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职人员工资该向谁看齐
公职人员工资该向谁看齐?
如果以社会平均工资作为参照,公务员、教师等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都是高于这个平均水平。作为财政供养人员群体之一的教师,喊穷的声音是非常大。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自己的工资要向公务员看齐。
既然教师工资要向公务员看齐,但是公务员又向谁看齐?也就说,包括教师的公职人员工资最终将向什么地方看齐?公职人员高于全社会的平均工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刘植荣在《85%的人应该涨工资》这本书提供了一组数据,“2008年,美国公务员的封顶工资是191300,而这一年外科医生的工资是206770;公务员的最低工资是17046,而这一年餐馆上菜工的工资为17400,数据显示,美国公务员的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都低于私企。2008年,美国政府公务员的工资在全国平均工资42270附近的是8—9级,在15个级别里属中上,美国公务员队伍级别是金字塔形,也就说,大多数公务员领取的薪水低于全国平均
水平,这与法律规定的公务员工资不得超过私企相符。”
为何美国公务员工资低于全社会平均工资?答案很简单,美国法律规定公务员工资不得高于私企。既然公务员是花费纳税人的钱,所以美国公务员无权给自己涨工资,必须经过纳税人同意。同时,法律规
定公务员工资标准参照私企,并且不得高于同类地区私企同等职别职工工资。
不管公务员,还是教师,只要工资来源是纳税人的钱,就必须经过纳税人同意。实际上,所有公职人员加工资,都不把纳税人放在眼里。当然,这个想法不会在很短时间实现了,但是起码我们要向着合理的方向而努力。公职人员加工资必须经过纳税人同意,这是纳税人的权利。
我觉得法律应该规定公务员工资不得高于全社会平均工资,当然也包括财政供养的所有公职人员。事实上,所谓的工资倍增计划,无非就是给公职人员加工资找借口。公务员就是纳税人花钱雇佣的,那么佣人的工资必须经过主人同意,这是一个正常的逻辑。如果佣人可以随意给自己加工资,那么就不是佣人
了,而是强盗了。
公职人员可以通过喊穷,从而给自己争取到加工资的机会。然而社会多数群体,他们的工资是市场定价的,即使到处喊穷也没有用。因此,公职人员喊穷的时候,我们是否要关注更需要加薪的弱势群体。
第二篇:公职人员享受低保打了谁的脸
公职人员享受低保打了谁的脸
7名公职人员享受低保待遇,这件不可思议的事是谁干的?昨天,记者从河南省纪委监察厅预防腐败局网站获悉,郑州市通报4起懒政怠政为官不为典型案例,登封市民政局低保科原科长荣钢建失职,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1月7日新华网)
低保本是社会最低生活保障,是国家给予农村低收入群体的保命钱,也是社会救助机制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然而,在一些地方,主管人员却将低保金中饱私囊、搜刮钱财、帮亲助友,把低保救助作为一种私人权利在滥用,导致本不应该享受低保的人享受低保救助,成为社会救助机制的诟病。此次,河南登封市查出7名公职人员吃低保,该市民政局低保科原科长荣钢建因工作失职,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而在前不久,国家审计部门对内蒙古的审计中也发现,从2014年至2015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14个盟市的81个旗县(区)民政局审查把关不严,为884名不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财政供养人员发放低保资金1076万元。由此说明,让不应享受低保的人享受国家救助保障,既伤了社会救助机制的初衷,也伤了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
众所周知,低保资金来自国家公共财政,低保审批属于政府权力范围。一个困难群众要纳入低保对象,必须通过基层组织认定推荐和把关,才能送到民政部门审核认定,最终根据审定的名单按月发放。而作为国家公职人员,一边领着政府发放的税银,另一边又领着低保救助金,听起来的确是令人匪夷所思。可以说,让明显不符合条件的公职人员吃低保,难脱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瓜田李下之嫌。而作为大权在握的民政职能部门,理当严格执行国家低保发放政策,对每名有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应亲力亲为认真审核把关,做到执行标准不走样、程序正义不怕查,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当保即保,好事办好。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的上下级间却变成了利益的链条,干起了关系保、人情保的权力买卖,通过弄虚作假骗取低保金,使国家财政蒙受了重大损失,也让政府的公信力受到很大的打击。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故意签署同意享受意见的,应给予相关人员行政处分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让享有工资薪酬的公职人员享受低保,显然属弄虚作假的骗保行为,其相关人员理当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作为一项有着严密审核机制的低保发放政策,能够让这么多本不应享受低保的人领到了低保救助金,必须是上下串通一气方能审核过关的。因此,对于审计部门发现公职人员骗取低保的问题,纪律监察部门必须按照国家党纪国法严格追责,除了要彻查弄虚作假的权力部门相关责任人外,还要查处领着低保的公职人员,必须让国家财政发放给困难群众的救命钱真正用到实处,发放到确需受到救助的困难群众身上,决不能让这种权力的性而影响到了社会的公平。
政府与百姓是鱼水情,落实好国家的扶贫资金是公职人员的职责和本份,对于公职人员队伍内部的败类我们要坚决的肃清,不仅要对涉事者把吃进去的吐出来的如数退赔,更要启动对其违纪违法行为的真相查究,确保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严防类似时间再次发生,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铺平道路。
第三篇:我国拟提高社区医生待遇工资拟向教师看齐
我国正在考虑推出相关政策,使同等资质的医生到社区工作的待遇,好于他同期留在大医院的待遇。前天,在原上海交通大学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两校合并五周年大会暨卓越医学教育论坛上,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拟通过相关政策吸引医生进入社区医院。
陈竺在主旨报告中透露,我国慢性病正在以“井喷”的态势发展。现阶段,我国慢性病的发展呈现严峻态势,一项最新调查显示,2002至2008年的6年之间,糖尿病发病率增长了4倍,仅20岁以上的显性糖尿病患者已占到9.7%.陈竺表示,按照这种趋势,十年后,很难想像将会有多少国人患上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事实上,关于肾功能的治疗已成为亚洲国家医保的第一负担。他坦言,由此不难判断,中国医学未来的“主战场”在社区,慢性病的防治主要在社区医院。因为大医院主治医生一天最少要看四五十个病人,他们无法“分身”兼顾慢性病患者。
陈竺提到,人力资源是我国医疗卫生中的短板,尤其是缺乏在基层服务的高层次人才。好医生都在大医院,人们对社区医院的医生没有信心。“大多医学生都希望留在大医院工作。事实上,哈佛医学院70%的学生都在社区医院,这丝毫不妨碍哈佛医学院成为世界第一的医学院。”陈竺表示,这一现象与政府部门的政策设计存在缺陷有关。现在,医学生在大医院工作的待遇和机遇,都明显好于社区医院,他们当然会以大医院作为自己的目标。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陈竺明确表态说,我国正在考虑推出相关政策,使同等资质的医生到社区工作的待遇,好于他同期留在大医院的待遇,以吸引高层次人才进入社区医院。社区医生工资拟向教师看齐
由于社区医生待遇低,现在很多社区医院都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困难。昨天,记者从市卫生局获悉,目前卫生部门正在同相关部门协调,推动社区医务人员工资水平向公务员和教师看齐,同时还计划工资上涨后拿出一部分用于绩效考核。
2006年至今,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诊患者提高了3倍以上,日均门急诊人次由不足2万人次提高到6万人次以上,还增加了大量居民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工作。但卫生部门统计显示,2009年,全市社区在岗卫生服务人员的平均工资年人均4.2万元,仍停留在2006年的水平。去年下半年,国务院部署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将社区卫生机构的职工薪酬首先纳入绩效工资改革之列。市卫生局希望借助这个机会推动社区医务人员涨薪,并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建议。卫生部门表示,这一计划能否实现还要等相关部门批复,以及全市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考核方案。
早在去年下半年,本市就启动了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考核试点,将社区“家庭医生”团队向居民提供健康服务的质量与数量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但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薪酬是预先设定的,此外,全市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占全部薪酬量的比例、标准均未确定,因此,社区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管理尚未与薪酬挂钩。
第四篇: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落地 7月起工资社保向企业看齐
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落地 7月起工资社保向企业看齐
2014年05月27日 00:33
来源: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王红茹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起正式执行,因涉及全国111万个事业单位、3153万事业编制人员而备受瞩目。《条例》共10章44条2800字,看似简单的文体背后,隐含的问题却不简单:比如,如何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如何落实,等等。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起正式执行,因涉及全国111万个事业单位、3153万事业编制人员而备受瞩目。《条例》涉及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以及事业单位工资福利、社会保险改革等内容。
推荐阅读:
中部某市官员:只要公务员养老金并轨我立马辞职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王红茹| 北京报道
国务院近日发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聘用合同、奖惩及争议处理、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等人事管理主要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这一法规将于7月1日起正式执行,因涉及全国111万个事业单位、3153万事业编制人员而备受瞩目。
《条例》共10章44条2800字,看似简单的文体背后,隐含的问题却不简单:比如,如何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如何落实,等等。据了解,《条例》的配套文件仍待出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4月25日表示,人社部今年将研究制定一系列相关制度,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
核心是要建立“三能”用人机制
近年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以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已初步建立,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能进能出、能上
能下的用人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聘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终止,各地做法不统一;奖惩等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健全;人事争议处理依据不够明确等等。
这是相关部门负责人5月15日答记者问时对我国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现状的表述。我国的公开招聘制度首次提出是在2005年由原人事部发布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中,该规定明确提出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凡符合条件的各类人员均可报名应聘。
这项制度自2006年实施以来,事业单位招聘引入了公平竞争机制,把住了人员进口关,提高了新进人员的整体素质。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个别地方却屡次发生“萝卜招聘”、“内部招聘”这类“因人设岗”的用人违规事件。
为避免此类事件,时隔9年之后,新出台的《条例》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从“部门规定”上升为了具有法律效能的“行政法规”,这无疑将进一步强化和规范事业单位的招聘行为,有效杜绝事业单位违规招聘现象的发生。
“《条例》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事业单位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机制,相应的,收入也跟着能增能减。而实现„三能‟是最难的。”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事业单位工资将由市场决定
机关、事业单位跟企业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差距,一直饱受争议。
我国事业单位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类型。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旱涝保收”,最具“含金量”,只要干好工作就能“衣食无忧”;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则需要想尽办法去创收,员工感觉“压力山大”。
此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全额、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之间的工资分配水平差异也比较大,业内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事业单位没有严格执行相关工资制度改革办法。
这一局面将于今年7月1日起发生改变。《条例》第七章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苏海南向《中国经济周刊》解释,正常的增长机制就是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可比人员的工资水平及其变动以及物价的变动等情况来安排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的增长,让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能够共享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同时使他们的收入与其所提供的公益性服务、绩效的好差挂钩,得到其应得的劳动报酬。
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我国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始于2006年,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工资的第四次大的改革。此次工资改革办法的确定,充分考虑各类工作人员资历等条件的差别,使公务员工资适当拉开不同职务、不同级别之间的差距,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与其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相联系。
长期以来,机关与事业单位一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多年来,我国对事业单位的工资管理也是随着公务员工资的调整做出安排,两者走的是同一条路径。
而如何落实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是接下来要面临的一道难题。对此,苏海南开出了一剂良方:“公务员的工资调整在《公务员法》里讲得很清楚,就是要参考企业相当人员的工资水平情况来相应调整,所以现在很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企业相当人员的工资调查制度,了解社会平均工资的变化情况,据此安排机关工作人员工资的调整,在参考机关工资水平及其调整的基础上,相应安排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调整。”苏海南说。
这也就意味着,工资增长机制出台后,事业单位的工资调整将不再简单由政府决定,而是跟机关一起由政府参照市场可比人员工资水平及其变动来决定。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平均工资的调整,以及物价的变化幅度等,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将逐步增长,并与社会可比人员工资水平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
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终落地
事业单位退休金可达四五千元,而企业单位养老金只有一两千元。事业单位跟企业单位的养老金差距,导致近年来“养老金并轨”呼声一直居高不下。
对此,《条例》明确,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这让呼吁多年的“养老金并轨”终于落了地。其实,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非新事物。去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决定》已明确: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无疑,《条例》提出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社保,是对《决定》的贯彻实施,同时也再次释放出“养老金并轨”启动的信号。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养老金并轨”怎么并?钱从哪里来?此次出台的《条例》并没有涉及。
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养老金制度有三个环节:找钱、管钱、发钱,而这三个环节首先要做到如何找到钱,这也是事业单位改革遇到的最大难题,然后才是如何确定待遇,如何发放待遇。
当前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国有单位缴费费率为工资总额的20%,民营、个体单位缴费费率均为12%。相比世界其他国家,我国的缴费费率偏高。资料显示,人社部曾对世界上173个国家社会保险费率进行统计,目前中国单位和个人缴纳五项社会保险费率之和为40%左右,在列出统计数据的国家中居第13位。而中国五项社会保险费率中,主要是养老保险费率偏高(单位缴20%,个人缴8%)。而其他四项社会保险费率之和在12%左右,在所知各国中居第34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目前《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缴费来自财政收入,但是对于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而言,钱从哪里来的确是个问题。
在杨燕绥看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筹资达到工资总额20%的费率太高,她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现在大部分事业单位是差额拨款,像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的一部分工资要靠科研、医院创收、学校扩招等来解决,这已经导致中国很多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不足和乱收费等现象,不仅扰乱了公共服务的秩序,而且影响公共服务机构和群众的关系。”
最典型的当数医院“医闹”。我国的公立医院由于数量大,财政补贴不足,无奈医生只能去卖药,严重影响了医患关系。
反对声一直未曾间断。在今年两会上,60位人大代表联合签名反对以这种方式进行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
“大家不反对„并轨‟,但是大家对以这种方式改革的顾虑很多,因为这60个代表基本上都是学校校长、医院院长。”杨燕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事业单位作为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占工资总额20%的养老保险缴费资金如果没有明确的来源,就会导致事业单位乱收费,影响公共服务的质量以及事业单位与群众的关系。
“这也确实是事业单位领导的顾虑,主要是事业单位没有筹集资金的能力,没有正常筹集资金的来源,就要以非正常的形式进行。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这么多年推不下去,这是最大的阻力。”杨燕绥说。
而此次《条例》只原则说明“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但是如何做,还没有下文。
“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职工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这种改革方式是行不通的,因为企业把20%的养老保险缴费计入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是事业单位不能计入成本,再转嫁给公共服务的对象,因为他们是学生和病人,怎么能加到他们身上呢?”杨燕绥反问。
第五篇:2012吉林省公务员考试:代课教师25元工资是谁的耻辱?
吉林市华图教育
2012:代课教师25元工资是谁的耻辱?
【导读】近日,网曝贵州纳雍县代课教师每月工资25元。6月5日,纳雍县政府表示,截止2012年2月,全县尚有代课人员344人,纳雍县决定对符合条件的代课老师,按每月1000元的待遇进行发放,并根据政策规定由县财政为其缴纳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
每月25元工资,这是一个让人不敢相信的数字,但它居然是真的!25元钱,在当今社会能买到什么?能买一包烟,打一次车,看半场电影,一个人吃一顿肯德基还未必能吃饱。一个月给代课教师25元,难道让他们喝西北风吗?即使把代课老师看作乞丐,政府也不能这样打发。贵州省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多少?扶贫标准又是多少?2010年,贵州省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达到30523元,纳雍县代课教师的年薪却仅有300元,两者相差100倍!
25元代课费是教育界之耻
纳雍地处大山深处,自然条件恶劣,很少有年轻人毕业愿意到那里教书。六七十年代,教育要发展,师资又紧缺,是这些可爱又可敬的民师填补了这个空白,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期间,他们任劳任怨,教书育人数十载,为教育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的代课教师一个人是整个村庄的老师,有的老师从20岁教到40岁,把自家教成了村里最穷的,最后什么也没落下。试问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是否想过这些老师们的生存问题,养老问题,健康问题,子女教育问题„„仅靠月薪25元的工资,让他们如何有尊严地生存呢?这不仅是这些老师的悲哀,这是整个教育界的悲哀与耻辱。
现在,这些代课老师成了一群被遗忘的人。这群人不是只有5位,在纳雍当地就有150名。据《新闻1+1》披露,截至2009年9月,全国还有20多万名代课教师。2010年,据媒体报道,作为教育强省的广东居然还有6万多名代课教师。“最美教师”张丽莉不也是一名代课教师吗?
月薪25元,可能是代课教师中的极端现象,但是代课教师待遇低的问题不容忽视。
人们常说,一个国家对教育的态度就是对未来的态度,对代课教师权益的忽视,也是对国家未来的忽视,对下一代的受教育权利的漠视。教育长期投资不足,我们已经对不起孩子了,岂能再对不起教师?(青岛日报)
代课教师25元工资只“调整”不“补偿”?
乍一看到“代课教师每月工资25元”,就觉得是假新闻。你如何相信自己的眼睛?N年前,一张“大团结”都不能逛超市、逛菜场了,如今25元还能做什么?除非作为“贵州纳雍县代课教师每月工资”!
真的不知道纳雍县领导、尤其是纳雍县教育局领导,是怎么好意思、怎么忍心,把这25元工资发给代课教师的?那宴席上的一瓶茅台,曾经价格高达2500元,相当于这代课教师100个月的工资,可想而知,贵州纳雍县的代课教师,一辈子也赚不出人家的一顿酒宴。
这将载入历史史册的滑天下之大稽、荒天下之大谬,偶然被网友发现,被媒体曝光。纳雍县政府经调查核实,并立即召开紧急会,决定对符合条件的未转岗代课人员从研究之日起,按每月1000元的待遇进行发放,也算是迅速响应了。可是这“响应”很不到位,依然让人寒心。
全县尚有代课人员344人,只有8人“通过考试转为正式教师”,“144人转岗,待遇为1000元/月”,并“按政策规定为其缴纳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那么还有192人的命运将如何?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这些代课教师,这么多年来“25元”的卑微和煎熬,就这样一笔勾销?Ta们付出了青春,付出了心血,每月只得25元,纳雍县政府究竟亏欠了Ta们多少?难道就一点儿也不给补偿?欠债要还。
每月25元的工资,肯定够不上代课教师的劳动应得,这就是一种欠债行为。如果说过去欠债是无意识的,那么现在还债就应当是有意识的。如果说强行欠债是一个不该发生的错误,那么现在欠债不还就是一个更大的错误。
即使所欠之债无力全部还上,也应当给这些受伤很深的代课教师们一个合情合理的补救。没钱吗?少一个形象工程就够了,少一笔浪费就够了。(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