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文物民俗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19-05-12 18:1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政管理专业文物民俗社会实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政管理专业文物民俗社会实践报告》。

第一篇:行政管理专业文物民俗社会实践报告

兴国禅寺位于济南市南约2.5公里处的千佛山上,坐落在千佛山阴山半腰,南依峭壁,北面泉城,是千佛山的主体建筑。创建于隋开皇年间,时称“千佛寺”。唐贞观年间,经扩建,改称为“兴国禅寺”。自元代始,“三月三”,“九九”重阳节均举办庙会。明代寺院扩建,遂成香火胜地。建寺初期原有佛像一千尊,这是济南较早的佛教造像群,对研究我国隋代佛教

文化,颇有价值。

一、调查目的 增进对家乡文物与民俗的认识与了解,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意识

二、调查方式

访谈、照相、图书文献

三、调查时间

2009年1月30日——2009年2月3日

四、调查内容

通过寺内主持的讲解及各种记载资料,了解佛像的发展历史、保护情况和兴国禅寺的民俗风情:

1、兴国禅寺的发展历史

兴国禅寺创建于隋开皇年间,时称“千佛寺”。唐贞观年间,经扩建,改称为“兴国禅寺”。宋末明初,因连年战乱,寺院“殿堂蓁芜,无存一砖一瓦”。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苏贤捐资重建,大雄宝殿、天王殿及僧寮、库房等全部予以重修,殿内塑释迦牟尼、地藏王菩萨、十八罗汉、四大天王等像。清朝嘉庆至咸丰年间(公元1796一1860年)又加以修葺,并增建观音殿等建筑。现存寺庙主要是明清时格局和规模。“文化大革命”中,佛像遭到人为破坏。1979年3月,市政府拨专款,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组织专业人员按原样进行修复,再度生辉。近几年来,全体僧众在佛底方丈的带领下,积极筹款维修寺庙,保护文物古迹。1983年,兴国禅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84年10月交给僧人管理使用,1985年1月,在这里成立了济南市佛教协会筹备办公室。1月20日,兴国禅寺僧人及周围信徒约六十人在这里举行了“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佛教活动,4月20日开始对外开放,接待四方信众及中外来宾。1987年开始修复钟、鼓楼及大雄宝殿,现已全部竣工,殿内佛像也得到修整,恢复原貌。

作为一近千年的古刹,兴国寺在历史的考验下,依然保持着最初的模样。走入其内,古树佛像经历时间的洗礼,焕发出了岁月唯有的魅力。身在其中,总不自觉的被时间的厚重所吸引,不禁感叹:历史的光彩是无以伦比的,这种独特性一经破坏就无法恢复,保护文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兴国寺虽经修复,基本恢复原貌,但后期的加工与灿烂文化相比总是格格不入。还记得寺口售票人员不经意向我说起,原有的一千尊佛现在只剩一百多个,可悲啊!不知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说起这句话,但我却体会到话语中无尽的无奈,即使我们现在努力,那也只是后期的恢复,原有的破坏无法复原。一个文物记载了近千年的历史,这笔财富无可估量,就像寺内师傅所说:这是全人类的宝藏,我们都应该用尽毕生心血珍爱它。

2、兴国禅寺具体文物保护情况

千佛崖,在兴国禅寺院内南侧,崖上有隋开皇七年至开皇十五年(公元587~595年)所镌刻的佛像。各佛像有的高居壁顶,有的举手可及,有的一二尊成窟,有的三五尊成区,参差错落。据记载,这些佛像雕刻精致,刀法纯熟,线条流畅,体态丰腴,栩栩如生。有的身着锦衣,有的手拈莲花,有的凝神蹙眉,有的结跏趺坐,有的合掌禅定,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现尚存的佛像只有少数可以看清面貌。(见照片2)

极乐洞是其中的主窟,“文化大革命”中,佛像遭到人为破坏。壁中原刻有佛像一百多个,至今大多佛像已模糊不清。(见照片3)

寺内刻有金刚经、般若经等的石碑在多次破坏及风吹日晒后也已字迹模糊。(见照片4)

据兴国禅寺的主持心现大师说,兴国寺原有佛像九百余个,现只剩一百三十多个。心现师傅在三十年前来到兴国寺,从此就将保护佛像看做在自己的使命。临行时大师感慨道,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文物,或许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就会流传下去。按心现大师的理解,佛教只有在经济发达的时候才会得到发展,我们可以欣慰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佛教文化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3、兴国禅寺的民俗文化

自元代始,兴国寺在“三月三”,“九九”重阳节均举办庙会。届时四方信众来庙参拜,与寺内大师讨论佛法。寺内的大雄宝殿、观音堂、弥勒殿、对华亭、千佛崖、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吕祖洞都是人们必游之地。(见照片5)每年庙会我们都可以欣赏到风筝扎制、木版年画的制作、陶瓷加工及剪纸、鲁绣、面塑甚至织布纺纱、打铁这些工艺制作,在体会民俗风情的同时,还会有千佛山说书会民俗表演。地方特色的小吃也成庙会的另外一个特点。

千佛山“三月三”庙会历史悠久,古时是人们踏春赏花、瞻拜赶会的节日,后演变为集中展示民俗文化、颇具乡土气息的民间盛会,以展示民俗魅力、体现民俗精彩为使命,蕴含着此地由来已久的民俗风情。

重阳节千佛山庙会也是历

第二篇:行政管理专业文物民俗社会实践报告

兴国禅寺位于济南市南约2.5公里处的千佛山上,坐落在千佛山阴山半腰,南依峭壁,北面泉城,是千佛山的主体建筑。创建于隋开皇年间,时称“千佛寺”。唐贞观年间,经扩建,改称为“兴国禅寺”。自元代始,“三月三”,“九九”重阳节均举办庙会。明代寺院扩建,遂成香火胜地。建寺初期原有佛像一千尊,这是济南较早的佛教造像群,对研究我国隋代佛教文化,颇有价值。

一、调查目的增进对家乡文物与民俗的认识与了解,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意识

二、调查方式

访谈、照相、图书文献

三、调查时间

四、调查内容

通过寺内主持的讲解及各种记载资料,了解佛像的发展历史、保护情况和兴国禅寺的民俗风情:

1、兴国禅寺的发展历史作为一近千年的古刹,兴国寺在历史的考验下,依然保持着最初的模样。走入其内,古树佛像经历时间的洗礼,焕发出了岁月唯有的魅力。身在其中,总不自觉的被时间的厚重所吸引,不禁感叹:历史的光彩是无以伦比的,这种独特性一经破坏就无法恢复,保护文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兴国寺虽经修复,基本恢复原貌,但后期的加工与灿烂文化相比总是格格不入。还记得寺口售票人员不经意向我说起,原有的一千尊佛现在只剩一百多个,可悲啊!不知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说起这句话,但我却体会到话语中无尽的无奈,即使我们现在努力,那也只是后期的恢复,原有的破坏无法复原。一个文物记载了近千年的历史,这笔财富无可估量,就像寺内师傅所说:这是全人类的宝藏,我们都应该用尽毕生心血珍爱它。

2、兴国禅寺具体文物保护情况

千佛崖,在兴国禅寺院内南侧,崖上有隋开皇七年至开皇十五年(公元587~595年)所镌刻的佛像。各佛像有的高居壁顶,有的举手可及,有的一二尊成窟,有的三五尊成区,参差错落。据记载,这些佛像雕刻精致,刀法纯熟,线条流畅,体态丰腴,栩栩如生。有的身着锦衣,有的手拈莲花,有的凝神蹙眉,有的结跏趺坐,有的合掌禅定,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现尚存的佛像只有少数可以看清面貌。(见照片2)

极乐洞是其中的主窟,“文化大革命”中,佛像遭到人为破坏。壁中原刻有佛像一百多个,至今大多佛像已模糊不清。(见照片3)

寺内刻有金刚经、般若经等的石碑在多次破坏及风吹日晒后也已字迹模糊。(见照片4)

据兴国禅寺的主持心现大师说,兴国寺原有佛像九百余个,现只剩一百三十多个。心现师傅在三十年前来到兴国寺,从此就将保护佛像看做在自己的使命。临行时大师感慨道,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文物,或许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就会流传下去。按心现大师的理解,佛教只有在经济发达的时候才会得到发展,我们可以欣慰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佛教文化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3、兴国禅寺的民俗文化

自元代始,兴国寺在“三月三”,“九九”重阳节均举办庙会。届时四方信众来庙参拜,与寺内大师讨论佛法。寺内的大雄宝殿、观音堂、弥勒殿、对华亭、千佛崖、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吕祖洞都是人们必游之地。(见照片5)每年庙会我们都可以欣赏到风筝扎制、木版年画的制作、陶瓷加工及剪纸、鲁绣、面塑甚至织布纺纱、打铁这些工艺制作,在体会民俗风情的同时,还会有千佛山说书会民俗表演。地方特色的小吃也成庙会的另外一个特点。

千佛山“三月三”庙会历史悠久,古时是人们踏春赏花、瞻拜赶会的节日,后演变为集中展示民俗文化、颇具乡土气息的民间盛会,以展示民俗魅力、体现民俗精彩为使命,蕴含着此地由来已久的民俗风情。

重阳节千佛山庙会也是历史悠久。深秋季节,满山红叶流丹,黄花撒金,松柏泻翠,于山巅“赏菊崖”上正可欣赏宜人美景,所以每年“九九”重阳节,便有大批文人骚客,携茱萸酒,拎菊花糕来登山赏菊。元代曾定三月三、九月九于各州县通告祭祀三皇——伏羲、燧人、神农。此间,寺内僧人举办佛事活动,香烟缭绕,经声佛号,钟磬扬韵。是日,达官贵人,善男信女,咸来焚香叩拜,然后游山赏景,平民百姓也来虔诚祷告,乞求神灵庇佑。为应祭祀需要,商贾便带着应时的商品进山来。从此,千佛山也就由单纯的文人登高,变成了各阶层群集的庙会了。

五、调查体会

兴国禅寺创建于隋唐时期,每一处历史文化遗存,都承载着这个城市的历史信息,是城市的历史记忆,可以说,它是城市的文脉和灵魂,起着标识城市历史,诠释城市发展进程的作用。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对于体现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品位,具有特殊的意义。历史文化遗存也是一种资源,保护好它,进而利用它推动城市的旅游事业以及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化会越来越明显。

当前,我们必须看到,我们幸存下来的历史文化遗存就那么一点,而且还是那么的不完整。即便如此,它们有许多仍然面临着随时被破坏的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在历史演变的同时永远消失。形势实在是非常之严重!历史文物就如同民俗风情一样,经历了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的洗礼依然熠熠生辉,它们的魅力正在于历史的沉淀与积累,一旦破坏将不复存在。这样做的结果,割断了城市的文脉,葬送了城市的灵魂。保护全人类的财富是每个人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必须马上行动!

第三篇:行政管理专业文物民俗社会实践报告

兴国禅寺位于济南市南约2.5公里处的千佛山上,坐落在千佛山阴山半腰,南依峭壁,北面泉城,是千佛山的主体建筑。创建于隋开皇年间,时称“千佛寺”。唐贞观年间,经扩建,改称为“兴国禅寺”。自元代始,“三月三”,“九九”重阳节均举办庙会。明代寺院扩建,遂成香火胜地。建寺初期原有佛像一千尊,这是济南较早的佛教造像群,对研究我国隋代佛教

文化,颇有价值。

一、调查目的增进对家乡文物与民俗的认识与了解,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意识

二、调查方式

访谈、照相、图书文献

三、调查时间

四、调查内容

通过寺内主持的讲解及各种记载资料,了解佛像的发展历史、保护情况和兴国禅寺的民俗风情:

1、兴国禅寺的发展历史

作为一近千年的古刹,兴国寺在历史的考验下,依然保持着最初的模样。走入其内,古树佛像经历时间的洗礼,焕发出了岁月唯有的魅力。身在其中,总不自觉的被时间的厚重所吸引,不禁感叹:历史的光彩是无以伦比的,这种独特性一经破坏就无法恢复,保护文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兴国寺虽经修复,基本恢复原貌,但后期的加工与灿烂文化相比总是格格不入。还记得寺口售票人员不经意向我说起,原有的一千尊佛现在只剩一百多个,可悲啊!不知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说起这句话,但我却体会到话语中无尽的无奈,即使我们现在努力,那也只是后期的恢复,原有的破坏无法复原。一个文物记载了近千年的历史,这笔财富无可估量,就像寺内师傅所说:这是全人类的宝藏,我们都应该用尽毕生心血珍爱它。

2、兴国禅寺具体文物保护情况

千佛崖,在兴国禅寺院内南侧,崖上有隋开皇七年至开皇十五年(公元587~595年)所镌刻的佛像。各佛像有的高居壁顶,有的举手可及,有的一二尊成窟,有的三五尊成区,参差错落。据记载,这些佛像雕刻精致,刀法纯熟,线条流畅,体态丰腴,栩栩如生。有的身着锦衣,有的手拈莲花,有的凝神蹙眉,有的结跏趺坐,有的合掌禅定,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现尚存的佛像只有少数可以看清面貌。(见照片2)

极乐洞是其中的主窟,“文化大革命”中,佛像遭到人为破坏。壁中原刻有佛像一百多个,至今大多佛像已模糊不清。(见照片3)

寺内刻有金刚经、般若经等的石碑在多次破坏及风吹日晒后也已字迹模糊。(见照片4)

据兴国禅寺的主持心现大师说,兴国寺原有佛像九百余个,现只剩一百三十多个。心现师傅在三十年前来到兴国寺,从此就将保护佛像看做在自己的使命。临行时大师感慨道,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文物,或许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就会流传下去。按心现大师的理解,佛教只有在经济发达的时候才会得到发展,我们可以欣慰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佛教文化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3、兴国禅寺的民俗文化

自元代始,兴国寺在“三月三”,“九九”重阳节均举办庙会。届时四方信众来庙参拜,与寺内大师讨论佛法。寺内的大雄宝殿、观音堂、弥勒殿、对华亭、千佛崖、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吕祖洞都是人们必游之地。(见照片5)每年庙会我们都可以欣赏到风筝扎制、木版年画的制作、陶瓷加工及剪纸、鲁绣、面塑甚至织布纺纱、打铁这些工艺制作,在体会民俗风情的同时,还会有千佛山说书会民俗表演。地方特色的小吃也成庙会的另外一个特点。

千佛山“三月三”庙会历史悠久,古时是人们踏春赏花、瞻拜赶会的节日,后演变为集中展示民俗文化、颇具乡土气息的民间盛会,以展示民俗魅力、体现民俗精彩为使命,蕴含着此地由来已久的民俗风情。

景,平民百姓也来虔诚祷告,乞求神灵庇佑。为应祭祀需要,商贾便带着应时的商品进山来。从此,千佛山也就由单纯的文人登高,变成了各阶层群集的庙会了。

五、调查体会

兴国禅寺创建于隋唐时期,每一处历史文化遗存,都承载着这个城市的历史信息,是城市的历史记忆,可以说,它是城市的文脉和灵魂,起着标识城市历史,诠释城市发展进程的作用。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对于体现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品位,具有特殊的意义。历史文化遗存也是一种资源,保护好它,进而利用它推动城市的旅游事业以及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化会越来越明显。

当前,我们必须看到,我们幸存下来的历史文化遗存就那么一点,而且还是那么的不完整。即便如此,它们有许多仍然面临着随时被破坏的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在历史演变的同时永远消失。形势实在是非常之严重!历史文物就如同民俗风情一样,经历了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的洗礼依然熠熠生辉,它们的魅力正在于历史的沉淀与积累,一旦破坏将不复存在。这样做的结果,割断了城市的文脉,葬送了城市的灵魂。保护全人类的财富是每个人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必须马上行动!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四篇:行政管理专业文物民俗社会实践报告

行政管理专业文物民俗社会实践报

兴国禅寺位于济南市南约公里处的千佛山上,坐落在千佛山阴山半腰,南依峭壁,北面泉城,是千佛山的主体建筑。创建于隋开皇年间,时称“千佛寺”。唐贞观年间,经扩建,改称为“兴国禅寺”。自元代始,“三月三”,“九九”重阳节均举办庙会。明代寺院扩建,遂成香火胜地。建寺初期原有佛像一千尊,这是济南较早的佛教造像群,对研究我国隋代佛教

文化,颇有价值。

一、调查目的

增进对家乡文物与民俗的认识与了解,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意识

二、调查方式

访谈、照相、图书文献

三、调查时间

2009年1月30日——2009年2月3日

四、调查内容

通过寺内主持的讲解及各种记载资料,了解佛像的发展历史、保护情况和兴国禅寺的民俗风情:

1、兴国禅寺的发展历史

兴国禅寺创建于隋开皇年间,时称“千佛寺”。唐贞观年间,经扩建,改称为“兴国禅寺”。宋末明初,因连年战乱,寺院“殿堂蓁芜,无存一砖一瓦”。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苏贤捐资重建,大雄宝殿、天王殿及僧寮、库房等全部予以重修,殿内塑释迦牟尼、地藏王菩萨、十八罗汉、四大天王等像。清朝嘉庆至咸丰年间(公元1796一1860年)又加以修葺,并增建观音殿等建筑。现存寺庙主要是明清时格局和规模。“文化大革命”中,佛像遭到人为破坏。1979

年3月,市政府拨专款,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组织专业人员按原样进行修复,再度生辉。近几年来,全体僧众在佛底方丈的带领下,积极筹款维修寺庙,保护文物古迹。1983年,兴国禅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84年10月交给僧人管理使用,1985年1月,在这里成立了济南市佛教协会筹备办公室。1月20日,兴国禅寺僧人及周围信徒约六十人在这里举行了“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佛教活动,4月20日开始对外开放,接待四方信众及中外来宾。1987年开始修复钟、鼓楼及大雄宝殿,现已全部竣工,殿内佛像也得到修整,恢复原貌。

作为一近千年的古刹,兴国寺在历史的考验下,依然保持着最初的模样。走入其内,古树佛像经历时间的洗礼,焕发出了岁月唯有的魅力。身在其中,总不自觉的被时间的厚重所吸引,不禁感叹:历史的光彩是无以伦比的,这种独特性一经破坏就无法恢复,保护文物

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兴国寺虽经修复,基本恢复原貌,但后期的加工与灿烂文化相比总是格格不入。还记得寺口售票人员不经意向我说起,原有的一千尊佛现在只剩一百多个,可悲啊!不知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说起这句话,但我却体会到话语中无尽的无奈,即使我们现在努力,那也只是后期的恢复,原有的破坏无法复原。一个文物记载了近千年的历史,这笔财富无可估量,就像寺内师傅所说:这是全人类的宝藏,我们都应该用尽毕生心血珍爱它。

2、兴国禅寺具体文物保护情况

千佛崖,在兴国禅寺院内南侧,崖上有隋开皇七年至开皇十五年(公元587~595年)所镌刻的佛像。各佛像有的高居壁顶,有的举手可及,有的一二尊成窟,有的三五尊成区,参差错落。据记载,这些佛像雕刻精致,刀法纯熟,线条流畅,体态丰腴,栩栩如生。有的身着锦衣,有的手拈莲花,有的凝神蹙眉,有的结跏趺坐,有的合掌禅定,神

态各异,惟妙惟肖。现尚存的佛像只有少数可以看清面貌。(见照片2)

极乐洞是其中的主窟,“文化大革命”中,佛像遭到人为破坏。壁中原刻有佛像一百多个,至今大多佛像已模糊不清。(见照片3)

寺内刻有金刚经、般若经等的石碑在多次破坏及风吹日晒后也已字迹模糊。(见照片4)

据兴国禅寺的主持心现大师说,兴国寺原有佛像九百余个,现只剩一百三十多个。心现师傅在三十年前来到兴国寺,从此就将保护佛像看做在自己的使命。临行时大师感慨道,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文物,或许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就会流传下去。按心现大师的理解,佛教只有在经济发达的时候才会得到发展,我们可以欣慰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佛教文化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3、兴国禅寺的民俗文化

自元代始,兴国寺在“三月三”,”

九九”重阳节均举办庙会。届时四方信众来庙参拜,与寺内大师讨论佛法。寺内的大雄宝殿、观音堂、弥勒殿、对华亭、千佛崖、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吕祖洞都是人们必游之地。(见照片5)每年庙会我们都可以欣赏到风筝扎制、木版年画的制作、陶瓷加工及剪纸、鲁绣、面塑甚至织布纺纱、打铁这些工艺制作,在体会民俗风情的同时,还会有千佛山说书会民俗表演。地方特色的小吃也成庙会的另外一个特点。

千佛山“三月三”庙会历史悠久,古时是人们踏春赏花、瞻拜赶会的节日,后演变为集中展示民俗文化、颇具乡土气息的民间盛会,以展示民俗魅力、体现民俗精彩为使命,蕴含着此地由来已久的民俗风情。

重阳节千佛山庙会也是历12全文查看

第五篇:行政管理专业文物民俗社会实践报告

兴国禅寺位于济南市南约2.5公里处的千佛山上,坐落在千佛山阴山半腰,南依峭壁,北面泉城,是千佛山的主体建筑。创建于隋开皇年间,时称“千佛寺”。唐贞观年间,经扩建,改称为“兴国禅寺”。自元代始,“三月三”,“九九”重阳节均举办庙会。明代寺院扩建,遂成香火胜地。建寺初期原有佛像一千尊,这是济南较早的佛教造像群,对研究我国隋代佛教文化,颇有价值。

一、调查目的增进对家乡文物与民俗的认识与了解,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意识

二、调查方式

访谈、照相、图书文献

三、调查时间

XX年1月30日——XX年2月3日

四、调查内容

通过寺内主持的讲解及各种记载资料,了解佛像的发展历史、保护情况和兴国禅寺的民俗风情:

1、兴国禅寺的发展历史

兴国禅寺创建于隋开皇年间,时称“千佛寺”。唐贞观年间,经扩建,改称为“兴国禅寺”。宋末明初,因连年战乱,寺院“殿堂蓁芜,无存一砖一瓦”。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苏贤捐资重建,大雄宝殿、天王殿及僧寮、库房等全部予以重修,殿内塑释迦牟尼、地藏王菩萨、十八罗汉、四大天王等像。清朝嘉庆至咸丰年间(公元1796一1860年)又加以修葺,并增建观音殿等建筑。现存寺庙主要是明清时格局和规模。“文化大革命”中,佛像遭到人为破坏。1979年3月,市政府拨专款,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组织专业人员按原样进行修复,再度生辉。近几年来,全体僧众在佛底方丈的带领下,积极筹款维修寺庙,保护文物古迹。1983年,兴国禅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84年10月交给僧人管理使用,1985年1月,在这里成立了济南市佛教协会筹备办公室。1月20日,兴国禅寺僧人及周围信徒约六十人在这里举行了“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佛教活动,4月20日开始对外开放,接待四方信众及中外来宾。1987年开始修复钟、鼓楼及大雄宝殿,现已全部竣工,殿内佛像也得到修整,恢复原貌。

作为一近千年的古刹,兴国寺在历史的考验下,依然保持着最初的模样。走入其内,古树佛像经历时间的洗礼,焕发出了岁月唯有的魅力。身在其中,总不自觉的被时间的厚重所吸引,不禁感叹:历史的光彩是无以伦比的,这种独特性一经破坏就无法恢复,保护文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兴国寺虽经修复,基本恢复原貌,但后期的加工与灿烂文化相比总是格格不入。还记得寺口售票人员不经意向我说起,原有的一千尊佛现在只剩一百多个,可悲啊!不知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说起这句话,但我却体会到话语中无尽的无奈,即使我们现在努力,那也只是后期的恢复,原有的破坏无法复原。一个文物记载了近千年的历史,这笔财富无可估量,就像寺内师傅所说:这是全人类的宝藏,我们都应该用尽毕生心血珍爱它。

2、兴国禅寺具体文物保护情况

千佛崖,在兴国禅寺院内南侧,崖上有隋开皇七年至开皇十五年(公元587~595年)所镌刻的佛像。各佛像有的高居壁顶,有的举手可及,有的一二尊成窟,有的三五尊成区,参差错落。据记载,这些佛像雕刻精致,刀法纯熟,线条流畅,体态丰腴,栩栩如生。有的身着锦衣,有的手拈莲花,有的凝神蹙眉,有的结跏趺坐,有的合掌禅定,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现尚存的佛像只有少数可以看清面貌。(见照片2)

极乐洞是其中的主窟,“文化大革命”中,佛像遭到人为破坏。壁中原刻有佛像一百多个,至今大多佛像已模糊不清。(见照片3)

寺内刻有金刚经、般若经等的石碑在多次破坏及风吹日晒后也已字迹模糊。(见照片4)

据兴国禅寺的主持心现大师说,兴国寺原有佛像九百余个,现只剩一百三十多个。心现师傅在三十年前来到兴国寺,从此就将保护佛像看做在自己的使命。临行时大师感慨道,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文物,或许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就会流传下去。按心现大师的理解,佛教只有在经济发达的时候才会得到发展,我们可以欣慰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佛教文化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3、兴国禅寺的民俗文化

自元代始,兴国寺在“三月三”,“九九”重阳节均举办庙会。届时四方信众来庙参拜,与寺内大师讨论佛法。寺内的大雄宝殿、观音堂、弥勒殿、对华亭、千佛崖、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吕祖洞都是人们必游之地。(见照片5)每年庙会我们都可以欣赏到风筝扎制、木版年画的制作、陶瓷加工及剪纸、鲁绣、面塑甚至织布纺纱、打铁这些工艺制作,在体会民俗风情的同时,还会有千佛山说书会民俗表演。地方特色的小吃也成庙会的另外一个特点。

千佛山“三月三”庙会历史悠久,古时是人们踏春赏花、瞻拜赶会的节日,后演变为集中展示民俗文化、颇具乡土气息的民间盛会,以展示民俗魅力、体现民俗精彩为使命,蕴含着此地由来已久的民俗风情。

重阳节千佛山庙会也是历史悠久。深秋季节,满山红叶流丹,黄花撒金,松柏泻翠,于山巅“赏菊崖”上正可欣赏宜人美景,所以每年“九九”重阳节,便有大批文人骚客,携茱萸酒,拎菊花糕来登山赏菊。元代曾定三月三、九月九于各州县通告祭祀三皇——伏羲、燧人、神农。此间,寺内僧人举办佛事活动,香烟缭绕,经声佛号,钟磬扬韵。是日,达官贵人,善男信女,咸来焚香叩拜,然后游山赏景,平民百姓也来虔诚祷告,乞求神灵庇佑。为应祭祀需要,商贾便带着应时的商品进山来。从此,千佛山也就由单纯的文人登高,变成了各阶层群集的庙会了。

五、调查体会

兴国禅寺创建于隋唐时期,每一处历史文化遗存,都承载着这个城市的历史信息,是城市的历史记忆,可以说,它是城市的文脉和灵魂,起着标识城市历史,诠释城市发展进程的作用。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对于体现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品位,具有特殊的意义。历史文化遗存也是一种资源,保护好它,进而利用它推动城市的旅游事业以及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化会越来越明显。

当前,我们必须看到,我们幸存下来的历史文化遗存就那么一点,而且还是那么的不完整。即便如此,它们有许多仍然面临着随时被破坏的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在历史演变的同时永远消失。形势实在是非常之严重!历史文物就如同民俗风情一样,经历了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的洗礼依然熠熠生辉,它们的魅力正在于历史的沉淀与积累,一旦破坏将不复存在。这样做的结果,割断了城市的文脉,葬送了城市的灵魂。保护全人类的财富是每个人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必须马上行动!

下载行政管理专业文物民俗社会实践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政管理专业文物民俗社会实践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报告1 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百年大计,以人为本。企业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企业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当代社会,面......

    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报告6篇 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报告1 (一)宽松而愉快的培训2月6日,我们到洪山路营业厅报到,然后被通知:2月15日上午9点到汉口总部去培训。当我们到湖北移动总......

    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报告(大全五篇)

    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本人王成,在天辰生物有限公司财务部实习,并兼处理采购部的有关工作。 在财务部,主要负责帐单和凭证的核对,对金碟k3财务系统也有一定的接触。采购部方......

    行政管理专业寒假社会实践报告(5篇)

    行政管理专业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在现在社会,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行政管理专业寒假社会实......

    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公司社会实践报告(精选合集)

    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公司社会实践报告在当下社会,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行政管......

    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报告我在长沙移动宁乡分公司财务部实习,并兼处理采购部的有关工作。 在财务部,主要负责帐单和凭证的核对,对金碟K3财务系统也有一定的接触。采购部方面,负......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政府对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共管理体系,以及公共管理硕士(MpA)在我......

    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企业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 一、实习概述 经过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在**公司开始工作实习。工作实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