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的问题调查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的问题调查
作者:杜世海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2年第02期
即墨作为青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承担着先行先试、创树经验的重任,前期围绕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自管办分开的角度,进行了调研。
目前,我市共有二级医院2处,基层医疗机构24处,职工4207人。近年来,随着经济投入的不断加大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市公立医院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经济社会效益快速提升。其中,作为全市卫生行业“排头兵”的市人民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固定资产3.4亿元;现有职工1585人,其中在编人员974人,硕士学历69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84人,中级职称494人;设46个临床医技科室、20个职能科室,开放床位1078张。近年来,通过不断强化管理和服务,市医院综合实力不断跃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同类医院第一位,被青岛市确定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2010年,全院共接诊门诊病人75.5万人次,居青岛市公立医院第4位;住院病人
4.15万人次,开展住院手术1.48万台次,业务总收入4.2亿元,均位居青岛市第3位。在注重速度和效益的同时,市医院更加注重公益性质,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着力降低群众就医用药负担。2010年,医院药品收入比例为47.8%,居青岛市第14位;出院病人人均费用、门诊人均费用分别居青岛市第8、第13位。
从市人民医院承担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情况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尚未完全实现管办分开,导致发展中存在一些难以逾越的现实困难。
一是卫生部门履行政府职能缺失。目前,公立医院由卫生行政部门举办并直接管理,是一种“父与子”的关系,容易造成监督不力和把关不严,特别是政府该管的资产管理、发展规划、重大决策等没有完全管起来,而用人权、分配权等医院自主权却管得太多太死,形成了管办“缺位”、“错位”。
二是管理服务和业务指导不到位。由于医院管理职能分散在卫生部门不同科室,相互掣肘脱节,导致管理效能不高、无法厘清责任。随着公立综合医院实力的不断提升,科研能力越来越强,人员素质越来越高,而卫生部门相关科室由于体制原因,行业水准无法与公立医院相比,医疗安全、医疗质量等方面的检查都是临时抽调医院骨干,难以真正行使监管职责。三是公立医院的公益普惠性有待加强。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基本药物零差率制度的实施,综合医院的药品差价收入大幅减少,而上级财政投入不足,仅靠市本级财力补助明显不够,公立综合医院为了生存发展不得不追求利润最大化,造成公益性大打折扣。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探索有效的管办分开形式。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参考各地的改革模式,按照上级医疗体制改革要求,如何防止公立医院的市场化倾向,确保其公益性,是一个关键问题。因此,公立医院的“管办分开”改革,必须以“公正优先、兼顾效率”为目标,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群众更多地享受到医改所带来的成果,同时又让医院增活力、医务人员受鼓舞。唯此,公立医院发展才有活力,改革才能成功。(作者系中共即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编办主任)
第二篇:太和八中高效课堂改革试点中的20个真问题
太和八中高效课堂改革试点中的20个真问题
1、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程理念,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学,讨论,展示与完成教学任务的有限时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如何解决?
2、如何避免学生假学习,假合作?
3、在学导练的模式下我们提倡只讲 重点、难点、易错点,那又如何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和其形成的过程?
4、课改中的小组评价机制和教师评价机制怎样进行?
5、集体备课作用的落实和高质量导学案编写保障问题?
6、课改背景下各课教学资源的整合问题。
7、当前的课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教育均衡,但是成绩优异的学生难以满足学习的要求。若提高问题难度,学生就无法完成讨论和展示,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8、教学改革中,各学科模式的建立。
9、在重难点部分,学生展示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在加上语言表达不够清晰,教师是否应该重新讲述,是否就浪费了学习的时间,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0、如何避免精英展示?
11、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
12、课改不仅需要对老师的培训而且还要对学生培训,学生培训应如何开展?
13、课改模式下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
14、在我校生源较为薄弱的前提下,如何进行小组带动?
15、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6、如何使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争先恐后,而又井然有序?
17、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8、导学案的编写要注意的问题?
19、课改课堂中,如何提高展示的效率和展示的范围?
20、加减分不易把握,操作繁杂,学生易产生争议且对课堂连续性产生影响,如何避免?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中的增资扩股等问题与建议
农村信用社在成立之初都是由农民参资入股组建起来的,这一组织形式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增资扩股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在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中是一大难点和亟待突破的问题。纵观农村信用社的历次改革过程,其共同点都是离不开增资扩股,但各个时期改革赋予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的特定意义。最近,我对处于欠发达地区的昭通市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中的增资扩股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分析问题,提出了建议,并整理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历次改革中增资扩股的特定含义。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中的主要问题
欠发达地区大部分属于地形地貌比较复杂,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财政主要靠转移支付。对这些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来说,存款来源少,支农资金主要靠中央银行的再贷款,投放的贷款本息难以收回,隐藏着较高的金融风险,也给增资扩股带来不少的困难。就云南昭通市来看,2004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有11个县联社、基层法人社144个。各项存款余额31.44亿元,比年初增加10.33亿元,增长48.94%;各项贷款余额22.67亿元,比年初增加5.33亿元,增长30.71%。由此可见,全市农村信用社的存贷规模不及发达地区一个县级联社。当前,农村信用社在增资扩股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扩股的认识片面。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较差、历史包袱重、资本充足率低、增资扩股的任务较重,特别是对长期亏损社来说,其难度更大、困难更多,对此的认识也不明确。有的农村信用社认为,中央银行设计的资金支持方案与增资扩股、提高资本充足率挂钩是条件苛刻,多此一举,不如比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资产和补充资本金那样,直接把“真金白银”送给农村信用社,实实在在体现国家的支持。还有的农村信用社不是把增资扩股作为自身改革、促其长久发展的措施,而是纯粹把它作为在短期内达到认购和兑付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的手段,精力放在如何谋划获得国家资金的支持上。这样的认识必然带来不规范的实际操作,很难促进农村信用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能达到“花钱买机制”目标。因此,业内有关人士指出,与其这样,还不如把中央银行向全国农村信用社发行的1600亿元专项票据资金直接用于建立存款保险基金,以发挥这部分资金在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和化解中应有的作用。
(二)股权的结构不合理。由于欠发达地区受经济不活跃的影响,农村信用社经营困难,长期未对股东分红,导致各方入股积极性不高。加之,这些地区的中小企业偏少、经济效益不高,增资扩股的对象主要依靠农民和农村信用社职工。因此,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股本金结构呈现“三多三少”的特点,即自然人股多、法人股少;资格股多、投资股少;股民多、股额少。2004年末,昭通市农村信用社股本金余额为1.28亿元,较上年增加4119万元,增长47.33%,其中:自然人股占股本金总额的90.1%,法人股占股本金总额的9.9%;资格股占股本金总额的93.8%,投资股占股本金总额的6.2%;农户入股额的起点仅100元,职工入股额的起点也仅1000元,目前全市户均股额也不足200元。由于农民入股份额小,持股分散,农民民主参与意识相对比较淡薄,不可能参与农村信用社的民主管理,最终还得由内部人控制。
(三)股金的分红无保障。农村信用社取消股金的保息分红后,只能靠改善经营,加强内部管理,增加盈利来回报股民。但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仍然较差,即使个别经营较好的,也只是微利,只能象征性分红。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的盈余额还不足以弥补历年亏损挂帐,更无从为股民分红。不仅影响股东的投资积极性,而且直接影响自然人股和投资股的股份稳定。2004年,昭通市农村信用社盈亏扎差后净利润177万元,而历年亏损挂帐高达11110万元,按这样的发展速度,还要几十年才能弥补完历年亏损。
(四)扩股的透明度缺乏。由于担心农民了解股金的真实作用后不愿入股,一些农村信用社不愿意宣传入股的意义、股民的权利和义务,更没有向股民定期公布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情况,有意无意地回避入股有风险等重要问题。大多数农村信用社只宣传“入股社员贷款优先”,你要贷款就必须先入股。因此,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扩充的股金中,主要是农户为取得农村信用社贷款支持的资格或为享受到农村信用贷款的优惠利率,而按照申请贷款额度的一定比例向农村信用社被动入的股,至于入股后能给自己带来多少收益或承担什么风险,大多数是不知道的。入股社员并不关心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更无法参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而农村信用社也无须向社员负责。这样下去的增资扩股难以起到推动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改革,也难以促进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改善。
二、进一步做好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的几点建议
增资扩股是历次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是不能逾过的一道坎。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想靠自身的积累来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做好增资扩股,才是实现农村信用社长足发展的唯一途径。
(一)提高增资扩股的认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国家适当给予资金支持,主要是由中央银行有条件给予支持,目的是通过“花钱买机制”,促进农村信用社长效稳定的发展。因此,增资扩股是农村信用社的深化改革试点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不仅是快速提高资本充足率、达到认购和兑付中央银行专项票据条件、获得中央银行资金支持、消化历史包袱、改善经营状况的有效途径,而且是促进农村信用社明晰产权关系、转换经营机制、完
社逐步改为农民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性金融组织。199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按合作制原则重新规范农村信用社的工作,清理规范农村信用社的股权设置,适当提高股金起点,在扩大吸收农民(尤其是专业户)个人股的同时,适当吸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股;取消股金保息分红政策,实行按股分红。这时的增资扩股主要是体现农村信用社坚持合作制办社方向和为农民服务的标志。
──1998年至2002年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增资扩股,在于增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的措施。随着东南亚金融**出现,为了做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中央在1997年底召开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整顿金融秩序、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从农村信用社的工作重点转向了防范和化解风险。199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整顿规范管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8〕145号),要求农村信用社要清产核资,核实损失。同时,继续实行自愿入股,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实行社员股金盈利分红。这时的增资扩股不再是坚持农村信用社合作制的标志,而主要的作用是以此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能力,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发展。
──2003年以来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增资扩股,凸显获取中央银行资金支持的必要条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把农村信用社由从前的“农民合作性金融组织”定位成“逐步把农村信用社改造成为农村社区服务的地方性金融企业”。这是相当大的突破,明确了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按照这一要求,国务院在部署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试点时,要求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为此,农村信用社都要在原有股权范围的基础上,做好清产核资工作,扩大入股范围,调整股权结构,提高入股额度,广泛吸收辖内农民、个体工商户和其他各类经济组织入股,尽快提高资本充足率,达到中央银行资金的支持标准。因此,这时的增资扩股是农村信用社既是深化改革中明晰产权关系的需要,也是取得中央银行资金支持、化解历史包袱,达到国家“花钱买机制”的重要前提和手段。
综上所述,农村信用社在历次改革中增资扩股都有不同的要求,都是作为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进行,但每次增资扩股都有特定的含义,分析回顾这些特点,有助于推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
第四篇: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中的增资扩股等问题与建议
农村信用社在成立之初都是由农民参资入股组建起来的,这一组织形式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增资扩股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在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中是一大难点和亟待突破的问题。纵观农村信用社的历次改革过程,其共同点都是离不开增资扩股,但各个时期改革赋予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的特定意义。最近,我对处于欠发达地
区的昭通市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中的增资扩股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分析问题,提出了建议,并整理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历次改革中增资扩股的特定含义。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中的主要问题
欠发达地区大部分属于地形地貌比较复杂,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财政主要靠转移支付。对这些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来说,存款来源少,支农资金主要靠中央银行的再贷款,投放的贷款本息难以收回,隐藏着较高的金融风险,也给增资扩股带来不少的困难。就云南昭通市来看,2004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有11个县联社、基层法人社144个。各项存款余额31.44亿元,比年初增加10.33亿元,增长48.94;各项贷款余额22.67亿元,比年初增加5.33亿元,增长30.71。由此可见,全市农村信用社的存贷规模不及发达地区一个县级联社。当前,农村信用社在增资扩股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扩股的认识片面。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较差、历史包袱重、资本充足率低、增资扩股的任务较重,特别是对长期亏损社来说,其难度更大、困难更多,对此的认识也不明确。有的农村信用社认为,中央银行设计的资金支持方案与增资扩股、提高资本充足率挂钩是条件苛刻,多此一举,不如比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资产和补充资本金那样,直接把“真金白银”送给农村信用社,实实在在体现国家的支持。还有的农村信用社不是把增资扩股作为自身改革、促其长久发展的措施,而是纯粹把它作为在短期内达到认购和兑付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的手段,精力放在如何谋划获得国家资金的支持上。这样的认识必然带来不规范的实际操作,很难促进农村信用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能达到“花钱买机制”目标。因此,业内有关人士指出,与其这样,还不如把中央银行向全国农村信用社发行的1600亿元专项票据资金直接用于建立存款保险基金,以发挥这部分资金在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和化解中应有的作用。
(二)股权的结构不合理。由于欠发达地区受经济不活跃的影响,农村信用社经营困难,长期未对股东分红,导致各方入股积极性不高。加之,这些地区的中小企业偏少、经济效益不高,增资扩股的对象主要依靠农民和农村信用社职工。因此,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股本金结构呈现“三多三少”的特点,即自然人股多、法人股少;资格股多、投资股少;股民多、股额少。2004年末,昭通市农村信用社股本金余额为1.28亿元,较上年增加4119万元,增长47.33,其中:自然人股占股本金总额的90.1,法人股占股本金总额的9.9;资格股占股本金总额的93.8,投资股占股本金总额的6.2;农户入股额的起点仅100元,职工入股额的起点也仅1000元,目前全市户均股额也不足200元。由于农民入股份额小,持股分散,农民民主参与意识相对比较淡薄,不可能参与农村信用社的民主管理,最终还得由内部人控制。
(三)股金的分红无保障。农村信用社取消股金的保息分红后,只能靠改善经营,加强内部管理,增加盈利来回报股民。但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仍然较差,即使个别经营较好的,也只是微利,只能象征性分红。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的盈余额还不足以弥补历年亏损挂帐,更无从为股民分红。不仅影响股东的投资积极性,而且直接影响自然人股和投资股的股份稳定。2004年,昭通市农村信用社盈亏扎差后净利润177万元,而历年亏损挂帐高达11110万元,按这样的发展速度,还要几十年才能弥补完历年亏损。
(四)扩股的透明度缺乏。由于担心农民了解股金的真实作用后不愿入股,一些农村信用社不愿意宣传入股的意义、股民的权利和义务,更没有向股民定期公布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情况,有意无意地回避入股有风险等重要问题。大多数农村信用社只宣传“入股社员贷款优先”,你要贷款就必须先入股。因此,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扩充的股金中,主要是农户为取得农村信用社贷款支持的资格或为享受到农村信用贷款的优惠利率,而按照申请贷款额度的一定比例向农村信用社被动入的股,至于入股后能给自己带来多少收益或承担什么风险,大多数是不知道的。入股社员并不关心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更无法参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而农村信用社也无须向社员负责。这样下去的增资扩股难以起到推动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改革,也难以促进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改善。
二、进一步做好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的几点建议
增资扩股是历次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重要内
容,是不能逾过的一道坎。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想靠自身的积累来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做好增资扩股,才是实现农村信用社长足发展的唯一途径。
(一)提高增资扩股的认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国家适当给予资金支持,主要是由中央银行有条件给予支持,目的是通过“花钱买机制”,促进农村信
用社长效稳定的发展。因此,增资扩股是农村信用社的深化改革试点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不仅是快速提高资本充足率、达到认购和兑付中央银行专项票据条件、获得中央银行资金支持、消化历史包袱、改善经营状况的有效途径,而且是促进农村信用社明晰产权关系、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为“三农”服务的重要举措。因此,农村信用社必须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增强做好增资扩股工作的紧迫感和重要性。
(二)不断改善股权的结构。要针对农村信用社股权结构单一的情况,按照股权结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调整股权结构,扩大入股范围,提高入股额度,广泛吸收农民、个体工商户和其他各类经济组织入股。要按照银监会有关农村信用社入股的的规定,规范股金管理。要根据经营状况合理确定扩股计划,本着“入股自愿、风险自担、服务优惠、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增资扩股的长效机制,使扩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循序渐进开展增资扩股工作,发挥好增资扩股在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中的应有作用。同时,人民银行要会同银监部门加大检查和查处力度,对“以存化股、以贷求股、以贷入股、花钱买股”等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坚决予以查处,确保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工作的合法合规,提高股本金的真实性。
(三)落实股金分红措施。农村信用社当年如有盈利,要按照财务制度和信用社章程的规定,用利润的一定比例对股东及时分红,增强股东的积极性和入股热情。如果当年盈利社还有历年亏损,要将盈利的绝大部分用于弥补历年亏损挂帐,少部分用于分红。地方政府应帮助农村信用社落实股金分红措施。农村信用社当年如出现亏损,不能给入股者分红时,必然给增资扩股工作带来困难。建议地方政府从财政预算中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或从信用社税收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给予亏损社股民分红补贴,以增强股东的积极性和入股热情,以此吸引广大农民、个体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向信用社入股。同时,要制定扭亏增盈的计划,加强内部经营管理,限期扭亏为盈。
(四)增强扩股透明度。农村信用社在募股时,要力戒误导股东,在向股东客观宣传股本金性质、盈利分红前景和可以得到优惠服务的同时,必须如实披露信用社的风险状况,对股东做出必要的风险提示,并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如果夸大其宣传,必然使股东心理预期产生巨大的落差,这将对今后信用社的信誉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农村信用社在广泛宣传增资扩股的政策基础上,要如实向社会公开近几年来的财务状况、入股社员分红情况。不能简单地向股东承诺分红多少,不能有意无意地用高分红“承诺”,更不能使入股又变为了“存款”。要让股东自己根据农村信用社的未来发展趋势,来预测风险和预期收益,增加对信用社投资的信心,从而决定自己入多少股。同时,要按照有关规定,定时召开社员代表大会,调动股东参与农村信用社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不断促进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附件:农村信用社历次改革中增资扩股的特定含义
农村信用社历次改革中的增资扩股的特定含义
1980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讨论银行工作时提出要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目的是变官办为民办,把农村信用社办得灵活一些,不受银行约束,要起民间借贷作用。这是国家第一次要求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当时负责管理农村信用社的中国农业银行,随后对农村信用社改革进行了试点,并向国务院上报了改革信用社的报告。1984年8月,国务院批转了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报告,从此在全国拉开了20多年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序幕,这期间的改革都把增资扩股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但各个时期有不同的表述和含义。
──1985年至1993年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增资扩股,体现合作金融组织的群众性。这期间,根据《国务院关于批转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的报告的通知》(国发〔1984〕105号)的精神,农村信用社改革主要是恢复和加强“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在这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又多次强调要把信用社办成农民的合作金融组织,推动这项改革的重要措施就是“增资扩股”。这时的农村信用社实行了“入股自愿、退股自由、保息分红”的办法,无论盈亏都按一年定期储蓄存款利率付息,如有盈余,还可照章分红。可见,这时的农村信用社向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吸收的股金,实际上是存款化股金,其目的是用优惠的政策来吸收股金,把信用社与农民的经济利益关系紧密联系起来,不断增强群众基础,壮大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力量。
──1994年至1995年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增资扩股,表明合作金融组织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从1993年7月1日起,《企业财务通则》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根据《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又制定了包括金融保险等行业在内的企业财务制度。当时,作为农村信用社主管部门的中国农业银行随后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制定了《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对农村信用社的资本金的筹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实施。按照有关规定,农村信用社对吸收的股金进行了清理和规范,今后增资扩股时不再吸收存款化股金,也不对股金实行“保息分红”,只能在年终决算后按盈余分红。这之前,由于国家曾两度开办保值储蓄,农村信用社财务支出因此大增,加之农业银行已向商业银行经营大步迈进,不再给予农村信用社亏损补贴,这后的农村信用社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历年亏损不断,没有盈利也就无从为股民分红。但为了适应当时试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要求,一些信用社仍然吸收存款化股金,以此完成增资扩股任务。
──1996年至1997年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增资扩股,是按合作制原则重新规范的重要标志。随着农业银行从专业银行逐步向商业银行转轨,行社之间的利益不断冲突,鉴于“一个经济实体不能领导另一个经济实体”的实际,国务院在1996年8月下发了《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6〕33号),作出了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的决定(简称“脱钩”),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了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职能,把农村信用社逐步改为农民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性金融组织。199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按合作制原则重新规范农村信用社的工作,清理规范农村信用社的股权设置,适当提高股金起点,在扩大吸收农民(尤其是专业户)个人股的同时,适当吸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股;取消股金保息分红政策,实行按股分红。这时的增资扩股主要是体现农村信用社坚持合作制办社方向和为农民服务的标志。
──1998年至2002年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增资扩股,在于增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的措施。随着东南亚金融**出现,为了做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中央在1997年底召开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整顿金融秩序、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从农村信用社的工作重点转向了防范和化解风险。199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整顿规范管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8〕145号),要求农村信用社要清产核资,核实损失。同时,继续实行自愿入股,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实行社员股金盈利分红。这时的增资扩股不再是坚持农村信用社合作制的标志,而主要的作用是以此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能力,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发展。
──2003年以来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增资扩股,凸显获取中央银行资金支持的必要条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把农村信用社由从前的“农民合作性金融组织”定位成“逐步把农村信用社改造成为农村社区服务的地方性金融企业”。这是相当大的突破,明确了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按照这一要求,国务院在部署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试点时,要求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为此,农村信用社都要在原有股权范围的基础上,做好清产核资工作,扩大入股范围,调整股权结构,提高入股额度,广泛吸收辖内农民、个体工商户和其他各类经济组织入股,尽快提高资本充足率,达到中央银行资金的支持标准。因此,这时的增资扩股是农村信用社既是深化改革中明晰产权关系的需要,也是取得中央银行资金支持、化解历史包袱,达到国家“花钱买机制”的重要前提和手段。
综上所述,农村信用社在历次改革中增资扩股都有不同的要求,都是作为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进行,但每次增资扩股都有特定的含义,分析回顾这些特点,有助于推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中的增资扩股等问题与建议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中的增资扩股
等问题与建议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中的增资扩股等问题与建议2007-12-12 13:53:51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中的增资扩股等问题与建议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中的增资扩股等问题与建议(2)农村信用社在成立之初都是由农民参资入股组建起来的,这一组织形式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增资扩股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在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中是一大难点和亟待突破的问题。纵观农村信用社的历次改革过程,其共同点都是离不开增资扩股,但各个时期改革赋予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的特定意义。最近,我对处于欠发达地区的昭通
市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中的增资扩股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分析问题,提出了建议,并整理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历次改革中增资扩股的特定含义。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中的主要问题
欠发达地区大部分属于地形地貌比较复杂,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财政主要靠转移支付。对这些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来说,存款来源少,支农资金主要靠中央银行的再贷款,投放的贷款本息难以收回,隐藏着较高的金融风险,也给增资扩股带来不少的困难。就云南昭通市来看,2004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有11个县联社、基层法人社144个。各项存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增长;各项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增长。由此可见,全市农村信用社的存贷规模不及发达地区一个县级联社。当前,农村信用社在增资扩股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扩股的认识片面。欠发达地
区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较差、历史包袱重、资本充足率低、增资扩股的任务较重,特别是对长期亏损社来说,其难度更大、困难更多,对此的认识也不明确。有的农村信用社认为,中央银行设计的资金支持方案与增资扩股、提高资本充足率挂钩是条件苛刻,多此一举,不如比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资产和补充资本金那样,直接把“真金白银”送给农村信用社,实实在在体现国家的支持。还有的农村信用社不是把增资扩股作为自身改革、促其长久发展的措施,而是纯粹把它作为在短期内达到认购和兑付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的手段,精力放在如何谋划获得国家资金的支持上。这样的认识必然带来不规范的实际操作,很难促进农村信用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能达到“花钱买机制”目标。因此,业内有关人士指出,与其这样,还不如把中央银行向全国农村信用社发行的1600亿元专项票据资金直接用于建立存款保险基金,以发挥这部分资金在农村信用社
风险防范和化解中应有的作用。
(二)股权的结构不合理。由于欠发达地区受经济不活跃的影响,农村信用社经营困难,长期未对股东分红,导致各方入股积极性不高。加之,这些地区的中小企业偏少、经济效益不高,增资扩股的对象主要依靠农民和农村信用社职工。因此,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股本金结构呈现“三多三少”的特点,即自然人股多、法人股少;资格股多、投资股少;股民多、股额少。2004年末,昭通市农村信用社股本金余额为亿元,较上年增加4119万元,增长,其中:自然人股占股本金总额的,法人股占股本金总额的;资格股占股本金总额的,投资股占股本金总额的;农户入股额的起点仅100元,职工入股额的起点也仅1000元,目前全市户均股额也不足200元。由于农民入股份额小,持股分散,农民民主参与意识相对比较淡薄,不可能参与农村信用社的民主管理,最终还得由内部人控制。
(三)股金的分红无保障。农村信用社取消股金的保息分红后,只能靠改善经营,加强内部管理,增加盈利来回报股民。但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仍然较差,即使个别经营较好的,也只是微利,只能象征性分红。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的盈余额还不足以弥补历年亏损挂帐,更无从为股民分红。不仅影响股东的投资积极性,而且直接影响自然人股和投资股的股份稳定。2004年,昭通市农村信用社盈亏扎差后净利润177万元,而历年亏损挂帐高达11110万元,按这样的发展速度,还要几十年才能弥补完历年亏损。
(四)扩股的透明度缺乏。由于担心农民了解股金的真实作用后不愿入股,一些农村信用社不愿意宣传入股的意义、股民的权利和义务,更没有向股民定期公布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情况,有意无意地回避入股有风险等重要问题。大多数农村信用社只宣传“入股社员贷款优先”,你要贷款就必须先入股。
因此,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扩充的股金中,主要是农户为取得农村信用社贷款支持的资格或为享受到农村信用贷款的优惠利率,而按照申请贷款额度的一定比例向农村信用社被动入的股,至于入股后能给自己带来多少收益或承担什么风险,大多数是不知道的。入股社员并不关心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更无法参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而农村信用社也无须向社员负责。这样下去的增资扩股难以起到推动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改革,也难以促进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改善。
二、进一步做好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的几点建议
增资扩股是历次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重要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中的增资扩股等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