

香蕉、菠萝、芒果施肥新技术中国农业出社1999.1

广西土壤广西人民出版社 1963

广西冬季绿肥广西人民出版社 1964

中国肥料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4

中国南方土壤肥力与栽培植物施肥科学出版社 1994

甘蔗施肥管理中国农业出社 2009.4

下载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甘薯新品种及栽培技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甘薯新品种及栽培技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