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标准三步式的辞职报告
好范文为大家带来了以下这一份标准三步式的辞职报告范文,欢迎大家浏览。
尊敬的人力资源经理:
您好!
经过深思熟虑地思考,我决定辞去我目前在公司所担任的职位,我知道这对于您来说,是非常难以作决定的事情;对于我来说,也是非常难过的决定!
第二段:
说明您自己考虑的辞职的时间(尽管您提出辞职经公司同意后,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将按照固定的离职日程办理离职手续,但这样说并不是画蛇添足,大多数情况下,你都能够争取到提早离开的时间)。
我考虑在此辞呈递交之后的2—4周内离开公司,这样您将有时间去寻找适合人选,来填补因我离职而造成的空缺,同时我也能够协助您对新人进行入职培训,使他尽快熟悉工作。另外,如果您觉得我在某个时间段内离职比较适合,不妨给我个建议或尽早告知我。
第三段:
说明您在这个公司里的经验积累,尽可能地去赞扬公司对您的栽培(不论您有多么大的委屈和气愤,都不应该在辞职信里表露)。例如:我非常重视我在“……公司”内的这段经历,也很荣幸自己成为过“……公司”的一员,我确信我在“……公司”里的这段经历和经验,将为我今后的职业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利益。
第二篇:三步四则运算式题
三步四则运算式题
一.导入
师: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上数学课!你知道这节数学课会跟什么有关吗? 生:可能跟数有关。
师:能说出几个你喜欢的数吗? 生:3、5、12等等(师有选择性地板书)
同学们喜欢的数很多,现在请你们从这么多数中选出你最喜欢的四个数,添上+-×÷运算符号,组成一道混合运算式题。
指名汇报:
(1).100 - 4×18 +30(2).1360 - 125÷25×7 ……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算式的计算。师板书:运算式题
二.新知教学
1.现在我们先来研究第一题。(师把此题抄到黑板中间)
- 4×18 +30
这道题有几个运算符号?
先算什么?你是根据什么想出来的?(师在乘那一步划上横线)
没有参加运算的数字和符号怎么办?(抄下来)(师生一起计算第一步)
再算什么?又是根据什么想出来的?(师在减那一步划上横线)
没有参加运算的数字和符号怎么办?(抄下来)(师生一起计算第二步)最后师生一起算出第三步。
师:运算式题书写要注意什么格式:
生:等号要对齐,没有参加运算的符号和算式要抄下来)
2.第二题你自己能计算吗?不会的同学可以看看同桌是怎么做的。
学生尝试练习第二题(师把题目抄在黑板中间)
1360 - 125÷25×7
指名回答计算过程。
这道题有几个运算符号?
先算哪一步?根据什么想出来的? 再算哪一补?根据什么想出来的? 没有参加运算的数字和符号怎么办?
小结:刚才我们研究的两道题目都是几步运算?(三步)三步运算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两步运算式题运算顺序一样吗?(一样)那你们知道我们今天学的是什么?(三步运算式题)师板书:三步
三.练习巩固
1.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1).960 - 42×18 + 1030
(2).1360 - 1250÷25×7
师: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可真足,连森林里的小马、小鹿、小松鼠也给你们迷住了。他们也把自己做的题目拿出来了,要求老师给他们批改。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当一回小老师,看看他们到底做得对不对。
2.下面的做法对吗?
(1).36+50 ×4 - 15 =36+200 =236 - 15 =211(2).316 -60 ÷15 ×4 =316 -60 ÷60 =316-1 =315(3).45+55÷5 -20 =100 ÷5 - 20 =20-20 =0
3.将下列四个数字添上+ - × ÷运算符号,编成混合运算式题,要求编成的式题中必须有三个不同的运算符号,并计算
三.总结 四.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你有好的方法或是经验跟大家分享吗?
第三篇:高考作文创造性思维:立意三步式
高考作文创造性思维:立意三步式
——2011高考作文提分指导(讲座节选)
党苏林
全国高考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出开放性,又加强限制性,成为高考作文命题者值得思考的问题。2006年全国高考试题的甲、乙卷,在作文命题方面有了悄然的变化: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种材料作文,它一般要求是: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能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有人把它叫做“新材料作文”、“后话题作文”或“题意作文”,即必须与材料内容意义的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有联系。这里姑且叫它“题意作文”
1、话题作文与题意作文的区别
新材料作文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材料作文又吸收了话题作文先进理念的有着鲜明特点的作文形式。其特点之一是高度的开放性,即允许考生在材料范围内自定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可简称为“四自”。较之传统材料作文必须紧扣中心角度立意作文,是一种进步,同时,它又吸纳了话题作文的“三自”(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元素,给予考生更多的写作自主权。特点之二是严格的限制性,即要求考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范围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可简称为“三不”。新材料作文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趋势。新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或政论散文,或名人轶事,或寓言故事,或名言俗语,但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材料,其主题都是明确的。而针对同一种材料,人们却能写出观点不
一、各具色彩的文章。这就要求我们多角度地去思考,才能做到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视角的片面性。写好新材料作文,关键是熟练掌握其审题立意的方法技巧。
2.题意作文的一些特征
通过转换比较,可以看出这种题意作文的一些特征:
(1)、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写作范围对象是与材料的内容或其某个方面的含意有关的,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性与情景性,而不失之宽泛,较之纯话题作文,其写作对象范围相对窄了许多。
(2)、给定的材料的功能主要就是为考生确定话题提供蓝本、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而不能信马由缰。这样考生就很难猜题押题,从而避免了话题作文里考生可以不管材料的过“宽”的弊端。
(3)、新材料作文较话题作文来讲,显然是加大了审题立意的难度。由于前几年高考主要考话题作文,备考中老师主要指导学生进行话题作文的训练,不知不觉中漠视了对学生审题立意能力的培养,以致部分学生
看到新材料作文之后,不知道如何审题立意,写出了许多立意角度偏差的作文。自选角度,不是任何一个角度都符合材料内容。选择材料的角度粗可分为“中心角度”“重要角度”“沾边角度”“次要角度”,不同角度赋分差距很大。所以在进行高考作文备考时,很有必要加强对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从而培养正确审题立意的能力。
3、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可以采取“三步式”方法。
第一步:分析要素,整体概括。(抓关键词)
何人——何事——何果
第二步:追问原因,探究结果。(追溯原因)
为什么做这样的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第三步:引申归纳,确定立意。(联系生活)
例如:阅读“滥竽充数”的故事,根据要求作文。
《韩非子·内储说上》里说,齐宣王喜欢听吹竽,每次都要三百人一齐吹奏。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里面凑数,照样得到很多赏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缗王继承王位,却要每个人单独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就逃跑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立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分析要素,整体概括:
1.何人——齐宣王
何事——听三百人一齐吹竽
何果——南郭滥竽充数
2.何人——齐缗王
何事——听每个人单独吹竽
何果——南郭逃跑了
3.何人——南郭
何事——根本不会吹竽,滥竽充数
何果——最后逃跑了
4.何人——南郭的同事们
何事——南郭不会吹竽,而不举报
何果——南郭滥竽充数
确定立意:
1.“大锅饭”要不得。
2.领导要有改革精神。
3.①要有真才实学。②人贵有自知之明。
4.敢于抨击不正之风,好好先生要不得。
采用这样三步,一个准确的立意便产生了,再不会出现沾边角度或次要角度的立意。
立意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寒冷的夜晚,乘电梯送父母到19楼,出电梯时母亲随手按下了1楼的按键。我问母亲为什么,她说:这么冷的天,这么晚了,不会有人下楼了,让回家的人在楼下少等一会儿吧。
分析要素,整体概括:
何人:母亲和我何事:我乘电梯送送父母到19楼
何果:母亲按下一楼的按键
准问原因,探究结果:这么冷的天,时间晚了,让回家的人在楼下少等——关爱他人的表现。
引申归纳,审题立意:做善事从细节做起
拟题举例:润物细无声让人间充满爱
再如2008年北京卷作文题: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 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
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
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
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
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立意:①学无止境;②变与不变;③过程与结果;④方法与结果;⑤思维的魅力、思维灵活性;⑥相对空间与绝对空间等等。
自己选取一个好的切合题目的立意,可以写一篇思辨议论文,也可以写成优美的散文。
要写好这篇“材料作文”,已难以撇开材料中的事例。完全可以说,材料“限制”了作文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离不开对材料的分析,这样也就不能写成我们以往的可以置材料不顾的“话题作文”。
正确地审读与立意是关键,因为题目中所供“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余闻《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其方法,总的来说,材料往往是个别的、具体的,立意的主旨是一般的、抽象的,因此都离不开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归纳与转化。当然,具体行文时又可以逆向地由特殊到一般、由抽象到具体,而写个别的、具体的。
具体的方法,有如下几个可供借鉴:
(1)关键词语法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
很多人千里迢迢寻找隐居的武术大师,期望能从武术大师那里学到绝招。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在挑水,他挑得不多,两桶水都没有挑满。按照人们的想象,他应该挑得满满的。有人不解,问大师,大师回答说:“挑水之道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适中。”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大师的回答,其实就道出了这段文字的核心内容:挑水之道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适中。“适中”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推而广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考虑“适中”的问题:比如,人若无目标,就会碌碌无为;目标过高,往往会因为无法实现而丧失信心;我们的奋斗目标也应该定得适中。
(2)以果溯因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我的外公,从前会偷东西。”母亲说,“有一天,他去别人菜园偷菜,被菜园主人看见了。可是,那主人看见了,转身就走。”母亲说,外公以为那人要去告官,连忙追去。不料那人进了自家的门,还把门关上。外公想想,上去敲门。门开了,外公说:“我被你看见了。”那人说:“看见什么?我今天连门都没出。”外公说:“是被你看见了,偷你的菜。”外公还说:“我现在没法做人了。”那人笑道:“你说什么话。咱们是邻居,你想知道我菜为啥长得漂亮,尽管问。我那菜,好看,也好吃。信不?你先尝尝。”说着,真去天井边的悬蓝里抱出两颗菜,硬是塞到外公手里。
后来,外公成为邻里众口交誉的人。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又。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内容是菜园主人原谅了外公曾经偷东西,“后来,外公成为邻里众口交誉的人”。否则,外公怎么会成为“邻里”众口交誉的人?这里面就有因果关系,因为菜园主人正确对待犯错误者,而使其日后成为一个“众口交誉”的人的。这样立意就容易找准了,当然立意的角度是多向的。
观点:宽容之态、自尊之心、诚实之本
若从“菜园主人”的角度可以有以下立意:
①宽容、宽恕感化他人,成就他人
②给别人一次改过的机会
③尊重别人,给人自尊
④采用最佳的教育方式;
若从“外公”的角度,可以有以下立意:
① 耻而后进 ②知错就改 ③人贵有自尊之心 ④诚实乃立身之本。
不能全面理解题意,写成了“信任”、“善良”、“关爱”等则视为立意过宽、过泛;若写成“化干戈为玉帛”、“退一步海阔天空”、“相逢一笑泯恩仇”、“徘徊在十字路口”、“转折”、“冷漠”、“豁达”等,则视为偏离题意。
拟题:自尊自爱宽容成就他人人贵有自尊之心诚实乃立身之本。
知耻而后进与人方便自己宽
(3)察情感倾向法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出题人的观点态度从去发掘。如:
根据下面一则短文,按文后要求作文:
“老师,假如我是你,我就不当老师!”全班顿时静极了。“我喜欢当老师,”老师平静地说,“第一是希望自己永远充满活力,和你们在一起,我永远不会衰老;第二,我很贪心,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将军可以指挥千军万马,但他要听一个人的话,那就是他的老师。”那就我啊!所以我喜欢当老师。”“为将军的老师
鼓掌!”大家笑着,叫着。
要求:听过这番话,假如你是在场的同学,请给老师写一封信,谈谈你的感受。
这则材料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命题立意要从赞美老师方面考虑。
观点:充满活力,不会衰老。我喜欢当老师。
立意: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点亮别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拟题:甘做桃李满园春落红不是无情物润物细无声蜡炬成灰泪始干
(4)辨证互关系法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如: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总之,以题意作文的审题立意,不能不管材料而自行确定,不能另搞一套,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要从材料的内容意义出发去选择立意的角度。上面的几种方法也不应孤立运用,而应相互联系、综合使用。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侧面或角度 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某个侧面或角度的立意去作文。
观点:
1、生态平衡是自然规律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立意:
1、自然规律不可谓
2、成功需要对手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拟题: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竞争让自己充满活力敌人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第四篇:“历史提纲式三步教学法”初探
“历史提纲式三步教学法”初探 ——金丝峡镇中心小学 刘新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历史学科的教与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零碎、冗杂的课本知识以及课标对学生学习、应用知识能力的更高要求,传统的讲解、记背教学法已明显跟不上课改的步伐。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摸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提纲式三步教学法”,在次,我就把几年来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此法的一些收获与体会与大家交流。
所谓“提纲式三步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感知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列提纲、学提纲、用提纲三个教学环节,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的目的。实验证明,根据教材的内容,恰当地运用“提纲式三步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此方法在历史教学中是值得借鉴并卓有成效的。
一、实施“提纲式三步教学”的具体方法
1、示范指导“列提纲”
由于此方法初次运用到历史教学中,老师必须想法设法将学生领进门,然后再逐步放手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因为此法的最终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学会轻松学历史。因此,列提纲作为三个环节中的第一个也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计划将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学习内容作为示范引领的实验阶段(需要说明的是,此方法适合将教材以单元或大的章节为单位共同学习整合,不局限于一节课只上一课,因为一个单元或章节的知识便是一个小的知识系统,而这也是适用于提纲式教学的最大优势我向学生介绍了提纲式三步教学法的方法和可能达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以第一单元为例,教学生把笔记本横用(老师在黑板上板演),从左往右写,把单元标题写于最左边,然后划上大括号,右边紧接着由上向下分别写出本单元三课的课题(学生可用专门的大纸做笔记本,因为边学边填充,最后形成知识系统正好用于复习),接下来进一步根据每课内容引导学生一起完善那三个课题后面的内容,具体方法是找每课的小标题,将之列于课题后的大括号内,由此形成单元知识的基本框架与层次。通过两个单元的示范引领,学生基本掌握了列提纲的方法。
2、引导点拨“学提纲”
其实学提纲是列提纲的进一步补充与发展,这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自主生成知识的过程,也非常符合课改理念中的合作探究教学法,结合第一步列出的单元框架,可根据课堂时间和学生进度灵活安排一节课要学内容。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指导学生边列提纲边学,即细读课文中每个小标题下的内容,留意旁注和相关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最后师生一道归纳每个小节应解决的问题或该掌握的知识。同样,在前面列好的小标题后继续用大括号分层次,只是这层不同的是,后面应采取提问式、叙述式或图表式等灵活多样的方法,比如(1)提问式“中国最早的原始人类发现地在哪里?这一发现有何意义?”(2)叙述式:“北京人取火的方法有„„”(3)图表式。这一方法适用于需要对比学习的知识,如分析“赤壁之战”与“巨鹿之战”的各方面状况,或学习“三国鼎立”相关内容时列图表学习再填空便一目了然。当然,方法可以因人而异灵活多样,只是应力求简洁、醒目,要力争抓住教学的重难点与关键,这也是此环节教师引导点拨的必要性。
3、理解整合“用提纲” 学以致用是我们教与学的最终目的,而历史学科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相对更高,特别是九年级升学要面对开卷考试,因此,学生如尽早掌握知识体系,增强分析能力,形成一定历史素养的话,不仅能自如应对考试,而且有利于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无形而又尤其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样,这个环节师生都必须充分参与,教师要吃透教材,多研究课程标准,从而为所学章节设计操作性,综合性等适度的习题,以此引导学生用前面所列所学的提纲内容解答,同时还应紧密联系实际,紧扣时代脉搏设计一些创新思维题目,让学生能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解决问题。不过这还只是用提纲的一个方面,另外它还有一个很大的用途,便是前面提到的为复习而备,如果学生善于收集保存,从七年级开始所学的知识,都可以浓缩在那些提纲中为九年级复习所用,或许能达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二、“提纲式三步教学”的实践意义
1、“提纲式三步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结构模式。列提纲,使学生对教材的内容和知识体系有了大概的了解。学提纲,使学生对教材的内容 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用提纲,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体系。因此,“三步教学”很好的落实了三维目标。
2、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步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信心。“三步教学”为课堂教学创造了一个“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一个民主氛围,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人人发表意见,个个畅谈自己的见解,使每一个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以上所述便是我在历史教学中对提纲式教学法的运用过程和点滴体会,在此还需说明的是,和以前传统的方法相比,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的自学能力、探究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明显增强。我认为,如果长期坚持并不断摸索改进此方法,历史教学便会在教学效果上有更大突破和发展。同时也希望广大同仁能够对此多提指导或批评意见,以此让我们的历史教学在新课改的浪潮中也泛起最美的一朵浪花。
第五篇: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三步式(本站推荐)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三步式”
教研室张培臣
高中语文课堂存在高耗低效的原因:
教师眼界低,没有树立大语文观。
1.面面俱到,不懂取舍。
锥子理论:锥子越尖,压强越大,穿透力越强。利用减少受力面积从而达到增大压强的效果。教学目标越少,越集中,教学效果越突出。
而我们的教学现状是:试图把所有知识都一网打尽,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教学理想。按照旧有的思路组织教学,目标多,过程细,依然是“超低空飞行”,“地毯式轰炸”,拉网式搜索,每一节课都试图不漏掉一个知识点,在每一个知识点上都“深挖洞”,这种做法费时耗力,收效甚微。我们知道,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这样的细腻。当舍就舍,当放弃就放弃。这就要求在教学策略上要根据学生实际,不追求教学目标的平均用力,要有侧重点,做到“在有宝藏的地方下钻”。
2.方法繁琐,叠床架屋。
教学中过分追求答题方法的“全面”,方法讲解繁琐重复,过多的考虑“原则”和“策略”,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重理论而轻实践,重分析而轻操作。这就使得教学陷入一种“唯方法论”的误区。
我们在教学中确定目标之后,方法上要重在落实。把有效的、简洁的方法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而不应搞繁琐主义。
3.“教”“研”脱节,“魂”不附“体”。
新课程理念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是教学的“魂”。教师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教材是新课标理念的载体,是它的呈现形式,这是教学的“体”。教师只知道教教材,教材教学与课程标准脱节,实际教学与教材要求脱节,课型单一,只讲阅读,不知道语文教学的多样性,舍弃活动体验和问题探讨等课型。
4.练习杂芜,质劣量大。不筛选,不检查,不批改,不纠错。经不起追问:练习精选了吗?选了都做了吗?做了改了吗?改了评了吗?评了纠错了吗?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三步式”基本思路
自学导引——问题探究——巩固延伸
自学导引是由预习转化而来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有效手段。自学必须有明确的方向,有教师的引领,需要有问题设计,有自学提纲以避免放羊式的随意。
学生按照老师设计的问题去读书,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生活阅历、信仰追求;了解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文章意蕴;记录自学中的困惑与难点。边读边思考边品味,争取自己解决问题,达到能够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课文,欣赏精彩语段和文学形象,多角度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和意象的目的。以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习惯,自己思考的习惯,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综合领悟能力,丰富语言积累。同时解决一些双基问题。
问题探究要明确值得探究的是什么地方,引导学生就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学生对自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要互相讨论交流,仍然无法解决的,留待讲析时再由教师加以引导、点拨;对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加以思考,参与交流讨论。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1
学生在读书中发现新的疑难问题,在思考讨论中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老师加以点拔与引导(不是灌输),以扫清学生学习中的障碍,开启学生的智力。老师点拔时要注意角度,掌握方法,总结规律,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为手段,达到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目的。总之,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巩固延伸是对教材的延伸与辐射,是大语文观的体现,目的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兴趣与探究能力。可以根据课本设计的“活动体验”进行语文活动,也可以加以调整、改造;可以查找有关资料进行深入研讨;可以进行相关文本的比较阅读,可以提炼写作素材,也可以解决基础训练问题。
总之,要完成课内篇目到课外篇目的拓展,阅读教学到写作教学的拓展,课内知识到生活知识的拓展。
研究与实施过程:构建基本模式——树立典型课例——制定评价细则——修改完善推广
二、模式实施要求
(一)对教师的要求
“课堂三步式教学”更能体现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体现老师的能力——对教材的取舍能力,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也不排斥老师对课文的艺术性处理,比如开头的艺术,结尾的艺术,提问的艺术等等。这需要老师在备课、准备材料上花费很大的功夫。对课文要大胆取舍,对课文的把握理解要准确到位,处理中要有创新精神。对课外阅读材料的选用要精当,对作文的处理要快捷,阅读材料要跟上。这些都需要备课组加强集体备课,通力合作,才能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师要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重心向“学法”上的倾斜,最终要达成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语文学习中,学生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教师将“似懂”转化为“真懂”。
要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在教学前应该自问三个问题:
(1)学生想听什么?
(2)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
(3)作为老师我应该告诉他什么?
(二)对学生的要求
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扩展及运用,更能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自主意识,使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开发潜能,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要切实“学进去”。
走马观花地看看书不是自学,自学在这里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有的同学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看一看,浅尝辄止,这样走过场式的自学是无效劳动。
要有时间限制。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任务相当繁重,不可能抽出很多时间自学,再有,长时间的自学会使人感到疲劳,效果也不好,一般来说,每天抽出10~20分钟的时间进行预习是可行的。
学生对作品的自学,可采用四遍读的策略——
读书四遍:用心阅读,可出声、可默读,因文因人而异;在书的空白处笔录收获,可文字、可符号„„
⒈感读:整体感知正文。在陌生化状态下,集中精力于正文,把握课文大意,感受作品内容,生发阅读灵感,并及时记下阅读中的感受和发现:包括联想想象、启迪感悟、豁然开朗的感觉等。
⒉全读:全程默读全文。包括专题提示、课文提示、正文内容、课下注释、课后练习及其他相关材料。之所以全程阅读,一是借助辅助资料,帮助学生换位思考,从作者的角度理解消化文章;二是让学生对教纲要求、编者意图有所把握,从编者的角度认识作品;三是学习了解作品中新出现的词语——包括会认、会写、能理解、能运用;四是借助各种资料,深入理解作品,质疑问难:用怀疑的目光审视课文:划下不理解的语句,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发表与作者或别人不一致的看法,对语言评头论足,给作品挑毛病,使阅读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⒊悟读:带着问题读书顿悟。所谓问题,主要是自己读书中发现的问题,也包括课文编辑设计的问题,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提出的重点问题。带着问题去精读、研读、反复读,边读、边悟、边记录,这是整个自学的核心环节。目的有六:积累重要的信息;让学生养成读书品味、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结合上下文和读者自己的生活见闻、经验、阅历、体验等走进作品,对课文进行由浅入深、多角度、多层次的个性化的揣摩、领悟;让学生从中悟出有效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在读书中学会阅读,学会写作;实现阅读中学生自身认识上的飞跃,从中获得许多人生启迪:有所质疑、有所思考。
⒋赏读:品味欣赏作品的美。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语言,学习精品语言,对这些语言要引导学生学会去品味、去鉴赏——包括对言语的鉴赏(遣词造句的妙处,言外之意的感悟)、行文结构的鉴赏,文体风格的鉴赏,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美与灵性的感悟,在开发自我观察力与想象力和生命灵性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现力。
三、对模式的几点认识
教学模式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规范课堂教学,引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专业化道路上迅速成长,少走弯路。用得不好,往往成为一种窠臼,一种绳索,束缚手脚,限制创新。创新总是取传统的合理内核,消解不合理内核。我们必须在立足创新的基础上消解其不合理的部分,然后拓展,超越,深化,使传统的模式得以创新发展,或予以建构新的教学模式。
所以,模式愈简洁愈有效。简洁便于操作,更有拓展的空间。愈细致愈琐屑,就愈限制发挥与创新。
实施模式应掌握这样两点原则:
1.入模出模,不断创新
回顾我国的语文教学,就会发现,一个时期语文教学总会选用一定的教学模式作为主导模式被推广运用,而主导模式又不会是永恒的,它有一定的时限性,过了一段时间它总会凝固僵化、滞后,随着教学理念、教学课程、教学手段的更新发展,教学模式又总在不断地优胜劣汰。模式的循环更迭,推动着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面对纷繁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该怎么办?我们认为,应该是先入模,再出模。入模是为了识其规范,成其规矩。苏联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在毕业前必须要掌握一种教学模式,否则不予毕业;我国现代的师范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得学教材教法,都得参加教学实践活动,这实际上都是了为入模,为了使将来的教学规范化。当然入模以后还得学会出模,如果不出模,那么教学就会落入一种陈旧的窠臼里,死守章法,就会泯灭创造性,就会凝固、僵化,失去生机与活力。懂得入模与出模,教学才会不断变格,不断优化,不断完善,充满活力。
2.形成个性,促成创新
研究教学模式,其核心是研究一种教学模式形成的教学个性。并借鉴其先进的教学经验,改革自己的教学思想,不断地创新,突破,超越,形成独特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并促其发展。
我们在学习别人的模式时,总是要一方面结合自己的实际予以消化,在仿效中不断进行必要的改造,突破别人,超越自我,创造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也要从实际出发随时予以必要的调整,使模式稳中有变,常教常新,呈稳定状态前进。这样,我们就会产生出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切合个人实际的语文教学模式来——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模式,从而使教学模式进入一个创新的层面。
201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