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法》讲座主持词
同志们:
今天,把大家召集在一起,主要是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安排,组织一次《公务员法》的知识辅导讲座,以推动我区全面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行政学院政法系法学教授**同志来为我们做专题辅导,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参加今天讲座的有:
下面,让我们鼓掌欢迎**教授为我们做专题辅导。
……
谢谢**教授给我们带来精彩、通俗、生动的讲解。
《公务员法》是我国在欢迎光临517878秘书网 www.xiexiebang.com为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做出新的贡献。
此次讲座内容生动、深刻,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会后,希望大家抓紧时间,在今天学习的基础上把《公务员法》学深学透,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增长极港口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最后,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教授的讲课辅导表示感谢。
散会!
第二篇:《公务员法》讲座主持词
同志们:
今天,把大家召集在一起,主要是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安排,组织一次《公务员法》的知识辅导讲座,以推动我区全面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行政学院政法系法学教授**同志来为我们做专题辅导,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参加今天讲座的有:
下面,让我们鼓掌欢迎**教授为我们做专题辅导。
……
谢谢**教授给我们带来精彩、通俗、生动的讲解。
《公务员法》是我国在总结公务员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第一部干部人事管理的法律,《公务员法》的实施对于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刚才,**教授在讲座中,介绍了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和发展过程、《公务员法》的起草过程,并从立法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讲解了《公务员法》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对社会关注的热点及涉及公务员切身利益的基本精神等方面作深入、通俗、生动的解读,使大家加深了对这部法律的认识和了解,对我区全面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这里再强调两点:一是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学习、准确理解、严格执行《公务员法》。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把贯彻落实《公务员法》作为本部门的重要职责,与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进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结合起来,与加强本单位公务员的管理和监督工作结合起来,牢固树立起法治观念、责任观念和服务为民意识,切实维护广大公务员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要把学(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习贯彻《公务员法》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切实摆上重要日程。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准确理解,在弄懂、吃透上下功夫,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要自觉用《公务员法》规范自己的言行,认真履行公务员义务,成为公务员队伍的表率,为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做出新的贡献。
此次讲座内容生动、深刻,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会后,希望大家抓紧时间,在今天学习的基础上把《公务员法》学深学透,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增长极港口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最后,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教授的讲课辅导表示感谢。
散会!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讲座提纲
二○○六年普法讲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讲座提纲
主讲人:刘文 党组书记 局长
今天就《公务员法》的有关内容与大家进行共同学习。《公务员法》是我国干部人事管理第一部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在我国干部人事工作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为科学、民主、依法管理公务员队伍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提高公务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下面,从四个方面与大家进行工作交流和学习探讨。
一、公务员法的起草历程
《公务员法》是在系统总结我国公务员制度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既对原来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有一定的继承性,同时又对以往干部人事制度进行反思与重构。综观公务员法的出台,共历时22年时间,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从1984年—1993年的改革起步阶段;二是从1994年—2000年的总结探索阶段;三是从2000年—2005年的创新完善阶段。
(一)改革起步阶段
中组部、人事部成立了领导小组,起草了《国家公务员工作条例》。在此基础上,又起草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在我国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授权,1993年8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推行公务员制度,并于同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二)总结探索阶段
为提高立法层次,1994年,国家把《公务员法》的起草工作列入全国人大立法事项。1996年,形成了初稿,报国务院法制局,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1997年,全国人大听取汇报并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1998年,全国人大换届后,再次将《公务员法》作为立法事项。
(三)创新完善阶段
2000年8月,中组部、人事部在深入调研和总结暂行条例精神的基础上,着手起草公务员法。2001年12月,中组部、人事部向中央报送了《关于制定公务员法有关问题的请示》,就制定公务员法的必要性、立法的指导思想、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将党的机关工作人员纳入公务员的范围等问题提出建议。2001年12月2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并原则同意了这个请示。2002年初至2004年初,在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以及各省、区、市人事部门及有关专家学者意见基础上,同时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经反复研究论证,期间十几易其稿,形成公务员法草案送审稿,并于去年 3月由人事部报送国务院。国务院法制办再次广泛征求各部门各地方意见,会同起草单位对送审稿反复研究修改,形成公务员法草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原则同意后正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05年12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对公务员法草案初次审议。其后,全国人大有关部门将草案印发各地各部门征求意见。根据常委会委员审议意见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全国人大法律委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又对法律草案进行了反复修改。2005年4月27日,中国首部公务员法在最高立法机关获得高票通过。至此,历时22年和几十次修改的《公务员法》,终于成为规范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法律。
二、公务员法的核心解读
《公务员法》全文共18章107条,主要阐述了立法宗旨、公务员的范围、公务员的管理以及相关的名词解释等内容。可以说,《公务员法》体系完整、内容全面、详略得当、包容性大。结合国家近期出台的“1+5”文件(“1”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5”指《公务员范围规定》、《公务员登记实施办法》、《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管理规定》、《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臵管理办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精神,现对有关核心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关于公务员的范围
《公务员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按照这一要求,公务员的范围也由行政机关扩大到了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各民主党派及工商联等七大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1、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中列入公务员范围的人员包括:(1)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领导人员;(2)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工作部门、办事机构和派出机构的工作人员;(3)中央和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和派出机构的工作人员;(4)街道、乡、镇党委机关的工作人员;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中列入公务员范围的人员:(1)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人员,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2)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人员;(3)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办事机构的工作人员。
3、各级行政机关中列入公务员范围的人员:(1)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人员;(2)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派出机构的工作人员;(3)乡、镇人民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中列入公务员范围的人员:(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的领导人员;(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
5、各级审判机关中列入公务员范围的人员:(1)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审判辅助人员;(2)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司法行政人员。
6、各级检察机关中列入公务员范围的人员:(1)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2)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行政人员。
7、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各级机关中列入公务员范围的人员:(1)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的领导人员、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2)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的领导人员、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3)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及地方各级委员会的领导人员、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4)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的领导人员、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5)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的领导人员、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6)中国致公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的领导人员、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7)九三学社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的领导人员、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8)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的领导人员、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9)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和地方各级工商联的领导人员、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
下列人员人事关系所在部门和单位不属于七类机关的,不允许列入公务员范围,包括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委员会委员、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各级人大代表、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成员,政协各级委员会常务委员、委员,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常委和专门委员会成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和地方工商联执行委员、常务委员会成员和专门委员会成员。
下列人员不予进行公务员登记:(1)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以来,违反《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进入机关的人员;(2)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担任法官、检察官以及违反国家有关选拔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司法行政人员和书记员的规定进入机关的人员;(3)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或者正在被劳动教养的人员。
(二)关于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对此类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中央将另行发文明确,这里不作解读;另一类是事业单位,下面进行重点解析。
对哪些事业单位可以申请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国家明确规定要严格把握两个条件:第一,要有“法律、法规授权”。法律法规的授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与行政法规有同等法律效力的国务院的决定等法规性文件的授权。第二,要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主要是指政府系统行使的行政管理职能和党委系统担负的党的领导机关工作职能。主要包括:政策法规规划的研究制定、行政审批、行政许可、市场监管、执法监督以及公共管理服务等。事业单位是否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应根据法律法规等的授权情况,主要依据单位的“三定”方案做出判断。
对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按照审批权限重新审批。具体而言,我市及县级所属事业单位参照管理的审批程序是:市、县级党委直属事业单位和党委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以及市、县级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联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由省党委组织部门审批;市、县级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政府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由省人事厅审批。今后,对符合条件并经批准列入参照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对人员进行登记、确定职务与级别、套改工资,并参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的规定,对单位内除工勤人员以外的人员进行管理,参照管理的单位不实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奖金等人事管理制度。
(三)关于公务员职务与级别
职务和级别设臵是公务员管理的基础。一般来说,公务员都是有一定职务的。公务员依据职务来履行职责,对公务员的管理也要根据公务员所担任的职务来实施。级别是公务员职务、能力、资历和积累贡献的集中体现,同样也是确定公务员报酬和待遇的依据。《公务员法》第三章(从第十四条至第二十条),从三个方面对职务与级别进行了规定。一是明确了职务分类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位类别划分的依据标准,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三类职位的特点,各单位进行职位设臵的依据和要求。二是明确了职位设臵的主要内容。包括职务序列设臵的依据和有关职务类型、职务层次、职务名称的规定。三是明确了级别设臵的主要内容。包括级别内涵、作用,级别确定与晋升的依据,职务与级别对应的原则。
1、公务员职位分类。《公务员法》与《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对公务员实行分类管理,并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体现。第一种方式: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的需要,把公务员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等类别。综合管理类职位是指机关中除专业技术类职位、行政执法类职位以外的履行综合管理以及机关内部管理等职责的职位。这类职位数量最大,是公务员职位的主体。综合管理类职位具体从事规划、咨询、决策、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及机关内部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机关工作大多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许多职位还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但并不是需要专业技术知识的职位都是专业技术职位,专业技术职位与需要专业技术知识的职位,不是一个概念。例如,不少公务员具有专业技术资格,但从事研究、政策制定工作,其所在职位仍属于综合管理类,而不属于专业技术类。专业技术类职位是指在机关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履行专业技术职责,为实施公共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手段保障的职位。专业技术类职位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具有只对专业技术本身负责的纯技术性;二是专业技术类职位与其他职位相比具有不可替代性;三是技术权威性,这种权威性体现在技术层面上,为行政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最终的行政决策权仍属于行政领导。根据上述特征,专业技术类职位首先体现为行业特有专业的技术岗位。如公安部门的法医鉴定、痕迹检验、理化检验、影像技术、声纹检验,国家安全部门的特种技术、特种翻译,外交部门的高级翻译,海关的商品归类、原产地管理专家职位,卫生系统的疾病控制专家等职位。其次,还包括一些社会通用性专业的技术岗位,如专门从事工程技术、化验技术工作的职位等。行政执法类职位是指政府部门中直接履行监管、处罚、强制、稽查等现场执法职责的职位。行政执法类职位的特征是:一是纯粹的执行性,只有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权,而无解释权,不具有研究、制定、解释法律、法规、政策的职责;二是现场强制性,依照法律、法规现场直接对具体的管理对象进行监管、处罚、强制和稽查。行政执法类职位主要集中在公安、海关、税务、工商、质检、药监、环保等履行社会管理与市场监管职能的政府部门的基层单位。行政执法职务的设臵,主要体现向基层倾斜的指导思想,解决基层执法部门公务员职业发展空间狭小、职务晋升困难等突出问题。此外,对特殊人员,如法官、检察官,由《法官法》和《检察官法》进行规范;人民警察、海关、驻外外交机构的公务员,国家都设臵了与其职务相对应的衔级。另外,公务员法还指出,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规定增设除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和综合管理类以外的其他职位类别。第二种方式,按照公务员的职务的产生、任用方式的不同,划分为三大类:选任制公务员、委任制公务员和聘任制公务员。这三类人员的最大区别就是职务的产生任用方式不同。选任制公务员,通过一定的会议形式,投票表决决定。委任制公务员,职务最后的任用在法律程序上体现了以行政首长的名义,委任其职务。聘任制公务员,通过与机关之间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聘用合同来确定双方之间的任用关系。第三种方式,按照公务员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权限不同,把公务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领导成员,另一类是非领导成员。这种划分在管理上也有它重要的意义。领导成员跟非领导成员的第一个区别,是看管理权限是否在本单位;第二个区别,就是领导成员和非领导成员在日常人事管理方面的制度上,有许多不同的要求。《公务员法》新增加的,就是离职后从业限制的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盈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业务工作直接相关的盈利性活动。”也就是说,领导成员离职后,限制三年;非领导成员离职后,限制两年。
2、公务员职务序列。《公务员法》规定,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设臵公务员职务序列。公务员职务对应相应的级别。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层次由高至低依次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共10个领导职务层次。非领导职务在厅局级以下设臵。其中,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由高到低依次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共8个非领导职务层次。在职位分类的基础上对公务员进行分级,是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一个特色。公务员级别由低到高依次为二十七级至一级。《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管理规定》明确了各职务层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1)国家级正职:一级;(2)国家级副职:四级至二级;(3)省部级正职:八级至四级;(4)省部级副职:十级至六级;(5)厅局级正职:十三级至八级;(6)厅局级副职:十五级至十级;(7)县处级正职:十八级至十二级;(8)县处级副职:二十级至十四级;(9)乡科级正职:二十二级至十六级;(10)乡科级副职:二十四级至十七级。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1)巡视员:十三级至八级;(2)副巡视员:十五级至十级;(3)调研员:十八级至十二级;(4)副调研员:二十级至十四级;(5)主任科员:二十二级至十六级;(6)副主任科员:二十二级至十七级;(7)科员:二十六级至十八级;(8)办事员:二十七级至十九级。
3、公务员衔级管理。公务员法规定,在实施职位管理的同时,国家根据人民警察以及海关、驻外外交机构的工作特点,设臵与其职位相对应的衔级。衔级根据实际管理需要依法设臵,职务与衔级不是彼此完全独立的关系。衔级的主要功能是,在特定的工作场景下能够迅速识别身份,理顺指挥关系,完成工作任务。人民警察、海关、外交机构公务员的工作有其特殊性。如,警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和刑事司法力量。警察队伍中有80%以上的人员集中在基层和一线,执勤高度分散。人民警察在打击犯罪的现场执法中经常是各部门、各警种协同作战,特定场合下可能出现彼此互不相识的情况,而警衔制度可以迅速确定彼此之间的指挥关系。在警衔的具体设臵上,设5等13级。(1)总警监、副总警监;(2)警监:一级、二级、三级;(3)警督:一级、二级、三级;(4)警司:一级、二级、三级;(5)警员:一级、二级。担任行政职务的人民警察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警衔:(1)部级正职:总警监;(2)部级副职:副总警监;(3)厅局级正职:一级警监至二级警监;(4)厅局级副职:二级警监至三级警监;(5)处局级正职:三级警监至二级警督;(6)处局级副职:一级警督至三级警督;(7)科局级正职:一级警督至一级警司;(8)科局级副职:二级警督至二级警司;(9)科员(警长)职:二级警督至三级警司;(10)办事员(警员)职:一级警司至二级警员。海关公务员在打击走私的现场执法中会出现类似的情形。所以,海关官衔也设臵5等13级。驻外外交机构公务员是国家派驻各国大使馆、总领事馆、领事馆以及常驻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代表处等驻外外交机构工作的工作人员,其衔级拟定分为:大使衔、参赞衔、一等秘书衔、二等秘书衔和随员衔,并将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通过专门立法形式予以明确。
(四)关于进入公务员队伍的途径
进入公务员队伍的途径,也叫公务员队伍的入口,是关系到公务员队伍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关口。这个入口非常关键,所以我们人事管理工作者经常有一句话叫“严把入口关”。《公务员法》在严把入口关方面,跟《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明确规定了非公职人员或者非公务员身份的人员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渠道,主要包括五种:即录用、调任、公开选拔、选举和聘任。
1、考试录用。这是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一条最基本的途径或者最主要的途径,也是进入公务员队伍比例最大的一个进口。录用的范围是指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包括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和主任科员四个职务层次。“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是适应职位分类制度而确定的,包括担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中相当于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录用的对象是机关以外的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公民,而不限于从事公务的人员。录用的方式是实行“凡进必考”,经过严格的考试来进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一些县、乡机关中存在“股长”、“副股长”,这不属于公务员法中规定的领导职务,因而,县、乡机关如果从公务员队伍以外的人员中补充担任“股长”、“副股长”的人员,不能直接从机关外调任,而应适用考试录用。
2、调任。非公务员身份的人员,可以通过调入的办法进入公务员队伍,取得公务员身份。调任的范围主要是担任领导职务和相当于副调研员以上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调任的对象是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任的基本程序就是考察,看他是否符合调任条件。如果符合,按照惯例一次审批就行了。但是《公务员法》里面还规定了一句话,就是必要时可以对拟调任人选进行考试。这一条是《公务员法》在过去《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基础上,新增加的一个要求。
3、公开选拔。从适用对象上跟调入对象完全一致;略微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公开选拔的担任领导职务人员,主要是部门的副职多一点。公开选拔的程序更接近于考试录用的程序。
4、选举。适用于选任制的公务员。与前面几种进入途径最大的区别,就是要经过一定的会议进行投票或者表决,决定此人能不能当公务员。
5、聘任。非公务员身份的人员要当公务员,可以通过聘任进入公务员队伍。聘任制是《公务员法》在确定公务员队伍入口方面的一个最大的改革措施,也是《公务员法》和现行的《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最大的创新点之一。聘任制公务员主要依据聘任合同进行管理,不执行公务员法有关工资、福利、保险的规定。聘任期满,任用关系自然解除。需要时,可以约定续聘。实行聘任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机关对一些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降低对一些辅助性人员的用人成本,形成一种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弥补委任制任用方式的僵化和不足的方面。
此外,根据国家指令性安臵政策,如国家规定可按军转干部的15%增加行政编制,主要用于安排部分师、团级职务的军转干部。另外,在职公务员,即已经通过法定方式取得公务员身份的人员,从现工作单位或者部门交流到其他机关工作,属于工作单位的变动,不是公务员关系的重新确立,不必再考试录用,可以按照公务员交流的规定直接办理手续。除以上途径外,其他由企业直接进入机关或由事业直接进入机关的,均为逆向流动,属于政策严格限制流动的范畴。
(五)关于公务员队伍的管理
公务员管理包括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职位聘任等方面。有些内容很好理解,这里重点对公务员的考核、交流、辞职辞退、奖励惩戒和职务任免的有关内容进行解读。
1、公务员考核。《公务员暂行条例》将公务员考核等次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从实践看,这样的三个等次,在“称职”和“不称职”之间缺少过渡层次,不容易发挥考核的区分作用,容易形成大平台现象。因此,《公务员法》将公务员考核等次划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一般来说,每个等次的基本要求是:优秀:公务员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都表现出色,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成绩显著。《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优秀比例不超过15%。称职:公务员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都达到任职的要求,很好或者比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基本称职:公务员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勉强达到任职的要求,勉强完成工作任务。不称职:公务员政治、业务素质较差,达不到现任职务的要求;或在某一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中造成严重失误。在实际执行中,各个等次的具体标准,应根据公务员的不同类别、不同部门、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加以具体化,分别作出规定。公务员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定期考核结果是否反馈给被考核者,各国做法不一致。法国规定,考核分数通知被考核者,并由本人签字;评语的基本评价也告知本人。英国只有在评语为劣等时,才通知本人,并说明理由。日本则不把考核结果通知本人。我国《公务员法》规定,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这一做法体现了公务员权利保障的原则和考核结果的公开透明,使公务员能够了解单位对自己的基本评价,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为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防止因个别人的好恶恩怨、单纯主观印象或其他原因而造成考核结果不公平、不合理,《公务员法》还赋予公务员对考核结果申请复核和申诉的权利。另外,公务员法还把定期考核结果确定为调整公务员的职务、级别和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要予以辞退;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年终奖金;累计5年定期考核结果均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可以在职务对应级别范围内晋升一个级别。
2、公务员交流。是指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或公务员个人愿望,通过调任、转任、挂职锻炼等形式变换公务员的工作职位,从而产生或变更公务员职务关系或工作关系的一种人事管理活动与过程。公务员交流的范围,包括内部交流和外部交流两种。内部交流,是指在公务员队伍内跨地区、跨部门的交流和在同一部门内不同职位之间的交流。外部交流,是指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的交流。这里所称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主要包括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妇联共青团等人民团体机关中的工作人员;以及中国残联、宋庆龄基金会、法学会等群众团体机关中的工作人员等。公务员交流的方式,分为调任、转任、挂职锻炼三种。调任在前面已有详述;转任是指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在机关系统内跨地区、跨部门的调动,或者在同一部门内的不同职务之间进行的转换任职;挂职锻炼是指选派公务员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挂职学习。挂职锻炼期间,不改变与原单位的人事关系。调任是从机关外调入到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副调研员以上非领导职务,属外部交流范围;转任是公务员的内部交流,不涉及身份的变动,只是改变了行政隶属关系,即职务关系发生变更;挂职锻炼既可以在机关内部进行,也可在机关外进行,但均不改变公务员身份,也不改变其行政隶属关系,只是临时改变其工作关系。
3、辞职辞退。公务员辞职辞退是公务员管理的重要环节,它与公务员的录用、退休等一起,形成公务员队伍人员更新机制,在促进公务员队伍的新陈代谢,保证公务员队伍的精干和活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务员辞去公职,是指公务员根据本人意愿提出,并经任免机关批准,依法解除其与机关的职务关系。辞退是指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在法定的管理权限内做出的解除其与公务员之间存在的职务关系的行为。这里我从三个方面对公务员辞职辞退的内容作以阐释。一是公务员辞职的限制性条件。公务员承担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能,关系重大,在保证公务员辞去公职权利的同时,也必须保障公共利益不受损害。辞去公职的限制性条件有以下五个:(1)未满国家规定的服务年限的。公务员法对最低服务年限没有做出具体规定,留给下一步的单项法规进行规定,但规定了公务员未满最低服务年限的,不得提出辞去公职的申请,任免机关也不得批准该公务员的申请;(2)在涉及国家秘密等特殊职位任职或者离开上述职位不满国家规定脱密期限的。这里的特殊职位,是指保密法规定的“经管国家秘密事项”的工作岗位。秘密事项包括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关于脱密期限,依照国家有关保密的法规规定执行;(3)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且须由本人继续处理的。在实践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某个公务员承担或参加某项重要工作,该项工作未完成时,如果中途换人,有可能影响工作全局,损害国家利益。在这种情形下,公务员也不得辞职。这里的“重要公务”是指与国家或者机关的重大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务活动;(4)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上述情形也可以概括为:“正在接受审查的”,包括审计审查、纪律审查、司法审查。纪律审查和司法审查一般是指已正式立案的。这一规定也是为了防止违法违纪人员以辞职来逃避责任;(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去公职的情形。这项是兜底条款,为进一步完善辞去公职制度留下了余地,但同时也表明,对公务员辞职的限制性条件只能由法律、行政法规来进行规定,以便于更好地保护公务员的权益。二是公务员辞去领导职务的几种情形。第一种情形因公辞职。是指担任领导职务主要是担任选任制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变动职务,依照法律或者章程的规定,向任免机关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第二种情形自愿辞职。是指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因个人或者其他原因,自愿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自愿辞职是领导干部的一项权利,也是健全正常的退出机制,实现干部能上能下的一条重要渠道。同时,对自愿辞职的也做出了必要限制,根据《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党政领导干部在涉及国家安全、重要机密等特殊职位上任职且不满脱密期限的;党政领导干部有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且须由本人继续处理的;由人大、政协选举、任命、决定任命的领导干部任职不满一年的;正在接受纪检机关(监察部门)、司法机关调查或者审计机关审计等情况的,不得辞去领导职务。第三种情形引咎辞职。是指公务员中的领导成员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不宜再担任现职,由本人主动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引咎辞职是担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对本人失职失误的一种主动追究。《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明确了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的九种情形和程序,这里就不细说了。第四种情形责令辞职。是指任免机关根据领导成员任职期间的表现,认定其已不再适合担任现职,通过一定程序责令其辞去现任领导职务。责令辞职适用于两种情况:一是领导成员应引咎辞职,本人不提出辞职的;二是根据领导成员任职期间的表现,认定其已不再适合担任现职的。责令辞职实际上是组织上对不再适合担任现职的领导成员的一种组织处理。三是不得辞退公务员的情形。从保护公务员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出发,公务员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辞退公务员:(1)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公务员,不得辞退。首先,公务员是在工作中遭遇事故或者因工作原因接触有害环境,造成了残废;其次,公务员现在的状态是丧失或者部分丧失了工作能力;(2)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公务员,不得辞退。公务员在工作中患了重病,或者在工作中或者生活中负伤,精神和经济的压力增加了,需要所在机关予以特别的关怀和爱护。不同的疾病和伤情,治疗期长短不同,对此应按有关规定执行;(3)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不得辞退。孕期、产假、哺乳期,是女性公务员的特殊时期。规定不得辞退处于这个期间的女性公务员,体现了国家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一贯精神,这与劳动法的规定也是一致的,使得女性公务员和企业女职工一样受到了应有的法律保护,完善了我国对妇女的法律保护体系;(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退的情形。这是一个兜底条款,给以后完善辞退制度留下余地。根据该条规定,有关辞退的情形只能由法律和行政法规设定,地方性法规以及政府规章等均不可以设定辞退公务员的情形,这有利于保证把辞退限定在适当的范围内,防止辞退的滥用。
4、奖励与惩戒。公务员奖励制度,是指机关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有关章程的规定,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工作业绩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给予一定荣誉或者物质利益以示鼓励的制度。奖励的种类分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对受奖励的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予以表彰,并给予一次性奖金或者其他待遇。对在本职工作中做出成绩的,一般应当结合公务员考核进行。对在特定环境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应当随时给予奖励。《公务员法》规定了给予奖励的10种情形,非常清楚,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国家公务员奖励暂行规定》明确了奖励的审批权限:嘉奖、记三等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批准。记二等功,由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批准。记一等功,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工作部门批准。国务院授予荣誉称号,经国务院人事部门审核后,由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经本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务院工作部门授予荣誉称号,经国务院人事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国务院工作部门批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奖励权限的规定,给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命的人民政府领导人员奖励,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对政府工作部门领导人员的奖励,由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批机关在给予国家公务员奖励时,应当按国家公务员管理权限,征得主管机关的同意。公务员惩戒制度,是公务员违反纪律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公务员处分应当具备一定条件:一是公务员有违法或者违反纪律的行为。“违法”就是没有按照法律规定作为或不作为。“违纪”既包括违反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不得违反的十六项纪律规定,也包括其他法律、法规专门为职位或者工作性质特殊的公务员做出的特殊纪律规定,还包括各机关制定的内部纪律,当然这些内部纪律不得与法律、法规规定的纪律相矛盾。二是公务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按照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纪律责任,且不存在免予处分的情形。具备上述两个条件,机关可以依照法定程序对公务员的违纪行为进行处分。处分的种类由轻到重依次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处分的后果是:受警告处分的在处分影响期限内,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但可以晋升工资档次。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仅不得晋升职务、级别,而且也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撤职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应降低一定职务层次任职,还要按照规定降低其级别。受开除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解除其与单位的人事关系,今后不得再次被录用为公务员。公务员免予处分,是指机关对虽有违反纪律行为,但情节显著轻微,且经过批评教育已经认识错误并能够改正的违纪人员的一种处理措施。免予处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公务员的行为构成违纪但不违法。二是违纪行为显著轻微,也就是说违纪行为情节不恶劣,也没有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后果危害不大。三是违纪者本人经批评教育后已认识了错误并能够及时改正。需要指出的是,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是“可以”免予处分,不是“必须”或“应当”免予处分,是否免予处分还应当考虑到违纪行为的性质、本人的一贯表现等因素。处分的解除,受处分的公务员解除处分后,晋升工资档次、级别和职务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受到降级、撤职处分的公务员在解除处分后,并不视为恢复该公务员在受处分前的级别和职务,今后的晋级、晋职应当在受处分后新确定的级别和职务的基础上进行。受到开除处分的,其与单位的人事关系已经解除,不存在处分的解除问题。
5、职务任免。这里重点对公务员任职须具备的前提条件进行阐释。《公务员法》规定,任命公务员职务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前提条件:有编制、有职数、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前两个条件有编制、有职数,这是根据我国机构编制管理制度来规定的。按照现行机构编制管理制度,任何机关根据承担的职能任务核定的编制数额,都是确定的,不能突破;机关的职数即职务的比例和数额也是确定的,也不能突破。因此,任命公务员职务,必须在本机关的编制数额和职数限额之内进行。第三个条件即有相应的职位空缺,是根据机关职位管理的需要做出的规定。比如任命某人为甲处副科长,甲处就必须有副科长的职位空缺,如没有空缺则不能任职。尽管不突破该单位副科长总数限额,也是不允许的。这种规定,目的是保证机关内设机构职位管理科学,人员构成合理,有效完成承担的职能,避免出现机关职位管理混乱、履行职能不平衡等问题。
(六)关于公务员的退出机制 公务员队伍建设,既要解决“能上能下”的问题,还要解决“能进能出”的问题。退出出口总体上来讲,应该说有六个途径: 第一条途径,调出。调出是公务员队伍的一个很重要、很基本的一个出口。调出分两种,一种是个人自愿申请调出,一种是组织安排调出。第二条途径,退休。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退出机制。公务员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应当退出公务员队伍;达到一定工龄的,可以申请提前退休,退出公务员队伍,享受退休待遇。第三条途径,辞职。最大的变化,就是《公务员法》的辞职概念,与《公务员暂行条例》比起来扩大了。公务员辞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辞职离开机关,离开公务员队伍;另一部分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可以不离开公务员队伍,只申请辞去担任的领导职务。第四条途径,辞退。前面已经作了详细阐述,这里不再多讲。第五条途径,任期届满。指选任制公务员任期届满不再连任并且离开公务员队伍的情况。第六条途径,聘任制公务员解聘问题。分三种情况:一是聘任合同期满,双方不再续聘;二是在聘用期内,双方协商解除聘用合同;三是聘用期内,依法单方面的解除聘用合同。
以上结合《公务员法》的有关内容,从四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了共同学习。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提出批评意见,同时诚恳欢迎大家对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有关问题提出建议。贯彻落实《公务员法》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今天,在座各位多是各单位、各部门的主要领导,是在本单位、本部门贯彻落实《公务员法》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衷心希望通过这次学习,能够起到宣讲公务员法的作用,使大家能够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全力抓好公务员法的前期贯彻实施工作。
第四篇:讲座主持词
主持词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按照上级相关精神,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提高防范安全事故能力,推动安全发展及应急科学管理。今天我们特举办这次“消防安全、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知识专题讲座”。
今天讲座内容分为两部分,按照先后顺序分别由广西国安消防宣传中心罗鼎燊(shēn)教官带来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港南区政府应急办刘兴华主任带来应急管理知识讲座。罗鼎燊教官从2011年至今在广西国安防火宣传中心担任消防教育培训部教官,一直致力于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协助单位做灭火疏散演习和完善单位消防档案。在其任教近4年,罗教官自身具备了丰富的消防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宣传消防工作。受到各地的好评!刘兴华主任也是一直从事我区应急管理工作,对应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也具体丰富的经验。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真诚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
为了保证今天听课的效果,我请大家将手机调为震动,不要在会场接打电话、不要随意走动及中途退场。
下面,首先请罗鼎燊教官给我们讲课,大家鼓掌欢迎。…………………………………………
感谢罗鼎燊教官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讲座,下面有请刘兴华主任带来应急管理知识讲座,大家鼓掌欢迎。
…………………………………… 谢谢2位给我们带来的方法具体、操作性强、内容丰富、生动精彩的讲座,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志,认真学习领会讲座精神,会后能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应急防范的工作。
最后,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下面宣布一个通知:散会后大家集中下面的操场举行防火应急演练,演练由罗鼎燊教官主持。现在散会!
第五篇:讲座主持词
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最美人间四月天” 四月,是个春光烂漫的季节,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学本课堂”主题研讨专题月。老师们,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心任务。作为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必须能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否则无法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县局的布置,以及我们自己学校的工作安排,今天我们有请洪校长为我们做学本课堂《文本解读》的讲座。大家掌声欢迎
„„
„„
„„
„„
老师们,听了洪校长的讲座,我们耳目一新,可以说他的讲座如沐春风,如淋春雨,我们的困惑与不足得到了圆满解决,对文本有了新的认识与解读。非常感谢洪校长的精彩讲座,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以洪校长的讲座为引领,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最佳途径,大胆求证,努力探索,稳步提升,早日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真正地达到高效,实现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质的飞跃。同时希望全体教师认真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质的提升、新的突破。下面布置一个作业:请各位老师在百忙之中抽点时间写一篇心得,于本周发送到钱库四小教务邮箱(qksxjw@163.com)。今天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