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论战略发展大计 同襄改革创新宏策7

时间:2019-05-12 17:1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共论战略发展大计 同襄改革创新宏策7》,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共论战略发展大计 同襄改革创新宏策7》。

第一篇:共论战略发展大计 同襄改革创新宏策7

共论战略发展大计 同襄改革创新宏策

——**公司召开2014年战略研讨会

为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集团公司工作会“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发展思路,构筑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高战略决策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2014年3月5日,**公司召开了以“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为主题的战略研讨会,公司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出席了研讨会,机关各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是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针对企业“十二五”发展战略目标的修订和谋划2014年工作思路的头脑风暴会;也是**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2014年工作会精神的一次学习会和促进会。

在主题发言环节,公司办公室(企管)、人力资源部、技术中心、钢构制造事业部和建筑机械事业部分别从公司总体战略调整、职能战略和业务战略等多个层次上进行了主题发言,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行业的发展趋势、本企业发展现状及对比标杆分析,全方位地审视了环境、审了自身优劣势,并提出了2014年及未来公司战略发展步调和各业务板块的定位、发展路径、实施策略、保障措施。

在研讨环节,公司领导和各部门畅所欲言,纷纷献计献策。研讨中,大家一致认为,**公司从2009年由三家公司整合以来,从生存解困阶段逐渐步入了较快发展阶段,得益于公司领导班子不断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以及公司员工的艰苦奋斗。当前,公司需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和提质增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学习贯彻集团公司2014年工作会精神和实施公司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战略安排与具体工作统一起来,全身心地做好当前生产经营工作,确保今年的经营目标全面实现。最后,公司上下针对下一个时期的发展形成了以“提质增效、持续发展”为基调,以“深化改革、转方式、调结

构、稳增长、增效益、抓创新、重安全、促进和谐与稳定发展”为总思路的共识,并加快实现“六个转变”,即加快由产量速度型企业向质量效益型企业转变、加快由职能型管理向流程型管理转变、加快由常规营销向精细化营销转变、加快由粗放型生产向精益效率型生产转变、加快由技术应用向技术创新转变、加快由人事管理从人本管理转变。

通过研讨,使大家进一步深化了对落实和坚定地实施公司发展战略安排的认识和信心,增强了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能力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完善了公司的“十二五”发展战略,提高了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这次会议是**公司发展史上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必将对**公司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篇:(学习心得)校长改革创新战略专题研究班

老骥伏枥忘天命,无须扬鞭自奋蹄

有句话说得好:欲知明日之社会,且看今日之校园。换言之,创建明日之社会,力在今日之校园。如今,信息技术开始引入“云计算”概念,人们日益转向“低排放”的生存方式,社会各大领域的飞速发展,无不要求教育铁军必须紧步跟进。身为沙溪理工学校的校长,我和所有兄弟院校的校长同仁一样,双肩分担学校管理和教学创新两大重任,早就渴望好好当一回学生,接受“头脑风暴”式的高效充电,以求胜任职务工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事业效力建功。

近日,教育部第四期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改革创新战略专题研究班开班,正当其时。此次培训班中有教育部领导专题报告,有专家对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的指导报告,有以辩论形式深入研讨中职教育功能和定位的课程,还有对优秀中职校的参观考察,二百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职校长们在此聚首言欢,审时度势,高谈阔论,互学共勉,实属教育界一大美事。在这短时间的培训中,专家领导们无私传授经验,让本人受益匪浅,兄弟校长们互相砥砺进步,让本人深受鼓舞,心得体会林林总总,总结起来,有如下方面感悟:

战略高集结: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在开班典礼上谈到,这次“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改革创新战略专题研究班”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即将颁布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举办的,是教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此番开场直接明示了本次培训的“战略”初衷。

继而谈松华教授对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作了现实而详尽的分析。如其所言,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后,又同时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教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迫切需要实现战略性的转变。近年来,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技能性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体系初步形成。职业教育近三年扩招250万人,每年有近500万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新增劳动力文化素质明显增强,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同时,后危机时期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和国际竞争格局

瞬息变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对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引起社会结构、社会利益关系变化等复杂因素对教育事业发展,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摆出了紧迫而严峻的考验。中等职业教育将怎样应对?

如今,职业教育基本形成了“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成为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部分,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值得肯定。这一机制稳定灵活,可操作性强,利于学校适时满足地方发展的人才需求,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沙溪理工将紧抓机遇,参照这一体制继续办好服装设计与工艺、汽车运用与维修、会计等三大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建设专业,坚持深化改革,壮大力量,进一步加强政府统筹,与高等教育更顺畅地衔接,培养更多高层次技能人才。

职教重人性:以技能求生活,以品德造幸福,以创新谋发展

一直以来,沙溪理工的教学目标定位很明确:让学生学会做人,有一技之长,为今后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打下基础。职校毕业生从事生产性岗位一样可以成才,一个普通人具有阳光的心态,从事基层工作,照样能有亮丽的事业,有幸福的生活。在这次的改革创新战略专题研究班中,这一“人性化教育”的本质问题被广泛而深入地探讨。蒋乃平教授在《提高职教德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快乐德育》一课中,提出了职业学学校德育要从提升学生自觉性起步,进行新一轮改革,让学生从中感到快乐。他强调教师要正视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基础、学习习惯较差的现实,不能用传统的标准去评价中职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动力,加强职教的针对性、时代性、时效性和吸引力。

这样的观点充满活力,对当前的职业教育的社会现实一击即中。与同龄的高中生不同的是,大多数中职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开始社会生活。前段时间发生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企业用人的风险大增,这暴露出的不是人才缺乏知识性和技能性,而是缺乏“生活性”和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把时间前移到学校、人才还处于学生阶段时,有太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长久以来,我们过于把企业的“好用”和“服管”作为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在校表现,却大失所望,尤其面对自我主义较强的“90后”,更是有心无力。事实告诉我们,人才是否优秀,不但要干得好,还要过得好,即要看其能否处理好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自己的生活目标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和人生发展观——“以技能求生活,以品德造幸福,以创新谋发展”,引导学生提前体验从“学校人、职业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规划“从挣钱生存、履行职责、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贡献”的人生路标——这应当成为今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新思想。

创新大手笔:专业广接触,经验全方位,案例多角度

在本次培训中,对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解读、各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和案例分析是广泛而深入的。尤其是《学习简报》收录的各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和案例分析具体而深刻,现实而富含激情,理性而充满启迪,从学校的招生、教学、行政、后勤等工作,到现实问题、体制软肋、改革思路、历史思考,重点反映了各位校长的新经验、新建议,引导大家研究新问题、新挑战,形成学校改革创新的新思路、新举措。

近年来,沙溪理工在发展路上挑战不断。作为一所乡镇自办的中等职业院校,学校资源有限,不得不自主筹谋,软、硬件几经脱胎换骨,浴火重生。2008年,为适应中山市职业技术教育超常规发展,在政府支持下,沙溪理工学校成功引进社会资金1600万元,建成一座12000平方米的教学服务大楼,解决了1500名学生的住宿问题。如此大规模引进民用资金参与学校建设,在广东省尚属首次,不但解决了大规模扩展的资金瓶颈,还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学校2010年,学校的工作重点是迎接年底国家示范性学校的评估工作,未来学校要把创建国家示范性学校作为新的契机,迎来更大的发展。学校将来总的目标是建设以文化为引领、有特色的品牌职业学校,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人民满意的中职学校。本人希望沙溪理工的样式能够为中国的乡镇办职业教育所借鉴,为中国职业教育万紫千红的春天增添亮色。

社会全动力:政校合一,校校双通,产研连接,阶层联合,终生影响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工作价值观创新与探索》论道:“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这揭示了中等职业教育结合社会现实、经济需要的可操作性,并有必要扩大到整个社会层面。

近年来,沙溪理工学校不断推进深层次教学改革,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构

建产学研一体化,搭建了新型的现代职校教学平台。学校通过多方努力,与国内知名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取长补短,向高校科研团队借力,在科技研发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模式为代表的传统校企合作模式,使学校在与企业的信息交流、技术交流和人才交流中成为重要角色,大大提高了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同时,建立中山市市级科研机构——中山市休闲服装工程研究开发中心,立足中山沙溪,面向全省,依托纺织服装行业,建立服装研发、设计、展示、培训、检测五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办中山市设计师协会,拓宽产学研一体化空间,在企业资源、用工信息、人才培养、开发设计等方面对学校的科研活动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通过与政府、企业、高校、社区合作,沙溪理工把教学力量辐射到社会各阶层,并与与名师结盟,向专家借脑,让学生在校学习、到厂培训、转岗指导,个人有了创新成果,又被聘任为学校兼任老师,利用“教学相长”的效果达到终生学习的目的。通过这次培训,学校的社会化合作获得很好的经验,对今后的发展如虎添翼。

短短的校长改革创新战略专题研究班就要结束了,细看班上的校长“同学们”,不少人已两鬓显白。平时在学校里管惯学生了,这回正正经经当了几天学生,心里别有一番滋味,学有所得,心里更是充满欣喜。大家心里明白,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绝非千言万语能说道清楚的,一定要回到学校,在将来的工作中,反复思考,反复验证,反复琢磨。正应了一句话:老骥伏枥忘天命,无须扬鞭自奋蹄。

第三篇: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动力——六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荐)

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动力——六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只有坚持推进文化改革创新,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大动力,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一系列新任务新举措新要求。尤其重要的是,全会鲜明地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这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着力点。全面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必须紧紧围绕这“四个以”,以改革创新精神有计划分步骤加以落实。

科学发展是文化改革发展的鲜明主题,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更加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要求贯穿文化改革发展各个方面,才能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提高文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文化发展科学化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更好地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才能使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更加牢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精神,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产品的繁荣,才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文化生活质量。改革创新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动力之源,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创新,才能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一切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新才华充分施展,一切创新成果得到尊重。

改革创新是动力,改革创新出活力,实践告诉我们,哪里有改革创新,哪里就有繁荣发展的局面。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兴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热潮,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多年来的年均增速都大大超过同期GDP的增幅,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着力破解,必须按照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大力度、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在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现实生活、引领人民思想中推进文化创新,使我们的文化始终赢得人民,始终成为社会进步的先导。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只有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才能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六中全会清晰标定了文化在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中的历史方位,深刻凸显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价值。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落实好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定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华。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第四篇:六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动力doc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动力 ——六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2011年11月07日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只有坚持推进文化改革创新,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大动力,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一系列新任务新举措新要求。尤其重要的是,全会鲜明地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这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着力点。全面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必须紧紧围绕这“四个以”,以改革创新精神有计划分步骤加以落实。

科学发展是文化改革发展的鲜明主题,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更加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要求贯穿文化改革发展各个方面,才能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提高文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文化发展科学化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更好地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才能使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更加牢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精神,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产品的繁荣,才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文化生活质量。改革创新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动力之源,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创新,才能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一切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新才华充分施展,一切创新成果得到尊重。改革创新是动力,改革创新出活力,实践告诉我们,哪里有改革创新,哪里就有繁荣发展的局面。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推进文化体

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兴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热潮,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多年来的年均增速都大大超过同期GDP的增幅,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着力破解,必须按照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大力度、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在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现实生活、引领人民思想中推进文化创新,使我们的文化始终赢得人民,始终成为社会进步的先导。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只有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才能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六中全会清晰标定了文化在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中的历史方位,深刻凸显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价值。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落实好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定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华。

第五篇: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和世界共发展 与世界同分享六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和世界共发展 与世界同分享六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当中华民族的巨大航船,穿越历史的波涛,驶向复兴的彼岸,整个世界都在关注:中国之梦,将怎样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展开?走向复兴的中国又会带给世界什么?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再次向世界传递了实现文明复兴、建设和谐世界的中国理念。坚持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始终不变的战略抉择。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翻开历史,“七下西洋”播撒和平友谊的种子,“丝绸之路”留下互利合作的足迹。讲信修睦、善待他人,文明塑造出敦厚平和的民族禀性。海纳百川、兼容并包,交流孕育出推己及人的民族文化。近代以来的列强入侵和连年战乱,将中华民族拉进苦难的深渊,留下刻骨铭心的惨痛记忆。迈上复兴之路的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世界和平。

和平与发展,互为条件。地球村中,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没有和平环境,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同样,离开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为自身发展营造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我们紧紧抓住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通过互利合作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起飞,迈向梦想的脚步坚实而稳健。以和平推动发展,以发展捍卫和平,中国的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传统模式,为赶超之路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与世界同分享,是中国梦独具特色的重要内涵。从“入世惠及中国、也惠及世界”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在与各国的交流合作中,始终追求良性互动、互利共赢。无论是开放市场、引进技术、吸引投资,实现30多年来日新月异的跨越式发展,还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共同抵御亚洲金融风暴和国际金融危机,我们都着眼于取长补短、合作共赢,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倡导不同文明开展对话、彼此包容,推动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未来的道路上,中国梦必将进一步焕发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中国梦是复兴之梦、发展之梦,也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坚持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一个和平发展的中国,终将完成民族复兴伟业,也终将成为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保障。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下载共论战略发展大计 同襄改革创新宏策7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共论战略发展大计 同襄改革创新宏策7.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