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溪县交通建管养运安一体化实践初探
南溪县交通建管养运安一体化实践初探
南溪县政府副县长韩 诚
南溪县位于四川省南部,地处宜宾、泸州、自贡三市交汇地带,幅员面积704平方公里,辖9镇6乡214个行政村。近年来,南溪县委、县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交通部门的关心、支持、抓点示范下,举全县之力,把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探索出一条农村交通建管养运安的新路子。
一、建设方面
南溪县四家班子通过大胆正确的决策,两年共投资1.8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其中通过拍卖土地、拍卖国有资产和发动群众捐资等自筹1.18亿元,省、市补助0.62亿元),建成公路总里程551公里,其中县乡道水泥路118.34公里,县乡道泥结碎石路18.92公里,通村通畅工程村道水泥路239.4公里,通村通达工程174.4公里,提前完成了“十一五”建设目标;投入4688.96万元用于宜南沿江工业快速通道征地拆迁、杆管线搬迁等工作,投入400余万元用于宜泸渝高速公路南溪段杆管线搬迁。目前,南溪现代交通网络雏形已基本形成,宜泸高速公路正快速推进;沿江工业快速通道路面铺筑正紧锣密鼓地进行,预计2010年5月底全线贯通;全县农村公路路网已经形成,长江航道已整治完毕。四通八达的南溪交通将更加彰显出独特的区位优势。
二、管理方面
为切实加强农村公路的管理工作,南溪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成立乡镇交通管理站的通知》、《南溪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意见》以及相配套的实施办法及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具体措施上,县上成立了农村公路项目管理处,各乡镇成立了交通管理站,各村成立村道管护队。主要抓了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办公场地、专项经费、职能职责、目标任务六落实。2007年底,在全县15个乡
镇挂牌成立了乡镇交通管理站,由乡镇分管交通的领导任交管站站长,并落实了专门的办公场地,明确2-3名专兼职人员负责交管站工作;经费上县财政每年除安排建设管护专项经费外,还给予乡镇5000-8000元的工作经费,各乡镇根据平时工作开展情况安排一定的经费。同时,县上对交管站各个岗位职责进行具体明确,对交管站工作进行量化细化,实施动态目标考核,并制作成规范文本上墙。
三、养护方面
为解决养护问题,南溪县对县乡村道实施了分级养护和分片养护相结合的办法,县、乡道以县交通局为主体实施养护,具体由县农村公路项目处将县乡道分为五个片区(江马、长兴、刘家、罗龙、大观片区),确定标的推向市场进行养护,各乡镇交管站协助县项目管理处工作;村道由各乡镇交管站指导村民委员会及其所属的村道管护队按照“村规民约”筹措村道养护资金,在公开养护标的、公开养护队伍、公开养护资金的“三公开”前提下,由村民委员会指定村道管护队具体实施村道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
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899公里,其中县乡道216公里,村道683公里。为有效解决养护资金问题,南溪县年初在县级财政转移支付中,预算安排了171万元用于县乡道和村道的日常养护,具体标准是:县乡道水泥路每年每公里补助5000元,县乡道泥结碎石路每年每公里补助7000元,村道水泥路每年每公里补助500元,村道泥结碎石路每年每公里补助1000元。资金筹措主要靠三个途径解决:一是财政转移支付;二是发动群众一事一议,自筹解决(村民出资2-3元/人年,对摩托车、农用车、轿车、建房等收取一定标准的村道管护金);三是社会捐资等。
为使管理养护工作更富有成效,实现养护工作的良性循环,以达到既能充分调动养护积极性、满足基本养护的需要,又能基本实现规范化、高水准养护的目的,南溪县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养护激励奖惩机制。县政府每年拨出20万元资金分两次进行考核奖励。每半年根据南溪县农村公路项目工程管理处前两个季度村道养护抽查考核成绩,按里程对养护得好的乡镇给予工作经费奖励,奖励标准为:两季度考核分均在95分以上的300元/公里,90—95分的200元/公里,85—90分的100元/公里,85分以下不予奖励,奖金用于奖励乡镇交通管理站、村民委员会,其中用于奖励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经费不得低于80%。对农村公路养护年终考核不合格的乡镇人民政府,其领导班子相关人员到县政府述职,并限期整改。
四、运输方面
为方便群众出行,带动产业发展,南溪县在建好农村公路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客运。目前,全县开通短途客运班线39条,有短途客车92辆,15个乡镇客车覆盖率100%,214个行政村客车覆盖率达到80%以上,同时在乡与乡、乡到村新修线路上新发展“南溪农巴”20辆,农民乘车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缓减,出行质量明显提高。在客运发展上,为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进一步解决边远山区农民出行难、行路难的问题,正着手新开农巴的路线规划。
五、安全方面
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各乡镇交管站落实了农村客运安全源头监管责任,配备专人负责农村客运安全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定期开展道路交通、桥梁安全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在水上交通安全方面,南溪县拥有长江岸线39.5公里,大小船舶432艘,有险滩4个,通过长江航道的疏浚,2008年起已实现了千吨级船舶昼夜通航。为强化水上安全管理,县上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在涉及的乡镇、部门全面推行“五金”、“十二分”制度。五金即:船舶保险金、船员保险金、旅客意外保险金、安全责任金、风险抵押金。十二分制度即:通过乡镇人民政府及管船部门与业主(船主)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达成以“12分评分办法”为核心的水上安全管理协议。各业主(船主)、船员每年拥有“12分”安全考核基本分,政府与职能部门依法对船主、船员实施动态管理。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南溪县交通“建、管、养、运、安”一体化工作,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实践提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曾多次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但系统的管理工作距省、市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南溪交通人有信心和决心把全县交通建管养运安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农村交通建管养运安一体化经验总结
XX镇创建农村交通
建、管、养、运、安一体化进展工作的总结
XX镇现拥有酒类、化工、旅游、物流等多类企业,同时还拥有多个农产品生产基地。不难看出,交通运输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我镇的经济发展。因此,我镇在全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制度,稳步推进农村客运发展。下面就我镇创建农村交通建、管、养、运、安一体化进展工作作一个简单总结。
一、建设方面
为继续推进农村道路建设,我镇农村道路的修建实行“三个一点”,即向上争取一点,村民集资一点、镇上补助一点的方式筹集村级公路建设资金。凡修建水泥路,镇上补助X万元/公里;修建泥结石公路,镇上补助X万元/公里,再结合区上“一事一议”项目,大大提高了群众修建农村道路的积极性,促进了我镇农村道路的建设。
目前,全镇已建成农村公路X多公里,硬化道路X多公里,实现县通乡、乡镇通行政村公路通达率100%,以省道为骨干、县乡道路为支撑的公路交通网基本形成。
二、管理方面
镇上成立交管站,设有交管站办公室作为日常办公场
所,拥有3名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交管站代表乡镇人民政府行使本行政辖区内的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权。村上成立3至5人的管护队,对各自行政村道路进行管护,构建了农村公路管养体系。
在道路修建、养护资金管理方面,由村委会负责收取、管理,设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所属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监管,村民集资经费主要用于支付村道日常养护管理人员的工资,集资余款、收取的村道养路费和区、镇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养护材料和机具的购置与村道的大中修工程。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每季度在村委会实行一次通报并向村民进行公示,同时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交通局,接受政府和群众的监督。
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和制定专项资金管理方案,使得我镇农村道路修建、养护工作变得更加公开化、透明化、民主化。
三、养护方面
道路的养护资金主要由区、镇出资补贴、村上集资构成。区财政对镇养护实行X元/公里〃年、村道X元/公里〃年的标准,而镇上给予村上道路养护的补贴,按不低于区上补贴的标准,结合各村道路实际情况予以执行。
对于高速公路路段的养护,之前由高速公路相关部门负责,效果不佳。后经过镇上与高速公路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现由高速公路公司出资,镇上派专人负责养护,使得养护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现在不论晴、雨天都能保证正常通行。
同时,镇上对于道路养护设有专项奖励资金,根据各路段的养护情况,给予适当奖励,大大提高了养护人员的积极性,各路段路况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运输方面
我镇一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立足群众所想、所盼,全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进程和运输体制改革,推行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安一体化建设模式,有效解决了辖区群众行路难、企业物资运输难的问题。其中运输方面主要分为客运与货运:
客运方面,随着我镇农村道路通达率的不断提高,我镇已经实现了农村公交车,并开行了专线客车,现客运网已经连通我镇X个行政村、X个社区,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满足了我镇人民群众县、乡、村间的出行需求。
货运方面,我镇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货运码头、国省干线地理优势,逐步建立起了以水、陆为主的多元运输网络体系,使得我镇运输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效促进了我镇的经济发展。现我镇水、陆货运吞吐量每年达X万吨以上。
五、安全方面
我镇认真落实公路在建项目工程、客运、货运、水上交通等源头监管责任,并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
在道路安全方面,各交通要道、危险路段均设有防撞墙、交通警示标语和警示牌,其中防撞墙共修建约一公里左右,有效保证了道路交通运输的安全。
在日常工作中,交管站配合派出所等相关职能部门,定期、不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在排查中发现安全隐患的,都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消除隐患,上半年以来,我镇共开展了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检查X次,查处交通违规现象X起,有效打击了各类交通违章行为,确保了我镇道路运输安全、平稳发展。
通过不断对交通工作的探索,结合我镇的具体情况,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稳步推进了我镇农村交通建、管、养、运、安一体化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镇仍将一如既往重视农村交通发展工作,结合自身实际,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持续推进我镇农村交通运输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把全镇交通建、管、养、运、安一体化管理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XX镇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长顺县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发展规划编制材料范文
长顺县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发展规划
编制材料
(请运管所、路管所按照大纲中各自所涉及的内容编制,5月16日上午下班前发送至局办公室)
二、农村公路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1.长顺县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发展总体情况
分别从建养现状水平、管理制度建设、农村客货运输服务等角度进行描述:
建养现状: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情况、建设养护投资情况(路管所)、农村公路养护状况(路管所)、养护机具配备(路管所)等相关情况。
管理制度建设现状: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路管所)、农村客货运输管理现状(运管所)。
农村运输服务水平:农村客运班线开通现状(运管所)、农村客货运站建设情况(运管所)、农村客运车辆配备(运管所)等情况。
2.长顺县推进农村公路推进“建管养运”一体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为切入点,分别从政策落实、体制机制建设、资金筹措、人员保障等方面,分别分析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输等方面存在主要问题。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结合长顺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相关政策,从解决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和运输服务发展瓶颈问题等方面出发,阐述长顺县交通运输发展的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根据长顺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当前农村公路工作的基本情况和指导思想,结合相关规划,突出长顺县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统筹考虑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需要,研究提出符合长顺县实际的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基本原则。
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具体目标。
研究提出本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路管所)和农村公路运输服务(运管所)的发展具体目标。
——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目标,包括:农村公路乡镇和建制村通达通畅水平、县乡道改造规模及资金测算、建制村路面硬化规模及资金测算等。
——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发展目标。包括:大、中、小修、安保工程、危桥改造等养护工程规模及资金测算,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机改革落实程度(路管所)等。
——农村公路运输服务发展目标。包括:农村客运通达程度(运管所)、农村客运站建设项目,城乡客运一体化程度(运管所)等。
五、重点工作
根据未来发展的具体目标,结合长顺县自身实际,研究提出未来发展重点工作:
(一)农村公路建设
(1)……(2)……
(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路管所)
(1)……(2)……
(三)农村公路运输服务(运管所)
(1)……(2)……
第四篇:市交通局强力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工作
交流观摩深入调研相互学习促进发展
——市交通局强力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工作
为进一步推动农村公路工作,8月6日至9日,市交通局组织开展了全市农村公路建管养运观摩检查活动并召开座谈会。市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邓延庚、副局长吴广进、徐干、纪委书记韩宜喜、局工程计划科、运管科、办公室、市运管处、市农管局、市交通质监站主要负责人及各县区交通局长参加了此次观摩检查。观摩检查组深入到8个县区实地察看了县、乡、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输(重点是村村通工程)及乡镇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机构设置、基层交管站职能转换情况。各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次观摩检查,党政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分别参加观摩活动。
观摩检查结束后,8月9日上午,市交通局召开了全市农村公路观摩座谈会,会议学习传达了全省交通运输工作座谈会和市委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各县区交通局长汇报交流了今年以来的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形势,剖析问题,针对做好下一步农村公路工作提出思路和措施;会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公路工作的 意见》,讨论了《关于开展全市2009民生工程“村村通“考核评比工作的通知》、《六安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评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交管站(交通分局)建设的意见》三份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市交通局纪委书记韩宜喜传达了全省工
程建设执法监察工作座谈会及全市纠风工作座谈会精神,通报了市经保办对影响经济发展环境两起事件的处理意见,并就做好当前廉政建设和信访稳定工作提出要求。管洪生副局长从确保政令畅通、加强队伍管理、严格财务制度、加大信息报送、加快效能建设等方面提出要求。徐干副局长从加强业务培训、规范运政执法、强化行业管理、加快基层站所职能转换、加大道路水路运输安全监管等方面提出要求。吴广进副局长就农村公路建设和管养方面提出要求,建设方面,一是要全面完成任务,争取多上项目;二是确保工程质量,重视质量巡查抽查;三是争取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四是规范资料收集。管养方面,一是要争取政府财政投入,二是乡镇农管办的运转要达到“五有”。即有办公场所、有人员、有养护资金、有机具、有检查考核体系。三是要积极探索基层交管站参与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的新思路。同时,要加强考核评比等激励机制,加强和改进信息工作。
市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邓延庚同志作会议总结。他指出,历时四天的观摩检查及座谈,反响大,效果好,既是一次农村公路工作的观摩会、调度会,又是一次全面工作的交流会、推进会,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实地观摩更全面地掌握了我市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工作的基本情况,发现了新亮点,但也看到了差距和不足,特别是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各县区发展很不平衡,相信此次会议之后,各地变压力为动力,抢抓机遇,强力推进,确保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就做好下一步工作,邓局长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强力推进我市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工作。要认清形势,理清思路,强力推进。充分认识国家、省对交通公路投资政策上的新变化,过去我市主要依靠上级投资,现在已经明确分级负责,即县道县管、乡道乡管,压力之大,不言而喻,对此,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宣传政策,千方百计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当务之急是要把农村公路的管养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已建成的近万公里乡道村道发挥最大效益。
第二、全力解决好当前几个重点问题。一是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二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做到警钟长鸣,不违纪、不违法;三是要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树立自身形象;四是要把民生工程当作头等大事,严格把好村村通质量验收关;五是要抓好安全工作,特别是道路运输、水上安全及交通内部安全;六是要抓好稳维工作,坚决防止因工作不到位引发群体性事件发生;局属各单位重大行政许可、重要事项安排必须报经市局办公会研究审批;七是要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完善部门网站功能,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八是要进一步规范治超工作。
第三、着力探索六安交通发展的新路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干部职工都要以积极的姿态、严谨务实的作风和高度负责的精神,结合六安实际,在着力探索新路子、寻求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满足新需求、确保新发展上狠下功夫。
第四、努力抓住队伍建设不放松。牢固树立关键在人、关键在队伍、关键在领导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在着力打造一支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交通队伍上狠下功夫。当前急待解决的三大问题:一是观念不新不能与时俱进的问题;二是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问题;三是机制不活不能调动工作积极性的问题。
第五篇:外地城乡交通一体化探索与实践
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
莱芜城乡公交一体化启动8月12日莱芜市出台推进全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施要求,依照“政府规划指导,企业规范运作、自负盈亏”的原则,由市内两家公交运营企业自筹资金9000余万元,对原有通往区、镇(街道)、村及旅游景点的98条个体客运班线、340辆客运班车,逐步实施一次性货币收购和线路改造。首条改造并投运的K206路“莱城至大王庄(大槐树)”线,主线全程约45公里,沿途设立38个停靠点,投入44座豪华空调车10 辆,票价为3元、2元(12公里以内),每30分钟发一班,均为无人售票。这条线路还以寨里镇、大王庄镇、大槐树村为节点(中转站),开设了三条公交支线,投入22 座中巴车15辆,由节点向周边村庄延伸,票价为1元,每村日均发车三班以上。所有公交车均实行定线、定班、定点、定时运营。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按照“ 收购一条、改造一条、开通一条”的方式,逐步在全市建立起以城区为中心,覆盖全市所有镇、村的城区公交、城乡公交、镇村公交三个层次有机结合的公交网络体系,实现全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算一笔经济总账,每年可为农村居民节约出行费2600余万元。”
成武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经营模式实现了创新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整体部署,成武县交通局按照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特色突出的原则,不断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网络,加大乡镇客运站建设步伐。2009年,新建了伯乐、天宫两处乡镇客运站,对已建成的9处乡镇场站重新进行了改建或扩建,新成立了政务信息服务中心,统一了外观标示,配置了各种便民服务设施,新上多媒体室,启用了电子网络办公系统,开通了内网和外网,达到了全省乡镇客运站“四位一体”建设标准。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宽乡镇客运站的综合服务职能,内设立了农村客货运管理、货物源头管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物流运输服务办公室和综合信息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使乡镇客运站的整体形象得到提升,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一举成为农村货运的“防御站”、农村物流的“中转站”,遏制超限超载车辆进入村级公路的“保护伞”,运输农村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转运站”。到2008年底,全县开通农村客运线路46条,投放线路班车159辆,设立乡村客运停车点430个,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全县12处乡镇,470个行政村的城乡客运网络。近年来,成武县交通局陆续启用城区两处城乡客运总站和12处乡镇客运站,要求159辆城乡客运班车全部进站经营。城区客运班车进站经营由客运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所有客运班车必须从东西两处城乡客运总站循环发车;乡镇客运站班车进站经营由各交管所抽调专门工作人员负责管理。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所有班车全部实行进站签到卡和微机售票管理制度,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线路、统一车型、统一票价、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循环发车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了城乡客运班车沿路乱停乱放和广大乘客露天候车问题,使乡
镇客运站成为农民出行的温馨港湾。
为探索新形势下的集约化经营模式,成武县交通局经过反复论证,决定首先成立公司,创建公司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的机构。由经济实力强,经营经验丰富的县运输公司和永舜汽车服务公司经营全县农村客运线路。县运输公司以现有车辆入股,一车一股,组成股份制企业;永舜公司则把现有车辆进行一次性收购,取得线路经营权,然后更新车型,淘汰落后运力,提高运能。接下来又指导两个公司对下属的每一条客运线路进行了公司化改造,实行线路公司负责制,每一条线路都成立一个分公司,由专人具体负责,统一安排班次,打破传统的各自为战模式,把所有的车辆集中到一起吃“大锅饭”,驾驶员光管开车,剪票员光管收钱,所有的收入归集体所有,扣除成本后每月两次分红,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轮流驻乡镇站发车的运行机制,增强了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其次,抽调专人驻乡镇客运站办公,在搞好监督检查、规范客运秩序、为业户创造良好经营环境的同时,积极搞好辖区内每条线路上旅客的流量、流向调查,根据客流变化情况,不仅允许经营者开行定线日班车,也允许视情开行隔日班、周班、赶集班,并采取滚动发车、定线循环运行和预约叫车等多种经营方式,既扩大了经营者自主权,又满足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从根本上解决了客运班车抢班抢点,倒客甩客,争抢客源等无序竞争现象,规范了城乡客运市场,缩短了群众等车的时间。
滨州市邹平县年底将实现村村通公交近年来,滨州市邹平县积极推行城乡客运一体化,取得显著成效。全县基本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辐射各乡镇、街道的立体公交网络体系,在县城运行的一级公交网络每人每次1元,全天候、全程一票制;由县城直达各乡镇驻地的二级公交网络每人每次2元,各乡镇、街道辖区内的乡村公交车每人每次1元。目前,该县16个乡镇(街道)已有9个实现了全覆盖,预计2010年底建立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安全便捷、富有活力的城
在资金、用地、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凡经全县综合交通规划、城镇公交网络线路方案
确定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农村客运站、公交停车场、首末站、换乘点、加油加气站、调度中心
机制,将公交企业的补贴和补偿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拨付的方法,由财政部门根据核定的数额,对公交企业进行经济补贴和补偿。同时,通过减免税费,减轻公交企业负担。对于上级明令规定免征的税费,一律免收,没有明确规定的税费,在政策框架内实行“宜免则免、能减则减”的原则,给予最大优惠。加大客车补贴力度,邹平县政府每年拨付5000万专项资金用于客运
2班车的更新及补助;同时规定各乡镇、街道辖区内的乡村公交网络,由公交企业投入车辆,所属乡镇、街道给予车价50%的资金补贴。核定线路车辆营运亏损额,由各乡镇、街道进行票价
路、定班次、定时间、定票价、定站点;统一排班、统一调度、统一结算)的服务标准规范运行。城乡公交一体化就是将城市公共交通与农村客运公交形成统一管理、统一营运模式、统一车型、统一车身颜色、统一票价等多种形式统一的客运交通,形成“大交通、大公交”发展格局,切实改变过去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二元分割”的局面,发挥交通资源效益最大化,实现城乡公交相互衔接,资源共享。按照这个目标,邹平县交通运输局提出了邹平全面城乡公交一体化,需分“两步走”的实施计划——首先实现县城与各镇办公交化;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镇村公交化,最终实现全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目标。邹平全面城乡公交—— 体化的基本发展规划和目标是:规划运行线路 19条,计划投入公交车 175辆,规划发展全县三级公交网络。一级公交网络规划 8 条运行线路,主要在县城区运行,其中部分线路延伸到镇办,计划投入公交车 96辆。二级公交网络规划 11 条运行线路,由县城直达各镇办驻地,计划投入公交车 79辆。在长山镇启动城乡公交一体化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10 年全面推开,争取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16 个镇办全部通达公交车,有条件的镇办可以提前实现镇村公交化。三级公交网络是指各镇办辖区内镇村公交网络(村与村之间的公交线路),在全面实现二级公交网络的基础上,计划到2011年上半年建立起覆盖镇办辖区的镇村公交网络,全面实现全县城乡公交一体化。
兰溪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随着兰溪乡村“康庄工程”建设不断推进,覆盖广大农村的公路网已基本形成。但由于受农村客运班线现有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因素制约,农村客运班车通达工作进展比较缓慢,老百姓出行难问题仍比较突出,群众要求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的呼声非常强烈。
兰溪市委、市政府将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列入今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经过充分的前期调研准备工作,兰溪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日前正式启动,并制定出台了《推进兰溪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和《兰溪市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工作实施方案》。
据了解,兰溪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的总体目标为:围绕城乡统筹、便民利民,坚持公司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公交化服务,逐步消除城乡公共交通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2015年前,基本实现城乡公交服务均等化。其工作重点包括:科学编制公共交通规划,逐步形成城乡、乡镇、乡村互相贯通的三级公共交通网络体系;实施“四个统一”运行标准,即统一运营车型、统一运价标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标识编号;加强对城乡公交一体化站场基础设施、配套养护机制以及公交智能化的建设、完善和应用;加大对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财政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减免相关企业税费,优先安排公交发展所需要的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用地,对公共交通中转换乘站、港湾式停靠站、首末站回车场等公交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市财政还将给予适当的补助;转变经营机制,改革经营模式,按照依法收回、适当补偿的原则,加快市域内客运班车公司化改造步伐。
3同时,在市域内客运班车公交化改造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城乡公交的统筹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改造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统一实施、自愿选择的原则。鼓励承包经营者提前终止承包合同,对愿意参加改造的承包经营者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及奖励。对不愿意参与改造的承包经营者,允许在原线路按原核定经营期限继续承包经营,经营期限届满无条件退出,不作任何补偿;经营期限内车辆更新的,经营期限不变。同时,不得阻碍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工作,不得干涉和防碍公交车辆在该线路投放及运营,如有干涉和防碍的,依法查处。
二:改造范围。此次改造以市域内客运班车为对象,不包括农村支线班车,涉及客运线路21条,车辆148辆。按照《兰溪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兰溪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施意见》要求,终止承包经营,解除与原承包经营者签订的《客运班车承包经营合同》(以下简称承包合同),并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客运班车改造后实行公司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公交化运行。
三:人员安排。原承包经营者,在本次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中积极配合,按期签订终止承包合同协议并完成车辆交接的,参加公司招聘,条件可适当放宽;原承包经营者聘用的驾驶员、乘务员在这次改造中不列入人员安排范围,直接参加公司公开招聘。
四:改造政策。公式:补偿标准=提前终止合同补偿金+车辆残值+奖励+原承包合同约定应退款项-原承包合同约定应交款项。提前终止合同补偿金由市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各班线的里程、班次、票价、实载率及成本,通过对历年班线效益的市场调查,结合各线路实际运行情况和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测算确定。提前终止经营补偿金遵循同线路、同基数的原则计算。提前终止合同补偿金={(车辆座位数×实载率)×全程平均票价×(每日班次×2)×1年-(全年平均支出成本)}×6。车辆残值以兰溪市价格认证中心评估价格为准。
在车辆签约截止时间前完成签约并在车辆交接截止时间前交接车辆的奖励5万元人民币;未在车辆签约时间前完成签约但在车辆交接截止时间前完成签约并交接车辆的奖励1万元人民币;超过车辆交接截止时间签约及交接车辆的不予奖励。
根据客运班车实际交纳保险金额及期限,按有关保险政策对剩余保险金额进行清退。
原承包合同约定款项清算中,车辆折旧款按承包合同约定条款交清车辆折旧款;承包经营风险金按承包合同约定条款进行清退;车辆服务质量承诺金、牌证保证金、驾驶员安全保证金,按承包合同约定条款进行清退。
车辆在承包经营期间,如有国家相关政策性补助及补贴,由公司及时、统一全额补发给原承包经营者。车辆交接时,各种证件齐全,车辆零部件不缺,技术状况完好,对交付的车辆,如部件、设备残缺,损坏严重的,视情扣除车辆残值。车辆交接后,现场完成补偿、奖励及承包合同约定款项的兑现清算工作。交通事故未结案的,待结案后再行清算。
改造工作分四阶段
第一阶段,启动准备。成立市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及各相关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及相关政策,确定改造工作主体,购置部分新车,落实改造资金。第二阶段,宣传发动。研究、审核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实施意见及实施方案;向社会公布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及相关政策;召开工作指导组培训动员会;完成驾驶员、乘务员招聘、培训工作。第三阶段,组织实施。做好车辆签约及车辆交接工作,分三批次进行车辆交接。第四阶段,完善规范。主要根据城乡公交网络布局,补充并重新调配客运车辆,实行老年人乘车优惠政策,逐步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各项后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