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管理学毕业论文提纲
标题: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副标题:浅谈我国公务员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解决对和谐社
会构建的促进
论文纲目:制度建设本身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作为新时期制度建设中最为关键的公务员制度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公务员制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有其较之完备的法律体系,管理体制,高效、稳妥的运行机制等优势,但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中国当前社会所给予她运行和发展的客观环境等诸多的因素制约,使得她并没有达到较高水平的绩效目标,影响了政府整体的效能提升。所以完善公务员制度,解决现有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势必能够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强化政府的服务性能,促进政治文明,从而推动和谐社会构建。
本论文主要着重提出公务员制度中在分类管理、录用、意识、活力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完善方案,简说其改制后的重大意义,对于“和谐”两字的诠释!
基本论点和论据:
一、公务员的分类管理的不科学,比重失衡,造成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综合类人员过多,影响行政效率,不利于政府职能的全面、专业、合理实施。
我国的《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然而根据江苏省公务员调查[3],调查样本中党政机关职位分布
主要以科级居多,其中党政机关和综合管理类占比例为76%,而技术人员仅占24%,职位分类以单一编制为主,两种编制所占比例较少。
二、公务员录用的存在多“入口”的问题,有失公平和平等性,降低了人员的整体素质。
对于公务员录用的方法,世界通行的做法是,政务官有选举或委任产生,事务官由考试录用。而我国缺乏正式的分类,公务员系统有选任,委任、考任、调任等多个入口,这种多口并存的局面为德才缺失的人进入公务员队伍打开方便之门,同时也为政治腐败提供了温床,而考试这一入口只是应用于级别较低的普通职位,造成了一种不公平性,人制的成分大于法制,是种社会制度的落后,与新时代的和谐之声背道而驰。
三、现阶段我国公务员的公仆意识淡薄,“官本位”、“享乐主义”等不正思想成风,对廉洁服务型政府构建造成重大威胁。
中央纪委有关负责人指出:仅2009年的前11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15420件,结案101893件,处分106626人,这些实在的数据足以说明我国当前的公务员作风问题,由此造成的国家财产和人民利益的损失可想而知,腐败现状令人担忧。
四、公务员职业的稳定性是其他任何行业所不能比拟的,使得公务员环境缺乏活力,是对人才的浪费和束缚,导致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中的结构缺陷。
自1996年实施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以来,据人事部统计,从2006年到2003年,共有1.9374万名不合格公务员被辞退。按照全国近
500万公务员计算,年辞退仅约0.05%。过于稳定的职业,容易扼杀个性,使人锐气消磨,创造力减退。尤其我国公务员制度中,青壮年所占比重很大,作为社会最具活力的年轻人,过早的丧失这些宝贵的品质,对国家,对社会都是绝对的弊端,是政治经济结构中的缺陷。简述解决问题的对策:1.细化分类,统一标准,保持机构、人员的平衡。2.凡进必考,统一门槛,完善考核制度,有针对性和科学合理性。3.把公务员培训作为长远计划。4.在内部建立竞争机制,严格考核,限制录入的年龄。
结论:完善公务员制度,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势必形成良好的政府管理体制,提升政府办事效率,增强政府的可信度和亲和力。符合和谐社会内在的要求,也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全社会共同进步的最好贡献。
论证方法:从上述的基本论点和其后紧随的论据,可以看出本论文主要采用直接论证方法,通过具体的数据、科学原理、定理或者一般性真实的判断来证明论点。同时也会引用有关个别或特殊事物判断来证明论点。具体的方法详细见论文本身。
第二篇:行政管理学毕业论文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石嘴山分校)毕业论文
题 目:反腐倡廉分析 学 号: 0711101002** 专 业: 行政管理学 指导老师:*** 姓 名: ***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415100 联系电话:150736423** 电子邮件:7741407**@qq.com 完成日期: 2011 年 9 月28 日
毕业论文提纲设计 作者:
指导老师: 专业: 题目:《反腐倡廉分析》
一、我国腐败问题现状
什么是腐败?腐败是权力的滥用,即不正当地利用政府和公众所赋予的权力和权威来为个人或个人所效忠的某个集团谋取利益。
二、腐败产生的原因分析
官员自身政治素质不高是导致腐败的根本原因,对腐败没有警惕性。面对诱惑,不能自我认知。
忘记自己的伟大追求,被世俗所侵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萌芽,甚至会有寻租行为的发生。
三、腐败现状的对策分析
腐败存在已经成了客观事实,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打击现有的腐败现象,同时对在任的官员进行预防,防治结合,使反腐工作起到实际的效果。官员的主观意愿决定了他的行为,在刚做官时,基本上每个官员自己都想要好好珍惜这个做官的机会,造福一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清廉官。可是,面对金钱的诱惑,身边环境的腐蚀,有的官员渐渐的忘记了自己当初入党时的誓言,忘记了刚参加工作时的初衷,他们逐渐向高墙走近。
参考文献:
我国腐败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摘要
为揭露我国腐败问题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找出预防和整治官员腐败的对策,撰写本论文。本论文运用马克思基本理论,领导科学、行政管理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等知识,纵观我国反腐历史,横向比较各国的反腐措施,从现状、原因和对策三方面进行分析。随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庸俗化,官员政治素质不过硬等原因,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腐败行为不断发生。并且涉案金额越来越大,性质越来越严重。只有对现有的腐败进行严厉的打击,对权力滥用严加预防,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建立健全廉政制度,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工作环境,才能保证官员清正廉洁。
关键词:权力
政治
腐败
制度
监督
我国腐败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什么是腐败?腐败是权力的滥用,即不正当地利用政府和公众所赋予的权力和权威来为个人或个人所效忠的某个集团谋取利益。
2013年1月22日,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总书记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展示了我们党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坚强意志和坚强决心。
在2013年的历史记忆里,反腐败将注定清晰而深刻。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后,截至今年11月底,各地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共计21149起,处理25855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247人。
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党员干部中,省部级干部1人,地厅级干部33人,县处级干部356人,乡科级干部5857人。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腐败问题比较严重的国家。
一、我国腐败问题现状
(一)我国目前的腐败面广
部分国企以及垄断行业腐败呈上升趋势。中核集团原负责人康日新等人的落马均体现了部分国企以及垄断行业的腐败。中石化原总经理陈同海,首都机场集团原董事长李培英的先后落马。
交通、公安、以及国土资源等重权部门腐败名目众多。城市建设、国家工程、交通运输以及通讯、电力均有腐败现象的曝光。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落马,公安部治安局副局长吴明山落马体现了所在行业的领导腐化。征地拆迁、土地出让、缴纳土地出让金、调整用地性质、规划审批、项目选址、调整容积率、产权登记等环节都充斥着官商勾结。我国矿产资源领域“官煤勾结”“官矿勾结”现象严重,腐败案件高发。
小官腐败”最爱钻惠民政策空子“小人物”腐败有的具有群体性和公开性的特点,往往是“你有我有全都有”;有的甚至还以“集体研究”、“集体决策”的名义,搞集体“排排坐,吃果果”;还有的则是公然地“近水楼台先得月”,表现出侵害群众利益的直接性。宁夏纪委通报的12起“小官腐败”案,几乎都是在“重要部门”或“特殊领域”——3个来自住房公积金和医保部门、3个因为套取征地补偿款翻了船,而其余的6个跟危房改造、骗保、挪用专项资金等有关。其腐败程度并不逊色于曾经位高权重的落马大官们。
(二)我国目前的腐败涉及层级面宽
我国目前官员不论职位大小,均有贪腐现象存在。大到省部级干部陈良宇(中央政治局委员、原上海市委书记)涉案金额达44.5亿人民币;小到科级干部李金星(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副主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先后3次虚报购房事实,向银川市公积金管理中心贷款共计60万元用于放贷,获利14.4万元。管理中心信贷处处长徐磊先后两次违规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共计30万元,将其中25.96万元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
(三)我国目前的腐败方式多样
传统腐败方式仍然存在。行贿受贿、截留贪赃、渎职浪费、买官卖官、官商勾结、设立小金库、官员亲属非法利用官员影响、干部没病装病、监守自盗、非法挪用、违规审批资源、寻租行为和办事请客送礼潜规则在一些地区、某些部门存在,有些是赤裸裸的,有些是隐秘的,这些行为都是某些官员腐败方式的表现。
新型腐败方式不断涌出。十多道“紧箍咒”密集出台,社会各界普遍叫好,但也有少数官员干部“暗度陈仓”,隐蔽腐败。两会代表委员列举了廉政“聚光灯”下的一些灰色角落。
“客人”吃饭老板埋单
“中央要求整治‘会所中的歪风’,然而一阵‘寒风’过后会所经济又有复苏迹象。”全国政协委员夏涛说,“并且呈现‘小圈子紧密抱团’的特点。”
官员 假买房真受贿,随着贪腐的空间越来越小,一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新型腐败形式逐渐衍生出来。
公车 拍卖定向“贱卖”
“中央要求全国党政机关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但不少地方的拍卖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有的区县公车淘汰后,‘定向’廉价落入内部人员手中;有的起拍价定得太低,有暗箱操作嫌疑。”全国人大代表康永恒说。
(四)我国腐败案件的串案、窝案、案中案多发
串案、窝案、案中案涉案人数多。2007年至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检察机关在该区民政系统挖出以民政厅原厅长张廷登为首的贪污贿赂窝案串案65件80人。2011年中国移动原党组书记、副总裁张春江落马,中国移动人力资源部原总经理施万中落马,中国移动数据部原副总经理马力,数据部原部长、卓望控股CEO叶兵落马,中国移动高官们纷纷落马。
串案、窝案、案中案办案难度大。因串案、窝案涉案人员多、杂,易产生群体效应,甚至对办案人员人身安全产生威胁;案中案的隐秘性决定了它的办案难度。有时候办案人员会遇到“此案到此为止”类似的指示。2002年,广东省江门市公安部门破获了一起地下钱庄洗钱案,后由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定5名犯罪嫌疑人有罪。在判决书中,钱庄的两名出资人被标明:另案处理。但最终两名出资人均未受到司法审判,是因为时任公安部副部长的郑少东出面干涉,经时任广东省政法委书记陈绍基批示司法部门放弃了对两名出资人的追究。直至两位高官下马后才爆出。
查办串案、窝案、案中案易引发一个地方或一个系统的官场震荡。这些案件案发后,伴随着的就是一片的官员落马。2010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香樟路的一个“香樟景苑”一房几卖案引爆了湖南省原监狱管理局局长刘万清贪腐案,最终引发了湖南省监狱系统多达百余人的官场大震荡。2011年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因统建房质量问题引发了一场建州史上空前的官场“地震”,楚雄州住建局长王斌、副州长吕琳麟、州长杨红卫相继落马。
(五)我国腐败官员大多数难过金钱、美女关
金钱、美女对贪官来说,是一种会成瘾的毒品。在名、利、权、色四种诱惑中,几乎所有的腐败官员跟金钱有关,金钱的数量也成了判断贪官腐败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好色成了贪官们追求的目标,2010年落马的11名省部级官员,竟然无一不与金钱和女色有染。第一次接触送上门来的金钱和美女时,心中若原则坚定,则会毫不犹豫的拒绝,倘若原则不坚定就会产生动摇,久而久之便难以自拔,到东窗事发时悔之已晚。
金钱、美女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贪官贪了钱仅仅当做家用是用不完的,而贪官们主要的消费对象便是美女,一个人的贪婪是无限的,当养的情人越多,需要的钱也越多,这样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福建省委原常委陈少勇、吉林省委委员米凤君、原河南省政协主席孙善武都是这方面的典型。
二、腐败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官员自身政治素质不够高,对腐败的发生没有警惕性。
官员自身政治素质不高是导致腐败的根本原因,对腐败没有警惕性。面对诱惑,不能自我认知。
忘记自己的伟大追求,被世俗所侵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萌芽,甚至会有寻租行为的发生。
(二)领导方式不够科学,领导素质良莠不齐。
党政不分,有些党员干部身居要职,不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用”专断”的领导方式进行领导。
民主集中制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在干群关系上和在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上均有体现。
“忠于领导”的观念胜于“忠于国家”的观念,当领导出现腐败行为时,不能及时的的到处理,甚至下属也参与其中,便导致腐败人员越来越多。
(三)法律、制度体系不够完善,以及有法不依等行为的发生。
从公务员入职开始到各种升职方式都存在法律漏洞,让某些官员有空可钻。法律对腐败行为的定性和定量不够精细,量刑幅度过大,为人情因素影响惩戒提供了可能。
当违规者涉及有权力的领导时,某些执法人员便“望权莫及”。
(四)监督机构没有很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存在监督漏洞。
公检法由政法委书记一同管理,使得同级监督对某些领导失去实际作用。而上级的监督不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许多地方高官腐败到影响很大才被中纪委抓出也正是地方监督不利造成的。
监督的方式不够民主,群众监督渠道不是很畅通,拦截上访的事件时有发生。
(五)部分官员工资不能满足官员的支出,使得官员产生争取隐性收入的动机。
每个层次的官员所需要的支出大不一样,在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官员思想的同时,也要注重物质方面对官员的影响。要保证每一位官员在清正廉洁的情况下能达到当地平均水平。当官员大权在握而生活不能达到他应有的水平时,便很容易产生腐败。
三、腐败现状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政治理论教育,不断提高官员素质
腐败存在已经成了客观事实,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打击现有的腐败现象,同时对在任的官员进行预防,防治结合,使反腐工作起到实际的效果。官员的主观意愿决定了他的行为,在刚做官时,基本上每个官员自己都想要好好珍惜这个做官的机会,造福一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清廉官。可是,面对金钱的诱惑,身边环境的腐蚀,有的官员渐渐的忘记了自己当初入党时的誓言,忘记了刚参加工作时的初衷,他们逐渐向高墙走近。
学习马克思主义并经常温习,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官员必须学习的一门思想政治课程,官员们要经常的温习,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自己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认识到要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的实现需要更多的人做出贡献,而自己就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之一,是共产主义的铺路人。
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具有划时代的指导意义,只有全国的官员都去学习这些理论,大家才能团结一致、统一思想朝着同一个方向使劲,使祖国繁荣昌盛。
平常注重官员及其家属的思想政治工作,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觉悟。上级要帮助下级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思想方法。提高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他们自觉地实现当前和长远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对其进行正向引导,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其做出成绩,实现自身价值,并通过官员对官员家属进行政治影响,使官员在家、在岗位上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已有工作成绩的,要让其保持不骄不躁的作风,不以有功者自居,继续发扬好的方面,不断改进,对做错的事情要善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让官员明白礼尚往来与贪污受贿之间的区别,疏通官员心中的不良想法,引导官员跟着当代的政治思想走。既注重学习和工作,又投身实践,接受监督。
官员要经得起名、利、权、色的考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计较个人得失,按共产党员的道德理想原则,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反省自己、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内心体验,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不断得到校正,精神境界不断升华,品德修养不断提高,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
(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科学领导,促进全面科学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近百年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自身先进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决定了他在我国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党的核心作用与人民当家作主之间并不矛盾,而是存在根本的一致性。关于党的建设,毛主席最早觉察到了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危险,号召共产党人提高警惕,同种危险作斗争,同时他又十分警惕党在执政以后的种种消极现象,为此,他提出:共产党人必须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改革党政不分的问题,理顺党政关系。邓小平曾说“改革的内容,首先是党政分开这是关键要放在第一位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一元化的领导口
号下,不适当的、不加分析的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一个书记,特别是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变成了个人领导。”党委如何领导?应该只管大事,不能管小事。应该把大量日常行政工作、业务工作,尽可能的交给政府业务部门去承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是进行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而不是大小事务都由党来抓,这样便会分散党的精力,使党不能一心一意的抓大事。
官员们要自觉的接受党的领导,做到全国一盘棋。一级领导一级,管理和监督不发生空白,使每个共产党官员都处在有效的党委领导和监督之下,严防腐败。党员干部要经常温习入党誓词,坚定政治信念。重视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作用,保证社会主义方向。
党委要让民主集中制落到实处。遇有重大问题,要既有民主、又有集中,集思广益,用集体的智慧去解决大问题,避免党委书记一言堂,进而避免党委书记腐败。居安思危,长期艰苦奋斗。
(三)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体系,加强法制反腐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进一步加强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除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外,还必须建立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和关键所在。
完善人事选拔制度,并坚决贯彻落实下去。人事选拔是人才进入公务系统的第一关,随着公务员的待遇不断提高,许多人用尽各种手段想进入公务系统,如果第一步就有腐败的渗透,试想一下,这样的人能够保持清廉吗?在人事选拔的时候要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注重实际、群众公认、竞争择优的原则,并形成制度。
实施岗位职务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官员的能力素质。对刚进入公务系统的官员要进行培训使其能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教其如何使用手中的权力,对刚升职的官员,让其明白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面对手中刚增长的权力,教其怎样正确使用。
落实回避与调任制度,是减少腐败发生的有效方式。该回避的时候没有回避,极易滋生腐败,面对亲属的事情、案件,官员处理的时候难免会有失公正。一个官员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呆久了,会形成各式各样的关系网,在办事的时候会有所顾及,这也是极易滋生腐败的。
严格考核评估制度,及时发现不正之风。一项工程完毕时,一个案件处理完
毕时要及时严格考核,早发现、早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对普通公务员和领导干部都要建立严格有效的考评制度,避免出现巨贪,考评工作要无缝覆盖到每一位国家工作人员。
贯彻民主集中制和民主监督制度。只有发挥民主,才能使各项制度更有效的的到落实,单个的官员监督可能被物质收买,但对于众口难调的民主监督,是不容易被金钱等物质收买的,所以更有效。我国的法制建设根本任务就是以法律的形式将人民的民主权利固定下来,促使民主制度化。让法律充分发挥惩罚、威慑、教育功能。
(四)科学设置机构和完善机构运行机制,建立内部分工明确、系统协调、监督有效的机关系统
科学设置机构是完善机构运行的保证,只有完善机构运行机制,才能使各机构良性运转。
建立有效的反腐机构,使每一个官员都处于这个机构的监督之下。我国香港在回归前一段时间,腐败成风,警界腐败尤为严重,于是香港成立了廉政公署来治理港区的腐败,廉政公署是独立的反腐败机构,直接对港督负责。甘肃省宕昌县原县委书记王先民在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期间,王先民供述说:“在宕昌,没有人能够监督我这个县委书记,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不了,本县检察机关监督不了,就是上级监督也存在不到位的情况。”说明了我国的反腐机构设置的不合理之处。
建立联动机制,及时发现,及时上传。各级反腐机关。如若发现自己查办不了的贪官,及时上传上级业务指导机关并做好保密工作。不能因人而异、因权势而异、因关系而异,要保护那些敢于检举,敢于揭发违法乱纪的人。若是不了了之,就是对自己工作的极不负责任,也是对腐败的一种纵容。
完善领导集体素质结构,尽量做到性格互补。在同一个领导班子中,领导集体的素质结构对反腐工作有极大的意义,当同事有那方面的倾向时,能让其悬崖勒马,营造和谐的官场氛围。
制衡各方面的权力,促进全面协调发展。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政府、法院、检察院、人大、党委、政协都需要监督,这五个方面都有腐败的现象,必须加强这几方面权力的制衡。政府、法院、检察院要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和监督,让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我国,党委的权力是最难监督的,党管一切,所以党必须加强自身的建设,进行自我监督,并谦虚的让其其他组织真实有效的对党进行监督,对违
法违纪的党员干部,依法严办。不要让不法之徒利用,保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的本性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党性。
(五)加强社会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除了国家机关系统自身的监督以外,网络、媒体监督也有相当大的作用。重视网络、媒体监督,权力部门要与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网络、媒体的监督维度更宽,更容易发现问题,但网络、媒体都是没有侦办的实权,要让权力部门去保证网络、媒体监督的实际效果。
加大对舆论监督的保护,让舆论敢于监督。由于腐败势力的影响,新闻媒体、各大网站对腐败案件一般都不正面监督,只有对舆论监督在政策和法律上予以支持,舆论监督才能真正反映网络、媒体的真实看法。
(六)合理增加官员的收入,为官员提供生活保障、解决其后顾之忧
新加坡实行高薪养廉政策,从而让新加坡的廉政举世闻名。用新加坡廉政官员负责人谦虚的话说:新加坡也有腐败,但腐败程度在人民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在我国,腐败是在人民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吗?动辄百万、千万,涉案金额上亿的贪官并不稀奇。
实行高薪养廉,切实保障官员生活。在我国,也许有人会说,我国现阶段官员的工资还不高吗?福利还不够好吗?是的,我国的有些地区公务员的工资是很高,福利也很好。但是,不是每一个地区都是一样的,随着国家取消福利房政策,建立公积金制度,公务员的压力更大了。那有人又会说了,难道这就是腐败的理由吗?公务员不是应该为人民服务吗?这不是公务员腐败的理由,但当一个官员辛勤的为民服务的时候,自己还得担心自己家中的柴米油盐,自己手中又有权力,权力可以换金钱,这不是一种诱惑吗?人一旦有了第一次就会一发不可收拾,这样一个贪官就诞生了。在加强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福利政策,给予官员必要的薪资也是必要的。
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加强政治教育的同时,要对公务员实际问题进行解决,让公务员同时拥有精神粮食和物质粮食。实际问题包含夫妻异地分居、住房、孩子上学、赡养老人等问题,解决一些生活中可以预料的一些不稳定因素。这主要是因为,公务员在任职期间,为了保证清廉,不允许带薪兼职,导致公务员收入有限,只有解决了这些公务员的后顾之忧,公务员才能更好的工作。
人民所希望的,不是一个贪官得到怎样严厉的处罚,而是希望没有官员去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只有做到这样,才能让群众充分相信、支持党和政府,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善松、冯国权.当前党员干部应当树立的10个方面的新观念[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 [2]玉娥.当代中国政治制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黄强.领导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刘豪兴.社会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倪星.行政组织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6]王少军、张根兴.开国肃贪第一战[M].北京.中国党史出版社.2009.1-2 [7]唐达天.二把手[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60-62 [8]李栋.通过司法限制权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9]姚尚建.责任政党政府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242-252 [10] 新华网.中央纪委:2009年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44.4亿元.[J/OL] http://news.xinhuanet.com/lianzheng/2010-01/07/content_12770310.htm 2010/1/7 [11]郑荣华.中国共产党纪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胡锦武.江西吉安林业系统4名林业局长落马[EB/OL] http://review.jcrb.com/200709/ca636142.htm 2007/09/11 [13]中国新闻社.湖南桑植林业局长成丧星 六任局长中五任腐败.[J/OL] http://review.jcrb.com.cn/ournews/asp/readNews.asp?id=67894 2001/12/20 [14] 陈晓舒.南粤三贪”陈绍基、郑少东和王华元一审开始[EB/OL] http://www.xiexiebang.com/NewsInfo.asp?NewsID=182442 2010/7/15
第三篇:电大行政管理学毕业论文
浅析如何提高团队的组织凝聚力
姓 名:
指导教师:
日 期:
(一)团队凝聚力的概念
团队凝聚力是指团队对成员的吸引力,成员对团队的向心力,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团队凝聚力不仅是维持团队存在的必要条件,而且对团队潜能的发挥有很重要的作用。一个团队如果失去了凝聚力,就不可能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美国社会心理学家L·费期汀格认为这种凝聚力是使团体成员停留在团体内的合力,也就是一种人际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它就有力学的一些相同之处,如一个人在玩“流星球”时,流星球就是围绕手这个中心转,不会丢失,手就是中心点,凝聚力的中心点是什么?就是团队对所有成员的吸引力。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l、团队本身对成员的吸引力。团队的目标方向、组织形态、行业精神、社会位置等适合成员,吸引力就大,反之吸引力就会降低,甚至会使成员厌倦、反感,从而脱离团队。
2、满足所有成员多种需要的吸引力。团队满足成员个人的各种物质和心理需要,是增强团体吸引力的最重要条件。
3、团队内部成员间的吸引力。团队成员利益一致,关系和谐,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吸引力就大;反之,吸引力就小,甚至反感,相互排斥。
(二)团队凝聚力的基本原则
团队凝聚力的产生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内在因素来自成员与团队本身,外在因素来自环境的压力。团队凝聚力可以是团队成员关于情境的理解与反应趋向一致的过程,也可以是成员对他人行为的附
的创业激情。
(三)团队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1.团队成员的组成。
(1)团队的规模。团队的规模越大,团队的凝聚力就越低。由于团队规模增大,团队成员间互动的机会和可能性就减小,从而难以形成凝聚力;反之,团队规模越小(一般认为5人~12人比较合适),团队成员间互动的机会增大,团队成员就越容易融为一体, 从而形成更强的凝聚力。
(2)成员的相似性。所谓成员的相似性,是指根据个人档案记录归纳总结的比较明显的个体特征,也包括那些难以观察、对人的行为模式更具决定性影响的深层次因素,如个性、态度、价值观及其他心理因素等,还包括个体内在特性动态集合所产生的总体特征。
(3)成员的相吸性。如果A从B身上发现了自己喜欢的某种品质特征, 如名声和社会地位、愉悦、支持性以及其他令人喜欢的个性特点等,A会对B表示赞美、钦佩,成员间的这种相互吸引,会使得他们愿意在一起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2.团队任务。
(1)任务目标的一致性。目标一致是形成凝聚力的前提条件,首先,如果团队目标与个体目标是一致的,那么个体就会被团队所吸引。其次,团队建立共同目标的过程往往意味着确立竞争对手或“共同敌人”的过程。有研究表明,“共同敌人”的出现会加强团队内部的认同,也会使团队成员的身份显得更加重要。
很高的要求, 有些个体有沟通与身份地位的需求,而有些人有自我评价的需求等。团队是否能够持续为其成员提供其所期望的激励, 会对团队凝聚力产生重要影响,团队领导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这类影响团队成员需求的因素。
(3)沟通。成员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对团队任务的理解,和即时了解对方的进展情况,从而对自己的工作进行适当调整,以便更好地完成团队任务。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个体与团队才能维持相互信任,增强对团队的归属感。
(4)规范。团队有无一定的规范,也会影响到团队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如果制定有效合宜的团队规范,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成员的行为,使成员行为最大程度地指向团队任务。另外高凝聚力的团队一般较易产生共认规范;相反,低凝聚力的团队一般难以形成共认规范。
另外,团队的外部因素也会影响到团队的凝聚力,一个团队总是与外界环境不断地发生着交互作用,积极进取的外部环境必然会对团队凝聚力的增强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相反,消极的外部环境则会对团队凝聚力产生负面影响,如团队间的合理竞争会增强团队凝聚力, 当团队之间开展竞争时,各自的团体内部就会产生压力和威胁,迫使所有的成员自觉地团结起来,减少内部分歧。能够忠于自己的团队,维护团队的利益,一致对外,以避免自己的团队受挫、受损。这样,团队成员间的关系就变得密切起来,大家同舟共济,共赴使命,团队的凝聚力也就得以提高与加强。
二、团队的组织凝聚力的价值分析
前合计着什么呢?原来他们把队员个人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精心组合:第一个是动作机灵的小个子队员,第二个是一位高个子队员,女士和身体庞大的队员放在中间,殿后的当然是具有独立攀岩实力的队员。于是,他们几乎没有险情地迅速完成了任务。可见团队的一大特色:团队成员在才能上是互补的。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的保证就在于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并注重流程,使之产生协同效应。
21世纪是一个团队至上的时代。所有事业都将是团队事业。依靠个人的力量已经不能取得什么成就了。这就需要一种团队凝聚力,正如歌词中唱的那样“团结就是力量”,只有拥有了一支具有很强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拥有了一批彼此间互相鼓励、支持、学习、合作的员工,企业才能不断前进、壮大。
3、建设高效团队
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这种共同奉献需要每一个队员能够为之信服的目标。要切实可行而又具有挑战意义的目标,能激发团队的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为企业注入生命活力。在企业团队建设实际运行过程中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也不像大多数人认为那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常常感觉好像无从下手。通常可以借助一些常见的管理工具来简化团队建设工作。团队成员自我的深入认识,明确团队成员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对工作的喜好、处理问题的解决方式、基本价值观差异等;通过这些分析,最后获得在团队成员之间形成共同的信念和一致的对团队目的的看法,以建立起团队运行的游戏规则。
0
有这一承诺,团队如同一盘散沙。做出这一承诺,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此外,工作团体常常是与组织结构相联系的,而团队则可突破企业层级结构的限制。1.明确一致的目标。
管理者与团队成员共同建立目标,融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于一体,使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高度一致,可以大大提高团队的生产效率。有效目标的建立一般有如下原则:(1)目标的具体化、可测量化。
(2)清楚地确定时间限制。良好的目标应该是适时的,它不仅需要确定的时间限制,而且还要对完成任务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定。
(3)运用中等难度的目标。除了上述三个方面以外,定期检查目标进展情况;运用过程目标、表现目标以及成绩目标的组合;利用短期的目标实现长期的目标;设立团队与个人的表现目标等等都有利于团队凝聚力的培育。
2.良好的团队内部管理。
同或反对, 区分出某种行为是有益的或是有害的,以此来规范团队成员的行为,鼓励有益的行为,纠正有害的行为,帮助成员了解什么是被期望的行为,提高团队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促进团队的凝聚力的成长。
另外,根据成员的需要不同,合理、恰当地应用激励方式可以增强团队凝聚力;多开展一些积极的团队竞赛活动,通过参与竞争来增强团队凝聚力;搞一些团队拓展培训,使成员在团队活动中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而团队凝聚力。三.建设高效团队的途径分析
(一)、高效团队的特征
团队不仅能够凝聚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等,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以团队的形式来管理企业的原因之一。一个高效的团队,对提高企业的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高效的团队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清晰的目标。高效的团队对要达到的目标有清楚的理解,并坚信这一目标包含重大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这种目标的重要性还激励着团队成员把个人目标升华到群体目标。在有效的团队中,成员愿意为团队目标做出承诺,清楚地知道希望他们做什么工作,以及他们怎样共同工作并实现目标。
2、相关的技能。高效的团队是由一群有能力的成员组成的。他们具备实现目标所必须的技术和能力,而且相互之间有良好合作的个人品质,从而能出色完成任务。后者尤为重要,但却常常被人们忽视。
一个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工具和方法就是分出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是对核心能力的支持。把它形容为一个三条腿的凳子,三条腿都非常重要,如果拿掉一个腿,凳子就会倒,左边那条腿叫做欲望,右边的是心智模式和团队学习,中间就是系统思考。每一条腿都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每个核心能力都非常重要。总体来说,团体的智慧总是高于个人的智慧。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能产生出色的效果,其个别成员的成长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
(三)、听取员工的意见
在团队里,也许我们并不需要每个团队成员都异常聪明,因为过度聪明往往会自我意识膨胀,喜欢好大喜功,相反,却需要每个人都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对于团队精心制定的战略要在理解、把握、吃透的基础上把战术不折不扣、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下去,对于过程中的每一个运作细节和每一个项目流程都要落到实处。另外,要保证团队的执行力,关键要在执行过程中明确要实现的目标分哪几个阶段和具体确定工作指标,这是确保任务完成质量的关键,也是保证团队执行力的关键。
(四)、鼓励员工的创造力
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做教育培训,是提高人才团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因为抓好教育培训是提高队员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队员的知识技能是激发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产品科技含量高的行业企业,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其实创新能力也体现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是一个
响也不同。在民主、专制、放任三种领导方式中,民主型领导方式能使全体组织成员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组织成员有较强的参政意识,成员之间团结协作、互助友爱,因而有较高的凝聚力;而专制型和放任型领导方式则往往降低凝聚力。
增强和发挥领导的指导作用,首先领导必须以身作则,对团队成员起榜样和示范作用;其次,明确具体的工作质量、范围、工期、成本等目标约束;再次,明确各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分工,充分发挥团队成员各自的作用。
(七)、充分发挥领导的沟通和协调作用
研究影响组织凝聚力的主要因素,目的在于运用和创造这些因素,增强组织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那么,组织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如何,这是心理学家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研究表明,组织凝聚力与生产效率之间并不存在这种正相关的关系。凝聚力高,可能提高生产效率,也可能降低生产效率。其关键在于组织规范的性质和水平,即组织共同指定的生产指标的性质和数量。在一个凝聚力高的组织里,成员的行为高度一致,个人有较强的服从组织规范的倾向。如果这个组织的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则凝聚力与生产率之间成负相关;反之,组织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则二者成正相关。前者凝聚力越高,生产率越低;后者凝聚力越高,生产率越高。
首先,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成员之间由于价值观、性格、处世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各种冲突,人际关系陷入紧张局面,甚至出现敌视、强烈情绪以及向领导者挑战等各种情形。领导要进行充
们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反过来逐渐强化团队精神,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2、激励功能
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严格的目标约束及多变的外部环境,领导必须运用各种激励理论对工作班成员进行适时的激励,鼓励和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创造力。
团队精神要靠员工自觉地要求进步,力争与团队中最优秀的员工看齐。通过员工之间正常的竞争可以实现激励功能,而且这种激励不是单纯停留在物质的基础上,还能得到团队的认可,获得团队中其他员工的尊敬。
3、控制功能
员工的个体行为需要控制,群体行为也需要协调。团队精神所产生的控制功能,是通过团队内部所形成的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范,控制职工的个体行为。这种控制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而是由硬性控制向软性内化控制;由控制职工行为,转向控制职工的意识;由控制职工的短期行为,转向对其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控制。因此,这种控制更为持久有意义,而且容易深入人心。
(九)、灵活授权,及时决策
随着团队的建设和发展,领导要通过授权让团队成员分担责任,使团队成员更多地参与项目的决策过程,允许个人或小组以自己的更灵活的方式开展工作。
首先,通过灵活的授权,显示了领导对团队成员的信任,也给团
0
团队凝聚力在内部表现为团队成员之间的融合度和团队的士气。人是社会中的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高效团队的润滑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融合度和亲和力,形成高昂的团队士气。团队是开放的,在不同阶段都会有新成员加入,高团队凝聚力会让团队成员在短期内树立起团队意识,形成对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缩短新成员与团队的磨合期,在正常运营期间,促使团队的工作绩效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1998年6月23日国务院下发;
2、《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2000年12月25日国务院下发;
3、《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2005年2月24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财政部联合下发。
4、《后家电零售业何去何从?》作者:张小平《东方企业家》杂志2006年9月刊
5、《当代经济法》作者:孙维智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23-
第四篇:行政管理学毕业论文
政务公开应坚持基本原则探讨论文
1.充分考虑中国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
充分考虑中国特色,从根本上说就是一切从中国具体的国情出发。我国的经济和政治建设,既要适应世界的发展趋势,也要有自己的立场,要充分考虑到中国独有的个性。在设计和实施政务公开时,一方面要敢于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务公开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要切合我国实际,走民族国家特色之路。
中国具有自己特殊的国情。首先,从历史发展来看,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政治活动都呈现出封闭、神秘的状态,国家权力体现为绝对私有,一切政治决策控制在君主和少数权贵手中。相当长的时间里,大众被排斥于政治过程之外,只能被动地接受国家的统治,而无权参与国家的政务。再者,从现状来看,我国还未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矛盾与冲突在政务公开过程当中在所难免。在这种情况下,政务公开的内容、政务公开的程序、政务公开的责任很难达到协调、统一、和谐一致。
2.我国的政务公开应坚持辩证发展的原则
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决定了我国的政务公开不可能一步到位,它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国政务公开的设计与实施既要考虑到阶段性,又要考虑到整体性,即要考虑到可行性,又要考虑到持续性,还要考虑到抽象的理论正义与具体的实践原则。将共性与个性、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当前与未来统一起来,有步骤地稳步推进,渐次提高开放的内容和范围,才能使其顺利进行。资料来源于公务员之家http:///
我国的政务公开是从村务公开开始的,然后由村到乡镇,由乡镇到县市以及更高级的一些政府部门。在内容和做法上看,政务公开从最初的直接为民服务的办事部门的办事制度、办事结果公开,逐步扩展到政府部门的工作目标及政绩公开和部门的内部财务状况公开,内容逐步在丰富,层次逐渐在提高。先试点,再推广,点面结合,由点到面,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
3.我国的政务公开应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
“发展是集科技、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即社会生活一切方面的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1政务公开的发展也要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之上进行,是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推行政务公开转自:http://必须充分重视这些因素。对于我国来说,首先,在政治上要紧紧依靠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树立党的威信,使人民对党的信赖不断提高。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党所倡导的政务公开植根于民众心目当中,使人民对政务公开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确保政务公开与国家政权的统一,为政务公开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其次,在经济上必须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综合国力大大加强,中国已进入小康社会,得到了国际舆论的肯定,这为我国的政务公开打下了一个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再次,追求持续的社会政治稳定。社会稳定是国家政治、经济得以发展创新的前提基础。目前的中国社会正是因为有了二十多年的社会稳定局面,才能够扶持起广大群众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在政务公开方面,大多数的公民已经具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适应力,这为政务公开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社会保障。
4.我国的政务公开应坚持多样性统一的原则
关于政务公开的典型国家——美国,它的行政体制、运作模式决定了它的政务公开没有统一模式,各个地方政府都不一样,每个地方都拥有自己的高度自治权,有权根据自己的地方特点选择自己的政务公开,国家只是提供指导性的原则。我国可以大胆借鉴美国的这种模式。关于政务公开,中央政府在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政务公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的同时,可以赋予政府相对的自由裁量权,让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结合当地公众对信息的资料来源于公务员之家http:///灵活偏好和本地区特殊的利益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自由地选择公开的内容、公开的方式和救济方法。现在,不少
地区对政务公开的信息反应冷淡,不是公众参政议政的意识薄弱,而是当地政府政务公开的信息不符合当地老百姓的愿望和要求。中国幅员广阔,存在着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文化、习惯风俗的巨大差别,这种差异,在政务公开的时候应该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们在政务公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共性和个性的东西,既要有中央政府的统一号令,又要有地方政府的各具特色。这样,政务公开才不会抽象化、原则化,才会具备操作上的灵活性、机动性,才能激发起当地群众参政议政的极大热情。
第五篇:行政管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序号论文范围
1劳工政策与劳动关系
2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3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
4范围:区域公共管理问题
5范围:区域经济管理问题
6范围:中国人口问题
7范围:政府规模讨论
8城市公共管理具体问题探讨(如:**市交通管理问题、**市垃圾管理问题)
9城市形象与经营
10城市化问题
11城市综合执法体制问题
12大部制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13网络条件下的公民参与
14大学城的城中村问题环境政策与环境伦理社会福利服务:国际比较与中国实践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与政府间关系的协调非盈利组织管理研究非盈利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研究政府管制的边界、方式研究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及其社会承受力分析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改革研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政府的教育供给职能及其实现途径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教育均衡公平发展与政府责任研究
27我国民办教育发展与政府作用研究中国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城市治理专题研究地方政府专题研究
非营利组织研究
行政学理论前沿与方法
33中国古代行政实践与行政思想研究
34改革开放30年腐败趋势研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总体的或者某个领域的)腐败案件的数量、类型、涉及的领域、处理的结果,等等
35改革开放30年腐败治理研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治理腐败出台的各种制度、规范性文件,解读其治理思路及其变化,分析其原因
36政治优先、经济优先、社会优先——中国60年发展路径分析:认识中国从政治挂帅到改革开放再到和谐社会转变的原因、历程和影响。
37新公共管理对我国公共部门领导的影响研究
政府、非盈利组织和企业合作中的文化问题
39当代中国的(省级、县级)干部升迁模式:当前关于干部升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领域,公共行政领域对此视而不见或者缺乏方法基础,但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可以分析一下经济学对这方面研究的成果,也可以拓展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视野。
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问题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研究
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多元主体提供、生产模式
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
非盈利组织架构的设计问题
组织中人际冲突的根源分析及其处理方式
47公共组织中的上下级等领导关系分析
公共组织中的群众决策模式
公共组织文化分析
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领导决策的理性问题
52公共组织的目标选择
政策制定方法与中国问题研究
政策执行方法与中国问题研究
55政策评估方法与中国问题研究
56中国公共问题与政策工具选择研究
57政策过程与公众参与研究
技术创新与政策工具选择研究
59食品安全问题与政策工具选择研究
60政策模型与中国问题应用研究(多源流模型、倡导联盟模型、创新扩散模型、政策网络模型、政策企业家模型,等等)
城中村、失地农民有关问题的研究;
62强镇扩权与简政放权——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的发展思路和模式,总体研究或案例研究
范围:有关城市房价调控问题(请同学选择其中的具体题目)
打算对某一层级政府的决策行为进行解释的研究(要求要用定量或定性研究方法收集数据资料)
65地方政府会计管理-案例研究
66地方政府绩效预算改革-案例研究
公共预算
68突发事件与政府应对问题研究
69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激励模式研究
70中国85后群体的激励需求研究
71基层公务员的激励现状研究
72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绩效管理比较研究
73公共企业绩效管理研究
74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战略管理比较研究
中国电子化政府推进的障碍分析
76政府在非充分竞争市场中的角色研究
77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公共品供给模式的比较研究
78突发事件与政府应对问题研究
79新闻监督与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80地方政府管理
公共政策(教育、卫生、社会保险)
82政府监管
83财政管理体制
84政府在地区发展差异中所扮演的角色
85政府间竞争
86产权界定与政府效率
87共用品的私人供给
88中国的知识产权保障
中国质量管理体制
90中国扶贫问题研究
91政府政策与吸引外商投资
92中国经济发展与农民工问题
教育政策研究领域
94文化政策研究领域
地方政府专业管理的绩效评估
社会福利服务的制度创新研究
慈善组织与制度研究
非政府组织发展研究
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与管理
100公共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社区管理分析
101市场化取向下的城市公共汽车服务外包研究
102市场化取向下的城市垃圾处理外包研究
103市场化取向下的环境污染治理研究
104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之间的协调与适度分离
105论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106论公务员绩效评估在公务员制度中的地位与作用
107我国实行法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4“志愿服务问题研究”
165现代中国政治思想研究
166媒体与政策议程的设定
167街头官僚与政策执行
168环境领域中的政策问题与政策争议
169全球化进程中的治理与公共政策
170互联网与决策中的信息与知识
171关于行政法制监督的研究(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
172党政关系(中国、外国或中外比较研究)
173香港、澳门与台湾的地方政府体制(任选一个地区或及进行比较分析)
174封建监察制度的现代启示
175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制度
176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177地方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78人大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79政府间及政府部门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80公民性与公共性
181个人自由、公民美德与政治认同
182国家理由与国家自主性
183非盈利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184政府管制的边界、方式研究
185公职人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186公务员考核制度比较研究
187新公共管理运动述评
188行业协会与政府关系(制度或案例)研究
189公共利益界定与实现
190美国政府与媒体关系研究
191有关食品安全或者生产安全方面的问题研究
192(中国或者外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状况、作用与运作
193XX新《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执法与司法过程研究
194行业协会与监管国家
195国家政权建设与基层治理
196社会抗争与公共治理
197制度变迁的中国案例分析
198当代中国的利益表达研究
199 范围:有关城市房价调控问题(请同学选择其中的具体题目)
200 范围:中国人口问题(请同学选择其中的具体题目)
201城市公共管理具体问题探讨(如:**市交通管理问题、**市垃圾管理问题)
202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激励模式研究
203基层公务员的激励现状研究
204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战略管理比较研究
205地方政府与基层治理
206 城市公共物品多元供给机制研究
207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208街头官僚与政策执行
209当代中国民间维权(案例)研究
210(我国)私营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研究
211流动人口与户籍政策
212中国非营利组织专题研究
213城市公共物品多元供给机制研究
214民主决策规则研究
215教育政策研究领域
216文化政策研究领域
217我国公务员管理的制度创新
218广东文化产业政策研究
219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与管理
220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与政府间关系的协调
221非盈利组织管理研究
222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改革研究
22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
224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25我国民办教育发展与政府作用研究
226政府绩效评估价值取向研究
227公职人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228政府绩效评估方法研究
229公务员考核制度比较研究
230政府绩效评估案例研究
231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
232西方国家政府再造运动的缘起、发展和效果
233政策过程与公众参与研究
234食品安全问题与政策工具选择研究
235政策模型与中国问题应用研究(多源流模型、倡导联盟模型、创新扩散模型、政策网络模型、政策企业家模型,236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37地方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38乡村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39人大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40政府间及政府部门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41政府机构规模的影响因素研究
242居住小区模式与社区管理
243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研究
244设市体制改革和完善
245美国进步时代与市政体制改革
246媒体与政策议程的设定
247国际组织对国内政策的影响
248知识界、思想库与公共政策
249村民委员会的决策权力与政策问题
250街头官僚与政策执行
251环境领域中的政策问题与政策争议
252全球化进程中的治理与公共政策
253互联网与决策中的信息与知识
254我国民主宪政建设的传统制约
255“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动因分析
256传统监察制度的现代启示
257科举制度与中国传统社会
258科举制度的现代启示
259清末改革的启示和借鉴
260劳工政策与劳动关系
261高等教育政策与改革
262社会政策与福利
263香港政治与政策
264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
265 大学贫困生与高校学生资助体系
266 失业问题与失业保障体系
267政府间财政关系
268地方政府管理
269台湾“修宪”的过程分析
270现代中国政治思想研究
271公共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社区管理分析
272市场化取向下的城市公共汽车服务外包研究
273市场化取向下的城市垃圾处理外包研究
274市场化取向下的环境污染治理研究
275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之间的协调与适度分离
276论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277论公务员绩效评估在公务员制度中的地位与作用
278我国实行法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79论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作用
280中国“强县扩权”改革研究
281地方政府与市场化改革
282 公共政策(教育、卫生、社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