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构筑公共服务廉政建设防腐墙[本站推荐]
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构筑公共服务廉政建设防腐墙
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必然选择,作为体现政府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平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实践充分证明,建设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与公共服务廉政建设密切相关,相辅相成,能够强化对
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监督管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腐败,为政府公共服务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完善防腐体系发挥了独特作用。
一、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是公共服务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经济要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并且实现转变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的转变,而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决定了行为模式的转变。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工作领域,努力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努力把腐败现象遏制在最低程度。”。这里所说的标本兼治,从源头上拓展工作领域,形成制度体系和监控机制,都包含了公共资源公平、规范交易的内容。从近些年来的一些相关腐败案例可以以看到,问题更多是出在干预和通过中介间接参与建设工程、土地交易和产权交易以及在政府采购中涉及商业贿赂上,可以说这些领域特别敏感,是腐败现象发生和蔓延的重灾区,也是公共服务领域廉政建设重点监控区。因而,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是公共服务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资源交易行为规范化了,公共服务领域反腐败治本控源的廉政建设成效就能够显现出来。
二、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在公共服务廉政建设中发挥着重要导向作用
从我县公共资源交易运行的实践中,充分说明随着改革的推动,科学发展的深入,充分利用制度约束和监督其行为的制衡,堵塞公共资源交易各个环节的漏洞,明明白、干干净净、地开展每项交易,把人为的因素尽量降低到最低限度,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廉洁原则的实现,体现出公共服务廉政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和实效性。通过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并充分发挥其导向示范效应,有效促进全县公共服务领域廉政建设工作。我县总人口约56万,县招标投标中心(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自1月19日揭牌运行近三年来,实现为财政增收节支4424.3万元,为6839.8万元,将突破8000万元,随着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的不断规范和完善,实现了每年15%以上的增幅,不仅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防范了各种权钱交易和暗箱操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维护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三、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要突出创新和监管
我们要通过完善平台建设,推进交易项目进场,创新交易机制和强化职能监管,来达到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的目的,从而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的完善和发展。
(一)加强和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
按照 “一套机构管理、一个平台运作”的行政审批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模式。构建 “四中心一平台”(即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中心、国库集中收付中心、效能投诉中心和政务公开电子网络平台),重点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有形市场主平台,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公共资源(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组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在整合有关公共资源交易议事协调机构基础上,组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监察局(厅)、法制办(局)、审计局(厅)和各法定监管部门参加,作为议事协调机构,负责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下设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明确为政府派出机构,成员由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和监察局(厅)派驻纪检组组成,与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合署办公。同时结合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统一网络平台建设,构建政务公开电子网络平台,实现公共资源信息的公开、共享。
(二)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进场交易
确保建设工程招标、政府采购、土地交易和产权交易等交易项目完全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与原职能监管部门实行管办分离,并切实做到阳光操作。同时,还要逐步完善以下项目进场项目:(1)特许经营、经营权、使用权、冠名权等城市公共资源项目;(2)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资产的出让;(3)公共罚没资产的招标、拍卖、挂牌;(4)驻地方单位公路、水利、房屋等工程建设项目公共资源,政府采购,探矿权、采砂权招拍挂,国有、集体资产转让,户外宣传广告招标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所监管的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和交易活动在公共资源中心公开、公平、公正进行,并依法依
第二篇: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PPP项目合同(编制大纲)
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PPP项目合同
PPP项目合同体系的合同组成
在PPP项目中,项目参与方通过签订一系列合同来确立和调整彼此之间哒权利义务关系,这些合同构成了PPP项目的基本合同体系。根据项目特点的不同,相应的合同体系也会不同。PPP项目的基本合同通常包括PPP项目合同、股东协议、履约合同(包括工程承包合同、运营服务合同、原料供应合同以及产品或服务购买合同等)、融资合同和保险合同等。其中,PPP项目合同是整个PPP项目合同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在PPP项目合同体系中,各个合同之间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紧密衔接、相互贯通的,合同之间存在一定的“传导关系”。
1.PPP项目合同
PPP项目合同是项目实施机构与中选社会资本签订(若需要成立专门项目公司,则由项目实施机构与项目公司签订)的约定项目合作主要内容和双方基本权利义务的协议。其目的是在项目实施机构与社会资本之间合理分配项目风险,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保障双方能够依据合同约定合理主张权利、妥善履行义务,确保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顺利实施。PPP项目合同是其他合同产生的基础,也是整个PPP项目合同体系的核心。
2.股东协议
股东协议由项目公司的股东签订,用以在股东之间建立长期的、有约束力的合约关系。股东协议通常包括以下主要条款:前提条件,项目公司的设立和融资,项目公司的经营范围,股东权利,履行PPP项目合同的股东承诺,股东的商业计划,股权转让,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组成及其职权范围,股息分配,违约,终止及终止后处理机制,不可抗力,适用法律和争议解决等。
3.履约合同
(1)工程承包合同。项目公司一般只作为融资主体和项目管理者而有本身不一定具备自行设计、采购、建设项目的条件,因此可能会将全部或部分设计、采购、建设工作委托给工程承包商,并签订工程承包合同。项目公司可以与单一承包商签订总承包合同,也可以分别与不同承包商签订合同。承包商的选择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于工程承包合同的履行情况往往直接影响PPP项目合同的履行,进而影响项目的贷款偿还和收益情况。因此,为了有效转移项目建设期间的风险,项目公司通常会与承包商签订一个固定价格、固定工期的“交钥匙”合同,将工程费用超支、工期延误、工程质量不合格等风险全部转移给承包商。此外,工程承包合同中通常还会包括履约担保和违约金条款,进一步督促承包商妥善履行合同义务。
(2)运营服务合同。根据PPP项目运营内容和项目公司管理能力的不同,项目公司有时会考虑将项目全部或部分的运营和维护事务外包给有经验的运营商,并与其签订运营服务合同。具体操作中,运营维护事务的外包可能需要事先征得政府方的同意。但是,PPP项目合同中约定的项目公司的运营和维护义务并不因项目公司将全部或部分运营维护事务分包给其他运营商实施而豁免或解除。
(3)原料供应合同。有些PPP项日在运营阶段对原料的需求量很大,原料成本在整个项目运营成本中占比较大,同时受价格波动、市场供给不足等影响又无法保证能够随时在公开市场上以平稳价格获取原材料,继而可能会影响整个项目的持续稳定运营,如燃 煤 电 厂项目中的煤 炭。因此,为了防控原料供应风险,项目公司通常会与原料的主要供应商签订长期原料供应合同,并约定个相对稳定的原料价格。原料供应合同一般会包括以下条款:交货地点和供货期限、供货要求和价格、质量标准和验收、结算和支付、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不可抗力、争议解决等。除上述一般性条款外,原料供应合同通常还会包括“照供不误”条款,即要求供应商以稳定的价格、稳定的品质为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原料。
(4)产品或服务购买合同。在PPP项目中,项目公司的主要投资收益来源于项目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收入。因此,保证项目产品或服务有稳定的销售对象,对于项目公司而言十分重要。根据PPP项目付费机制的不同,项目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可能是政府,也可能是最终使用者。以政府付费的供 电项目为例,政府的电 力主管部门或国有电 力公司通常会事先与项目公司签订电力购买协议,约定双方的购电和供电义务。此外,在一些产品购买合同中,还会包括“照付不议”条款,即项目公司与产品的购买者约定一个最低采购量,只要项目公司按照该最低采购量供应产品,不论购买者是否需要采购该产品均应按照该最低采购量支付相应价款。
4.融资合同
从广义上讲,融资合同包括项目公司与贷款方签订的项目贷款合同、担保人就项目贷款与贷款方签订的担保合同、政府与贷款方和项目公司签订的直接介入协议等多个合同。其中,项目贷款合同是最主要的融资合同,一般包括陈述与保证、前提条件、偿还贷款、担保与保障、抵销、违约、适用法律与争议解决等条款。同时,出于贷款安全性的考虑,贷款方往往要求项目公司以其财产或其他权益进行抵押或质押,或由其母公司提供某种形式的担保,或由政府作出某种承诺,这些融资保障措施通常会在担保合同、直接介入协议以及PPP项目合同中具体体现。
5.保险合同
由于PPP项目通常资金规模大、生命周期长,负责项目实施的项目公司及其他相关参与方通常需要对项目融资、建设、运营等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风险分别投保。通常可能涉及的保险种类包括货物运输险、建筑工程险、针对设计或其他专业服务的专业保障险、针对间接损失的保险、第三人责任险、政治风险保险等。
6.其他合同
PPP项目中还可能会涉及其他的合同,如与专业中介机构签署的投资、法律、技术、财务、税务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合同等。
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PPP项目合同模板:
本合同于2017年【X】月【X】日由下列双方在XX市签订: 甲方:XXXX,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正式组织和存续的XXX机构,其住所为XXXXX,法定代表人为XXX;
乙方:XXXX,系按照其注册地法律设立、登记、注册及运作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其住所为XXXX,法定代表人为XX。待XXXX成立项目公司,并由项目公司与甲方签署本合同的补充协议后,乙方即指项目公司。第一条 定义与解释 1.1 定义 1.2 解释
第二条 声明与保证 2.1 甲方的声明与保证 2.2 乙方的声明与保证 2.3 各方的声明与保证 2.4 违反声明与保证
第三条 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PPP项目的合作范围和期限
3.1 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概况 3.2 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的合作范围
3.3 甲方前期投资的确认
3.4 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合作的排他性
3.5 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合作期限 第四条 前提条件
4.1 履行本合同的前提条件 4.2 前提条件的期限 4.3 前提条件的放弃 4.4 前提条件未实现 第五条 项目融资 5.1 乙方的融资责任 5.2 融资担保 5.3 甲方对融资的支持
第六条 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的土地指标和土地出让
第七条 项目建设进度 7.1 首期启动资金
7.2 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实施进度 第八条 运营和维护
8.1 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公司经营计划及财务资料的报告 8.2 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设施的运营和维护
8.3 运营协调委员会 8.4 审计部门的监管 8.5 履行义务 第九条 产业发展服务
第十条 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公司的成立及股权转让的限制
10.1 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公司成立 10.2 股权变更的限制
第十一条 政府购买服务的付费机制 第十二条 履约担保 第十三条 双方承诺 13.1 甲方的承诺 13.2 乙方的承诺 13.3 双方承诺 第十四条 保险 14.1 保险义务 14.2 需购买的险种
第十五条 守法义务及法律变更和政府行为 15.1 守法义务
15.2 法律变更和政府行为 15.3 不视为法律变更及政府行为的情形 第十六条 不可抗力 16.1 不可抗力事件
16.2 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期间各方权利和义务 16.3 不可抗力事件的处理 第十七条 甲方的监督与临时接管 17.1 甲方的监督权
17.2 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质量管理 17.3 中期评估
17.4 甲方临时接管的权利
第十八条 违约、提前终止及终止后处理机制 18.1 违约与赔偿 18.2 提前终止及处理机制
第十九条 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移交 19.1 期满移交 19.2 移交程序 19.3 提前终止的移交 第二十条 争议解决及法律适用 20.1 争议的解决 20.2 法律的适用 第二十一条 其它 21.1 环境保护 21.2 保密条款 21.3 税收优惠 21.4 通知 21.5 合同的文字 21.6 合同的生效 21.7 合同的补充 21.8 合同的附件
签署页】
本合同由以下双方于二零一七年X月X日在XX省XX市签署,以兹为证: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 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
第三篇:PPP-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编制大纲)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
告
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是指识别、测算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以下简称PPP)项目的各项财政支出责任,科学评估项目实施对当前及今后财政支出的影响,为PPP项目财政管理提供依据。
开展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有利于规范PPP项目财政支出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实现PPP可持续发展。“通过论证”的项目,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在编制预算和中期财政规划时,将项目财政支出责任纳入预算统筹安排。“未通过论证”的项目,则不宜采用PPP模式。
每一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省级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具体比例,并报财政部备案,同时对外公布。
1、财政能力论证的政策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文)、国务院《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2013年96号文)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2、财政能力论证的方法论依据:依据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
3、财政能力论证的目的:通过对XXPPP支持基金覆盖的项目包清晰识别、测算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以下简称PPP)项目的各项财政支出责任,科学评估在基金范围内的项目实施对当前和今后财政收支平衡状况的影响,评估PPP项目的财政责任支出预算对财政的承受能力,规范PPP项目的各项财政支出管理,有序推进项目的投资管理,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
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工作流程图
报告目录
第一章 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概述
一、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释义
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目的
三、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内容
(一)主要参与方
(二)论证对象
(三)论证范围
(四)论证基准日
四、财政可承受能力论证依据
(一)国务院政策文件
(二)财政部政策文件
(三)发改委政策文件
五、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工作流程
第二章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概况
一、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背景
二、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基本情况
(一)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名称
(二)实施机构
(三)授权主体
(四)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产品和服务
三、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经济技术指标
(一)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选址
(二)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投资
(三)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建设期
2、特许经营期
(四)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资本金比例及资金来源
第三章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运作方式
一、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建设运营模式
二、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公司股权情况
三、授权及合作期限
(一)授权
(二)合作期限
四、风险分配框架
五、社会投资人投资回报模式
(一)可用性付费(二)运营服务费
(三)政府对项目的支出责任
(1)政府对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的资本金支出责任(2)运营期付费责任(3)政府支付方式
六、价格调整机制
第四章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风险及财政承受能力影响因素
一、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存在的风险与合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一)风险的定义
(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风险的特点
1、风险的多样性
2、风险的偶然性
3、风险的阶段性
4、风险的渐进性
二、财政承受能力影响因素
(一)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
(二)财政内部因素
1、财源结构不合理是形成地方财政风险的经济因素
2、不合理的财税体制
3、债务负担日益沉重是财政风险不断累积的直接因素
4、地方财政过度扩张有可能加剧地方财政风险
第五章 财政支出责任的识别和测算
一、财政支出责任识别
(一)股权投资支出责任
(二)运营期支出责任
(三)风险承担支出责任
(四)配套投入支出责任
二、财政支出责任测算
第六章 财政承受能力评估
一、财政支出能力评估
(一)2012-2016年XX市XX区财政收支情况
(二)XX市XX区未来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测
(三)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PPP项目实施对财政支出的影响
二、行业和领域均衡性评估
三、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结论
第七章 信息披露
附图、附表:
图
1、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工作流程图
图
2、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目标段范围
图
3、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实施模式示意图
表
1、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风险分配基本框架
表
2、政府各年付费规模 表
3、财政对本项目的支出责任
表4、2012-2016年XX市XX区财政总收入 表5、2012-2016年XX市XX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表6、2016-2045 年XX市XX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测
表
7、财政对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行政监督平台项目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
第四篇:创新机制体制 规范交易行为 鹰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情况汇报(9.9省纪委调研)
创新机制体制 规范交易行为 努力构建一流公共资源交易阳光平台
——鹰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鹰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自2009年7月15日正式挂牌成立以来,按照“政府规范市场、集中加强监管、廉洁高效运行、公开公平竞争”的要求,努力抓好“项目进场、业务监管、服务程序”三个规范,全力打造“交易服务、场地服务、信息服务、监管服务”四个服务平台。截止目前,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完成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290个,成交金额132707.28万元,节约资金9325.91万元,增收资金29073.73万元。其中建设工程招标项目77个,中标金额54897.18万元,节约资金8389.79万元;组织政府采购项目193个,成交金额6994.05万元,节约资金936.12万元;完成国有企业产权交易5个,成交金额1876.05万元,增收416.73万元;完成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开交易项目13个,成交金额64305万元,增收23195万元;完成水利河砂开采权拍卖项目3个,成交金额4635万元,增收3174万元。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尚勇,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汪毓华,分别于今年3月
20日、5月19日莅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视察指导,对交易中心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交易中心的建设作出重要指示。现将中心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管理体制。搭建了“一委一办一中心”的管理体制。“一委”是指成立了鹰潭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是议事、指导、协调的非常设机构,代表市政府对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综合协调、管理监督、指导,主任由市长担任,副主任由市纪委书记、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市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
“一办”是指鹰潭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其主要是承担公共资源交易管委会的日常工作。
“一中心”即鹰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职能是: 1.为建设工程交易、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交易等公共资源交易提供交易场所、咨询和交易服务。
2.制定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各项管理制度,维护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市场秩序。
3.对进场交易的项目实行交易登记制度,接受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报名,协助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对交易各方、中介机构进场交易进行资格审验。
4.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收集、发布公共资源交易公告、公示等信息。
5.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进行跟踪服务,对场内发生的违规违法问题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依规依法处理。
6.接受有关行政监督部门的委托,负责专家评委数据库的维护、管理、使用工作,收集统计有关资料、数据,提供档案查询服务。
7.负责投标(竞买)保证金的代收代退,按规定收取各类综合服务费。
8.对县(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业务指导。9.承担市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能。
(二)建设情况。鹰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性交易服务机构,与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主任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主任兼任,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一名副主任兼任常务副主任。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内设机构中增设工程信息科、市场管理科、交易监管科3个正科级职能科室,增加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编制6名,专门用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管理人员。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市政府采购中心、市产权交易管理中心、市国土资源交易中心统一进场办公,其人财物归属及工作职能保持不变,交易活动及工作人员纳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管理,实行双重管理。市纪委监察局执法监察室、市重点办、市建设局招标办在交易中心设有驻场监督办公室。
中心办公和交易场所总面积为1200㎡,有开标室3个、封闭式评标室2个、办事大厅1个和侯标室1个,建立了三个系统:现代信息系统、全程监控系统、电子屏蔽系统,配备了大型电子显示屏、投影仪、音频视频系统、视频中控和电子监控系统等电子设备,制作了有8台显示器的电子监控墙,为交易主体、代理机构和监督部门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交易中心的各职能部门办公场所进行了统一布臵,做到了制度及工作流程上墙。各部门计算
机信息网点均实现了局域网连接,实现了资源设备和交易场所共享,提高了工作效能。
贵溪市、余江县均成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其业务归口鹰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指导。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由于统一的有形市场涉及知识面广,程序复杂,技术含量高,为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我们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加强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业务知识培训等方法,提高工作人员的岗位技能,实现“一人多岗、一人多能、一人多用”。坚持每周一召开工作例会,总结上周工作,研究部署本周工作。结合中心实际,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激发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内在积极性,增强进取心、荣誉感,提升了服务理念,增强了服务意识,规范了服务行为,营造了争当先进、争创优秀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内部管理,提供优质服务。为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规范有序,我们始终坚持制度为先,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建立健全考勤签到制、挂牌上岗制、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日常管理制度;建立了信息发布制度、评标专家守则、开标制度、评标制度、拍卖制度、保密制度等交易监管制度;结合惩防体系、廉政阳光工程建设,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工作人员廉政禁令、失职追究制等制度,确保中心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有章可依。今年我们结合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开展了“少问一个人,少进一道门,有事请找我,我为你服务”便民优质服务活动。
(三)完善招投标程序和办事指南。中心通过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制定了项目交易流程图,编印了招标投标工作手册,让每一个项目从招标信息发布到中标结果公示,都有一套严格而规范的程序,增强招投标工作的透明度,使招标投标的各个环节都臵于阳光下,努力做到“过程阳光、细节阳光、全程阳光”,有效地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四)积极推行电子化评标。中心先后投入二十多万元,购买了2台数据库服务器、12台笔记本电脑、打印机、UPS不间断电源等设备,用于电子化评标。2009年底,组织了专家评委、投标业主等100多人,进行了专门的电子评标培训。今年6月29日,在我市一工程建设评标中,我们首度尝试电子评标并取得成功。目前,电子评标工作进展顺利。
三、取得的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交易中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实现了“六个统一”:
项目统一进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市区内(含月湖区、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岗新区、信江新区)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统一平台,其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应当全部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因条件所限须在场外交易的,应经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同意,报市监察机关备案后,方可另选交易地点。凡未经同意在场外交易的,不论是否存在以权谋私行为,一律按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党纪政纪责任。
信息统一发布。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的项目交易信息(含招标转让公告、资格预审信息、中标公示信息、成交信息、变更信息和更正公告等交易信息),经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备案后,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理信息发布手续。由招标人(代理机构)在招投标信息指定媒体上公告,同时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电子显示屏公开发布,实现信息共享,防止私下交易、“暗箱操作”等违规现象。
场地统一安排。进场交易的各类公共资源项目,从项目报名、资格预审、招标答疑、开标评标等全程使用场地,由中心统一安排,确保交易市场的规范有序。
评标统一监控。中心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先后投入40多万元,建立了电子全程监控系统,在开标室、评标室设立了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监控系统实时备份,确保重要数据的保存,为交易主体、代理机构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为监管部门的后续监管提供完整的历史数据。
专家统一抽取。进场交易活动中的各类评审专家的抽取,必须在相关行业监督部门的监督下,统一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专家抽取场所内进行。
保证金统一收退。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设立专门账户,由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统一收取(退还)投标(竞买)保证金。
(二)达到了“三个明显”:
整体服务功能明显提高。通过内强素质抓管理,外树形象促品质,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有显著提高,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市场管理明显加强。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政府采购中心、国土资源交易中心、产权交易管理中心的管理,由分散型转变为集中型,从单一性转变为复合式。
监管力度明显加大。交易中心现在不仅仅是交易服务平台,同时也是监管部门开展有效监督和管理的重要平台。纪检监察机关、行政监督部门、交易中心等有关方面,均通过该平台对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实施监管,有力促进公共资源交易行为的进一步规范。
四、几点建议
(一)建立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的统一模式。目前,全省设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大致有4种模式:独立的副县级自收自支单位(南昌),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下属副县级全(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九江、赣州、萍乡、新余),与行政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宜春、鹰潭),直属于市政府全额拨款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副县级事业单位(吉安、抚州)。由于管理模式的不一,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体系,建议建立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的统一模式。
(二)解决好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工作经费。从我市来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经费至今未能较好地解决。2010年,市财政预算未安排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任何办公经费,中心自身又无经费来源,目前办公经费尚未落实,水电费都无法缴纳,严重影响到中心的正常运转。为了使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能更加高效顺畅地运行,建议明确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经费来源。
我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将按照上级的要求,紧紧抓住机遇不放松,从严管理中心和发展中心,把中心打造成服务规范有序、信息高度集成、监管坚强有力的预防腐败阳光平台,为服务我市“四大一新”发展战略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第五篇:公共基础知识: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服务 规范融资担保公司行为
公共基础知识: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服务 规范融资担保公司行为
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服务规范融资担保公司行为
——国务院法制办、银监会负责人就《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记者丁小溪)2017年8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日前,国务院法制办、中国银监会负责人就条例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为什么要制定条例? 答:融资担保是指担保人为被担保人借款、发行债券等债务融资提供担保的行为。融资担保是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展普惠金融,促进资金融通,特别是解决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融资担保行业发展较快,同时也存在监督管理不到位、经营行为不规范不审慎甚至引发风险、为小微企业和“三农”服务的意愿有待增强和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作出指示、批示,要求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融资担保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作用,同时规范融资担保公司的行为,切实防范风险。制定本条例,既是实践需要,也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要求。
问:条例如何促进融资担保行业更好地为小微企业和“三农”服务? 答:促进融资担保行业更好地为小微企业和“三农”服务,政策扶持必不可少。
条例立足我国国情,规定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主要包括:国家推动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公司,建立政府、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公司合作机制,扩大为小微企业和“三农”提供融资担保业务的规模并保持较低的费率水平;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通过资本金
中公教育
投入、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等方式,对主要为小微企业和“三农”服务的融资担保公司提供财政支持;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公司应当增强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为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需求服务;被纳入政府推动建立的融资担保风险分担机制的融资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降低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担保费率。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对上述政策扶持措施作出明确规定,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政策措施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形成良好社会预期,对于增强融资担保行业为小微企业和“三农”服务的意愿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问:设立融资担保公司的“门槛”是什么? 答:融资担保公司的业务具有金融属性,需要严格监管。首先就是设立融资担保公司要有一定的“门槛”,这是强化源头治理的需要。为此,条例规定:设立融资担保公司应当经监管部门批准。除了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外,融资担保公司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股东信誉良好,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2000万元且为实缴货币资本;拟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熟悉与融资担保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从业经验和管理能力;有健全的业务规范和风险控制等内部管理制度等。考虑到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融资担保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同,条例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提高设立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要求。此外,对于融资担保公司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的,条例还规定了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经营融资担保业务3年以上且最近2个会计连续盈利、最近2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等条件。
问:条例对融资担保公司市场退出有什么要求? 答:为了防范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条例明确了融资担保公司市场退出的要求,包括:融资担保公司解散的,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并对未到期融资担保责任的承接作出明确安排;融资担保公司的清算过程应当接受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融资担保公司解散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应当将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交监督管理部门注销,并由监督管理部门予以公告。
问:融资担保公司主要应遵循哪些经营规则?
中公教育
答:完善的经营规则是规范融资担保公司行为、有效防范风险的核心,也是条例的主要着力点。这方面的主要规定包括:融资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审慎经营原则,建立健全各项业务规范以及风险管理等内部控制制度,并按照国家规定的风险权重计量担保责任余额;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对同一被担保人、同一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相应的比例;不得为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提供融资担保,为其他关联方提供融资担保的条件不得优于为非关联方提供同类担保的条件,并须依法报告和披露;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相应的准备金;自有资金运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融资担保公司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规定;禁止融资担保公司从事吸收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存款、自营贷款或者受托贷款以及受托投资等活动。
问:融资担保公司的监管体制是什么样的? 答:融资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体制分为两个层面。其中,日常监督管理在地方层面。按照条例规定,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负责对本地区融资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定促进本地区融资担保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处置融资担保公司风险,督促监督管理部门严格履行职责。中央层面主要负责制度建设、督促指导等,具体通过联席会议机制来实施。国务院建立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负责拟订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制度,协调解决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指导地方人民政府对融资担保公司进行监督管理和风险处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牵头,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
问:条例如何强化对融资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 答:为强化对融资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条例主要从三个方面作了规定。
一是明确监管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工作制度,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时监测风险,加强对融资担保公司的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并与有关部门建立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根据融资担保公司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融资担保公司信用记录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融资担保公司重大风险事件的预警、防范和处置机制,制定融资担保公司重大风险事件应急预案。
中公教育
二是规定了具体监管措施,包括:对融资担保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与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谈话;发现融资担保公司的经营活动可能形成重大风险的,可以责令其暂停部分业务、限制其自有资金运用的规模和方式、责令其停止增设分支机构等。
三是规定了融资担保公司应当遵守的监管要求,包括按照要求向监管部门报送经营报告、财务报告以及其他有关文件和资料,报告跨省域开展业务的情况;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向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等。
此外,为严格责任追究,条例还对未经批准擅自设立融资担保公司或者经营融资担保业务,以及违反融资担保公司经营规则和监督管理要求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