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焦裕禄》观影心得
以焦裕禄为镜做新时代的好干部
4月8日,县教育局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观看了90年代主旋律电影《焦裕禄》,影片真实地再现了焦裕禄同志在担任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期间,带领兰考县干部群众治理风沙、盐碱和洪涝三大灾害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场景,令人为之动容。
为了兰考人民能摆脱穷困,焦裕禄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在下乡救灾治涝的数月艰苦奔波中,总是自备干粮,手拿雨伞,和群众一起战洪水,探流沙,查风口。在兰考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忍受着肝病的痛苦,日夜坚持工作,在狂风、大雨、沙窝、激流里奔波,走了兰考大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焦裕禄同志坚持生活在群众之中,和群众同甘共苦,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那简陋而又潮湿的办公室里,他和同志一起规划着兰考县的宏伟蓝图;在北风呼啸,飞沙漫天的田间地头,他和群众一起挥锹劳动;在寒冬雪夜,他踏雪百里把救济粮食亲手送到孤寡老人的手中。在那破旧的写字台前,他忍受着肝癌的巨痛,起草着治理风沙盐碱的方案。他一心为公,一心为民,从没有考虑过个人的成败,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得失,更没有为求什么政绩而去弄虚作假。在他身上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风采和不怕艰难困苦,锐意进取,廉洁奉公的高贵品质。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给与我新的感受,新的启迪和新的振奋,使我再一次认真思索着人生的真谛,人当怎样活着?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作为一个基层干部,我们生活的环境远比焦裕禄同志优越,但却少了那股心系群众,一心为民,大公无私的精神品质,焦裕禄正是为我们树立了这样的榜样,让我们每个党员干部更加明确了自身的价值和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勤奋地学习,努力工作,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发扬焦裕禄精神,不断开拓进取,争做新时代的好干部。
第二篇:《焦裕禄》观影心得
焦桐如海,明月如昔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漫天沙丘上,黄昏剪影里,一个佝偻的身影深沉地凝望着眼前枝叶尚稀疏的泡桐树,他的手使劲顶着肝部,那儿已经疼痛难忍。身后蜿蜒着一排深刻的脚印,苍凉却又庄重,彷若他在兰考一路走来的样子,一步一个印子,不惧孤独,不畏困苦,脚踏实地,在风沙、内涝、盐碱严重的黄沙里踏出一个万顷澄碧的未来。他,就是焦裕禄。在生命垂危之际,他心心念念的仍是兰考百姓,仍是治沙,他最后的遗言是:“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白幡在地平线上缓缓升起,兰考百姓肝肠寸断呼唤他们的好书记,哭声响彻整个沙坡头,英魂已逝胡不哭?但是,看到了嘛,白幡上写的是“永垂不朽”,对,永垂不朽。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焦裕禄精神将永垂不朽。
何为焦裕禄精神?习近平同志系统地将其阐述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是的,这就是焦裕禄精神,它如一轮明月长悬青天,伟人虽去,明月如昔,照耀着万千党员干部在克服困难、破除四风的道路上坚毅前行;鼓励着我们克服怠惰、科学求实、迎难而上;启示着我们亲民爱民、无私奉献,才能得民心,才能巩固我党的执政基础。明月如昔,引导我们重温朴素的共产主义信
仰,使灵魂得到升华。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但是能真正时时将这个挂在心中脑中的人并不多,能时时居安思危,对群众怀敬畏之心的人更少。焦裕禄却是其中之一。
当他走在兰考县大街上打听县委大院的时候,一群穿着破烂的熊孩子围住了他,他乐呵地分糖果给这群可爱的淘气包。孩子们领着他来到县委大院,才刚到门口,就有人出来训斥:“讨饭也不看看地方。”看到这一幕时我感触良多。在长期的执政中,极少数同志已经本末倒置,思想麻痹,将自己看成了主人,将群众放到了对立面。这样的思想是极其危险的,共产党从来都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将权利让渡给了党,委托党来管理社会,共产党的宗旨从来都是为人民服务。群众的支持才是稳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基石。
镜头前移,到了县委大院,一帮老干部怨声载道地要求调走,认为这里穷、落后、没有改好的希望,呆不下去了。焦裕禄毫不迟疑走进兰考的身影与院子里此起彼伏的喊走声形成强烈反差,他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这是高傲的觉悟,之所以说他高傲,因为我们可以从这句话看到他对困难赤裸裸的蔑视!正是这种对困难的蔑视和坚定的决心,让他不畏风雪,组织县委雪中送炭,将救灾物资发放到群众手里,他牵着老大爷的手满
含深情的说: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派我来看您了。
是啊,共产党是一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政党,每个党员都是群众的儿子。
经验告诉我们,群众路线是党的传家宝。土地承包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等一系列制度都是源于群众实践。群众实践是政策灵感之源,这在电影里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焦裕禄深入群众,与群众交心,才从养殖场了解到种植泡桐花是防风沙的好办法。并通过挽留人才,科学种植泡桐花,堵住了风沙口,保住了粮食。
焦裕禄同志在职期间以身作则,掀起了挖河排涝、封闭沙丘、根治盐碱的除“三害”全民斗争,现在的兰考一改黄沙旧貌,成为一片绿土。狂风仍想肆掠,却在泡桐花的温柔抚触下化为阵阵柔风,百姓终于可以种粮得粮,不再忍饥挨饿。听焦桐花在唱歌,她在吟颂一个永不会凋谢的灵魂。
第三篇:焦裕禄观影
人民公仆
——焦裕禄电影观后感
离校毕业已有8年之久,从懵懂到青涩至如今的坦然,一路的艰辛始终有党的照耀与关怀,让我不觉得孤单与茫然。时间的累积,经验的总结,让80后的我经历了基层岗至管理岗,角色的转变让我体会了不一样的工作环境,接触了不同的人,有感慨,更多的是感谢。忙碌的工作与生活的压力,有时会迷茫,找不准方向与目标。同时,我们是幸运的,定期的党支部生活把我们聚集在一起,学习,分享,总结,不偏离基准,不逾越原则。
这次,我们观看了电影《焦裕禄》。人民公仆焦裕禄的事迹,让我动容,是感动,更是佩服!因为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深深烙印在实际工作中!因为他善良、智慧、有干劲、敢作敢当的优秀品质,不愧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因为他以群众为先,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充分体现了一名党干部一切为了群众,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自觉行动,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因为他的存在,让兰考这个偏僻窘迫的苦难之地有了阳光、温暖与活下去的希望!最终,他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临死之时,还想着兰考,希望埋葬在那片黄土地,与乡亲父老同在!
我们生活的城市,平安、和谐、发展迅速。同样作为一名党员,如何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引起了我的思考。
工作中,应处处起到带头作用。努力学习新知,多动脑创新,认真执行职责使命,多帮助有困难的同事!遇到问题,不耻下问。遇到困难,积极面对,绝不退缩。遇到机遇,抓住机会,创造成功。遇到失败,不沮丧,认真总结经验,保证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从心出发,对待同事真心实意。从当前出发,认真做好手上现有的每一样事情,脚踏实地。展望未来,智慧与希望并存,不被社会所淘汰,做到终身学习,学以致用。
生活中,关心长辈,爱护小辈。不因工作繁忙之由,家里的事务都推给家人代劳。放下手机,放下电脑游戏,与人沟通,建立沟通渠道,享受天伦之乐。思想上,关心国家大事,认真学习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在2014年3月习主席调研兰考县时讲过: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与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要组织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向人民公仆焦裕禄致敬!向您学习!
第四篇:焦裕禄观影心得体会
《焦裕禄》观后感
7月28日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尽管这部电影我已经看过两次,但电影中焦裕禄那高大的形象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影片再现了一个不朽的共产党员形象,生动、亲切、真实可信地表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所闪耀的精神的光芒,聚焦成同一个璀璨夺目的闪光点,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片以情动人。渗透、贯串、充盈着深沉、亲切、滚烫的感情;它把国情、灾情、民情、乡情、亲情、共产党干部与老百姓之情交融一体。他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为人民,无私奉献、情操高尚、人格伟大;他带领群众抗风沙、战盐碱、堵风口,栽下了泡桐几百里,造福兰考人民;他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所以他人虽死而神不朽,精神逾远而弥存。他的事迹使我再一次认真思索着人生的真谛,人当怎样活着?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作为一个基层工作人员,我生活的环境远比焦裕禄同志优越,但今天我感谢他为我指明了生活的航向,树立了前进的路标,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自己所追求的目标。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应该做到:
一、加强学习,探求新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无止境,温故知新。我们所处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兴的时代,是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推进我们的事业,就必须加强学习,探求新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等能力。作为肩负推进经济发展重任的公务人员学习更显得十分必要,我们要把它作为一种责任,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一种追求,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多学一点,学深一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增强自己执法本领。
二、敢于负责,勤勉敬业。心须把干净与干事辩证地统一起来,干净是前提,干事是目的。必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加倍努力工作,争创一流业绩。敢于负责,要求我们胸怀大局,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干任何事情,干每项工作,只要从大局出发,从群众利益出发,就能敢作敢为。敢于负责,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性地开展工作。要适应跨越式发展要求,大胆冲破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要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把思想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上来,统一到兵团、七师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三、牢记宗旨造福于民。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一定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恪尽职守,扎实工作,造福一方。牢记宗旨,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权力观。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坚持走群众路线。要防止脱离群众,自觉地服务群众。要始终摆正位置,端正态度,真正把加快发展,为人民谋利益作业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记宗旨,要求我们千方百计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四、严以律已,清正廉洁。古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常抓不懈,身为公务人员一定要洁身自爱,防微杜渐,严以律已,以身作则,做廉洁奉公的表率。严以律已,必须加强党性锻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工作上要高标准,生活上低要求,真正做到三严三实,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
第五篇:观影心得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光秃秃的的树皮,加了树叶或野菜的稀糊糊,吃了以后解不出大便的杂合面窝窝头,饿的全身浮肿而穿不下鞋子的村民,站在全村最高处只能看到大队食堂冒出的炊烟。这,就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家历经的“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重灾区河北邯郸伯延镇,进行考察调研、体察民情时看到的景象。在那个时期,出现了空前绝后的自然灾害,“霪雨不止,水涝盛昌,菽麦瓜蔬,遍野漂没,人情汹汹,朝不保暮”,进而引发了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大饥荒,全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灾区生活一片残破光景。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从平易中写崇高,越显其崇高;以自律来写博大,更显其博大。用源于生活的出色的艺术概括,生动地呈现周恩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有尊严的活着而倾其所有、鞠躬尽瘁,一片丹心照汗青。真实地凸显出总理不在人民之上、人民之外,就在人民之中,他就是人民利益和愿望的代表,除了人民利益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这无不展现了中央领导人集体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实调研、体察民情的优良作风和宝贵精神,以群众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在影片最后一刹那,总理结束调研离开伯延公社人时,无人不落泪无人不悲楚,一双双手紧紧地握别,一张张满含热泪的脸,人民和总理间亲厚的情谊在这里凸显了真善美的情思。村民们感动于他们真切感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鼓励及信心。在总理了解到集体食堂、大公社、供给制的严重弊端后,于凌晨3时向毛主席电话汇报并提出了解散集体大食堂的建议,并向大家宣布:“大食堂还要不要
办下去,要伯延人民自己说了算!“随后,各家各户升起了炊烟,解散了食堂,老百姓重新有了吃饭的自主权。伯延乃至全国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指引下进入历史的新阶段。影片结尾定格出周总理双目凝视、深思的神态。以警语式的画面告诫人们,告诫干部:中国共产党永远不能忘记人民,永远要为人民执政,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周总理以自己的行为作为表率,感动了世人,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诚然,积极开展群众路线,牢牢把握“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原则,用灿烂的人性光辉,即使面对灾祸残破的世界,也能拥有最璀璨的明天!这是每个共产党员的信念,亦是我们每个人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