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养成语文学习的习惯
养成语文学习的习惯
语文的能力无外乎听、说、读、写,本着这一点,只要同学们持之以恒的坚持按照以下的方法去做,多读、多写、多听、多练,多记、多问,抓住一个“勤”字,围绕一个“思”字,积累学问,灵活创新,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的成绩,提高语文素养必将指日可待。
一、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文字是语言的材料,见到“生字词”就要想起小、字典这位无声的老师,在他的帮助下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回运用。不等、不靠、不放、不模棱两可。
二、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人靠衣裳马靠鞍”,书写是语文的脸面,字如其人,好的卷面令人赏心悦目,差的卷面叫人残不忍睹,将直接严重影响语文成绩,阻碍人际交往。平时就要积极练习书法(先练楷书,后练行书),做到书写认真、工整,美观,“字字入心”,不写错字,不写别字,不写繁体字(书法创作时除外),不忽视标点,不乱涂乱画,不潦草应付。
三、养成积累运用的习惯
积累运用基础知识是阅读、作文的一大前提,必须高度重视。在课堂、课下善于搜集整理老师讲授的或各种课外书,练习题中的语文知识,包括成语运用、词语辨析、语法修辞、典型病句、标点用法、文学文化文体常识、文言词语及句式等。牢记于心,并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句子仿写、排列句序、连贯句意、语言交际、阅读、写作中。
四、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课外书刊是语文学习的翅膀,自有多读才能自由翱翔于语文的天空。应做到一日不能无书,见到课外书刊就如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要博览众长,博闻强志,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不看不健康的书籍,不只一味蜻蜓点水,不求甚解。
五、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思考是语文学习的灵魂,读书笔记是整理思想、收获语文的工具。品评美文佳段,感悟思想火花,做到深入、实用、不浮漂、不半途而费。
六、养成做文摘的习惯
好词妙句如星如玉般散布于各处,做文摘好比是采星摘玉,沙里淘金积少成多,必然会大有收获。一篇文章可能影响我们一生的思想,一段佳句可能令我们的表达妙笔生花,一首歌、一个笑话、一个故事、一副对联、一个歇后语、一个谜语、一首诗、一副画、一段描写、一段名言„„像一朵朵鲜花开在我们的语文乐园。语文课本、课外书刊、广告电视、别人口中等都可能成为我们做文摘的来源。可摘写,可复印、可剪贴。“不动笔墨不读书”,拿起你的笔来,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吧!
七、养高声朗读的习惯
朗读是形成语感的重要手段。只要情况允许就要出声朗读,在朗读中理解意思,体味感情,加深感受,加强记忆。朗读时应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顺畅无误、声情并茂。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别字、不崩字、不吞吞吐有吐、不平淡无味。
八、养成背诵诗文的习惯
背诵是积累词语、形成语感、学会表达的重要途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心中能装有百十篇范文、几百首诗歌,就如水成大海,汇纳百川,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背诵时应力求准确、熟练,及时复习。不死记硬背、不丢三拉四。特别注意默写时要理解要求、认真书写、严格检查,做到准确无误。
九、养成批注文章的习惯
批注是阅读理解的一大关键手段。在勾画圈点中品读美文,筛选捕捉重要信息,概括分析文章内容,创造性的理解文章。批注能帮助我们梳理结构,概括主旨、体会写法、品味和锤炼语言(炼字)、思考并汲取文章的思想内涵等。要做到精心圈划,运用不同的笔色符号和旁批、总批等形式,批与注结合,大胆设疑推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乱画、不粗心、不懒于动手。
十、养成做阅读练习的习惯
经常做阅读练习是提高并检查自己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在认真批注文章之后,悉心作题,并在严格查对答案后认真思考出错的原因,努力寻找并总结阅读方法。做题时做到认清文体,“四联”(联系中心、联系段意、联系写作方法、联系上下文),“三不离”(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积极动脑,敢答善答。不要不批注文章就匆忙答题,不写病句,不写错别字,不遗漏要点。做得练习多了答题水平自然就会提高,当然做阅读练习只是在“厚积”的基础上的“薄发”
十一、养成观察思考生活的习惯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才会热爱语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是写作取之不尽的素材仓库。要认真并善于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有一双婴儿般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敏感多思的心
风花雪月皆有意,一草一木总关情,无论是从各种媒体的所见所闻,还是街头巷尾的百姓杂谈.生活不管是平淡无波还是纷繁复杂,有心人总会投入其,始终保持着好奇感热情,多问一个为什么,喜怒哀乐中发现“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发掘现象背后的秘密,寻找生活的情趣,思考其中蕴涵的价值,捕捉到灵感的火花。
十二、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是再现历史的录象机,是陶冶情操的良师益友,是观察思考生活的成果体现,是写作素材的积累仓库,是语言、卷面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写日记关键在持之以恒,做到字数足,有内容、有中心、有深度、有真情实感。可写所见所闻所感,自然景物,人物肖像、动作、语言片段素描,生活小事,社会新闻,读书感悟,心灵独语等。不记流水帐,不干干巴巴应付公事,不把他当作心灵的垃圾场。
十三、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
口到、笔到,可从模仿入手,防立意、防结构、防语言,借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可自由创作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寓言、童话等文学作品。可请人命题,也可自寻话题、自拟题目;可作片段,也可成篇。有强烈的表达冲动与欲望,慧眼捕捉灵感的火花,有“以我手写我心”的快感。可将自己满意的作品装订成册,给他起一个“书名”,经常与同学交流。老师的指导下多参与各种作文比赛,向报刊投稿。
十四、养成写作提纲的习惯
园林家“胸中有丘壑”才能设计出曲径洞天,画家“胸有成竹”才能拨墨运笔,一气呵成。作家创作尚须悉心构思,我们作文也要心中有数,否则如脚踩西瓜皮,写到哪里算哪里,文如散沙,结构凌乱,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下笔前一定要确定文体,明确想表达什么中心,用什么材料表达,谁先谁后,那详那略,这样才能稳扎稳打,有条不紊。列提纲要落实到书面,充分审题构思,写作过程中随时记录脑中闪现的灵感的火花以免忘不可寻。不可把他当作摆设,当作累赘,须知“磨刀不误砍柴工”。
十五、养成研究文章题目的习惯
文章题目犹如人的眼睛,能充分体现写作者的功底和水平,好的题目简洁生动、概括新颖,神采毕现;不好的题目平淡无奇,令人生厌。平时要用心搜集好的题目,细加分析其拟题的思路和方法(可采用换题的方法),并活学活用。自拟题目或分设小标题时要多费思量,可化用诗文,引用典故,或运用比喻、拟人、设问、对比等修辞手法,展现自己的才华。
十六、养成作文开头打草的习惯
“万事开头难”一篇文章的开头人的头脸,重要性可见一斑。开头要求语言简洁生动,善用修辞,可开门见山点扣题目,也可名言相引,歌词发端,先声夺人,讲个故事,说个笑话,猜个谜语等曲折如题,也可写作题记,点名中心。不可罗里罗嗦,平淡无奇,更不可出现病句、错别字。要打草修改、润饰满意后再认真抄写。总之,开头犹如“风头”,定下全文的感情基调,引起读者或阅卷者的阅读兴趣,表现作者的才能。
十七、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文章是改出来的”,只写不改,写作水平就难以提高。修改时要严格运用修改符号,从主题、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逐一过筛,不放过任何一处,哪怕一个错别字、一个标点,要讲究炼字,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精神和意志,写完就改,隔天在改,再三斟酌,反复修改,“语不惊人誓不休”。
十八、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说普通话是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是学习语文的必须要求。不仅在课堂上要说,而且生活中也要说,不仅用普通话说,而且用普通话想,规范自己的语言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感。
十九、养成课堂大胆发言的习惯
有识方有胆,敢于发言是课堂精力集中、积极思考的表现形式,也是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的途径。在互相问答中整理语言、交流思想。不仅要善于回答老师的提问,而且要善于提出问题,不仅同老师进行交流,还要同同学合作讨论。在你争我辩的中互相启发,获得更多的收益。发言时应态度大方、不卑不亢,声音洪亮,不要紧张,不人云亦云,要用句子表述,不可甭词。
二十、养成积极参加语文活动的习惯
积极举办、参与各种语文活动是检验、培养、锻炼语文综合素质的不可缺少的途径。建立文学社,办社刊、办墙报或学习圆地,搞演讲,开故事会、诗歌浪朗诵会、读书会,举办书法展览等,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艺,提高自己的修养。
第二篇:语文习惯养成
谈小学语文习惯的养成董浜中心小学顾菊萍
同样是一个班的同学,为什么有的同学学习效果比较好,有的学生效果比较差呢?很多老师都有这样一个问题,家长也有这方面的困惑。我觉得,这里面除了IQ(智商)外,还和EQ(习惯和综合能力)有关。而且,IQ的高低主要是先天因素决定的,而EQ更注重的是后天培养。提高学生的EQ水平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我觉得,目前孩子们不良学习习惯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懒惰。有一些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慢吞吞,能拖则拖。布置的回家作业,还没有做好就交上来了,第二天给我一个回答:“我忘了。”或者是少做几个也好。当老师不在的时候,有些同学不抓紧时间做作业,总是先东张西望,看别人做作业,居然可以一个多小时就写五个字!还有的同学明知道还有作业没做好,就先在外面玩,不叫他进去就想不到进去完成该完成的作业。等到老师质问他怎么没完成的时候,他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接受”老师的批评,过后却又忘的一干二净,下次照犯不误。还有一些同学的懒惰表现为对什么事都缺乏兴趣。上课时对举手发言缺少兴趣,懒的说;对学校里的活动不感兴趣,懒的参加;拿到借的书,往书包里一放,懒的看;让他们玩的时候,有的同学都坐在座位上不动,懒的出去玩。胆小。有一些娇小点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在校内也不善言语。遇上什么不公平的事,也不敢来告诉老师,而是回家后对着家长嚎啕大哭,然后第二天由家长来学校向教师反映。这类学生的成绩往往还可以,但
他们上课的时候基本上不发言,除非特别有话想说。而且内向胆小是一种性格,没有很好的方法去改变它,老师也不忍心去批评这群挺乖的学生,所以一直是无能为力的一种现象。自控能力差。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和年龄有关系,高年级的同学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可达20—30分钟,中年级的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可以达到15——25分钟,但却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其实这也难怪,现在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因为在他们看来,学习已是一种强压在他们身上的负担,而不是他们自己想学习。没有学习的动力,缺乏目的性,当然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力了。而且现在的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媒体比我们小时候多得多,教师的教学手段更新相对较慢,传统的灌输式、读讲式教学更是让学生“提不起兴趣”,上课时自然会“开小差”了。有一部分男同学的自控能力更是差,坐端正,认真听讲的时间连五分钟都熬不住。手里不拿点东西玩就会很难受。还有的甚至和旁边的同学小打小闹,放在桌底下的脚也能成为武器。作业敷衍了事。这一方面和学生的作业量大有关系,像我们语文的作业本有好几本,都是需要写大量字的,写慢了就会少掉玩的时间,所以就加快了一些速度。另一方面是因为对学习的不感兴趣导致了对作业的不感兴趣,当然不会认真的把字写好了。还有的同学是做作业的时间没抓紧,后来来不及了就写得很快。还有一些同学似乎天生写不好字,对字的结构的领悟能力较差,或者审美能力不强,看不到自己的字有什么不足的地方。作业质量不高和这些因素有直接的关系。写字是语文教
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产生学生不良习惯的原因很多。但我发现,在独生子女中,孩子的坏习惯多;其次,父母不经常在家的,孩子问题也多。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我们会发现,一位对自己非常严格的老师,他的学生各方面也不会太差劲。老师认真板书的,大部分学生的字也能比较工整;老师能在课堂上有感情朗读的,学生也能带着情来读书。甚至,我们可以从学生考卷上的字迹来推断出这是哪一位老师的弟子。由此可见,教师的习惯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在生活中,教师比普通人就多了一份职责:做学生的楷模。在学习中、在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不让学生做的事情,自己先要禁止。要知道,我们的背后时刻都有几十双眼睛在看着呢!
2通过多种手段提高课堂吸引力。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和习惯有关,也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关。一些特级教师为什么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为什么能让孩子学的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应用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紧紧抓住孩子的心,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和求知欲。而且他们知道孩子们对什么感兴趣,能够以孩子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被孩子牵着鼻子走。我在课堂上也尽量采用能激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方法来教学。如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这一课时,我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说话时的语气,读好语言外,我还让学生上台表演,有的说,有的演,学生学得快乐,也学得到位。
在学习《军神》一课时,我放了一段舒缓的音乐,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音乐所创设的情境,带着感情来朗读,再也没有人一字一句的死板的读书了,从朗读中理解到的内容也很深,基本上不用老师再详细地讲解了。教学之后,我有一个体会:在要求学生学会创新的时候,教师也同样要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一成不变的方法连教师自己都乏味了,你说学生能不乏味吗?能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吗?
3多感官学习。理论研究表明:运用一种感官来学习,远不如运用多感官学习的效率高。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上课时多动动手,多动动身体,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印象更加深刻。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不仅可以集中注意力,而且还有利于把握课文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互相学习、互相监督、互相促进。我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只要有互相提示,互相欣赏的机会,我都会让他们四人小组讨论,而且要求每人都要发言。如,我在教学《蒲公英》这一课时,我布置了这样的学习内容: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感受一下蒲公英种子们的不同态度。猜猜他们在想些什么?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想法。由于这个要求需要几个同学的合作才能完成,而且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学习任务,这样,大家学起来热情就高涨了,而且每个人都有所收获。
5注重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是学生成长最重要的环境,家长也是孩子心目中的榜样。家庭教育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家长对自己的事情认真负责的,他也会要求子女做到这些,长期如此要求,该学生肯定是一个做事一丝不苟的好孩子。反之,家长整
天打麻将,对生活是无所谓的态度,那他的孩子耳闻目睹,当然也会对自己的学习无所谓。在他眼里,大人可以怎样,我也可以怎样。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我都对家长们说:“希望你们在孩子面前做个好榜样,同时对孩子各方面的要求要严一些,不要认为孩子还小,就放任他们,什么都依他们,能代劳的什么都帮他们做,这样的教育只会让他们难以长大。”我还对家长们说:“其实学生们的智力差距并不是很大,那为什么成绩的差距会那么悬殊呢?关键还是学习习惯的差距。一个从小被要求细心做每一道题的学生,他会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成绩当然比较理想。而父母从来不检查作业的孩子,他的目标就是完成,不讲质量。”我呼吁家长们在工作的同时也要多抽出点时间来关心孩子,陪伴孩子,让他们在有伴的情况下好好地读读书,认真仔细地做作业。注意培养学生的羞耻心。羞耻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表现为内在的不安、难过、自责和批判等,是克服消极因素、自觉抵制不良诱因干扰的一种精神力量,是对可耻、卑鄙行为的强有力的抵制。羞耻心的产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如果一个人受到的羞辱过多,羞耻心就较弱;自尊心强,羞耻感也强。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羞耻心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少批评,多宽容,多鼓励,不要拿其他学生的优点和某一学生的缺陷相比较等。还要对学生的羞耻心给予适度的、适时的刺激,还要注意把学生的羞耻心及时升华。对“难教”的儿童,重要的一点就是点燃他们的羞耻心的火花。
决定课程改革的因素是社会需要、学科发展和学生心理规律。因此,新的课程计划中不再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语文教学的唯一目标,而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
当然,我们的教育目标也希望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对学生习惯的培养要注意因人而异,对于学生的一些其他的良好习惯都要给予肯定。“好的习惯不嫌其多”,希望学生们能养成好的习惯,也希望我们能共同养成好的习惯。
第三篇: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瀛湖镇玉岚九年制学校:王敏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来说是致关重要的,是关乎一生的素质,我们小学教师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现结合个人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关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在小学阶段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更应该引起注意,学生们身上有太多不合理的学习习惯。如不爱回答问题,别人的答案就是我的,高年级的课堂上,学生显得越来越沉闷了。往往一个问题问下去,寥寥几只手,总是老面孔。久而久之,回答发言就成了那几只老面孔的任务。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当老面孔举起了手,老师却不急着叫,教室进入寂静的阶段,观察其他人的表情,是躲避的眼神,是紧张的情绪。一旦老师叫了某个“老手”,此时他们的表情立刻得以放松缓解,仿佛自己已经回答了一样。压力不再沉重,表情坦然,眼神又敢于投向老师或发言的同学了。还有一种模糊的认识——漂亮的就是正确的,从一年级开始,我们教学生写字,看到学生漂亮清洁的作业,我们就会很开心,觉得自己的教学很成功。至于这份作业的背后,学生是如何完成的,他的握笔是否正确,坐姿是否科学,关注得很不够。我们看得到的是到了中年级,学生的近视率越来越高,一个班戴眼镜的孩子可以多达十个以上,到了高年级,就越来越害怕视力的检测。但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孩子的握笔姿势害了他,是不良的坐姿或乱做眼保健操的习惯害了他。这种现象不局限于写字,比如学乐器的孩子,我们听到的是他拉得动听的曲子,吹得悠扬的音乐,看不到的是他读谱的艰辛,有把谱子放在两腿间深埋下头看的,有把谱子放在旁边歪着身子看的……老师对于这个现象视而不见,只要吹得漂亮就是好。还有诸如读书时不圈圈画画做标记,不主动每天写日记,不爱主动看课外书,不能做到观察周围的事物心情很浮躁,等等学习习惯问题。
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
如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
一、抓好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
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人的习惯很多:生活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但不管是什么习惯,它们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是道德行为习惯也相对落后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得没有礼貌,不讲文明,如:随意进出教师办公室,在教室大呼小叫,有的甚至喜欢打架骂人,显得没规矩。如果我们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而只是一味的“关注”他们的学习,效果能好到哪里去呢?但如果转变一下角度,抓好平日的常规管理,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手,让其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使这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从而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供前提。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即有意的强化训练。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
1、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和产生自愿练习的意向;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过程;
2、创设按规定的方式一贯行为的条件,其中包括集体的监督,尽可能地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
3、使学生了解行为的结果和练习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强化。
二、课堂教学----习惯养成的主阵地。核心的学习习惯包括:听讲的习惯,说的习惯,思的习惯,做作业的习惯等。
1、听讲的习惯
上课首先要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是孩子听懂一节课的前提。它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注意观察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孩子只有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才能领会一个手势所表示的意思。二是学会倾听,倾听也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小孩子往往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课而忽视同伴的发言,别人一说就接话,如果叫他来说的话其实他说得还不如别人。这个习惯的修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扭正的,由于孩子年龄小,考虑不周全,经常会急于表达而忘记“规矩”,往往是屡说屡错,屡教不改。这就
要求老师一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用各种方法培养和疏导,让孩子的表达欲望有合适的渠道“出来”,又不影响到课堂的效果和秩序。要培养孩子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要求边听边思考:同学回答得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边听边思考时如果同意别人的观点,可以轻轻点头表示赞同,若需要补充或有不同的看法再举手,经允许大胆站起来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在这里顺便说一下举手发言的意思是:举手经允许方可发言,否则大家手举起来就说,七嘴八舌不就成讨论了吗?出现这种现象教师一定要及时纠正。
2、课堂上说的习惯。
我们要求孩子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这既可以培养孩子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孩子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求语言要完整,然后是表达流利,还要求声音适度。这是我们的目标,得一步一步地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要包办代替。一定要给孩子表达的平台和时间,组织好学生静静地用鼓励地眼神望着他,认真地倾听。我们换位思考一下,有了这样的氛围你还能没有说的愿望吗?孩子还会出现到高年级了连完整的话都不会说的情况吗?
3、听课“思”的习惯。
在低段学生中能够主动向老师质疑的孩子还不多,这主要是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了教,而不注重学。学生只会读死书,死读书。不会应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我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思”的习惯。在教学中留意随时生发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堂结构,给予孩子合理、满意的解答。每节新授课结束前,都应该留下点时间请孩子们说一说本节课讲课的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让孩子每天都有总结、思考、质疑的时间。长期以往孩子就会养成看板书总结本节课重难点的习惯。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学会了听课、养成了思考的习惯,老师也会觉得他们真的会说话听声、锣鼓听音了。
4、做作业的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首先要培养做作业时的良好心态,切忌动作慌乱、思维无序。那样肯定导致作业做得脏、乱、错,不堪入目。我们得要求学生紧张有序地,轻轻地拿出作业本、尖铅笔、文具盒。文具盒打开后先不要合上,以备
随时取尺子和橡皮。作业开始不要先动笔,先读懂题目叫你解决什么问题,在没有弄懂题目要求之前,一定不要动笔,反复阅读题目,读懂之后再动笔。答句前一定要把格式和布局先安排好,使作业看上去干净,整齐,正确。关于格式和布局这些都在一年级辅导写作业时就要讲清。其次,各种题型基本见到后就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他人的作业,不一边做作业,一边做其他事情,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独立思考的学习品质。再次,要培养学生会自我检查养成认真学习不粗心的习惯。
5、收发作业的习惯。
收发作业的时候都要有秩序。
6、书写作业的习惯。
我们要培养孩子掌握常规的作业格式要求。作业书写时要求字迹工整、格式规范、卷面整洁、独立完成、及时订正。低年级孩子由于年龄小,书写时好随心所欲,对于我行我素的学生,坚决要求他按要求做,屡教不改适当处罚。好的学生用A来换红星并且还有甜甜奖励。这样坚持下来孩子自然会养成我们期望的好习惯。
三、重视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既需要我们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来培养,更要用开展课外阅读来培植。让学生自己的读书实践中学阅读,注意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使他们喜欢阅读,同时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其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我们可以结合校本课程,把校外的读书和校内读书结合起来。在校内给学生提供读书时间,自由阅读,互相交流;在课外自由读书,以一定的形式在校内外展示交流。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又通过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的读书活动,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读书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让不良习惯有滋生的营地。
第四篇: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养成
连云港市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养成专题研讨活动的简报
专题研讨活动由金凤老师主持,主要围绕“习惯”、“内容”、“方法”三个关键词展开。习惯是指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应该是指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逐渐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习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陪伴他们一生,影响他们的命运。语文课堂是学习习惯培养的主阵地,语文老师更是肩负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的重要使命。习惯的内容很多,包括课前准备、读写姿势、整理书包、勤查字典、不懂就问、善于倾听、准确表达、勤于背诵、动脑多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方面。本次研讨,老师们主要围绕 “听说读写” 四个最核心的语文素养来研讨习惯培养的策略,即怎样培养孩子会听、会说、会读、会写的良好习惯。
八位老师围绕四个方面结合自己执教的课例,畅谈了教学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也提出了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引起了与会老师们的思考与共鸣。
关于“会听”良好习惯的培养,张巧林老师谈了自己的做法,她认为: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时间不长,不知道什么叫认真听讲,课上老师只是告诉他们“你们要认真听讲啊”,有时根本起不到效果,或者前面还能坐好,后面又放松了。课上经常出现提出要求,仅有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别的学生不举手的场面。所以善于倾听的习惯要在潜移默化中训练指导。一是要学会听老师的话语,二是要学会听同学的发言。课上提出学习要求时,不急着找同学回答,而是先提问一个认真听的同学重复一遍老师刚刚的话,这就给别的同学一个暗示,要听清楚别人说,确定大部分学生听懂要求了,再根据班级实际学情,学生重复一遍。开学以来一直这样反复训练,表面看可能要浪费两三分钟的时间,却能达到高效的效果。同时,对老师的语言要求也更高些,尽量做到语速不要过快,语言要简洁、明了,指示性要强。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回答问题时,有的同学回答很精彩,不会急着让下一个同学接着回答,而是请没举手的同学重复刚刚的内容,一遍不行就两遍,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到听、说训练中。一节课下来,能记住几个词,也是有所得。还有一部分同学在别人发言时会把手举得高高的,发言时却要求他重复前一个人的句子,明白告诉他,当别人发言时也要认真听、记,再发表自己见解。学生每节课上听得认真了,会听了,同学发言的面也就广了。周元平老师认为:对于学生来说,学会倾听,会听课的良好习惯是一切习惯的重中之重。一个同学发言结束,要问学生:他说得对吗?谁还想说?你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吗?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要举手发言。作为教师要一边注意孩子的发言,一边关注全班,观察其他孩子是否注意倾听。周明明老师作了补充:要让孩子明白,听是对别人的尊重。教学即是倾听,就是强调师生倾听,生生倾听,并真诚地回应。一年级孩子模仿能力较强,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发言时,老师应带头倾听,无论孩子说的对还是错,都要耐心地去听。只有老师自己学会倾听,才能在孩子心中起到表率作用。
关于“会说”良好习惯的培养,徐亚芹老师认为:听得好才能说得好,读得好才能说到位,说到点上,才能有话可说。因此培养“会说”的习惯,先从听读开始训练。其次,善于联系学生生活练习说话。如在上《家》这一课时,她问学生:“还有谁是谁的家?”引导孩子联系自己生活的环境,孩子都有去过海边,他们自然会想到沙滩上有些什么,很快有孩子想到“沙滩是贝壳的家”。而有些情境离孩子太遥远,如沙漠、草原,孩子都没有见过,可以借助图片引导孩子说话。同时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说响亮话,说通顺话。周明明老师也介绍了她的经验:在看图说话时,她会教给孩子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什么)时间,(谁)在(哪)干什么,来帮助他们说简洁而完整的句子。平时从小处入手,来让学生养成说话完整、清楚的习惯。如生字教学中,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漂亮,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已经能用较长的一句话来说明自己的方法了。对于能够说完整、声音响亮的学生我常常加以表扬,他们有了进步就赞赏,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另外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关于“会读”良好习惯的培养,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两个多月的方培培老师,从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起,她认为:课文要读正确,读流利,这样才能为有感情地朗读做好铺垫。教师做一些形象化的课件,因为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生动形象的图片可以让他更容易理解;另外可以再配些背景音乐,这样来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感的
激发要联系上下文,并且结合生活实际,如今天汤老师执教《秋姑娘的信》一课中,“让青蛙别着凉生病了”,让学生联系平时父母怎么关心自己的,以此体会秋姑娘对好朋友的关心。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需要教师的范读的必须范读,给学生情感表达和朗读技巧方面进行示范。周元平老师结合执教《家》一课谈了自己的做法:她主要通过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增强朗读效果。对朗读得好的或朗读有进步的同学,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课堂上她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朗读要求:借助拼音读时注意强调一个“准”字,要求学生发音准,不添字、丢字,声音要响亮、清楚,句子要读连贯。学生读书时,她让学生坐端正,拿好书,专心地看着书上的每一个字。课外,她还要求学生每天借助拼音读课外书20分钟,要响亮地读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听。读的书多了,知识面广了,学生就逐渐地对朗读产生了兴趣,越来越喜欢读书。每天晨读也可以有效利用。她要求孩子进教室立刻放下书包,拿出课本读书,读书姿势正确、声音响亮。
关于“会写”良好习惯的培养,徐亚芹老师总结了自己的成功做法:她在写字教学中这样来指导孩子练写:一看,即先观察,观察字的结构、笔画安排,然后说一说,可以培养孩子说得专业一点,这样不会太空洞。低年级孩子正是语言形成的好时期,老师可以做好示范,一句一句教孩子说。比如汤老师在教“好”字时,左右结构,左边“女”字旁的横不出头的原因是为了“避让”,而右边的“子”横比较长就是“穿插”,她觉得可以告诉孩子专业语言,只有教他们说,他们才能有说的意识,才知道要怎么说,日积月累形成写字教学的语言系统。二描,要求孩子要把描红的笔画描满。描满是孩子对笔画的起笔、行笔到收笔的一个感受过程,也是对看的一个反馈结果。因此要孩子一定要描满格。三写,边写边想,边想边写。她不提倡看一笔写一笔,这样学生容易失去了对整个字间架结构的感觉。汤爱华老师则认为:培养孩子做完作业细心检查的习惯也非常重要。不少孩子只顾赶进度,没有检查作业的习惯。因此,在作业中常常出现差错,不是写了错别字,就是少做了习题。最好教会学生检查作业的方法,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通过研讨,大家逐渐达成了共识:“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培养必须在长期的教学中反复训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培养习惯和语文学习是浑然一体的,习惯的培养需要借助语文学习活动来完成,语文学习活动促进了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要有习惯培养的意识,立足课堂,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马建明主任围绕习惯培养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教师脑中要装满习惯的内容。在课堂上,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希望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场景,教师就要努力让课堂达到并呈现出这样的场景。如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时候,老师期待学生坐端正,两手捧着书,表情专注,放开声音朗读课文。如果有些学生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老师就应该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要求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要求。二是习惯培养的本身就是教学的一部分。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那么,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的良好习惯,也就是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把习惯的培养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三是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相结合。比如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不是简单地给学生提出预习的要求就可以的,老师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怎样预习,这就要具体指导预习的学习方法,方法掌握了才能形成习惯,习惯养成了才能促进学习方法的提高。四是习惯的养成也是教学常规管理的一部分。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早读习惯、作业书写习惯等都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涉及到学生更多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如自主学习的习惯、交流展示的习惯、合作探究的习惯等等,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方面。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王尔德说:“起初是我们造就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我们。”希望广大一线教师高度认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好扎实的基础。
马建明主任结合汤爱华老师的课针对低年级阅读教学进行了指导。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主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一是导入课文。在导入课文时要尽量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与学生在交流中导入课文,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二是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低年级学生由用手指着读逐步过渡到不用手指着读。学生初读以后可以出示课文的生字新词,出示的生字新词要精心设计,一般来说可以涉及课文的生字、难读的字、受方言影响的字、轻声儿化的字等,目标是让学生对生字新词进一步加深印象。学生读完了生字新词,再让学生读读课文。三是再读课文。这一次读课文目标是检查学生课文读得是否正确,句子读得是否通顺。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相机进行课文大意的把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验理解词语的意思。四是识字写字。每节课要拿出10分钟时间进行识字写字教学,让学生尝试用自己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相机进行组词训练,积累词语。在写字指导中,可以按照观察→示范→练习→评价→提高五个步骤进行。让学生学会观察,抓住字的结构、字型、主笔等特点入手,让学生体会汉字的美;教师要做好示范,让学生感受运笔的过程;写字最终要落实到学生书写,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描一个,写一个;通过评价增强学生写好字的信心,同时让学生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教师通过纠正、示范加深学生对写字的理解;最后还要让学生再练习写字,争取写得一个比一个好。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主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一是复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可以采用朗读、听写的方式进行巩固。二是创设课文情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是简单地进行语气、语调、表情等外部变化来呈现,而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特别是抓住一些关键词语进行体会,可以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可以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三是熟读成诵。低年级是阅读积累的大好时段,我们要求老师尽量采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就能将课文背诵下来,特别注意的是在背诵时依然要保持良好情感状态,不要一背诵了就变了调子,唱了起来。四是相机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低年级是学生发展语言的重要阶段,我们要抓住课文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用词语说话、说几句话、结合课文写话等方式发展学生的语言。五是继续进行写字指导,仍然要保证10分钟的时间进行写字指导教学。(马建明执笔)
第五篇: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
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来说是致关重要的,是关乎一生的素质,我们小学教师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现结合个人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关于学生良好的学习
习惯培养策略。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
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抓重点记笔记,认真完成作业书写认真,课上积极回答老师问题且声音响亮,善
于发现问题提问问题,注意学会休息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
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
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意义重大,学习论的基本概念.指在学习中所表现出
来的一种固定的学习方式....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使学习有较高的效率,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不好的学习习惯,则给学习带来很多困难,事倍功半;因此学校和家庭要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伊
勒阿特说:“成功的习惯其本身就是成功的最大原动力。” 萨克雷曾说过:播
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
获一种命运。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阶段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更应该引起注意,学生
们身上有太多不合理的学习习惯。如不爱回答问题,别人的答案就是我的,高年
级的课堂上,学生显得越来越沉闷了。往往一个问题问下去,寥寥几只手,总是
老面孔。久而久之,回答发言就成了那几只老面孔的任务。有一个有趣的细节:
当老面孔举起了手,老师却不急着叫,教室进入寂静的阶段,观察其他人的表情,是躲避的眼神,是紧张的情绪。一旦老师叫了某个“老手”,此时他们的表情立刻
得以放松缓解,仿佛自己已经回答了一样。压力不再沉重,表情坦然,眼神又敢
于投向老师或发言的同学了。还有一种模糊的认识——漂亮的就是正确的,从一
年级开始,我们教学生写字,看到学生漂亮清洁的作业,我们就会很开心,觉得
自己的教学很成功。至于这份作业的背后,学生是如何完成的,他的握笔是否正
确,坐姿是否科学,关注得很不够。我们看得到的是到了中年级,学生的近视率
越来越高,一个班戴眼镜的孩子可以多达十个以上,到了高年级,就越来越害怕
视力的检测。但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孩子的握笔姿势害了他,是不良的坐姿或乱
做眼保健操的习惯害了他。这种现象不局限于写字,比如学乐器的孩子,我们听
到的是他拉得动听的曲子,吹得悠扬的音乐,看不到的是他读谱的艰辛,有把谱
子放在两腿间深埋下头看的,有把谱子放在旁边歪着身子看的……老师对于这个
现象视而不见,只要吹得漂亮就是好。还有诸如读书时不圈圈画画做标记,不主
动每天写日记,不爱主动看课外书,不能做到观察周围的事物心情很浮躁,等等
学习习惯问题。
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
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
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
如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
一、抓好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
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
入手。人的习惯很多:生活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但不管是什么
习惯,它们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是道德行
为习惯也相对落后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得没有礼貌,不讲文明,如:随意进出
教师办公室,在教室大呼小叫,有的甚至喜欢打架骂人,显得没规矩。如果我们
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而只是一味的“关注”他们的学习,效果能好到哪里去呢?
但如果转变一下角度,抓好平日的常规管理,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手,让
其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使这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从而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供前提。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有效的方法
即有意的强化训练。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
1、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
和产生自愿练习的意向;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过程;
2、创设按规定的方式一贯行为的条件,其中包括集体的监督,尽可能地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
3、使学生了解行为的结果和练习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强化。
二、课堂教学----习惯养成的主阵地。核心的学习习惯包括:听讲的习惯,说的习惯,思的习惯,做作业的习惯
等。
1、听讲的习惯
上课首先要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是孩子听懂一节课的前提。它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注意观察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
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孩子只有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才能领会一个手势
所表示的意思。二是学会倾听,倾听也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小孩子往往注意倾
听老师的讲课而忽视同伴的发言,别人一说就接话,如果叫他来说的话其实他说
得还不如别人。这个习惯的修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扭正的,由于孩子年龄小,考
虑不周全,经常会急于表达而忘记“规矩”,往往是屡说屡错,屡教不改。这就要
求老师一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用各种方法培养和疏导,让孩子的表达欲望有合适的渠道“出来”,又不影响到课堂的效果和秩序。要培养孩子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要求边听边思考:同学回答得对不对?
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边听边思考时如果同意别
人的观点,可以轻轻点头表示赞同,若需要补充或有不同的看法再举手,经允许
大胆站起来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在这里顺便说一下举手发言的意思是:举手经
允许方可发言,否则大家手举起来就说,七嘴八舌不就成讨论了吗?出现这种现
象教师一定要及时纠正。
2、课堂上说的习惯。
我们要求孩子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这既可以培养孩子口头语言表达能
力,又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孩子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求语言要完整,然后是表达流利,还要求声音适度。这是我们的目标,得一步一步地实施。在实
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要包办代替。一
定要给孩子表达的平台和时间,组织好学生静静地用鼓励地眼神望着他,认真地
倾听。我们换位思考一下,有了这样的氛围你还能没有说的愿望吗?孩子还会出
现到高年级了连完整的话都不会说的情况吗?
3、听课“思”的习惯。
在低段学生中能够主动向老师质疑的孩子还不多,这主要是我们在教学中只注
重了教,而不注重学。学生只会读死书,死读书。不会应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问
题。所以我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思”的习惯。在教学中留意随时生发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堂结构,给予孩子合理、满意的解答。每节新授课结束前,都应该留下点时间请孩子们说一说本节课讲课的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让孩子
每天都有总结、思考、质疑的时间。长期以往孩子就会养成看板书总结本节课重
难点的习惯。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学会了听课、养成了思考的习惯,老师也会觉得
他们真的会说话听声、锣鼓听音了。
4、做作业的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首先要培养做作业时的良好心态,切忌动作慌乱、思维无序。那样肯定导致作业做得脏、乱、错,不堪入目。我们得要求学生紧张
有序地,轻轻地拿出作业本、尖铅笔、文具盒。文具盒打开后先不要合上,以备
随时取尺子和橡皮。作业开始不要先动笔,先读懂题目叫你解决什么问题,在没
有弄懂题目要求之前,一定不要动笔,反复阅读题目,读懂之后再动笔。答句前
一定要把格式和布局先安排好,使作业看上去干净,整齐,正确。关于格式和布
局这些都在一年级辅导写作业时就要讲清。
其次,各种题型基本见到后就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他人的作业,不
一边做作业,一边做其他事情,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独立思考的学习品质。
再次,要培养学生会自我检查养成认真学习不粗心的习惯。
5、收发作业的习惯。
收发作业的时候都要有秩序。
6、书写作业的习惯。
我们要培养孩子掌握常规的作业格式要求。作业书写时要求字迹工整、格式规
范、卷面整洁、独立完成、及时订正。低年级孩子由于年龄小,书写时好随心所
欲,对于我行我素的学生,坚决要求他按要求做,屡教不改适当处罚。好的学生
用A来换红星并且还有甜甜奖励。这样坚持下来孩子自然会养成我们期望的好
习惯。
三、表扬鼓励,激励行为。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家长和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因
为它能强化孩子的自律意识,使好的习惯得到强化和保持
四、重视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毋庸置疑,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重要的阅读实践活动,是形成阅读能力十分重要的方面。许多有识之士形象地说,没有课外阅读的语文
教学就像是跛子腿走路,跛子腿怎能学好语文?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既需要我们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来培养,更要用开展课外阅读来培植。让
学生自己的读书实践中学阅读,注意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使他们喜欢阅读,同时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其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我们可以结合校
本课程,把校外的读书和校内读书结合起来。在校内给学生提供读书时间,自由
阅读,互相交流;在课外自由读书,以一定的形式在校内外展示交流。这样既保
证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又通过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的读书活动,提高阅读兴趣,培
养读书习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
步形成。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让不良习惯有滋生的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