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证制度在稳定经济民事法律关系中具有超前服务功能
公证制度在稳定经济民事法律关系中具有超
前服务功能
赵大程 司法部副部长
2013-06-01 10:14:00来源:《中国司法》2013年第2期
按照《中国公证协会章程》规定,第六届中国公证协会理事会及常务理事会任期即将届满,2013 年 1 月协会即将换届。回顾这三年,朔及到往前更长时间,中国公证协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牢记司法部的重托和广大会员期望,认真履行了协会的工作职责,通过共同努力,保证了协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过去三年中国公证协会做了大量工作,许多方面取得了成效,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成效显著。三年来,中国公证协会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司法部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经常性的业务指导,积极推动公证工作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公证工作进一步介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公证工作的领域进一步拓宽,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公证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二是法制化、规范化水平日益提高。围绕贯彻落实《公证法》,进一步健全了公证行业规范,以《公证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行业规范体系基本形成,使得公证工作在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上向前走出了一大步。三是公证公信力不断增强。按照始终维护和不断增强公证公信力的要求,积极促进公证工作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党的建设、行风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公信力的要求在公证行业中进一步深入人心,化作了广大公证员的自觉行动,公证工作秩序进一步规范,公证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公证工作的社会信誉度有了显著的提高。四是自律管理水平日益提高。中国公协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议事决策能力、工作研究能力、贯彻落实能力等不断增强;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会风良好,议事效率高,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的好;常务理事和理事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率先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率先维护和增强公证公信力,率先讲服务、讲奉献。总的看,三年来,第六届中国公协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的工作成绩显著,亮点很多,可圈可点。各位常务理事和理事严格自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证协会工作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按照中央部署和司法部要求进一步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关键是要认真、系统、深入地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深刻、准确地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实质;关键是要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召开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的时代特征和目标任务;关键是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紧密结合公证工作实际,按照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找准工作方位,谋划好、研究好、推动好公证工作科学发展;关键是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服务群众,廉洁自律,把党的十八大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和欢迎我们的工作。结合我的学习体会,在做好四个关键的基础上,有三点是我们从事公证工作的同志要特别注意把
握的:一是要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所作出的当前我国已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这一科学论断的重大意义。我们思考公证事业发展,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都要契合时代背景,把握时代脉搏。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广度,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来谋划和推动公证工作。二是要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这些年公证工作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自觉、有效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公证事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我们要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公证工作,用科学发展的思维和方式去认识、去研究、去破解公证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三是要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这为公证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公证事业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发挥公证工作预防和保障的职能作用,更好地把公证制度深度融合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制度中,需要我们很好的研究。
公证制度是法治领域一项具有超前性、预防性、主动调节性的制度,它和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趋势和内在要求是完全吻合的。公证工作所具有的预防保障功能,能够积极依法调节社会关系,保障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公证制度的延展性、广泛性超出了许多司法制度,能够覆盖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建设的诸多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公证工作具有法律赋予的公信力,是促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正能量。我国公证队伍规模相对来说不算大,但职能作用却是十分重要,因此,从现实情况来说,可以讲是“小队伍、大制度”。从事公证工作的同志,首先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公证制度的科学性、先进性,增强做好公证工作的信心,自觉运用好、发挥好公证制度的职能作用。
总结分析这些年来公证工作的实践,可以说当前公证工作已经进入到稳步发展的时期。以《公证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行业规范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公证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初步实现;公证工作持续而广泛地覆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公证业务日益拓展;公证队伍已经由恢复性增长进入稳步增长的时期,公证队伍规模不断壮大。这都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着眼于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证制度,现实的公证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公证制度的社会彰显度仍然不够突出,公证工作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从全国来看发展差异比较明显,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体制机制运行不畅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少数公证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公证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的问题仍然存在等等。同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我们各项事业面临的改革任务将更加繁重,改革正进入深水区。具体到公证工作,目前公证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有进展、有成效,但推进的力度和水平还不够,公证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利益调整等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们要做好进入改革深水区的各项准备工作,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的精神,满怀信心,坚持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推动社会主义公证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为方向,继续深化公证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执业
制度,建设规范诚信高效的社会主义公证制度,始终维护和不断增强公证公信力,让公证制度真正成为党和人民放心的好制度。要充分发挥公证职能作用,努力推动公证工作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深度融合。要全面贯彻落实《公证法》,进一步提高公证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工作的标准和规范,切实推动公证执业活动的精细化管理。要全面加强公证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建设,纪律作风、职业道德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履行好公证工作的职责使命。
公证工作改革发展和建设的任务艰巨繁重,公证工作大有可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不断开创公证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根据赵大程副部长在中国公证协会六届十次常务理事会上的讲话记录整理)
第二篇:信托制度在苏州投融资体制改革中的功能作用
信托制度在苏州投融资体制改革中的功能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投融资体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推动苏州社会经济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总体情况看,仍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目前尚缺乏多元化的资金融通机制,导致社会资金大量闲置与城市建设、企业发展等资金需求大量缺口并存的状况。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银行、信托、证券、保险、投资等非金融机构大量汇集,共同构筑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其中,信托是一种应用范围较宽、金融创新功能较强、具有全方位金融服务功能的金融制度。美国信托业权威斯考特曾说过一句名言:“信托的应用范围可与人类的想象力相媲美”。信托理财范围的广泛性,使其能够为苏州市政府、企业及市民提供全方位的金融和财务服务。
一、为政府提供融资平台,管理、盘活国有资产
1、开展国有资产信托,支持国有资产结构调整
信托制度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借助国有资产信托管理的方式,完善和强化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国有资产信托是委托有管理能力的信托公司为国家管理和运用一部分国有资产,一方面可以将国有资产通过信托方式转移于非行政化的受托人名下,受托人为了国家利益行使管理和处分这部分资产,使国有资产有明确具体的、市场化的产权主体;另一方面,通过信托方式,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明确,使国家利益得到维护。
2、通过信托方式管理市县区国有企业、投资主体的非流通股股权
非流通股股权信托投资业务能够使投资者拥有分享非流通股的红利的权利,但非流通股的其他权力如表决权等依然由原投资主体控制。这样,投资主体实现了原有投资的流动性和一定程度的变现,但同时还保留原有投资的战略作用;对于作为自然人的投资人,通过该信托涉足到非流通股权投资,在相同净资产收益率下,可以获取比相同流通股高几倍甚至是几十倍投资收益率的投资回报。
3、开展基础设施信托,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竞争力
苏州未来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仅靠政府的力量和商业银行贷款是不够的,需要充分发挥信托在基础设施投融资运作中的重要作用,为社会民间资金直接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一个通道。借此通道,实现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让市场在长期资源的配置方面发挥主要的和关键的作用,实现基础设施项目和资本市场的结合,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多元化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
二、为企业发展提供完善的金融支持和财务服务
1、以信托方式参与企业货币资产管理
①单独资金信托。企业将闲置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定向存款。信托公司可以从银行获得金融同业利率(1.62%),收取一部分手续费后,将剩余的利息全部返给企业。这样企业可以获得比活期利息(0.72%)高出1倍左右的收益。而且,企业可以随时使用资金,没有任何障碍。对于现金流量比较丰富的企业如商业企业、电力公司、电信公司、自来水公司和大的企业集团等而言,这不失为一种提高货币资金效益的办法。
②资金拆借。如果企业觉得金融同业存款利率还是比较低,那么可以委托信托公司将资金通过市场拆借出去,目前的拆借利率大约为2.38%,收益更加可观,而且风险也不大。
③信托公司代为确定。企业授权给信托公司在存款和拆借之间进行选择,由信托公司根据实际情况代为确定资金用向。
④新股申购。信托公司集中企业闲置资金,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通过规模资金进行新股申购,可以获得稳定的中签率和较高的收益,锁定期(3个月)届满即可将股份流通变现。
⑤认购国债和国债回购、认购上市企业债券。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会逐渐成为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银行存款利率相比,企业债券的收益率高的多。而且由专家代为管理,收益会更加稳定,风险防范措施更加得力。
2、信托支持国有企业参与资本市场运作和开展资本经营
目前全市国有企业有大量存量资产,相当一部门需要盘活、减亏、增效。国企兼并重组涉及企业托管、企业收购、基金代管、债务重组等领域,信托的发展空间是相当广阔的。信托支持企业参与资本市场运作的方式有多种。诸如:
①国有资产信托方式。确立起信托制度,由国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作为委托人并自为受益人,以公司中的国家股权为信托财产,以选定的具有管理能力的机构为受托人成立表决权信托,一方面将国家股权通过信托方式转移于市场化的受托人名下,受托人为了国家利益行使表决权并收取股利,使国家股权有明确具体的、市场化的产权主体,并有效防止不恰当的行政干预,另一方面,信托制度中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之间定型化和法律化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体系,充分保障受托人对于受益人(国家)利益的忠实,使国家利益得到维护。
②债务重组方式。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大部分国营有企业都遇到债务包袱问题,据统计负债率高达80%以上。我国国有企业可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依靠市场机制的力量,通过资本市场的金融活动来进行债务重组,并以国有资产的优化重组带动行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的改善,以信托公司作为财务顾问,对过度负债的企业制定债务重组的计划。
③组建或发起证券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基金是国际上通行的公众集合投资方式。在专业理财、资金集合、平稳市场、长期投资等方面,具有无可辩驳的优势。我国已经组建规范化的证券投资基金,在此基础上,国家将推出产业投资基金,信托投资公司可在这方面大有可为。
④以委托代理人的身份,为委托人办理特定用途的资金委托业务,主要是委托贷款和委托投资。
⑤为各类无定向资金提供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服务。一方面,这类资金来源广泛,金额巨大,包括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保险资金、各类慈善、教育、互助以及专向基金和政府、企业的沉余资金,另一方面,此类资金的无定向性决定了它们除了保值增值要求外,无特定的资金投放限制。这给金融信托发展带来相当大的运作空间,可运用贷款、实业投资、证券投资、金融租赁、同业拆借等多种手段使受托资金发挥最大效用,取得最佳保值增值效果。
⑥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企业参与资本市场和开展资本经营的重要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选择一些评估可靠、有市场流动性和收益潜能以及可进行证券化的存量资产,如房产、地产及投资基础设施而形成的负债等进行证券化设计;对信托公司的负债,可探索将债务按资产证券化的要求和程序,转为若干信托单位进行转让交易,通过资产证券化,对不良资产进行转移、隔离和集中处理,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性;利用证券市场、产权交易市场、技术交易市场等媒介,并抓好交易媒体的配套建设,如试办资产证券化的区域交易场所或利用中国证券交易系统(NET)上市交易,推进各种重组方案的实施。
3、以信托方式参与企业不良资产处置。
目前,全市仍有大量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探索其有效的处置办法仍是政府和企业的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信托手段处置不良资产目前可以采取的运作方式如下:
①用信托登记和信托财产的独立性特点进行资产处置。由于信托具有“破产隔离”的天然制度优势,决定了信托机构从事的信托业务是表外业务。这使信托机构可以充分运用“债转债”、“债转物”、“债转股”、“债权置换”、“实物资产的融资租赁”等手段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以“债权置换”为例,信托机构接受委托的委托对某一债权进行信托财产的管理,信托机构将以自己的名义持有该债权,通过信托登记等形式,该债权将独立于委托人,并处于信托机构的表外业务,只要以信托机构为债权人的包括债权担保的登记完成,以后的每一次债权置换都可以在不改变受托人的前提下,债权以信托财产的形式进行置换,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交易成本和避免因为债权人或主合同的变更引起担保无效而带来处置风险。
②其他方式处置不良资产。例如通过组织中长期的信托贷款,支持不良资产的处置;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处置不良资产;建立处置不良资产的投资基金。
4、以信托参与MBO操作
主要方式有两类:一是“过桥贷款”方式。在这种模式下,信托投资公司的关键作用是为整个MBO过程提供了启动阶段的第一笔资金。由于有股权作为质押,用于MBO的资金相对来说比较安全,风险能得到控制。二是“直接投资”方式。这种方式下,信托公司获得的收益不只是委托费、贷款利息之类的中间费用了,而更大的收益来自于溢价出售股权。
5、以信托方式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信托制度的建立,为企业多渠道融资提供了一个管道。比如:
①附担保公司债信托。鉴于目前中国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企业通过自身的信用融资成本很高。通过信托的形式,将可以降低债券持有人的风险,利于公司债券的发行。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为所有公司债债权人取得担保权,并为这些受益人管理与处分担保物,如发债企业不还本付息,则信托公司就行使担保权,拍卖担保物,以其价金清偿公司债债权人。
②租赁业务。租赁业务可以使企业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引进设备、扩大生产,然后用设备投产后产生的效益逐年归还租金,而不必等到有足够的资金再购置设备。
6、为企业提供投资顾问、理财顾问及管理咨询、资信评估等服务
信托业作为金融机构,有投资债款而分析选择项目的综合信息和经验,有从事资本经营、项目融资、租赁业务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进而有为企业提供投资、理财、资信调查、经济咨询、信用见证等服务的条件,如配之以资金融通等金融性服务,则更有竞争力。
三、通过公益信托提升苏州的城市形象
公益事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先进程度,同时公益事业的发展也促进城市整体功能的提升。苏州市有大量从事慈善、科技、学术、宗教、环保等公益事业的基金会,拥有庞大的公益基金。各基金会在运作中存在两个普遍的问题:一是由于对基金会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机制,公益基金往往没有用于捐助其章程欲达到的目的,而移作他用;二是由于基金会的理事多为社会知名人士和文化人士,缺乏理财的专长,难以使公益基金保值和增值,以致影响了事业的继续与发展。采用公益信托的形式加以管理,将基金委托给专业的信托机构去经营,不仅能有效地使基金资产保值和增值,而且可以加强对基金使用方向的监督,从而有利于公益事业的发展。
第三篇:社会组织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进程中的功能和角色
社会组织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进程中的功能和角
色
——北京协作者参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经验总结与思考
社会与公益 2012年8月8日 文/李涛
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简称“北京协作者”)是从草根组织成长起来的,由北京市民政局主管的京城第一家兼具服务性与支持性的民办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在致力于服务困难群体的同时,提炼本土社会工作与社会组织建设经验,培育社会工作人才与社会组织,推动本土社会工作与社会组织发展模式创新。
作为国内成立最早的民办社会工作机构之一,北京协作者自2003年成立伊始,即开始与政府部门开展了各类公益服务合作,特别是2010年以来,北京协作者作为协办单位参与了北京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暨资源配置大会,协助政府部门设计、实施、评估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益服务等各项工作,并承接了各级政府部门购买的8个公益服务项目,探索和总结出较为丰富的民办社会工作机构承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经验,并对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在推动政府购买公益服务过程中的功能,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较为深切的思考和认识。
北京协作者认为,社会组织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进程中,既是服务提供者、资源受益者,也是政府购买服务的推动者、建设者。社会组织应积极发挥专业服务、专业支持、资源整合、社会创新的专业功能,建立政社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培育公益市场、完善购买体系,并在参与过程中提升承接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协助政府职能转移,提高社会管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有效服务民生、推动社会管理创
新的使命。
发挥专业服务功能,提高社会管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当前我国民生需求的多层次、多样性的趋势愈加明显,传统的救助式、静态化的服务已经难以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性的服务需求。另一方面,我国社会工作者经过多年艰苦实践,逐步摸索出大量适用于中国本土的专业服务方法和模式。然而,受资源和政策的局限,这些专业服务很难进一步深化和推广。
社区儿童照顾和社区为老服务一直是社区服务中亟待解决的两大挑战。2011年,北京市协作者申报的“社区照护牵手行动”项目,获得了政府购买资金。在政府购买前,这个前身为“社区互助行动”的项目,北京协作者已坚持了近9年。北京协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发现,很多流动儿童回归社区后无人照顾,其身心健康与人格健全由于成人世界的漠视,而陷入成长危机;社区孤寡老人不仅仅在基本的生活自理和照料上,而且在心理疏导、社会适应等诸多方面均需要支持„„而在传统服务中他们要么被忽视,要么只能被动的接受安排。
为了改变此种局面,2004年,北京协作者开启了针对社区孤寡老人的社区照护服务。2005年,北京协作者专门开设了社区儿童之家和新市民之家,为有需要的社区家庭提供儿童社区照护服务。这些服务有效缓解了社区孤寡老人、社区双职工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压力,同时为社区营造了良好的公益人文环境。
当时,由于没有资金支持,北京协作者克服各种困难,组织动员志愿者参与社区照护服务,为社区孤寡老人和儿童持续提供了长达8年的专业志愿服务,包括为社区孤寡老人做饭送餐、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看病就医、节日联谊等,为社区流动儿童提供接送、课业辅导、课后文娱课堂、社会工作成长小组活动等专业服务。
北京协作者在上述服务中注重发挥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使能者”的专业角色,突破了原有单向给予式的传统服务模式,注重老人与儿童的参与和社区潜在资源的充分挖掘,动员老人与儿童在接受服务的同时参与到相互照护服务中,将基本照护和发展性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
而政府购买资金的支持,不仅可以使社会工作服务覆盖范围更广,还可以使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更加精细化、专业化。2011年,北京协作者在政府购买服务资金支持下,将多年的社区照护服务整合为“社工引领义工的社区照护服务模式项目”,注重专业服务和公众教育的双重介入,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在社区孤寡老人和儿童得到优质服务的同时,搭建志愿参与平台,培育了一支20名社区居民组成的社区照护志愿者队伍,营造社区一家人的和谐关系,实现多重社会效应。最终探索积累了社工引领义 工、社区弱势群体相互支持,社会志愿者广泛参与的社
区照护服务模式。
流动儿童的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中国城市化的可持续性发展。早在2006年,北京协作者发现,大量流动儿童及其家庭面临严重的健康卫生问题,流动儿童获得最基本的一次普通的健康体检都会是一种奢望,无法得到实现。在此背景下,北京协作者积极筹措社会资源,组织动员社会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参与流动儿童义务体检服务,根据北京协作者过去4年公益健康服务的统计数据来看,接受公益健康服务的12000余名流动儿童中至少80%以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而很多问题都与日常行为习惯有关,如果能够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救助,完全可以避免问题恶化。
北京协作者发挥社会工作社区教育和社会救助的专业功能,在体检服务的同时,开展健康常识教育、健康调查、健康紧急救助与咨询等综合性专业服务,实现城市医疗卫生资源与流动儿童健康服务需求、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社区健康救助的有效对接,并在服务过程中促进城市主流人群与流动儿童及其社区间的相互了解与接纳。同时培育当地社区内部的公益健康辅导员队伍,持续协助流动儿童及其家庭改善卫
生保健环境。
至今,北京协作者已经至少为1.2万名边缘流动儿童开展了健康普查,为至少1500名农民工、打工子弟学校教师和高年级流动儿童提供了健康知识培训服务。
北京约有50多万流动儿童,多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偏远社区,社区卫生健康教育资源匮乏,他们不仅难以得到基本的公共健康服务,其心理健康同样非常令人担忧。借助北京政府购买公益服务项目契机,北京协作者将上述服务整合为“边缘流动儿童公益健康服务暨社区健康辅导员支持系统建设项目”,自2010年以来,持续两年得到了北京市民政局政府购买资金的支持。该项目探索出“健康普查+紧急救助+个案咨询+社区教育+社会倡导”五位一体的流动儿童社会工作健康服务模式,整合城市医疗资源,对接边缘流动儿童需求的模式,简便可行,可示范可推广,在政府公共服务资源有限条件下,有效填补流动儿童健康服务的空白。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政府购买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不仅可以有效服务民生,而且可以提升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使其更有条件探索总结有效的专业服务方法和项目运作模式,从而带动我国社会服务专业化建设,反哺社会
管理创新。
发挥资源整合功能,建立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任何一个组织部门都难以独自应对社会变化,而社会工作的专业功能之一就是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体系。社会工作专业特有的个别化、专业化的服务特点,不仅能够开展针对特定人群的社会服务活动,对政府基本化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而且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草根性、灵活性,强调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注重服务对象自我服务能力建设,从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现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优势互补,形成行政职能和社会力量的有
效结合与良性互动。
反思北京协作者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历程,我们发现政府购买服务的演变过程本身就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双方资源,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过程。而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并不是目的,而是有效服务民
生,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
早在2003年,北京协作者成立伊始就开始了与政府的合作。当时,北京协作者启动了抗击非典农民工紧急救援行动,自筹资金深入农民工居住社区开展各类救助与健康知识宣传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北京协作者与各级政府部门开展了合作,中国疾病防控中心委托北京协作者向在京农民工发放其制作的防非典知识宣传册,从而将专业知识通过草根组织直接传送到基层最需要的人群手中。当时,还没有购买服务的说法,中国疾病防控中心只好采取向北京协作者赠送宣传物资,报销服务成本的方式予以合作。
北京协作者发挥社会工作研究与倡导专业优势,探索出服务创新与政策倡导相结合的民间服务模式,即在服务中鼓励利益相关者参与开展行动研究,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建设性。其中,北京协作者开展的农民工职业健康调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04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与北京协作者合作开展“全国农民工职业安全与健康权益保障研讨会”,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草根组织与国家部委共同合作的研讨活动。会议上第一次出现了农民工代表直接坐在主席台上发言,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将一线农民工代表与高层领导、专家学者汇聚一起,群策群力共同探讨职业安全长效机制建设。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同样没有办法直接给予资金支持,只好在会议场地、餐饮上给予间接支持。
直到2009年,北京协作者从民政部获得第一笔政府购买资金。承接了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农民工的课题研究项目,而由于北京协作者当时还是工商注册,项目资金只好先拨付给民非注册的合作伙伴,再转给北京协作者。就在这一年,民政部出台了《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通知》,通知提出对于符合条件的民办社工机构,“民政部门可直接担任其业务主管单位”。
正是受益于该通知精神,2010年,北京协作者正式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为京城首家由民政局主管的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同年,北京市启动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刚刚完成注册的北京协作者立即以主要协办单位的身份协助市民政局开展了“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推介展示暨资源配置大会”,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行动志愿者能力建设项目”,为首都近10个高校社团开展培训,培育出一支由150名志愿者组成的服务民生项目的支持性志愿者队伍,带动其投身到服务民生行动中。为首都400余家社会组织、1500余人提供了直接服务,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公益服务。
自此开始,北京协作者发挥社会工作专业功能,通过承接政府购买公益服务,积极整合资源,配合政府推进重心下移,服务民生,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受北京团市委委托,北京协作者培育建立“东四协作者社区青年汇”,探索出青年社会工作社区服务模式;北京协作者受北京市东城区民政局、区社工委委托,培育成立东城区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并协助建立政府购买社工岗位的机制。
当前,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有很多争论,其中,政府和社会组织到底是什么关系?北京协作者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历程表明,推动政府购买服务是两种力量在发挥作用,一方面是来自政府的顶层设计,是政府自身的需要和行为,但更重要的是社会成长带来的民间自主性寻求问题解决的动力。我们提出了一个理念,双方是一个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政府购买服务,就是政府委托社会组织发挥专业功能,有效服务民生。政府的主要责任就是通过公共资源的有效分配来解决社会问题。依靠多元化的专业力量来完成,发挥社会组织扎根基层,服务专业性的特点,使政府的公共资源最有效的服务于边缘人群,使有限的服务资源实现服务成效倍增。
发挥创新示范功能,完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北京协作者在参与政府购买服务过程中,协助北京市民政局总结完善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基本原则,其中,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除了基本的公益性原则,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鼓励社会创新,即通过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发挥社会工作注重人与环境的互动,根据服务需求策划服务方案的专业特点,以及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创新成本低,机制灵活的组织特点,通过购买项目的实施鼓励服务内容、方式、方法的创新,从而不仅带动社会服务的创新,也在过程中推动政府购买体系的创新。
文化建设成为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之一,但在现实服务中,如何将文化建设嵌入社会工作服务,有效服务民生,则需要社会工作服务实践开辟路径。2011年,北京协作者受北京市民政局委托作为支持性组织承接了“政府购买民办文化场馆公益服务支持性监测管理项目”。社会弱势人群享有文化服务的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发达性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其幸福指数的指标。受经济与环境制约,很多困难群体,尤其是流动人口、残疾人、贫困青少年、老年人难以享受到文化服务。民办文化场馆以其鲜明特征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但其面临着地位不高、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由此形成了民办文化场馆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却难以满足困难群体亟需公益性文化服务需求的矛盾,亟待解决。在此背景下,该项目采取政府购买首都16家民办文化场馆门票,针对文化资源匮乏的流动人口、残障人士等困难群体,免费参观、文化进社区、巡展交流等系列公益服务,建立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残疾人与老年人文化休闲基地。
该项目有两个重要的创新,一是文化服务民生,二是组团化服务方式,但如何确保政府购买资金落到实处,切实保障项目目标群体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如何使松散的16家民办文化场所切实整合资源相互协作,实现成效倍增的目的,成为
该项目实施的两大挑战。
对此,北京协作者发挥社会工作专业支持功能,作为第三方支持性监测管理机构负责项目实施监测、提供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对16家首都民办文化场馆的公益服务项目开展支持性活动,即“16+1”的组团模式。首先,北京协作者协助各场馆制作了一套自我监测项目管理工具,协助推进场馆项目运作规范化建设。并建立了一支由32名青年志愿者组成的志愿团队,每两人负责一个场馆,定期到场馆进行志愿监测和志愿服务;同时对志愿者定期开展志愿者专题培训,协助志愿者更有效
地协助场馆工作和提供志愿服务。
北京协作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16家民办文化场馆开展包括社会工作实务、项目管理和社会组织发展等在内的系列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及时跟进专业督导,在为16家民办文化场馆参与服务民生行动提供专业技术保障的同时,全面提升民办文化
场馆的专业化项目管理的能力。
在市民政局社团办民非处的指导下,北京协作者推动民办文化场馆成立“文化服务民生”组团项目指导小组和临时党支部,定期组织开展项目指导小组和临时党支部会议,共同评估项目运作状况、探讨项目深化发展。
该项目一年来共计为103668名老年人、残疾人和青少年提供免费参观服务,展示了各场馆服务的特色项目活动。志愿者通过回访,收集了三大社会困难人群对民办文化场馆公益服务的评价共计约500条,优秀服务案例31个,为有需要的民办文化场馆提供项目管理督导服务90余次。该项目创新出社会工作专业元素嵌入文化服务民生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模式,并总结出政府资助、民办社会工作机构专业支持、与服务性社会组织文化服务民生的上中下游紧密连结的组团承接政府购买公益服务
模式。
从单独作战到抱团取暖,“文化服务民生”组团项目不仅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力的倍增,而且实现了政府购买公益项目组织实施结构的突破。基于项目的初步经验,在市社团办的带领下,北京协作者作为组团项目代表参与制定《关于社会组织组团建设的工作意见(试行)》的具体工作,推动社会政策的创新。
上述案例说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不仅能够有效支持专业服务方法的创新,而且也将有效探索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监测管理模式的创新,丰富完善政
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发挥专业支持功能,提高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
政府购买服务直接的目的是服务民生,然而,很多人忽略了政府购买还应该承载着一个更艰巨的使命,这就是培育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因此,政府通过购买服务不仅满足社区服务需求,而且间接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通过资源与社会政策的扶持,提升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能力、专业服务能力。
对此,北京协作者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过程中,积极在实践中创新总结适用于本土的专业服务理念、方法、模式,并将这些经验转化为可推广的方法与理论,进一步推广,转化成社会生产力,不仅推动机构自身发展,也为本土社会工作服务
体系的完善做出贡献。
2010年以来,北京协作者充分发挥民办社会工作机构专业支持性功能,总结提炼多年来积累的本土项目管理评价经验,积极协助政府完善购买服务体系。包括参与政府购买项目的评审评价,共同探讨完善“以评促建”的理念与方法,即评价不是找问题,而是通过专业评估来协助社会组织更好地改进项目服务,完善项目管理,为以后更有效地承接政府购买项目做准备。在此过程中,北京协作者协助市民政局社团办进行政府购买服务的系列规划,包括项目申请与管理、项目评估、社会组织评级等。对承接北京市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进行了项目管理培训、项目验收评评估。受北京市民政局社团办委托,对北京市、区县的250多家社会组织开展了“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公益服务项目设计与开发”专题培训,并跟进了个别化的专业
督导服务200多次。
2011年,北京协作者承接了“社工助力计划——民办社会工作事务所能力建设”政府购买项目,通过对首都民办社工事务所及其社会工作者开展专业能力建设,协助其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组织发展能力。共计来自全市8个区县的民办社会工作事务所及部分志愿服务组织、社区服务中心的46名机构负责人、骨干社会工作者参加了该项目的能力建设服务,他们的服务领域涉及残障人士、婚姻家庭、老年人、流动人口、青少年等多个领域,在首都服务民生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北京协作者以多元化的专业方法开展项目实施,具体方法包括了参与式工作坊、专业咨询、个别化督导及机构参访交流,有力地提升了民办社会工作事务所的专业服务能力和组织发展能力,搭建了不同社工事务所彼此间的相互交流与分享,进而构建民办社会工作机构专业交流与互动学习的平台。
该项目改变了以往由政府主管部门或高校学术机构主办的传统培训方式,而是由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专业运作,充分发挥北京协作者的专业支持性功能,注重学员的全程参与和经验分享,他们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者,而且是一名分享者和建设者,这也是民办社会工作机构专业能力建设的重要经验之一。
北京协作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通过系统的整理分析完成了具有建设性的民办社会工作事务所能力建设调研报告,为首都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提出可操作的具体建议。以项目合作为基础,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以期协助推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更加规范化和深入化。
北京协作者通过该项目探索出以需求和参与为导向,多元化专业培训手法为保障,社会调研与专业能力建设相结合,政府购买服务、支持性社会工作机构专业运作、服务性社会工作机构直接受益的本土社会工作机构专业能力建设模式。本模式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和可推广价值,作为重要的本土经验有力协助政府推进社会管理
创新和政府社会服务职能转移。
目前,北京协作者正在承接北京市东城区民政局购买的“培育社区社会组织”项目,该项目旨在发挥专业社会组织的治理经验和服务优势,与社区社会组织结对子,通过培训、督导和共同设计实施服务活动,培育社区社会组织。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关系还表现在通过购买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发掘和扶持一批有支持性功能的本土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协助政府提高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并协助政府提炼购买经验,包括项目开发、管理、监测、评估的经验,共同培育服务市场,增强民政部门资源配置的话语权,实现大民政。
政社携手应对挑战培育公益市场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是把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引入到公益领域中,有效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激励社会组织创新,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应警惕和避免以下问题:
1、违背市场规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需要遵循双方的契约关系,尊重双方的责权利,任何一方不能随意违背项目协议,不经协商任意变更前期达成一致的购买金额、项目期限、资金到位时间、资金用途等。应避免用传统的行政命令,打破市场自主规律,否则会伤害到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积极性。
2、违背项目规律。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应该尊重服务人群的需求,尊重社会工作专业规范。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不能按照领导意志或项目实施者意愿来“设计”项目方案。而是针对特定的社会问题和需求来制定可行的项目服务方案,有其特定的时间周期、特定目标,以及与目标对应的服务计划,有其专业逻辑关系。必须要尊重服务本身专业规律,如果超越了这个规律,就成了急功近利了。比如,原计划一年的项目,突然压缩到半年周期。
3、锦上添花,急功近利。政府购买服务首先应遵循公益性原则,将有限的资源满足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的服务需求。而现实中,越是“容易出彩”的锦上添花的表面文章,越容易得到关注,越是雪中送炭的服务却往往被忽视。社会工作往往针对的是边缘化的问题,最具挑战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都是沉淀了几十年的问题,不可能通过一个短期项目就能够解决,因此,政府购买服务应有持续性、深入
性。
4、只转移责任,不转移资源。购买服务的危险倾向包括: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针对的社会问题复杂,而购买资金额度小;项目实施需要专业人力资源,但项目资金要求不能用于人员成本;项目资金需要机构先期垫付,而资金到位慢等问题。导致一些购买服务项目不仅不能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反而透支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很多生存本就艰难的小型社会组织,根本无力垫付;即使勉强垫付,服务做的越好,承担政府项目越多,社会组织的资金压力也会成倍增大。
5、不公开透明,缺乏公平公正。政府购买服务最重要的原则,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防止内部分蛋糕,将资源以所谓市场化方式向官办机构转移,或者其他寻租行为。政府不能既是购买方,又是评估方,应培育专业社会组织作为第三方协助政府开展项目评价。建立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参与机制,建立公开透明有第三方审评监督的招投标和项目评价制度,尤为重要。
未来三到五年,政府购买服务还处于一个基础建设阶段,该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培育“公益市场”,就是首先要培育出一大批能够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建立起可持续的公平公正的购买与评价体系。对此,可以通过购买服务中给予能力建设子项目资金支持,以及将社会组织自身能力是否通过购买项目的实施得到提升
作为重要指标。
北京协作者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历程充分反映了社会组织既是政府购买服务的资源受益者,又是推动者、建设者。政府与社会组织应该秉承互谅互信,互帮互助的合作伙伴原则,携起手来,通过扎扎实实的实践示范、专业成效,来争取社会各方的认同和支持,共同开辟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创新路径。(作者为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主任)
第四篇:建设银行在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中金融服务职能发挥的一些思考
建设银行XXXX市支行在地方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中
金融服务职能的发挥的一些思考
地处大兴安岭核心区的建设银行XXXX市支行(以下简称XXXX市建行)服务区域涵盖了XXXX市及XXXX市、XXXX的三个XXXX乡镇及其驻地XXXX局,2010年12月,国家出台了《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2010—2020年)》,主要为了加强林区生态保护,转变林区发展方式,从以生产木材为主向以保护生态为主转变,着力改善民生,走出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林区可持续发展之路。规划涉及内蒙古、黑龙江的50个县(市、旗、区),加快大小兴安岭林区培养各种市场要素,需要生产资料市场、林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专业批发市场、社会化服务市场等,加快通讯、交通和仓储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林区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大小兴安岭林区的生态保护、经济转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这对XXXX市建行来说既面临许多机遇,同时也面临很多制约因素。通过对政策机遇、制约因素的深刻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措施,使国有商业银行更好抢抓机遇,发挥金融服务,实现与林区生态建设转型与企业发展双赢。
一、XXXX市建行服务地方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一)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公益性使得信贷资金进
入领域受限。
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公益性极强的工程,生态保护与恢复的建设周期长,经济效益不明显,不符合建设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大原则。因此,即使是在有财政资金支持的前提下,逐利性极强的金融机构也很难改变其偏好,信贷资金主动进入生态保护与恢复建设领域的积极性较小。目前看,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金融抑制”现象比较明显。
(二)大兴安岭林区部分承贷主体信用等级低。规划中的生态功能保护管理工程中,部分工程需要森工企业自筹一部分资金,但林区实施“天保工程”尤其是免除森工企业大量银行债务后,作为建设银行的商业性,一般认为森工企业政策性风险和经营性风险增大,出于经营安全性的考虑,对森工企业均采取了“余额锁定、逐步退出”的谨慎信贷政策,森工企业信用等级明显下降。
(三)政策性担保中心基金不足制约建设银行支持下岗职工的信贷扩张能力。
因为生态功能区财政实力较弱,既难以支付较高的下岗失业保障资金,又没有更多财力扩大担保基金,制约建设银行扩大支持下岗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以大兴安岭林区为例,当地唯一的政策性财政担保能够用于下岗失业小额担保的资金十分有限,按照建设银行的1∶3的放大倍数,能够
发放的最高信贷额度也不会很多,按林区下岗职工近5万人来估算,其中4万人每人需要贷款5万元(下岗失业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限额)算,需要资金20亿元,按照最低贷款额度5000元,也要2亿元。现在的担保基金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一、思考与建议
(一)国有商业银行应适时开展基于林权改革的信贷创新。一是在实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地区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在实施承包租赁的国有林区,可以开展以承包租赁经营受益权为标的抵押贷款。二是在林区主伐局场,以XXXX资源收益和国家补偿收益为还款来源,以XXXXXXX公司做担保,开展XXXX资源资产证券化,引导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通过购买证券的方式为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提供融资,既保证了建设银行的收益,又增强其资产的流动性。
(二)对森工企业实施增信服务。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企业信用等级低,而企业信用等级是实现融资的最基本的条件。所谓增信服务就是通过中介机构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等信用信息进行整合、优化,使企业达到融资的条件的活动。开展增信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培育自主经营权较大的民营担保机构,为森工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增加提供法律、会计财务顾问的中介机构,规范企业管理行为和财务核算;鼓励金融机构拓展抵押物范围、创新担保方式;以工商、税务等相关管理部门要为森工企业办理有关
手续提供便捷优惠的服务,降低税费成本;整合信用信息资源、健全征信体系,以建设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工商部门、税务部门企业信用相关信息为基础,整合各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的森工企业信用相关信息,纳入统一的联合征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披露,增加森工企业的透明度,提升金融机构信贷信心。通过对森工企业实施增信活动,使企业信用等级提高,达到融资的条件。
(三)完善建设银行金融供给体系,开辟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渠道。一是积极引导成立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民营信贷担保机构、风险投资基金、小额贷款公司。二是制定针对建设银行的优惠政策,比如对信贷投入超过一定额度时,实施较低的营业税政策,减免一些税负。一方面鼓励新机构的进入,另一方面鼓励增加信贷投放。三是建立有针对性的金融风险补偿机制。政府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分担建设银行的信贷资金损失风险,增强信贷投放的信心。四是对于已经有相当规模的森工龙头企业,积极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上市到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壮大资金实力,获得企业发展的长期资金支持。目前,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企业的融资方式仍然依靠单一的银行贷款,没有一家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进行直接融资。对于有巨大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也可以考虑引进风险投资。五是积极申请政策性信贷资金支持。推动林区后续产业发展是吸纳XXXX下岗职工、保证生态功能
区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对于国家大力提倡的部分产业发展项目,如森林生态旅游、矿产资源开发等项目积极向建设银行申请信贷资金支持,既可以节省部分融资成本,又可以解决建设周期较长的问题。
(四)建立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相政策措施。调整信贷资金投向,改善信贷资金投资结构,确保产业重点,进而带动大兴安岭地区XXXX产业结构调整。信贷投资方向能反映XXXX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XXXX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设银行信贷投资方向的正确与否。针对大兴安岭地区目前情况,信贷应由外延型、数量型的XXXX产业转向重视内涵型、质量型的XXXX产业,大力支持技术含量高、产销对路、经营效益好的森工企业,满足森工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优先支持高新技术森工产业的发展。在确保重点森工产业这一方面,具体地说,要加大对森林生态旅游业、矿业、生物质能源开发业、林区房地产开发业等的信贷投入,支持国有森工大中型企业在改革中的发展,完善林区住房信贷体系,积极支持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并改进对森工企业的综合配套金融服务。在做好这些同时,积极利用金融这一调控手段,控制产业结构调整的规模、速度和力度。一是倡导创新服务品种和方式,加大对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重点是增加对森工中小企业和镇域经济的信贷投入。对有市场、讲信用、效益好的中小企业,提供
信贷、结算、等“一揽子”金融服务。进一步改进林区金融服务,完善“小额林贷”,推行“大额林贷”,继续加大对“三林”的有效投入,满足大兴安岭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不断增长的信贷需求。积极拓展创业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继续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建立健全贷款担保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二立足实情,加大对林区骨干企业、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国家XXXX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建设,加大对林区优质招商引资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新型工业化道路。三是禁止对林区限制类行业、项目贷款投入,防范新的信贷风险。对国家XXXX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需要限制或禁止发展的行业、项目和产品,加强监测,搞好“道义劝告”,避免大兴安岭地区低水平重复建设。
(五)增强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动性。大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必将催生林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必将催生新的金融服务需求,形成新的金融业务增长点。建设银行要积极挖掘其中的市场机遇,加大对大兴安岭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信贷投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这就要求建设银行要努力满足林区即将进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元化调整所提出的新的金融服务需求。为大型优质森工企业做好投资银行服务,提供公司理财、现金管理和支付结算等综合性金融服务。探索开展无形资产和权利质押贷款业务,大力推广供应链融资等信贷产品。试点建设综合
性金融服务平台,为林区重点产业集群和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将来森工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以及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做好配套金融服务。从授信审批、信贷政策、内部信用评级等方面改善信贷管理体制,建立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长效机制。抓紧培育无形资产流转市场,改善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业务发展基础条件。动态发布林区产业发展状况、项目和配套扶持政策等情况,增进建设银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了解。对于此次达成签约意向的项目要加强后续跟踪管理和服务,确保签约项目落实到位。
需要指出的是,相关政策推动仅仅是一个基础,建设银行如何看待未来10年大兴安岭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如何看待国有林区在资源枯竭形势下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政策机遇,是否有培育和拓展XXXX产业金融市场的积极性,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实际上,随着今后国家各项支持XXXX产业发展政策的细化落地,金融业将面临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总之,希望建设银行能够拓宽视野,眼光向前,善于发现大兴安岭地区新的金融服务增长点,敢于抢占金融服务市场先机。而借用《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发布实施之机率先培育和发展新林区新产业金融服务市场,就是这样一个机会。
第五篇:转发关于在受资助学生中正式实施义工服务制度的通知
公共管理学院学生会文件 昌大公管学生会字„2010‟4号
转发关于在受资助学生中正式实施义工服务制度的通知
各行政班级:
为进一步加强对受资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回报社会、传递社会关爱的责任感,提升受资助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自强自立、成长成才的自觉性,提高广大受资助学生的综合素质,经过一年的试行期后,学校决定从2010-2011学年开始正式在受资助学生中实施义工服务制度,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实施对象
1.所有列入《南昌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的在校学生。
2.在校期间受过政府、学校或社会等方面的各种形式经济资助的学生。政府、学校或社会经济资助是指扶贫助困性质的“贷、奖、助、补、减”等各类项目的经济支持和援助(国家奖学金除外)。
3.所有希望获得政府、学校或社会等方面的各种形式经济资助的在校学生。
4.其他愿意加入学校自强社,自愿参加义工服务的在校学生。
二、从2010-2011学年开始,在申请所有政府、学校或社 会等方面的各种形式经济资助时,是否完成义工服务时间是重点考核标准之一。学校在每次评选和推荐的文件中,都会对学生所需完成的义工服务时间做相应的要求。
三、每位受资助学生应自觉参与到自强社义工服务中来,每学期至少积累16小时义工服务时间。上一个学期完成的义工服务工作量,作为当学年申请参加新的资助项目的主要依据之一,没参加义工服务或一学期义工服务时间少于16小时者,不得再申请新的资助项目。
四、学校每学年根据义工服务时间和典型事迹,评选优秀义工服务者,并对其进行奖励,事迹突出者,推荐参加当年“十佳自强之星”的评选。
公共管理学院学生会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 主题词:公管
转发
义工服务
通知
抄报:校团委 校学生会 院团委 学工办。抄送:院各行政班级。
公共管理学院学生会办公室 2010年12月1日印发 校对:徐荣 打印:朱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