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期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那么,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落到实处呢?我以为,注重“典型引路”是不可或缺的有效方法。
首先,要树立好典型,使党员群众学有榜样。实践证明,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先进典型凝聚着先进的理想信念,代表着高尚的人生境界和道德追求,体现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够产生不可替代的示范、鼓舞和引导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推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典型。只有这样,选树的典型才能引起人民群众感情上的共鸣;也只有为群众所接受、所公认,才能使典型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才能确保典型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其次,要宣传好典型,使典型形象深入人心。典型宣传是实现典型示范带动的重要环节,让典型的感人事迹广为传播,才能使党员群众受到教育和启迪。因此,我们在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典型方面,要坚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利用媒体宣传、表彰先进、召开宣讲会等形式,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强大声势,加大典型宣传的渗透力,扩大典型宣传的覆盖面,形成轰动效应,真正使典型形象深入人心。
再次,要搞好转化,使典型成为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实践,贵在行动。用先进典型推动党员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先进典型学习,使先进典型的精神转化为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的强大动力。因此,要引导党员干部像先进典型那样,立足自身,注重言行,着眼养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日常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实践者。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07.10
第二篇:让《零容忍》入目入脑更入心
让《零容忍》入目入脑更入心
2022年1月15日20时,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五集电视专题片《零容忍》开播,随后该专题片便登上微博热搜榜。截至当晚21时,该话题的网络阅读量达到1.8亿次,在网络上燃起了一股反腐热潮。
“如何让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故事深入人心?答案藏在片子的叙事巧思中。”
“落马官员现身说法,冲击最为直观,严重违纪违法事实与深刻忏悔反思、过往奢靡的生活与铁窗之内的朴素衣着,对比强烈,令人唏嘘”“专题片中的典型案例,震撼心灵、发人深省”……刷屏的留言展现的不仅是这部“大片”的魅力所在,更有着人们对这部影片内涵的满满思考。
《零容忍》是一部反腐的“宣言书”,昭示了中国共产党继承优良传统,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
一直以来廉洁都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品格。1931年,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下,新生的中央苏区为保持自身纯洁,仍毅然掀起一场“反腐、肃贪、倡廉”的风暴。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敲响了警钟:“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2022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
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讲话中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一刻也不能放松,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韧和执着,继续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历史会说话,过往的历史鲜明地告诉我们,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以正风肃纪反腐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依然是。
《零容忍》是一部反腐的“展示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为民”这一本质的深刻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四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账。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孙力军落马,胡怀邦锒铛入狱,马林坤被处理……对这些腐败分子的“零容忍”就是“见人见事见效”监督理念的体现,就是以人心所向为工作导向的明示。群众事无小事,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更无小事,中国共产党严肃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步伐再次验证了民之所向,国之所往的真谛。
反腐也是生产力,不过这更是一种凝民心、聚民力的生产力。“人心齐、泰山移”,倘若人们在建设国家、发展国家方面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定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零容忍》是一部反腐的“警示篇”,警示我们每一名党员都
要引以为戒、警钟长鸣。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中国前进和发展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遍布着风险。对此我们每一位党员必须时刻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这样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困难,迎接各类挑战,也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于无声处说有声,《零容忍》系统化呈现了怎样算好“人心向背账”,如何做好反腐鼓点与民心的同频共振!这些于民有利、于国有益的内涵需要我们每个人入目、入脑、更要入心!
第三篇:思想汇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敬爱的党组织: 第四次党课学习,陈老师向我们详细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基础上我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深刻的了解。伴随形势的不断变化、实践的不断深入、理论的不断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日益突出,其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也日益凸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它既需要不断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制度,也需要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性;既需要为人们描绘未来社会物质生活方面的目标,也需要为人们指出未来社会精神价值的归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铸魂工程”,可以从价值层面为深入 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为社会长远、稳定发展提供根本价值遵循,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全面健康发展。长期以来,我们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苦曲折的探索,也不断深化着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的认识。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社会主义仍然处于低潮的情况下,鲜明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更好回应人们的思想疑虑和困惑,进一步坚定人们跟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的基本途径。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人们对世界、人生、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价值共识,深刻影响着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是人们思想、精神上的灵魂旗帜。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只有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一个国家和民族才会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甚至越是在危机困难的时候,越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现在,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思想领域日趋多元、多变,各种思潮此起彼伏,不同价值取向同时并存,所有这些表现出来的是具体利益、观念观点之争,但折射出来的是价值观的分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找到全体社会成员在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有效引领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有效避免利益格局调整可能带来的思想对立和混乱,形成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争夺发展制高点、道义制高点的关键所在。而文化的力量,归根到底来自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不同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竞争。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升文化软实力确立为国家战略,核心价值观之争日趋激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和说明中国,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展示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意识形态安全。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认识、逐步形成共识的过程,不可能是朝夕之功。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现在做起。我们应是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群体,是需要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对象,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重要主体,所以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相结合,坚持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相统一,增强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思想和行为自觉。
第四篇:关键在于企业理念入心入脑
关键在于企业理念入心入脑
当前,中铁隧道集团的视觉、理念和行为三大识别系统已经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由构筑基本框架阶段进入到宣贯实施的新里程。这个新里程将实现VI、MI和BI三个手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共同进步,也标志着我们将沿着企业文化型管理的道路开拓前进。
全面推进企业文化三大识别系统的宣贯实施,建设文化型管理的现代企业,必须紧紧抓住企业理念这一构成中铁隧道集团企业文化最具特色的核心内容。这是因为:
一、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发挥管理功能的集中体现
企业文化型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即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重要目标,以企业文化建设为重要手段,因为人是社会生产力第一要素,而人的行为受制于一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氛围。作为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理念,正是要解决思想观念和文化氛围这一支配员工行为的根本问题。如果把企业比做一台微机,员工队伍就是其中的硬件,企业理念就是软件,硬件通过软件的驱动和控制发挥作用,员工队伍要在优秀的企业理念指导下才能激活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而奋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中铁隧道集团从长期发展壮大的战略目标出发,对经营生产实践进行理性思考和提炼升华,所形成的五项核心理念和十六个单项理念,是全集团员工共同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也是企业实施文化型管理的总纲。‚国内领先,世界著名‛,表明了企业在隧道和地下工程领域为国家和民族承担的责任;‚至精、至诚,更优、更新‛,揭示了企业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目标和不断超越自我思想境界;‚大产业、大学校、大家庭、大舞台‛,成为吸引人才、凝聚员工、展示作为、体现价值的壮丽画卷;‚做最难的,交最好的‛,既是对企业发展目标的定位,也是对员工的严格要求和对业主的庄重承诺……。遵循这些理念去指导企业管理和规范员工行为,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型管理。
‚人之力发自于心,心旺则事盛。‛只有当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的内心世界,形成企业内部的伦理和大多数员工所共识的观念,员工真正明白企业着力追求的价值标准才能自觉维护企业利益,努力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而奋斗。
二、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三个手册‛的精髓所在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精神形态的价值观念。中铁隧道集团企业文化的‚三个手册‛即形象、理念和行为三大识别系统,构成中铁隧道集团企业文化基本框架。这三大识别系统无论是整合提炼所花费精力上,还是对企业文化核心内容的体现上,以至于贯彻实施的难度上,理念识别系统都居于首位,具有统领作用。形象识别系统通过对企业视觉信息的整合以控制和传播企业形象,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便达到了目的,重在物。行为识别系统将企业制度规范、职责规范、礼仪规范和员工行为守则汇于一体,按章办事、各司其职、共同遵守便得到了落实,重在行。只有凌驾于物和行之上,并通过对企业目标和使命的明确、对员工精神和观念的要求来达到管理目的的理念识别系统,才是对企业文化起着支配和统领作用的精髓所在,才最能彰显具有中隧特色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在实施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理念的落实往往受到企业的社会环境、员工的综合素质、落后的习惯势力和多方的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说归说做归做、写在纸上而落实不到行动上的问题。前几年形象识别系统能够较快普及,而
理念识别系统的宣贯还未找到有效途径的现实也说明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把企业理念的宣贯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去抓,实施‚铸魂工程‛。要找准切入点并辅之以长期的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运用灌输和启发、典型引路和重点指导等方法,多渠道、多载体,坚持不懈地向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宣贯企业理念,真正做到耳熟能详、入心入脑,真正使企业理念成为员工的主导意识。如果说形象识别系统是要求整齐划一,行为识别系统是要求各就各位,那么理念识别系统则是要发号施令,使我们的队伍向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协调一致地阔步前进。
三、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创新的重要课题
客观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是不断由浅入深,不可能一次完成。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必然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对我们的企业来讲,企业文化建设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新事物,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我们认识的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也将不断发展和提高,并反过来促进企业向新的目标迈进,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
企业理念既然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那么它在企业文化发展创新的过程中也必然具有重要课题的作用。百年老店‚同仁堂‛的名称、招牌和商标虽然百年一贯制没改变,但因为它的文化内涵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断丰富,服务和产品能不断改进提高,所以才兴旺发达;如果它不思进取,总是固守陈旧的经营理念和生产方式,恐怕早就被市场淘汰了,也称不起为百年老店。电视上曾有这样一条广告:‚八十年代我们喝的是‘味道’,九十年代我们喝的是‘品质’,今天我们还要喝‘健康’‛。商家与时俱进的服务理念和经营理念由此可见一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价值观念、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也将随之升华,从而带动企业文化的新发展。即便是在集团内部,由于每个单位、每个项目的情况不同,都可能在总体理念统一的前提下产生符合本单位、本项目实际的子理念,这些子理念反过来对总体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理念的宣贯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研究的过程,一个探讨提高的过程,一个继承创新的过程;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企业文化建设一定会不断发展,‚更优、更新‛。
阐述企业理念识别系统在企业文化型管理、企业文化‚三个手册‛和发展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目的为了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推进中对企业理念系统有一个正确的足够的认识,下大功夫把企业理念的宣贯工作切实抓好,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决不是要否认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的地位和作用。在以理念识别系统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基本框架中,形象识别系统是张扬企业理念的重要载体,行为识别系统是实践企业理念的重要渠道,二者如同鸟之两翼,对践行企业理念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总之,我们要全面正确的认识企业文化三大识别系统的作用和关系,以企业理念的入心入脑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地生根,使中隧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并结出丰硕之果。
第五篇:2018云南红河遴选材料分析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
honghe.offcn.com
2018云南红河遴选材料分析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
【导语】2018各省遴选考试在陆续进行,由于遴选考试信息非常繁多,中公公务员遴选考试网会及时公布最新的遴选考试信息,便于考生查阅。
背景链接
2018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规划》强调,力争经过5到10年时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规划》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价值引领,坚持立法为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统筹推进。
中公解读 [权威论述] 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习近平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习近平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
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习近平
法律要发挥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道德要得到遵守,必须提高全体人民道德素质。——习近平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习近平
[内涵] 所谓法治,指的是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突出法的地位、强化法的作用,真正使法律法规成为社会生活的规范和人们行为的准绳。
所谓德治,就是发挥思想道德的教化作用,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觉悟,用思想道德的引导来规范人们行为和调节社会关系。
[出台背景]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既是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价值观念上的“最大公约数”,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法律法规体现鲜明的价值导向,直接影响人们对社会主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honghe.offcn.com
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自觉践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律规范、贯穿法治实践,法律才能契合全体人民道德意愿、符合社会公序良俗,才能真正为人们所信仰、所遵守,实现良法善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立法机关高度重视在立法中体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同时也要看到,同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相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还存在不小差距:一些领域存在立法空白,一些立法相对滞后,等等。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十分必要而紧迫。
制定《规划》既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切实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的必然要求,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两者的关系]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而要树立信仰,就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德治的实现需要法治的规范、制约,需要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法治本身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法治是建立、维护、实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法律保障,社会主义德治是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原因分析] 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我国既有久远的法制传统,又有厚重的道德传承。从孔子提出“宽猛相济”,到孟子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从荀子提出“隆礼重法”,到汉代董仲舒强调“阳为德,阴为刑”;从唐代提出“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到宋元明清时期一直延续德法合治,都体现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之道。从世界范围看,凡是社会治理比较有效的国家,大都坚持把法治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同时注重用道德调节人们的行为。
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大优势。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我们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法治道路,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条法治道路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法治、德治两手抓、两手硬。立足当前、面向未来,要把依法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honghe.offcn.com
治国基本方略实行好,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走我们自己的法治道路,发挥好这条道路的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这就要求我们更好地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切实推进以德治为基础的法治建设、以法治为保障的德治建设。
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也是现实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要应对前所未有的矛盾风险挑战,从根本上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当清醒看到,我国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单就法治论法治是不够的,必须着眼全局、系统谋划,特别要立足我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重视加强道德教育和思想引导,着力培植人们的法律信仰和法治观念,营造全社会都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的文化环境,使法律和道德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共同发挥作用。
参考对策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实施,支持立法机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要统筹各方力量,加强督促检查,推动本规划的贯彻落实。承担法律法规起草任务的有关部门,要制定工作方案,主要负责同志牵头负责,确保完成立法任务。
二要完善工作机制,深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法需求,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制定好立法规划计划,加快重点领域立法修法步伐。建立常态工作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立法修法规划与国家立法规划计划更好衔接。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的重要内容,注重立法目标和价值导向、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有机统一。
三要加强宣传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宣传报道,及时对出台的法律法规进行宣讲阐释。要加强舆论引导,报道典型案例,弘扬法治精神,树立社会正气,鞭挞丑恶行为。要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章素材 [精彩标题示例] 1.让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2.离开道德的法治是“折翼天使” [精彩开头示例] 1.法治、德治都是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引导社会秩序的重要机制,二者相辅相成,既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相互隔离、排斥。法治必须建立在道德基础上、追寻善的价值目标,离开道德的法治是“折翼天使”。
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使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理念入耳入脑入心。走在大街小巷,我们随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honghe.offcn.com
处可见写着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公益广告、文明标语。无论老人孩子,还是青年学生,大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也基本能够做到脱口而出。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入法入规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向前走、向深走的重要一步。
[精彩结尾示例] 1.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法治中国建设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好,奋力开创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共同描绘思想道德建设新图景。
2.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治理的两盏灯。进一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就是要让法治与德治的光热,共同照亮国家治理的每个角落,指引全社会更有序地前进。
备注:以上材料均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作者:崔耀中(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离开道德的法治是“折翼天使” 作者:李建华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进一步彰显法律法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 —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答记者问 来源: 人民日报 更多红河遴选考试信息请关注红河中公教育信息网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