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层次性
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层次性
焦作市农村公路管理处邹文涛,吴亚启
摘 要:对农村公路及其管理养护体制、工作标准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中客观存在的层次性,强调了农村公路三级管理养护体制建设及各有关部门的协作问题和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工作着力点,认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必须着眼于工作的层次性,认真探讨,实事求是开展。
关键词: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层次
农村公路作为国家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这些道路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带动了农村经济,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大规模建设后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问题。农村公路里程长、辐射面广、穿村过镇情况严重、技术等级整体偏低,再加上涉农问题处理起来比较复杂,因此管理养护的难度很大。但在以人为本,构建合谐社会和重视“三农”问题的背景下,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各地均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由于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村道三个行政等级的道路,承担功能有差异,且在法律、规章中对其管理主体有不同规定,因而管理养护工作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
一、农村公路的层次性
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9月29日发布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中直接定性提出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其中县道、乡道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以下简称“《公路法》”)明确提出的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四个行政等级公路中的两个,而村道的界定并不明确。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中公路被表述为经公路主管部门验收认定的城间、城乡间、乡间能行驶汽车的公共道路。公路属于公共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在实际建设前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规划确认,建设中以财政投资为主,建成后的使用阶段承担社会公共交通职能。照此标准,县道、乡道是符合的,而村道并不符合,主要表现在:村道包括了一个村的村内街道、出村道,建设前未经规划程序(近年来的“村村通”规划属于交通部门了解汇总的政策性规划,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规划),建设中以村集体为主,财政等其他资金予以扶助,村道建设主要着眼点在于解决村民起始出行问题,但通行并不是村道全部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村道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路。因此农村公路从大的方面说应先分成“公路”和“非公路”两个层次,也就是县乡公路和村道两个层次。
而《公路法》第八条规定,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乡道的建设和养护工作。照此规定,乡级政府负责乡道养护管理,而目前县道的管理和养护工作是由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具体承担的。
这样农村公路自然分成了三个层次。
二、管理养护体制的层次性
农村公路客观上存在的县道、乡道、村道的行政等级层次决定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的层次性。
农村公路的数量是巨大的,就焦作市而言,2010年底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了6476.022公里,其中:县道1389.592公里,乡道1248.983公里,村道3641.501公里,专用公路195.946公里。而焦作市的国省干线公路仅约800公里。仅从数量上来看,农村公路的管理就不可能象干线公路那样由交通公路部门一家进行。
落实管理养护责任,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已成为现实需求。在《公路法》已确定原则的基础上,2005年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各地纷纷据此出台改革方案,抓紧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基本精神是:县级人民政府是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主体;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管理养护工作,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保护工作;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县道养护;乡镇政府负责组织乡道养护。村道管理作为一个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应在乡镇政府的指导下,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制订村道管理方面的村规民约,依村规民约进行。这样实际形成了农村公路县乡村三级管理养护体制。
需要说明的是,《公路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公路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以决定由公路管理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行使公路行政管理职责,因此对于县道、乡道的路政方面的执法活动只能由交通主管部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进行。也就是说,依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要求,乡道保护由乡镇政府负责,但具体的路政处罚、路政许可等行政行为必须由交通主管理部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进行。
三、工作要求的层次性
县道、乡道、村道的管理养护责任主体不同,管理养护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这些不同导致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要求标准也出现了层次性。
县道、乡道作为《公路法》规定的国家公路中的两类,功能就在于供公共交通使用,管理养护的全部任务就是保证县道、乡道通行和更好的通行,从公共管理秩序和技术政策统一性的角度来看,国家公路方面的管理法规和技术标准对它们都适用。而村道在建设完成后通行只是其中一项功能,解决了村民起始出行问题,但其他非交通用途使用不可避免,比如:作为临时堆放场地使用,因此村道进行管理养护的目标是能够有秩序地使用道路,保证通行只是其中一项内容,为此村道的管理不能完全按照公路管理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不但行不通,而且无必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在乡镇政府的指导下,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制订村道管理养护方面的村规民约,据此进行管理和养护是最合适的一种形式,既有利于村道管理养护,又能充分发扬基层民主,把集体的事交由集体决定,能起到保护村道、保证有序使用的作用即可。
就县道、乡道来说,县道是农村公路网的骨架,而且是由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直接进行管理的,属于专业养护,再加上近年来县道已经过大规模上档升级,社会各界对其有了更高期望,因此县道的管理养护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乡道养护目前还处在落实责任阶段,目前乡镇政府所安排的管理人员多数对于公路管理工作比较生疏,而且乡道管理养护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以国家标准为目标,首先解决影响通行安全的问题,逐步向国家要求的技术标准靠拢是比较客观的现实选择。
2010年7月30日颁布的《河南省农村公路条例》在很多方面体现了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
作要求的层次性,比如:第三十七条规定县道、乡道两侧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缘起一点五米的土地为县道、乡道用地范围,而村道用地范围由村民委员会通过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确定;第三十八条规定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为: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缘和建筑物边缘间距县道不少于十米、乡道不少于五米、村道不少于三米。第四十二条规定农村公路保护范围,县道为公路用地范围外缘向外一百米,乡道为公路用地范围外缘向外五十米,村道为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缘向外二十米。类似内容还有很多,划分出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的层次并且体现出层次性要求可以说是该条例核心亮点之一。
四、层次体制下的部门协作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不是单纯由交通部门进行的,具体工作还涉及到县、乡两级政府和群众组织--村民委员会,因此要想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真正做好,必须在落实责任的基础上有较好的工作协作,这是由农村公路的层次性和管理养护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县级政府要发挥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体责任,必须制订好本地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和工作考核标准,筹措好养护资金,并组织有关部门对管理养护具体责任单位进行工作考评和奖罚处理,督促落实责任、建立工作机制。
乡镇政府要落实乡道管理养护责任,同时要做好村道管理养护的指导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交通主管部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要做好公路管理养护方面的知识教授和业务指导,发挥专业优势。
对于县道,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承担管理养护的具体责任,但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要积极协助、配合,尤其是穿村过镇段的管理,乡镇政府甚至要承担起主要责任。
对于乡道,路政处罚权、许可权等行政管理职权在交通主管部门及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乡道保护中,需要进行这方面工作的,交通主管部门及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应该适当使用路政权力,对乡镇政府给予积极协助。
在整个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交通主管部门及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发挥排头兵的作用,对县级政府的相关工作予以推动,对乡镇政府及有关村民委员会的工作予以要求、提醒、帮助和指导,具体工作主要有如下几项:
(一)组织对乡镇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定期考核。
依据本县(市)区政府出台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和考核标准,按办法的职责要求,定期组织对乡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进行考核。通过考核,提高乡镇政府工作认识和意识,推动开展相关工作。
(二)完善农村公路管理法规体系。
指导乡镇政府有关工作人员,组织下辖村制订村道管理养护方面的村规民约,使村道管理养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村道管护村规民约要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必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
(三)组织管理法规和养护知识、技能培训。
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宣讲活动,对乡镇政府、村委会中有关人员和养护工进行农村公路管理法规和养护基本知识、技能培训,提高上述人员业务素养,进而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协助、指导乡镇政府做好乡村道路况调查、养护计划编订、定期养护工作质量评定等业务工作,使乡镇政府的养护工作制度化。
(五)推动乡镇进行乡村道养护示范线路建设。
乡道、村道养护示范线路建设重在道路养护的规范化,为乡道、村道养护管理立标杆,乡村道养护示范路建设是对乡道、村道管理养护上档升级的技术带动。
五、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具有明显的层次性,这种层次性既是目前实际情况的体现,又是做好工作的现实要求,是必须正视的客观存在。要想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这项牵涉面广、业务量大、政策性强的工作,就必须着眼于工作的层次性,实事求是的开展工作,认真建立农村公路三级管理养护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同时,在强化各参与部门工作能力上下功夫,拓展工作深度、广度并形成合力,推动工作有序进行,满足社会发展对农村公路的使用需求。
作者简介:邹文涛,男,工程师,本科学历,学士;吴亚启,男,助理工程师,本科学历,学士。通信地址:河南省焦作市焦东南路2981号农村公路管理处
邮编:454001
电话:0391-3555805
传真:0391-3550508
电子信箱:jzyhlzk@126.com
第二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初探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初探
十一五”以来,随着国家大规模实施农村公路建设,我县掀起了农村公路建设高潮,实现了通乡公路硬化率达100%,通村公路硬化率达85%,公路建设得到飞速发展,我县交通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随着交通环境的日益改善,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却显得十分滞后。“管理养护”这个伴随公路建设而来的传统课题,已步入“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服务提高”的新阶段,只有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有效延长公路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才能使公众更好地共享交通运输发展成果,提高现有公路基础设施的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完成“十二五”交通规划发展目标和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县农村公路现状
2011年底,我县县道、乡道、村道总里程3059公里。其中县道199公里,乡道251公里,村道2609公里(其中水泥路727公里,机耕道1882公里)。县、乡道路硬化率100%,通村公路硬化率达85%。县道、乡道、村道等级公路为269.8公里,其中:二级公路20公里,四级公路249.8公里,等外级公路727公里。由于前期建设标准低,桥涵、水沟、挡墙、边坡、标志等附属设施空缺较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车辆超载超限现象愈来愈严重,对原本承载能力较差的地方公路的破坏作用不断增大,路面网裂、龟裂、坑槽现象严重,有些路段急待改造,公路大面积受损,还呈蔓延之势,使公路无法产生正常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公路建设资金浪费。
二、公路管理养护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对管理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公路建设验收交付使用后,乡镇政府和沿线群众认为行路难问题解决了,可以高枕无忧了,无需浪费人力财力去管理养护。这种思想也就淡化了爱路护路的意识。事实上,一些农村公路建成后,由于失去管养很快遭到损害,致使公路的使用寿命大为降低。
(二)道路管理养护资金缺乏保障。地方财政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未列入资金预算安排,加上相当部分村级经济状况较差,在化解乡村债务,减轻农民负担及农村税费改革等方面的大背景下,使得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筹集变得更加困难,加之地方政府财力又有限,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根本得不到保障。
(三)管养体制不顺。按照《公路法》规定:农村公路养护实行“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养护管理体制。由于受到认识不够,资金筹措困难等因素的制约,地方政府对农村公路管养问题态度不积极,乡镇交通管理站综合职能没有得到真正发挥,养护责任、养护人员、养护经费、养护机械都没有完全落实。
(四)超载超限运输损毁严重。超载超限运输是公路的主要“杀手”,由于以前农村公路路面等级低,或是等外级公路,超载超限
车辆在乡村公路无法通行。而现在和以前的情况已大不一样。根据路政人员调查,目前不少超载超限运输车辆为逃避超载超限检查,大多绕道行驶于新建的农村公路,把新建的农村公路当成了反治超的避风港。
三、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措施及对策
“十二五”时期是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公路管理养护必须坚持建管养并重原则,创新公路养护工作理念和管理方式,明确管养主体,强化管养责任,落实管养资金,创新管养机制,为公众构建更安全、更畅通、更便捷、更和谐、更高效的公路交通网络。
(一)理顺关系,明确管养主体。认真制定“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规划,强化“好路是养出来的”理念,坚持分级负责,明确公路养护责任主体。依据《公路法》之规定,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的主体在地方人民政府,县级交通主管部门直接负责辖区县道的养护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是辖区内乡道建设和管理养护的主体,村级道路按村民一事一议方式对道路进行建设和管理养护,乡镇人民政府进行指导。从我县19个乡镇及各个行政村的情况来看,农村公路线长面广,乡镇人民政府及各村民委员会必须对辖区内乡、村道路依法建设管理养护,实行“分级负责、建养并重、有路必养、群专结合、确保长效”的工作原则。县交通运输局应设并已经在各乡镇设立乡镇交通管理站,负责该辖区内农村公路的“建、管、养、运、安”工作,并抽调县养路段专
业技术人员对各乡镇、村进行指导。公路建设与管养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明确责任,形成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养护管理体系,以保障农村公路的各项养护管理工作得以正常开展。
(二)健全机构,强化管养责任。通过调查,虽然各乡镇都已成立了交通管理站,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责任人,但是许多村级公路的养护仅限于季节性和检查性清扫垃圾,个别乡镇的农村公路管养至今没有专门的机构承担,普遍缺位,成为管理体制上的一个盲区。为此,建议县政府要尽快出台“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乡镇人民政府及乡镇交通管理站综合职能,做到管养有机构、有人员,在业务上接受县交通主管部门的指导,配备专业人员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进行统筹规划和指导。并采取日常抽查和定期检查的方法,督促乡镇做好管养工作。各村级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则可以结合各自的实际,采取季节性养护、流动性养护、义务分段养护、村民承包养护、委托养护等灵活多变的养护形式,实现“路基无缺口、路面无坑槽、边沟无积水、设施无缺损”的日常养护目标。
(三)多元投入,落实管养资金。养护资金是制约我县公路管养护水平的主要因素,稳定的养护资金是做好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前提。勿容臵疑,我县对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很大,但在公路管理养护方面投入则显得严重不足。我县农村公路,尤其是村道量大面广,养护经费投入也显得很大。为解决数额巨大的公路管养资
金,建议可从三个渠道来筹措: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使农村公路养护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必须将养护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对于上级转移支付的道路养护资金必须全额用于公路管理养护,县级财政也应逐年加大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的投入。二是组织群众筹资筹劳。在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村),充分利用村民“一事一议”政策,筹资筹劳,以弥补县财政养护资金的不足。根据我县的实际,对村级公路的路面日常保洁,管护排水设施,整理路肩、边坡,修剪两边杂草及缩缝、胀缝、裂缝定期灌缝等,可通过实行“一事一议”进行筹资筹劳办法予以解决。三是争取社会捐助。多渠道多层次地争取社会捐助也可以大大缓解管养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
(四)因地制宜,创新管养机制。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强化预防性养护、突出大中修工程、加强桥隧维护、完善路网结构,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和完善高效的运行机制。对路短、养护技术难度低的村道的路面日常保洁、养护可以采取由所在村民委员会分片或分路组织竞标,把养护任务承包到人。对技术难度较大、中级、水毁等耗资大的维修,由交通主管部门通过招标办法落实养护管理。鉴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来源缺乏,应尽快出台“以奖代补”的奖罚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纳入乡镇交通工作考核内容,由交通主管部门对公路养护管理情况进行统一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兑现以奖代补资金。
(五)多方配合,提高管养水平。目前我县农村公路大都是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水泥路的养护,有水泥路的养护技术规范。通过座谈了解到乡村干部和群众对水泥路的养护,只局限于路面清扫,其它则是一概不知。鉴于此,一是加强人员培训。通过聘请有关技术人员对公路养护内容、措施、质量要求等进行详细授课,普及公路养护基本知识,提升养护人员管养水平。二是加强路政管理。坚持巡路制度,重点整治在公路上打场晒粮、路肩上堆放杂物、挖掘路肩和植树台、破坏公路和路树、超载超限车上路行驶、在路旁搭建违章建筑等行为,并依法治理惩处。杜绝各类违法行为的发生,充分利用好《公路法》,保障养护工的人身安全,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使公路养护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路沿线群众法制观念和爱路护路意识。三是注重通村公路安全文明设施建设。在新建公路完善标志、标线,满足公路使用功能,在山岭、陡坡、急转弯等路段,完善相应的安全配套设施,确保行车安全。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要真正解决养护中存在的问题,仅靠交通、养护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积极探索适合县乡公路特点的养护管理机制,努力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各部门的支持配合,真正形成合力,使养护管理工作由部门行为变为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才能保证县乡农村公路的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发挥投资效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三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亟需加强
近年来,随着“村通工程”实施,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突飞猛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依然滞后,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一是道路损毁严重。县道多建于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超过服役年限,损坏严重;乡村公路设计标准低,油路面不宽,油层薄,路肩窄,随着运输业快速发展,承载的运输量和重载车辆增加,加上近两年雨涝严重,加速了道路损毁,很多路段水毁掏蚀严重,甚至塌陷。二是养护资金严重不足。由于县区经济欠发达,财政能力有限,加上当前沥青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目前虽然从道路托养费、财政、道路绿化权拍卖等渠道筹集部分资金,但只是杯水车薪。县道由政府交通部门统一养护管理,还能进行一些维修养护,而多数乡村公路基本上处于无养护状态。主要是乡镇财政资金来源少,无能力拿出资金养护,多数行政村没有集体收入,部分村经济状况较差,在化解乡村债务,减轻农民负担及农村税费改革等方面的大背景下,资金筹集变得更加困难,现有“筹资筹劳”和“一事一议”又有严格限制,还要用于其它很多方面。导致多数公路得不到及时修缮,更无法进行中修、大修。三是路产路权不明确。很多乡村道路建设时没有办理土地征用手续,特别是村道用地边界不清楚,沿路庄稼树木栽植混乱,路权绿化权拍卖难以操作。四是公路养护体系不健全。部分乡镇村养护管理机构还没有真正建
立起来,没有养护管理制度标准、措施和队伍,缺乏有效管理,人为损毁路面、物料占压路面、公路打场晒粮、路肩取土、违章建筑等现象屡禁不止,加速了道路损毁,也带来很多安全隐患。针对以上问题,必须认真研究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的有效措施,切实建立起长效机制,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畅通,延长使用寿命,发挥最大效用。一要强化公路养护意识。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思想,建养并重,加强交通公路法律法规和养护管理意义的宣传,营造全民护路的良好氛围。二是明确管养主体,落实责任,促进管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农村公路点多、面广、量大,管理难度大。应实行县政府集中指导下的“分级管理”。要成立道路养护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制定分级管理养护办法,成立养护专职队伍,制订规章制度和标准,落实承包责任制,达到养护人员工资有保障、建设路段养护全覆盖。从方便管理和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县级交通主管部门直接负责辖区县道的养护管理工作。对乡村公路,应由县交通部门指导,乡(镇)政府统一管理,县交通局设立县乡公路管理站,负责列农村公路养护计划、检查验收、保护路产,并对未列养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进行业务指导,乡镇设立专职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乡村公路的养护工作。三是拓宽渠道,保障管护投入。目前三年村村通油路目标基本实现,道路养护成为关键,上级应象鼓励支持农村公路新建一样,制定养护资金补贴政策。特
别是对欠发达地区给以资金补助倾斜,地方政府应制定行之有效的资金筹集办法,采取交通收费返还、财政预算列支、对农用机动车辆适当收取道路养护费用、路权绿化权拍卖、乡村发展经济、知名企业和社会知名人士捐资、群众自愿出资等措施,加强养护基金积累。四是对全部农村公路用地确权,界定路产路权,为路权拍卖和养护管理提供依据。
第四篇:如何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如何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近年来,在我省村村通水泥路政策的推动下,我市的农村公路建设迅速发展,路面等级和通达能力不断提高,四通八达的地方公路网络体系逐步形成。目前,我市已有农村公路1008公里,其中乡道800公里,沿省道两旁的村委会至自然村村道有208公里。我市309个村委会已全部通达硬底化公路。农村公路的建设改善了我市的交通状况,缩短了城乡距离,改善了村容村貌,拓宽了致富渠道,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是由于农村公路建设标准较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加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型车辆的频繁通行对原本承载能力较差的农村公路的破坏作用不断增大,路面龟裂、坑槽等病害现象严重,并呈现蔓延趋势。同时由于一直以来受“重建轻养”观念的影响,大大缩短了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三分建,七分养”,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籍着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契机,从科学层面探讨我市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难题。
一、我市农村公路养护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政策落实存在操作性困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规定:“乡、民族乡、镇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乡道、村道建设及维护”。我市农村公路一直以来都是镇、村为养护职责主体,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有的镇、村为养护主体已明显不适应养护工作的开展。镇级人民政府管护辖区内的农村公路虽在一定程度上利于调动乡镇、部门各方面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各镇管理模式的不统一,管理水平高低不平衡,养护机构不健全,经济较薄弱的乡镇资金很难落实等一系列原因,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很多操作性的难题,导致农村公路养护难以达到日常化、规范化的要求,难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社会交流的需要。
(二)对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认识不足。在农村公路建设之初,各方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但是公路建设完毕,却没有把养护工作作为发展地方经济和巩固建设成果的高度来认识,“重建轻养”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部分乡镇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职责认识不够,在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上存在等、靠、要思想。绝大多数的乡镇政府虽设置了机构,安排了人员编制,但由于没有强有力的考核管理机制,所以部分乡镇养护管理机构不能发挥养护管理应有的功能。部分镇村养护态度不积极,线路常年处于无人管养状态。杂草丛生、水毁塌方未能及时得到清理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村民缺少主人翁的责任感,没有意识到保护路产路权是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很多沿线村庄把农村公路当成垃圾场、晒场、建筑淤泥堆场,有效行车路面越发收窄,大大影响了行车安全。
(三)经费没有落到实处。在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来源上,我市在本级财政预算中以及市交通局每年各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平均每年每公里1000元的农村公路养护款已基本达到常养要求。但从目前养护情况来看,乡镇普遍存在失管失养现象,仅在每年交通部门检查前,才组织人员对所管辖农村公路进行一次全面清理。专项经费没有最大限度地作用到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中,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管护质量。
(四)客观原因加快了乡道路面坏烂。农村公路除养护不到位等主观因素导致使用寿命缩短外,还有一些客观原因也加快了路面的坏烂。一是附近主干线公路改造加重农村公路交通流量。农村公路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农民群众的出行难问题,但随着我市县道、省道的升级改造,部分农村公路承担起临近线路的通行责任,超负荷的承载给农村公路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二是大型重载车辆频繁通行。由于我市经济发展,边远山区矿山开采、山林开发,导致沿线重载大型车辆通行频繁,这给农村公路带来很大的压力,部分路段在建成后的较短时间内出现大面积的坏烂。由于以上两方面原因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又未能得到及时的清理或修复,加速了路面损坏,也影响了正常通车。
(五)养护队伍不稳定。近年来我市种植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主要集中在种果种树上,导致工价上涨。由于养护工人的报酬太低,工作积极性不高,无法稳定养护队伍,进而导致养护质量达不到要求。随着农村公路等级的提高,需要专业的养护技术工人,这需要增加工人报酬来稳定养护队伍。
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工作措施
为做到“有路必养”,实现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正常化和规范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
(一)进一步明确职责主体。为尽快健全农村公路养护机制,实行农村公路统一管护,规范化管理,根据我市实际应进一步明确农村公路职责主体:市人民政府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交通部门具体负责管理养护工作,组织实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编制农村公路养护建议性计划,筹集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检查、监督公路管理养护及质量等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协调交通部门负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保护以及养护资金筹措等方面的职责,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乡镇积极投入力量,共同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二)采取有效的管养模式。在对农村公路管养模式的探讨中,根据各镇实际切实推行以下养护模式:一是“定点专员”养护模式。每条农村公路根据线路的长短和工作的难易程度,配备一名或多名固定养护人员专职养护。二是“循环式”养护模式。成立专门的养护队伍,统一作业,以循环模式对全镇农村公路进行循环式养护。三是采取“承包养护”模式,将辖区内的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承包给沿线村民,并与其签订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承包合同,由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对养护人员的工作按月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在案,年终对养护人员进行综合评定。四是“双月养”模式,资金相对紧缺的农村公路,可以采取隔月对农村公路进行养护。
(三)资金筹措和使用。农村公路养护经费每年已达1000元/公里,该专项资金能基本满足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需求。但由于雨水多等特殊情况,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村公路水毁塌方严重,靠有限的补助资金无法保证养护质量。为此,需结合实际,积极筹措探索养护经费的新举措新途径,对于养护中不足部分资金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措补足,例如和当地山林、矿产合法开发相结合、动员外出乡贤积极赞助等形式。
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的拨付以及使用应做到专款专用,建立完善的拨付程序,让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落到实处。一是市财政预算资金由财政部门拨付到市交通局。二是市财政预算资金、市交通局补助资金由市交通局拨付到地方公路管理站后,再由市地方公路管理站按工作实际安排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支付日常养护经费支出,三是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监督。
(四)加强对乡道养护工作的宣传和指导。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除了专人养护外,沿线群众的养路护路意识也直接关系着农村公路养护的质量。为此,必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公路养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形成农村公路养护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社会共识和浓厚氛围。
在日后的工作中将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完善我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农村公路路况良好、路产完整、路权得到有效保护。
第五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意见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意见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意见2007-12-16 22:08:57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意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意见(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以及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意见》,加强我市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工作,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畅通,下面我就承德市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组织
根据《公路法》及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意见》规定,本着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原则,由各县区人民政府组织各乡镇成立乡村公
路管理所,由主管乡镇长任所长,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1—2名,负责辖区内乡级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每个行政村明确一名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该行政村道路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工资由县区财政列支。在管理人员配备上,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管理组织到位,管理人员到位,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系。
二、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与管理
根据冀政办〔2006〕16号文件精神,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由市、县级政府根据农村公路养护的实际需要进行统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证农村公路得以正常养护。
县级公路养护资金执行省厅下达的养护资金计划,主要用于县级公路的养护、养护工程和养护管理;乡级公路养护工程资金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补助部分和市县交通主管部门按规定配套组成,主要用于乡级公路的的大中小修工程;村级公路养护工程资金由省级交通
主管部门补助部分和市县交通主管部门按规定配套组成,主要用于村级公路的的大中小修工程。
乡级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和养护人员工资由县级政府负责,按《承德市乡级公路养护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承财综〔2003〕37号)规定的县区财政每年从农村税费转移支付中按每公里1000元的补助标准予以列支,用于乡道的日常养护。村级公路日常养护由所在乡镇政府组织村民委员会采取“一路一议、一村一议、一事一议”的方法筹资,进行养护。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组织要加大对农村公路的管理力度,组织村民委员会制定《村民护路公约》,树立村民爱路护路意识。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由县级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计划,综合平衡,统筹安排,各县区交通主管部门要设立专门帐户,确保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专款专用,养护节余资金须结转下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
挤占和挪用。
三、做好日常养护工作
各县区交通主管部门,要根据《承德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检查考核评比办法》及有关要求,做好乡村公路日常养护和管理的督导、检查、考核验收工作。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也要加大对辖区内的农村公路管理力度,设专人对辖区内乡、村级公路的桥梁、涵洞和地质不良路段进行经常检查,特别是汛期要经常进行巡查和检查,发现桥梁、涵洞重要部件存在明显损坏或不良地质路段存有安全隐患时,应采取必要措施,对损坏严重危及安全的,要采取限制交通或断交绕行等措施,同时向县级政府及其交通主管部门报告。乡村公路管理养护采取乡镇每月检查、县区交通主管部门季度检查、市局半年检查、年终联查的方式进行,检查结果作为考核目标的重要内容。
四、做好农村公路养护计划编报
年初各乡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所
要根据本乡镇实际情况,对乡、村级公路进行摸底排查,合理编报乡、村级公路的大中小修和日常养护计划,适当安排桥涵、排水设施配套项目,经县级交通主管部门现场核实后审批报市局备案;县级公路养护计划由县区交通主管部门编制后报送市交通局审批,每月25日前报送日常养护和养护工程质量及进度情况。
五、做好乡、村道路的绿化工作。
各县区、乡镇政府应本着“谁栽、谁有、谁受益”的原则对宜林路段县乡道路进行绿化;由各行政村本着“自养、自得”的原则进行村级道路绿化。建议林业部门尽可能的将有关资金安排在农村公路绿化上,为农村公路绿化提供苗木和技术指导,逐步使农村公路达到“畅、洁、绿、美”的效果。
六、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
1、日常养护:乡、村公路日常养护不设置专门的养护道班,也不设置专职养护作业人员。乡级公路由乡镇公路
管理所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养护标段,采取招投标形式择优社会养护公司进行养护,也可通过招标形式择优养护专业户进行养护;村级公路日常养护由乡镇公路所组织各村民委员会采取划分养护责任段、分路到户到人等多种形式进行养护。乡镇公路管理所负责日常检查工作,县区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工作,依照养护合同和养护完成工作量计量支付养护资金。
2、大、中、小修工程:乡、村级公路的大中小工程,由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协同乡镇公路管理所采取招标形式,公平竞争,择优施工队伍,鼓励具备资质条件的公路养护公司跨地区参与公路养护大、中、小修工程竞争。农村公路大、中、小修工程将逐步实行养护工程费制度,县区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养护工程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