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畜牧兽医局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要点
**市畜牧兽医局2011年上半年
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要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起步年,上半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农业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畜牧业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增加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为目标,不断调整养殖业结构,改善养殖生产环境,加强执法监管,强化技术服务,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全面提升了标准化生产水平,全市畜牧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的局面。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据统计,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28.5万头,肉禽出笼1220万只,肉牛出栏3400头,禽蛋产量1.4万吨。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积极开展畜牧业标准化创建。根据省农业厅《关于深入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我们积极行动全面启动标准化创建工作,下发了《关于印发**市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方案的通知》(冶牧[2011]1号),指导和督促养殖场(户)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创建,全面深入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以生猪‚150‛、蛋鸡‚153‛、肉羊‚1235‛、肉牛‚165‛等家庭式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作为发展重点,突破性发展家庭式标准化规模养殖。截止目前,我市生猪‚150‛模式达到了316栋,蛋鸡‚153‛养殖模式已达106栋,肉羊‚1235‛模式已达34栋,肉牛‚165‛模式已达67栋。
(二)认真做好动物检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一是突出抓好畜产品安全监管。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专题报道《‚健美猪‛真相》后,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为依法严厉打击并彻底铲除非法使用瘦肉精等国家明令禁用药物的违法行为,消除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我局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迅速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制定了整治方案,加大了养殖环节、屠宰环节、流通环节的监管和抽检力度。截止目前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42人次,检查兽药、饲料经营门店13个,生猪规模养殖场86家,养殖环节抽样检测300批次,屠宰环节检测800批次,对6个超市和3个专卖店销售的冷鲜猪肉实行严格的监管,均未发现违法添加使用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违规违禁药品的行为。同时我局加大宣传力度,按照省畜牧兽医局的安排,在全市范围内养殖场户张贴《严禁使用‚瘦肉精‛等违禁物告知书》1000余份,‚瘦肉精‛整治社会氛围逐步形成,从业人员质量安全意识逐步提高,我市畜产品安全监管覆盖面达100%,无一起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二是稳步推进动物检疫工作。全市检疫人员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坚持持证上岗,按规操作,认真开展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旋毛虫镜检工作,上半年,全市共产地检疫生猪15万头,牛、羊2956头;屠宰检疫生猪82336头,肉牛、羊534头,病害牛、羊62头,病害肉类0.43吨,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同时进一步加大动物卫生监督力度,对80余家单位(个人)从事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场所的动物防疫条件进行了审核;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5起,结案5起,立
案、结案率均达到100%,有力地打击了违反《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行为,较好地促进了动物检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化畜禽抗体监测。畜牧业健康发展,成败在防疫。我市春季重大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自3月10日开始到3月30日已全部完成。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原则,与基层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岗位责任制,与乡镇(街办)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签订了畜牧兽医公益性服务合同和2011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格执行‚一畜一棉球一注两消毒‛的防疫要求开展了全市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5月份我局下发了《关于做好春防迎检工作的通知》,组织人员对全市春季动物防疫工作进行了检查考核,共抽查血样789份,其中猪594份、鸡195份,有效抗体滴度达到了86.4%,春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上半年全市共防疫猪口蹄疫26万头;猪瘟26万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26万头;牛口蹄疫2.7万头;羊口疫7626只;禽流感342.6万羽;鸡新城疫340万羽。严格按照防疫要求达到了‚应免尽免,不留空当‛确保了畜牧业生产的安全。
(四)强化畜牧科学技术推广,全面提高服务水平。今年我局以‚新兽药、新饲料、新技术、新品种、新生产工艺‛为技术推广载体,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养殖场(户)开展技术指导工作,以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农民的方式为广大养殖户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上半年推广新兽药40万元、饲料51吨,为养殖户提供畜牧技术咨询服务500多人次;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200人次。通过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指导等方式大力推行了畜禽标准化生产技术、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畜禽疫病防控技术,同时,大力扶持畜牧业产业化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湖北省畜牧专业合作社二十强县市级初选评比推荐活动‛和做好‚湖北省‘十二五’3811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数据‛摸底上报工作,较好地推动了养殖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在我市应用。
(五)切实加强组织建设树立新的形象。我局党支部高度重视畜牧部门自身建设,以深入推进抓‚五基‛创‚五型‛为契机,提出了外树形象内塑素质的要求,坚持和落实党内生活制度和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培训制度,通过开展‚创先争优‛、‚党员承诺践诺‛、‚五亮五比五创‛、‚学、比、赶、超‛和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等一系列活动,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与时俱进地培育新的良好风气。我局全体干部职工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工作质量明显提升,工作纪律明显加强,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行风,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为推进畜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六)积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三万‛活动工作组,于3月18日进驻陈贵镇矿山村,按照‚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这一主题,进行宣传政策、走访民情、化解矛盾、兴办实事。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兴办宣传栏,刷写标语2条,发放强农、惠农政策手册1500份。二是帮助解决农田灌溉难问题,拿出资金1万元,帮助许家湾水库购买新闸门,并与村民一起清淤泥600米。三是帮助村民解决出行难问题,工作组拿出资金
1万元对毛家垴自然湾村口一座危桥进行维修改造。工作队员在驻队期间严格按照‚八不准‛的要求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实现了‚三个全覆盖‛、突出了‚四个在一线‛、做到了‚五个进农家‛、遵守了‚八不准‛。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模养殖发展迅速,污染日趋严重,环境污染治理的压力加大;二是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有待健全;三是全市畜牧兽医队伍人员素质不高,与新形势下建设现代畜牧业的要求存在许多的不相适应;四是畜牧技术推广、疫病防控、检疫执法等技术装备条件滞后,工作经费不足,制约工作的开展。
四、下半年工作重点
1、重点抓好标准化养殖场四级创建。以生猪‚150‛、蛋鸡‚153‛、肉羊‚1235‛、肉牛‚165‛等家庭式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为推广重点,发展家庭式标准化规模养殖。
2、重点抓好肉禽养殖‚四提供一回收‛养殖模式,全面规范肉禽养殖小区的养殖管理。
3、重点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畜产品安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检测手段,加大对兽药、饲料的抽检力度,从源头上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4、重点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进一步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提高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反应能力,认真做好耕牛血吸虫病老疫点的耕牛粪检工作。
2011年6月21日
第二篇:市畜牧兽医局年终工作总结
市畜牧兽医局年终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市畜牧兽医局年终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一年来,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农业厅的指导下,全市畜牧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及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优质肉猪、肉牛、肉羊和奶水牛四大基地,紧紧抓住生猪市场好、国家扶持力度大和群众养猪积极性高的有利时机,狠抓扶持政策落实、科技推广和行政执法,促进了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2019年畜牧业生产形势回顾
(一)主要成效
——畜牧生产发展态势强劲,存出栏保持快速增长。xx年,全市预计实现肉类总产23.2万吨,畜牧业产值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8%和10%。生猪存栏216.57万头,肉猪出栏225.38万头、猪肉产量19.0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4%;、7.4%和11.78%。牛存栏60.08万头,牛出栏14.05万头,牛肉产量1.9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75%、8.16%和16.57%;羊存栏40.63万只,羊出栏23.86万只、羊肉产量0.54万吨,存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出栏和肉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62%和12.5%。家禽存栏539.62万只、家禽出栏760万只、禽肉产量1.69万吨,禽蛋产量9727.8吨,同比分别增长5.49%、10.8%、8.3%和2.42%。
畜牧业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之一。
——产业基础得到夯实,发展后劲增强。2019年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25家;民营种畜禽场18家,新增12家;规模化养殖场(大户)快速发展到78户;养殖示范村、养殖小区建设稳步发展,示范村165个,标准化规模养猪小区11个,养牛小区9个。XX年-2019年,中央财政投资的1310万元,扶持78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拉动社会投资近6000万元;全市72个乡镇883个行政村动物防疫配备了冷藏设备。随着产业基础的不断夯实,我市畜禽良种繁育体系、防疫冷链体系初步得到了健全,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有了明显增强,为加快全市现代化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畜禽养殖模式有创新,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在畜牧部门的协调下,农村信用社通过“找路子、出点子、送票子”支持尹家坝养殖小区以“信用社+养猪协会+农户”养殖模式发展生猪生产取得成功。信贷支持规模养殖新模式得到了省委白恩培书记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腾冲县推行“正大畜禽一条龙”养殖模式,xx年3户养鸡示范户实现销售收入210万元,纯收达12.3万元。按照省农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出台的《关于加强与泰国正大集团合作加快全省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意见》的要求,市县(区)畜牧局正在寻求与正大集团更大范围的合作。
——挖掘培育了全国的河流型水牛品种,扩大了**猪的选
育,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宝贵的种质资源。xx年,我市加强了与省农大的技术合作,以市种猪场为载体,以遗传资源保种场项目建设为支撑,扩大了**猪的选育。目前该场已选育纯种**猪408头(能繁母猪386头、公猪22头),共九个家系;已向社会提供纯种**猪216头,优质二元杂母猪1217头。同时加强了奶水牛业基地建设,通过选育扩繁及相关试验研究等工作,“槟榔江水牛”于2019年8月25日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认定公告,结束了我国无河流型水牛的历史。目前在腾冲县建立了500头以上的养殖场2个,200头以上的养殖场(小区)2个,100头以上的养殖示范村6个,水牛奶产量2019年有望突破XX吨。通过挖掘培育全国的河流型水牛“腾冲槟榔江水牛”品种,扩大地方优质猪种“**猪”的选育,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种质资源。
——全面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部门服务职能增强。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省、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我局积极推进基层兽医体制改革。五县区的兽医体制改革工作年底前可全部结束,基本建立了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技术支持、执法监督三大服务支撑体系,进一步加强了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为全方位搞好服务提供了保障。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
1、抓好扶持政策的落实,促进了全市畜牧业发展。一是落
实兑现能繁母猪补贴强农惠农政策。2019年能繁母猪补贴(按100元/头的标准)已下达各县区,可望在11月底以前兑现结束。二是XX年年完成母猪保险19.55万头,参保率达90%以上,2019的母猪保险工作正在有序的开展中。三是落实生猪良种补贴政策。指导
第三篇:市畜牧兽医局2012年计划生育工作要点(定稿)
市畜牧兽医局2012年计划生育工作要点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切实抓好局系统2012年计划生育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市农业局党委要求,结合全局实际,特制定2012年计划生育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人口计生工作总体要求和“1224”的工作思路(一争:工作争先进位,进入市先进行列;二无:无政策外生育、无孕情漏报漏管;二达标:出生政策符合率、出生人口性别比;四创新:工作思路创新、优质服务创新、信息化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创新),继续抓好组织领导、宣传教育、优质服务、责任追究、利益导向、队伍建设等关键性工作,求真务实,克难奋进,开拓创新,不断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大力推进生育文明,确保全局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档,不滑坡,全面完成上级下达我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全面提高我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一)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100%。
(二)确保“三查”率和统计准确率达到100%。
(三)当年生育一孩妇女应上环对象上环率为100%。
(四)当年符合政策生育二孩夫妇结扎率达到100%。
(五)当年政策外怀孕补救率达到100%。
(六)符合再生育条件对象三查见面率达到100%。
(七)怀孕对象随防服务到位率达到100%。
(八)已婚育龄妇女妇科疾病普查率达到100%。
(九)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证率、验证上报率均达到100%。
(十)流出重点对象有效联系率达到100%。
三、工作重点
(一)着力抓好“三查”工作。抓好育龄妇女的三查工作是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牛鼻子”。要按照市政府和农业局有关文件精神,按时组织全局在职在岗和家属区内的“三查”对象到指定地点进行“三查”。确保“三查”重点对象登记上报、建卡入库和包保落实率达到100%。要落实一份“三查”重点对象管理名单,签订一份“三查”重点对象包保责任书,制定一套“三查”工作流程;对外出重点三查对象督促每年进行四次“三查”,其中每半年回冶进行一次“三查”;建立一个“三查”落实情况公布栏。坚决杜绝“三查”中各种弄虚作假行为。
(二)着力抓好孕情对象管理。一是要全面掌握全局孕情对象情况,及早发现孕情。主要做好5类对象的摸底:新婚对象、一孩对象、符合政策再生育对象、流出(入)已婚育龄妇女重点对象、参加本次生殖健康检查服务的对象。全面掌握本待孕对象、现孕对象(按常住和流动分类)名单,及早发现孕情,掌握的孕情数达到孕情测算数的100%,二是对孕情对象及时登记上报、建卡入库和包保落实率达到100%,登记上报及时率达到100%,常住本地政策内怀孕对象按月随访到位率100%,孕情消失时查处率达到100%。三是要全面落实“五个一”措施,即对怀孕3个月以上对象明确一名包保干部并签订责任书,每月进行一次随访,及时登记录入一次信息,每四个月落实一次“三查”服务,建立一份跟踪管理档案,对包保干部和孕妇落实一套制约措施。
(三)着力抓好“两非”案件的查处。根据冶政办发[2012]14号《关于进一步加大查处“两非”案件工作力度的通知》精神,局将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发现“两非”案件线索,要坚决一查到底,对案件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坚决依法依规处理到位,该开除或解聘的坚决开除、解聘,该撤职 2 的坚决撤职。
(四)着力抓好重点人群的流动管理工作。做好单位辖区内流动人员去向登记。流入到本单位家属区租房居住和租店经营的计生对象,要摸清生育状况、查验婚育证明,落实专人包保,督促其按时“三查”或落实长效节育措施,防止在本辖区内出现政策外生育。对本单位下岗、辞职或其他原因离开单位居住地而流出外地的女职工,要落实专人实行包保,督促其按时回冶进行“三查”或落实长效节育措施,也可督促其按时寄回有效“三查”证明,需要节育的,一律回冶进行。
(五)着力抓好农村独生子女户、二女户的帮扶工作。要充分履行部门职能,通过采取技术支持、资金扶持等方式,切实加强对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户的扶持,形成关心、支持独生子女和二女户的良好氛围,推进全市计划生育工作有效开展。
1、技术支持。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为载体,组织畜牧科技人员联系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户40户,指导他们应用畜牧养殖高新技术;同时,组织1—2期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户畜牧养殖科技培训班,不断提高他们发展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2、资金扶持。要通过结对帮扶和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的形式,扶持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户。结合畜牧部门的职能职责,尽可能更多的对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户给予扶持。同时,对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户在畜牧业生产、经营收费等方面,按最低标准收取,多方面予以关心、支持,促使他们脱贫致富、带头致富。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局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计划生育工作,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副局长为主要责任人,主抓计划生育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计划生育目 3
标管理责任制,实行计生工作“一票否决”制,进一步落实计生工作责任,保障计生工作顺利开展。
(二)严明纪律,落实包保。局中层以上干部,对本单位干部职工、流入本单位的外来育龄妇女、计生孕妇、离职离岗的外出育龄妇女等全面实行计生工作包保。包保责任人要认真履行职责,及时掌握包保对象情况,督促相关措施落实到位。对包保责任人不能按要求完成包保任务的,将视情节按市政府、农业局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三)夯实基础,扎实推进。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制作发放宣传资料,组织集中开展以《湖北省计划生育条例》和《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对象户入户率必须达到100%。二是加强环境、阵地建设。开办标准化宣传栏和计划生育公示栏,创建有特色的生育文化大院、文化园地。三是深入推进基层基础工作创新工程。按市委、市政府和农业局的要求,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信息标准化、责任目标考核严格化、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经常化,夯实基层计生基础,推进计生工作扎实开展。
2012年3月19日
第四篇:市畜牧兽医局生产工作总结
市畜牧兽医局生产工作总结
(一)畜牧业基本情况
2015年12月,XX市家禽存养量达517.9万只,牛存栏达19.7万头,生猪存栏43.8万头,羊存栏24.3万只,出栏分别是957.33万只、9.75万头、69.75万头、23.95万万只,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促进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撑力量。
(二)畜牧生产工作有序开展
2015年继续大力推进畜牧“双百工程”建设,加快畜牧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进程,推广无公害养殖,目前已有26家“双百工程”品质畜牧业示范场(区)新建、提升项目建设完成,7家符合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标准的企业通过了验收,2013年XX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推广项目现已建设完毕,2014年申报实施的生猪奶牛标准化养殖场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完毕,2015申报项目正在积极准备实施。
(三)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完成
为做好2015年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市畜牧兽医局从人员、物资和监管三方面着手,严格责任考核,严格考评检查,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免疫密度、质量。10月底,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面完成,11月被省局抽查合格通过。
(四)天津农垦(山东)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进展顺利
经过积极争取,天津农垦集团总公司与XX市达成协议,计划投资25亿元,用3-5年时间在XX市建设天津农垦(山东)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园区计划占地8万亩以上,以奶牛养殖加工为主体,采取种养结合的方式,项目建成后将是一个集奶牛养殖、生鲜乳加工销售、奶牛及副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农牧结合的奶业产业园区。项目自去年7月1日正式施工,今年5月全部完工投产,完成项目投资额3.6亿元,现在已进奶牛4300多头。市畜牧兽医局在生产过程全程跟踪服务,推进了项目的实施进度,预计2016年末实际存栏可达到15000头。
(五)认真开展全市畜产品质量安全大检查
2015年元旦春节期间,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深入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大检查工作。我局执法人员在市区有关场所进行检查,检查中真正做到严格执法、不留死角,切实维护我市畜产品质量安全。6月中旬-7月初,我局全面开展了以“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共出动执法车辆30车次,执法人员60余人次,发放宣传单500余份,设宣传点5个,悬挂宣传标语10个,现场接待咨询者300多人次,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今年以来,进一步强化畜牧业投入品安全监管,开展饲料兽药普查,送检省局血清样本255份,省局来我市抽检肉尿73批次,全部合格。
(六)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资金,助力全市畜牧业快速发展 我们积极研究上级扶持政策,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沟通,加大了对上政策、资金争取力度,争取到2015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243万元,2015年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扶持资金300万元,2015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384万元,奶业发展补助经费42万元,山东省农业科技推广项目扶持资金20万元,2013年和下达2015年生猪屠宰环节无害化处理补贴28.5万元,2015年中央财政养殖场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贴资金0.92万元,2015畜禽标准化养殖项目扶持资金50万元,2015年中央财政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6.5万元,基层动物防疫补助57.9万元,累计获得上级支持1142.82万元,政策、资金的落实将有效促进我市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第五篇:市畜牧兽医局关于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安排
市畜牧兽医局关于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安排
2018年,市畜牧兽医局紧紧围绕“优供给、保生态、促增收、强安全”目标,进一步优化畜牧产业结构和布局,稳定猪禽生产,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市畜牧业保持了良好势头。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8年主要工作成绩
1.畜禽产品供给充足。预计今年年底,全市生猪出栏100万头,生猪存栏72万头;肉牛出栏3.3万头,肉牛存栏6.4万头;肉羊出栏2万只,肉羊存栏1.5万只;家禽出笼480万羽,家禽存笼200万羽;肉类总产量8.5万吨,禽蛋总产量1.2万吨,预计可实现畜牧业产值50亿元。
2.肉牛产业示范带动。坚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专业户为基础、以肉牛品改为支撑,实行“统一种源供应、统一技术服务、分散繁育、集中销售”的合作方式,开展肉牛“3321”养殖模式整村推进示范。累计培育示范村6个、示范户120户,完成肉牛冻精配种8500头。打造了“国牛”、“一品良牛”等畜产品品牌,并开办牛肉专卖店、牛肉主题餐厅,延伸了肉牛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5月份全省肉牛场床一体化和品种改良现场会在枝召开。9月份参加宜昌夷陵牛评鉴会,枝江参选牛喜夺“牛王”“牛后”。
3.污染治理整市推进。全市摸排养殖规模20头以上养殖场(户)21452家,封堵排污口1226个,禁养区关停20家。指导640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制定“一场一策”治理方案,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技术路径开展治污设施改造,共建设异位生物发酵床63个31556m2,沼气池546个63758m3,沉淀池897个143079m3,场床一体化31个,蛋鸡传送带清粪11套,铺设沼液输送管道58200米,配套干湿分离机、刮粪机等机械732台套,畜禽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达100%。投资2.42亿元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9月份正式签约。
4.疫病防控有序开展。全市动物防疫队伍职业化改革深入推进,聘请了48名职业化防疫员,实行全年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养殖户申报免疫。共完成猪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免疫注射155万头次,牛口蹄疫免疫注射7.6万头次,羊口蹄疫、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注射2.4万只次,禽流感免疫800万羽次,鸡新城疫免疫740万羽次,免疫密度均达到100%,全市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5.非洲猪瘟阻击有效。按照综合防控、严格管控、联合防控的工作要求,设置临时检查消毒点9个,组成专班24小时把守,关停生猪交易市场40家,备案生猪调运车辆158辆,全面封堵疫情传入;强化疫情排查,累计排查生猪236.1万头次,落实泔水禁喂生猪养殖场86家,消除潜在隐患;储备扑杀器、防护服等70余万元防控应急物资;开展非洲猪瘟综合防控知识现场培训15场次,发放宣传单50000余份,营造了群防群控浓厚氛围。
6.畜禽屠宰转型升级。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配合、市场化运作”原则,生猪屠宰行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全市13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整合合并4家,依法关停7家,异地搬迁新建2家,形成了畜禽屠宰1a1b的新布局,“集中屠宰、冷链配送、一体化经营”畜禽屠宰新格局初步建立。同时,进一步规范生猪屠宰行业管理,严格落实肉品品质检验和“瘦肉精”自检制度,打掉私屠滥宰窝点两处,杜绝了无“两章两证”及不合格肉品流入市场。
7.卫生监督保驾护航。进一步规范养殖档案管理,根据畜禽养殖周期变化,不定期对畜禽养殖场进行监督检查,并根据各养殖户场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养殖场真实、规范填写养殖档案。推广兽医药监管app,实行兽医药信息化管理,全面建成兽药产品可追溯体系,全年发放兽药经营许可证14份。全年畜产品监督抽样送检样品147份、自检532份,开展“瘦肉精”检测30668份,完成饲料样品抽检32批次、兽药样品抽检12批次,动物及动物产品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检疫率均达100%,预计全年无害化收集处理病死猪12.5万头。保持对畜牧行业违法行为打击的高压态势,全年畜牧兽医综合执法立案10起,结案8起。全市未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2019年工作安排
1.调整优化畜牧产业结构。积极调整优化畜牧产业结构,稳定猪禽,突破性发展牛羊等节粮型草食畜,大力发展生态养殖;继续实施牛品种改良推进项目和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项目,致力于打造畜牧业品牌发展和综合竞争力;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以生猪、肉牛、禽蛋为主的畜禽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实现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2.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和标准化养殖模式的推广力度,督促养殖场(户)履行规范养殖的主体责任。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步伐,争取项目早日投产发挥作用。
3.全力防控重大动物疫病。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动物防疫职业化队伍的建设及申报免疫制度,强化基础免疫工作,加大以非洲猪瘟为重点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认真做好疫情监测预警、疫情排查、调运监管工作,提高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4.着力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水平。贯彻落实检疫申报和电子出证制度,确保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做到全覆盖、规范化、痕迹化、检疫率100%。开展兽药饲料质量安全、“瘦肉精”、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方面专项整治活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确保责任无盲区,监管无死角,全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严厉打击畜牧兽医违法行为,起到震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