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读后感(精选)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毛泽东同志在这篇讲话中,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详细分析了这十大关系的利害关系,提出了要调动党内党外、国内外一切直接和间接的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很清晰地分析了当时的国情,并指出发展的重要性,还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的眼光指出发展的正确道路,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见解和思想,例如在处理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上,要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思想;在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的关系时,注重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要适当下放权力,体现了管理体制改革的思想等,这些思想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毛泽东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的发展中,不能完全参照其它国家的发展模式,照搬照抄,不能坚持错误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要有所取、有所舍,对于先进、科学、正确的技术、文化等要借鉴与学习,而对于腐败、非科学、错误的东西要坚持抵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例如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不能片面的重视重工业的发展而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要有计划、有比例的发展,不能像苏联一样只注重重工业的发展,而把农业、轻工业给忽略了。毛泽东同志总结了他们的经验和教训,把中国的具体国情与马克思主义普遍性真理相结合。
在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上,最重要的是发展,即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国防的发展等,而发展靠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经济发展了才能拉动其它事业的发展。
在文章中毛泽东同志表明,要站在整体的眼光看世界,要注重整体利益也不能忽略局部的利益,在处理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上,要平衡工业发展的格局,大力发展内地工业;在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的关系上,不能只顾一头,必须注重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在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既要注重整体利益,也要给予地方一定的独立性,兼顾地方利益;在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绝对不能搞大汉族主义,要重视少数民族,注重民族团结;在处理党和非党的关系的关系上,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团结一致、荣辱与共”的方针政策,与其他党派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在处理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上,不能一味强调杀,要把反革命变成革命;在处理是非关系关系上,要分清是非,而对于犯错误的同志,要采取“惩前瑟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等。在解析这些关系上,毛泽东同志不仅仅是站在全局的角度,对于每个个体、每个人民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极力反对官僚主义,大力倡导群众路线,关心群众生活,积极维护群众的利益。
读这篇文章,更让我体会了毛泽东思想的博大精深,毛泽东个人的人格魅力。我国有别于苏联模式的经济建设正是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初有益的探索。毛泽东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为今天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作了一定的准备,为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奠基石。《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尤其体现了毛泽东的人格魅力。一句“道路总是曲折的,但前途总是光明的。”的话就足以看出他个人对于将要遇到的困难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对于未来的美好展望,作为国家领导人,他的讲话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对于调动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一切直接的、间接地积极因素具有重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我们在大学已经走了近乎一半的路,虽然我们现在会遇到很多困难,道路总是曲折的,但前途总是光明的,相信在经历磨练之后我们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在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初有益的探索。《论十大关系》涉及我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本文主要从毛泽东探索有别于
苏联的经济模式这一方面谈一点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建国初期,因为国内国外、主观客观等一系列因素,我们学习和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来搞我国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学习与模仿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选择。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是二、三十年代苏联实行“一五”“二五”计划中逐步形成的,是在国际形势日益恶化,新的世界大战日益逼近,严重威胁社会主义苏联的生存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后有限的实践经验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设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
1、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实行了以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为前提,以重工业包括国防工业优先发展为核心的高速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
2、在经济制度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并实行与之相适应的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
3、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由国家行政手段调节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在运行机制上排斥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这一模式在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战中曾显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1940年初步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用10年左右时间,跑完了欧美先进工业国家100年的工业化路程,并在50年代初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这更增强了对我国的吸引力。因而我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化三改”过程中引进了苏联的经济模式。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基本形成了,它明显带有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的目标与苏联相同即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以行政调节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体现在:国民经济只剩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分为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两个层次;取消市场,实行粮棉等重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以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生活;分配领域中实行低消费,高积累并趋于平均主义。
但是毛泽东从来就不是个教条主义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始终认为苏联的建设是先例可循,但不能照搬苏联经验,应该从中国实际出发。证实毛泽东这种态度的最好实例,就是中国走了条和平的而有别于苏联的镇压和剥夺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思想就愈来愈明显。《论十大关系》就是这一思考的重要成果。毛泽东曾说过:“建国后,前8年照抄外国经验,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应中国的路线,开始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他还说“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就是同苏联作比较。除了苏联办法以外,是否可以找到别的办法比苏联、东欧各国搞得更快更好”。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总结批判充分暴露了苏联模式的弊端。毛泽东“以苏为鉴”的思想更加明确了,如何避免苏联走过的弯路和如何突破苏联模式的问题便提上了议程。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们还想走?”提醒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要引以为戒。
促使我国必须突破苏联模式更强烈的动因,则是仿效苏联给自己带来的诸多问题。我国采用苏联经济模式在“一五”计划期间对有效地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重点项目建设,对发展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保证市场稳定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一五”后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经济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这种模式的弊端就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体现在:
1、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难以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拖了生产力发展的后腿;
2、在经济管理工作中,中央集中过多,国家统的过死,压抑和限制了地方企业的积极性和机动性;
3、在经济运行中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调节作用,既影响了流通又影响了生产;
4、在分配上存在着重积累轻消费的现象,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些都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说明苏联模式已不能适应包括苏联自身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有别于苏联的具有自己特点的中国经济模式。主要有:
1、在工业化道路上,不是以重工业挤轻工业和农业,而是农、轻、重协调发展。苏联工业化道路是以重压轻,以重挤轻,用剥夺农民的办法,通过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剪刀差实现高积累来发展农业,结果造成重工业的片面发展和农业、轻工业的落后。中国“一五”计划
第三篇:论十大关系毛泽东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毛泽东读后感
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当代青年读过几本马克思的原着?重燃恰同学少年般五四的激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绕不开毛泽东,自己也开始自觉的读些毛泽东的着作,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中国建设的探索,更好的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进程和当代的国情。前两天,刚拜读了《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一文,是毛泽东花一个半月,听取中央政府34部门的工作回报后,在1956年5月2号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做的报告。从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等十个方面论述当时中国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主要的问题。本文应该属于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积极探索。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毛泽东深刻的认识到重工业对一个后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只有拥有独立的工业体系,才能不受制于人。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50年代末中俄关系的恶化,就体现要想不受制于人,必须有自己的高科技体系和工业体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沿海的地区要利用好原有的工业基础,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处于战争布局的考虑,要平衡工业分布,新建的工厂要大部分放在内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毛泽东重视经济建设,降低军费,裁军。保证国家的财政更多的用于经济的建设。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重要基础,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需要的良好的国际环境的保证。同时毛泽东尤其重视核技术的发展,重视高精尖国防工业的发展。军工技术的进步,同样促进民用技术的发展。特别就是民用大客机运10,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并试航成功。
十大关系中,从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个人的关系都是关于经济的,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中间都透漏着经济的因素。
十大关系,亦可谓十大矛盾。如何解决这些关系,不光是建国初期面临的问题,也是现在将来都存在的问题,而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已给我们指明了基本方向。它不但适用于过去,也适用于现在和未来。在国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历史是辩证的,人生也是辩证的。作为大学生,我们也需要处理身边的种种关系。学习、工作与休闲娱乐关系,必须适当分配时间和精力。学习工作两不误,两者互相促进,适当的休闲娱乐能够促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毛泽东虽然有这么好的理论,但还是犯了重大的错误,如文革中的冲击公检法机关,无政府主义思潮。造成社会动荡。这说明,只有好的理论是不行的,还是要看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落实良好的政策。这也我从十大关系学到的比较重要的一点。
第四篇: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读《论十大关系》
记得读邓小平传的时候,小平同志就特别提到毛主席的这篇《论十大关系》,认为这篇文章格外的重要。
我记得在高中的时候,就为毛泽东思想的魅力所折服,收藏了毛泽东选集五卷。这篇《论十大关系》在第五卷,现在第五卷已经买不到了。在整个第五卷中,这篇文章有重要的意义。如今我们国家的一些政治制度,一些基本原则都体现了《论十大关系的思想》:如经济建设与国防,中央与地方,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民族问题,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问题。应该说,这篇文章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将建党尤其是建国以来的探索、成就、经验、教训,总结积淀下来,成为我们的最高政治纲领,它们的意义不亚于美国的独立宣言。
“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整篇文章贯彻的总的思想。我们不难联想起《中国各阶级的分析》和《论持久战》中寻求一切有利的力量,分化、孤立、削弱反动力量的方针。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反戈一击有功;就是对这种思想的一种凝练。
这篇文章的国际背景主要是借鉴总结苏联的经验教训。不难发现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在十大关系的第十大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中“我们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如今很有人攻击我们在文革那个年代,封闭保守、闭关锁国;认为毛主席在这个问题上是错误的。我觉得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看,第一,那个时候西方国家实施全面的对华封锁政策,即使是我们想学,也是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那个国际条件的。另一方面实行文化封锁,动不动就扣崇洋媚外帽子的主要是江青这些人。他们利用,放大了毛主席的错误。回顾这段历史,我们痛心的发现毛主席放弃改变了自己很多正确的观点、作风、政策,比如由反对搞个人崇拜到提倡;由党内民主的作风走向动辄对人进行斗争;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向以阶级斗争为纲。这给全国全民族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也给我们的法制建设,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改革提供了条件。
有人说这样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章的全部正确,一个字都不能改。像林彪说的那样“毛主席说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字顶一万句”我不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态度。批判继承这样的思路才是对头的,其中有这样一段“我们这两条缺点,也是优点。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从发展的观点看,这并不坏。穷就要革命,富的革命就困难。科学技术水平的国家就骄傲的很。我们是一张白纸,正好写字。”我认为这样的估计是有偏差的。现在很多学者都提出:实践证明,落后,一穷二白,往往不仅仅是经济、科学技术的落后。它们与落后的文化思想紧密相关。在文革期间,人们对知识、历史的蔑视与破坏,到目前为止人们法制观念的淡漠,以至于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还不足以引发人们的深思吗?药家鑫事件对于当今社会法律的冲击,不正是这样的证明吗?豪车里面是如此没有人性的灵魂……我们有这两千多年的封建官僚文化的历史,如今的包二奶其实并不是新东西,它在本质上就是古代的小妾。高考制度下我们分明可以看见范进、孔乙己的身影。薄弱的法制观念、对知识价值的不信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发展。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解放思想。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既要注重经济发展,又要注意文化、国防、教育这些问题的统筹兼顾,在这样的认识背景下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科学发展观。
毛主席曾经旗帜鲜明的提出实事求是,而看如今很多的视察,都变成了形象工程。我不禁想说,人人都对落后的文化、社会丑恶现象战斗,去坚持真理,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好更强大。美国总统曾经说过“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火炬已经传到新一代的手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新一代应该有这样的豪情“铁肩担道义,未来
舍我其谁”。
第五篇: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十大关系中,从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个人的关系都是关于经济的,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中间都透漏着经济的因素。且其中的论述多是十分恰当的,至少我是没有找出太多的漏洞。同时对我们当前的经济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如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毛泽东的平衡工业布局是多么的相似。军费每年的保持10%以上的增长,重视自主的高精尖武器的研发,不是和毛泽东搞核武器的劲头不是一样的嘛。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路,重视高技术重工业的发展不又是一样了吗?
十大关系,亦可谓十大矛盾。如何解决这些关系,不光是建国初期面临的问题,也是现在将来都存在的问题,而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已给我们指明了基本方向。它不但适用于过去,也适用于现在和未来。在国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历史是辩证的,人生也是辩证的。作为大学生,我们也需要处理身边的种种关系。
学习、工作与休闲娱乐关系,必须适当分配时时间和精力。学习工作两不误,两者互相促进,适当的休闲娱乐能够促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必须权衡,个人价值离不开集体价值。只有在集体与个人之间寻找交点,通过个人利益调动人的积极性,能够促进集体利益更大更优;而集体利益的扩大与优化,能够提供个人更好的发挥平台。
再者,关系既是复杂,又是简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我们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必须了解的学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立,有赖于和谐的人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