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太古县2011年畜牧工作汇报
太古县2011年畜牧工作汇报
2011年,太古县畜牧工作按照江苏省“十二五”畜牧业发展总体要求,以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现代畜牧业为主题,以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品牌畜牧业为目标,以建设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和提高畜产品产量、质量、效益为重点,坚持产业化带动、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引领,全力将太古县畜牧业发展成为管理科学、技术先进、结构优化、效益显著、环境和谐的现代产业。为此,我们在抓牢基础性畜牧生产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发展规模养殖
突出以生猪和家禽为重点,强力推进规模养殖,扩大规模增量,提高规模比重,全区形成以适度规模养殖为主导,大、中、小型规模养殖同步发展的养殖结构。突出扩能增效,提高畜牧生产综合能力,促进太古县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1、做大生猪规模养殖,巩固生猪大县地位。
一是强化生猪生产为年销售收入超10元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之地位。全年饲养生猪158.52万头,出栏101.58万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二是加大生猪规模养猪场(小区)建设。全年新增年出栏生猪2000头以上猪场13个,其中新建成年出栏生猪万头猪场2个,即江苏百顺牧业有限公司,年出栏5000头以上猪场4个;三是提高规模养殖比重。全区生猪规模养殖比重由去年的85%提高到2011年的88%。
2、做大家禽养殖规模,提高规模养殖比重。
一是把家禽养殖列为年销售收入超10元农业主导产业之一重点发展。全年养殖家禽4911.9万只,出栏4210.5万只,实现销售收入超12亿元;二是全力推进家禽规模养殖。2011年新增万只以上家养殖场34个,其中10万只以上规模养殖场5个,20万只以上规模养殖场2个,30万只以上规模养殖场2个,100万只以上规模养殖场1个;三是提高规模养殖比重。2011年家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了92%,比去年的75%提高17百分点。
二、突出推进示范创建
推进示范创建,不仅有利于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减轻资源环境压力,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增加畜禽养殖效益,稳定畜产品市场供给,而且是解决畜牧养殖诸多矛盾的关键举措,是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推进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和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既是畜牧生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生态淮阴、富裕淮阴的现实要求。
1、推进标准化养殖场示范创建
今年,太古县始终把标准化养殖场示范创建摆在重要位置,在人力、物力、时间和措施上(如缴纳风险抵押金)大量投放和挥出重拳。在11月29日市组织的标准化养殖场示范创建验收中,争创2011年标准化养殖场示范的17个规模养殖场全部通过市级验收。
2、推进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
畜牧业推行生态健康养殖是畜牧业赖以生存和得以发展的必由之路。2011年,太古县高度重视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工作,采取多项举措,强力推进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截止目前,我区申报了省级和市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个数分别为6个和9个,省级良种示范场1个;使我区省级和市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总数达20个和16个,省级良种示范场总数达2个,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个。填补了太古县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空白,同时也为今后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3、推进畜禽良种化示范场创建
今年,太古县共有3个畜禽良种场取得了江苏省畜禽良种化示范场资格。他们是淮安市淮阴种猪场、淮安市太古县棉花庄镇旺福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淮安市太古县王兴跃飞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畜禽良种化示范场”不断涌现和壮大,将为太古县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生猪大县夯实坚实的生产基础。
三、突出落实扶持政策
2011年,太古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扶持畜牧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大地方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规模养殖和开展示范创建,努力建设现代畜牧业。
1、出台扶持政策
太古县人民政府将生猪产业和家禽产业列为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农业主导产业扶持发展。出台的扶持政策主要有:⑴对新建年出栏2500头以上优质瘦肉猪设施化规模养殖场,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以上,每个场给予10万元补助;⑵对新建年出栏3500头以上优质瘦肉猪设施化
规模养殖场,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以上,每个场给予20万元补助;⑶对新建年出栏5000头以上优质瘦肉猪设施化规模养殖场,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以上,每个场给予30万元补助;⑷对新建存栏600头以上规模的二元母猪设施化种猪场,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以上,补助30万元;⑸对全区农户养殖的能繁母猪实行母猪保险,每头60元,其中农户交12元,财政补贴48元;⑹对新建的6个存栏100头以上二元母猪或苏淮猪扩繁场,每个场给予10万元补助;⑺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贷款5万—50万元之间的,按照银行贷款利息的3‰贴息;⑻对新增10幢以上的标准化禽舍,每幢500平方米,年出栏家禽10万只以上的,每个场给予1万元补贴。
2、落实扶持政策
一是落实能繁母猪补贴。对全区能繁母猪进行全面细致地统计摸底,建立能繁母猪信息档案,在调查核实的前提下,兑现能繁母猪补贴。通过严格普查、落实措施,完成了对我区所有符合条件的补贴能繁母猪进行了补贴。二是实施了能繁母猪保险。通过广泛宣传、正确引导,本着自愿的原则,2011年完成了对全区1.8万头能繁母猪进行了参保。三是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以淮阴种猪场生猪良种繁育基地为核心,加大对太古县兴泉种猪繁育场等6个存栏100头以上二元母猪或苏淮猪扩繁场的补贴力度。四是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2011年,利用标准化养殖小区资金,共对全区9个生猪、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进行了建设补助。五是用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2011年,为用好生猪大县奖励资金,充分发挥奖励资金在生猪产业发展中导向作用,我们改变过去粗放式管理方式,着力向两个方向倾斜:其一是向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企业倾斜;其二是向苏淮猪产业化开发企业倾斜。倾斜资金占76%。六是建立畜禽疫病防控体系。2011年,按照“101%服务”窗口建设和“乡镇兽医站扩建项目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全区共投入资金25万元,支持乡镇畜禽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通过建设,各乡镇兽医站服务功能得到显著提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3、向上争取项目
2011年,太古县畜牧业成功向上申报项目15个,共计争取项目资金1249万元。其中,申报省级高效设施农业项目--规模畜禽基地类建设项目3个,占我区高效设施农业省级下达资金的24.27%;申报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8个,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1个。
四、突出强化信息建设
1、开展畜牧养殖备案制度,促进生产经营提档升级。开展畜禽养殖场(小区)备案和建档工作是贯彻落实《畜牧法》和《动物防疫法》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对建立畜禽及畜禽产品可追溯监管制度,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落实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提高畜禽产品竞争力,推进太古县畜禽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太古县强力推进畜禽养殖场(小区)备案工作,按照省市指导意见,结合太古县实际,提出畜禽养殖场(小区)备案工作实施方案,加强畜禽养殖场(小区)管理,规范畜禽养殖活动,大力提升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促进畜牧业生产经营提档升级,促进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截止今年底,太古县已对个畜禽养殖场(小区)进行了备案申报工作,占全区畜禽养殖场(小区)的40%。日前已上报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等待省市评审。
2、细致做好畜牧生产统计,深入开展畜牧信息宣传。
一是认真搞好畜牧生产月报。按照江苏省畜牧业月报要求,对基层上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核查,力争数据反映现实,符合实际,认真负责地搞好全区畜牧业生产月报工作,为政府和领导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二是高度关注畜牧生产动态。注重对本区内养殖场(户)特别是新增、扩量的养殖场(户)的生产情况的信息采集,信息采集力求全面、系统,并及时把握其动态情况。充分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传媒,广泛收集畜牧生产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和市场动态情况,探索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及市场动态情况对太古县畜牧生产的引导和指导意义。
三是深入开展畜牧信息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如培训、咨询、讲座等)、多种途径(如科普宣传、科技入户、媒体宣传等)深入开展宣传畜牧信息宣传工作,特别是畜牧生产政策、市场信息和畜牧生产科学技术,努力把握机遇,规避风险,提升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勿庸讳言,太古县2011年畜牧工作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还存有不尽人意之处,如生态化养殖和品牌化引领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对于存在不足,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迎头赶上。我们也将一如既往地将按照省“十二五”畜牧业发展总体要求,围绕“省畜牧工作目标考核任务”,精心组织,开拓工作,扎实推进太古县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省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第二篇:2011工作汇报(畜牧)
咸丰县畜牧兽医工作情况汇报
2012年2月
咸丰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土家族、苗族占总人口的80%,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业一直是地方经济的传统产业。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保险、母猪补贴、小区建设、服务体系建设、转移支付等政策的执行,使全县畜牧产业驶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随着宜万铁路、沪溶高速、恩黔高速、黔张常铁路的陆续开通,咸丰的山不再高,路不再远,随着湖北武陵试验区建设的推进和国家武陵山区集中扶持,开放开发规划的出台,必将助推县域经济“六大工程”。跨越式发展咸丰畜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大发展、科学发展的机遇即将到来。
一、畜牧兽医工作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县畜牧兽医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全系统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畜牧大县目标,以畜牧产业化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和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广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建设,切实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使畜牧业成为全县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三分天下”,抢占了农业农 1
村经济的“半壁河山”,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农民致富奔小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围绕科学发展,突出农民增收,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坚持把基地建设作为做大产业的核心内容,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小规模,大群体发展思路,持续扩大生产规模,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到2011年底,全县生猪出栏达到60.1万头;生猪存栏65.06万头,其中能繁母猪7.83万头,牛出栏1.68万头,羊出栏1.27万只,家禽出笼131.03万只,实现畜牧业产值10.03亿元,农民人均畜牧业收达到1420元。
(二)围绕总量扩张,突出质量提升,典型带动效应进一步凸显。坚持把典型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产业培植作为带动发展的有力抓手,建设养殖小区,培育家庭牧场,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培植龙头企业,生产方式明显转变,发展基础逐步夯实。全县培植各村养殖养殖专业佳作经济28家,建成养殖小区22个,建成生猪5万头乡镇5个,其中10万头以上乡2个,万头村22个,建成万头猪场3个,5000头猪场1个,50头以上养殖户1589户,肉牛规模化养殖场28家,肉羊养殖场9家,禽蛋养殖场15家。全县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45%。
(三)围绕质量安全,突出综合监管,疫病防控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把疫病防控作为保障畜牧产业发展的关键环
节,防疫检疫整体推进,兽药饲料齐抓共管,各项专项整治常态化,疫病防控成效显著,安全监管扎实有效。一是精心组织春秋两季动物集中免疫行动,口蹄疫、猪蓝耳病、禽流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100%,抗体检测均达到70%以上,近年来,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向末端延伸,建设村级动物防疫室60个,覆盖面达50%。二是全面开展产地检疫申报工作,设立村级动物检疫申报点30个,坚持驻场检疫制度,屠宰检疫率、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三是切实加大兽药饲料市场监督管理,依法检查兽药饲料经销门店295家,查处违规经营3家。四是开展以瘦肉精为主的各项专项整治,排查养殖户2900余户,张贴告知书15000份,鉴订承诺书2900份,抽检1211批次,检查餐饮业329家。五是开展规模化养殖企业无公害双认证工作,全县无公害双认证4个,认证规模达4万余头。
(四)围绕后劲增强,突出资金争取,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坚持把抓项目作为引领畜牧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想方设法谋项目,千方百计争项目,集中精力建项目,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实施项目10个,完成投资1411万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4个(十字路交易市场建设30万元、县级动物防疫诊断室60万元、乡镇防疫体系建设55万元、乡缜改扩建60万元),养殖小区建设项目140万元,菜蓝子工程项目30万元,养羊“1235”模式推广项目20万元,生猪良种补贴项目216万元,母猪补贴500万元,母猪保险300万元,论证储备重点项目4个,概算总投资7716万元,其中易灾草地项目5346万元,畜禽污水深度处理及小区建设项目140万元,省际边境站建设项目1502万元,恩施黑猪保种项目728万元。
(五)围绕职能转变,突出示范推广,科技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把科技服务作为支撑畜牧产业发展的基础途径,努力创新服务模式,多方拓展服务范围。大力实施“万户百头”、“万户千只”养殖示范工程,着力推广生猪“150”、“161”模式,肉牛“165”模式,羊“1235”模式和蛋鸡“153”模式,新建养殖小区22个,家庭牧场户257户。规模化畜禽养殖达到1589户,生猪规模养殖总量达到27.1万头,占全县生猪出栏的45%;同时,强化科技培训,举办科技培训班28期,培训农民1.3万人次,发放科普资料1.3万册。
(六)围绕创先争优,突出自身建设,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坚持把科技型、服务型队伍建设作为做好畜牧兽医工作的有效措施,深入开展行风评议、治庸问责和“三万”活动,修订完善各类规章制度,有效解决了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广大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效能不断提高。特别是在2008年县政府拨款800万元解决了部分集体兽医养老保险之后,又于2011年12月再次拿出500余万元解决了余下的集体兽医养殖保险问题,激发了村级动物
防疫队伍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为畜牧产业主动服务的热情,确保了我县连续8年无重大动物疫病和无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同时,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解决了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确保了系统在党务、纪检、宣传、综治、计生、人事等工作步入了全县先进单位行业,全局上下心齐气顺、风正劲足,事业发展势头强劲。
二、存在的问题
(一)畜牧业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大牲畜和禽类发展缓慢,且经济效益不高,一猪霸天下的格局仍然存在。
(二)畜牧产业化程度不高,整体建设水平偏低。特别是龙头企业发展不够、带动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
(三)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有所提高,但比例不大。目前全县规模化养殖比重仅占40%左右。
(四)动物疫病防控虽然得到加强,但潜在危险依然存在。特别是病菌病毒的变异、市场流通频率快、监测检测手段落后以及队伍年龄老化等均影响防控的各项措施的落实。
(五)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目前国际国内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特别是“苏丹红”、“红心蛋”、“瘦肉精”等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给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敲响了警钟。
三、2012年工作打算
(一)确定十二五工作目标
依托恩施黑猪“万户百头”和咸丰土鸡“万户千只”工程,到“十二五”期末全县牧业产值将达到16亿元,生猪出栏120万头,生猪存栏70万头,大牲畜出栏3万头,羊出栏5万只,家禽出笼300万羽,全县建成畜牧大乡6个,畜牧大村60个,培植家庭牧场5000户,建成各类畜禽养殖小区100个,确保畜牧规模化生产达到50%以上。
(二)2012年工作计划
全年实现畜牧生产总产值11亿元,实现肉类总产量6万吨,生猪出栏80万头,牛出栏1.84万头,羊出栏1.3万只,家禽出笼150万羽,新增家庭牧场户100户,新增能繁母猪2000头,规模以上畜牧业加工企业年产值1.8亿元,完成能繁母猪相关保险工作和村级动物卫生室建设覆盖面达100%,农民人均畜牧业增加纯收入50元以上。
四、请求和建议
(一)请求农业部将南方易灾草地建设项目先期在我县实施。
2010年10月,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在全国14个省市规划建设南方易灾草地建设与保护工程。咸丰项目区总投资5346万元,其中人工种草5万亩,草地围栏10万元,该项目恩施州8个县市均属项目区,请农业部将咸丰作为第一批项目县安排。
(二)请求农业部将恩施黑猪保种项目和恩施黑猪地理
标识注册落户咸丰。
恩施黑猪原名湖川山地猪,咸丰县是其核心产区,现在许多养殖户都有饲养黑母猪的习惯。恩施黑猪保种项目总投资728万元,请求农业部立项支持。同时请农业部领导牵线搭桥,引进中粮集团或新希望集团以全产业模式做大做强恩施黑猪品牌,养生态猪,卖放心肉,吃风味餐。
(三)请求农业部将咸丰列入第一批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县名单进行重点扶持。
依据今年中央1号文凭精神,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将用示范县方式进行全方位扶持建设,请求农业部将咸丰县列入第一批示范县名单。
(四)请求农业部商湖北省政府在咸丰朝阳寺镇设立省际边境动物检疫边境检查站,并投资建设。
(五)请求农业部重点调研县、乡两级牧政综合执法及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和执法设施装备落后的问题,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
(六)请求农业部将咸丰县列入2012年新增生猪调出大县名单予以扶持。
到2011年底,全县生猪出栏60.1万头,满足了生猪调出大县的要求,请求农业部将咸丰县列入2012年生猪调出大县名单给予扶持。
第三篇:畜牧兽医工作汇报
***畜牧兽医工作汇报
***畜牧兽医局
(2011年10月)
一、单位基本情况
***畜牧兽医局(挂“***人民政府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牌子)为县人民政府承担畜牧兽医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畜牧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股、动物产品安全监督股、兽医医政药政股5个职能股室,下属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畜牧技术推广站3个副科级事业单位。
二、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畜牧、草地、兽医、饲料行业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质量标准;
2、拟订和组织实施畜牧、草地、兽医、饲料行业地方性法规、规章、发展规划、标准、产业政策、重大科技技术攻关措施;
3、制定和组织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扑灭计划;
4、负责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动物寄生虫病防治管理工作;
5、负责兽医医政、兽药药政、饲料行业的管理工作;
6、负责动物产品安全和畜禽产品加工产业化发展的管理工作;
7、负责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8、负责种畜禽管理、保护和利用畜禽遗传资源;
9、负责草地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
10、负责提出畜牧兽医行业投资计划建议、项目建设方案、组织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畜牧兽医项目经费和专项经费的落实与使用;
11、负责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科技教育、科技攻关和职业技术鉴定的管理;
12、负责畜牧兽医行业的政务、经济、技术、市场信息管理和统计、宣传工作;
13、负责对全县畜牧兽医行业的指导和监督;
14、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当前主要工作情况
1、推进规模养殖。随着社会的发展,畜牧业由过去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逐步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方向转变。近年来,重点推广了山羊“1235”、生猪“150”、黄牛“165”模式为主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到今年10月底,全县规模养殖户(场)达1500余户,带动了全县畜禽生产快速发展。
2、夯实疫病防控基础。时刻抓紧动物防疫这根主弦,制定和完善《***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加强物资储备,健全动物疫情监测网络,落实动物疫情报告制度;推行重大动物疫病“季防月补”以及动物免疫标识制度,不断强化基础免疫,免疫密度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全力开展动物检疫工作,县城区定点屠宰检疫率达到100%,乡镇集镇市场检疫率达到80%以上,经营户执证率达到70%以上。
3、抓好畜产品安全监管。监督、指导养殖户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做好免疫、用药等生产记录;对定点屠宰场实行检疫员驻场检疫,严格按照检疫程序和标准进行检验;对大型超市的畜产品不定期的进行样品抽检,送省、市专业机构检测,购臵检测设备,对“瘦肉精”进行专项检测。从畜禽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环节,全
方位开展畜产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
4、着力打造畜牧品牌。参入制定《马头山羊品种国家标准》和《马头山羊饲养与疫病防治规范》,实施“郧西马头山羊”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注册,开展郧西马头山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马头山羊产品精深加工。通过谋体宣传和品牌战略的实施,“郧西马头山羊”特色畜牧品牌正在形成,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5、积极探索畜产品加工。改造升级 “***天源名特畜产品开发中心”,探索牛羊肉系列产品的精深加工,已开发涮羊肉、羊珍、羊肉串、火锅羊肉、羊肉馅、火锅牛肉、红烧牛肉等系列产品,直销武汉、十堰、襄樊等地,填补了省内羊肉加工空白,成为我县牛羊肉加工转化大户。产品注册了 “源元”商标,制订了产品加工技术标准,通过了国家无公害畜禽产地认证。
截止10月底,全县生猪、山羊、黄牛、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52万头、47.8万只、6.17万头、340万只,出栏量分别达到14.8万头、11.6万只、0.256万头、75万只;完成招商引资850万元,占总任务的(1200万元)70.8%;新培植规模养殖户139户,占总任务的(150户)92.6%;培训养殖从业人员1056人次,全部完成任务;其他工作正全力推进,年底可实现既定目标。
我县畜牧业发展较快,已初具规模,但受多种因素制约,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动物防疫压力大,保障能力不高。我县畜牧业大多沿袭传统饲养方式,饲养管理粗放,环境卫生差,农民防疫意识不强,极易引发各种动物疫病,造成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潜在隐患。二是繁育体系建设迟缓,良种供应程度不高。生猪良种繁育
体系不健全,而猪价持续走高,农民积极性高,仔猪供应紧张。马头山羊由于受资金、技术等因素影响,提纯复壮工作进展不快,近亲繁殖严重,品质退化,马头山羊虽“名”而不“优”。三是基地规模小,有效供给能力不高。我县畜牧产业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大户相对较少,还没有形成大批量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对外提供有效供给的能力较差。四是畜产品加工滞后,产品附加值不高。全县只有“***天源名特畜产品开发中心”一家企业从事畜产品的开发与加工。由于企业加工转化能力弱,畜产品附加值得不到体现,无力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由此带来品种改良滞后、基地扩张缓慢、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难以配套等问题出现。五是技术力量薄弱,服务水平不高。畜牧系统技术人才严重断档、青黄不接。由于结构失衡、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由此造成服务产业的能力不强、手段不多,一些新模式、新技术、新科技难以较快推广和应用,科技贡献率较低。
意见与建议:一是建立山羊产业发展基金。郧西是马头山羊原产地和主产区,“郧西马头山羊”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商标注册,郧西马头山羊已成为我县、乃至十堰市畜牧业中的一个知名品牌。由于受资金、技术因素的制约,山羊产业还未形成规模,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建议县政府加大马头山羊品种资源保护和科技开发力度,每年筹资100万元建立山羊产业发展基金,保证山羊产业发展有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以发展壮大山羊产业,繁荣农村经济。二是将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特别是今年的“瘦肉精”事件,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
和社会各界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高度关注。我县畜产品质量安全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个别养殖场(大户)为牟取私利,违法使用、添加违禁物品的现象不可排除,加之外省、外县畜禽及其产品的频繁调入,给我县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如不加强安全检测,及时消除隐患,将对全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但我县至今没有预算这项经费,致使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难以全面开展。根据省、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要求,我县年检测费用需要25万元。建议县政府将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以保障此项工作正常开展,确保人们吃上“放心肉”。
第四篇:鹤山农场畜牧工作汇报
鹤山农场畜牧工作汇报
为贯彻落实分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加快数质并重型畜牧业发展,确保鹤山农场畜牧业发展指标的顺利完成,推进农场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现将农场各项重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奶牛存栏
截止五月末鹤山农场奶牛存栏14036头,完成奶牛指标的90.0%,为防止拆迁养殖户奶牛流失,农场采取大户入区,小户场内流转,建立淘汰审批制度;同时为了抓好牛群自繁自育,农场通过实施性控冻精应用技术,加强奶牛繁育工作管理,调整牛群结构三项措施提高提高扩繁速度,提高繁殖效率,提高奶牛品质等措施增加奶牛存栏。
二、小区建设、管理、绿化
1、今年农场按照农场补贴,养殖户投资,产权归养殖户的原则,新建简易小区三个牛舍建设面积15000平米,到年末全场奶牛小区达到10个。小区水、电、路三通由农场负责,牛舍每平方米补贴100元,为施工队提供免费木料,每平方米折合28元,为养殖户配置10公倾市场田,养殖户每平方米投资202元,由农场两个施工队施工,已进入施工阶段。
2、现全场有奶牛小区7个,奶牛小区配齐了专职的畜
牧副主任、防疫员和繁殖技术员。由畜牧副主任全面负责小区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小区内的环境卫生,防疫员做好奶牛疾病的预防、监测、控制和扑灭等方面的兽医防疫工作,繁殖技术员负责小区内奶牛的繁育工作。小区管理人员实行座班制度,建立健全了小区管理人员的考核办法和各项规章制度。
3、今年已经完成七个小区的绿化工作,树苗由农场提供,管理区负责栽植树木和绿篱。重点完善第一管理区和第三管理区奶牛小区建设,以围栏形式实行全封闭,建设消毒池,提高小区标准。
三、上交鲜奶量
截止五月末鹤山农场上交鲜奶5664吨,完成鲜奶指标的32.5%。农场现有机械化榨乳站7座,制冷式奶站14个,足以减少由于气温过高养殖户对鲜奶保管不当引起的酸奶现象发生,通过推行机械集中挤奶,解决养殖户榨奶难、储奶难、交奶难,同时也提高了鲜奶品质,增加养殖户经济效益。农场提出了要养质量牛,不养数量牛,要淘汰劣质牛的思路,对产奶量较高的优质牛,加大性控冻精技术的应用,繁殖优质牛犊,改善牛群结构,打造高产核心牛群以保证鲜奶产量的顺利完成。
四、防检疫密度
奶牛是农场的支柱产业,奶牛发展的成败关键在于防
疫。我场将此项工作作为畜牧业的重中之重。
1、防疫:农场加大了动物防检疫工作力度,把防疫工作纳入了畜牧生产目标考核管理,与基层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层层签订防疫工作责任状。在春季防疫中牛进行O型口蹄疫注苗应注12996头,实注12996头。注射率达100%。牛A型口蹄疫注12811头,实注12811头。注射率达100%。其它动物:羊存栏:269只,应检246只,实检246只。无布病阳性羊。口蹄疫注苗应注269只,实注269只。注射率100%。生猪存栏747头,猪蓝耳病、猪瘟、口蹄疫强制免疫747头,密度达100%。禽存栏9875只,禽流感、新城疫强制免疫9875只。霍乱免疫5231只。密度达100%。
2、检疫:以动物的结核、布病检疫检测为重点,加强春秋两季检疫工作。鹤山农场全年检疫情况:全场奶牛四月末存栏13970头。其中:春季应检奶牛12080头,实检12080。奶牛布病、结核检疫率达100%,上半年检出布病阳性牛19头,布病疑似牛5头,对布病阳性牛及布病疑似牛进行了扑杀深埋无害化处理。全场春季无结核阳性牛。
春季防检疫工作按照畜牧局要求时间和标准全部完成,全场检出布病阳性牛19头,布病疑似牛5头,对布病阳性牛及布病疑似牛进行了扑杀深埋无害化处理,全场春季防检疫工作按照要求全部落实到位。
五、保证金收缴
农场现有奶牛小区7处,标准化牧场1处,小区奶牛存栏4692头,其中标准化牧场存栏1530头,股份制牧场存栏300头,原小区砖舍存栏525头。应收入住小区保证金奶牛2337头。我场奶牛入住小区保证金应收缴46.74万元,实际收缴46.74万元,100%完成收缴任务,现已汇到管理局计财处。
六、存在的问题
1、奶牛养殖比较粗放,饲养技术水平低,养牛由散户向20-50头专业家庭牧场转型进程不快,仍是老一套的饲养模式,造成大量劳动力损失,新的饲养技术推广不畅。
2、奶牛育种繁育不规范,在选种选配上存在系谱不清、冻精混乱现象,个别奶牛出现后代隐性退化。
3、规模养牛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水平亟待提高,工作人员各种技能知识,有待加强培训,没有真正达到管理上标准化和生产技术标准化。
4、奶牛小区呈现出管理经验不足、规范不统一、管理混乱现象。
5、现有小区基础设施不全,整体功能不配套,四周没有封闭,没有围栏。防疫沟、消毒池等,使携带动物及动物产品车辆进出小区而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形成防疫难度大,管理不完善的局面。
七、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以抓好防检疫工作为重点,确保奶牛健康发展。奶 4
牛是农场的支柱产业,奶牛发展的成败关键在于防疫。在防检疫方面:一是抓好现有奶牛的疫苗注射工作,注射率达100%。二是抓好农场牛、羊的检疫工作,做到及时对病畜进行无害化处理。
2、以科技应用为重点,提高奶牛单产水平,改善奶牛品质。
3、全面推广青贮饲喂技术,推进奶牛全舍饲工程建设,做好明年禁牧的宣传工作,确保饲草贮备充足,为明年全舍饲打下良好的基础。
4、完善奶牛小区附属工程建设,加强小区日常管理,提高小区管理水平,建立严格的奖罚机制,规范榨乳厅的运行,充分发挥小区的整体功能。
5、建立健全鹤澳奶牛中心管理标准、技术标准、饲养标准三大标准,逐步形成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6、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技术人才的引进,完善畜牧服务体系建设,实施“防疫灭病、冻精配种、饲料供应、鲜奶销售、技术咨询、奶资兑现”六不出场服务,解除养殖户后顾之忧,提高奶牛业养殖水平,强化畜牧新技术的推广,确保奶牛业健康发展。
二0一一年五月十五日
第五篇:畜牧兽医局畜牧水产工作汇报(推荐)
畜牧兽医局畜牧水产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畜牧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1号文件精神,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省市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全年畜牧水产业生产发展目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市畜牧水产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好形势。
一、畜牧水产生产情况及畜产品价格现状
(一)畜牧水产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据畜牧部门预计,年全市生猪存栏108.19万头,同比增长12%;牛存栏33.4万头,同比增长5%;羊存栏14.64万只,同比增长12%;存栏禽451.5万羽,同比增长15%。出栏猪88.55万头,同比增长15%;出栏牛4.9万头,同比增长5%;出栏羊7.59万只,同比增长10%;出栏禽460.83万羽,同比增长18%。肉类总产量9.58万吨,同比增长11%;禽蛋产量4272吨,同比增长10%。全市水产品总产量786吨,同比增长8%以上;水产养殖面积93公顷,同比增长2%。
(二)畜产品价格稳中有降
据定点调查显示,目前仔猪价格平均每公斤24.4元,环比下降12%,同比增长16%;待宰活猪平均每公斤16.6元,环比增长4%,同比增长19%;去骨带皮猪肉平均每公斤26.0元,环比持平,同比增长8%;鸡蛋平均每公斤12.36元,环比增长3%,同比增长3%;活鸡平均每公斤15.6元,环比增长4%,同比下降3%;牛肉平均每公斤33.0元,环比增长2%,同比增长32%;羊肉平均每公斤34.0元,环比增长1%,同比增长31%;玉米平均每公斤1.62元,环比增长1%,同比增长8%;小麦麸每公斤1.55元,环比增长1%,同比增长15%。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加大督促检查力度
近几年,我市畜牧业发展迅速,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提高,畜牧业正由传统的家庭副业发展成为我市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市委市政府把加快畜牧业发展摆在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市发〔〕1号文件明确提出,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新形势下抓好“三农”工作的重点,对做好今年全市畜牧业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结合全市畜牧业发展实际,将各项畜牧业发展目标纳入对各县区党委、政府和市畜牧部门的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为抓好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及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我局以召开会议、下发文件等形式,对全市畜牧水产业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畜牧业目标任务分解至各县区及本局各科、室、站、所,并纳入对各县区畜牧部门及本局各科、室、站、所的工作目标考核内容,积极采取措施,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围绕畜牧业生产发展目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坚持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原则,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的支持,争取信贷资金用于发展畜牧业的发放额度,鼓励和引进市内外企业投入发展畜牧业。财政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地方支农资金的投入向畜牧业倾斜。全市本着“渠道不变、用途不变、捆绑使用”的原则,将畜牧业发展的有关项目资金实行捆绑使用,大力支持畜牧业发展。年,市级投入发展畜牧业的专项资金共计642.21万元,较年增加144.21万元。
(三)抓好畜牧水产养殖实用技术的推广
以畜产品基地为主战场,以“三推广三普及四提高”畜牧业综合配套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动物防疫、品种改良、人工种草为重点,大力推广牛羊杂交改良、三元杂交猪生产、人工种草养畜、秸杆处理、肉牛肉羊短期规模育肥、动物疫病监测检测等实用技术,采取专门培训、现场培训、科技下乡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了养殖实用技术的培训。全年全市共举办畜牧水产养殖实用技术培训班480余期,培训人数达3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万余册。
(四)加大畜牧业生产的扶持力度
一是认真抓好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和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到目前,全市共完成能繁母猪投保2952头,保金达17.71万元,理赔2394头,赔付金额达239.4万元。能繁母猪补贴工作将于近期全面展开。二是建立种猪补贴制度。对购进优良种公猪的农户每头补助800元、纯种母猪每头补助500元、二元母猪每头补助300元。三是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今年,继续招收200名村级兽医员进行中专学历培训,不断充实基层防疫员队伍,提高基层防疫员的整体素质。四是加快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步伐。今年,向省争取了420万元资金对7个规模养殖场和6个养殖小区进行扶持,帮助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能力,提高健康养殖水平。五是为加快我市养牛业的发展,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我局于年代市政府拟草的《关于促进养牛业发展的意见》,已于年5月17日市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通过,该文件下发后,将从资金、技术、科技等方面对全市养牛业的发展给予重点扶持。
(五)切实抓好畜牧业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
年1月13日以来,持续一个多月的雪凝天气给我市畜牧业造成了严重损失,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全市因灾累计死亡畜禽177797头(只),其中牛1597头、猪16862头、羊26077只、禽127453羽、马37匹、兔5699只、黑豚50只、竹纽22只。倒塌和损坏圈舍3408间50266平方米,畜禽养殖场水电设施严重受损,鱼种场及池塘养鱼受灾严重,各项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到9393.937万元,其中畜禽死亡损失6689.592万元,圈舍损失1102.3万元,畜禽规模养殖场水、电等设施损失249.57万元,牧草损毁5.54万亩、损失1108.4万元,渔业损失136.84万元。
面对严重的灾情,我市各级畜牧部门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农业厅、省畜牧局关于抗灾救灾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组织广大畜牧技术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组织指导养殖场、户采取措施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尽最大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在工作中,一是加强对抗灾救灾和恢复畜牧业生产的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恢复畜牧业生产的各项措施,及时调度畜牧业生产灾后恢复情况,加强灾区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做好产销衔接。二是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和受灾严重的乡镇调查了解灾情,组织指导养殖场、户落实升温保暖、修补圈舍、科学饲养、防病治病等措施。三是及时下拨灾后重建补助资金,强化对救灾资金的管理,确保救灾补助资金用到受灾严重的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四是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努力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五是积极协助种畜禽企业做好畜禽种苗调配工作,尽力提供恢复生产所需种苗、饲料等物资,确保灾后恢复生产需要。五是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增加灾后恢复畜牧业生产的资金投入。加快生猪补栏,尽快修复损毁的畜禽圈舍和水电等基础设施,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六是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科技下乡、科技进场、科技入户活动,指导和帮助养殖场、户解决恢复生产面临的技术问题。七是组织养殖农户加强对饲草地的管理,采取追施肥料、挖沟排水、清除杂草、补播补种等措施,促进饲草萌发生长和草场的恢复,保证饲草供应。至目前,全市共修复加固受损畜禽圈舍4614间138480平方米。补栏生猪11896头,其中母猪3860头、商品猪8036头;补栏牛2183头,其中母牛1166头、商品牛1017头;补栏羊12140只,其中母羊7632只、商品羊4508只;补栏禽161000羽,其中蛋鸡22600羽、肉鸡135800羽、鹅2600羽;补栏兔6420只。全市规模养殖场全部恢复供水供电,3个种畜禽场恢复正常生产。组织向灾区调运饲草料486吨,组织畜牧技术人员14800人(次),深入灾区帮助指导养殖场(户)恢复灾后生产,发放技术指导资料12000本(册),补种牧草48000亩,发放防疫药品4680公斤,免疫畜禽1323.74万头(只、羽)。(六)强化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牲畜品种改良工作。目前,全市有牛杂交改良点208个(其中新建20个),预计到年底可完成牛杂交改良配种5.1万头,产杂交犊牛3万头。有羊杂交改良点104个(其中新建11个),预计到年底可完成羊杂交改良配种2.6万只,产杂交羔羊2万只。有猪杂交改良点655个(其中新建32个),预计到年底可完成能繁母猪配种10万头次。推广杂交猪212万头(其中三元杂交猪112万头),推广良种禽501万羽。二是加强动物防疫工作。为切实抓好今年春秋季动物集中防疫工作及常年补针工作,制止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我局于3月27日组织召开了全市畜牧工作会议,对今年全市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与各县、特区、区签订了动物防疫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同时,分别于2月28日和8月5日组织召开有各县、特区、区分管局长、兽防站长和疫情测报人员参加的春季和秋季动物防疫专题会议,分别对全市春季和秋季动物防疫工作作了安排部署,要求各县、特区、区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确保领导到位、人员到位、物资到位、经费到位和措施到位。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防疫责任区域,坚决杜绝防疫死角。由于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按照“牲畜口蹄疫、禽流感免疫密度达到100%,猪瘟、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密度达到95%以上”的要求,在今年的春防工作中,全市除羊口蹄疫免疫密度为应免数的99.6%外,牛、猪口蹄疫和禽流感免疫密度均达到了应免数的100%,猪瘟、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密度均达到应免数的95%以上,免疫密度和质量有所提高。目前,我市秋季动物防疫工作已在全市范围展开,预计11月中旬可全面完成防疫工作任务。三是加快饲草饲料工作步伐。坚持草畜配套、以草稳畜、以草促畜的原则,进一步加大了人工种草工作力度,以推广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三叶草、菊苣等优质牧草为重点,扩大人工种草面积。预计到年底全市可完成人工牧草种植5.47万亩、秸秆科技处理14.4万吨、工业饲料推广11.86万吨,完成冬闲田土种草5.11万亩。(七)加快畜产品基地和项目建设
继续抓好已实施的盘县优质肉牛基地、六枝优质肉猪基地的巩固工作,充分发挥其幅射带动作用。按照项目建设内容及要求,扎实推进钟山区优质家禽、盘县优质肉羊、水城县优质肉牛、六枝优质家禽基地建设,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启动实施盘县优质肉猪基地、水城县优质家禽基地、钟山区优质肉猪基地和六枝良种猪推广、水城县良种禽推广和钟山区良种猪推广项目建设。通过优质畜产品基地和良种畜禽推广项目建设,实现科技、资金、物资等畜牧业生产要素的配套集中投入,确保基地项目在加快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八)加大畜牧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
兽药、饲料等畜牧业投入品的质量直接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今年全市进一步加大了对兽药、饲料经营、使用的监管力度,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基础上,组织专门力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农资打假专项行动等范围广、影响大的农资监管专项活动,对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奶牛饲养场进行了全面检查。至目前,全市累计出动农资执法人员1861人次,检查饲料经营户2446户(次)、兽药经营户1444户(次),查处兽药、饲料经营违法案件32起。开展了兽药、饲料、畜产品抽样检验工作,到目前没有发现经营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情况,畜产品兽药残留抽样检测合格率达到100%。
(九)进一步抓好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渔政管理工作
全市上下加强领导和组织,扎实开展渔政管理及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一是组织开展了春季禁渔工作。全市共组织统一执法检查行动15次,出动渔政执法人员120人(次),张贴《省渔业条例》100份、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省渔业条例》宣传小册子150本,悬挂宣传横幅6幅;张贴标语150幅。二是开展渔业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规范了渔船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确保我市渔业行业安全生产,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组织实施当中。三是开展水产养殖业专项执法行动。规范养殖生产秩序,强化养殖用药管理,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抓好渔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市—2020年渔业发展规划》已于年7月30日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文正式印发。六枝、水城、钟山的渔业发展规划草案已编制完成,目前正在作进一步修改,待论证修订完成后即可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出台。五是积极开展查禁非法经营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行为的活动。采取发放办证通知及相关宣传资料等措施,进一步督促驯养繁殖经营利用鲟鱼等国家保护的二级水生野生动物的养殖场(户)、餐馆、饭店办理《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六是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我市水产品消费安全。今年以来,我市结合春季禁渔工作的开展,多次组织渔政人员到水产品批发市场、水产品超市及重点养殖场(户)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在检查中,各受检查对象均能出示相关的合法证明,未发现违规用药的水产品流入市场及养殖过程违规用药情况。七是认真组织开展年整治非法捕捞作业专项行动。根据省渔业局的要求,我市年整治非法捕捞作业专项行动充分从 月22日开始,市畜牧局于9月19日专题研究部署整治行动工作,制订了工作方案下发到各县、特区、区。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组织实施当中。八是抓好水产技术的推广。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发展冷水鱼养殖,市、县渔业术人员多次深入生产第一线,指导水城县白马饮业冷水鱼养殖场开展虹鳟、金鳟等冷水性鱼类的流水养殖,指导盘县红庄特种鱼类科技养殖示范场做好流水养鱼池的规划、布局和修建工作。水城县白马饮业冷水鱼养殖场于年元月份从云南省嵩明县喷水洞冷水鱼养殖场引进体长25~30cm、体重250~350g的大规格三倍体虹鳟鱼种500kg和体长1.5~2.4cm、体重2~3g的三倍体虹鳟鱼苗2000尾进行试养。到目前,体重分别达到1000克和500克以上,长势良好,试验取得初步成功,我市发展冷水鱼养殖实现了零的突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投入不足制约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广大养殖农户发展畜牧业的愿望强烈,但缺乏投入生产的资金积累,争取信贷资金又十分困难,难于扩大养殖规模。
(二)传统饲养方式比重仍然较大,饲养水平还不高。目前,我市畜禽养殖仍以分散、小规模的传统饲养为主,人畜混居、畜禽混养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养殖方式落后,养殖水平不高,制约着我市畜牧业的发展。(三)基础设施落后,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疫病防治体系不健全;畜禽品质鉴定、疫病检测、诊断及卫生监督基础设施水平、畜产品标准体系、质量监测检验体系、饲料产品监测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滞后;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不稳。这种现状远远不能适应依靠科技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畜产品质量的需要。
(四)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近年来,动物疫病呈多发态势,新的重大动物疫病病种不断出现,加之畜禽流通频繁,动物疫病的防控压力日益加大,防控任务十分艰巨。
(五)饲料价格大幅上涨,养殖成本增加,养殖业的市场风险加大。从年以来,玉米价格总体保持持续上升态势,特别今年以来,玉米价格基本保持在每公斤1.5元以上,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保持在每公斤5元以上,为近10年来的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