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兼职也要签合同
大三学生王莉打进本报新闻热线,痛述其兼职打工的公司居然拖欠两个月共计1200元工资。由于双方最初只是口头协议而没签正式劳动合同,目前令她讨薪艰难。针对此,有关部门提醒大学生:兼职打工也要签订劳动合同。
据了解,由于兼职的大学生缺乏利用合同、法律来保护自己权益的意识,导致了打工期间权益被剥夺,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来干违法事情等问题。四川省劳动监察总队有关人士提醒大学生,兼职也应尽量与用人单位签署劳动合同,以法定方式确定劳动关系。如果因无合同而被用人单位克扣工资奖金的情况,最好及时向劳动部门投诉。通过劳动仲裁,确定双方的劳动关系以及具体的待遇问题。
第二篇:补签合同也要支付双倍工资差额吗
补签合同也要支付双倍工资差额吗?
作者:葛弋慧 时间:2010-09-26
一、案情介绍:
某集团公司和派驻在上海新成立的公司部门主管张小姐,因为对试用期后的转正工资一直不能达成一致,导致劳动合同久拖未签,在快满一年时,公司未避免超过1年未签订劳动合同视为双方已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就向张小姐发了一封解除劳动关系的通知,但后来单位为挽留张小姐,做出妥协,同意其转正工资涨一倍的要求,并补签了劳动合同,不久因为单位经营不善,调整结构,撤销了张小姐所在部门,并随即调整了张小姐的岗位,但工资并没有调整,张小姐表示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并消极怠工,公司也觉得一味妥协不是办法,便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发出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张小姐觉得自己做得很辛苦,到头来仍被单位辞退,心理很不平衡,便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支付补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等计20万。
二、处理思路:
本案对于单位来说是满冤屈的,合同是补签的,但过错并不完全在于单位,且单位做了妥协,并补发了张小姐转正工资和试用期工资的差额,但补签合同在司法实践中一部分人认为仍要支付双倍工资差额,以体现立法本意。既然补签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我们也只有根据法律关于过错的规定,从张小姐对于未签合同本身存在过错进行抗辩。至于解除是否合法,就要看单位的解除理由是否成立,证据是否确凿。张小姐对于单位给其的所有通知均拒绝签字,而单位在所有通知上均盖有公章和签字。从证据方面来说对单位是不利的,单位在一次和张小姐谈话中做了录音,根据录音记录可看出张小姐对此案自身确实存在一定过错。
三、庭审纪实
本案未经仲裁审理直接诉至法院,庭审中张小姐坚持自己的诉请,并声称单位欺骗自己签订合同后又解除劳动合同,法院则根据单位提供的证据和所出庭的证人证言,认为虽然是补签合同,但也要根据事实和过错情况考虑。对于解除合同是否合法,单位出具了审计报告和撤销部门、调整岗位的集团内部决定,并由证人出庭作证张小姐表示不能胜任并消极怠工。
四、庭审结果
法院在查清事实后开展了调解工作,最后张小姐同意单位赔付5万元了结此案。
五、律师评析
本案对于用工单位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教训,如果单位管理规范,在一开始就和张小姐签订劳动合同并约定好试用期后转正工资,就不会有后来那么多次被动的谈话和被诉经历了,就是因为单位上层领导频繁更换,导致对于部门经理劳动合同未签事宜一直久拖未决,人事部虽然了解劳动合同法,但却错误运用,在未签合同快满一年时匆忙发出解除劳动关系通知,给员工造成心理伤害,员工一怒之下欲提起仲裁,后来为挽留员工和避免损失,一再妥协后补签合同但却没写下双方不再有争议的书面说明,留下风险隐患,后来事情的发展都出乎大家的意料,给单位造成极大的被动,虽然最后调解成功,但这5万元赔偿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六、相关法规
1、《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上海高院关于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若干意见,如果用人单位已尽到诚信义务,而因不可抗力、意外情况或者劳动者拒绝签订等用人单位以外的原因,造成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不属于《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所称的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
第三篇:实习期满遇工伤未签合同也要赔
2008年4月,王某以技师学院学生的身份到机械公司实习,校方与公司签订了书面用工协议,双方约定如实习学生在公司实习考核合格并取得毕业证书后,可作为公司正式员工并另行签订劳动合同。3个月后,王某从技师学院毕业,但公司却迟迟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2009年8月,王某在工作中意外遭遇了工伤,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为十级伤残。此后,其多次向公司主张工伤保险,公司均置之不理。王某无奈提起了劳动仲裁,滨湖区劳动仲裁委员作出仲裁裁决,确认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要求机械公司作出工伤和双倍工资差额的赔偿。
随后令王某没有想到的是,公司不服裁决,以王某受伤时仍是在校学生,且一直未向其提供毕业证书,导致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为由否认存在劳动关系,并起诉至法院要求撤销仲裁裁决。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王某在工作时受伤,并经劳动部门鉴定为十级伤残,公司未按规定支付工伤保险待遇,侵害了其合法权益。公司以王某未提交毕业证书导致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抗辩意见不能对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强行性规定,法院不予采信,遂作出上述判决。
法官点评:本案的特殊性在于学生最初是以实习名义到单位工作的,实习期满单位应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但未签订,在此情况下发生工伤事故,单位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劳动关系的认定并非单纯以是否签订劳动合同为依据。在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都是证明劳动关系成立的重要证据。
本案公司以学生未提供毕业证书作为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理由,并不能否认事实上的劳动合同关系,更不能据此规避未签订劳动合同导致的双倍工资差额的赔偿。同时,承办法官提示,若校方未与单位签订实习期满可作为正式员工签订合同的协议,在校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工伤,按照一般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处理,不适用工伤保险的相关法律规定。
第四篇:不签合同解除劳动关系也要支付补偿金
孙树于2003年6月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试用期用工协议一份”但被用工单位以“到公司盖章为由”全部收走,一直未交给他(公司很多人都是这样)。其内容为:试用期为2003年6月27日-9月30日,试用期工资为2000元。此后,该公司再未与他签订过任何劳动合同。试用期后,他及同来此公司的另外三人多次给公司打报告,要求签订劳动合同,增加工资,但均无结果。此后,孙树到区劳动保障局举报该公司“未与他签定劳动合同及未缴纳三险”。
2004年7月4日孙树收到该公司“解除劳动关系通知”,通知内容大意是:由于他不胜任本职工作,自2004年7月31日起解除与本人的劳动关系。
孙树于2004年8月24日,到区劳动保障局申请仲裁,要求该公司1.补交他在职期间的“三险一金”;2.支付“解除合同补偿金”及“额外经济补偿金”共计3000元;3.支付在职期间的加班工资27000元及经济补偿金6800元;他在职期间一般情况下都是每周工作7天每天8小时,且每周值班一次时间自下午5:00至次日早8:00);4.要求被诉人支付劳动仲裁费。孙树的要求是否合理呢?
《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只约定试用期,未约定劳动合同期限,劳动者要求约定期限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协商确定劳动合同期限。孙树在试用期过后继续在公司工作,已与公司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公司应为其补缴各项社会保险。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依照劳动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年限,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每满1年发给劳动者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不满1年的按照1年计算。至于加班工资要提供相关的证据,《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劳动者加班工资:在日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小时工资基数的150%支付加班工资;在休息日工作的,应当安排其同等时间的补休,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日或者小时工资基数的200%支付加班工资;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应当按照不低于日或者小时工资基数的300%支付加班工资。(刘静)
第五篇:大学生找工作签合同要注意
699万,庞大的高校毕业生数据!38%,截至今年3月的本科生签约率„„即便遭遇了“史上最差就业季”,也不要放弃寻找理想工作的心,更不要因此就马虎签约!近日,网上一则“求职防骗守则”成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关注最高的微博之一,职场人士最易在薪水问题上和签订劳动合同时,遭遇到企业的种种“花样”,“入职陷阱”有哪些,当心千万别掉进去哟!
问:试用期,公司说多久就是多久?
答:错。试用期长短主要取决于劳动合同的期限。区就业局相关负责人称,如果试用期≤1个月,那么3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如果试用期≤2个月,那么1年≤劳动合同期限<3年;如果试用期≤6个月,那么劳动合同≥3年或无固定期限合同;如果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那么试用期则不成立。
问:试用期内被调整工作岗位,是不是得重新算?
答:不用。试用期在劳动合同上已确定,不能重新设立试用期。调整岗位后或部门后,只要继续履行剩余试用期即可。即使双方协商依法变更试用期长短,也不用重新计算。
问:试用期工资,企业可以随便给吗?
答:试用期最低工资标准需≥80%本单位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需≥80%劳动合同约定工资,但必须≥用人单位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
求职小课堂>
第一课:试用期不是公司说了算
又到毕业季,看着铺天盖地对今年就业形势多么严峻的报道,周泓(化名)想到了她刚毕业时候的情景。
周泓的第一份工作是杂志编辑,准确来说是杂志社编辑+助理+主任+清洁工。刚应聘时,公司负责人说只要把文章写好,其他啥事不用管。不到一个月,每天大会小会不断,讨论的重点是如何健全公司用人制度。周泓当时想,制度都没健全还敢开公司?
“半个月就过了试用期,我还是领了一个月试用期工资。”周泓说,试用期过了之后却一直拿试用工资,一人身兼数职不说,还要应酬当公关,也没说签合同的事。
由于始终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公司负责人说,因为人才流动性大,所以五险一金的缴纳,公司将通过返现金的方式,与单位员工每月工资一并发放,但每月要扣200元的“保证金”。
周泓认为,大学生毕业的第一份工作,还是应该进入制度健全的公司,保证自己的利益。
故事A
试用期每月只有300元补贴
王苏(化名)去年毕业于重庆文理学院,大四下学期,她进入某知名网站重庆频道实习。刚到单位时,优美的办公环境、轻松和谐的氛围都让她觉得工作很愉快。三个月后,王苏以优异的实习成绩顺利进入试用期,然而公司告诉她试用期没有工资,每月只有300元补贴。
“当时觉得自己能直接进入试用期已经很幸运了,根本没想过钱的事情。”王苏说,那时候还没毕业,公司说拿到毕业证就签合同。王苏到现在才知道这其实是不符合规矩的。
毕业后,王苏和公司签了劳动合同,转正后底薪1200元,还有绩效工资。但王苏作为办公室人员,不出去拉业务,根本没有提成的机会。第一个月扣掉五险后,王苏实际拿在手里的工资只有780元。
“第一个月工资真是让人永生难忘。”王苏说,血淋淋的现实伤害了她的自尊,她说任何一个正常人第一次拿到工资,看到那个数目都会觉得心寒,自己似乎就值那个价。“钱握在手里,眼泪和话却只能卡在喉咙里。”王苏说。故事D
离职要扣1000元补社保差价
已经工作一年的龚敏(化名)最近有点烦,与单位签的劳动合同写的试用期1个月,可当初面试的人跟她说的是1—3个月,根据个人能力决定何时转正,签订合同为1年。龚敏心想:“根据个人能力决定何时转正”这尺度也未免太大了吧!”签订的劳动合同内容,龚敏都不记得合同上写的是什么了,自己到底是什么岗位。“反正是听上级安排,什么事儿都在做。”
关于公司福利,龚敏说,刚进公司的时候基本没有,比如餐补、通讯补贴和交通补贴等等,公司解释因为福利制度正在建设,因此暂时没有补贴。直到今年5月,公司才基本明确了福利制度,虽然福利也不是很好,但她觉得有总比没有好。
而最让她不解的是,龚敏常看到有离职员工问公司负责人为何离职时要扣1000元?而公司解释称,这是因为平时公司员工在缴纳社保金时没有交够,还有一些差价需要补上,因此员工离职时都要被扣1000元钱。
一年内离职被扣2000元保证金
去年,周慧(化名)去一家私人电脑器材销售店应聘,当时应聘的职位是库管员。周慧说,当时老板承诺工资是每月1200元,只买了失业保险,签订一年劳动合同,但是每个月要交100元“保证金”。如果一年期间突然离职,“保证金”作罚金;如果干满一年,将退还1200元“保证金”。
周慧说,她当时只打算把这份工作当一个过渡,随时找好工作就会走人。公司提出这个条件后,她虽然心里觉得很不公平甚至无法接受,但最终也没有多作争辩。
而毕业于重庆文理学院,回到老家教书的胡佩(化名)在“保证金”问题上则更加无语。老家的学校在未签订任何合同的前提下,无任何通知就每月扣500元的“保证金”,要扣4个月,不满一年离职的还不予退还。这一规定让很多刚进校工作的老师们不理解,如此留住师资的方法是不是太霸道了?
不到一年,胡佩决定离开学校,那2000元“保证金”打了水漂,与她同时离校的另一名老师想找校长理论,而该校副校长却说“干不满一年还想把钱要回去?”
问:哪些收入不能作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
答:区就业局相关负责人称,延长法定工作时间的工资,即加班工资;中、夜班津贴和各种岗位津贴;法律政策规定的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伙食、住房等支付给劳动者的非货币性收入等都不能作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问:可以随时离职吗?
答:从公司离职,应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是书面,也可以是口头通知,尽量留出足够的工作交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