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05航天科工三院8359所 军民融合三十年科技路

时间:2019-05-12 18:4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10905航天科工三院8359所 军民融合三十年科技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10905航天科工三院8359所 军民融合三十年科技路》。

第一篇:110905航天科工三院8359所 军民融合三十年科技路

航天科工三院8359所 军民融合三十年科技路

2011年09月05日 14:31:00来源: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9月3日电昨日,中国航天科工三院8359所迎来建院30周年大庆,“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一直是8359所30年来坚持的理念,所生产的军品先后在国庆35周年、50周年、60周年三次大阅兵亮相,是他们科技自主创新的真实写照,也是该所30年坚持走军民融合成果体现。

军民融合 自主创新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8359所――“他们”这样一个人不满千、历史不过30年的航天基层研究所竟然有幸参与了改革开放后共和国的三次国庆大阅兵。

八三五九所在过去30年紧紧抓住了时代脉搏,按照“以军为本,军民融合”的发展战略,成功走出了一条从仿制到自主研发,从单一型号到基本型系列化,从单一目标、单一平台到多目标、多平台的发展道路。多项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多项产品成为我国海军、空军、二炮的主战装备,先后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7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1984年,国庆35周年大阅兵,自主创新的第一代发射箱伴随国内外“飞鱼、飞鱼”的惊呼闪亮登场;1999年,国庆50周年大阅兵,舰舰导弹发射装置作为海军主战装备从天安门广场驶向伟大祖国的万里海疆;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巡航、岸舰导弹发射车威武雄壮,“杀手锏”武器威名远扬。

此外,自主研发的大功率无局放变频电源已完成行业鉴定,适应性改进后的产品在节能、冶金钢铁、电力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大功率全数字交流伺服驱动器正进行系列化工作,以此为基础成功中标民用航天“十二五”预先研究项目,成功进入民用航天领域;采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开发的电子履历系统可实现对产品制造过程、装备保障的全寿命周期的信息管理,在数字化车间、数字化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等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铸“神剑”保家卫国辟天地

铸造“神剑”的艰辛历程让他们收获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专业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创新精神的快速沉淀,让他们在“保家卫国,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责任中找到了新的角色,扮演起了“民之卫士”。他们的高电压设备冲击电压发生器矗立在西藏雪域高原上,他们的电动缸产品应用在令人炫目的4D影院中,他们的气垫悬浮运输车正在完成“天宫一号”的转场工作„„

2007年9月,与埃及ELSEWEDY电缆集团在京签订电力变压器试验站承建项目合同,合同总额139万美元,次年,第一个海外电力试验系统集成工程项目竣;

2009月1日,与美国PTTI公司成功签订冲击电压发生器项目,成功进军美国市场;2010年6月,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成功签署了冲击电压发生器成套试验设备的购货合同,顺利进军欧洲市场;

2010年8月,与加拿大魁北克高压试验室签订订货合同,连续与欧美权威高电压研究机构的合作让8359所在高电压测试行业站稳脚跟。

目前,冲击电压发生器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品成功进入六大洲,远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过亿。

基于液压和气动技术研发的系列化气垫悬浮运输车是8359所最早的军民融合产品,目前已经形成了系列化产品,承重范围涵盖4吨至300吨,成功进入电力、航空、钢铁等行业。尤其是在“天宫一号”的应用中,克服了众多等困难,使得产品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如今,中国航天科工三院8359所以“大防务、大安全”发展理念为引领,走上了一条军民融合的快车道。

第二篇:航天科工军民融合战略报告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军民融合战略报告》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这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新时期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工)是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和中国航天事业的骨干力量,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加速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航天科工决定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创新驱动、人才强企、质量制胜”四大战略,努力实现“打造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的战略目标。

制定并发布军民融合战略报告,旨在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任务;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推动军、民用资源的统筹利用,推动军、民用产业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一、发展实践的简要回顾

在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进程中,航天科工始终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全面履行“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企业使命,为我国国防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航天科工围绕以航天防务为核心的军用产业发展,建立了完整的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体系,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资源和技术成果,出色地完成了国防武器装备建设的各项任务。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军用产业的资源优势,积极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航天科工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部分军品任务不足的单位更是依靠军民结合技术、大力发展民用产业,拓展了业务领域,保持了队伍的稳定。实践证明,坚定不移地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理念是航天科工履行企业使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推动军民协调发展的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航天科工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坚持市场牵引,技术推动,不断完善适应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了军民结合、资源共享的产品研发格局。通过不断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的投入,大力推进自主开发、技术引进和产学研联合,促使企业产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和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显著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十多年来,航天科工科技创新工作硕果累累,先后荣获多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发明奖、科技创新特别奖等奖项和荣誉称号,充分展示了航天科工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适应军民协调发展的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随着国家和企业自身投入的不断加大,航天科工科研生产基础条件跃上了新的台阶,建立了多个以军民两用技术、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发展为背景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和产业化发展基地,一大批有发展潜力和产业化前景的军用技术成果已经成功转化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急需的产品。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努力,航天科工的军、民用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武器装备研制捷报频传,民用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航天防务、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三大业务板块逐渐壮大,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从2007年起,民用产业的营业收入超过了军用产业,并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军民两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

(四)支撑军民协调发展的人才队伍逐渐壮大

航天科工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注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三支队伍的统筹协调发展,在稳步推进军用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大力培育和开发满足民用产业快速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通过自主培养、引进外部高层次人才等方式,民用产业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一批军民产业复合型人才已经担负起了推动航天科工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历史重任。

(五)保障军民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日益健全

“十五”以来,航天科工在全面完成改革脱困任务的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战略性结构调整,不断完善促进军民结合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经营管理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科学的集约型转变,在建立健全制度、推动能力共享、加快成果转化、加速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软实力”。遵循“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原则,航天科工积极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造,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经营管理,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并日趋完善。

二、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军民融合战略是航天科工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初步成效,后金融危机时代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矛盾和问题。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建设经济、有效的国防是新时期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任务。航天科工根据党中央做出的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战略部署,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积极谋划未来发展蓝图,大力实施军民融合战略,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益实践,同时也是航天科工从自身实际出发,审时度势,适应形势变化要求,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实施军民融合战略是提升航天科工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武器装备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武器装备采购制度改革,提高武器装备建设质量和采购效益、进一步增强国防实力,成为国防建设的迫切要求。航天科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就是要履行“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企业使命,积极适应武器装备采购制度改革的要求,适应军品市场不断开放、竞争不断加剧的新形势,在满足军队多种使命任务需求的同时,通过推进自主创新提高武器装备的性能和质量,通过军民融合产业化发展和加强成本控制促进装备性价比的提升,更好地服务于国防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三)实施军民融合战略是航天科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树立“大防务、大安全、大融合、大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在大力服务国防建设的同时,积极融入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为经济发展服务是航天科工的重要任务。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就是要在巩固和发展航天防务、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三大业务板块的进程中,进一步发挥航天科工整体优势,适应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加速推进航天科工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推进自主创新,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服务。

(四)实施军民融合战略是增强航天科工核心竞争力,打造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的重要方略

十年磨一剑,航天科工在过去的征程中,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面对新形势,立足新起点,航天科工正在朝着崭新的发展目标迈进,要求我们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清醒认识和不断缩短与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的差距,努力解决制约又好又快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必须充分发挥航天高科技优势,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化发展,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的步伐。

三、军民融合战略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武器装备跨越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以建立健全军民兼容的体制机制、构建军民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适应军民协调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完善军民结合产业化发展平台为着力点,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增强军、民用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扩大航天科工的国内、国际影响力,走出一条具有航天科工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将航天科工初步建设成为体制机制基本健全、内部运转规范高效、核心能力优势突出、主业资源优化集中、人才队伍结构合理、经济效益稳步提升、风险防范基础稳固、战略地位不断加强、适应军民融合发展需要、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航天防务公司。

到2020年,全面建成军民一体、互动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产业发展体系、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和国际化经营管理体系,实现军民资源融合共享,军民两业协调发展,实现打造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目标。

四、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军民兼容的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满足航天科工军、民用产业快速发展需要的组织体系,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军民融合发展新途径、新模式,以航天科工为主导、院等二级单位为主体、厂所等三级单位为支撑,推进军、民用产业领域科技成果、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交流融合,走出一条具有航天科工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道路,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力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适应军民融合发展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完善责权利相统一的运行机制,建立促进航天科工军民融合发展的监督管理与评价机制。全面提高科学决策与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增强防范和抗御风险的能力。

(二)构建军民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按照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统筹军民用科技资源,以现有研发体系为基础,以满足军、民用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遵循科学技术发展客观规律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加快军民科技发展的有机融合,着力提高航天科工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大力推进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认定的技术开发中心、企业军民结合产业研发中心以及其他研发能力、机构等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加快推进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搭建军民共用的科技创新平台。

着力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科技专项的实施,在牵引和带动基础与关键技术发展的同时,同步论证开发技术同源的民用产品。推动军、民用产业相关技术的双向转移,建立技术发展相互借鉴、科技成果相互转化、军民两业互动发展的运行机制。

(三)打造适应军民协调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

着力打造满足航天科工军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的结构合理、梯次有序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注重军民复合型人才队伍培养,加强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建立制度完善,科学合理,机会均等,公平公正的军、民用产业人才培养与选拔机制,加速培养与造就满足军民协调发展需要的经营管理、市场开拓等人才,为军、民用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

完善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军、民用产业各自发展特点要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证人才资源满足军、民两业发展的需要,实现人才资源对航天科工军民融合发展的有力支撑。

(四)完善军民结合产业化发展平台

围绕航天防务、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三大业务板块,以加速推进军、民用产业的融合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航天科工内部资源的专业化整合。努力把军品的通用生产制造能力寓于民用产业发展当中,提高民品制造水平,提高军品生产效率,实现信息化条件下通用生产制造能力的军民一体化,形成军民两业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加快推进一批具有航天高科技特色、符合区域经济布局和适应聚集发展需要的军民结合产业化基地和高科技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军民结合的产业化发展平台。以军用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民用产业的技术升级,以民用产业的发展促进武器装备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

五、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主要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

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进一步提高对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的认识,加强对军民融合发展有关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适应军民融合快速发展的要求,以建立和完善适应军民融合发展需要的科学、合理、高效、协调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目标,稳步实施航天科工改革与调整总体方案,完善有利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通过内部整合和收并购,吸纳外部资源,统筹军民能力配置,推动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按照国家有关政策,逐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大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力度;强化全员业绩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健全规章制度体系,提升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管理能力。

(二)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能力建设

结合国家关于指导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方针政策,从航天科工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系统策划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方向和发展思路,明确政策指引,完善发展规划,合理设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做好分工布局,落实政策措施。坚持科学统筹军民用科研、生产、试验能力条件建设,加速推进科研生产的信息化。在推进军、民用产业能力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挥军用科研设施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民用科研设施服务于国防建设的作用,加快推进能力的兼容和兼顾;提高通用制造能力的柔性化水平,既满足民用产业的发展,又保障军品通用制造的需要,努力建设军民共用且适应军、民两业发展的科研生产能力。实现信息化条件下能力资源的共享、共用,进一步提高投入产出效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坚持以人为本,推动自主创新

重点培养在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职业化、专业化、国际化的职业经理人才队伍;努力打造一支能将先进技术转化为市场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造就一大批重点工种、重点工艺、重点专业的技能领军人才。逐步建立和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完善职位晋升、荣誉激励、培训激励等多层次的激励机制。推进全员终身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落实创新型企业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完善军民两业尤其是民用产业、军民结合产业投入与回报再投入机制,深入推进军民用技术成果的相互转化与应用。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将知识产权工作入项目、入管理、入品牌、入标准,提升航天科工的技术实力。

(四)加强市场营销,深化战略合作

根据军用、民用产业市场的不同特点,整合相关营销资源,逐步构建航天科工一体化的市场营销体系,提高军民一体化服务保障能力。应对军用产业市场进一步开放的要求,在充分挖掘航天科工内部配套潜力的同时,加强供应商管理体系建设,完善资源共享与利益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外部协作配套能力,整体推进市场开拓进程,提高航天科工市场开拓能力。遵循互利共赢的原则,充分利用航天科工与地方政府、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科研和金融机构、大学院校的良好关系,加强市场化运作,充分利用各项政策,积极开展强强联合,深化战略合作,形成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推动产业发展融入到地方经济发展之中,推动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拓展。

(五)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品牌价值

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依法治企,以制理事,规范经营。进一步加强与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的沟通和协调,争取优惠政策支持,为航天科工军民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充分发挥央企的“顶梁柱”作用,以发展成果回馈社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强航天科工品牌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品牌使用,全方位加强品牌保护,多平台开展品牌宣传,塑造航天科工品牌形象,提升航天科工品牌价值。不断提高航天科工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航天科工将通过实施军民融合战略,更好地履行铸造国家安全基石的首责,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服务国民经济建设,为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航天科工三院镇江产业园奠基 主营大飞机复合材料

航天科工三院镇江产业园奠基 主营大飞机复合材料

月7日,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与镇江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共同见证下,中国航天科工三院镇江产业园在镇江新区奠基,大飞机机体结构、钢骨架复合材料管道等项目将在这片江南沃土结出硕果。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许达哲,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曹建国,中国商飞副总经理、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镇江市委书记许津荣、市长刘捍东等相关领导出席典礼。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镇江产业园是集团公司大力统筹军民两业发展参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又一标志性成果。该产业园定位为三院航空航天特种材料的发展基地,重点发展大飞机机体结构、新型复合管道等特种材料项目,将成为航天科工及其三院在长三角与华东地区的展示窗口。

据《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该产业园一期用地246亩,目前有两个项目落户:C919大飞机机体结构副翼、扰流板、翼梢小翼和后机身尾椎部件项目,以及钢骨架复合材料管道项目。大飞机部件项目不仅为大飞机配套复合材料结构件,而且将建成复合材料研制、生产中心。预计在2016年开始进入批量生产阶段,逐步形成年产200架次大飞机复合材料部件的生产制造能力。复合管道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年产各类管道450公里。该项目将力争当年建设、当年达产、当年收益,预计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该产业园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为发展方向,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于一体。后续还将有气凝胶材料、风电变流器以及微燃机电站项目入驻。

吴光辉表示,2011年是C919大型客机发展的关键一年,客机研制将转入工程阶段。此次产业园的开工建设,将更加有力地推动C919大型客机的研制生产。中国商飞将与中国航天科工以及镇江市一起,以钢铁般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狠抓项目推进,实现项目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双赢。

刘捍东说,此次航天科工三院产业园落户镇江,对推动镇江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航天产业持续增长将产生有力的推动。镇江将继续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与三院密切合作,共同打造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航天产业园。

2010年10月,三院与镇江市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就合作建设产业园达成协议。三院镇江产业园位于镇江航空产业园内。镇江航空产业园是为支持国产大飞机项目打造的产业园区,重点发展航空新材料、航空机电、大件加工及部件组装等重点项目。

第四篇: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继续执行金融合作协议暨确定2010公司在航天科工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贷款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继续执行金融合作协议暨确定2010公司在航天科工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贷款额度的关

联交易公告

2010年03月25日 21:11中国证券网【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

证券代码:000901 证券简称:航天科技 公告编号:2010-临-006号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继续执行金融合作协议暨确定2010公司在航天科工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贷款额度的关联交易公告

本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公告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一、关联交易概述

为了节约金融交易成本和费用,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水平和效率,公司于2009年与航天科工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财务公司)签订《金融合作协议》,协议有效期三年。该事项已经2009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2009年,财务公司按照《金融合作协议》相关条款,为公司提供了优惠、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协议执行情况良好,因此公司拟于2010 年继续执行该协议。

考虑到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公司确定2010内向财务公司的贷款额度为不超过1.5亿元,利率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下浮10%执行。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董事会授权经营层办理相关借款手续。

由于财务公司系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成员单位,与公司存在关联关系,此金融服务构成关联交易事项。

本次关联交易不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不需要经过有关部门批准。

二、关联方基本情况

(一)关联方介绍

1、关联方名称:航天科工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

2、住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路116号嘉豪国际中心B座12层

3、企业性质:有限责任

4、注册地:北京海淀区紫竹院路116号嘉豪国际中心B座12层

5、主要办公地点:北京海淀区紫竹院路116号嘉豪国际中心B座12层

6、法定代表人:刘跃珍;

7、注册资本:人民币12亿元 ;

8、税务登记号码:京税证字***号

9、主营业务:对成员单位办理财务和融资顾问、信用鉴证及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协助成员单位实现交易款项的收付;对成员单位提供担保;办理成员单位之间的委托贷款及委托投资;对成员单位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办理成员单位之间的内部转账结算及相应的结算、清算方案设计;吸收成员单位的存款;对成员单位办理贷款及融资租赁;从事同业拆借;承销成员单位的企业债券;对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有价证券投资。

10、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财务公司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及其下属 19 家成员单位投资成立的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二)历史沿革、主要业务最近三年发展状况和最近一个会计年

度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和最近一个会计期末的净资产等财务数据。

1、历史沿革:

航天科工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财务公司)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及其下属的 19家成员单位投资成立的一家非银行金融

机构。公司于 2001 年11 月成立,注册资本金由成立时的3亿元,2006年增加至5亿元,2007年增加至12亿元,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加强。公司坚持“提升价值,非凡助推”的经营理念,不断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加强公司基础管理,优化人员和资产配置,各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财务公司作为连接金融经济与集团产业的纽带和桥梁,充分发挥出专家理财优势,致力于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及其成员单位提供全方位、深层次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2、主要业务最近三年发展状况:

财务公司作为科工集团内部的金融服务平台,与200多家成员单位建立了存、贷款关系,随着集团公司各成员单位在财务公司存贷款规模的不断增加,财务公司存款规模连续三年达到百亿元,贷款规模达到30亿元以上,为股东单位创造了良好收益。

3、最近一个会计期末的总资产为2290819万元,最近一个会计期末的净资产为152097万元,最近一个会计的营业收入为40932万元,最近一个会计的净利润为18777万元。

(三)构成关联关系的说明

财务公司与本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为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财务公司与公司

构成了关联关系。

四、金融服务交易的额度

本意向性综合授信额度最高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利率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下浮10%执行。

五、本次关联交易目的和对公司的影响

航天科工财务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接受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的监督,并按上述监管机构的规则及运营要求提供金融服务,签署金融合作合作协议可以有利于公司发挥资金规模效应,加速资金周转,节约交易成本和费用,防范资金风险,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水平和效益。

六、当年年初至披露日与该关联人累计已发生的各类关联交易的总金额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公司向财务公司的借款余额为1500万元。

七、独立董事事前认可和独立董事意见

本公司独立董事赵慧侠、李志民、宁向东对该项关联交易进行了事前审核,认为此行为不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有利于公司发挥资金规模效应,加速资金周转,节约交易成本和费用,防范资金风险,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水平和效益,同意提交公司董事会和2009年股东大会审议。

特此公告。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六日

下载110905航天科工三院8359所 军民融合三十年科技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110905航天科工三院8359所 军民融合三十年科技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