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乐龄”模式能否为养老机构带来新的春天
“乐龄”模式能否为养老机构带来新的春天
热播电影《桃姐》更是讲述了的现代养老现状,老人们居住在养老院里,渴望亲人的关怀。
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这是北京市政府确定的2020年“9064”养老发展目标。目前,养老面临的现实是,政府投入严重不足,让养老院“一床难求”。门槛高床位紧、护理难、民办养老院在挣扎中求生。
养老的困境一方面直接影响着父辈们的生活质量,其经济压力将迅速传递给各年龄层的晚辈,更严重的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会像一座大山悬在中青年人的心头。没有平和心态的社会不会是和谐的社会,养老,影响的是几代人的幸福。面临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我们做好准备了吗?从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健全、充分的养老保障体系中,有多少我们可以学以致用?怎样才能加快我们的养老保障改革进程?政策的出台,观念的改变,是不是就可以解决中国养老现状的局面?8月26日《对话》“谁来陪我看夕阳”,欢迎关注。
我国目前一共有各类的养老机构40868个,拥有床位342.3万张。2011年,老年人的总人口数会达到1.85亿,收养各类人员256.8万人,相当于
每一千个老人当中,实际床位只有17张。社区养老成为养老事业一种新的发展方向。在《对话》节目的现场,有一家这样的公益机构——“乐龄”,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乐龄”最开始在社区尝试组织志愿者去探访空巢的高龄老人,给他们提供一些志愿者探访服务。但是后来随着专业照顾、服务的需求,一系列的问题不断出现。
北京市乐龄老年服务区主任王燕蕊:“我们通过培训专职的护老员,给这些空巢,甚至是部分失能的失智老人,提供居家的康复服务,这部分是有收费的。我们其实收费不高,而且也是很困难在做。”
对于这样一个公益机构来说,如何生存下去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作为这一行列的先驱者,很多政府制度不完善,也是“乐龄”经营困难的原因之一。
在《对话》现场嘉宾及观众就社区养老应当如何收费产生了热烈讨论。“养老事业”要产业化,赚到钱你才能为更多的老年人服务。
同时,另一方面老人们养老也需要钱,无论是建养老院,还是住养老院,享受社区服务都需要钱。像“乐龄”这种社区特种养老服务,如果越办越大,那就要想办法考虑资金到底从哪里来。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把养老的事业、产业链拉长,要围着老人需求设计服务。养老事业扎根社区非常重要,贴近老人也非常
重要,那么对需要照顾的老人你去照顾他,那么有经济基础、愿意玩玩、乐乐的老人,可以搞候鸟式旅游的养老,带着老人们出去走走。第二,可以在机构养老上去做一些文章,社区托老所,这个也是一个发展趋势。建议把这个几项服务都融合到一块儿,只能赚到钱才能为更多的老年人服务”。《对话》主持人:陈伟鸿
故事嘉宾:
赵大妈北京金泰颐寿轩敬老院老人
段玲英 云南昆明知青老年公寓院长
王艳蕊 北京市乐龄老年服务区主任
点评嘉宾:
孟晓苏 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杜 鹏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
翟长宝 幸福万家养老服务公司总经理
古全文 爱地老人颐养中心院长
唐 钧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张 鸿 央视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