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王康诰同志追悼会上的致辞
祭王康诰老师文
兴文二中李琴
各位领导、来宾、亲朋好友:
永宁河水低沉呜咽,丹山玉皇肃然垂首。此时此刻,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教育战线上的忠诚战士、兴文教育界的泰斗、原兴文二中教导主任、总务主任、数学教师王康诰老师,并对王康诰老师的家属表示亲切的慰问,顺致节哀!
王康诰老师于1920年5月出生在四川省兴文县麒麟乡,1950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数学系,196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3月起在原兴文县大坝区义合小学任教。之后,王康诰老师先后在大坝晏州中学、泸州高中、古蔺中学、云南省威信中学、叙永一中、兴文二中等学校任教。王康诰老师调入兴文二中后,历任兴文二中数学教师、总务主任和教导主任等职。王康诰老师一生扎根于山区教育,工作经历曲折艰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业绩显著,多次获得各种荣誉称号,1977年曾代表原叙永县教育界人士前往北京瞻仰毛主席纪念堂。
王康诰老师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把炽热的爱和满腔的心血全部倾注在教育事业上,以他一生的实践,谱写了一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壮丽诗篇。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为人直率,行事正直,光明磊落,以德高望重而享誉兴文教育界;他是兴文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他用自己整个生命为教育留下了一座师魂的丰碑;他是教师的楷模,是一代师表; 1
他用自己的心血作蜡烛,点亮过多少在蒙昧中探路者的明灯;他用伟岸的身躯作柱梁,为多少学生撑起了一方明净蔚蓝的天空。30年如一日,叱咤风云挥洒在三尺讲台,春风化雨,启迪心智;90年人生路,引领学子奔走于成才之路,风雨兼程,顶天立地。王康诰老师奋斗了一生,笑傲了一生,搏击了一生,精彩了一生。
王康诰老师行胜于言,注重实践,安贫乐道。其教学业绩一向突出,所教数学学科学生考试成绩曾多次获得上级奖励。为上好一节课,王康诰老师常常是通宵不寐地准备;为优化一个问题的答案,王康诰老师往往是四处奔波查阅资料„„寒冬酷暑,陋室清灯,粗茶为伴,王康诰老师在条件最艰苦的岁月始终坚守教育岗位,把全部生命献给了迫切需要他的教育事业,他曾放弃过许多地位清闲、报酬更高的工作岗位,最终固守了三尺讲台三十余载。
王康诰老师勇于探索,治学严谨,管理有方。他曾潜心研究中学数学课堂改革,总结出了“探索发现式”等多种教学新模式、“能力训练课”等多种新课型、“探究自学为主”等多种课堂结构和“疏导性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在较大的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在王康诰老师任学校教导主任期间,兴文二中整体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办学水平不断跃升新台阶。
润泽春晖广无边,亦师亦文岂非缘。立言立德立风骨,匡我至今酌甘泉。
王康诰老师从踏上兴文这片热土到今天与世长辞,90载生命全部无私地献给了兴文人民的教育事业。虽然我们没有办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但王康诰老师却用自己的奋斗增加了生命的厚度。他的一生是火热的一生,沸腾的一生,光彩照人的一生,有益于人民的一
生,造福了一方的一生。王康诰老师鲜活的生命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精神,那就是作为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情系故乡人民的需求、孜孜不倦的求学上进、永远争当第一的精神。王康诰老师是我们兴文二中的骄傲,是兴文教育界的骄傲,是全体兴文人的骄傲,他将永远激励我们在教育的征途上拼搏奋斗!
宽仁美德似甘霖披泽生灵,敬业风范如湖水鉴照青天。王康诰老师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特别是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品格,已成为人们处事的典范,无论是对同事还是对学生,他永远是那样的亲切、宽厚、平和。
培育桃李三十载,鞠躬尽瘁九十春。对工作,王康诰老师任劳任怨,默默无闻,那种敬业的精神已成为我校教职工学习的楷模。天道酬勤,辛勤的汗水浇开了艳丽的花朵。王康诰老师如今桃李遍天下。在生病期间,很多学生和家长都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慰问,无论同事、同学还是亲友,凡是和王康诰老师打过交道的人,都纷纷以各种形式给予他鼓励。
“死者长已矣,托体同山阿。”一位优秀的育人英才,今天撒手离我们而去了;一个儿女心中的太阳、学生眼中的慈父、师弟师妹们的兄长、同事身边的帮手、领导眼里的干将,就此在我们的面前隐没了。苍天含悲,青山不语,流水呜咽,这位心系山区教育的热血男儿,马上就要还身尘土,而丹山宁水铸就的师魂,还将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心中。我们无法忘记,他曾经神采飞扬地为全校师生上着示范课;在他工作过的所有地方,他的音容笑貌至今依然清晰可鉴。课堂上的流珠溅玉,舞台上的儒雅风流,竞技场上的如龙似
虎,活动中的运筹帷幄,组织中的大将运斤,开化愚顽的举重若轻„„这一切,都还宛如昨日。烟雨凄寒,万里名花凝血泪;音容寂寞,清溪流水是哀声。松涛啜泣,苍天呜咽,哀乐低回,亲朋落泪,同志伤怀。我们怎能忘记他的一颦一笑,怎能忘记他的举手投足,怎能忘记他忙碌的身影,又怎能忘记他和同志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而今,他带着一切的美好愿望,带着一切的美好憧憬离开了我们,就要融入到他深爱着的这片土地。
“彼苍者天,曷其有极!”就让我们敬爱的王康诰老师静静地离去吧!
王康诰老师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音容笑貌将长留我们心中,他的宽厚美德、他的勤劳、他的敬业风范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永远是我们精神的动力!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王康诰老师,你的精神将永驻我们心中!我们一定化悲痛为力量,以你的风范为榜样,为山区的教育事业贡献全力!
再次向王康诰老师衔哀致诚!
2008年4月24日
第二篇:在王述学同志追悼会上的讲话
在王述学同志追悼会上的讲话
------李岱蔚
(2002年2月15)
同志们:
王述学同志不幸离开我们了。他的去世是我们粮食企业的一大损失。熟悉他的人无不为之悲痛。
王述学同志生前是双辽市粮食收储公司党办主任,党委委员。生于1943年10月,吉林双辽人,大专文化,高级政工师。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名诗人。今年2 月14日下午3时许突然遭遇车祸,经抢救无效,于2月15日凌晨2点去世,享年60岁。
王述学同志于1964年3月参加工作,当时在双辽县玻璃山兽医站工作。1965年12月至1986年10月,先后在黑龙江省军区16军事部队服役,历任副班长,代理书记,卫生队副队长,副书记等职务。在部队,他同时还是位名闻遐迩的军医。
1986年11月转业回地方,在双辽县盐业公司任党支部副书记、副经理等职务。1988年1月,调到粮食局工作,先后担任局党办副主任,企管办主任。1998年7月,粮食收储公司成立,他由局转入粮食收储公司工作,任党办主任,党委委员,董事会董事等职务。
王述学同志生前对工作一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撰写了大量应用文及理论研讨文章,为粮食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王述学同志业余爱好广泛,擅长诗词歌赋,共写出四本诗集,其中一本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他还自费主编创办了《辽水歌吟》诗刊,在海内外流传。
王述学同志性格和蔼,平易近人。业余时间给人免费诊病,其精湛的医术,良好的服务,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今天,我们大家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王述学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学习他埋头苦干的求实作风,学习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品质。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振奋精神,团结奋战,为开创粮食企业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述学同志,安息吧!
第三篇:在王大同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
在王大同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
老师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哀悼德高望重的优秀教师王大同同志。
王大同同志于2009年2月17日时 分因病医治无效,在襄樊市中心医院与世长辞,享年岁。
王大同同志1954年11月8日生于湖北省襄樊市区,1975年4月参加工作,1984年12月在南漳县一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南漳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武汉钢铁学院党代表、中国共产党南漳县代表大会代表。王大同同志1981年参加教育工作,曾担任南漳县第一中学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党委书记,1993年7月调入襄樊四中,生前系襄樊四中物理教师、高二(23)班班主任。
在2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王大同同志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踏踏实实站在三尺讲台,全心全意专注于教育教学实践,在平凡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作出了卓有成效的业绩。
在襄樊四中工作以来,王大同同志大多数时间担任毕业班物理教学工作,同时又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2004届高考他所带班共68人,上一类线率达100%,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既定目标;其中清华、北大8人,考入北京地区知名大学的32人,另外还有7人考入中科大、复旦、上海交大等其他国家知名大学。2007届高考他所带班共62人,高考考上一类线的59人,在所有班级中名列前茅。从1998年至2007年所带的三轮三个不同类型的班级,都被评为全校优秀班集体,本人也屡被评为襄樊市模范教师、襄樊四中优秀班主任。王大同同志始终如一地注意自身师德修养,连续9年被评为学校“十佳师德标兵”,连续12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为青年教师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他热情关心每一个学生,用实际行动实践着“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他有着丰富的学生思想教育的经验,在他的班级每一个同学都潜移默化的受到薰陶与感染,走上健康的成长之路。他主动关怀身边的生活困难的同学,默默资助困难同学完成高中学习。比如他每月都拿出50元补贴困难学生的伙食费用至今已坚持了8年,先后帮助两个来自农村的小孩,直至他们进入大学。直到去世的前一天,昏迷中醒来的王大同同志心中时刻牵挂的仍然是他班上的学生,还特别托韩锐老师转达给学生他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 “静心读书、抬头看路、咬牙坚持、高
远要求”。没想到,这“十二字方针”竟成为王大同同志的遗言!王大同同志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王大同同志一生为人正直、谦虚谨慎;生活节俭、家庭和睦;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最终积劳成疾,病倒在三尺讲台上。他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学校领导的认可和老师、同学、家长的信任。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是襄樊四中的骄傲!
王大同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好老师。他虽离我们而去,但是他勤奋、敬业、奉献的精神永存!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以王大同同志榜样,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再创佳绩,以慰王大同同志在天之灵。
王大同同志,安息吧!
第四篇:王懿仕追悼会上致辞
各位嘉宾、各位亲朋好友:
青山垂首,江水呜咽。红日染血,众人同悲。
此时此刻,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在此举行告别仪式,深切悼念我们敬爱的退休教师王懿仕同志。在此,我谨代表护垭中心学校暨全体师生,对王懿仕老师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家属致以诚挚问候。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心情也十分沉重。因为王懿仕老师的去世,使我们又失去了一位好长辈,好老师,好同志。
王懿仕老师生于1948年5月。上世纪60年代参加工作,在商业部门工作十多年。因工作需要,1978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先后在村小、中心小学、小学部、初中部任过教,任职期间,王懿仕老师工作勤恳,多次被评为县乡模范教师、优秀班主任。2008年光荣退休,2013年5月28日因病逝世,享年66岁。三尺讲台三十载,育成桃李满天下。在3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在人民教师这一神圣岗位上,王老先生刻苦钻研业务,踏踏实实工作,以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启迪了无数幼小的心灵,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为祖国的建设输送了成千上万的栋梁之才。几十年来,他牺牲了无数个节假日,到学生家中家访、为学生补课,为渴求知识的学生送去甘霖。几十年来,他“一片丹心为学子,勤勤恳恳育英才”。几十年来,他耕耘在教学一线,教学成果突出。育出桃李满天下。
王懿仕老师一生,是谦和的一生,也是正直的一生。在人民教师这一神圣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工作上,为学校、为学生奉献了自己全部的热情和青春岁月,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全校师生和家长的尊敬和爱戴。他不愧是一名辛勤的园丁,不愧是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就象蜡烛,燃烧尽自己,照亮了别人;他就象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世上最美好的东西。
王懿仕老师一生 是为儿女们操劳的一生。他不仅是教育战线上的一位好老师,也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家庭、关爱子女的好父亲。他艰苦朴素、勤劳善良、性格坚强。为了能让儿女们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一直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为了能让儿女们得到健康成长,他宽严适度,教子有方,既是良师也是益友。当儿女成家立业,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奉献聪明才智的时候,他不顾自己已患重病,年迈体弱,竭尽全力为儿女们分担忧愁。为了孩子的成长,他呕心沥血,从生活上的一顿早餐,到孩子的一言一行,都要无微不至的关心,为了儿孙,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私的父爱,将永远铭记在儿女们的心中。
王懿仕老师一生,是以德为重、关爱他人的一生。他心胸宽广、待人诚恳,以德为重。在同事面前,他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好教师;他亲人面前,他是一位嘘寒问暖、关心备致的好大哥哥;在朋友面前,他是一位心胸开朗、乐于助人的好伙伴;谁家生活有困难,他会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谁家有人生病,他会带上礼物和安慰、急急的赶去看望。
杜鹃泣血,百灵哀鸣,晴空一声霹雳,噩耗猛然当头,不料王老先生溘然长
辞,撒手西去。孔子风范,万世流芳,王老形像,永不泯灭。
王老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作风,严于律已、为人师表的风范,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我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团结一心,为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奋斗。他那语重心长、不知疲倦地教诲学生的师者风范依然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他辅导学生的情景栩栩如生,校园内鲜花绿荫边仿佛飘来他那勤快的脚步声,校园内热情接待来访家长的一张笑脸时隐时现,操场上潇洒奔跑、老当益壮的晨练老人的身影似乎仍在闪现。但是,我们没有回天之术,也无再生之能,王老先生你终究走了,永远地走了。从此以后,教育界少了一名好老师,家庭里没了撑梁柱,社会上缺了一位好楷模。
“想见风范空有影,欲闻教诲杳无声。”王懿仕老师虽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王懿仕老师虽然走了,但更多的人会继承他的遗志,将他未竟的事业进行下去。王懿仕老师虽然离去了,但他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精神将永远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发扬光大,恪尽职守,兴家立业!
仁慈宽厚的地母啊,让你永安 王懿仕老师的灵魂吧。
护垭中学学校行政
护垭中学学校工会
2013.6.30
第五篇:在陈宗勤同志追悼会上的致辞
怀念我的父亲
(2012年11月15日)
陈光文
各位亲朋好友、父老乡亲:
今天,我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沉痛缅怀和哀悼我敬爱的父亲。作为家属代表,我向大家表示深深的谢意!
我父亲因年老多病,不幸于公元2012年11月12日4时20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81岁。父亲的离去,使我们全家陷入到巨大的悲痛之中!
回顾父亲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他出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旧中国,幼年3岁时丧母,靠我祖母一手拉扯带大;进入中年时丧父,20多岁就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过早体会到人世间的艰辛;临近晚年,本该享受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却又老年丧子、身体有病,人生诸多不幸和艰辛,云集父亲一生。
父亲的一生,是坚强的一生。面对诸多人生诸多不幸和磨难,父亲从不怨天尤人,他坚信世界上没有迈不过去的门槛,天塌下来当被子盖。父亲年轻时,为谋生计,他当马帮,赶牲口、拉板车,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走南闯北,历尽千辛万苦,但他从不叫苦。早年艰辛生活的磨练,造就了父亲一生吃苦耐劳、坚忍不 1
拔的精神。晚年时父亲忍受着疾病的折磨,顽强地同病魔作斗争,他从不主动向他人提及自己的病痛,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用自己的乐观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表现出一种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父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民,一生没有离开过土地。他辛勤劳作,耕田耙地,各类庄稼农活,样样都是好手。改革开放之初,村里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父亲响应号召,带头承包起村里当时面积最大的地块,成为全村人勤劳致富的榜样。父亲非常热爱土地,无论他走到哪里,心里始终放不下的是家里的农活。即便是晚年身体不好的时候,只要有机会,他都要亲自到田间地头走一走、看一看。他相信,一份勤劳,就会有一份收获。父亲一生中最开心的事,就是站在田间地头,感受劳动的硕果和丰收的喜悦!
父亲的一生,是俭朴的一生。他出身寒门,后来虽然经过努力家境逐年改善,但他始终保持着农家人艰苦奋斗的本色,从不和他人攀比吃穿,过着知足常乐的生活。年轻时父亲在生产队酒坊酿过酒,对酒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但他不酗酒,一生基本上没有醉过酒。他把醉酒当成一种极大的浪费。父亲从不赌博,唯一的爱好就是抽烟,但他抽的都是价钱很便宜的廉价香烟。逢年过节时,我们当子女的想送上一点名贵香烟孝敬老人,父亲说抽不习惯,坚决不要。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父亲深知一丝一缕、一米一饭来之不易。每次吃晚,父亲都要把碗中的食物吃得干干
净净,即使是掉在饭桌上的一粒米饭,他都要小心翼翼用筷子捡起来吃下去,勤俭节约成为父亲一生保持的好习惯。母亲在世时,曾经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父亲“一辈子节约,也没有发过财”。但在我们子女印象中,父亲精心持家,勤俭办事,两袖清风,生活虽然艰辛一点,但家里柴米油盐什么时候都没有断过,我们兄弟姐妹一大帮,自小没有谁挨冻受饿。
父亲的一生,是善良的一生。他尊重长辈,但不迷信;重传统,但不古板。父亲讲孝道,坚持滴水之恩,涌泉以报。尤其是对从小带大他的祖母,父亲一生都充满感激之情。祖母1954年去世后,父亲把祖母的墓地选择在老家房屋的旁边,此后的50多年间,父亲一直精心守护着祖母的墓地。前几年在他身体还好的时候,还亲手为祖母重新立了一块墓碑。父亲对晚辈言传身教,坚持不打不骂、疼爱有加,有事多商量,作风民主,总是鼓励后人多学知识、学文化,努力向好向前。父亲一生讲义气、重信誉,一诺千金,和邻里乡亲和睦相处。老家门前是一条大道,有大树、有古井,曾经是南来北往的路人歇脚纳凉的好地方。不知道当年有多少路人喝过父亲递过的甘甜井水,又有多少路人抽过父亲递给的廉价香烟,还有多少路人和父亲促膝长谈、拉过家常?!父亲一生为人谦和耿直,广结善缘,广交朋友,这些特点成就了他晚年德高望重的长者风范!
父亲虽然离开了,但他的一生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大家一起缅怀他,就是要以他老人家为榜样去做人做事,在社会上倡导一种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勤劳纯朴、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好传统,让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共同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富饶、更加美丽、更加和谐!
在这里,我要感谢揭家村党支部、村委会等基层组织,近几年来大力落实国家免除农业税政策,修建改造村湾公路,对全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落实生活补贴和医疗保障等,这些措施让父亲在有生之年享受到一系列的实惠;我也要感谢各位亲友,尤其是我的姐姐、姐夫,哥哥、嫂子,侄子、侄媳妇,是你们在父亲晚年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了无微不至的悉心照料,让他感受到血浓于水的人间亲情!我还要感谢父亲生前的众多好友和邻里乡亲,多年以来是你们的关爱,伴随着我父亲走完他的一生,让他感受到无所不在的真挚友情!
父亲走了,留给我们子女的是无尽的思念。愿父亲在天堂一路走好,那儿有母亲在等着您呢!父亲,您安息吧!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