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媒体曝光养老金并轨方案:公务员按工龄补齐保险
媒体曝光养老金并轨方案:公务员按工龄补齐保险
2014年03月29日 06:0
1来源:东莞时间网 作者:索寒雪
原标题:公务员养老金将按工龄补齐保险 实施时间待定 2014年被认为是养老金双轨制的破题之年,《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人社部已经完成养老金并轨方案的制定,目前进入论证阶段,其核心内容之一是根据公务员
原标题:公务员养老金将按工龄补齐保险 实施时间待定
2014年被认为是养老金双轨制的破题之年,《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人社部已经完成养老金并轨方案的制定,目前进入论证阶段,其核心内容之一是根据公务员的现有工龄,经过计算补齐相应的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以便成功并入到社会养老保险中。
在公务员养老金并轨方案进入到论证阶段之时,公务员养老金的总体框架已经浮出水面。
“目前的方案是根据公务员的工龄进行一系列计算来确定如何补齐养老保险。”人社部高层向记者透露。
补齐养老保险需庞大资金
“职业年金和养老金一样,都是与工龄挂钩的。”
现行个人账户养老金是由企业和被保险人按不同缴费比例共同缴纳。如北京市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企业每月按照其缴费总基数的20%缴纳,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8%缴纳。“公务员的养老金未来是要并入到社会养老金体系中的。”上述人士向记者透露。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公务员此前并没有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
“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套计算方式,进行养老金补齐。”上述人士表示,不仅仅是养老金需要补齐,更多需要补齐的资金是和养老金一同发放的公务员的职业年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5日上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4年总体工作部署中“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
“职业年金和养老金一样,都是与工龄挂钩的。”该人士透露。
而职业年金的规模将“与公务员需要上涨的薪酬差不多。”
因此,在公务员养老金并轨方案出台后,需要补齐的社会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将形成庞大的支出,而目前公务员退休金全部由国家财政支出。
据统计,中国现有700万公务员,养老保险补齐的年限至少为15年。
在养老金双轨制并轨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较大,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甚至存在70%~80%的差距。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曾向记者介绍,“单独进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改革的难度非常大,所以要有全局、总体的一揽子设计。”郑秉文也参与了部分政策的讨论和制定。
对于公务员养老金并轨的资金压力,一位人社部专家并不认为压力会集中爆发,“其实,财政只需要将公务员养老保险逐年补齐就可以了。比如,只要补齐本年度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即可,不需要一下把所有公务员的养老保险都补齐,这样不会对财政部门造成太大的压力。”
实施时间待定
实行基金社会统筹,有利于均衡各单位的负担,保障全社会各单位人员的养老权益。与社会目前热议的另一问题——延迟退休相比,养老金并轨的改革进展明显更为迅速。两会期间,人社部的多位人士表示,2014年值得关注养老金并轨的重大突破。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也对外界表示,总理工作报告已经给出了养老金改革的时间点。
“养老金并轨方案虽然规定了时间,但是,具体实施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一位社科院人口经济学专家向记者表示,“涉及养老和退休的问题,都非常复杂。”
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曾表示,养老金双轨制造成同类人员的待遇差别拉大,已到了“并轨”新时期。胡晓义称,改革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保险制度,实行基金社会统筹,也有利于均衡各单位的负担,保障全社会各单位人员的养老权益。
中国社科院曾在河南、福建、陕西、内蒙古、重庆五省市的2000份调查问卷显示,在领取了养老金的人中,近40%的人都认为养老金过少,甚至不能满足生活需要。
而立即提高企业养老金和降低事业单位养老金都是不现实的,知情人士透露,“通过起点和过程管理,重新分出公平的养老金层次,最终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将被融入到广义的收入分配改革中,与收入分配改革制度结合起来。”
提高养老金覆盖率对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负担,目前,养老保险个人为8%,单位承担20%。而最近推行的新《劳动合同法》中规定,劳务派遣人员与正式员工需要同工同酬。
记者了解到,2013年8月中旬,有关劳务派遣的民间讨论会议曾在北戴河举行,其中,“民企和国企都来参加了,民企主要认为实行同工同酬的成本非常高,尤其是上缴社会保险的成本太高。”(来源:中国经营报)
第二篇:公务员涨薪方案结合养老金并轨
公务员涨薪方案结合养老金并轨
2014年03月15日06:30来源:中国经营报
公务员涨薪问题已经成为两会热议的话题之一,《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人社部高层了解到,虽然公务员涨薪呼声高,但目前还没有讨论具体涨薪方案。此前,人社部计划建立类似职业年金形式的补充养老金,并把这看作是当前给公务员涨薪的主要手段,而这一方式已经进入到论证阶段,与公务员养老金改革配套出台。
“职业年金”补充公务员涨工资
2014年两会期间,广东省大学生村官向总书记反映,“公务员的工资还不及保姆工资的一半”。而总书记给出的答复是“要关心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包括婚恋问题,给他们创造条件扎根基层、实现梦想。”
与此同时,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兼副局长杨士秋也对外表态,“部分公务员存在灰色收入,但这也不能把该现象与整个公务员队伍,特别是基层公务员队伍收入低混谈。灰色收入应通过一系列措施解决,但公务员收入低的问题也要解决。”
公务员涨薪的密集信号背后,人社部人士向记者透露,“我们在养老金并轨的方案中,已经设计过涨薪的办法。”
目前,人社部已经对公务员养老金并轨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今后公务员养老金将转化为社会养老金。
其中,“还将设计一块个人账户,将每年需要上涨的公务员薪酬存到个人账户中。”上述人士表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5日上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4年总体工作部署中“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
当记者问及,是否以“职业年金”的方式,增加公务员收入时,上述人社部人士认为,“不一定叫职业年金,但是形式类似。”
资料显示,职业年金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障制度,职业年金以货币资产的形式存入,今后公务员养老保险进行改革后,职业年金相当于补充养老保险。
在记者采访的同时,一位国家公务员向上述人士咨询公务员薪酬问题时,该人士给予了明确的回答,“今后上涨的工资存在你个人账
户上,退休的时候就会拿到。”
目前,在美国、英国和日本都执行类似的职业年金模式参与养老。
“在养老金并轨之后,可以看到政策的出台。”上述人士表示。
涨薪呼之欲出
“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已经有部分地区的公务员上涨了工资。”一位来自北京的政府财务人员向记者透露,“公务员涨薪已经快了。”
在记者之前联系北京相关人事部门,并没有得到有关公务员涨薪和绩效工资的相关答复。
前述人士透露,“我们私下计算,每年政府对每名公务员的投入不足10万元,而且已经没有分房的待遇了。”
不久前,李克强总理作出的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收入是民生之源,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在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
2013年年底,北京曾经向部分公务员发放绩效工资,“基层公务
员的收入太低了。”一位北京郊区公务员向记者表示,“年底我们收到了一个新的文件,给基层公务员上涨部分工资,叫作绩效奖金。”
而这一绩效奖金的数额在数千元不等,“每个区叫的名称不一样,数额也不一样。”另一北京政府系统人士向记者透露,“总体是城区多,郊区少。”
也曾有国家公务员向记者透露,“我们每年发的是13薪,年底多发一次底薪,只有2000多元。”
早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参与公务员和央企薪酬改革讨论的一位专家向记者透露,在与国家高层人士进行讨论中曾经出现过一次尴尬的局面。国资委目前为央企高管制定的平均年薪为70万元。
“但是,现在各个部委部长的年薪也只有十几万元,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上述人士曾经表示。
对于公务员底薪的看法,一位副部级官员向记者表示,“凭着我们的聪明才智,如果下海的话,还是可以做出一番事业的。但是,追求事业和价值是不能用钱衡量,我们还是想为国家做出一番贡献的。”
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何宪曾表示,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还处在研究阶段,改革应当重点研究解决工资结构、地区差距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另一人社部人士透露,“仅从工资角度进行上调,还没有讨论特别的倾向性政策,主要还是从养老角度入手。”
第三篇:养老金并轨方案获得通过 公务员或普涨工资(范文模版)
养老金并轨方案获得通过 公务员或普涨工资
核心提示:12月23日中央通过养老金并轨方案,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有分析表示,一些基层公务员2000余元的收入,自己负担各项社保缴费相对困难,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或意味着公务员即将普涨工资。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的改革终于有了确切消息。昨天,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代表国务院向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称,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公务员养老保险由单位和个人缴费。
焦点
养老保险改革方案拟定全国同步实施
马凯在报告中称,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按照中央部署,有关部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已经拟订了改革方案,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
马凯表示,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五个同步”,即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解读 1
养老金并轨后差距逐步缩小 问: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成;企业职工一直缴纳养老金,养老金却只有在职工资的约4成,养老双轨制待遇差距大的根本之一即养老金替代率,替代率在“双轨制”并轨后会很快就趋同吗?
答: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教授认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一大前提,说明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养老金替代率必将逐步拉近。但二者差别过大,立即趋同并不可能,逐步并轨才能确保改革平稳实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理事孙洁教授认为,为体现改革决心,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至少应该先降低10%至15%。相对小幅的降低水平,更利于改革推行。
李实认为,国家应确立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逐步下调的机制,并确定逐年下调比例。如通过8—10年时间,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逐步拉近至只有10%至20%的差距。
改革初期或分三类养老基金
问:2013年19个省级地区出现当期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缺口共计1702亿元。养老金双轨制并轨后,是否意味着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要为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发养老金?
答:李实分析,从理想状态或最终目标来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既然要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最终就应使三者统一使用一个社会保险基金,实现养老制度一体化,并由统一基金同时为三类人员发放养老金。在统一制度下,三类人员完全根据缴费年限、缴费比例的多寡,来计算最终应得的待遇。
但从实际看,并轨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金替代率在改革初期预计不会统一,缴费标准也会不尽相同。因养老保险目前还存在个人缴费是小头,基金支付和财政补助才是养老金构成大头的情况。再考虑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保初期个人缴费积累少的问题,为避免出现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背上新加入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这一沉重包袱的情况,李实认为,还是应分别设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三个养老保险基金。并轨初期,三个“池子”的资金并不互通,只为所属人员发放养老金。
实行新老有别政策利推改革
问:根据报告,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且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即将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新入职人员、在职人员,会否区别对待?
答:人社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教授表示,采取新老有别的政策,是改革顺利推行的重要措施。“老人”和“中人”都有社保视同缴纳的阶段,继续认可这一缴费工龄很重要。而新人则需要全程自己交费。至于缴费工龄在并轨后如何折算退休待遇,还需要有关部门后续出台相关细则加以明确。
改革后公务员工资或现普涨 问: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是否意味着公务员即将普涨甚至大涨工资,变成由财政买单的局面?
答:对于完善工资制度,孙洁提出,由于无法直接介入企业的工资发放问题,这应该主要针对的是公务员群体。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公务员和基层公务员确实存在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一些基层公务员2000余元的收入,自己负担各项社保缴费相对困难。对此,一方面应优先提高西部公务员和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另一方面应整体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使得升迁无望的基层公务员起码可以得到收入的上升通道,名正言顺地涨工资。
李实建议在结合各地物价和社会平均工资的基础上,为各级公务员进一步制定更明确的工资标准,严禁地方随意为公务员增发津补贴。他预计改革后公务员工资有可能实现普涨,但大幅增长的可能性则较小。
建议职业年金设准入门槛
问: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因养老双轨制并轨而缩小的养老待遇差距,是否会因职业年金被强制推行,企业年金则自愿建立,再次拉大?
答:李实分析,无论职业年金还是企业年金,其定位都应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险。职业年金一旦采取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的模式,因预计其主要由财政拨款,可能不仅会普遍建立且会具强制性。这会使职业年金不再具有补充养老保险的定位,建议有关部门不要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全面推行职业年金,而要设置准入条件或明确只有部分符合相关条件的特殊对象才能享受职业年金。
调查
养老金差距大约五成人不满
中国在职公务员数量约为700万,126万个各类事业单位在职人员3000多万。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无需自己支付,直接由财政统一支付,而社会企业单位则由单位和个人按照一定标准缴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对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做了调研,根据调研报告提供的数据,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
今年5月开始全国人大财经委成立了调研组,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几个方面为重点,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报告指出,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双轨制亟待解决。这一结论是依据调研组在中国人大网一份问卷调查得出,据悉,根据这份调查问卷,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企业养老保险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并未参加,虽然后来一些地方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试点,但多数仅是在形式上缴纳社保费,体制机制没有根本改变。在调研中,各地也反映双轨制是当前社保制度不公平方面的突出问题。
调研报告还指出,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和企业职工养老金的差距逐步拉大。甘肃省有关部门向调研组反映,2014年全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费水平为月人均3227元,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水平为月人均2065元。一些国有企业的退休职工,当时接受国家分配到企业工作,退休后养老金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和自己条件相当的干部职工的退休金,对双轨制很有意见,企业管理人员和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退休职工意见更大。
另外,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丧葬补助等福利标准不同,进一步拉大了待遇差距。
调研报告还指出,双轨制也影响了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的流动。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不用缴纳养老保险费,也没有个人账户。企业职工要缴费,有个人账户。人员流动时存在缴费记录的差别,影响到将来的养老保险待遇。从完善制度体系的角度看,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也是养老保险制度最后未覆盖的领域,应该将各类人群纳入到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体系内。
举措
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
马凯提到,要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统一规范制度和政策。职工养老保险要在完善省级统筹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筹资与支付责任,统筹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增强基金的互济性和抗风险能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基金省级统一管理,化解基金管理分散化的风险。全面推进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有条件的地区加快探索省级统筹,缩小地区间、人群间政策差别。
值得注意的是,马凯提到,要综合考虑人力资源供需、教育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基金收支等因素,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改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抚养比。
同时,要完善养老服务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完善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加快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大扶持慈善事业发展力度,研究建立慈善帮扶与社会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机制,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
还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网络,做好跨地区、跨制度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异地就医费用结算等工作。加强社保经办机构建设,推进各项社保统一征收管理,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还要抓紧制定基本医疗保险条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条例,修订失业保险条例,尽快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法治体系。
将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
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我国将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全覆盖。
报告说,2020年我国人口预计达到14.3亿人,为实现“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国务院有关部门已经制定并开始实施以养老、医疗保险为重点的全民参保登记计划。通过优化政策、加强宣传、严格执法、提升服务、逐人逐户登记确认等措施,力争使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人数在2017年达到9亿人,到2020年达到10亿人左右,将覆盖率由目前的80%提高到95%。同时,巩固全民医保成果,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基本覆盖职业群体。
调研报告
社会保险基金仅6地区真正省级统筹 建议抓紧启动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全国人大财经委调研报告指出,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低。2013年底,在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按照实现预算管理的标准,有28个实现了省级统筹,但按照基金在全省区市范围内统收统支的标准,只有6个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省级统筹,其中包括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和社保资金主要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西藏、青海。
财经委认为,统筹层次低使得各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负担畸轻畸重的问题难以解决。如2013年全国19个省级地区出现当期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缺口共计1702亿元,需要中央财政补助;其他13个省级地区当期收大于支,基金结余4042亿元。基金缺口与结余并存,财政补助与基金闲置并存,未能发挥出一个覆盖数亿人的保险制度应具有的风险分散和互济保障功能。
此外,统筹层次低拉大了各地在缴费和待遇水平上的差距。调研报告举例称,2013年四川省和浙江省的职工养老保险单位缴费率分别是20%和14%,而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分别是1525元和2500元。省份内不同地区的差距也很大,广东省韶关市和深圳市的职工养老保险单位缴费率分别是20%和13%,而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分别是1744元和3635元。地区间高待遇、低缴费和低待遇、高缴费并存的现象不利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报告同时还指出,较低的统筹层次是社保关系转移接续难的根本原因。因此建议抓紧启动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并表示,“十二五”规划也明确要求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目前时间已过大半,如期完成目标的任务很重,必须加大工作力度。要按照资金统收统支、统一调剂使用的标准,尽快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为下一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做好准备。要抓紧研究制定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实施方案,注重新旧制度的衔接和平稳过渡。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社会保障事权划分与支出责任,建立与基金统筹层次相适应的财力保障机制,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制度。建立与全国统筹相匹配的信息管理系统。医疗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险也要依法尽快实现省级统筹。
社保基金贬值严重投资渠道狭窄 建议改革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体制机制
调研报告还指出,我国社保基金贬值严重。2013年底职工的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4.2万亿,加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基金结余共约4.6万亿。2007年至2013年社保基金年均收益率2.2%,远低于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3.8%的涨幅,资金贬值严重,各地对此反应强烈。
对此,财经委认为,社会保险作为国家举办的公共事务,由参保人承担主要缴费责任,资金贬值影响了参保积极性和待遇水平。
调研报告对于造成社保基金贬值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投资渠道狭窄,按现行政策规定,社保基金在留出一定金额用于当期发放后,应全部用来购买国债和存入专户。各地购买的国债数额有限,90%以上的社保资金都是以银行存款形式存在,其中活期存款接近一半。与此同时,财经委分析,社保基金尚未建立专业化的投资体制和市场化的运营机制。
鉴于此,建议改革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体制机制,推进基金投资的市场化、多元化。建立有效的投资风险控制、绩效评价以及责任追究机制。在基金治理机制比较完善、投资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的基础上,拓宽基金的投资渠道。根据国务院和省级政府在社会保障上的事权划分,明确相应的职责和投资权限,研究设立相应的资金管理机构,行使委托人职责,制定投资决策。京华时报记者孙乾赵鹏
专家观点
提高参保者待遇减少阻力
我国人口红利将逐步消失,劳动力需求也不断增加,李实认为,这确实正在影响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我国大多数女性50岁的退休年龄标准相对国际而言,也确实显得较早。因此在养老金双轨制并轨启动后,延迟退休年龄确实是一项不得不进行调整的政策。由于女性退休年龄较早,建议有关部门可考虑先行提高女性的退休年龄。但鉴于目前一些公众并不愿意提高退休年龄,尤其是一些中低收入者,对此更是持反对态度。因此有关部门可先行设计更好的激励政策,例如延迟退休5年,这5年获得的社保待遇是此前5年的两倍甚至更高。通过提高参保者待遇水平的方式,来减少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行阻力。
第四篇:媒体称养老金双轨制将画句号 并轨方案有“玄机”
媒体称养老金双轨制将画句号 并轨方案有“玄机”
2014年04月12日 02:28
来源:经济观察报
备受诟病、由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养老金“双轨制”也许很快就要画上句号了。人社部社保中心副主任徐延君随即回应称,所谓“养老金按工龄补齐保险”仅是意见,尚无定论。
欧阳晓红
备受诟病、由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养老金“双轨制”也许很快就要画上句号了。
“并轨方案已完成,包括前期各大部委如财政部、发改委等亦达成共识;也许还会进一步修改、论证,届时再上报国务院。如无意外,并轨方案年内可以出台。”4月10日,一位接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高层人士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将其列入2014年重点工作中。其实,养老保险“并轨”是个老话题了,早在2008年中国就推行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改革,但囿于各种原因,改革一拖再拖。
那么,此次改革真的能冲破利益藩篱,由“双轨”变成“一轨”,实现“一个锅”吃饭吗? 并轨方案“玄机”
“双轨制并轨后,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是一致的,主要差距体现在补充养老保险方面。”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说。机关事业单位的补充养老保险即为职业年金。
而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曾表示,从五个方面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一是统账结合,二是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三是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四是改革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办法,五是建立职业年金。
实际上,现阶段不难看出,并轨改革的“玄机”在于职业年金。上述接近人社部高层人士说,并轨改革后,在制度上,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基本养老金是一样的。如此,机关事业单位较改革之前的退休待遇有很大差距,意味着改革导致机关事业单位的待遇显著下降,这显然不可行。于是,国家会对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群有一个过渡性政策安排——如建立职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保险。公务员、全额事业单位人员的职业年金资金来源由财政保障;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解决方案或是“财政支出+单位自筹”。
“对于财政落后地区,中央可进行转移支付,届时的情况是全国统一实施养老金并轨改革,不再搞试点。”上述人士说。
有媒体报道称,人社部已完成的养老金并轨方案之核心内容是根据公务员的现有工龄,经过计算补齐相应的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在公务员养老金并轨方案出台后,养老保险补齐的年限至少15年,需要补齐的社会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将形成庞大的支出,而目前公务员退休金全部由国家财政支出。
但是人社部社保中心副主任徐延君随即回应称,所谓“养老金按工龄补齐保险”仅是意见,尚无定论。
“养老保险改革的顶层设计尚在研究制定过程中,单独推进某一项政策,都很难实施,要看方案如何定,如果需要其他部委会签,则一并上报国务院,具体时间不好定。”上述接近人社部高层人士说,“但年内方案应该可以出台。”
事实上,去年10月,人社部养老司召集7家国内外学术机构及专家召开顶层设计闭门会议,但是这些机构递交的7套方案尚未公布。“人社部目前的并轨方案并未从中择优选择,或综合其优点产生一套新方案,那7套方案只是作为参考。”上述接近人社部高层人士说。
牵一发动全身
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养老金“双轨制”并轨无疑是养老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1992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率先纳入社保体系,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仍由国家财政和单位按退休前工资70%~90%的比例支付。这样的“双轨制”延续了20多年。
并轨改革涉及诸多具体操作技术细节问题。上述接近人社部高层人士说,比如,这关乎不同类型群体——改革前的保障与参与养老保全制度后,所出现的待遇差如何解决?包括事业单位进行分类制度改革,哪些事业单位由财政全额拨款?哪些是差额拨款?涉及单位缴费的,是由单位筹集还是财政补贴?
此外,还涉及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如何确定的问题。目前其基础性工资占比较低,大部分都是补贴金,那么,改革后的退休金是以基本工资为计发基数,还是全额均未确定。“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需要拿出相应的职业年金,这些增加的钱由财政支出或企业自筹;但是另一方面,参保的人也要承担一定的缴费比例,而对于从来没有缴纳过养老保险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来说,实际上就是降低了工资待遇,而这部分减少的钱又从哪儿补呢?那么,这又涉及工资分配的调整。
以一位月薪8000元的机关单位公务员为例,并轨后参保的话,单位需缴纳工资的20%即1600元,个人按工资的8%需缴纳640元;此外,还需缴纳职业年金,这既可能完全由单位承担,也可能是“单位+个人缴费”,取决于并轨方案最终如何确定。
业界曾测算,机关事业单位并轨改革后,养老保险总费率或高达44%,如单位缴纳的社会统筹费率20%,职业年金8%;个人缴纳个人账户资金8%,职业年金8%。这些钱由谁出、怎么出,都是难题。
“如何从制度设计上取消养老保险„双轨制‟,取决多项改革能否同步进行。”金维刚说。在金维刚看来,从制度上根本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双轨制”问题,要吸取过去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陷入困境的教训,今后应当对机关和事业单位同步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其中包括对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与调整机制进行改革。同时,通过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和实行过渡性的配套措施,妥善处理改革之后退休的人员养老保障权益问题,促进改革顺利实施。
按照上述接近人社保高层人士的话说,养老金“并轨”重在转机制,并非降待遇。机关事业公务员已多年未加工资,缴费意味着工资减少;因此,决策层或考虑适当调升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弥补其因个人缴费而增加的支出,维持改革前后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
“如果配套改革不到位的话,很难真正推动并轨。应该是各项工作平滑推进,因为很多政策需要研究,特别是部门之间需要协调。”金维刚说。
2008年年初的那次改革就是因为“单兵突进”,配套制度未跟上,进展缓慢。当时国务院通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和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工作,但至今无果。业界将试点无果原因归结于事业单位人员担心退休待遇降低而有抵触情绪。
金维刚坦言并轨改革会增加财政负担,一方面需要支付机关事业单位“老人”(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一方面要为中人(在职人员)的参保缴费,不过,“中国整体财政收入可以保障这部分的支出。
第五篇:养老金并轨方案获通过 公务员或普涨工资概要
养老金并轨方案获通过 公务员或普涨工资 2014年12月24日02:19 京华时报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的改革终于有了确切消息。昨天,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代表国务院向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称,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
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公务员养老保险由单位和个人缴费。焦点 养老保险改革方案拟定全国同步实施
马凯在报告中称,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按照中央部署,有关部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已经拟订了改革方案,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
马凯表示,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五个同步”,即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解读 1 养老金并轨后差距逐步缩小
问: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成;企业职工一直缴纳养老金,养老金却只有在职工资的约4成,养老双轨制待遇差距大的根本之一即养老金替代率,替代率在“双轨制”并轨后会很快就趋同吗?
答: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教授认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一大前提,说明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养老金替代率必将逐步拉近。但二者差别过大,立即趋同并不可能,逐步并轨才能确保改革平稳实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理事孙洁教授认为,为体现改革决心,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至少应该先降低10%至15%。相对小幅的降低水平,更利于改革推行。李实认为,国家应确立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逐步下调的机制,并确定逐年下调比例。如通过8—10年时间,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逐步拉近至只有10%至20%的差距。2 改革初期或分三类养老基金
问:2013年19个省级地区出现当期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缺口共计1702亿元。养老金双轨制并轨后,是否意味着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要为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发养老金?
答:李实分析,从理想状态或最终目标来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既然要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最终就应使三者统一使用一个社会保险基金,实现养老制度一体化,并由统一基金同时为三类人员发放养老金。在统一制度下,三类人员完全根据缴费年限、缴费比例的多寡,来计算最终应得的待遇。
但从实际看,并轨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金替代率在改革初期预计不会统一,缴费标准也会不尽相同。因养老保险目前还存在个人缴费是小头,基金支付和财政补助才是养老金构成大头的情况。再考虑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保初期个人缴费积累少的问题,为避免出现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背上新加入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这一沉重包袱的情况,李实认为,还是应分别设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三个养老保险基金。并轨初期,三个“池子”的资金并不互通,只为所属人员发放养老金。实行新老有别政策利推改革
问:根据报告,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且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即将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新入职人员、在职人员,会否区别对待?
答:人社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教授表示,采取新老有别的政策,是改革顺利推行的重要措施。“老人”和“中人”都有社保视同缴纳的阶段,继续认可这一缴费工龄很重要。而新人则需要全程自己交费。至于缴费工龄在并轨后如何折算退休待遇,还需要有关部门后续出台相关细则加以明确。4 改革后公务员工资或现普涨
问: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是否意味着公务员即将普涨甚至大涨工资,变成由财政买单的局面?
答:对于完善工资制度,孙洁提出,由于无法直接介入企业的工资发放问题,这应该主要针对的是公务员群体。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公务员和基层公务员确实存在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一些基层公务员2000余元的收入,自己负担各项社保缴费相对困难。对此,一方面应优先提高西部公务员和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另一方面应整体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使得升迁无望的基层公务员起码可以得到收入的上升通道,名正言顺地涨工资。
李实建议在结合各地物价和社会平均工资的基础上,为各级公务员进一步制定更明确的工资标准,严禁地方随意为公务员增发津补贴。他预计改革后公务员工资有可能实现普涨,但大幅增长的可能性则较小。建议职业年金设准入门槛
问: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因养老双轨制并轨而缩小的养老待遇差距,是否会因职业年金被强制推行,企业年金则自愿建立,再次拉大?
答:李实分析,无论职业年金还是企业年金,其定位都应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险。职业年金一旦采取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的模式,因预计其主要由财政拨款,可能不仅会普遍建立且会具强制性。这会使职业年金不再具有补充养老保险的定位,建议有关部门不要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全面推行职业年金,而要设置准入条件或明确只有部分符合相关条件的特殊对象才能享受职业年金。
调查
养老金差距大约五成人不满
中国在职公务员数量约为700万,126万个各类事业单位在职人员3000多万。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无需自己支付,直接由财政统一支付,而社会企业单位则由单位和个人按照一定标准缴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对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做了调研,根据调研报告提供的数据,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今年5月开始全国人大财经委成立了调研组,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几个方面为重点,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报告指出,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双轨制亟待解决。这一结论是依据调研组在中国人大网一份问卷调查得出,据悉,根据这份调查问卷,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企业养老保险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并未参加,虽然后来一些地方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试点,但多数仅是在形式上缴纳社保费,体制机制没有根本改变。在调研中,各地也反映双轨制是当前社保制度不公平方面的突出问题。
调研报告还指出,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和企业职工养老金的差距逐步拉大。甘肃省有关部门向调研组反映,2014年全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费水平为月人均3227元,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水平为月人均2065元。一些国有企业的退休职工,当时接受国家分配到企业工作,退休后养老金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和自己条件相当的干部职工的退休金,对双轨制很有意见,企业管理人员和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退休职工意见更大。
另外,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丧葬补助等福利标准不同,进一步拉大了待遇差距。
调研报告还指出,双轨制也影响了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的流动。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不用缴纳养老保险费,也没有个人账户。企业职工要缴费,有个人账户。人员流动时存在缴费记录的差别,影响到将来的养老保险待遇。从完善制度体系的角度看,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也是养老保险制度最后未覆盖的领域,应该将各类人群纳入到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体系内。
举措
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
马凯提到,要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统一规范制度和政策。职工养老保险要在完善省级统筹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筹资与支付责任,统筹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增强基金的互济性和抗风险能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基金省级统一管理,化解基金管理分散化的风险。全面推进和完善基本医疗
保险市级统筹,有条件的地区加快探索省级统筹,缩小地区间、人群间政策差别。
值得注意的是,马凯提到,要综合考虑人力资源供需、教育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基金收支等因素,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改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抚养比。
同时,要完善养老服务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完善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加快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大扶持慈善事业发展力度,研究建立慈善帮扶与社会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机制,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
还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网络,做好跨地区、跨制度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异地就医费用结算等工作。加强社保经办机构建设,推进各项社保统一征收管理,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还要抓紧制定基本医疗保险条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条例,修订失业保险条例,尽快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法治体系。将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
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我国将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全覆盖。
报告说,2020年我国人口预计达到14.3亿人,为实现“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国务院有关部门已经制定并开始实施以养老、医疗保险为重点的全民参保登记计划。
通过优化政策、加强宣传、严格执法、提升服务、逐人逐户登记确认等措施,力争使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人数在2017年达到9亿人,到2020年达到10亿人左右,将覆盖率由目前的80%提高到95%。同时,巩固全民医保成果,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基本覆盖职业群体。
调研报告
社会保险基金仅6地区真正省级统筹 建议抓紧启动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全国人大财经委调研报告指出,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低。2013年底,在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按照实现预算管理的标准,有28个实现了省级统筹,但按照基金在全省区市范围内统收统支的标准,只有6个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省级统筹,其中包括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和社保资金主要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西藏、青海。
财经委认为,统筹层次低使得各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负担畸轻畸重的问题难以解决。如2013年全国19个省级地区出现当期职工养老保
险基金收不抵支,缺口共计1702亿元,需要中央财政补助;其他13个省级地区当期收大于支,基金结余4042亿元。基金缺口与结余并存,财政补助与基金闲置并存,未能发挥出一个覆盖数亿人的保险制度应具有的风险分散和互济保障功能。
此外,统筹层次低拉大了各地在缴费和待遇水平上的差距。调研报告举例称,2013年四川省和浙江省的职工养老保险单位缴费率分别是20%和14%,而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分别是1525元和2500元。省份内不同地区的差距也很大,广东省韶关市和深圳市的职工养老保险单位缴费率分别是20%和13%,而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分别是1744元和3635元。地区间高待遇、低缴费和低待遇、高缴费并存的现象不利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报告同时还指出,较低的统筹层次是社保关系转移接续难的根本原因。因此建议抓紧启动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并表示,“十二五”规划也明确要求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目前时间已过大半,如期完成目标的任务很重,必须加大工作力度。要按照资金统收统支、统一调剂使用的标准,尽快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为下一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做好准备。要抓紧研究制定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实施方案,注重新旧制度的衔接和平稳过渡。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社会保障事权划分与支出责任,建立与基金统筹层次相适应的财力保障机制,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制度。建立与全国统筹相匹配 的信息管理系统。医疗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险也要依法尽快实现省级统 筹。社保基金贬值严重投资渠道狭窄 建议改革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体制机制 调研报告还指出,我国社保基金贬值严重。2013 年底职工的五 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 4.2 万亿,加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 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基金结余共约 4.6 万亿。2007 年至 2013 年社 保基金年均收益率 2.2%,远低于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3.8%的涨幅,资金贬值严重,各地对此反应强烈。对此,财经委认为,社会保险作为国家举办的公共事务,由参保 人承担主要缴费责任,资金贬值影响了参保积极性和待遇水平。调研报告对于造成社保基金贬值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投资 渠道狭窄,按现行政策规定,社保基金在留出一定金额用于当期发放 后,应全部用来购买国债和存入专户。各地购买的国债数额有限,90% 以上的社保资金都是以银行存款形式存在,其中活期存款接近一半。与此同时,财经委分析,社保基金尚未建立专业化的投资体制和市场 化的运营机制。鉴于此,建议改革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体制机制,推进基金投资 的市场化、多元化。建立有效的投资风险控制、绩效评价以及责任追 11 究机制。在基金治理机制比较完善、投资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的基础上,拓宽基金的投资渠道。根据国务院和省级政府在社会保障上的事权划 分,明确相应的职责和投资权限,研究设立相应的资金管理机构,行 使委托人职责,制定投资决策。京华时报记者孙乾赵鹏 专家观点 提高参保者待遇减少阻力 我国人口红利将逐步消失,劳动力需求也不断增加,李实认为,这确实正在影响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我国大多数女性 50 岁的 退休年龄标准相对国际而言,也确实显得较早。因此在养老金双轨制 并轨启动后,延迟退休年龄确实是一项不得不进行调整的政策。由于 女性退休年龄较早,建议有关部门可考虑先行提高女性的退休年龄。但鉴于目前一些公众并不愿意提高退休年龄,尤其是一些中低收入者,对此更是持反对态度。因此有关部门可先行设计更好的激励政策,例 如延迟退休 5 年,这 5 年获得的社保待遇是此前 5 年的两倍甚至更高。通过提高参保者待遇水平的方式,来减少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行阻力。(原标题:公务员养老保险由单位和个人缴费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