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阳光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召开2011年度总结大会
金阳光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召开2011年度总结大会 2012年3月24日,青海金阳光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组织召开了2011年度总结大会,公司总经理马金龙、副总经理李生虎、张文伟、总工程师马世昌及综合部、项目管理部、生产部、财务部、营销部全体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公司副总经理张文伟主持召开。
会议对2011年度公司各员工、各部门做了工作总结,回顾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以先进为榜样、以优秀为标本,满怀信心,以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努力打造“金阳光高原富硒果蔬”品牌,为公司发展增砖添瓦。
会上副总经理就去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肯定了去年的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要求树立企业理念、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各项工作开展,强化目标管理,抓质量、保安全,建设团结、高效、民主、务实的团队,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总经理对今年的工作作了部署和总结。要求3-5年内把公司打造成省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2月1日平安金鼎试营业,人工湖绿化、智能温室、办公楼、蔬菜保鲜库、日光温室以及绩效考核、企业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等都做了详细安排和部署。
会议要求公司全体员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积极学习领会领导讲话精神。(农业公司杨占恩)
第二篇: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召开(范文)
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召开火荣贵讲话郭承录主持
武威日报讯(记者孙煜东秦炜)2月17日,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召开。火荣贵强调,全市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加快发展旅游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市委书记火荣贵,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存禄,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承录,市政协主席徐文善,省旅游局副局长火玉龙及市领导曹永建、刘斌、杨德智、李学民、方生元出席会议。会议由郭承录主持。
会议传达了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和全省旅游“三年”翻番与质量提升计划总结表彰暨2011年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旅游发展工作。
火荣贵讲话指出,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他说,撤地设市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坚持把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来培育,加快景区开发,改善基础设施,搞好宣传推介,提升文化含量,旅游经济“一个中心三条线路四大特色板块”框架初步显现,旅游特色经济正在形成。2010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78.5万人次,同比增长30.1%,旅游综合收入达到8.9亿元,同比增长70.2%,旅游业增加值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中的占比达到8%。火荣贵指出,旅游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和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新要求相比,同全省特别是与我们基础条件相差不多的周边市州相比,武威的旅游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地位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上、规划编制上、基础建设上、宣传推介上、体制机制上、旅游人才上的差距。
火荣贵强调,面临全国全省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大好机遇,面对我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面对全省各市州竞相发展的态势,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旅游业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战略选择,是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优势的重要选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的有力举措。去年以来,国家、省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措施,市委二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培育壮大旅游业,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可以说发展旅游业资源丰富,机遇难得,前景广阔,全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下功夫挖掘旅游资源潜力,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不断推动我市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火荣贵强调,要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努力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从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旅游业的发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坚持政府主导,培育主体,市场运作,区域合作,依靠全社会参与的原则,着力打造“中国旅游标志之都”品牌,树立“古都凉州,天马故里”旅游新形象,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亮点景区打造两个重点,集中推介精品旅游线路,培育壮大特色板块,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开创全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把武威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中国旅游标志之都”、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区域旅游目的地和“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亮点旅游城市。
为实现上述目标和思路,火荣贵强调,要突出抓好以下六项重点工作。
一要科学编制规划,完善旅游规划体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原则,年内完成武威市旅游业中长期规划。要加快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形成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要加强与上级旅游规划、同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有关部门专业规划的衔接工作,确保与各类专项规划有机衔接和相互一致。
二要打造亮点景区,培育特色旅游产品。要高起点改造和提升雷台、文庙、沙漠公园、天祝三峡等传统知名景区,创意设计一批游客参与度高、吸引力强的旅游项目,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的国内外企业和旅游集团前来投资开发,逐步完善设施,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强功能,努力实现我市传统景区面貌的更新换代,着力打造年接待游客过30万人景区,力争“十二五”末,创建年接待游客过50万人景区;要加大新景区的开发力度,努力培育一批特色旅游名镇、A级旅游景区,今年力争创建A级景区3家;要加大城市及周边景区的开发力度,牢固树立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大景区的理念,把城市作为景区来经营、开发和管理。大力推进武威城市西片区开发,加快市博物馆建设、影剧院等“五馆”建设,启动建设海藏湿地公园、杨家坝河河道治理及景观工程,加快老城区的改造步伐。
三要狠抓项目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围绕旅游六要素,实施旅游畅通工程,解决进入性瓶颈。“十二五”期间,要配合促进兰新铁路三、四线建设,积极争取建设武威机场,争取立项建设武南至白塔寺至天梯山至哈溪旅游公路建设;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吸引有实力的省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我市新建四、五星级旅游饭店(酒店)和旅游度假村,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十二五”期间,创建三星级以上饭店(酒店)9家,新建旅游星级厕所19座,旅游星级厕所达到50座;实施旅游信息网络工程,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进程,更新升级武威旅游网,健全完善县区、A级景区(景点)、旅游星级饭店旅游网站,建立旅游网络信息发布、宣传推介、咨询服务系统,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实施旅游增值工程,要加大旅游业综合开发力度,全力推进旅游与餐饮、娱乐、商贸、物流、信息等相关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四要强化宣传促销,提升武威知名度。旅游是一个竞争性很强的产业,必须树立“一分资源、二分策划、三分打造、四分促销”的理念,大力促进旅游产品的宣传营销,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要整体联动促销,建立市、县区旅游部门、企事业单位联动促销机制,在高速公路沿线设立武威旅游广告牌和景区标识牌,邀请国内外旅行商来武踩线,组织旅游企事业单位参加各种交易会、展览会,创办客源城市旅游恳谈会等活动,千方百计进行宣传推介,扩大武威影响力,提升武威旅游整体形象。要创新旅游宣传品促销。紧密结合旅游业开发,通过创作影视剧、制作各种宣传品,多渠道、多形式推销武威旅游产品。今年市县区宣传、旅游、广电、商务等部门要紧密配合,重点实施好“五个一”宣传品制作工程,着力打造“古都凉州,天马故里”旅游新形象。要借助新闻媒体促销。武威日报社、武威电视台要设立栏目和专页,介绍武威旅游。特别是各级各类网站,要充分发挥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成本费用低的优势,精心策划,办出特色,更好地为宣传武威旅游服务。要加强与中央、省主流媒体的协作,大力宣传武威旅游。要加强区域协作促销。积极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以实现信息、资源、客源和利益共享为目标,通过景点整合、设施对接、共同促销等手段,实现区域资源整合开发、整体策划宣传、捆绑促销,推出特色旅游线路,推动旅游业区域联合,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五要大力提升文化含量,有效促进产业融合。要充分利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比较优势,打造特色文化产品,在旅游各个环节凸现文化特质,体现文化品位。要充分发挥文艺院团优势,利用文艺创作和演艺人才资源,为旅游市场提供形式多样、特色
鲜明、雅俗共赏的演艺节目,聚集人气,拉动消费,促进旅游业和文化演艺业共同繁荣发展。4A级以上旅游景区(景点)都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建设演艺场所,策划包装独具特色的演艺节目,提供丰富的常态演出和消费项目,增强趣味性和游客参与度,促进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与此同时,要积极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发展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红色旅游、保健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加快我市旅游产品从观光型向观光、度假、休闲复合型转变。
六要大力培育乡村旅游,实施旅游富民工程。要把乡村旅游作为市内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来抓,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点地将农业综合开发、小康住宅建设、文物保护、生态建设、设施农业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规划,配套政策,整合资金,积极引导,鼓励农民围绕城镇和重点景区(景点),充分利用乡村风光、乡土风情、民间文化艺术、现代设施农业,从事旅游经营及相关服务业,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服务项目,把凉州区金羊镇、清源镇、长城乡,古浪县大靖镇,天祝县天堂镇、炭山岭镇,民勤县西渠镇等培育成新型乡村旅游示范村镇和休闲农业示范点。鼓励支持从事“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的农民批量购买家电产品和汽车、摩托车,加强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高乡村旅游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的繁荣发展。
火荣贵要求,要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落实旅游发展任务。发展旅游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行各业,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各级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旅游业的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定期听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工作汇报。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集中时间,认真研究和解决旅游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要拓宽融资渠道。旅游业发展初期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必须千方百计拓宽资金来源,解决好资金问题。要用新理念、新思维来抓旅游、抓招商,精心谋划、论证和筛选一批有较好前景和较大潜力的优质旅游项目,大力招商引资。吸引境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投资我市的旅游开发和基础设施。鼓励市内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及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实现旅游与资源的有机结合。要加大旅游争取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上专项资金和贷款贴息支持我市旅游业开发项目。要落实政府投入。市上已决定,从2011年起,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不少于500万元作为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旅游业发展。各县区都要按《实施意见》的要求设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形成政府加大投入的扶持激励机制。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旅游行业协会要尽快承担起应有的职能,逐步与主管部门脱钩。要支持有条件的县区积极开展旅游资源管理一体化改革,总结经验,逐步推广。要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旅游行政管理与行业归口管理权限。各类旅游景区在旅游发展规划、设施建设标准、服务质量规范、宣传促销推介、旅游人才培养以及投诉处理等方面,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各星级饭店(酒店)在规划布局、星级建设标准、人才培养等方面,要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管理。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加快旅游标准化建设,制定和实施旅游景区(景点)、旅行社、旅游饭店(酒店)、餐饮、购物以及“农家乐”的统一服务标准,实行旅游饭店(酒店)、旅游餐馆、旅游商店、旅游演艺场所挂牌制管理,加强规范引导,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合作,加快旅游策划、规划、经营、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对全市旅游行政管理干部、旅游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导游人员和一线服务人员实行分级分类培训,争取五年内轮训一遍,一线服务人员培训率达100%。
火玉龙讲话指出,当前,全省经济社会正处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为全省旅游业实现率先跨越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武威市具有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很好潜力,有
条件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他指出,武威金昌实施“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旅游发展提供了发展平台;武威市产业结构升级为加快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机遇;武威的区位交通优势为加快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发展旅游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后盾;武威的资源优势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基础。
火玉龙要求,未来五年,是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武威要抢抓“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把旅游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围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目标,准确把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树立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旅游观,切实把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落实到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实际中。要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观念。要创新思路,高起点大手笔制定旅游规划。要大项目引领,进一步加大旅游业的开发力度。要做好重点工作,以活动来推动工作。火玉龙表示,省旅游局将高度关注和一如既往地支持武威旅游业发展,把“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作为全省的一个重大品牌来培育和宣传,把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故乡作为重要旅游区来建设,促进武威旅游业发展。
郭承录强调指出,旅游业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是由多个部门、多个行业参与其中的复合性行业。发展旅游业,可以有效带动区域内人流、物流、信息流,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聚集人气、财气、名气。在经济领域,旅游业是一个“动力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十分明显。从全国来看,依托旅游业实现一个省、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县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超长发展、快速发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武威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独特,赋予我们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武威旅游业的发展。为此,全市上下一定要充分认识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牢固树立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旅游就是抓发展、抓旅游就是抓民生的观念,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旅游业发展。要加强规划编制工作,着力解决好旅游规划滞后的问题。要加强旅游产品开发,着力解决产业链条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推介和开发旅游产品,着力研究解决旅游购物、娱乐消费及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等问题,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增强旅游产品的覆盖面。要加强宣传促销工作,着力解决好旅游客源不足的问题。借鉴旅游业发达地区的做法,加大投入,整合包装,高位宣传,集中打造“天马故里,故都凉州”旅游品牌,着力提升武威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郭承录强调,旅游业是最具有创新性、挑战性和生命活力的一个产业。各级各部门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谋划好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措施,以新的思维、新的模式,发展大旅游,开发大市场,建设大产业,努力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武威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会上,凉州区、天祝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市旅游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新闻出版局主要负责人先后作了表态发言。市直各部门、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和中央省属驻武单位主要负责人,驻武各部队负责人;各县区委书记或县区长、分管旅游工作的副县区长,旅游局长;旅游行业有关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共260多人参加了会议。
第三篇:公司召开干部大会
公司召开干部大会
6月18日下午,公司在十一楼会议室召开由公司机关中级职称以上各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基地片生产经营单位和周边项目部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干部大会。会议由集团公司组宣部部长樊承鹏主持,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韦江宏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会上,集团公司组宣部部长樊承鹏宣布集团公司党委的决定:胡彦华同志任铜冠矿建公司经理、党委副书记,阮成兴同志任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胡建东同志任冬瓜山铜矿党委委员、党委书记、副矿长。
胡建东同志在会上表示,在公司工作了31个整年,与大家同甘共苦,内心里舍不得离开铜冠矿建公司,但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坚决服从组织的决定,并请集团公司领导和同志们放心,在冬瓜山铜矿继续勤勉工作,为集团公司和同志们争光。公司成立52年来,走出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集团公司的高度关注、关心下,取得了近十年来的较快发展,这是同志们共同坚持“保内拓外,国内国外同步发展”经营方针,舍小家、顾大家,努力拼搏奋进的结果,使得公司内部实力增强,市场不断扩大,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平时在工作过程中,对同志们严格要求,有时让同志们一时不好接受,请同志们理解和见谅。同时希望同志们在以胡彦华、阮成兴同志为首的新班子带领下,继续保持艰苦奋斗作风,敢于走南闯北,在国内国外市场开辟新天地,不断创造良好业绩,也希望集团公司更多地给予铜冠矿建公司支持和帮助,实现铜冠矿建公司更好更快发展。
阮成兴同志表示,自2007年离开铜冠矿建公司后,先后在铜冠建安、冬瓜山铜矿任职,现在回到公司工作,要尽快地融入到干部职工中去,与干部职工融为一体,共同推动公司事业发展。特别是公司近十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外市场开拓形势喜人,来到公司后,要继续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多干实事,多做有利于公司、有利于职工、有利于企业事业发展的有意义的事。工作中坚持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公司改革,公平公正处理改革事宜,同时加强作风建设,不仅自己做到,而且要起到示范作用,与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奋斗,努力把公司做大做强。
胡彦华同志代表公司新的领导班子向上级组织和公司广大职工作表态发言:一是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二是勤政务实,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确保公司实现持续发展,确保员工收入稳步增长,确保股东利益不断增值。三是清廉从政,真正树立良好形象。四是依法行政,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接受上级组织和职工群众的监督。
会议最后,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韦江宏作重要讲话。他指出,铜冠矿建经过52年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著名、国外知名的矿建企业,不仅效益保持了持续增长,而且提高了铜陵有色的知名度,为铜陵有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集团公司和集团公司党委向铜冠矿建两级班子表示衷心感谢。铜冠矿建有两件事可以载入史册,既使公司成为百年企业后,也一定会记住这两件事:一是1988年铜冠矿建进入新疆,进入大西北,第一次走出安徽省,在当年是铜陵有色走得最远的企业,体现了井巷人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二是2006年走出国门,进入了赞比亚市场。没有这两件事,铜冠矿建就不会有今天,这是坚持了市场化的原则,相信铜冠矿建新的班子一定能够团结全体职工,保持持续改革、持续发展的局面,推动公司不断壮大,不断发展。韦总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自主创新。要坚持技术创新,同时加强管理创新、推进改革,促进公司加快发展。二是走国际化。不断扩大国外市场,不断推进国际化发展,并以铜冠矿建公司的国际化促进集团公司的国际化。三是市场化发展。在目前矿建行业总体上受经济下行影响不大时期,抢抓市场机遇加快发展,在扩大采矿业务发展方面有所作为,可以探索由井下到露天矿采矿施工,在业务拓展上领先同行,引领国内矿建行业的发展。四是把安全和环保作为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保持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办公室 王林(文)党群工作部 陶莉(图)
干部大会会场
第四篇:公司召开深入学习实践活动总结大会
公司召开深入学习实践活动总结大会
本报讯记者张明明报道6月23日,公司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电视电话会议,回顾总结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做法和主要成效,部署整改落实和巩固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工作。
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秦红三主持会议,党组书记、副总经理欧阳昌裕作活动总结报告。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徐云传达国家电网公司学习实践活动整改方案。国家电网公司学习实践活动第三指导检查组成员郭永贵、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副组长王敦范出席了会议并讲话。
公司启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公司党组组织公司系统所属31个单位和本部20个部门的1331个党组织、2.1万名党员参加了学习实践活动。学习实践活动中,公司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深入学习调研、深入分析检查的基础上,按照“文字精、问题准、思路清、措施明”的标准,形成了一份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报告综合评议满意率达99.52%。报告共查找出影响、制约科学发展上水平的七个方面突出问题,提出了今后工作举措的“十个着力点”,成为推动公司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报告指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不断深化、不断提高、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保持和发扬已经形成的良好势头,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要从六个方面抓好落实,更加自觉和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公司的科学发展。一是建立深入学习实践的长效机制;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三是坚持不懈推进思想解放;四是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五是全面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六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郭永贵、王敦范分别代表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对公司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公司学习实践活动部署周密,推进有序,主题明确,载体丰富,措施有力,成效明显。并对公司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公司领导吕华忠、肖黎春、范爱虎、滕富连、黄水龙,副局级调研员李宁生、熊家森、侯同昌和公司系统党员干部近9000人参加了会议。
第五篇:济南召开文化产业发展大会
济南召开文化产业发展大会,规划济南未来五年文化产业发展时间表和蓝图。
(ZT)26日上午,济南市召开文化产业发展大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部署要求,分析研究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全面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市委书记焉荣竹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建国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华东,市政协主席徐长玉,市委常委、市中区委书记雷杰,市委常委、秘书长孙晓刚,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成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谭延伟,市委常委、济南警备区政委晋争鸣,副市长巩宪群出席会议。
焉荣竹在讲话中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进入新的世纪,党中央明确把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为我们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前进方向。“十二五”时期,对于济南来说必定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不仅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跨越提升期,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也将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各级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准确认识和把握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趋势,发挥自身优势,用好重大机遇,切实增强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焉荣竹强调,加快我市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努力形成与省会地位作用相适应的文化优势,把济南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区域文化中心、山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排头兵。
焉荣竹要求,要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面开创省会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一要突出文化引领作用,大力增强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和推动力。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化引领的根本任务,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弘扬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时代文化精神,加强区域文化传统和“诚信、创新、和谐”城市精神的认知教育;充分发挥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经济的文化含量;正确处理文化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关系,真正把济南建设成为城市功能和文化品位相得益彰的魅力城市。二要突出培植主导产业,全面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要立足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围绕打造产业集群、形成规模优势,做大做强济南报业、广播电视、出版印刷、文化演艺等国有文化企业集团,优先培植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加快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文化企业;深入实施大集团和重点项目带动战略,鼓励支持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兼并重组;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集中力量突破重大项目;加快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三要突出打造“天下泉城”,构建形成济南独具特色的文化标志。要进一步加大对济南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不断丰富完善“天下泉城”文化品牌体系;更加注重用现代科技和数字技术集中展现“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的城市风貌,更加注重把泉城特色文化与精品文艺创作、旅游品牌创建、企业名优产品开发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深入挖掘龙山文化、大舜文化、黄河文化、名士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注重做好济南历史文化典籍的整理、编辑和出版工作。四要突出实施文化惠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广泛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紧紧抓住举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契机,加快省会文化中心、大剧院、美术馆、图书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强重大题材的创作,努力打造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焉荣竹要求,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省会文化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进一步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要强化人才支撑,认真实施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人才培养工程,面向海内外加快追揽一批文化发展领军人物和高端人才,充分发挥省会文化单位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密集的智力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要优化发展环境,抓紧调研制定“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用足用好国家和省里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健全完善文化投融资机制,强化舆论宣传,努力形成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动力。
张建国就贯彻会议精神讲了意见。他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深化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重要地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机遇意识、标准意识。要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抓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抓好园区建设,抓好文化企业的培植壮大,抓好项目带动,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省会文化改革发展的产业优势。要切实强化组织保障、政策保障、环境保障,形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努力把城市文化软实力、综合竞争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大会对全市20佳文化企业进行了表彰;章丘市、历下区、市文广新局和西区投融资中心作了典型发言。
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市直各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市直宣传文化系统领导班子成员,有关文化企业单位负责人等出席会议。
11月26日,济南召开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下发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振兴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绘就了未来五年济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时间表和蓝图。
改变“中转站”尴尬地位
泉水的持续喷涌,带来济南各大名泉景点游客数量的增加,然而,游客来得快,去得也快,为了改变“中转站”的尴尬地位,济南将力争用五年建成国内、国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意见》指出,济南将着眼于将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加大开发力度,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泉水文化、名士文化、黄河文化、生态文化、“中华老字号”文化、特色饮食文化、温泉文化等本地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一批特色突出的历史文化老街区、休闲娱乐综合体、休憩旅游精品项目和线路,形成国内外著名的“泉水之都”文化休闲旅游区。
对市民期盼已久的泉水节,《意见》也做出了明确规定。济南将适时举办“泉水文化节”,积极推进大明湖、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护城河等旅游综合体建设,推进千佛山等文化旅游景点和区域的改造提升,加快华山历史文化公园、济西湿地公园等城市新空间的开发建设。
此外,省城要深度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整体提升文化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创新文化旅游管理体制,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经营,增加文化旅游对相关产业的拉动力。
做大“城市的面包”会展业
“天下第一会”糖酒会、香港名品展、台湾名品展等让泉城赚足了人气和财气。在西方,会展业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的面包”,济南为了做大这块“面包”,将打造会展之都。
在广告会展业方面,《意见》规定,济南将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有效利用各类博览场所培育品牌会展,提高济南会展业竞争力,做活节庆活动,丰富文化内涵,提高城市知名度。办好文博会、信博会、茶博会、非遗博览会、旅交会、童博会、现代生活方式展等重点展会。要广泛吸纳全国性、国际性的展会来济南举办,逐步推动济南成为全国重要的会展中心,初步建成结构合理的广告会展人才队伍,广告会展业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居全国前列。
济南将打造旗舰广告企业,培育一批知名广告品牌,积极促进网络游戏广告、移动电视广告、手机短信广告等新型广告媒体的发展,拓展广告业的发展空间,建立影、视、声、平面、互联网、移动通讯等全方位、多门类的广告媒介体系。
打造10个重点文化产业品牌
《意见》明确指出,济南要建立文化产业品牌评价和激励机制,打造10个重点文化产业品牌,依托济南的资源特色,结合济南在未来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和功能设计,制定济南的文化形象宣传计划,逐步树立并推广济南的城市文化形象。
在特色文化品牌建设方面,济南将充分挖掘泉水文化、黄河文化、名士文化、大舜文化等资源,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名人文化品牌、文化企业品牌、文化产品品牌、文化旅游品牌、文博会展品牌、民俗工艺品牌、文化活动品牌、区域特色品牌。
据介绍,济南市对天下泉城、文博会、泉水旅游、齐鲁动漫产业博览会等原有的文化品牌要继续推广,对有发展潜力、具备成长空间的品牌要积极培育支持。
芙蓉街等要更时尚
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上,到2015年,每个县(市)区要规划建设完成3—4个有文化内容、有地域特色、有创新内涵的文化特色园(街)区。
《意见》指出,要利用英雄山文化消费圈、芙蓉街历史文化老街区等建设时尚消费类文化产业集聚区,重点扶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建设发展。同时,建设具有孵化器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的创业产业园、动漫产业基地、文化产业行业培训基地、文化产品展示交易中心等,重点打造以园博园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区为依托的西部文化产业城。
对“曲山艺海”挖掘提升
演艺娱乐业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根据《意见》规定,济南将加快文艺演出院团转企改制和资源重组,进一步开发演出市场,鼓励演艺单位积极探索演艺市场经营新机制,打造具有泉城特色的演艺品牌。
据了解,济南将发展一批满足不同需求的休闲娱乐设施,创作一批特色剧目和名牌剧目,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市场的演出品牌节目,增强市场竞争力。重视对“曲山艺海”等传统特色演艺的挖掘和提升,开发嘉年华和主题公园等时尚文化娱乐消费市场,打造具有鲜明济南特色的大型实景综合演艺节目,提升济南的文化气质和形象。
加快创意产业发展
北京798艺术区闻名中外,从一个工厂成为北京都市文化新地标。根据《意见》,济南也将打造济南的“798”。
《意见》指出,济南将依托老仓库、老厂房、老建筑改造,规划打造创意设计类产业聚集区,积极引导有设计能力的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化服务,参与市场开发和竞争。逐步建立创意设计产业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认真落实国家对创意设计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为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培育发展新媒体产业
济南发展现代传媒业优势明显,省市新闻媒体集中、高等院校和人才集中,制作、发行、播映链条完善。根据《意见》要求,济南将积极发展网络产业和新媒体产业,逐步建成区域性文化传播中心和传媒产业基地。
未来几年,济南将大力发展音像、电子、网络出版,实施图书、光盘、互联网三者的立体开发和跨媒体出版。加大对国有出版企业扶持力度,支持国有和民营出版物发行企业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网络书店等,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开放,开拓市场、创新品牌;引导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健康发展,发展新兴出版生产力。(ZT)
(ZT)《济南文化产业发展大盘敲定》
●到2015年初步建成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较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特色街区
●以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为龙头,加快报刊体制改革步伐,逐步把济南建成区域性文化传播中心和传媒产业基地
●规划建设一批特色突出的历史文化老街区、休闲娱乐综合体、休憩旅游精品项目和线路,全力打造泉城、鲁菜、大舜等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每年重点扶持发展10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关注联系、支持帮助40个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一般性文化公司注册资本可降低到3万元人民币。组建文化企业集团,控股子公司由5个放宽至3个
“到2015年,基本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力支撑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现代产业体系,使济南成为彰显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文化气息的文化名城、产业优势突出的文化强市、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性文化产业中心城市。”日前,我市出台意见,就加快文化产业振兴发展作出部署。形成“天下泉城·创意天下”大品牌
我市确定,到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以上,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城市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达到20%以上,年均增速分别达到或超过20%;初步建成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较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特色街区;现代传媒业、文化旅游业、创意设计业、动漫游戏业、演艺娱乐业、广告会展业、艺术品业等行业优势进一步突出,培育一批现代流通组织、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和文化艺术中介机构,生产具有泉城文化特色的精品力作,吸引一批业内领军人物和创业团队;重点推出一批知名作品和企业,依托众多品牌的有机集成,初步形成“天下泉城·创意天下”大品牌。
建成区域性出版发行流通中心
以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为龙头,加快报刊体制改革步伐,对各类报刊进行整合和定位;大力发展舜网数字网络服务平台,整合优化网络媒体资源,打造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具有覆盖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新闻门户网站;逐步形成以各类报刊品种为主,以数字化、网络化内容产品和信息增值服务产品为创新业态的报刊出版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逐步把济南建成区域性文化传播中心和传媒产业基地。
加快发展广播电视内容产业,提高节目制作能力;进一步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积极发展网络产业和新媒体产业。积极培育数字电影院线,大力发展音像、电子、网络出版。加大对国有出版企业扶持力度,支持国有和民营出版物发行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网络书店等,逐步把济南建设成为区域性出版发行流通中心。
规划“泉水之都”文化休闲旅游区
发挥泉水文化、名士文化、黄河文化、生态文化、“中华老字号”文化、特色饮食文化、温泉文化等本地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一批特色突出的历史文化老街区、休闲娱乐综合体、休憩旅游精品项目和线路,形成国内外著名的“泉水之都”文化休闲旅游区;适当时机举办“泉水文化节”。积极推进大明湖、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护城河等旅游综合体建设,推进千佛山、芙蓉街、灵岩寺、五峰山等文化旅游景点和区域的改造提升,加快华山历史文化公园、济西湿地公园、兴隆文化片区、北湖文化片区等城市新空间的开发建设,到2015年建成国际国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全力打造泉城、鲁菜、大舜等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建设“1040”项目打造文化产业园
建立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推动长效机制,全市每年重点扶持发展10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关注联系、支持帮助40个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简称“1040”项目)。定期组织召开“1040”项目专题推进会,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力争到2015年,全市储备建设文化产业项目300个,投融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加大“1040”项目招商引资和推介宣传力度,吸引国内外资本参与项目投资开发。
转制单位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积极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在执行期限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对经认定的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在园区(基地)建成起3年内,按规定给予行政规费减免。
在文化产业支撑技术领域内,依据有关规定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符合条件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文化企业发生的广告费用,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税前扣除。
符合规定条件的文化企业以股权、期权等形式给予其高级管理人员的奖励,按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给予优惠。文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以后纳税结转扣除。文化企业通过获得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献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献,不超过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降低文化公司注册资本
积极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工商管理政策。主要包括:放宽企业名称核准条件。积极支持文化企业使用冠省行政区划和免冠行政区划企业名称;转制后的企业名称,可使用原单位名称(去掉主管部门);允许文化企业名称体现行业特点,使用表明其文化产业内容和经营方式的各类新兴行业用语;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名称中使用“文化产业”、“文化发展”、“文化开发”、“文化交流”、“演出联盟”、“演出在线”、“旅游开发”、“旅游产业”、“体育产业”、“文化传播”一类字词;允许文化企业在牌匾中将企业名称简化使用;允许连锁企业使用总部字号。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一般性文化公司注册资本可降低到3万元人民币。组建文化企业集团,控股子公司由5个放宽至3个,核心企业注册资本放宽至1000万元,母子公司合计注册资本放宽至2000万元。文化公司注册资本可分期交纳,2年内交足。(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