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法科技合作谱新章保护农业研究建平台
中法科技合作谱新章保护农业研究建平台----我院与法国农业国际合作研究发展中心共建“保护农业联合实验室”
揭牌及签字仪式在环资所举行
2011年10月20日,我院与法国农业国际合作研究发展中心(简称CIRAD)共建“保护农业联合试验室”(YAAS-CIRAD JOINT UNIT)揭牌仪式及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简称环资所)隆重举行。会议由副院长戴陆园主持,环资所所长朱红业与CIRAD保护农业研究室主任Jean-Claude Legoupil代表双方举行了合作协议签字仪式。院长黄兴奇与Patrick Caron副主任共同为“保护农业联合试验室”成立揭牌。省农业厅副巡视员毕虹、省国家外专局外国专家处处长阮朝奇、省科学技术厅国际合作处副调研员王翠,CIRAD科研处处长Marcel De Raissac、国际合作处处长Christian Hoste、驻华代表李政等出席会议;院党政办公室、科研管理处、国际合作处、环资所,粮食作物研究所,园艺作物研究所,经济作物研究所,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甘蔗研究所相关领导共4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院国际合作处就我院与CIRAD合作的总体情况进行了介绍,环资所、粮食作物研究所、甘蔗研究所相关专家分别就各研究所与CIRAD合作情况进行了汇报。省农业厅、科技厅、外专局领导对“保护农业联合试验室”成立表示了祝贺并致辞。CIRAD常务副主任Patrick Caron回顾了双方精诚合作的历史并展望了进一步深入合作的美好蓝图。
会议认为,共建“保护农业联合试验室”是落实双方2004年和2010年签订的农业科技合作框架,进一步推动科技合作,具体落实双方签订的合作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山区农业可持续研究发展中心”框架协议和联合开展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计划,加快省科技厅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法云南南部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实施的重要平台。随着“保护农业联合试验室”的建立、双方的合作将不断深入、学术交流培训将不断加强,通过CIRAD免耕覆盖技术等先进保护性农业关键技术的引进和推广示范,将为解决云南发展保护性农业存在的问题,促进保护性农业在云南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云南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贡献更大的力量。
黄兴奇指出,农业是我院与CIRAD共同关注的领域,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国家发展大计,更是与广大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17年前,云南省农科院就与CIRAD建立联系,从此双方在陆稻、甘蔗、玉米、花生等作物领域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交流合作。2004年双方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在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外国专家局等单位的支持下,双方互访频繁、交流密切。在甘蔗、陆稻、咖啡、社会经济学、山区农业、保护农业等领域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研究,成效显著。
黄兴奇强调,“保护农业联合试验室”揭牌,见证了两国农业科技合作开启的新篇章。希望双方不断加强合作,进一步推动保护农业技术在云南及周边地区的推广应用,并探索出一条适合云南省及周边地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山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二篇:假期实习报告---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暑假实习调查报告 ——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专业:姓名:学号:
调查地点: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汉阳镇大坝村
调查日期:2011年8月15日
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一.调查目的:
现代社会中,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无不依赖于数字化信息服务;而数字化信息服务开展的基础则是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农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能够使集成的各种农业生产信息服务要素之间实现最优化配置,从而提高整体服务功效和催生出最大化的农业生产竞争优势。农业研究者认为进一步完善农业网络信息资源集成化配置模型,加强农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发挥信息资源服务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传统模式下的农村农业组织通常都比较单一,分散。面对大市场的信息,无法汲取有用的信息,导致了农村农业信息无法完整到达农民手中,而对农产品的销售及其他方面造成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急需建立一个实用的信息服务平台,帮助农民解决各种问题。
二. 农村面临的现状:
面对农业现代化生产以及社会经济活动逐步信息化的发展情况下,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尚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国区域性的农业信息资源平台是由地方政府或职能部门组织实施的,是一种区域性部门协调下的局部整合;从宏观上看,呈现布局分散的特征,甚至不乏重复性建设。就农业网站来说,我国现
有独立涉农网站2600多家,其中,政府类农业网站538家,主要包括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网等;农业企业网站985家,农业科技类网站262家,农业科教类网站215家。以上这些网站在信息资源和内容以及服务模式上都非常相似;与此同时,农业信息资源存在着区域分布和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一般表现为东部强于西部、南部强于北部的特点,缺乏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
其次,农业信息资源体系庞杂和分布分散,表现为分布式资源结构和异构数据库,对各类资源互访、共用、搜索产生了很大的限制,客观上不利于全国范围内的信息资源系统进行有效整合。
再次,基于用户需求的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建设的导向有待进一步明确。以往的农业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多数基于科研和部门智能的需要,忽视了我国农业发展对于信息服务的接受和消化问题,农业资源整合平台规划没有从广大一线农业生产用户的需求出发设计和开发平台系统功能,无法实现资源建设与用户利用的相互促进和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数据采集和发布困难;缺乏信息来源渠道;缺乏统一的信息符互动平台;农民不会使用信息互动平台等等,进而导致农产品种植不当,农产滞销等各种严重的农业问题。
三.调查发现: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汉阳镇大坝村位于巍巍凤凰山麓,悠悠汉水之畔,属于亚热带区域,汉阳镇大坝村面积11.1平方公里,坐落在山区深处,是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12个老区乡镇之一,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全村826户共3020名村民,守着5200余亩耕地过着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的传统农民生活,是典型的农业贫困村。
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村民主要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主。但是随着社会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大坝村在农业方面目前有育种信息,销售途径,产品的市场价格等等问题急需解决。交通的不便导致信息的闭塞,村民基本每年确定种植农作物的品种和数量以参考往年行情和请朋好友的推荐,主要通过他人的告知等渠道获取农业相关的信息,手机的普及率大概有一半农户有,但是电脑基本上没有,诸如以上的问题,说明本村的通信的能力非常低下,对外界的信息了解并不是太多,这就导致了农业种植产生了许多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对农业方面的知识需求越来越多,虽然网络在农村地区并不是很普及,但是很多村民还是比较注重互联网上的农业知识,网络逐渐成为最受农民欢迎的信息服务形式。网络的资源丰富性,使农业面临的问题能够及时的解决,快捷便利的搜索,使降低了在互联网上耗费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农业生产和其他方面,网络的有诸多好处,但是在大坝村普及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原因是大坝村村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村民的文化程度相对来说比较低,很多村民根本无法操作电脑,再加上网络资源的费用比较高,很多村民都不太想安装电脑……以上的问题,限制了网络资源在大坝村的使用,使网络上有用的资源并不能得到传播,在一定的程度上并不能改变农业的种植和生产结构,出现的问题还是非常多的。
如果建立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农民希望在信息服务平台上学习和了解的有农业科技信息、市场供求信息,天气信息和市场行情分析等等。对于种子的供求信息,村民主要想知道的是种子的价格和适宜本地种子种植的选取;对于农业科技信息,村民主要想知道的是技术指导和新技术的推广;对于市场供求信息,村民主要想知道产品的价格;对于市场行情分析,村民主要想知道的是销售信息统计和价格动态。在提供所需的信息的形式方面,村民主要选择互联网,也有一部分人选择电视和农业方面的书刊。
四.自己的分析结果:
大坝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落后,由于农业信息的缺乏而导致的种植不当、农产品滞销等各种严重的农业问题,急需建立一个有效、使用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各种难题。通过调查分析:村民对农业信息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本村的农民主要关心种子的选择、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和市场的需求分析等等。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村民不仅仅只关心农业的种植,也关心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大坝村主要以水稻和玉米的种植业为主,但受水利的限制,村民还是比较关心当地天气等方面的信息,如果在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上增加天气预报等项目,这样就会使村民提前做好防洪抗旱等措施,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另一方面,在畜牧业和其他副产业上也应该增加一些有用的东西,例如烤烟、生猪养殖、木耳栽培、林果栽培等农家实用技术。充分利用当地的有效资源,从而促进村民的经济收入,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大坝村位于汉江沿岸,近些年来由于生活的改善,种植结构的改善,致使汉江出现污染的趋势和状况,汉江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经过调查,村委会也在大力宣传保护汉江的重要性,并通过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样对生态环境的保持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经过调查,结合村委会和部分村民的建议,应该在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上大力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刊登出一些植树造林的方法和优惠政策,或者指导果树的种植与栽培,这样就起到了两全齐美的作用,一方面促进村民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产结构,拉动相关的产业链,另一方面也促进村民对汉江的保护意识。
五.调查总结与感想: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网络信息化是各项工作的关键所在,而合理有效地对网络农业信息资源进行集成化配置则是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和效果的有效手段。加强网络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必须从农业综合信息资源库建设、跨系统的农业网络信息资源整合以及拓展多样化的农业信息服务三方面着手,这样才能够打破传统的农业信息服务方式,突出一体化的整合思想,有助于实现农业信息服务的动态平衡,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提高工作效率,最终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和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第三篇:基于GIS的农业动态信息共享网络平台研究论文
摘 要:本文探讨了基于GIS技术来构建农业动态信息共享网络平台。通过分析已有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特点,重点研究了该服务平台系统的研究内容,包括数据库建设、城乡村地址编码与动态地址匹配方案的制定、基于WebGIS技术的农业信息空间分布表达与分析及平台构建等内容。
关键词:农业,信息,共享,GIS
1.前言
农业信息化是新时期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要实现由传统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离不开农业信息化。目前我国“十一五”建设正快速稳步的进行,进行“数字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构建基于GIS技术的农业动态信息共享网络平台,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农村各方面的应用,不断强化信息化建设的有效体系,这是我国农村信息化的一个重大举措。
近年来,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131个县级信息服务平台和1170个乡镇信息服务站都已经全部接入了互联网。山东省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山东农业信息网,已经成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站。这些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极大促进了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纵观这些现有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如缺少实时的农业动态互动信息,大多数服务平台是由政府信息主管部门运作,用户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查询时,只能流览、被动的接受现有网络平台上的相对静态信息,有时农民群众既不能快速定位到自己关心的内容,又不能把自己的信息及时发布出去,出于安全因素考虑,很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都不提供与农业用户的直接动态交互的功能,不能有效的形成一种涵盖各种农业信息的动态互动的共享机制,农业用户只能是在等待中被动接受相对过时的农业信息,这有时会严重影响农业信息交流的时效性;
另外,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农业有关的信息以及数据都成几何级数增长,不论是历史数据,还是最新的时效数据,都对农业信息的进一步挖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有效的存储和管理这些海量的农业数据?如何从这些海量数据中挖掘和发现对指导农业生产有益的知识和信息?如何以有效直观的手段表达农业生产信息的趋势性变化?如何分析和预测农产品的价格走向?如何在空间上展示农业生产信息的动态变化?如何在空间上对农业生产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摆在了我们面前,现有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有的只解决了其中的部分问题,有的基本上没有解决,因此,急需研发面向农村的综合性 GIS信息服务网络平台,随着我国农村建设的飞速发展,此项工程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2.农业动态信息共享网络平台的建设内容
农业动态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采用GIS、空间数据库或数据仓库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农业综合数据库为核心,建立一个通过农业分类信息的动态更新与发布,与农业用户可进行实时交互的共享网络平台,该系统可充分利用GIS的技术特点和优势,使农业资源信息采集、信息发布、动态监测、分析、管理、决策与空间信息管理融为一体,直观、形象、动态地显示各种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变化趋势等。
2.1 农业动态信息共享网络平台数据库建设
农业动态信息共享网络平台的建设,将随着动态农业生产信息的实时获取与更新,可在农业分类综合数据库中积累详细和长时间序列的数据,通过对农业信息化分类标准体系的研究和建立,根据农业信息的不同来源及应用方式,首先进行农业分类信息综合数据库的设计和建立,可将综合数据库从逻辑上划分为农业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各农业信息分类数据库、农业基础业务数据库等。
这些数据经过进一步的抽取、转换和集成,以多维数据模型的手段组织在农业信息专题数据仓库中,与农业专家知识库相结合,通过联机分析操作,实现农产品信息的分析和预测。另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把农业信息和空间信息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信息在空间范围内的表达。
2.2 城乡村地址编码与动态地址匹配方案的制定
在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农业信息地址定位时,地址编码和动态地址匹配是定位准确程度的保障,为此在系统构建过程中,还要进行如下方案的制定:
一是地址编码规则的定义:在分析全省地址信息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地址要素模型,并定义其编码规则;
二是地址数据入库整理:对已有的地址数据进行分析,按照地址要素模型提取相应的地址作为数据字典,这是一项需要分层次、分计划、分步骤,按照全省城乡村三级结构逐级进行的一个较为艰巨的任务,但构建的意义比较巨大,可为全省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三是地址编码标准库生成和更新:将地址数据编码入库,生成标准地址编码数据库,并对变化地址信息进行更新;
四是智能地址匹配:实现对中文地址串的智能语义解析和模糊匹配算法,实现自然语言的地址和标准地理编码数据库的智能匹配,获得最精确的地理编码和地理坐标。
2.3基于WebGIS的农业信息空间分布表达与分析
WebGIS也称为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它是在Internet或Intranet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兼容、存储、处理、分析、显示和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它可以在Web上发布空间数据,为用户提供空间数据查询、浏览和分析的功能。在共享网络平台构建过程中,利用WebGIS的地图表达功能以及空间分析能力,实现农业信息在空间上的分析和表达,通过网络及时、准确的发布信息,并直接服务于各级农业用户,以科学、直观的手段为农业生产和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其功能主要包括:
一是农业基础地理数据的空间表达与发布:以各级行政区划的层次结构为索引,将山东省农业基础地理数据进行分级抽取、组织和发布。
二是农业专题信息的空间表达与发布:将综合数据库中的各农业专题数据与空间基础数据相关联,以各种统计图的形式表达农业专题信息在空间上的分布与对照。
三是农业分类信息的空间查询与统计:利用WebGIS的空间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实现农业分类信息按行政区划或指定空间范围的空间查询与统计。
四是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分析:利用GIS的空间叠加和网络分析功能,对农业资源的调拨和调配方案进行优化。
2.4农业动态信息共享网络平台的构建
现有的农业信息平台大都是农业行政部门对外办事的窗口,多注重综合性农业信息,缺少系统分类的专业性信息;而且有些农业信息仅仅是简单的堆积,没有进行精心的加工;尤其是缺乏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和对农产品经济形式的预测;缺少用户和平台之间的沟通,专家即不能通过平台实时传播专业知识指导农民,农民使用平台获取动态的农业信息也相对困难。
以上问题都严重阻碍了农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构建一农业信息互动共享网络平台,提高农民对网络资源利用的主动性和依赖性,已经成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动力。
该平台的建设,将以农业分类信息综合数据库为基础,形成集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发布、查询、预测、分析、表达,农业生产咨询、市场价格咨询、以及各类涉农企业信息的采集、发布、查询等涵盖各标准分类农业信息的动态更新和发布的综合性共享服务网站。
3.结束语
农业动态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协调发展、实施共享的角度出发,在农业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农村信息化平台.能够存储大量的多载体类型、多个领域、多种文献源和数据源的综合动态的农业信息,能够快速响应重复复杂的分析查询,能够利用联机分析和图形工具迅速对数据进行评估,从而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分析与统计。同时,由于 GIS和计算机等其它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有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农业动态信息共享网络平台的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四篇:基于电力设备移动检测平台的漏电保护器保护功能改进性研究
基于电力设备移动检测平台的漏电保护器保护功能改进性
研究
摘 要:漏电保护器是目前电力行业中最常见的保护装置,其主要用来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对线路和人身安全进行保护。文章根据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对其特性功能进行改进,使其更加适用于电力设备移动检测平台。
关键词:漏电保护器;保护;电力设备;移动检测平台
前言
对于电力设备移动检测平台而言(变压器试验车),临时移动电源使用频繁,应用场所也比较多,如果在使用过程中,电源电压不正常,将会造成用电设备的损坏,电源电压的升高,对电器设备的损坏要更为严重(接错电源误接380V,中性点位移等各种原因),所以我们要将移动电源装配有过压型的漏电保护器。当电源电压超过设定值时,驱动跳闸回路动作,切断负载,这样就可以防止因电源电压升高对仪器设备造成的损坏。因此,对于研究漏电保护器的合理选型和正确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漏电保护器的原理
漏电保护器主要包括检测元件(零序电流互感器)、中间环节(包括放大器、比较器、脱扣器等)、执行元件(主开关)以及试验元件等几个部分。
在被保护电路工作正常,没有发生漏电或触电的情况下,由基尔霍夫定律可知,通过TA一次侧的电流相量和等于零,这使得TA铁芯中的磁通的向量和也为零。这样TA的二次侧不产生感应电动势,漏电保护器不动作,系统保持正常供电。当被保护电路发生漏电或有人触电时,由于漏电电流的存在,通过TA一次侧各相电流的相量和不再等于零,产生了漏电电流Ik。这使得TA铁芯中的磁通向量和也不等于零,在铁心中出现了交变磁通。在交变磁通作用下,TL二次侧线圈就有感应电动势产生,此漏电信号经中间环节进行处理和比较,当达到预定值时,使主开关分励脱扣器线圈TL通电,驱动主开关GF自动跳闸,切断故障电路,从而实现保护。漏电保护器的改进
临时移动电源在我们工作中使用非常频繁,应用场所也比较多,如果在使用过程中,电源电压不正常,将会造成用电设备的损坏,电源电压的升高,对电器设备的损坏要更为严重,(接错电源误接380V,中点位移等各种原因),移动电源一般均配有漏电保安器,如果对保安器内部电路进行改造,增加过电压保护功能,当电源电压超过设定值时,驱动跳闸回路动作,切断负载,这样就可以防止因电源电压升高,对仪器设备造成损坏。压敏电阻是一种电阻值对电压敏感的器件,它的特点是当加在它上面的电压低于它的阀值电压UN时流过它的电流较小,形似于一关死的阀门(阻值在100兆欧以上),当电压超过UN时流过它的电流激增,相当于阀门打开(阻值在1-10欧左右),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抑制电路中出现过电压,保护电路免受过电压的损害。
根据压敏电阻这一特性,完全可以应用在保安器中,充当过电压保护取样功能。对NL18-20保安器进行改造如图2所示,通过多次试验,获得成功。此方法简单适用于任何型号的保安器,通过改变压敏电阻电压值,使电源电压在250-260V时保护器动作,经过长期的应用,特性稳定,不影响原漏电保护器的参数及性能,且改造简单,改造后性能良好,过压动作值稳定,重复性好,对用电设备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结束语
漏电保护器作为直接接触防护和火灾保护措施的附加保护(补充保护),表现在达不到主保护动作值时,防止人身间接触电以及配电线路由于各种原因而遭损坏引起火灾等事故,因此不能撤掉或降低对线路、设备的接地或接零保护要求,不能代替主保护。漏电保护器在规定条件下,当漏电电流达到或超过其给定值时,自动切断电路,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并且通过对一般保护器的改造,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麻烦情况。
参考文献
[1]邱生.漏电保护器的现场使用和注意事项[J].电工电气,2010(9).[2]李晓明.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及应用[J].硅谷,2011(12).[3]杨东.触/漏电保护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作者简介:王径迤(1983-),男,北京市人,硕士,工程师,从事设备质量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