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关键词交易网2014年(第二届)3G关键词大型投资交易会(共5则)

时间:2019-05-12 18:1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关键词交易网2014年(第二届)3G关键词大型投资交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关键词交易网2014年(第二届)3G关键词大型投资交易会》。

第一篇:中国关键词交易网2014年(第二届)3G关键词大型投资交易会

中国关键词交易网2014年(第二届)3G关键词大型投资交易会

自关键词产品推出以来,关键词市场不乏投资者,很多人从当初购买时的绝对自信与豪情万丈,到久持不下,迟迟难以卖掉,往往都石沉大海,无声无息。很多时候,付出多少,跟得到的回报不尽相同。不是因为你付出的不够,而是方式没有选对。

中国关键词交易网国内最大、最专业的关键词交易平台,继《2014年国内首届3G关键词大型投资交易会》成功举办后,近日又联手国内众多投资平台、融资平台倾力合作,将于8月8日隆重举办《2014年第二届3G关键词大型投资交易会》。

本届《2014年第二届3G关键词大型投资交易会》依然由老牌的合作伙伴,融资网等知名平台鼎立支持,共邀投资商亲临洽谈移动互联网发展大计,为更多的关键词投资者寻找更佳的投资买家,共同推动关键词转让市场的繁荣发展。

近几年,随着传统行业的投资降温,热钱流出到科技行业,移动互联网可谓是投资最热的新兴热点,并在国际上获得最高的认可,享受各国政府的政策扶持,众多新起的移动互联网公司迅猛发展,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佼佼者。

据统计,2013年1月-2014年5月,全球有数万家移动互联网公司获得资本融资。其中,千万级别的投资在600家以上,过亿的投资有近百家,百万级别的更是不胜枚举。很多新兴公司在获得巨额融资后一夜翻身,摇身为上市做准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国内众多搜索引擎抓住了最好的发展机遇,把开拓市场转变为开拓用户,通过与用户的合作,既能把关键词定位于行业内的客户,更把购买关键词的客户牢牢抓住,变成忠实的用户,既拓展了市场,又赢得了用户,更获得了资金,从而让这些二三线的搜索引擎服务商得以生存。

2014年,注定是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宜搜搜索作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领头羊,率先凭借用户优势,推出推广服务,实现市场的用户变现,让宜搜的关键词用户享受投资的价值。在未来是发展中,宜搜凭借推广服务将于百度比肩。

易查搜索紧跟宜搜的脚步,在宜搜推出后,公司内部多次商讨推广上线的时间,不出意外,易查将在2014-2015年度推出他们的推广服务。届时,广告主的投资成本逐渐增加后,必然会转身投资购买关键词的置顶广告,前期的投资者将会享受数十倍乃至数百倍的投资回报。关键词的热门紧俏,会让以往的非议、争论、退款闹事,将在推广上线后,灰飞烟灭,不复存在。

通用网址/无线网址类关键词,成为今年最热的投资,关键词注册已经绝非当日,很多好的关键词已经注册不到,而最新通知,通用网址/无线网址将会于8月2日晚间全线涨价,精品类关键词价格上涨一倍多,市场热度可见一斑。

中国关键词交易网作为关键词转让行业的引领者,每一届的活动都成绩颇丰,备受行业关注与同行效仿,我们将会尽全力举办每一届盛会,帮助更多的用户,出售更多的关键词,我们是最专业的关键词中介平台,我们为您提供最专业的关键词交易服务。

第二篇:2014年上半年3G关键词大型投资交易会

大会将邀请众多业界资深知名投资机构负责人与移动互联网的企业家,通过主题演讲及专场讨论等多种形式,围绕各个细分领域对3g关键词进行深入分享与探讨。各行业实力精英投资商前来投资洽谈移动关键词,为投资移动互联网的中小客户群体发展自己的流动性和现金储备及国内关键词交易转让市场文明发展。

中国移动互联网相关产业规模已经超过9000亿元,3G用户达到2.3亿人,整个移动互联网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巨大的成长潜力吸引大量资本进入,投资活跃度保持上升,移动互联网成为最大的投资热点领域。日前,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投资回报期,中国58关键词交易平台也将在下月中旬迎来2014年综合上半年第一届关键词推介投资交易大会,中国58关键词交易平台报名即日开启,届时会有哪些交易让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58关键词交易平台将对3g移动互联网:儒豹顶告、中搜关键词第三代搜索引擎、移联名商、明复移动、宜搜顶告、易查顶告、易查云立方、信息名址、通用网址、无线网址、三搜关键词、投资中国、域名等,进行专业,权威,公正的关键词出售转让服务。

针对移动互联网投资分析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行业相关产业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分析、行业区域市场分析、行业细分市场分析、行业竞争主体分析、行业内涵简介、行业发展环境分析、行业供需现状分析、行业经济运行分析、行业市场销售策略分析、行业市场前景评估、行业市场风险评估、行业区域市场投资销售机会分析、行业细分市场投资销售机会分析等。揭示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投资进入/退出壁垒,判断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投资销售机会,并给出最终的投资销售建议。对3g移动行业背景、行业宏观发展环境、微观发展环境、相关产业、地理位置、资源和能力、SWOT、市场详细情况、销售策略、财务详细评价、项目价值估算等进行分析研究洽谈交易。

本届移动互联网投资大会特别邀请到了国内外活跃的400余位投资精英以及移动互联网创业新锐,为众多移动关键词投资人士提供一场分量十足的创丰收盛宴。

新闻来源 关键词交易58yici.com

第三篇:2005中国通信产业十大关键词

2005中国通信产业十大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电信普遍服务(★★★★)专家点评: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关于电信普遍服务的定义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做出的,即: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能以承担得起的价格享受电信业务,而且业务质量和资费标准一视同仁。它传达了普遍、平等、可支付三个方面的基本含义。正是由于电信普遍服务蕴含着保障基本人权,促进社会公平,平衡区域发展的丰富内容,它才成为各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致力追求的目标和重要的职责所在。电信普遍服务是对2005年“世界电信日”主题的最好诠释。

“行动起来,创建公平的信息社会”是今年世界电信日的主题,电信普遍服务成了它最恰当的注脚。事实上,从2002年的帮助人们跨越数字鸿沟,2003年的帮助全人类沟通,再到2005年的创建公平的信息社会,“公平”永恒不变,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电信日的致辞中说,我们应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让所有人都能从教育、医疗、贸易和环境保护之中受益”,而电信普遍服务政策所设定的使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能享受电信服务的政策目标,平等的服务质量和资费的衡量标准,以普遍服务基金为主体的补偿机制,无一不是为实现创建公平的信息社会这个宏伟蓝图所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

今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解决农村通信的普遍服务问题更进一步成为贯彻中央战略部署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而目前的村通工程正是实现普遍服务的重要手段。

“十五”期间,我国电信普遍服务的目标是:到2005年,行政村“村村通电话”的比例由2000年年底的80%提高到95%;乡镇通电话的比例达到100%。为实现这一目标,从2003年起信息产业部开始正式起草村通工程实施方案,2004年初,下发《关于在部分省区开展村通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定六家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启动村通工程一期试点工作,2004年8月启动第二期试点工作,2005年2月正式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动村通工程。截止2005年10月底,我国行政村通电话的比例已经达到95.6%,提前两个月完成了电信业“十五”计划的发展目标。

我国电信普遍服务的远景目标是在2010年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乡镇能上网”,行政村通电话率接近100%,同时保障乡镇接入互联网的能力;在2020年基本实现“家家通电话、村村能上网”,让城市低收入者家庭、落后地区和广大农村家庭能够以普遍能接受的价格享受到相同质量的最基本的电信服务。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除继续深入实施“村通工程”,更重要的是建立起电信普遍服务的长效机制,建立普遍服务基金,为电信普遍服务提供持久的资金来源和制度保障。2005年,也是我国电信普遍服务进程的关键一年。

“十五”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为“十一五”奠定了基础。“十一五”提出的“乡镇能上网”的目标,把我国电信普遍服务的内容扩展到数据业务。从各国电信立法规定的情况看,电信普遍服务涉及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普通电话业务、紧急电话业务、公用电话业务、电话查询业务、针对残障人士和低收入者的特服服务、接线业务、号码簿辅助业务、信息业务等。此外,还包括数字传输、非对称数字环路(ISDN)业务、租线业务。可以说,这些业务都是最基本的电信服务,也一直是世界各国电信普遍服务政策的基本内容。目前,我国提出基本话音业务的普遍服务与互联网数据业务的普遍接入相结合的中期目标,意味着我国电信普遍服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加强有关电信普遍服务的法律法规与制度建设。今年4月,《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深化电信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电信普遍服务基金。”根据村通工程试点工作积累的实际经验,结合对国外电信普遍服务政策的研究成果,目前,信息产业部正在加紧制订《电信普遍服务管理办法》和《电信普遍服务基金管理办法》,配合财政部等有关部委加快建立电信普遍服务基金的步伐,为村通工程提供长效保障机制,为我国电信普遍服务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

今年,信息产业部还提出了电信普遍服务三大驱动力--政策驱动、技术驱动和市场驱动的精彩论断,其中,政策驱动包括健全法律体系、加强规划管理和完善监管制度,技术驱动是鼓励技术创新,发展低成本、广覆盖、低功耗和易维护的实用技术,市场驱动则是推动普遍服务基金建设,规范电信普遍服务基金的来源、征收方法、使用范围等,运用市场激励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我国电信普遍服务的未来展望

电信普遍服务是《电信法》立法的重要内容,《电信法》将通过对电信普遍服务的范围、成本补偿机制、义务承担者的选择,以及电信普遍服务的管理机制等的规定,为普遍服务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建立电信普遍服务基金是未来我国普遍服务政策的核心内容。大多数国家选择由电信运营商根据其业务收入的一定比例来缴纳普遍服务基金。普遍服务基金主要为两类项目提供补贴,一类是已建项目,即已经建成,但是亏损运营的网络;第二类是建设新的网络。在提供补贴之前,需要确定是否需要为这些项目提供补贴,以及贴额数额是多少。普遍服务基金的管理独立于电信运营商,通常由单独设立的普遍服务基金管理机构进行。政府对普遍服务基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应当坚持WTO所要求的透明、公开、竞争中立原则。

电信普遍服务政策还将在技术中立的原则下,在技术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上,鼓励运营企业采用更加经济适用的技术手段,鼓励电信设备厂商开发、研制更多适用于电信普遍服务的设备和技术,促成科研部门、设备厂商、业务运营商在电信普遍服务上的通力合作。

在突尼斯召开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第二阶段会议刚刚结束,为缩小数字鸿沟提供资金支持成为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相信电信普遍服务的实施将为创建公平的信息社会,弥补数字鸿沟做出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之二:IPTV(★★★☆): 专家点评: 概述

2005年,IPTV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国内两大固网运营商开始了IPTV的相关测试,并在一些城市进行试验。电信设备商也对IPTV寄与厚望,期望能在这一新的业务领域得到更多的回报。

尽管IPTV被一再提及,但是业内并没有产生一个关于IPTV的确切统一的定义。从IPTV的产生和在国外的发展情况来看,IPTV就是“TV over IP”,即以IP方式承载电视业务。这种定义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提供的是电视类业务;二是基于IP技术,通过宽带网络传送业务。从广义来看,IPTV业务与接收终端无关,用户可以在任意形式的终端上使用这一业务,如STB+电视或者手机、PDA等,从狭义上来看,通常所说的IPTV就是专指以STB+电视机为终端、宽带电信网络为承载的视频业务。从IPTV的定义可以看出,IPTV融合了传统电视和互联网的相关特性,可以视为传统电视业务、电信新兴业务的结合体。对于传统电视运营商来说,IPTV的出现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部署IPTV业务为用户提供全新的应用以及丰富的业务将是增强竞争能力,提高盈利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消费者来说,IPTV则提供了不同于传统电信和电视业务的新体验。

IPTV是一个链条很长的产业,主要参与者包括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视频业务提供商、网络运营商、设备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和用户。从全球IPTV的发展来看,基本都是以网络运营商为主导力量,这是由于网络基础设施提供商具有天然的垄断性。而内容的提供也在IPTV产业链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IPTV的产业链是以内容和网络为双核心的产业链,拥有网络资源和拥有内容资源的提供商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IPTV的发展。IPTV为运营商带来了机遇

在我国,电信运营商发展IPTV业务的最大动力是由于收入增长上的乏力。一方面,传统的话音业务在移动通信、VoIP等新技术新业务的冲击下开始萎缩;另一方面运营商大力发展宽带网络,却没有从中得到足够的收益,宽带的赢利方式还局限在接入费用的收取上,运营商急需寻找新的盈利手段,借助IPTV业务,电信运营商可以增加收入,同时由于宽带接入的发展快于宽带业务的发展,用户的增长速度开始趋缓,IPTV的兴起又为电信运营商继续发展宽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遇;第三,宽带接入的繁荣并没有带来内容服务上的繁荣,宽带网络上的业务和应用多数还停留在窄带时期,宽带用户的消费需求远远没有满足;最后,IPTV扩展了电信业务的使用终端,这大大扩展了电信运营商的用户群体。据CNNIC 2005年1月统计表明,我国上网计算机总量为4610万台,而我国电视总量预计已经超过3亿台。通过增加STB,把现有电视转化为综合型信息终端,将不仅满足不善于使用电脑的用户对个性化定制节目、互动娱乐以及高速互联网接入的业务需求,而且解决了家庭中共用计算机的冲突和不方便等问题。

作为一种基于宽带网络的交互式视频业务,IPTV为电信运营商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电信运营商发展IPTV能够促进宽带接入的继续发展,既满足了用户的消费需求也增加了收入,同时IPTV的出现也为运营商从传统电信服务商向新型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创造了条件,可以籍此建立更为稳定的竞争优势。发展IPTV面临着巨大挑战

IPTV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障碍,政策管制、网络改造、市场竞争环境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IPTV的发展。

我国电信运营商发展IPTV首先面临着政策管制上的挑战。按照目前的管制情况,固网运营商要想在宽带上经营IPTV业务,必须获得广电总局核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以及信息产业部核发的“增值业务许可证”,双许可证的制度阻碍了电信运营商直接取得IPTV的运营资格。目前全国唯一一张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发给了上海文广。电信运营商只能通过合作的方式开展IPTV业务。

除了产业政策的问题之外,我国电信运营商开展IPTV业务还将面临着以下的挑战:

网络改造和升级问题,从网络状况来看,尽管我国的宽带骨干网已经基本上建设完成,但是目前的宽带接入条件尚不能完全满足IPTV发展的需求,为了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内容,对我国现有的宽带接入进行升级改造将是十分必要的,这将需要大笔的投资。

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问题,如果缺乏好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运营商的投资得不到有效回报,对运营商来说将会得不偿失。国外通行的三重服务的业务模式至少在目前在我国是无法推行的,但是也可以作为电信运营商推广IPTV的一个借鉴,至少可以形成宽带和IPTV的双重捆绑服务。而探索有效的盈利模式,制定合理的业务资费都是在开展业务之初需要解决的问题。

差异化服务的问题,IPTV可以提供几类不同的业务,一般而言,电视类业务如直播电视、点播电视是发展初期的主要业务,如果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直播电视与现有的广电业务区别不大,点播业务资费超过了用户日常购买碟片的水平,用户可能就不会选择IPTV;而在我国,对电视内容的管理非常严格,盗版的现象又屡禁不止,因此电信运营商在部署IPTV时,如何实现与现有业务提供者之间的差异化服务非常重要。国内发展态势及未来展望

从2003年开始,我国的IPTV产业开始起步,产业链上各层面的设备提供商都在积极备战,与此同时,我国两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也开始进入IPTV的运营领域。2004年是电信运营商与设备厂商探讨和准备期,而进入2005年,自上海文广拿到广电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之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分别与上海文广进行合作,开始在一些城市进行试验,推广IPTV业务。5月份上海文广与网通合作以哈尔滨为试点,进行IPTV业务的商用试验。中国电信也经过了多次测试,在上海开通了IPTV的商用试验。至2005年9月底,中国电信跟上海文广的IPTV试点范围已经由原先17个城市扩大到了23个城市,而中国网通与上海文广合作的试点城市也扩至20个左右。电信设备商也在积极备战IPTV,在十月份的通信展中,国内多数设备制造企业均推出了IPTV的解决方案,以高姿态亮相通信展。与此同时,相关科研机构也开始了IPTV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制定。

整体看来,我国IPTV已经进入了业务导入期。IPTV的出现对现有的电信业务网络和媒体传播机制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带给产业链上各个参与者利益的同时,也为监管机构带来了管制上的难题。“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在各方利益主体的驱动下,加以监管政策的放松,相信IPTV在国内将会有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之三:网络融合(★★★★☆)专家点评:

随着2005年年终脚步的邻近,中国通信产业又将划上一个圆满句号。如果要为这年的通信产业挑选十大关键词,网络融合自然少不了。这里说的网络融合,重点是三网融合。

(一)三网融合写进十一五规划

在刚刚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政府首次将“三网融合”写入其中:“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但对中国通信业乃至整个IT产业发展走向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信号。它说明:第一,政府将在政策上主导、引领和推进网络融合,政府决心打破横亘其中的体制壁垒。早在8年前国内就提出过电信网、互联网、广电三网融合,后来的《电信条例》内容也有这种意向。这么多年,虽然“三网融合”在技术上已经不成问题,融合的大框架也曾确立,终因事关体制分割矛盾,触及某些利益群体,加上中国电信拆分,三网融合如今仍未实现。第二,在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信息化将迈入一个新台阶,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将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世界信息化进程同步,我国ICT技术将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产业迅速走向融合,这是一个机遇。把握了这个机遇,整个ICT产业,包括电信业、互联网业、广电业都有好的发展环境。第三,十一五规划强调社会和谐发展,和谐发展也意味着产业的发展有序。有效竞争,合作多赢是国内通信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做大做强的基本思路,也是“走出去”的指导原则,网络融合符合这种大思路。三网融合有利ICT产业发展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三网融合是必然趋势,并成为世界性潮流,它已经在国际上引起业界的极大关注,各国已为此纷纷放松电话业、互联网和广电业的管制,允许它们互相渗透、互相竞争。

在我国,三网融合更是社会信息化和ICT产业发展的需要。在十一五规划期间,电信,广电和互联网企业都面临转型的重大挑战和变革。转型是为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转型为网络融合带来了契机。通过融合,可以充分整合资源,理顺产业关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推动ICT生产力的健康发展。

未来5-10年内,数据通信将取代语音通信成为通信流量的主流,网络通信中的多媒体、流媒体将成为广泛使用的常规形式;而在这些大趋势下,宽带化和“三网融合”将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都以宽带传送为基础,共用宽带。

(二)三网融合是一场革命

三网融合,实际上是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引起的一场革命。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宽带业务的推广,三网融合除有效整合各类网络资源外,还将创新商业模式,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各种业务需求,提高信息产业的整体水平,为社会经济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提供基于IP技术和具有融合能力的多平台、多业务、多终端的新型网络。这种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既不同于传统电信网,也不同于传统广播电视网。

对此,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早就指出,三网融合是信息技术革命导致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既定的方针,讨论这个问题,决不仅仅是政策或技术的选择问题,重要的是要抓住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新的历史机遇。改革开放以来,信息基础设施由于采用新的技术,已经实现了一次跨越式发展。光通讯和互联网基础的迅猛发展,为三网融合创造了新的技术基础。为新的增值信息服务提供了空前强大的平台,并正在开拓出新的无限的商机,我们必须抓住这次机遇,力争实现第二次跨越式发展,缩小数字鸿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我们必须认识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的紧迫性,不能因为体制、政策的原因和认识的差距使我们痛失良机。

(三)三网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

尽管“三网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但要真正实现“三网融合”还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由于三网业务的定位不同,不同行业、不同网络之间的利益主体不同,三大网络标准不统一,以及当前网络信息资源开放不够等,三网融合至少涉及业务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乃至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的融合等,这就使得三网融合仍面临不少的困难,不可能一蹴而就。就是在发达国家或地区,比如北美、欧盟、日本、新加坡和香港,虽然在法律制度方面,三网融合不存在太多障碍,但就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而言,还没有真正融合一起。对于这些国家和地区来说,目前的三网融合形态还只是初级阶段的融合,只是在市场准入上打通了环节,允许业者彼此进入。运营商基本还是经营自己的传统领地,还没有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网络融合。也许正是基于这些理由,各方面的运营商都纷纷调整规划和战略,主动转型和改革,争取在建设NGN和NGI网络中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三网融合。

我国的三网融合有自身的复杂性。互联网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它与电信和广电的融合早已成为事实,现在的问题是广电网与电信网的融合。首先,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电信和广电历来就是分开的,历来“河水不犯井水”,彼此相安无事。但我国市场经济转轨、加入WTO以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相安无事”的平静局面,出现了许多过去不曾遇到的问题。

(四)三网融合要务实

严格说来,目前在我国实现三网融合的条件还不完全成熟。现在一个非常现实、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广电和电信是否彼此开放市场、允许对方进入。这个问题不解决,实现三网融合就可能成为一句口号和空话。在面向三网融合的初级阶段,电信和广电要为融合先做一些业务、技术方面的交叉工作,不能操之过急,应当先易后难,创造条件,把握机会,积极推进。

先易后难 充分利用互联网上开通的诸如IP业务、IPTV一类的新业务机会,在制定技术标准方面充分合作,三网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共享,市场共享,鼓励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共同探讨、相互支持和共同发展。

在三网融合中,最难和最关键的攻坚战是机构融合。由于我国的国情不同,在三网融合的初期不宜考虑机构融合,在技术和业务层面基本实现三网融合后,再视改革进度考虑机构是否融合。

放松准入 现在一个非常现实、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广电和电信在市场准入方面有不同看法,这个问题不解决,实现三网融合就可能成为一句口号和空话。

电信可以先走一步,宜适时把对广电开放的电信业务提上议事日程,比如向广电开放IP电话,实现局部的融合,创造友好环境和融合氛围;环境改善后,电信进一步加大对广电的开放。

由于广电和电信在管理模式和开放程度上有所不同,这就为双方运营商在某些业务走到一起提高的方便,对此双方的监管机构不宜介入,更不要轻易反对这种业务上的合作。

对于WTO《基础电信业务协定》中的《参考文件》认定的广电传输服务不属于承诺开放的范围应当正面理解。各成员方内部的广电和电信市场是否彼此开放属于成员的内部事务,WTO并不过问。事实上,发达国家的广播电视在WTO成员之间没有开放,但在国内广电和电信是彼此进入的。有关方面不宜将WTO的上述认定作为不允许国内进入广电的政策依据。

找准切入点 2005年,不论全球还是中国,IPTV成了热点。IPTV在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发展方向,它更代表了一种三网融合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IPTV的兴起将电信网和广电网的融合推动一大步。电信运营商通过与电视内容提供商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助于丰富网络业务和应用,同时也将极大地促进对带宽的需求,同时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所以,业界普遍认为,IPTV是三网融合的一个切入点。电信和广电都应该以开放和发展的眼光对待IPTV,将这个切入点做为我国三网融合的新起点。

关键词之四:电信转型(★★★★★)专家点评:

(一)为什么转型?

《三国演义》开篇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融合中有分化,分化中有融合。今天的电信产业就是如此。

电信产业的融合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在行业层面,电信产业、计算机行业、电视传媒行业、文化产业趋向融合;第二,在网络层面,电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络三网走向融合,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两网融合趋势强劲。第三,业务融合;第四,终端融合,终端不再是一个电话机的概念,它逐渐演变为一个能够满足多种需求的信息终端,有人把它称为“第五媒体”。

产业融合、网络融合,促成了不同运营主体间的整合,如电信公司、计算机通信公司、广播电视公司之间的重组整合、移动公司与固网企业之间的重组整合。通过重组整合,电信运营商走向全业务运营模式。

电信产业的分化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网络与业务趋于分裂,内容提供商雨后春笋般地茁壮成长,新型运营商大量涌现,网络运营商与内容提供商可以是两类不同的经营主体。第二,市场趋于细分,业务趋于细分;第三,由于标准开放,设备供应行业也在走向分化。

通信产业正在演变成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产业生态系统。传统通信业正走向信息通信业。行业分化出无数个玩家,价值链在裂变、利润被分割。电信企业的商业模式将会发生很大变化。(二)什么是转型?

转型就是从毛毛虫变成花蝴蝶。电信企业转型,就是从传统的网络运营商,转变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网络运营+内容提供。企业转型的本质就是再造公司的商业模式或赚钱模式。商业模式由三个部分组成:外部现实、财务目标、内部活动。一个商业模式所要说明的,就是公司赚钱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互动关系。

电信业传统的商业模式是以话音业务为主导的模式,这个模式的本质特征是:建网、号、收钱。经营网络是这个模式的核心。网络就像是下金蛋的母鸡,下出来的金蛋没有差异,增值业务基本是语音业务变种。这个模式在运营管理方面的特点是:网络是运营管理的重心;运营商独立完成所有的事情;经营产品;向客户提供同质化的产品,并且采取大众化营销;管理主要是企业的内部管理。

信息通信的商业模式是以数据业务为主导的模式,这个模式的本质特点是:以客户价值选择和传递为中心、以网络为基础、以合作为业务提供的重要形式。这个模式在运营管理方面的特点是:顾客和合作伙伴是经营管理的重心。运营商与他人合作,协同创造价值;经营价值链;向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采取目标营销;管理合作伙伴将成为管理的重要工作。

这两种商业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它们所面对的外部现实、内部活动、财务目标是相当不同的。再造企业的商业模式,要求公司的领导层仔细地审视商业模式的三个组成部分,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连接性和关系。这要求量化和定性的判断、注重结果、理性精神、可靠的信息来源、准确的预测和判断风险。(三)怎样转型

企业转型的关键是寻求一个好的盈利模式,这并不容易。在信息通信行业,缺乏的不是商业机会,而是捕捉商业机会的能力。商机无限,可运营商的能力有限。企业怎样转型,其实是下两个赌注:赌业务发展趋势,赌战略选择。战略选择的核心是不同业务如何定位,包括现有业务在价值链的上下游如何延伸,包括是否进入不同的价值领域。正确的战略选择必须回答好三个问题:第一,选择进入什么样的市场?第二,谋求什么样的市场地位?第三,选择什么样的运营模式?

企业转型包括多个层面:网络转型、业务体系再造、运营体制和组织架构调整、人力资源结构调整及二次开发、企业文化的变革等等。转变观念、进行思想革命不容易。革别人的命比较快乐,革自己命是很痛苦的。因此,企业文化变革与文化建设要协调配合。

转型过程中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内容服务,一手抓客户。否则就会上不着天,下不着地。5个建议:第一,认真分析每类参与者的角色和利益所在,特别是要盯住政府、盯住竞争者、盯住顾客;第二,熟悉、掌握、应用好各种游戏规则;第三,深入理解各类参与者的利益目标和行为动机。第四,明确公司的战略定位,画出公司的价值网络。第五,提高战略和策略能力,寻找赢的策略。(四)转型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1.转型不可能预先设计一套周详的方案。转型开始只要能够确立一个大致正确的方向和思路就可以了。转型的具体内容是个逐渐清晰的过程。成功的转型,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

2.转型的路子很长,转型的风险很大。IBM的转型,初步成功花了8年多的时间,现在还在转变中。A&TT转型持续了七八年,最后却失败了。

3.成功转型要有效地整合好战略、人员与运营这三个核心流程。制定战略时,充分考虑到企业的人员条件,对人员的挑选和选拔,要根据战略和运营需求而进行,而企业的运营系统必须与其战略目标和人力条件相结合。总之,成功的转型,要用对的人,做对的事,用对的方法。

4.合作能力是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信息通信的环境条件下,竞争不再仅仅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是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企业的合作能力,既表现在公司对其业务价值链的控制和影响力上,也表现在构建企业生态系统的领导力上。

5.信息服务提供商与网络运营商相比,在管理上要复杂的多、难管的多。两类公司所需要的管理技巧是相当不同的。与网络运营商相比,信息服务提供商的管理范围和管理重心有很大的不同。管理合作伙伴也是管理的重心之一。

6.经过多次反复,才能把商业模式做对。许多公司转型失败了,一个关键原因是,公司的领导层没有花时间认真考虑如何把外部现实、公司的财务目标、企业的内部能力协调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关键词之五:3G博弈(★★★★★):

专家点评:自2000年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确认由中国政府提交的TD-SCDMA标准为国际3G应用技术标准以来,面对中国通信市场所潜藏的巨大利益,围绕着3G技术标准、3G频率资源、3G运营牌照的博弈异彩纷呈。3G博弈的参与者代表了政府、电信运营商、产品制造商、专利持有者等各方面的利益。参与者具有各自的目标,他们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全部参与者的共同行为。

随着博弈局面的形成和发展,政府部门、运营企业和国内外制造企业三方的博弈将最终决定整个产业的走势。中国3G产业发展战略决定了3G博弈的规则,如何推动中国3G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中国通信制造业的竞争能力;如何营造一个理想、合理的电信运营架构和市场竞争环境;如何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诸多方面都是中国3G产业发展过程中相关利益集团博弈的焦点。中国电信业将在中国3G博弈规则的框架中完善发展。(一)中国3G产业发展战略决定了3G博弈的规则

中国3G产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包括:从国家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统筹兼顾,按照“积极跟进、先行实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的原则,按照有利于深化运营改革和促进市场有效竞争,有利于通信网升级换代和业务发展,有利于满足用户需求,促进产业发展的原则,积极、稳妥、务实地加强推进中国3G的发展。

构造中国3G产业良好的发展环境,追求整体产业和国家长远利益最大化,实现3G产业的合理布局是国家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也决定了中国3G产业发展方向和3G博弈的规则。借3G发展之机,全面提升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整体实力,打破发达国家在核心技术和产品上的垄断,增强中国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中国3G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二)中国政府主导3G博弈进程

1、扶植中国3G标准 追求整体产业和国家长远利益最大化

实施标准战略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技术标准是产业发展的秩序和规则,自主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通常情况专利影响将直接影响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在实施标准战略方面从2002年开始,我国推出了一系列支持TD-SCDMA标准的政策措施,包括3G频谱规划中把主要频谱分配给TD-SCDMA标准。这些政策的出台使TD-SCDMA标准的发展环境大为改善, 对赢得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提升中国3G标准的国际地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科学决策,精心组织3G的网络技术实验

信息产业部为科学决策,实地了解国际3G运作情况,判断3G技术成熟程度和市场成熟程度,组织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实验”。3G测试从2001年6月开始一直延续到2005年,耗费了一些人力、物力和时间,也会产生一定的机会成本。3G测试总体来说,对我国制定通信高科技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政策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为国家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和有效扶植国内3G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为我国掌握3G技术的成熟度和商用化程度提供了第一手材料,避免了运营商在建设网络可能造成的风险;另一方面3G测试为华为、中兴、大唐、普天、大连环宇和海信等国内厂商提供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中的测试环境,实现了与全球各大3G系统和终端厂商的互操作,加快了自主研发产品成熟和产业化的进程。测试结论显示3G技术基本成熟,测试过程和结论都证明了信息产业部对3G采取的原则和策略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3、政府资金扶持中国3G标准

根据官方公开的数据,信息产业部2003年开始为中国3G标准投入了超过2亿元的先期资金。2004年7月,信息产业部、发改委和科技部又共同向中国3G联盟发放7亿元专项资金。此外信息产业部每年发放的5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中,分配给3G的资金份额是最大的扶持对象。目前,仅仅是政府为中国3G标准开发进行的拨款,已经超过10亿元。

中国政府的资金支持表明了推动中国3G标准产业化的立场与决心。

4、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是推动中国3G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3G产业的发展需要由移动通信运营业、网络和终端设备制造业、移动增值业、内容提供、芯片以及软件、系统集成、仪表仪器、电子元器件等行业紧密关联组成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完善的中国3G产业需要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具备适度规模和竞争,并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和自主研发能力。

为构建我国完整的3G产业链,在信息产业部的支持、推动下,成立了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和国内四大运营商等9家企业参加的移动多媒体技术联盟和由21家企业参加的TD-SCDMA标准产业联盟,两大联盟携手针对中国市场,积极研究业务应用和移动终端的技术规范,实现资源整合和知识产权共享,形成了以知识产权为纽带,以国际标准为依托,集体合作的共同发展模式,推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目前TD-SCDMA是国内最完整的一个产业链,已经形成TD-SCDMA系统设备达到商业化水平,相关元器件批量生产,芯片群体突破,终端基本通过测试,测试设备全力攻关,研发迈向HSDPA的良好发展态势。从带动国内产业发展来说,只有TD-SCDMA已经具备了这个条件。

中国3G标准形成的产业链效应,改变了博弈各方的力量对比,改变了中国3G产业的竞争格局,为中国3G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5、3G牌照将最大程度体现国家根本利益

中国政府在发放3G牌照的决策过程中始终遵循WTO原则,针对中国国情,在充分吸收有关国家的经验的基础上,从运营业回避风险的角度考虑,从扶持国内制造业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3G技术、系统设备和终端的成熟性,充分考虑通信业务运用和市场发展情况,遵循市场规律,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由于3G牌照涉及众多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需要政府多方协调考虑。如何推动中国3G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中国通信制造业的竞争能力;深化电信运营企业改革如何营造一个理想、合理的电信运营架构和市场竞争环境;如何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都是3G牌照决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随着中国电信运营企业竞争格局的形成,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将在国际标准范围内确定中国的3G技术标准,对3G技术标准的选择将体现市场的竞争原则,将借鉴国际上通常的做法,允许电信运营企业根据市场原则和自身需要,在中国的3G技术标准范围内进行选择。

关键词之六:电信资费(★★★★)专家点评:2005年是电信资费改革力度很大的一年。酝酿已久的电信资费改革在在今年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为未来的深入改革奠定了基础。(一)2005年电信资费改革的历程

在年初,针对人大、政协、民建等代表及普通消费者提出的取消月租费问题,业内外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消费者认为,即使一个月不打一个电话,也必须向运营商缴纳月租费,这明显不合理。今年5·17电信日期间,关于电信服务质量的消费者调查再次显示,固话月租费是很多消费者密切关注的问题之一。经过政府主管领导、企业、专家、两会代表的讨论和交流,一致认为,要给消费者提供不同固定资费套餐选择,而不是目前这种政府规定的多年不变的一个价。

在2005年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王旭东部长提出,要逐步将资费决定权交给企业,还给市场。2005年8月初,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同意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推出多种固定电话资费套餐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批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现行计费方式和收费标准基础上,增加按日收取基本服务费的预付费方案及分级限时套餐,电信企业可提供不同限额档次、计费单元、资费标准的套餐组合供用户选择。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这一方案,显然是为了缓解月租费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可以确信的是,随着政策放松,固话收费方式只会越来越灵活。

关于网内外差别定价的问题也是消费者关心的问题。针对各地电信市场广泛存在网内外差别定价,给消费者带来不良影响的情况。在2004年11月29日,由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颁发的《关于通信网内网外差别定价问题的通知》(又称452号文件)正式下发各通信管理局,要求暂停对运营商网内外差别定价资费方案的受理。但是,452号文件只是叫停网内外差别定价,但是原来已经实施的并没有停止。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2005年6月27日,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和中国联通集团公司相继下达《关于移动网语音业务网内优惠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将语音业务网内优惠扩大到对方网络。这个通知规定,从2005年7月1日起停止销售所有含有“网内网外差别定价”的各类资费及套餐类产品,8月1日前对已有的含有差别定价的产品提出具体清理整改方案,到10月底前完成清理工作。

除了运营商进一步推进资费的市场化和规范化的同时,政府为进一步推进电信资费管理方式的改革,2005年9月,信息产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联合发出《关于调整部分电信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从今年10月1日起,国内长途电话通话费、国际长途电话以及台、港、澳地区的电话通话费、移动电话在国内的漫游通话费和固定电话本地网营业区间通话费实行资费上限管理。规定主管部门只对部分通话费实行资费上限管理,其余由各运营商自行制定。

从10月1日起,我国电信业务资费管理方式将进入新阶段。之后各电信企业在制定上述业务资费方案时,凡涉及在全国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执行的资费方案,由各电信企业集团公司在不高于上限标准之下自主制定,报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备案。在具体方案执行前,各省级电信企业应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和同级价格主管部门备案。

经过一个多月的市场实践,市场价格较为稳定。这表明,电信资费管理体系为抑制价格战提供良好的保障。除信产部外,还有发改委、国资委,从不同角度对资费进行监管。国内法律环境为实施上限管制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不正当价格行为进行限定。随《反垄断法》出台,《电信法》加快,有关限制不正当价格行为的法律适用条款也在不断增加。同时,204号文加强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价格行为的监督作用。

(二)2005年电信资费改革的特点

综上,2005年的资费改革在资费管理方式、差别定价、固定资费的多样性等方面有了实质进展。总的来说有以下特点: 1、2005年的资费改革是电信资费改革的关键性步骤

电信资费由政府定价改为上限管制,是继放开IP电话价格后,国家第二次大规模放开基础电信资费市场,标志着国内电信资费改革日益走向市场化。因此,这次管理方式调整是政府酝酿已久的电信资费改革的关键性步骤。

2、运营商的价格竞争开始进入竞合时代

取消网内外差别定价,使得一度沸沸扬扬的差别定价问题,以双方握手言和的方式收场。此举对消费者而言,把优惠从网内扩大到网外,总是受益更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移动运营商的竞争从过去的“针尖对麦芒”,变为更多的是竞合方式。既竞争又合作,对移动通信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保护用户利益都有好处。

3、基础电信资费模式开始全面趋于多样性选择

《关于同意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推出多种固定电话资费套餐方案的通知》的出台意味着原来单调的固话收费模式被打破,此举将会使得固话资费模式趋于多样性。有利于固网运营商面对移动运营商采取更灵活的竞争方式。这个调整对消费者最大的利好是,今后可以享受到运营商提供的不同限额档次、不同计费单元、不同资费标准的套餐。而被允许采取更加灵活的收费方式对固网运营商也是一大利好。

(三)未来电信资费改革的展望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电信监管的趋势看,在经济性监管极大地放松时,加强对信息安全、技术标准等社会型监管,并强调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和不正当竞争的市场行为监管。

在我国,电信资费的放松管制已是必然趋势。资费改革的任务还很重,未来,还将不断推进电信资费的改革,同时,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事前管制与事后管制的关系

电信自然垄断性决定在事前介入管制可避免非管制而引起的市场成本;且仅从事后来管制不正当竞争行为,则存在机构交叉、法律授权、成本高等问题。所以一,事前管制比事后管制更有效率。我们从过去高度集中的事前管制到目前的事前、事后管制相结合,范围由所有业务到一些基本电信业务。未来资费管制应更强调构建有效事前管制的体系。推进规范的上限管制体系的建立,强调集团总部的事前管理,避免恶性价格战。在事后管理上,以电信法为核心建立一个法规体系。

2、处理好主导运营商与非主导运营商的关系

未来的电信资费主要是基于主导运营商的非对称管制。首先,政府监管部门要建立非对称管制的政策体系、建立相关领域的非对称管制政策、推进竞争性政策的实施、确定资费管制以主导运营商为重点,并据竞争状况调整管制对象及资费管制政策。

3、协调零售资费与结算价之间的关系

在今后的结算和资费改革实践中,应将两者同时考虑。在放松零售资费的同时,要理顺批发价,因为管批发价比管零售价更有效。目前的问题:一是在放松零售管制同时,未能及时建立以成本为基础的结算体系;二是结算价不合理则存在企业间、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不公平。今后需尽快建立基于成本的互联结算体系。关键词之七:TD-SCDMA测试(★★★☆):

专家点评:我国向国际电信联盟(ITU)提交的TD-SCDMA标准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主流国际标准之一。多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和产业界共同努力,全面推进TD-SCDMA标准、研发、产业化和商用化进程。

2003年10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信息产业部共同启动了“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TD-SCDMA产业化在短期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产业群体。几十家企业和数千研发人员直接参与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工作,大唐、鼎桥(华为/西门子)、中兴、普天开发出四套系统设备;大唐、展讯、凯明、天碁科技、重邮信科开发了终端芯片和终端参考设计;大唐、海信、夏新、波导、联想、迪比特、英华达、三星、LG等十几家终端企业开发了近二十款手机和数据卡产品。

2004年11月,信息产业部统一组织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技术试验。组织国内六家运营企业、TD-SCDMA主要制造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成立了专家组具体负责项目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技术试验。参加测试的有4个系统厂商、4个芯片厂商和12个终端厂商等。试验按照“面向商用化、完善提高”的原则,制定了科学严谨的试验方案和技术规范,在MTNet实验室和北京、上海两个实际网络环境,对TD-SCDMA系统、终端和网络进行了全面的技术研究、仿真分析、测试验证,并首次对专用芯片进行了测试。

(一)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技术试验测试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设备功能和性能测试:无线接入子系统基本功能和业务测试;Iub、Iu接口测试;终端基本功能和业务测试,射频、耗电等全面测试;终端稳定性测试

(2)外场网络性能测试:无线网络的覆盖、容量测试;关键无线技术:包括智能天线、接力切换、非对称传输、高速无线性能等测试;网络质量、漫游和切换功能测试;外场组网能力验证

(3)互操作测试:多终端与系统之间,终端与终端间互操作;多厂商间核心网与无线网互操作

(4)增值业务与应用测试:对业务与应用平台、终端设备以及相关接口进行测试;对多种移动业务与高层应用进行互通测试

(二)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技术试验技术文件包括:

1、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技术文件清单: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总体方案(1)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

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无线接入网设备技术规范;无线接入网设备测试规范;Iub接口测试规范;Iu接口测试规范;系统之间切换和漫游测试规范;网管系统测试规范;端到端性能测试规范;智能天线系统测试规范。(2)终端设备

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终端设备技术规范(含双模);终端设备测试规范(含双模);-终端耗电性能测试规范(3)互操作测试

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UuIOT测试规范(室内);UuIOT测试规范(外场);Iu接口IOT测试规范(4)组网性能测试

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网络性能测试规范(覆盖、容量分册);关键无线技术测试规范;网络质量测试规范(5)业务与应用

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LCS业务测试规范;WAP业务测试规范;MMS业务测试规范;Java业务测试规范;流媒体业务测试规范

2、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

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无线接入网设备技术规范;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无线接入网设备测试规范;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Iub接口测试规范;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Iu接口测试规范;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系统之间切换和漫游测试规范;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网管系统测试规范;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端到端性能测试规范;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智能天线系统测试规范

3、终端设备:

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终端设备技术规范(含双模);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终端设备测试规范(含双模);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终端耗电性能测试规范

4、互操作测试:

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UuIOT测试规范(室内):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UuIOT测试规范(外场);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Iu接口IOT测试规范:

5、组网性能测试:

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网络性能测试规范(覆盖、容量分册);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关键无线技术测试规范;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网络质量测试规范

6、业务与应用

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LCS业务测试规范;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WAP业务测试规范;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MMS业务测试规范;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Java业务测试规范;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流媒体业务测试规范;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技术文件清单

经过半年多的测试,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技术试验按照计划顺利完成。测试结果表明,TD-SCDMA已具备大规模独立组织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能力。系统设备已经基本实现了所有功能和业务,运行稳定;芯片和手机实现了大部分功能和业务,实现了代表性的384kbit/s分组数据业务,但终端性能、部分功能以及终端与系统的互操作能力还需要完善和较大规模的验证。在外场环境下,TD-SCDMA各种业务的容量测试结果达到了理论值;试验还验证了智能天线、接力切换、非对称传输等TD-SCDMA特有的关键无线技术,可支持高速移动环境的应用。

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技术试验在信息产业部直接领导下,各方配合、高效推进。建设了试验环境和试验网络,系统、深入地研究了TD-SCDMA关键技术、组网及测试方法和测试技术,完善了标准,达到了帮助TD-SCDMA完善提高的目的,有力地推进了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进程,尤其是大大增强了我国芯片和终端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在此基础上,后续还将进行TD-SCDMA应用测试工作,以加速终端和芯片成熟,进行全面组网应用验证,引导和推动TD-SCDMA全面成熟和商业化。

关键词之八:互联网治理(★★★☆)专家点评: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正在改变着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信息技术、网络和服务的需要,成为电信网向下一代网络(NGN)发展的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以教育科研为应用目标设计的互联网,因为环境的变化,其“端到端透明性”的核心设计理念在现实和商业社会的应用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所谓“端到端透明性”,就是将互联网中与通信相关的部分(IP网络)与高层应用(端点)分离,最大限度地简化网络的设计。具体体现为:

1、互联网提供的是一种标准化了的“尽力而为(Besteffort)”的IP包传递服务,业务与承载分离,极大地促进了技术和业务的创新,推动了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展。

2、把复杂性推向网络边缘(终端设备),采用无连接的包交换技术,使得互联网的可扩展性得到极大提高。

3、通信的可生存性。这种设计理念会尽量保持网络的“连通性”,使得网络中的故障不会彻底破坏端到端的通信,只有终端发生故障才会导致通信失败,提高了通信的可生存性。

4、使得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可以只关注于高效地传递IP包,关心路由和故障的恢复等,不用关心对新业务和应用的支持。

这一理念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得到了延伸,在其内涵中包含了开放性和可靠性等:TCP/IP协议设计中应尽可能地将状态信息维护在端点上,网络内部不维护与特定应用相关的任何状态信息。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在网络中的某部分发生故障时不会中断通信,除非通信端点自身出现故障。但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互联网“端到端透明性”原理的设计基础(假设)是: 1)互联网最初是由具有共同爱好的技术专家设计开发的,他们之间相互信任;

2)互联网是由科研团体或政府研究机构管理下的非商用网络。但与设计互联网时的30多年前相比,目前无论是互联网所面临的技术环境、商业环境、社会环境还是政策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IP技术面临严峻挑战。互联网诞生时还没有个人计算机(PC)和局域网(LAN)的概念,光通信技术还没有走出实验室,商业上可用的跨国电路只有56kb/s,互联网只用于文本方式的通信,计算规模也不很大。另外,互联网设计用于教育科研,根本没有商业化使用的考虑。政策层面,互联网所面对是垄断政策下的电话通信,对IP没有任何政策要求(限制)。

现在,技术上通信速率已经是当时的100万倍以上,出现了多种无线通信方式,PC和嵌入式计算已经无处不在。其次,互联网已经走向了商用,用户群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了,相关的通信政策也已经由垄断走向了自由竞争时代。虽然IP以其顽强的生命力适应了很多变化和挑战,但在电信化的过程中,商用模型、服务质量(QoS)、安全和网络管理等方面却步履艰难,根本原因在于互联网“端到端的透明性”体系架构已经无法适应“商用化”和“用户群”的变化。商用化

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互联网服务运营商(ISP),标志着互联网从教育科研走向了商业化应用。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端到端透明性所带来的开放架构的互联网让ISP能够提供的业务只能是“比特管道(bitpipe)”,而同时ISP又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在互联网上,这在经济学上是一个悖论,导致前几年大量的ISP破产或被兼并,严重损害了竞争环境,也降低了ISP对互联网的投入。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无非有两个:要么诸多ISP从自由竞争逐步演变成(区域性)的寡头垄断;要么ISP不只是提供“比特管道”服务,而是利用所谓的“中间体”(Middlebox)技术对其IP网络进行控制,提供利润更高的、差异化的、用户可见的其它应用以增加收益,但这是以破坏互联网端到端的透明性的核心设计理念为代价的。用户群

对IP造成严峻挑战的另外一个重要变化是用户群。互联网最初是由具有共同爱好的彼此信任的技术专家设计开发的,并且是由科研团体或政府研究机构管理下的非商用网络。可以说互联网最初只是为了在一个关系密切的社区内多台电脑之间的相互通信设计的,因此互联网的用户彼此之间相互信任是其非常重要的一个设计假设。

如今随着互联网规模和用户的日益增加,互联网已经演变成了在一个开放的社区中任何人相互之间的通信方式。这个社区从地域上说是全球化的,不存在什么管制规则,用户彼此之间不再相互信任。另外,相互并不信任的用户之间的利益也不再是相互一致的了,而是可能存在冲突,如病毒与反病毒、保密与合法拦截、共享与版权保护等,但假设用户相互信任的互联网“端到端透明性”设计原则方便了安全攻击、病毒和其他有害信息的传播。最后,现在的互联网用户已经从原来的技术人员发展到了可能不懂技术,用户希望互联网终端像电话终端那么“傻”和容易使用,导致智能性被迫从终端向网络中迁移。

因此,目前大家的共识是互联网需要治理,需要政府、国际组织、企业、民间团体共同参与,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互联网的核心设计理念应该有所变化了,需要对互联网进行治理了,但不同的团体和组织对互联网治理的范畴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有些是技术专家所关心的互联网固有特性(核心设计理念)所带来的问题,需要通过设计理念的转变、技术改造等来实现;有些是社会学家关心的因为互联网被滥用所带来的问题,需要全球共同治理;而有些是由于互联网行业管理不足所带来的法律和经济等问题,这需要强化行业管理。

WGIG(国际互联网治理小组)主导的国际互联网治理活动已经提出了四种可能的互联网治理模式,但国际互联网协会(ISOC)却持有异议。ISOC认为在做此项工作时,假设互联网需要一个自顶向下的治理模型是没有正确理解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和发展,也与已经证明成功的、分布式的互联网体系架构不匹配。ISOC认为互联网的成功已经表明,分布式、轻权的互联网管制策略是一个优点、而不是一个弱点。互联网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成功地打破了全球通信业的垄断和管制,更重要的是用户自己可以开发应用,不断为互联网增加价值。ISOC还认为,在做互联网治理时,必须注意到以下的现象:互联网在此前的工作是非常出色的,互联网已经出色地满足了人们的需要,互联网将仍然可能出色地满足未来的变化与新需求。

总之,互联网治理涉及到其核心设计理念的变化,涉及到不同组织和国家的利益再分配问题,其过程必将会是漫长的、复杂的和困难的。同时,对互联网的治理既不能“右”,更不能“左”,应该在保持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和治理之间寻求平衡。

关键词之九:下一代网络(★★★★):

专家点评:下一代网指的是下一代业务网、承载网和传送网的集合,下一代网包含下一代电信网和下一代因特网。下一代电信网和下一代因特网技术上是共源的,它们都建立IP技术的基础上,因此它们发展的最终趋势是成为一个网,即下一代网,并成为国家和社会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特网的发展为社会信息化作出巨大贡献,因特网惊人的发展速度,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建立了可以和电信网抗衡的全球性大网;因特网技术及其业务进入电信领域,强烈冲击电信的垄断地位,使亿万用户获益;因特网是思维创新、技术创新的产物,因特网上业务与承载的彻底相分离,使业务的开发大为简化,且业务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得以实现。

因特网也存在不少问题:因特网是以资源的过度消耗来换取业务开发的简易性和多样性,以业务的免费来维持因特网的繁荣;因特网不良的商业模型将危及整个信息通信业,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因特网正在将一个处于'朝阳'时期的信息通信业,做成'夕阳产业';目前是依靠电信业的利润在支持因特网的发展,如果这种状态继续下去,电信业一旦垮了将会直接影响因特网的发展,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特别是信息通信业的主管部门和运营部门。

因特网不能保证网络基本的安全性和可信任性。把安全问题交给用户是产生安全问题的根本原由;因特网将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搅在一起,把安全问题搞乱了;因特网的安全理念给国家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并大大提高安全的成本。互联网的不可知、不可控、不可管,因特网的'尽力而为'和公平传送的设计理念,是其安全问题、服务质量问题等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安全问题、服务质量(QOS)问题和商业模型(赢利)问题,是现有因特网无法克服的三大顽疾。

因特网的兴起和发展,打破了一个'旧世界',打破了一个信息基础设施由电信网一统天下的局面;但是,因特网没有能建立起一个信息基础设施的'新世界',反而导致了一个信息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信息通信网(特别是公众信息通信网)必须是以保证国家安全为其前提,这个原则是不能违反的,各国政府都极为重视的。执法信息监测(LawfulIntercept),可溯源性(可追查发端用户)、安全监测的代价(密码管理、密码解析、密码破译),上述的一切在因特网中存在严重的缺陷,目前在技术上难以解决。

因特网已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特网对未来信息通信业的重要性和不可取代性,世界各国都将它列入信息通信技术战略研究的重点;美国国防部在2000年下达了对下一代因特网(新型IP网)新体系架构的研究,经过3年的研究,在它的最终报告中明确提出,现有的因特网已经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必须设计新的体系来取代它;新的因特网必须解决安全问题、服务质量问题(QOS)和商业赢利问题。目前各国在实施的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其设计思路和体系结构与传统的因特网相比没有根本的改变,主要的改动是用Ipv6代替了Ipv4,因特网的问题很大,仅靠IPV6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互联网的设计思路和体系结构必须作重大改变,否则不能满足下一代网(NGN/NGI)的要求。

因特网技术对电信的影响是巨大的,因特网技术对电信网的强烈冲击,打破了电信一统天下的局面,促进了电信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但是,电信业被这种突如其来的冲击搞蒙了,在没有对因特网技术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因特网技术全单照收;由于因特网的设计理念和电信网的设计理念是完全相背的,全部照搬的结果是电信网把自己搞乱了。在电话业务收入还占主体的现在,因特网技术尽管已经对电信业产生了影响,但这个影响还不是致命的;但如果电信网真的按因特网的思路走下去,电信产业离'夕阳产业'的确也不远了。目前,因特网的专家已经在作深刻的反思,在寻求新的突破点,电信业怎么办,还是盲目的跟随吗?还是应该对电信网作深刻规划,重新设计能符合商业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电信体系。

因特网技术对电信的冲击,迫使电信运营商进行技术及业务方向的转型。目前几乎所有的电信运营商都在谈转型,国内、国外无一例外。但到底如何转、向何处转,谁也说不清。在没有看清方向之前来谈转型是很危险的,目前已经有转型的先驱成为转型的先烈的例子。当然我们希望这种例子越少越好。必须是理智的转型而不是盲目的转型。

电信运营商(也包括经营性的非电信运营商)要求是可以经营的、可以为他们带来赢利的网络,用赢利来维持良性发展,传统的因特网的商业模型是一种非赢利的商业模型,不符合运营商的要求。商业运作就要求网络是可控制、可管理。能够为不同的用户群提供不同质量的服务,并收取不同的费用。符合20%/80%的商业规律,传统的因特网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业务的IP化趋势有增无减,并业务最终将完全IP化已成定局。但因特网无法用于商业运作,运营商找不到可替代的技术,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目前世界各国的运营商都看好IP+MPLS,认为IP+MPLS是下一代网络中承载网的主流技术。MPLS可以看成是对IP的一种补充(目前大部分人是这种看法);MPLS也可以看成是对IP的一种否定,是运营网无法接受IP网的无序性和不可管理性的表现。业务的IP化的趋势已定,不可抗拒,运营商必须顺应潮流来发展自己。目前的IP网不能用于运营目的,必须要进行改造,使之能可控、可管。IP+MPLS在一定程度上(业务种类有限,网络规模有限)能满足要求,但它存在严重的扩展性问题,它只能是一种过渡期的中间技术。

到目前为止,国内通信业的发展方向一直是由国外通信利益集团引导的,虽然国内的设备制造和研发单位做出了很大努力,但始终无法根本摆脱'跟着走'和知识产权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并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我国的信息通信业发展迅速,国内信息通信企业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国外利益集团在产品优势不再明显的情况下,更多地利用知识产权来打压国内企业的发展,知识产权问题愈来愈突出,核心技术的突破和核心知识产权的获得,已成了我国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通信产业正处于技术的转型期,下一代网技术的进展已成为技术转型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之十:WiMAX(★★★★)专家点评:不到两年的时间里,WiMAX从默默无闻变为全球无线技术领域的新星,关于这项技术的研究、争论日益受到业界的重视。而WiMAX的支持者也在一年内增加了一倍,论坛成员超过300。这使WiMAX成为当之无愧的2005年通信产业关键词。

一、标准与商用化进展

WiMAX与802.16是两个不同的概念,802.16是IEEE关于无线城域网的一系列技术标准,而WiMAX则是支持和推动802.16走向市场的组织联盟。但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WiMAX经常成为802.16的代名词。WiMAX论坛成立于2001年,近一年多来获得极大的成功,其成员已经从2004年6月的168个增加到现在的332个,主要成员包括运营商、设备商、芯片制造商。

根据是否支持移动特性,IEEE802.16标准可以分为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接口标准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接口标准,其中802.16、802.16a、802.16d属于固定无线接入空中接口标准,而802.16e属于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标准。802.16d的标准已经于2004年6月发布,根据IEEE802.16工作组的计划,802.16e将于今年年底完成。不过802.16e的systemprofile刚刚于11月完成,这意味着设备厂家可以开展相关的芯片及系统开发工作。

设备方面,WiMAX论坛已经针对802.16d进行了两次Plugfest测试,针对互操作性问题和标准进行内部的磋商。第二次Plugfest测试活动由Cetecom公司、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和中国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CATR)共同主办。参加此次测试的有10家设备商,其中包括中国的中兴和华为。这意味着WiMAX业界朝着实现产品认证的方向又迈出了一步,对固定网络系统的认证将于今年末开始。

预计基于802.16d的固定WiMAX将于2006年开始正式商用,BT、法国电信、Sprint等运营商已经宣布计划利用这项技术提供宽带业务;而基于802.16e的移动WiMAX预计将于2008年实现商用。不过全球已经有超过150个WiMAX预商用和试验网络,另外韩国的KT计划明年年初推出WiBro(已经与802.16e标准合并)。一般认为WiMAX商业发展路线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于802.16d的室外固定终端作为建筑物的接入手段,作为固定网络的辅助,以企业用户为主;

·第二阶段:用户可以自行安装的基于802.16d室内固定终端上市,降低运营商建网成本,向家庭用户提供接入业务; ·第三阶段:基于802.16e的芯片内置笔记本、PDA等可携带终端,提供移动性,针对个人用户提供移动宽带数据业务。

二、WiMAX与3G关系

WiMAX的发展如今之所以备受关注,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子标准中的802.16e涉及了移动领域,甚至有人鼓吹放弃3G,直接采用802.16e提供移动宽带服务。

在功能上,802.16e的确与3G有很多相似之处,单基站覆盖范围为几公里、可在120公里/小时的移动状态下进行通信,而且802.16e的带宽还要大于3G,系统在不同的载波带宽和调制方式下可以获得不同的接入速率。以10MHz载波带宽为例,若采用OFDM-64QAM调制方式,除去开销,则单载波带宽可以提供约30Mbit/s的有效接入速率,由蜂窝或扇区内的所有用户共享。另外802.16e从一开始就对QoS进行了定义,提供了开通IP语音业务的可能性。

但802.16e对3G无法构成威胁。从成熟度方面看,802.16e的空中接口标准化工作目前还没有完成,从芯片出现到设备成熟到商用还有一段距离要走。从标准化程度来看,802.16e只制定了物理层和MAC层,MAC层以上由WiMAX论坛制定,标准化程度明显低于3G;从频率资源上来看,3G在全球有统一的频谱,而WiMAX的频谱仍在寻找当中。

当然,802.16e和3G在业务定位上会有一定的重叠,802.16e提供的主要是具有一定移动特性的宽带数据业务,面向的用户主要是笔记本终端+802.16e数据卡、或802.16ePDA终端持有者。而这部分用户同时也是3G数据卡的用户群。这种竞争目前主要体现在“数据带宽需求较高的城市区域内提供一定移动性的无线数据服务”方面。另外,802.16e在带宽方面的优势也可以弥补3G的不足。

因此,802.16e与3G之间竞争与互补同时存在,但两者不可能互相取代。两者之间的关系最终取决于管制机构的决策(如频率分配、许可证的发放)以及运营商的策略。

其实,802.16e与E3G更加接近。802.16e与E3G均采用OFDM、MIMO等新的调制和空间技术做为提高系统性能的技术基础,在具体实现上有所不同,关键技术上比较一致。从技术的发展过程和时间来看,一方面,802.16e的出现和发展加速了新的3G增强型技术的进程,3GPP和3GPP2都分别于2004年底左右开始研究更高速率的增强型技术,采用的关键技术和802.16e接近;另一方面,E3G的发展反过来也给WiMAX带来了新的压力和动力,2005年WiMAX加速了在空中接口标准、网络标准、芯片、测试标准和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进度,进一步的推动了WiMAX的商用化进程。

三、WiMAX在中国的机会与挑战

WiMAX在中国有较大的市场机会,首先中国的3.5GHz固定无线接入市场刚刚起步,但由于技术及成本等原因并未取得市场成功,WiMAX的出现对于固定无线接入市场来说是一次极大的机遇;其次,WiMAX非视距、覆盖范围广、速率高、低成本的特点非常适合为农村和城乡地区提供宽带接入;最后,移动WiMAX也可以在大中城市为高端用户提供移动宽带数据业务。

WiMAX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全球,仍然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因此其发展必然存在很多困难与挑战:

1、频率资源

WiMAX主要会通过两种途径寻找可用频率:一种方式是利用已有固定无线接入的频率资源,如5.8GHz和3.5GHz;另外一种方式是利用免许可频段2.4GHz和5.8GHz。在我国,还没有为WiMAX分配专门的频率,这是WiMAX在中国商用的最大障碍。

2、许可证分配

政府部门的WiMAX业务许可证政策直接影响着WiMAX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如将许可证分配给新进入者和没有移动牌照的运营商,就有可能利用WiMAX跟移动网络进行竞争。如果牌照颁给移动运营商,则会采用WiMAX与移动网络互补的经营模式。所以政府的监管方式和发放方式会直接影响竞争格局。

3、市场定位

WiMAX技术分为固定和移动两部分,因此运营商在市场定位上会面临选择;如果选择提供固定宽带接入,那么市场规模会比较有限;如果立足于移动业务,在运营模式、终端支持、组网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多挑战,同时也将面临来自3G、E3G技术的竞争。虽然现在WiMAX的发展似乎非常活跃,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主导力量仍然是Intel等几家少数公司,而大多数电信行业的设备商(韩国除外)虽然加入了WiMax,但仍处于观望状态,主要是在进行技术储备,一旦这个市场的前景变得明确了,就会快速投入这个市场。而运营商方面也在慎重考察该技术的可用性以及成熟度。WiMAX的未来发展必须克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才能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第四篇:盘点2010年中国物联网的最热七大关键词

又到年末,回望2010年,中国物联网开始进入实质性推进的发展新阶段:政策环境不断改善,技术进步明显加快,市场培育持续深化,标准制定全面提速,示范工程显著增多,市场规模大幅增长。我们不妨从政策、组织、资本等七个关键词来回顾这个热点频出的一年。政策:

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十二五”规划

今年初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物联网,众多代表委员也聚焦物联网,并建议把它作为信息产业的发展重点来抓,物联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对于我国在今后夺取全球产业链制高点具有重大意义。

10月18日,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规划明确战略新兴产业是国家未来重点扶持的对象,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又是重中之重。

业内专家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主要聚焦在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等范畴,涉及3G、地球空间信息产业、三网融合与物联网等4个板块。在“十二五”科技、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三大专项规划中,物联网都成为关键词。

组织:

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成立

6月8日,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在北京成立,以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标准的制定。联合工作组由全国11个部门及下属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全国信标委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全国智标委等19家相关标准化组织自愿联合组成。

联合工作组在成立倡议书中表示,要倾全国之力,联合推进中国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倡议书还指出,我国物联网发展尚处初创阶段,无论国标的自主制订,还是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以及规模化应用示范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物联网标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进行跨部门、跨地区合作,加强协调,联合推进。

提案:

王建宙提交发展物联网的政协提案

电信运营商在物联网产业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发展物联网推进信息化》的提案。这是继发表《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的署名文章,系统阐释物联网对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后,王建宙又一次对物联网发展做出的重要论述。

王建宙适时地提出“发展物联网,推动信息化;以物联网的应用发展,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并给出五项建议:科学制订物联网发展规划;尽快建立物联网机器相关设备的技术标准,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出台支持物联网发展的产业政策;推动无线传感器网络与TD-SCDMA网络的应用结合;加强物联网应用的规模推广。

根据中国移动的规划,将借助TD-SCDMA技术尤其是无线城市的发展,加快推动物联网产业应用,并促进相关产业的商业化、规模化。

城市:

大中城市纷纷绘就“智慧蓝图”

继无锡市年初喊出了建设“物联网城市”的响亮口号之后,4月份,上海嘉定、浦东新区谋划建设两大物联网产业化基地;6月份,广州制定《物联网发展行动计划》,拟在5年内让物联网产值翻十倍到1500亿元;9月份宁波也提交了《关于打造宁波物联网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建议》,此外北京、青岛、杭州、重庆等地也高调宣布要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建立物联网基地或产业园区。

可喜的是,这些智能城市的蓝图并不是“空中楼阁”,在各地,一系列助力产业升级、服务数字民生的精彩物联网应用已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资本:

国内首支物联网产业投资基金成立

国内物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受到了资本的青睐和追逐,投资者看好这个前景好、市场大的朝阳产业。

5月,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等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发起成立总规模为50亿元的“中国物联网产业投资基金”。这是国内首支物联网产业基金。该基金成立后,将通过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与政府政策支持相结合,对物联网产业的非上市企业进行直接股权投资,并对各类上市或非上市的技术领先型企业进行以产业整合为目的的并购重组,积极推动国内物联网产业的自主创新,以共同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并实现资本增值,为各方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创造先机、奠定坚实基础。

人才:

我国各高校纷纷申办物联网专业

产业勃兴,人才先行。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的繁荣发展需要大量精通物联网信息技术的人才生力军。2010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通过审批的140个高等学校战略性

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在新增本科专业名单中,“物联网”成为最大热门,各高校纷纷申报物联网相关专业,共有37所高校获批,新设专业将自2011年开始招生。

物联网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正式进入高校培训人才的教学课程里面,不但是国家和政府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巨大体现,也是国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作出及时反映的重大举措。目前,国内开设的物联网专业包含传感器原理、无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物联网安全技术和物联网组网技术等教学课程。

研究:

我国首个物联网调查报告发布

近日,在2010年中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高峰论坛上,我国首个《中国物联网行业景气及企业家信心指数调查报告》发布。此份调查报告是国内首次独家权威发布物联网行业景气及企业家信心指数,是对物联网产业的一次宏观监测。其对物联网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科学分析,对物联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政府及相关政策制定部门提供参考,以便更好地引导物联网行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报告指出,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物联网行业景气与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69.9,说明我国物联网行业景气与企业家信心指数较高,行业宏观经济运行和企业经营状况整改发展态势良好。报告也为企业提出发展建议:关注国家政策,抓住产业机遇;做好投资规划;提升研发力度,加快产业链整合;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加快民用产品开发。

下载中国关键词交易网2014年(第二届)3G关键词大型投资交易会(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关键词交易网2014年(第二届)3G关键词大型投资交易会(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