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示公信原则应当成为选人用人中的基本原则投稿
公示公信原则应当成为选人用人的基本原则
公示公信原则本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由公示原则和公信原则组成。公示原则是指物权变动行为须以法定公示方法进行才能生效的原则,公信原则是指赋予公示以一定范围的可信性效力的原则,两者相辅相成,公示原则以公示与否来确定权利的归属,公信原则赋予公示以公信力,保护信赖公示的善意第三人。近代各国民法大多实行公示公信制度,对维护物的占有秩序和交易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公示公信原则作为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原则,为什么要将其在选人用人中加以运用?从实践操作来看,在干部选拔任用的过程中,比如在干部职务晋升前的公示期、选人用人公信度测评等环节,公示公信原则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运用,但没有上升到制度的层面,还不够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在落实群众选人用人知情权方面,主要存在对选人用人的知情领域不广、内容不多、渠道不宽的问题,大都是“被动知情”;在落实群众选人用人参与权方面,主要存在群众参与的人数标准不明、参与的深度与质量不高等问题,很多干部群众只是进行“打勾画叉”之类的浅层次参与;在落实群众选人用人选择权方面,主要存在选择的视野不够宽、方式不够科学、质量不够高等问题;在落实群众选人用人监督权方 1
面,主要存在监督不到位、监督手段单
一、监督合力不够等问题,如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虽然工作在做,但收入申报是否属实、重大事项是否报告,组织上难以把握,其结果往往是“谁都有责任又谁都没有责任”。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人们对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要求不断提高。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笔者认为,这从根本上说就是在新的形势下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坚持群众公认的问题。小平同志曾指出:“领导不是自封的,要看群众承认不承认,批准不批准。”要得到群众的“承认和批准”,就存在一个公示、公信的问题,群众要首先通过某种方式才能了解干部、进而作出抉择,并且这种“承认和批准”,还应当具有法定的效力。因此,笔者认为把公示公信原则确立为选人用人的一项基本原则,已经具备了现实和理论上的条件,应当引起组织人事部门的重视。
何谓公示公信原则?笔者建议,公示原则可以表述为职务变动行为须以法定公示方法进行才能生效的原则。从静态角度看,公示使干部的选拔任用得以透明,具有重要的秩序价值;从动态角度看,公示制度使外界得以明了干部选拔任用情况,并从中查知职务的变动,对此变动予以认可和信任,2具有重要的安全价值。对职务的变动进行公示,其功能在于给社会公众一个判断标准,即没有公示就没有职务变动。当然,公示的方法和范围要有一个的标准,应当包含以下内容:选人用人政策程序公开制度、空缺职位公开预告制度、考察结果适度公开制度、任前公示制度、选任情况定期公开制度。公信原则可以表述为赋予公示以一定范围的可信性效力的原则。干部的选拔任用一旦得到群众的“承认和批准”,按法定公示方式进行了公示,理当具有法定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对公示的内容随意变更,职务变动的公信力不受外力影响。
公示原则和公信原则两者相辅相成,公示原则的作用主要在于使人“知”,确保群众“承认和批准”的权力得以充分行使;公信原则的作用则在于使人“信”,确保得到群众“承认和批准”的职务变动具有法定的效力,其中公示以公信为保障,公信以公示为基础,并在功能上加以补充,两者从不同角度确保职务变动的顺利完成。由于这种职务变动得到了群众的“承认和批准”,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于推进干部选任的民主进程、提高干部选任的公信度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