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2 18:3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

第一篇: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

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也称再审程序。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也叫再审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或调解书,因本院法院院长或上级法院发现确有错误依法定程序决定再审、提审或指令再审,因当事人或其他有权提出申诉或申请再审的人的申诉或申请再审符合法定再审情形,或因人民检察院发现生效裁判符合法定情形而依法提出抗诉,进行再审所必须遵循的步骤和方式。

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如果原来是第一审案件,应当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抗诉;如果原来是第二审案件,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判决、裁定

刑事再审制度: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我国刑事再审制度是指: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由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对于原判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如果原来是第一审案件,应当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抗诉;如果原来是第二审案件,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判决、裁定。

行政再审制度是指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符合条件的;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认为需要再审的;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的;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对案件进行再审。

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如果原来是第一审案件,应当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抗诉;如果原来是第二审案件,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判决、裁定。

申诉制度:包括广义和狭义的申诉制度。广义的申诉制度是指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之一,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狭义的申诉制度是指法律规定的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文书和调解书,依法向有关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请求,请求人民法院进行再审的制度。它包括民事申请再审制度、行政申请再审制度和刑事申诉制度。

第二篇:人民法院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应当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人民法院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应当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具有给付内容的下列文书:l、人民法院民事、行政判决、裁定书,民事调解书,行政赔偿判决、调解书,民事制裁决定,支付令,以及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

2、依法应由人民法院执行的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处理决定;

3、我国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和调解书;

4、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关于追偿债款、物品的债权文书;

5、经人民法院裁定承认其效力的外国法院以及台湾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以及国外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

6、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申请执行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起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

1、当事人均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必须在法律文书生效后六个月内申请执行;

2、当事人均为公民或其中一方为公民的,必须在法律文书生效后一年内申请执行;

3、在执行中当事人间经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后被执行一方不按和解协议履行,申请一方向法院申请恢复原法律文书执行的,申请执行期限自和解协议所定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起连续计算;

4、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裁定、调解书,申请人是公民的,申请期限为一年,申请人是行政机关、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期限为180日;

5、行政决定的申请期限为180日。申请执行,应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文件和证件

1、申请执行书。申请执行书中应当写明申请执行的理由、事项、执行标的,以及申请执行人所了解的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申请执行人写申请执行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提出申请。人民法院接待人员对口头申请应当制作笔录,由申请执行人签字或盖章。外国一方当事人申请执行的,应当提交中文申请执行书。当事人所在国与我国缔结或共同参加的司法协助条约有特别规定的,按照条约规定办理。

2、生效法律文书副本。

3、申请执行人的身份证明。公民个人申请的,应当出示居民身份证;法人申请的,应当提交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其他组织申请的,应当提交营业执照副本和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

4、继承人或权利承受人申请执行的,应当提交继承或承受权利的证明文件。

5、申请执行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有仲裁条款的合同书或仲裁协议书。申请执行国外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的,应当提交经我国驻外使领馆认证或我国公证机关公证的仲裁裁决书中文本。

6、申请执行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申请执行。委托代理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经委托人签字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写明委托事项和代理人的权限。委托代理人代为放弃、变更民事权利,或代为进行执行和解,或代为收取执行款项的,应当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

7、其他应当提交的文件或证件。

1、申请执行无需预先缴纳申请执行费,但人民法院在执行到位的首批执行款扣除人民法院依法应收取的执行费。缴费标准:执行金额或价额在1万元以下的,每件交纳50元;一万元至50万元的,按执行金额或价额的千分之五交纳;50万元以上的,按执行金额或价额的千分之一再加2000元交纳;

2、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收取执行中产生的实际支出费用,如交通、住宿等费用。特别规定

1、法院强制执行被执行方的财产或责令其完成一定的行为,不能强制执行其人身;

2、中止执行后,只要发现使执行延迟的情况消失或被执行方重新有财产,申请执行人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恢复强制执行。

第三篇:刑法诉讼陈建明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协议案

陈建明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协议案

被告人:陈建明,男,29岁,浙江省金华市人,无业,住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拱宸桥湖州新村10幢2单元102室。1993年8月9日被逮捕。

被告人陈建明与赵素英因债务纠纷,于1989年10月在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法院主持下,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从1989年10月起至1992年11月止,陈建明分月支付赵素英本息共60400元。调解协议发生法律效力后,陈建明仅在头两个月支付了2000元,以后就不再履行。为此,赵素英于1990年1月向拱墅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采取划拨陈建明所开的卤味店银行帐内存款、查封店面等强制措施,迫使其分批归还了12630元。在此后的执行过程中,陈建明仍在经营卤味店,具有偿还债务的能力,却无视法院的多次教育和通知,不按期归还欠款。1991年4月,拱墅区人民法院传唤陈建明到庭,陈谎称近日内即支付部分欠款。然而3日之后,陈建明竟关闭店面,带着母亲、妻儿举家携款外逃。陈先后在福建省三明市和浙江省金华市开烤禽店,公然抗拒执行。1993年7月30日,陈建明潜回杭州时被依法逮捕。陈建明被捕后,赵素英与陈建明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由陈建明一次性归还赵素英人民币30000元,其余欠款赵素英自愿放弃。陈建明在其家属的帮助下交付给赵素英人民币20000元、美金1000元,全部履行完毕。

「审判」

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法院经通过公开审理后认为,被告人陈建明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协议,采取欺骗、躲避的方法抗拒执行,其行为已构成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罪。鉴于被告人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并催促家属全部履行了执行和解协议,可以从轻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于1993年9月17日作出判决:

被告人陈建明犯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宣判后,陈建明表示服判,没有提出上诉。

「评析」

我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或者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罚金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刑法的这一规定,为我们依法制裁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犯罪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但是,在审判实践中,由于对这种犯罪的构成要件和审理程序等问题认识不一,争议较大,导致有的人民法院难以运用这一法律武器同这种犯罪行为作斗争。这也是“执行难”不能根治的一个重要原因。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法院审理的本案,为我们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执行难”问题提供了审判实践经验。拱墅区法院在审理本案的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了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罪,是否以行为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作为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有一种观点认为,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只有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才能构成此罪。本案被告人没有采取暴力、威协的方法,故不能构成此罪。拱墅区法院认为,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并没有把把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作为构成此罪的必要条件。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里也没有把使用暴力或威胁的方法作为追究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从实际情况看,真正以暴力或者威胁的方法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人为数不多,绝大多数是采取拖延、躲藏、隐匿财产等非暴力方式抗拒执行。如果只有以暴力、威胁的方法抗拒执行,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势必使一些犯罪分子逍遥法外,使法院“执行难”的问题更加严重。这也不是对本罪立法精神的正确理解。因此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123条第(2)项规定,当事人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妨碍或抗拒人民法院执行的,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处理。这里规定的“其他方法”就指的是非暴力、威胁的抗拒方法。本案被告人陈建明无视国家法律,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协议,法院将其传唤到庭之后,竟欺骗法院,举家携款逃往外地开店,公然抗拒执行,情节恶劣,影响很坏,不对其追究刑事责任,就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陈建明的行为属于以欺骗、躲避的方法

抗拒人民法院执行,情节严重,已构成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罪。

第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协议,是否构成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罪?有一种观点认为,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罪这一罪名,已经明确规定构成此罪所拒不执行的法律文书必须是判决或裁定。本案被告人拒不执行的是调解协议,它与判决、裁定不同,故不构成此罪。拱墅区法院认为,人民法院主持下的调解,与非诉讼调解不同,调解协议是在法院主持下达成的,是由人民法院制作、记载双方当事人之间达成解决纠纷的协议内容的法律文书。它既是当事人双方协商结果的记录,又是人民法院认可和批准的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并依法赋予其强制力。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与生效的判决、裁定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如果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在上述《意见》第123条第(3)项规定,当事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和支付令的,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处理。这里把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和支付令四种法律文书并列表述,明确规定了当事人拒不执行已经生效的调解书,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说明拒不执行调解协议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性质一样,都侵害了人民法院的正常执法活动。因此,情节严重的,也应以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罪予以处罚。第三,审理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案适用什么程序?以往在审理这类案件时应由谁提起诉讼,理论界的意见分歧,实践中的作法

也很不一致。最高人民法院在上述《意见》第126条明确规定:“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应当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的,由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直接受理并予以判决。”根据这一规定,本案由拱墅区法院刑庭直接受理和审判,既不是由检察院提起公诉,又不是由原债务案的原告作为原告人,也不是由法院的一个部门或工作人员出庭指控。为了保证审判公正,法院邀请检察院派人出席庭审,审判委员会讨论本案时,区检察院检察长列席了会议。庭审中,被告人依法应该享有的申请回避权、辩护权等诉讼权利均得到了保证。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法院对本案的审判,在适用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都是正确的。本案宣判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对那些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的人,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增强了群众的法制观念,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第四篇:研发支出是指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⑴研发支出是指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企业应设置“研发支出”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⑵本科目可按研究开发项目,分别“费用化支出”、“资本化支出”

进行明细核算。

⑶研发支出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本科目(费用化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本科目(资本化支出),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②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本科目(资本化支出)的余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资本化支出)。

③期(月)末,应将本科目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费用化支出)。

⑷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正在进行无形资产研究开发项

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

案例 :

[例]甲公司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技术,截止2007年12月31日,发生研发支出合计1000 000元。经测试该项研发活动完成了研究阶段,从2008年1月1日开始进入开发阶段。2008年发生研发支出200 000元,假定符合开发支出资本化的条件。2008年6月30日,该项研发活动结束,最终开发出一项非专利技术。2甲公

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1)2007年发生的研发支出: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1000 000

贷:银行存款等 1000 000

(2)2007年12月31日,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属于研究阶段的支出:

借:管理费用 1000 0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1 000 000

(3)2008年,发生开发支出并满足资本化确认条件: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200 000

贷:银行存款等 200 000

(4)2008年6月30日,该技术研发完成并形成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200 00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200 000

第五篇:银企对账是指银行和企业对当期发生的业务进行核对

银企对账是指银行和企业对当期发生的业务进行核对,调平双方账户。其作为银行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部分,已经引起了银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中行高山案件、山西“7·28 ”金融大案等一系列由于银行内控机制出现问题,即对账工作实施不利造成的特大金融案件发生之后,各方对银企对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银企对账是银行和企业之间最直接和有效的沟通方式,它可以避免由于银企账目不一致所引起或隐藏的一系列问题,诸如各方对资金的非法挪用、资金的错误收付等。因此,银企对账工作在一些观念和技术问题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善与提高。

一、银企对账重要性的认识

(一)企业对银企对账的认识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大部分企业缺乏基本的金融风险意识,认为钱一旦存入银行,不管是国有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就是放进了保险箱,永远不会有风险。即使出现什么问题,国家也会替银行去补窟窿。但不幸的是企业对银行的认识没有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与时俱进。首先,存款只是一种投资,投资就会有风险,只不过是风险大小而已。其次,随着各个银行的改制和上市,政府职能已经渐渐从银行中剥离出来,国家对银行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已经不再是计划经济时的水平了。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从最初的与政策性银行的剥离到2005年股改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再到2006年与高盛集团、安联集团、美国运通3家境外战略投资者合作,银行对于中国企业的意义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除去对银行的整体认识,企业对银企对账工作的重视也不够,大部分企业认为银企对账只是银行的事,与企业无关。孰不知银企对账对企业也有诸多益处,首先,银企对账可以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有利于企业的正常财务运作。其次,它可以有力地防止贪污及挪用公款等犯罪行为的发生。因此,企业对银企对账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化。

(二)从表面上看,银行对银企对账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要强于企业,但从接二连三发生的金融案件来看,在频繁的文件和口号背后,还存在很多问题。从银行的中层主管来看,一部分行政官员对银行及银企对账业务不是很熟悉,没有认识到银企对账工作的重要性。这就造成了上热、中温、下冷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了对账工作的开展。从基层来看,作为银行一个新的业务部门,工作性质又比较特殊,对账部门的员工也很难正确地认识对账工作的重要性,在对账工作中敷衍了事,盲目地追求对账率以满足上级的要求。银行内部人员对于银企对账工作的认识不足,简单来说就是对金融风险的认识不足,所以,银行应当对其内部人员进行金融风险的强化教育,定期地组织内部人员学习国内外发生的金融案件,加强各级部门的风险意识。与此同时,强化各级人员对银行自身性质的认识,摆脱银行代表国家,永远不会有风险的传统观念,从根本上解决对银企对账工作的忽视问题。

二、银企对账中的技术问题

(一)从企业的方面来看,各企业由于没有设置专门的对账部门,而一般由财会部门兼任对账工作,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首先,由财会部门进行对账,并没有很好地避免企业的资金风险。如果财会部门的人员进行挪用公款等非法活动,很难通过对账审查出来,而银行出具的又是余额对账单,只要最终的账目相平,款项的去处是难以体现在对账单上的,这就为财会部门的一部分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其次,财会部门出于其本身职能等各方面原因,对银企对账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第一,财会部门为了银企账目持平,简单地对账后,使其账目余额与银行账目余额相符,达不到对账的目的。第二,不及时记账或者财会人员换岗造成大量未达账项,财务周期混乱或者和银行财务周期严重不一致,同样也给银行对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第三,由于企业财会部门本身属于业务比较繁忙的部门,所以很多时候都难以顾及到银企对账这项看起来“实际意义”不是很强的工作。因此,企业在银企对账中存在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银企对账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从银行的角度上来看,银企对账的方法和程序上同样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以国内银企对账工作较为成熟的工商银行为例:1,高一级对账中心的人才短缺与各级银行专门对账人员的短缺,使银行的本项工作很难开展。2,银行内部对账系统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收到对账单回执后,进行系统录入核对时工作量巨大。3,银行的对账单委托中国邮政代为投递,送达率很难得到保证。4,银企对账作为银行的一个重要内控措施,是完善其自身监督体制的一部分。控制成本是改制后的中国工商银行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现在对账单的印发、回收,包括一大部分企业的面对面对账,对银行的成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三、关于银企对账工作的一点建议

(一)从企业方面来讲,必须由专人进行对账工作,这样就把对账工作从财会部门剥离了出来,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资金风险,同时也能够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银企对账工作。对于一般企业来讲,最重要的莫过于经济利益,对银企对账工作的配合,不仅仅是目前显而易见的利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资金链的控制将会越来越重要,企业可以通过与银行对账,时刻关注自己的资金动态,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委派专人进行对账的同时,为保证对账效果的及时有效,各企业还应该对对账的方法进行改进,变被动对账为主动对账,综合运用互联网对账等新的对账模式,全面提高对账工作的效率,使可靠的数据及时地送达到决策层。

(二)作为银行来讲,对账中心及相关对账部门人员,应当逐渐由银行的一个内控部门向银行的一个新的业务部门过渡。这也是本文对银企对账工作的最终建议。首先,银行应当抽调专门人员进行银企对账工作,开发一套完备的银行对账信息系统。此信息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银行内部的对账信息系统各行软件中心应当积极调研,充分听取基层对账员的建议,努力完善内部系统。争取更大范围地将对账工作电子化,节约成本。第二部分是银行对外的信息系统平台,对有能力进行网上对账的客户,尽量鼓励其进行网络对账,因为网络对账的实效性及准确性要远高于邮递对账,同样也有利于节约双方对账成本。其次,在配合银行的信息系统的同时,各行应该在对账业务上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工商银行为例,对大额储户,工行实行面对面对账,高额的成本一直是工行的一大问题。对于大额客户,资金链的风险及相关信息是企业运作中很关注的问题。工行可以运用其强大的信息系统及专业的金融分析能力,将对账工作的外延扩展,使其变为一种有偿的金融服务,如果银行的能力有限,可以在保密的前提下,提供账户数据给第三方咨询公司,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服务,这样不仅解决了银行对账的成本问题,而且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可能这个方法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如果能够成功实施,将会对银企对账工作有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

银企对账中最重要的其实还是人的因素,在各方对银企对账工作有了足够的认识之后,配合先进的技术及管理方法,银企对账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下载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