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调查报告(5篇)

时间:2019-05-12 17:5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调查报告》。

第一篇: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调查报告

《大学生公益行为研究调查分析报告》的调查提纲

(1)调查目的:针对现阶段大学生对公益事业的社会效果存在争议的情况,通过了解同学们对公益事业的态度和做法,从中分析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由此寻求改变这一原因的措施。

(2)调查对象:红河学院抽样调查

(3)调查形式: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谈话为辅。

(4)调查内容:①了解公益事业的渠道和程度。

②参与公益事业的方式、途径。

③影响参与公益事业的因素。

④对周围公益行为、氛围的认识。

⑤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总体评价。

通过以上调查,进行全面归纳整理,写成调查报告,并提出建议。

大学生参与公益行为研究调查分析报告

捐赠及其他公益公益行动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表现,更是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传统美德。公益象征的是爱心、公益与社会责任。作为在社会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阶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公益捐赠的主要群体。

他们对目前周边的公益行为、社会的公益事业如何评价呢?是什么因素影响到他们进行公益活动?又是通过哪些渠道、方式参与到公益中?为此,笔者通过对红河学院100多位各领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来了解当代社会公益观念和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原因及提出建议,这对于促进建设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益事业,加强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一、红河学院学生对公益事业的观念行为

1.红河学院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度

笔者在对100位红河学院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支持参加公益活

动的同学有90%,表示不支持参加公益活动的则有2%,表示无所谓的占8﹪。另外,在对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中调查得知,每周参与公益活动的占60﹪,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公益活动的占51﹪,节假日参与公益活动的占30﹪,而只要需要,任何时间都参与的占11﹪。在对表示没有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调查以后是否会参加公益活动的问题中发现,43%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会积极参加,53%左右的同学表示遇到有价值的公益活动会参加,4%左右的同学表示对公益活动不感兴趣。在调查如果学校组织公益募捐活动,或者街上有公益募捐活动的问题上,有79.2%的同学表示会参与,有20.8%的同学则表示不会参与。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红河学院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只有少部分的同学对公益活动不热衷。但是,从关注公益活动的积极度上看,现今的红河学院大学生仍缺乏热情,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表示经常关注公益活动,积极找机会参加。这一点反映了当今大学生公益观薄弱,对公益活动的热情度不足。

2.红河学院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能力

笔者在对上述100位同学的调查中还发现:红河学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调查中男生占43 ﹪,女生占57﹪,而且大多数女生对公益活动更有自觉性和积极性。在这个调查中按照年级来比较,大一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占4﹪,大二参与公益调查的占28﹪,大三占公益调查的41﹪,大四占公益调查27﹪。其中大部分同学参加过现场捐资和捐物活动,其数量和捐款金额只在同学们的能力范围之内。

3.红河学院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渠道

调查发现,对于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有71.5%的表示曾经通过由学校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团体组织参加,有27.7%的通过同辈群体及其他志愿者参与活动。,有13.8%的加入红十字会等社会公益机构,50%的以志愿者、义工身份参与义卖义演等公益活动,7.7%的则表示通过其他途径参加。而在对没有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中调查得知,只有26%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会现场捐赠或者通过手机、银行、网络等方式捐款,高达90%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愿意以志愿者、义工身份参与义卖义演等公益活动,也有50%左右的同学表示愿意加入红十字会等社会公益机构。

在询问参与公益活动遇到的阻碍因素时,76.9%的同学表示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是时间因素,与个人生活或工作学习相冲突,表示主要是经济因素,参加志愿服务还要花钱的占53%,而有35.4%的同学以社会因素,多数人对志愿者有偏见为主要因素,另有6.2%的表示是外界压力造成的。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形式主要是捐赠和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而从大学生选择公益方式的考虑因素也看出了当今大部分大学生还是能够以接受帮助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选择最优公益形式帮助他人,但也仍存在不少同学是为了个人的方便或受外界影响而选择的方式,不能够做到真切帮

助他人。

在调查能让大学生最便捷地参与到公益中的渠道——校园组织公益活动,发现: 22.3%的同学表示学校里经常举办公益活动,75.4%的同学表示学校有时或很少举办,而有2.3%的同学则表示学校从没举办过公益活动。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在提供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方面做得不足够,让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渠道少。

4.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认识与态度

笔者在调查中又发现:多达38%的同学参与公益活动的风气很一般,少部分同学,占5%认为参与公益机构活动风气很好,而16%的同学觉得不太好,认为公益机构活动风气比较好的同学只有16%,觉得风气很差的占4%。这说明了大部分同学对公益事业的风气和现状存在着不满。

问卷调查中发现,过半同学对公众诚信度缺乏信心,对需要帮助者和积极参加公益者都产生了怀疑的心理。在对大学生对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作用的观点上41﹪的人认为有重大作用,55﹪认为有一定作用,但大部分靠社会其他力量,4﹪的人则觉得不太清楚。在对参与公益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上当作锻炼自己,更加振奋的同学占43﹪。接受教训,继续训练的占53﹪,受到打击退出活动的占3﹪。感到委屈,再不参加活动1﹪。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对社会公益事业态度很好,具有很大的热情。

二、红河学院高校学生产生这种公益事业观念和行为的原因

通过调查,笔者认为红河学院高校学生产生这种公益事业观念和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个人因素

(1)大学生的能力有限,这与家庭经济来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红河学院高校的大学生一般都是靠家庭提供生活费的,都是消费一族,经济收入直接影响到参与公益事业的行为与观念,有稳定充裕生活费的大学生更愿意通过捐赠的方式帮助别人,因为这种方式比较方便且能给予接受者最为实际的帮助;相反,生活费来自打工兼职的大学生,相对比较少参与公益捐赠,但他们也愿意通过当志愿者等方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接受者提供实际的帮助。

(2)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了解甚小,直接影响到其参与行为与观念。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现状、参与途径等信息了解甚小,并且极少主动关心公益事业的发展。他们通常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公益活动才会参加,对不了解不感兴趣的则完全不理会,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和观念。

2.社会影响

(1)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渠道单一。目前社会上参与公益事业的方式比较少,只有捐款、志愿者等,无法调动公众参与到公益活动的热情。特别是在学校的大学生,学校只是偶然有组织参与公益的活动,校园宣传不足,缺少参与公益事业的渠道,难以调动大学生参与到公益活动中。

(2)社会的诚信度缺失。当今社会出现许多“伪”穷人,他们原本能够自食其力,不需要帮助的,但却欺骗公众捐款,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上的捐款持怀疑态度。公益透明度不高,对捐款的使用情况、流向不明确,导致大学生对公益事业诚信度的缺失、对公信力的下降。

(3)公益事业发展缓慢。社会上的公益机构数量不多、质量不好,内部组织建设不规范,效率低下,缺少有效的管理,导致大学生不敢投身到此类的公益事业中。

(4)政府重视程度不足。现代意义上的公益事业是最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在监管程度上存在不足,政府对此缺少足够的关注、宣传。因此,关于公益事业的相关法律和制度还不完善,无法起到很好的监控作用。

三、对发展红河学院高校学生公益事业的措施与建议

针对上述调查及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做起,逐步增强红河学院高校学生的公益观念意识,使大学生投身于公益事业中来:

1.学生自身角度;

大学生需要增强自身的公益意识,积极主动关心公益事业的发展。

在校大学生的经济实力有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多余的经济物资收入来援助他人,但是大学生需要提升公益意识,积极主动的发掘身边可以进行的较为实际的参与公益方式,并投身其中帮助他人。

大学生进行公益的方式不止捐款一种,例如参加网上公益机构,进行义演义卖活动,加入社会志愿者团体等等,都是每个大学生可以做到的较为便捷可行的公益方式。另外,大学生作为现在中国社会上一个大开销群体,并没有想象中的贫困。大学生可以在平时生活中做到节俭,学会理财,并把其中一部分投入到帮助他人的公益事业中,相信人间真爱,以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尽早背负社会责任心。

2.学校角度:

学校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参与公益的平台,做好宣传,给予当代大学生充分的参与公益事业的渠道,调动大学生参与公益的积极性。

目前大学生公益现状并不乐观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平台给其发展,学校及校内的社团组织应在全校倡导人道主义精神,鼓励党员及学生干部带头参加红十字会、公益总会等组织开展的公益公益活动,推动形成良好的公益氛围,促进公益事业在校园中的发展。

同时,在校内形成公益光荣的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可以采用标语,海报等鼓励形式,在校内传媒大力宣传,营造公益公益氛围;或定期邀请一些公益或公益组织的创始人来校做演讲,宣传公益的本质意义,塑造大学生对公益的正确理解。使同学们形成一种多多参与公益的心理,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

3.社会角度:

社会上的公益机构应该努力吸收大学生这一阶层,为中国的公益事业发展做贡献。

当今社会诚信度缺失是一大问题,公益结构应首先提高自身质量和诚信度,让民众特别是大学生对其安全性、有效性有信心,如做到捐款使用、流向情况公开透明化等。

同时,政府应该提高对公益机构的重视程度,在监管上加大力度,并积极开展各类社区、大学公益活动,以求让更多人参与到中国公益活动中来。

大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对社会和其个人都具有重大意义,推动着现代文明和人道主义的发展。社会和学校应该为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与氛围,让当代大学生继续发扬公益公益事业,向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借公益的火把温暖世界。

附一:调查问卷

第二篇: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公益从字面的意思来看呢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它的实质应该说是社会财富的再次分配。公益活动是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向社会捐赠财物,时间,精力和知识等活动。社会公益事业是中国优良传统的延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的素质得到提高,我国逐渐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为响应国家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以其微薄之力,不断地宣传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但是现实中又存在着对公益活动的另一种质疑之声。

调查目的:通过对广东各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随机调查,了解当前广东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态度做法,和产生这些态度做法的原因,以及参加活动的目的和对未来中国的公益事业的期望。

调查对象:广东各高校在校大学生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1了解对待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视程度

2.分析当今大学生对公益事业重视度的原因

3.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目的4.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途径

5.指出当前的社会公益事业的不足及弊端

6.对中国未来公益事业发展的期望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中坚力量,所作所为都代表着新一代社会主义参与者的形象,展现的都是新一代的风采。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公益活动的行为以及对当前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审视和期望,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的体现,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展现,是践行中国梦,奉献我当先的呼应。

那么大学生是如何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呢?当前的社会公益状况又是如何?大学生对未来的公益事业又有什么期待呢?

调查问卷分析

本次问卷的参与对象来自广东各大高校在校的大学生,地域跨度比较大,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随机性。在“践行中国梦,奉献我当先”的号召下,主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对社会公益活动的看法和实际行动以及对未来的公益活动的建议展开。

一. 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视程度

从问卷结果看,100%的学生认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必要的,大约有85%的大学生较重视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但程度不高。在调查的大学生中,选 1

择课余时间首先考虑看书、泡图书馆的占25%,选择打工、兼职的占20%,选择实习,将自己的知识专业化的占10%,选择上网,娱乐的占40%,选择参与公益活动的仅占5%。大家愿意去参加,但由于自身学业个人生活,家庭实际情况限制,外界压力大的社会因素,以及对相关的慈善机构的不信任等的原因,表现为普遍的热情度不高,只是愿意偶尔参加的占90%。在对社会公益活动在学生们的心目中地位的调查中,5%的人很排斥这种活动,认为参不参与都不重要,80%的人表示自己偶尔会考虑参与一下,毕竟这类活动还是有一定的意义,10%的人认为参加这类活动是自己课余生活的一部分,可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5%的学生把参与公益事业看成是自己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不可或缺。从这些结果看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大学生对于公益活动,大部分会参与,但在积极性上仍显不足,公益观薄弱,对公益活动热情度不足,并未能把这些公益活动看成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重要的途径,未能形成一种真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 分析当今大学生对公益事业重视度的原因

以上分析得出现在大学生的公益观薄弱,公益事业的参与积极性不太高,在对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调查显示:29%的大学生认为是参与社会公益渠道的单一,不利于他们以多种形式参与。97%的认为是社会诚信度的下降,人们对当今的慈善机构,如中国红十字会等丧失信心,公益组织的透明度不高,对于捐款捐物的使用情况、流动方向不明,导致大学生对公益事业诚信度的缺失、对公信力的下降。22%的人认为当前的公益事业发展缓慢,机构不多,质量也不高,内部的制度建设,基础建设也不完善,管理水平低下,导致大学生无法真正投身到公益队伍中。78%的学生认为政府的重视程度也不足,我国的公益事业发展起步晚,相关的监管政策、完善政策不足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然而市场经济体制过分强调“竞争”,无情的市场竞争原则打破了以往熟人交往的温情纽带,社会人际关系更多表现为功利取向和社会契约关系。再者,现代城市建设越开越呈现出高楼单元化的居住格局,邻里之间彼此被一堵堵冷冰冰的墙壁隔离,社区成员形成了强烈的陌生感和疏远感,人们之间真诚友好的感情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这一切都破坏了慈善意识和公益发展意识发展的土壤。公益性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不完善的管理公益事业的法律法规已成为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桎梏。

三. 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目的从调查中,100%的学生认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98%的学生解释参与公益活动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5%的学生认为自己参加这些公益活动并没有什么很明确的目的,完全是受他人引导、劝说、跟风,78%的同学则表示参与公益活动可以更多地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97%的同学认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一个不同于其他活动的宝贵经验,一直想要尝试,从中得到不一样的生活感悟,69%的人认为参与的原因不排除带有想多拿实践证明,为以后评奖学金和找工作赢得的机会。从以上可以看出虽然一部分的人参加公益活动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大绝大部分的人任务公益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他人,同时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能够做到以助人为乐,这是对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弘扬,响应国家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号召。

四. 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15%的学生是通过捐款、捐物的途径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50%的学生通过参加志愿服务组织,15%的人通过学校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团体20%的学生是通过其他方式参与的,如暑期的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100%的同学所在的学校都有相关的公益类的机构组织,但其中只有70%的组织有较多的公益活动,并会积极地宣传鼓动学生参加,其他的活动不多,有时更只是注重与形式,并不实在。其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便是暑期的支教活动。通过去边远落后地区,将我们的知识传播,虽然往往只有一个月,但我们传递的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他们踏出大山的一份份希望,一份份绝不轻易放弃理想的信念,一颗颗关爱他们的最诚挚的心,这也是公益活动必须体现的爱的关怀。

五. 指出当前的社会事业的不足及弊端

调查显示:10%的人认为公益活动太少,84%的学生认为有些公益活动本身意义不大,觉得自己没有真正地为需要帮助的人帮上什么,只是徒有形式而已,2%认为活动本身不错,但宣传力度不够,86%的人表示公益组织所举办的活动缺少比较吸引大学生的点,比如实践证明,65%的学生认为活动的组织上不够完善,组织者需要改进,完善活动准备。这表明当前的公益机构只注重外方向的积极宣传,而不注重内在活动质量的提升,无论是对外形象,还是实在的活动质量,组织上筹备上都有待提高。同时,当前的大学生的功利心太强,思想觉悟还有待提高。在对同学们对现今的公益机构活动参加的风气调查时,表明风气很好的占12%,58%的学生认为活动参加的风气不太好,认为风气比较好的大学生占17%,认为风气很差的占13%。其中表明大学生对当今的公益活动的看法偏向消极,大部分的对公益现状存在着不满,并希望能够改变现状。公民的公益观念淡薄,缺少参与热情,.公益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公益组织独立性不强,难以发展这是当前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三大弊端。

六. 对中国未来公益事业发展的期望

首先要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力,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免地受到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污染,“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等观念不断侵蚀我们优良的传统文化,“人无信而不立”,公益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我们要秉承优良的传统文化,发展公益事业;弘扬公益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将公益文化纳入道德教育体系中,从小培养孩子对公益事业的热情,增强他们对投入公益的责任感,将公益文化也企业文化相结合,强化企业的服务精神,将公益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扩大公益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加强公益立法,确保在公益机构的一切行为都有法可依;增强公益行为的透明性,使公益机构更具有社会公信力,让人们安心放心地捐款捐物等;再者,应该改变中国应试教育的形式,大学应重点在个人能力与个人的素质修养的提高方面,多关心国内国外的时政大事,而不仅仅将“不挂科”当作最高标准,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地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附:《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调查表》

社会公益活动是大学生课余时间可以选择的活动之一。本问卷旨在调查大学生对于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状况及看法。希望从中可以了解到大学生的真实状况和真实感受,从而为公益事业和社会和谐带来一点点的启示。问卷不记名,希望大家

积极参与!

1.如果你一有课余时间,那么以下活动中,你会首先考虑()

A.看书、泡图书馆

B.打工、兼职

C.实习,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实践化

D.参与公益活动

E.上网、娱乐

2.你和你的朋友是否经常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A.是,有时间尽量参与

B.会参与,但算不上经常

C.从未参与过

3.你参加的公益活动主要以那种方式()

A.捐款,捐物

B.志愿服务

C.通过学校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团体

D.其他

4.你所在的学校有关于公益的社团吗()

A.有,但活动不多

B.有,并且有较多的公益活动、会宣传鼓动大家参加

C.没有

5.你觉得公益社团的各项公益活动是否存在什么缺陷()多选题

A.活动太少

B.有些活动意义不大,觉得自己没有真正地为需要帮助的人帮上什么,知识徒有形式

C.活动本身不错,但宣传力度不够

D.他们举办的公益活动缺少比较吸引大学生的点,比如实践证明

E.活动的组织上不够完善,组织者需要改进,完善活动准备

F.其它

6.你觉得现今的公益机构活动参加的风气怎样()

A.风起很好

B.风气不太好

C.比较好

D.风气很差

7.你认为你和你的同学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大多出于什么目的()多选题

A.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B.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C.受他人引导、劝说,跟风,没有什么很明确的目的D.通过这类有益的活动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E.觉得这是个不同于其他活动的宝贵的经验,一直想要尝试,从中的到不一样的生活感悟

F.不排除带有多拿实践证明,为以后评奖学金和找工作赢的机会的目的 G.其他

8.你认为什么因素阻碍了你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多选题

A.参与社会公益渠道单一

B.社会诚信度缺失

C.公益事业发展缓慢

D.政府重视程度不足

9.社会公益活动在你心中处于以下哪种地位()

A.很排斥这种活动

B.参不参与都不重要

C.偶尔会考虑参与一下,毕竟这类活动还是有一些意义的D.是自己课余、业余的一部分,可以体现自身的价值

E.这是自己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不可或缺

10.对于你所了解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现状,总的来说,你觉得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实质意义大吗?()

A.很大

B.一般

C.有一些

D.根本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11.你认为当前中国的社会公益事业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是()

A.政府态度B.企业观念

C.组织的可信度D.公民认识

12.你对中国未来公益事业的期望:

谢谢大家的参与!

第三篇: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调查报告

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学生提出了“以德树人”的号召,号召广大青年学子,注重自身德育培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接受社会实践。而当下,“树新风,自觉投身社会实践。”的良好风气也正在大学校园中飘香。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作为当代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一直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学校也高度的支持和鼓励。通过参加公益活动,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为人民父母,为社会做贡献;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加深社会阅历和社会责任感。

调查对象和方式:

通过采取问卷调查、随机采访和网上查找资料的方式,对广西大学本部和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的大学生开展了此次调查。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是否有过参加公益活动,参加公益活动的时间,最想参加何种公益活动,参加公益活动次数和主要活动形式,参加公益活动的感受及参加公益活动对自身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参加公益活动是一件非常有意的事情。通过参加公益活动,个人社会实践能力、了解和提高社会(体验阅历)都有了很大的帮助。无偿献血、爱心助教、社会活动志愿者、敬老慰老等活动是大学生参与人数最多的。但因为公益活动的开展不具有定时、定点性的特点,所以不少大学 1

生都表示愿意会经常与公益组织联系,组织身边的同学多多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挤出一点时间,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去回报社会。

调查报告显示:92%的大学生都有参加过一次以上的公益活动的经历,在他们参与的公益活动中,无偿献血占48%,其次是社会活动志愿者占30%,爱心助教12%,敬老慰老占10%;剩下的8%未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同学,表示平时很少会了解和接触公益活动的信息,但表示如果自己有合适的时间和喜欢的公益活动,会考虑参加。80%的大学生表示通过参加公益活动:自身对社会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就通过如何更好的展示自身素质和才能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问题有了深入的思考,同时,如何把自身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各种活动中,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社会成员的责任,能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等,心灵上得到了较大的慰藉,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2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参加公益活动,多是为了陪伴同学或者打发时间,目的性很不明确,这样一来,他们参加活动的效果就不明显,收获很少。95%的同学表示会利用周末或者其它空余的时间参加公益活动,除非是大型公益活动,否则很少会利用到学习时间,从而影响个人学业;5%的同学表示,因为他们参加的公益活动多为大型社会活动的志愿者工作,所以经常会挤占上课时间,对学习有较大的影响。98%的学生表示,公益活动是一种比较好的社会活动,值得参加;2%的学生表示,公益活动范围太小,可参加可不参加。75%的学生表示对当前的公益活动性质和活动内容感到比较满意,认可公益组织的策划与安排;25%的同学表示,当前的公益活动形式和内容还存在诸多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开展活动一次过,没有后续性;帮扶性很小;组织结构不够完善等,有待改善。

另外,没有同学表示不应该开展和参加公益性活动,大家都认为,只要时间合适和活动内容和质量较好,在不影响学习时间的前提下,都会考虑是否参加。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所选择参加的公益活动,多为大中型、群体性较高、服务时间短的一类;以个体为主,长时间连续性、定点开展的一类较少。对于公益活动的组织者而言,如何将公益活动的开展,能与时代相挂钩,改变传统的内

容和形式,增加新意和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是吸引更多大学生投身公益活动的关键所在。而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科学的、高尚的公益服务观念,不能以索取为参加公益活动的目的,公益活动本质上的无偿性、公益性、奉献性应该为我们所熟知,但当前还有不少大学生没有彻底弄清好公益活动的性质,以至于活动的效果和对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没有较好的效果。

结论与建议: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在任何时期都永恒不变的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志愿者服务,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的社会实践形式,以小见大,以细微之处见长,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长效机制。现在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很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地去进行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考察,回校后进行认真的讨论总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所以,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一件非常值得和有意义的事情!

报告撰写人:

2012年12月16日

第四篇: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调查报告

学生参与慈善公益调查报告

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专家在某所学校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支持参加公益活动的同学有90%,表示不支持参加公益活动的则有2%,表示无所谓的占8﹪。而43%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会积极参加慈善公益活动,53%左右的同学表示遇到有价值的公益活动会参加,4%左右的同学表示对公益活动不感兴趣。从这些资料中说明了大部分学生支持公益活动,但少部分的同学却对公益活动并不热衷.在调查中还发现22.3%的同学表示学校里经常举办公益活动,75.4%的同学表示学校有时或很少举办,而有2.3%的同学则表示学校从没举办过公益活动。说明部分学校没有提供充足的机会让学生更多的接触慈善.另一份数据表明多达38%的同学参与公益活动的风气很一般,少部分同学占5%认为参与公益机构活动风气很好,而16%的同学觉得不太好,认为公益机构活动风气比较好的同学只有16%,觉得风气很差的占4%。这说明社会上部分公益机构没有健全的体系,让学生不能相信自己捐出的钱是真正用在公益上,这也是造成部分人不热衷于慈善的原因。

通过调查,认为学生对公益事业产生这种观念和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个人因素

(1)大学生的能力有限,这与家庭经济来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学生们还是处于消费的阶段,所以没有太多的金钱作慈善。学生们认为资助金钱是最能直接帮助接收者的。但有些靠自己打工赚钱的学生并没有多余的资金捐助别人。

(2)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了解甚小,直接影响到其参与行为与观念。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公益不了解,关注的也较少。只有学校带来的慈善信息,学生们机械性的参与。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途径可以让学生接触慈善,了解慈善。

2.社会影响

(1)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管道单一。现在社会上参与慈善的方式较少,只有捐钱捐物和当志愿者。而且学生们在学校,接触社会的时间也少,只有学校偶然有组织参与公益,学校对慈善的宣传也不够。学生们没有简便的方式支持慈善,导致学生们对慈善渐渐失去热情甚至越来越来麻木冷淡。

(2)社会的诚信度缺失。目前社会上出现许多“伪”穷人和慈善机构负责人炫富之类的事件,导致学生对慈善机构的不信任,而许多慈善机构也无法明确的给出资料来证明所捐出的钱用到了慈善上。所以许多人对慈善机构抱有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

(3)政府重视程度不足。这也是导致许多慈善机构弄虚作假,从中获利的原因之一,慈善基金得不到保障。没有健全的体制法律来约束管理各种慈善机构,使慈善活动没有走向正式,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关注支持慈善公益活动,帮助和我们一起生活在同一片天空的弱势群体得到一定的生活保障,实现他们的梦想。希望政治名人和娱乐名流能以身作则,充分利用自己社会影响力,在 健全的法律保障下,带动大家投身于慈善公益。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得到社会的关注,幸福的生活在社会大家庭里。

第五篇: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西北师范大学2014级本科生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组长: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西北师范大学2014级本科生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在当今经济发展的现实社会大背景下,公益活动越来越显示了人性的关怀,彰显了社会人性化的一面。大学生公益素质的培养是学校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内容。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作为当代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一直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学校也高度的支持和鼓励。我们小组这次暑期社会实践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情况,通过分析得到的数据,了解到一些更加具体的现状,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正文:

一. 调查过程综述

小组成员于四月初得到了社会实践的主题——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情况的调查。五月份由组长制作了电子版形式的调查问卷,小组成员通力合作找同学和朋友填写问卷。截止于五月底,得到的问卷有180份,相信这么多的数据一定能使我们的结论更加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小组成员在五月底根据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综合在网上搜集到的资料,加以分析和思考,得出了本次社会实践的结论报告。

二. 调研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是否经常参与公益活动、参加公益活动的原因、对何种形式的公益活动更加感兴趣、参加公益活动的渠道、参加过何种公益活动、参加公益活动的收获、在参加公益活动中受到何种阻碍、参加公益活动是否应该成为大学生评奖评优的硬性标准等问题展开调研。在最后还征集了大家对于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更好的建议。

三. 调查结论与解决措施

(一)受访者基本情况

西北师范大学2014级本科生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由图可见受访者男生女生比例基本相同,并且来自农村,城镇和城市的受访者比例也大致相同。这保证了调查结果更加具有客观性。

西北师范大学2014级本科生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由于小组成员都是大二学生,朋友圈基本上也是大二学生,这是一点不足,不能够更好地代表大学生这个群体,但对结果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二)公益活动参与情况(以下三个图:您的专业?您是否经常参与公益活动?交叉分析结果)

西北师范大学2014级本科生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由上图可见,大学生大多数都是偶尔参与公益活动,比例占了56%:只有22%的人是十分热衷,经常参加:有15.7%的人是因为需要志愿活动相关证明时才参加,更有6%的人从未参加过公益活动。

专业和参与情况交叉分析可见。文科类的大学生热衷于参加公益活动的比例更高,占了42%;而理工科学生相比较而言参与的热情没那么高,62%的人都只是偶尔参加。这与不同学校的氛围以及工科生和文科生的性格差异有关,因此工科类院校更加应该注重鼓励学生投身到社会公益活动中去。

(三)参与的原因与参与的渠道

西北师范大学2014级本科生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上图分别为:您参加公益活动的原因?您一般通过什么渠道参与公益活动?)

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是出于乐于帮助别人、在过程中结交更多的朋友以及锻炼自己增加社会阅历等原因。但也不排除有功利性的原因,20%的学生参与有拿实践证明丰富简历的因素。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参与公益活动活动的本身已经达到了帮助别人的目的,都是值得鼓励的。

由于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和资讯有限,64%的同学都是通过学校的公益组织投身到公益事业中,还有43%的学生是参加社会上的公益组织,只有25%左右的是自己报名参加活动。因此学校和社会上的公益组织应该给在校大学生这个群体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讯。

(四)参加的公益活动的方式和公益活动的类型(下图分别为:您通过什么方式参与公益活动?.您参与的公益活动有?)西北师范大学2014级本科生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由上两图可见,大学生参与的公益活动类型主要是帮助孤寡残疾人群的社区服务、大型活动志愿者、环境保护以及青少年教育等方面。现在高校的志愿公益组织的活动也主要是针对于这几方面来开展:周末探望敬老院的老人、定期支教、大型活动志愿者活动的类型也决定了参与的方式,大学生主要也是在大型活动中做志愿者,捐款捐物,另外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公益岗位做实践兼职,暑假期间兰州理工大学机械专业的几个同学就在兰州西站做兼职,进行志愿服务。

(五)对于公益活动家人的态度以及收到的阻碍(您的家人支持您参加公益活动吗 [单选题]在参与公益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因素有 [多选题])

西北师范大学2014级本科生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从图中可以看出来,家人对于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是非常支持的,只有不到%2的家长不赞同孩子参与公益活动,%80以上的家长都很支持。这也代表了现在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不再像以前担心孩子的安全或受累而不让其参与类似的活动,教育的功利性也没那么强了,家长现在更加注重对孩子素质与能力还有责任感的培养。

但是不可避免,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还是会受到一定的阻碍,从调查数据来看,主要是时间和经济的因素。大学生课业也比较繁重,也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经历参与公益活动。并且参与也需要一定的花费,大多数大学生还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因此在参与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顾虑。

(六)参与公益活动的收获

您认为通过参加这些公益活动您有什么收获 [多选题] 西北师范大学2014级本科生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毋庸置疑,参与公益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活动。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来,超过55%的大学生认为最大的收获是能在过程中丰富实践经验和简历内容。除了这些实质性的东西,35%的受访者认为收获还有扩大了自己的交际圈、得到了珍贵的情感体验、激发了自己的爱心、加深了对社会现状的认识„„

(七)公益志愿活动与评奖评优?

您认为参与公益活动情况应该成为大学生评奖评优的硬性标准吗? [单选题] 受访者中38.6%的人认为志愿服务不应该和评奖评优挂钩,否则就加上了功利性质;而37%的人则认为这样可以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有利于公益活动的开展;25%的人认为可以适当考虑,但不能作为硬性指标将参加志愿活动情况记入学生成长记录中,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经成为学生评优、高校选拔的重要参考因素。而这一举措也热议。

有人认为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本意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让同学们了解社会,但是一旦与推优、高考等挂钩,是否会引起“功利性”的目的。像现在一些学生的社会实践,就是纯粹为了完成任务,与居委会打声招呼,想办法盖个章,就算完成了。这样下去,好事都会变成坏事。

而另一种声音并不认为这一定会导致志愿服务工作的功利化。为了追求功利化的目的而去做志愿者服务,与做了志愿者服务而获得某种奖励,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如果操作适当,将志愿服务情况纳入到评奖评优体系中只会让双方都得利。

引导学生多参加志愿服务是有利于青少年人生发展的,全社会都应创造条件,而要改变“功利目的”,需要作出适当的引导。志愿者关键是自愿,从学校和社会来说,如果提供一些有意义又受青少年欢迎的岗位和志愿服务项目,让学生真 西北师范大学2014级本科生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心喜欢参与,就自然而然地不会向功利目的发展。

(八)对于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期望与建议(受访者对于大学生更好地参与公益活动的建议的部分截图)

西北师范大学2014级本科生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西北师范大学2014级本科生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由图中可以看出来,大多数人对于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是持有正面态度的,认为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也要多参加,在过程中可以收获经验,增加自己的社会能力,了解到社会不同阶层的生活状况,也会对社会有更加深刻和真切的认识,同时,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现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善,例如经费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国家、社会或学校等组织对于公益活动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多一些经费和政策上的支持,以便于公益活动更好地开展;另一个就是真实性的问题:很多公益活动都是出于作秀,只注重形式和宣传效果,而忽视了活动的最本质的目的,往往是宣传到位了而活动效果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此外还有对大学生志愿者这个身份的认可和尊重: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本是怀着一腔热忱,而有时在过程中却会被误解或是被利用,把志愿者当免费劳动力或者临时工使唤,失去了志愿服务的初衷,也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志愿者的热情;对于公益活 西北师范大学2014级本科生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动的服务对象也是另一个关注的焦点,志愿服务应该把目光着重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不要停留与表面,要真正地去尝试解决问题,让这部分群体能真正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

受访者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建议,很多都提到了“机会”问题:很多学生对于志愿服务有很大热情,也有意愿去参与公益活动,但苦于身边没有足够多的的机会,或者是由于宣传没到位,没有接触到这方面的信息。所以国家、社会、学校等多组织类似的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是势在必行的,此外,宣传到位也是非常重要,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学生这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团体能充分接收到此类的信息。

此外还有一些小问题虽然很小但是也很有代表性: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人身安全,应该尽量参加比较正规的组织活动,避免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受到意外伤害,国家对于这方面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使这个特殊行业更加规范性、合法性;要避免跟风、盲目参与,不要看见身边的人参与或者评奖评优的需要就脑热跟着参加,要清楚明白自己是否喜欢此类活动,能不能把它做好,只有怀着一份热忱、热心、热情与热血才能把公益活动做好,也才能更好地彰显公益活动的宗旨;同样,志愿服务应该出于自愿,强制性的活动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中国人民大学非盈利组织研究所所长、公共管理学院康晓光教授对于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第一,校园公益动机要纯正。学生做公益有这个优势,不求权不求钱,顶多追求名誉、声望和自我成就感,这都是正当合理的。第二,不能漫不经心地做公益。不要认为做公益是非常简单的,举手投足都能做。公益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要做好并不容易,要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做不好不如不足,做不好就是对公益事业的伤害,付出一份努力造成的伤害可能十倍的努力都弥补不回来。大学生做公益关键是培养责任感、使命感,培养一种仁爱精神,对别人多一份关爱,对社会多一份责任。将来同学们身上带了这种基因走上任何岗位,不光是公益岗位,都能发挥积极的正面的力量。

(九)公益活动与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创新”这个字眼也是问答题中受访者给出的一个答案,我们小组对此特别有兴趣,因此单独列举出来予以讨论。

很少有人将公益活动与创新联系起来,但是现在公益活动的现状却急需注入创新的源泉。现在公益活动特别是校园公益的形式越来越单

一、老套,无非是敬 西北师范大学2014级本科生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老院探望老人、民工小学支教、大型活动服务之类的很多年前早已开始开展的活动形式。虽然此类活动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能够帮助到弱势群体,带给他们温暖和服务。但是如果一直重复一件事儿,就算是再有热情、这件事儿再有意义,最终也会使人疲乏,也无法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因此,公益活动也需要创新,不管是从内容、形式还是服务对象上。

例如人民大学在2012举行的FREE HUG活动就是一次富有创意的公益活动: “即使我们互不相识,我愿以一个拥抱给你力量和温暖。”2012年10月25日中午,人民大学朋辈咨询中心的几个成员举着写有“FREE HUGS”的告示牌,在教二与东区食堂之间来回行走,准备给每一个愿意尝试的陌生人一个免费的拥抱。

朋辈咨询中心的“Free Hugs”活动缘起于2010级财政金融学院陈姝宏和三位好友的一次尝试。小悦悦事件发生后,陈姝宏和她的朋友惊异于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麻木,希望以某种方式唤起温暖。“正是因为大家不习惯和陌生人拥抱,我们才要坚持人与人之间的拥抱,用拥抱来消除隔阂。”用拥抱冰释陌生人之间的冷漠,这种公益理念在2006年传播到中国;被理念打动的陈姝宏和好友们说做就做,她们手制了一块告示牌,第二个星期就举着牌子站在了留学生第一食堂门外。“Why do you want to do it?”刚开始愿意来拥抱她们的大多是外国人,面对询问,她们说人们在冬天特别需要温暖,“just a free hug”。那个学期,她们一共进行了三次活动,从早上9:30开始,每次一个多小时的活动能送出40个左右的拥抱。后来,陈姝宏将这个理念带到了朋辈咨询中心。“好奇围观的人很多,但真正过来拥抱的就相对少了。”陈姝宏说,国外的“Free Hugs”是只要举起告示牌,就有陌生人主动过来拥抱,而在人大校园里她们必须不断向围观者解释,邀请围观者接受一个拥抱。

“这个活动比较简单,不用培训成本也低,但是却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说是小付出大回报。”2010级理学院潘德宇参加了朋辈咨询中心组织的“Free Hugs”活动,他对这种公益理念有自己的理解:“Free hugs不是简单的抱一下就完了,被拥抱的人回去之后是不是也可以跟自己周围的人抱抱,或者做些其他的事把这种温暖传递给身边的人?”

“FREE HUG”活动参与者举着牌子等待路人拥抱这个公益活动的创新不仅是形式上,更是一种理念的创新---用拥抱的形式将温暖传递给身边的人,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这个社会少一点自私与冷漠,多一丝真情与感动。现在的 西北师范大学2014级本科生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公益活动现状正是缺少这种创新理念的注入。并且公益活动只是创新也是不够的,还要能持续。“社会公益现在也讲创新,光创新是不行的,创新本身要可持续可复制。”中国人民大学非盈利组织研究所所长、公共管理学院康晓光教授表示,这是所有机构在考量公益项目时的重要指标。“可持续是时间上的,不能创新三天就一命呜呼,创新了的公益项目要能活下去。可复制就是在空间可推广,别人要能学习你的项目。同时满足这两个指标的创新才是有意义的创新。不能靠志愿者的热情和新鲜感维持一个公益项目。“靠创新办公益有一个问题,你第一次办别人觉得新颖,第二次就没意思了。现在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大部分还是想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你已经满足了他们的体验要求,他们的热情就会下降。”

公益活动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是个对于公益事业是一个新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新的契机,如果能将创新、可持续发展与公益有机地结合的话,相信公益事业的前景有一定会是蒸蒸日上!任重而道远,需要全体立志于公益事业人士的共同努力!

四. 结语

通过这次调查,让我们小组成员对于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情况有了一个更加清晰和深刻地认识。同时也发现了公益事业的现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但是这并不会影响我们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大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对社会和其个人都具有重大意义,推动着现代文明和人道主义的发展。社会和学校应该为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与氛围,让当代大学生继续发扬公益事业,向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借公益的火把温暖世界。

最后我们小组成员向大学生这个充满创造力和朝气的群体发出号召:让我们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当中去吧,用我们的行动,给这个世界增添一丝温暖与关怀。

下载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调查报告(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调查报告(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公益活动

    社会公益活动 模块(五:社会公益活动) 姓名学号 专业 系别 电话前言】 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普及,同学越来越被一种紧张的气氛所包围;同时,我们也被青年志愿者种种伟大的......

    社会公益活动

    寒假家教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帮助我们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

    社会公益活动

    社会公益活动的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国际合作等 仅介绍我参加的两种社区......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作者: 专业: 学号: 学院: 中 国  重 庆 20 年 月 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走基层看变化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社会实践报告 为了积极响应校团委关于“走基层 看变化 学习宣传党......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15篇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1 调查目的:通过深入调查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县的经济状况,总结得失之处,探索未来的发展之路。调查方法:到当地的有关政府部门进行咨......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社会调查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

    最新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大全)

    最新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5篇【导语】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以下是东星资源网整理的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欢迎阅读!【篇......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txt21春暖花会开!如果你曾经历过冬天,那么你就会有春色!如果你有着信念,那么春天一定会遥远;如果你正在付出,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拥有花开满圆。大学生假期实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