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通过不断完善写字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意志毅力、智能素质、审美情操的培养,实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技能以及“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目标。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大部分学生经过几年的写字学习,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能熟练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学生的书写工整率还算可以,但入体率不高。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不正确,个别学生的书写比较草,书法基础较差,有待加强。
三、工作重点
1.进一步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特别是各种不同的偏旁或同一偏旁在字形不同位置所占的空间大小及笔画的变化。
2.写字时做到字迹工整、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4.培养学生认真写字和爱惜写字用具的习惯。
5.激发学生和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学生对汉字书法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坐姿。
2、能正确掌握汉字的书写笔顺及间架结构。
3、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体会汉字的优美。
4、能使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五、具体措施
1.在教学中,适当向学生讲述一些有关汉字起源与发展的知识,介绍一些古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引导学生欣赏书法作品,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采用书法比赛、作品展览等方式鼓励学生好好写字,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写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起他们的写字兴趣。
2.认真上好每周一节的写字指导课,优化写字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要做到训练有度,在教学内容上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使学生体验到书写的乐趣,树立信心。
3.重视写字课教学,先讲后练,提示注意点,再让学生去练习,使学生的练习能够有章可循,从而提高写字水平。
4.要做到课堂指导和课后练习相结合;处理好写字与识字的关系;处理好写字教学与课外书法活动的关系。
5.培养和发展学生们的法兴趣和特长,带动全班同学参与到写字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写字水平。
六、教学进度
随课堂进行练习,一课一练。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2014、2、26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行为养成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学习和生活中的基本行为已经掌握,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能熟练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学生的书写工整率还算可以,部分学生已经入体。有些学生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不正确,个别学生的书写比较草,书法基础较差,有待加强。
二、教材分析:
1、本册《行为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涵盖了基本行为、校园行为、家庭行为、社会行为四个方面的训练内容。
2、钢笔和毛笔按照字帖,教好执笔姿势,基本笔画的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教学目标:
1、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养成习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打下美好的人生基础,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实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技能以及“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特别是各种不同的偏旁或同一偏旁在字形不同位置所占的空间大小及笔画的变化。
2、写字时做到字迹工整、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4、培养学生认真写字和爱惜写字用具的习惯。
5、激发学生和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学生对汉字书法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写字课教学,先讲后练,提示注意点,再让学生去练习,使学生的练习能够有章可循,从而提高写字水平。
2、要做到课堂指导和课后练习相结合;处理好写字与识字的关系;处理好写字教学与课外书法活动的关系。
3、行为养成教育课上,让学生多讨论、交流,把良好的行为内化成自己的行为。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重视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结合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
2、认真上好每周一节的写字指导课,优化写字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要做到训练有度,在教学内容上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使学生体验到书写的乐趣,树立信心。
七、教学进度安排:
每周一课时,共16课时。
八、教师业务学习:
1、每周要抽时间练习钢笔字、毛笔字。
2、阅读教育理论书籍。
九、教学活动安排:
1、组织学生钢笔和毛笔字比赛。
2、利用假期让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实践活动。
十、同步配套的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
1、教改实验:“361”高效课堂建设。
2、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第三篇:三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三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三年级大部分学生通过校本学习,已得到很多知识,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他们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喜欢校本这门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大部分同学上课都争着发言,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体验等因素用于学习。
但有少数几位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对人、自然、社会这门课不够重视。
二、教材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充分体现了课改的指导思想,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一种教材,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多样性,是一门全新的课程,需要在实验中不断地学习、求知,根据学校特点,四年级以爱家乡为主要教学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爱家乡的乐趣。
四、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弘扬传统文化和爱乡教育,增强学生自豪感和自信心。不断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使学生懂得家乡物产丰富,自然风光好,从而引导学生热爱家乡,树立建设家乡的远大理想。
五、具体措施:
1、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丰富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与体验,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构建开放式校本课程,充分利用车溪风景区、王家坝水库、人民公社旧址馆等基地资源,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相关的教育网络,拓展学习空间。
3、建立多元、互动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形成学生认同乐于参予的激励评价形式。
4、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确实组织好活动,不留于形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的兴趣。2012、9
第四篇:三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三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课内和课外的学习,对国学经典有一定的接触,也产生了相对浓厚的兴趣,能主动参与学习。但总的来说,由于学生认识水平有限,重视程度不够,基础、水平不一,很难达到一定的效果。本学期应切实加强课堂组织教学,扎实开展教学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素养。
二、教学内容分析: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放方案和学校实际情况,本期教学内容主要是三字经和50首经典古诗。逐步培养学生的对国学的理解和应用。并通过一些开放性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大胆学习、讨论、解疑释疑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目标: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人文标志和文化灵魂,让国学经典教育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让学生接受国学经典教育,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亲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根据三年级学生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培养诵读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2、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国学素养。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矫正日常行为规范。
四、教学措施:
1、精选和钻研教材内容、重视对学生典型内容的教学设计,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2、积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积累更多的国学经典。
3、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以讲故事、小剧场等多种形式,交流对国学的理解。
4、课堂上突出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提出有创造性的建议,并指导学生参与教学之中。
第五篇:三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三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47人,多数学生基础较好,对校本课程学习感兴趣,少数学生的基础差,学习态度不够明确,在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学习习惯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学校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我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的人才。
四、教学措施
(一)切实抓好实验进程
我校校本课程分为二大版块,学生的参与面广、可开发空间大,课程研发组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实验的管理与督导,不断推进此项工作的深入实施。
(二)切实组织好学生展示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评比活动,检测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效果,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