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思考1
对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地址: 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08级信管2班
成员: 张倩 20084201004李雪琴 20084201018 姚蕾 20084201056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下岗职工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本次调查立足我国体制转换时期这一宏观背景,针对我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现状及问题,分析、研究其再就业的难点,最后提出解决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现状
从各项制度和政策的实施情况来看,2002年以来新阶段再就业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再就业优惠证发放进展明显,再就业资金普遍到位,中央财政安排再就业资金共计47亿元,其中有一半左右用在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的建设之上税费优惠政策方面,在提高优惠力度以后,申请及批准税费优惠和减免的个人及企业的数量增加迅速。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各地政府继续加大对就业指导、求职咨询、职业介绍和就业培训等就业服务工作的力度。在中央和各地的各种有利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的大背景下,2003年全国累计实现新增加就业岗位850万个,全国共有1038万下岗失业人员领取了《再就业优惠证》,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中,共有440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其中,帮助40-50岁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120万人。2003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00万人,城镇等级失业率为
4.3%。从目标人群收益情况来看,2003年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人数占下岗失业人数的74.8%,是国有企业下岗人员规模的2.5倍;再就业人数占下岗失业人员总数的31.7%,占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人数的42.4%,是国有企业下岗人员总数的1.07倍;实现再就业的“40-50岁”下岗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27.3%,占全部“40-50岁”下岗人员的50%。以上各项指标都达到或超过了预期的目标。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全面推进再就业工程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如新老矛盾叠加,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再就业难度加大;促进再就业政策的内容和条款较多,但落到实处的较少;现有制度环境和工作条件与工作任务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全国各地区再就业工程实施中整体差异小而城市之间的差异较大;社保政策同再就业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等。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全面推进再就业工程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1和不足:如新老矛盾叠加,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再就业难度加大;促进再就业政策的内容和条款较多,但落到实处的较少;现有制度环境和工作条件与工作任务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全国各地区再就业工程实施中整体差异小而城市之间的差异较大;社保政策同再就业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再就业培训力度不够等。
二、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难点
目前,解决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正面临着多方面的障碍,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虽然社会在这方面已作了许多努力,但是要在短期内解决这个矛盾,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力供求关系失衡
当前企业下岗失业人数庞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岗位明显不足。从全国来看,从1998年以来,失业人数逐年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攀升,到2003年底,登记失业人数是8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2004年,需要就业人员达2400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1400万人,新成长劳动力1000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情况是:我国农村在未来五年里的剩余劳动力总数将达到2.14亿,而据过去部门预计,五年中只能消化和转移7700万,尚有1.37亿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与现实劳动力资源丰富不协调的是:国有企业因富余人员过多而使其发展步履维艰,吸纳就业的能力忆趋和;城镇集体企业的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增加就业岗位的潜力不大;个体经济、三资企业的发展虽能吸纳一部分现实劳动力,但其就业容量目前也相当有限。
(二)深化改革与失业的两难平衡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深化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深化改革把企业推向了市场,为了适应市场,企业必须注重效益;为了保证效益,企业必须裁减冗员,势必扩大企业下岗职工队伍。深化改革必须平抑通货膨胀,如果不平抑通货膨胀,那么整个经济秩序、金融秩序、社会秩序将会混乱。但是,抑制住通货膨胀的同时也使经济增长有所下降,这又增加了就业的难度。深化改革,必然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必定会实行企业破产制度,这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客观要求。但这一经济上的合理行为与减少失业的社会目标是不一致的。
(三)失业者自身的素质
第一,下岗职工年龄普遍偏大,学历大多偏低。在下岗职理论广角工中,35岁以上者居多,他们大多知识老化,技能单一,无一技之长,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缺乏就
业优势。
第二,下岗女职工多,成为再就业的难中难。一些国有企业年女职工长期的“大锅饭”吃得舒适懒散,一旦企业破产或停产减员,便无所适从,她们轻活干的不好,重活干不了,不愿从事苦、脏、累的活,这就使他们再就业较男性处于不利的地位。第三,下岗职工中存在着陈旧的择业观念。一是国有企业在改革前是经济扩张的主要部门,也是城镇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阵地,国有企业当时提供了比较完全的福利待遇,无“破产之忧”,无“失业”之虑,而且在过去几十年间,我们的教育亦只讲“就业”,不讲“失业”,把失业归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由于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很多职工的择业观念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对下岗、再就业没有必要的思想准备,这种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中形成的就业模式和一成不变的工作岗位,在某些职工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给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第四,下岗职工手中既无资金,也无市场经验,转向个体经营困难较多。
三、促进再就业政策的基本思路
(一)通过体制改革和调整政策扩大就业
首先,根据中国有巨额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新增就业压力大、未来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还会产生大量劳动力需要再就业等国情,宏观上将扩大就业放在调控的首要位置。对于发展中小企业,宏观上的思路不仅要鼓励它们做大做强,而且要做多做小。各级政府应努力创造环境,在数量上多发展个体工商户、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尽可能多地容纳劳动力就业。
其次,将自然人与法人、劳动与企业经营加以区别,从而将自然人劳动权利与办企业形成法人的权利区别对待。劳动是公民的天生权利,不应当存在需要政府批准后才能进行的限制。因此,像贩卖雪糕、擦皮鞋、修理自行车、贩卖水果蔬菜、小店铺等等个体劳动和微型的合伙劳动,不应再到工商局注册登记,一些特殊的个体和合伙劳动可以备案。实际上,许多这样的就业行为因注册登记条件繁琐、要求太高,以及注册登记后收费太多而被压抑在萌芽状态。
再次,减轻能扩大就业的个体工商户、微型企业、中小企业的税负。国外对于能扩大就业的行业和企业,在税收方面有多种鼓励政策。
(二)把失业保障、职业培训和再就业有机统一起来。失业意味着劳动者失去了获取收益、维持生计的机会和手段。为了使失业者能够生存,政府具有义不容辞的职责,必须建立失业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对摩擦性、结构性失业者,要采取职业培训措施,使其提高就业能力,适应科技进步和就业竞争的要求,并大力发展再就业工程,促进劳动力就业。
(三)提高劳动就业的组织化程度
在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双方由于组织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往往是需求方(组织程度高)处于有利地位,而供给方(分散化)处于不利地位在就业条件、工资报酬等方面处于被动。市场经济国家在长期的市场经济实践中,逐步形成有组织的劳动交换方式,使供给方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工会组织在维护劳动者权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也应重视工会组织在保证劳动者就业和收入权益方面的积极作用,逐步提高劳动就业的组织化程度。
(四)大力发展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
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在劳动交换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劳动力市场发育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比如西方的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非常发达,对达成劳资交易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也要大力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完善职业介绍机构及其自律性机制,使中介组织真正发挥促成劳动交换,沟通就业渠道的重要作用。
(五)加强和改善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
单纯的市场配置会产生劳动力市场的失灵,这也是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实践的基本经验,国家干预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是一种客观需要。首先要加强劳动力的法制管理,完善劳动力市场立法,包括劳动法、促进就业法、劳动安全法、劳动者权益保护法等,使法律体系完善;其次要通过公共支出扩大就业渠道,救济失业者,实行就业的再培训等,使就业的路子更为宽广;再次是要实行长期稳定的就业政策,使就业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综合配套,尽可能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目标。
(六)多方筹集促进就业资金,加大对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投入
在城镇面临着并轨大趋势的情况下,要求政策重点从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向既要保障生活,更要促进再就业的方向转变。使增加就业投入的强度与并轨步伐相适应,并促进并轨工作。建议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就业投入。
第二篇:我国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1目前我国下岗职工的现状 1 1从年龄上看,以中年人居多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16—24岁年龄段的占11%:在25 44岁年龄段的『与70.5%;45岁以上的占18.5%。下岗职工的绝大多数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重。中年人下岗人员居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注重外在的东西,如设施外观是否豪华气派,职员是否年轻漂亮,认为大龄职员老气横秋,会影响企业形象。另一方面,许多单位的主管人员大都在40岁以下,这些管理人员认为,下属年龄超过自己便不好管理。如今选择员工时更多的是讲究“拿来就能用,,而大龄劳动者由于体力、精力跟不上,工作很难安排。干体力活,身体吃不消:干脑力活,精力不充沛。对于企业流行的岗位轮换、身兼数职的工作方式更难以适应。加上由于我国的特殊历史,造成40岁以上的中年人普遍知识水平不高、技术层次较低,而且他们当中许多原来是国家企事业单位正式职工,如果录用他们,要给予相应的工资待遇,还要接续社会保险。相比之下,录用年轻人,既好使唤,人力成本又低廉。1 2从文化构成看.低学历者占绝大多数
抽样调查显示:小学以下学历者占13.9%:初中以上学历者占56.7%:高中学历者占27.2%:大专以上学历者仅占2。2%。用人单位或为追求虚荣、讲面子,或为储备人才,往往“非本科以上学历免谈’:让低学历者欲哭无泪。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劳动者技术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低文化程度的失业人员只有通过参加培训,提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提高下岗职工的文化素质,是帮助下岗职工重新就业的重要手段。
2目前影响职工再就业的主要问题 1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下岗职工再就业难解后顾之·陇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汁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却承担职工医疗、养老、住房等各种生活保障福利待遇,社会保障体系处于不健全的状态: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严重滞后,覆盖面缺口较大,使职工不敢也不愿离开企业去承担风险,他们担心再就业后,以前的工龄接续、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得不到保证,不敢轻易与原企业脱离劳动关系:担心新的工作岗位缺乏稳定性,就业再失业,尤其是40岁左有的下岗职工,上有老,下有小,负担重,更难割舍与现有企业的关系。2.2企业措施不配套,一些相关规定落实无力
调查发现,一些企业在下岗问题随意性很大,往往不是根据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定编定岗,科学预测人员结构,确定下岗人员数量,而是下岗定“指标”增效无责任:有些企业在下岗职工程序上不经过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领导说了算,个别企业甚至把下岗看作是裁员的良机,惩罚职工的手段。近年来,政府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制定了不少关于下岗再就业的政策和规定,但总体还缺乏系统性和职能部门之间的整体配套措施,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监督、检查和制约机制力度不够,有些政策得不到很好的落实。a解决我国下岗再就业问题的新思路 3 1实施就业需求与就业供给并举战略 当前,我国就业存在需求不足与供给过剩并存的矛盾.这一矛盾已成为解决再就业问题的主要制约因素:
(1)现有就业需求不足,岗位缺口巨大
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需不旺,经济增长缓慢,导致就j【k需求下降:二是劳动力就业主渠道的吸纳能力锐减,我国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国企业、集体企业近年来一直不景气,不仅不能再成为就业需求的增量所在,现在的从业人员数量也已经出现减少的局面:三是现有岗位已在大量压缩,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步伐的加快,国有企业岗位数量的需求存量大大削减,传统行业将进一步释放出过剩人员。(2)就业供给过剩,就业压力增大
主要来自这几个方面:一是已经结存的大量失业,下岗人员,至少还有800万以上下岗职工需要再就业:二是大量新增的青少年劳动力:三是以后几年仍将有相当数量的体制内冗员被排出并需要再就业,这其中包括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分流人员:四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使城镇就业供给增加。面对现有就业需求不足与就业供给过剩的双重压力,单纯依靠经济发展增加对就业的需求已不能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而应对就业供求进行双向统筹协调,从就业需求方面,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劳动力总需求量;从就业总供给方面,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减少就业的过度供给,逐步降低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3 2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劳动、人事、工商、税务、城建、市容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不要一头热、一头冷,一方面使劲干、一方面在狠劲拆,只有拧成一股合力,才能解决好问题。在舆论宣传方面,新闻媒体不要只关注歌舞升平、一掷千金的款爷们的生活,而要宣传艰苦奋斗、创业成功的先进人物的事迹,引导人们注重艰苦奋斗,注重实际,转变观念。3.3进一步扩大就业需求,创造就业机会(1)扩大投资规模,增加就业岗位
国际经验表明,从事大规模基础设旖投资,是刺激经济增长最有效的政策工具,依靠劳动密集型方式发展基础设施,能够促进高就业增长。在我国,从长远看,扩大投资和加快经济发展,刺激需求,开拓市场,是增加就业总量的重要途径,但扩大投资应解决好以下几个矛盾:第一,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高投资、高增长与低效益、低就业的矛盾。将投资数量和质量统一起来,减少无效投资,避免因投资浪费和效益差而不能增加就业岗位。第二,解决扩大投资与投资方向错位的矛盾,今后应注重为积累资金选难投资领域,开辟市场前景广阔、消费潜力大的新领域,适当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倾斜,扩大对基础设施,公共工程项目投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三,处理好国家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关系,在当前需求不旺的形势下,应制定鼓励非国有经济积极投资的政策,补充国家积累资金的不足,增加就j№机会。(2)开放各类市场,促进就业增长
目前我国金融、建筑、电信等行业市场发展存在的第一1个问题便是投资主体较为单1,以国有、集体单位为主,外资和国内民间投资份额较小。要进一步促进这些行业内部的竞争与发展,同时扩大新的岗位,就必须加快这些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首先,要逐步开放银行和保险服务市场,允许国内外投资者进入,就等于扩大新的就业岗位。其次,对外开放建筑业市场,建筑业是很需要的劳动密集型部门,其开放潜力巨大,吸引外资进入国内建筑业市场,有利于促进国内与国外竞争,提高工程质量,扩大就业容量。再次,开放电信服务业市场,电信服务业既是未来增长潜力最大的市场,也是吸引国内投资最有潜力的部门。目前,我国邮电通讯业国有经济比重过高,几乎是独家垄断,应允许国内国外投资者进入电信服务业市场,参与公平竞争和公开竞争,这本身会成倍地扩大该领域的就业规模。
为了更 好地 做好下岗职工的工作,促进企业的改 革、发展 和稳 定,发挥 积极 作用。日前,就北京铁建公司人才劳务中心下岗职 工的状况,下 岗职工产生的原因、历史背景 及如何做 好下 岗职 工工 作等,进 行了全面深 入细致的调 查分析。
人才劳 务中心截止到2 O1 1 年底,共有下岗职 工3 4 4人。其中 : 男职 工28 8 人,女职工 5 6 人 ; 干部3 0 人,工人3l 4 人。
1.2下 岗职工 目前生活状况 目前根据 对下 岗职 工的摸 底情 况,有 l 0%的人 自谋出路,而大部分 员工是 没有上岗能力的。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偏低,而且面临着市场物价的增长趋 势,下岗职工生 活大 多比较困难,申请 困难 补助的较多。
.3下岗职工重新上岗需求情况。首先,我们的下正式下岗人员的部分待遇。如政府给予的下岗人 员再就 业基金,国家正式 颁布的下岗证等。因此,他们下岗后要想到社会上寻找再就业渠道是相 当困难的。其次,他们的基本生 活费要 比社 会上正式 的下岗人员基本生活费 高,所以,他们还不想完全脱离企业,在企业 内部要 求再上 岗的愿望也 更强烈,对企业 的依赖性 也较之 社会上的下岗人 员大。当前 公司的施 工生产情况 中急缺 专业技术 的 电工、试 验 工等 工种,还 得持证 上岗,面对这些 条件,下岗员工很难重新 回到这些 岗位 上。虽然 公司十分 关注安排 下岗员工重新上岗工作,也几经努力,从2 0 0 6 年至今公司和各项 目部 已重新安排下 岗员工重新上岗约ll 0 人。
1. 4下 岗职工再就业岗位培训情况
我们 对下岗员工再就业 采取的是 岗前培训,由公司劳资部组 织培训、发证。鼓励中青年职工参加社会上组织 的技术培训教育,结合 自身情况 与当前人才 市场对 自身未来发展重新 定位规 划,努 力在社会 中找到属于 自己的位 置,实现 自身价值。2 造成职工下岗原因分析
北京 铁建 公司 自成立 以来,到二十 世 纪九十年 代中期,一直是 实体型铁路 工程施工企业,自l 9 9 6年铁建公 司在下属单位全面推行项 目管理 后,施 工作业队 的实体型转变为以项 目部经营管理为主的管理型施工企业。这样一来,一大批劳务作业人 员失去 了工作岗位。主要 有以下三个方面。
2. 1客观环境的需要
在我 国经济体 制改革不断深化的 大环 境 下,公 司原有的管理 体制和经 营机制 已 不能 完全适应 市场 经济的需要。近几年,公司为适应 竞争 日益激 烈的 市场 需要,不断 加大企业 内部改革的 力度,包括 用工制度的改革。因此,公司面对残酷 的市场竞争,不得不逐 步实行下 岗分流、减 员增效 的措施,造成 了部分干部、职工下岗。
2. 2 公司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公司针对 管理层次多,机构臃肿,早已不适 应企业经营发展和市场 需求的客观现实。因此,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中铁六局改革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部署,积极稳妥地、逐步地 推行扁平化改革实 施方案,撤销 了公 司下 辖的分 公司,变三级 管理为二 级管理,干 部、职 工分流到 各工管部和项 目部,富余 人 员直 接进 入 公司 人才 劳务 中 心管 理。
2. 3素质能力原因
随 着 公 司管 理体 制 和 经营 机 制 的 转 变,铁建 公司也 由粗放 劳动密集 型管理 向 精细技 术型管 理转化,以及施工 企业生产岗位需 求和优 胜劣汰 等原因,他们多数是六 十至七十 年代参加 工作的下 乡知青、待业 青年、复员军人及 农村顶替接 班的职工子弟,知识层面偏低。在以技术 密集 型为 主体的今天,让他们 与历届大 中专毕业参 加工作的 专业技 术人员来竞 争同一个 技术岗位,他们肯 定处于劣势。所以这部分既无技术水平又年龄偏 大、文化素质较低、所任工种不适 应岗位需 求,确实跟 不上改革 的步伐,则逐 步被淘汰 直至下 岗。而且,国家和企业政 策上 如果没有大 的变化,相 当一部分下 岗员工,短期 内难 以再上岗。
3. 1有针对性的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建立 健全 基础管 理相 关台帐。我们对下岗职工情 况进行摸 底,建立 了包含个人情况、工种情 况、联系方式、现住址及家庭情况 等多项 的《基本情况管 理台帐》,这为人才劳 务 中心 更好 的 对下 岗职 工做好服务、管理工作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还建立 了《 劳动合同管理台帐 》、《 职工社会
保险台帐》、《 职工档案工资台帐》、《 职工收入台帐》 等,这为公司领导及各部门提 供参 考依据和相关信息,为单位用人,个人再上岗,人才劳务中心推荐上岗做 到了底数 清、情况明。对 困难职工建档立卡,随时了解和掌握 下 岗职 工的生活 状况,使我 们的 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为下 岗职工按 时发放工资,准确 交纳各 种保险,及时办理退休的各项手续,各项医疗费用报销工作,办理独生子女手续,集体户 1 3管理工作,建立起来信、来电、来访登记制度,认真对来信、来电、来 访、解答、回复等做全程记录。通过上述基础管 理工作 的加强,为下岗职工服 务奠定厂基础,为发 挥人才劳 务中心职 能作用探索到 了一些途径。4 几点启示
4. 1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是做好下岗职工工作的基础对改革 中出现 的下岗职工这一特殊群体,从思想上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有思想认识正 确 了,才能提高做好下岗职工工作的 自觉性。为此,通过学习“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特 别是胡锦涛总书记“ 七一”讲话 中提 到的“ 立党为 公,执政 为民”,“ 群众利益无小事” 的精神。认识到 公司的下 岗职 工是 我们党领 导铁路 多年以来,由计划经济体制 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渡过程中产 生的特殊群体。下 岗职 工 目前 已占公司,在岗职工 的近2 %。做好他们 的管理和服务,做好稳定工作,就是对公司整体工作做
出了贡献。
4. 2必须认识到,下岗职工是为公司做 出了
特 殊贡献的群体下 岗职 工是 多年为企业深化改革做出个人利益牺牲 的最大群 体。没有他们的 下岗、作 出个人利益的牺牲,就换不来公司改革的进 一步 深化。企 业就不 可能做 专、做精、做强,做大,就 不可能轻装上阵,集中经历开拓 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下岗职工是为公司的改革和 发展做 出了特殊贡献的群体。4. 3 下岗职工是当前公司的弱势群体
下岗职 工是把 青春年华贡献给 计划体制后又最不适 应改革要 求的群体,是最 先
做出牺牲个人利益的兄弟姐妹。下岗后,他们从精神上、经济上、社会上承受着 巨大 的压力,各级领 导对此 必须 有足够的清醒认识。他们为公 司的改革发展,经济上承受了重大牺牲 ; 在 妻子、儿女、亲人面前精神 上承受着重大压力,在社会上为找工作、谋饭碗 一次一次碰壁,自觉不 自觉地受人歧视、瞧不起等等。这些我们各级 领导应该做到经常性 地换位 思考,对他们 身上存在的这样 或那样缺点、弱点,甚至发 牢骚,以及抵触情 绪,就能较快 的给予理解、谅解。就 会按 照我们党的宗旨,按照“ 三个代表” 要求,按 照“ 群众利益无小事 ” 的精神,满腔热情地积极 引导他们、关心他们。在做下岗职工管理工作 中就能 自觉贯彻总书记讲话 中提
出的“ 权 利民所有,情为 民所 系,利为民所谋 ” 的要 求,真心 实意为下岗职工服务,自觉落实好 公 司制定 的 “ 无情 下岗,有情操作,化解 矛盾,理顺情绪,稳定队伍,真诚服务” 的工作方针,就一定能做好下岗职工工作,保持好大 局的稳定。
总之,关心 下岗职工,做好下岗职工工作是建 设和谐企业 的重要环 节,公司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 展观,打造企业核心 竞争力,不断扩大市场 份额,树立 市场信 誉,加 速 公 司发 展,增强经济实力,求真 务实、千方百计解决下岗职工生活上的困难,一心一意为下 岗职工服务,保持稳定队伍,为实现 公司奋斗 目标做 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着力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是“三个代表”的具体实践,是“两个率先”的充分落实,是全面实现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多重的压力
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为国家建设作出过贡献,理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就全国范围来看,整个就业形式相当严峻,我国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当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而下岗人员在就业竞争中又处于劣势,使得当前棘手的就业问题焦点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上,而且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困难摆在面前,但希望也在前方。目前所遇到的困难,是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下岗职工广义上不仅仅包括国有企业改革的下岗人员,包括城市化进程中失去土地的农民,没有了土地,农民也成了下了岗的农民;包括乡镇企业关停并转的分流人员;包括三资企业及民营企业技术更新,产业升级的淘汰人员。这部分人员中再就业成为问题的主要是 “4050”人员,年龄大、文化低、资金少,门路缺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大力开发就业岗位
要解决再就业这个问题,就要大力开发各种就业岗位,鼓励多种就业形式。
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一方面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要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和中小企业,以扩大再就业领域。很多下岗人员由于文化、年龄等条件的限制已无法适应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操作相对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却可以发挥他们的特点。如服装、玩具等行业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但技术要求并不高。还有如旧货业,散布全国的2500多家旧货市场和企业共吸纳下岗职工100多万人。旧货业已成为下岗职工重新施展技能的又一舞台。旧货业的发展,对满足中低收入群众的消费需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旧货业的发展,对安置下岗职工、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据调查,旧 1
货从业人员主要由下岗职工与农民两部分构成,其比例约为3:7,旧货业已成为各地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拓展新兴农业,发展新兴产业,发展适合消费者生活质量提高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要求的新产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绿化布置、家庭园艺装饰、礼仪花卉的需求日趋上升,这个项目很适合都市型服务产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第三产业将成为近一个时期再就业行动的主攻方向。一方面继续拓展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领域。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杨柳在全国餐饮业再就业工作典型企业座谈会上说,餐饮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全国现有350家企业,1800万从业人员。去年我国全社会餐饮业的营业额是4369亿元,而美国1999年的餐饮业营业额就达到了3540亿美元。我国人均年餐饮消费大约是300元左右,美国人均年餐饮消费是1000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美国人均年餐饮消费是我国人均年餐饮消费的27倍。我国的餐饮业企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餐饮业对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要求相对不高,餐饮业的大发展必然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工作岗位。各餐饮企业要通过整合现有岗位资源,挖掘安置人员的潜力,开辟新的服务项目等途径,为下岗失业人员创造优先就业的机会。
另一方面重点发展包括清洁、绿化、保安、公共设施养护在内的社区服务业,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
社区服务业门槛低、投入少、技能要求不高、就业形式灵活,就业岗位更适合下岗失业人员。随着家务劳动和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以及社区自身建设的发展,社区服务业还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四川省提出,将把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作为增加再就业岗位的“新亮点”,以社区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开发托幼托老、家庭病房、代购物品、修理维护等家政服务岗位,物业管理、保洁保绿、商品快递等劳务型岗位,社区治安、市场管理、环境维护等公益性岗位,发展钟点工、季节工等灵活就业形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社区服务业,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开办小餐饮、小商店、报亭、电话亭等个体经济,实现自主就业。
今年成都市在市、区、街、社区四级建立“再就业信息网”,全市883个社区的下岗职工情况,基本可以从信息网上查到。通过这个网络,目前全市已有8万多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这样,在未来我国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的进程中,社区服务业门槛低、投入少、容量大等特点将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为绝大多数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一个迅速实现再就业的渠道。岗位“虚位以待”现象呼唤加强职业培训
我国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但是一些地方时常出现岗位“虚位以待”情况。这一方面是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观念不适应造成的,而更多是自身素质较低导致的。加强职业培训已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迫切要求。
据抽样调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平均年龄为40岁,其中大龄下岗职工占下岗职工总数的30%左右,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0%,初级工及没有技术等级的占50%,在市场就业竞争中明显处于弱势,加强下岗职工的职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迫在眉睫。
劳动保障部提出,要组织社会各方面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免费培训,政府在严格评估效果的基础上,给予补贴。要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下岗职工需要社会的关爱,更需要切实的帮助。劳动保障部要求各地加强街道、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配备专门人员,构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使基层组织机构真正承担起下岗失业人员、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工作。要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加快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及其公开发布系统,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为下岗失业人员求职、创业提供及时、便捷、周到的服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分重视职业培训在促进再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救济保障毕竟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来说,重新上岗,才是让下岗者摆脱物质和心理困境的有效“药方”要提高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帮助下岗职工通过培训掌握再就业的技能和本领,形成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的良性机制。深圳市通过“公开竞争、全方位评价”,从各类社会培训实体中确定了17家培训能力较强、信誉较好的的培训机构,组成再就业培训网络;根据市场需求及下岗员工的具体情况,开设了包括计算机、机电、维修、特种作业、服务等50多个社会需求量较大的培训专业和工种,规定每个下岗员工享有两次减免学费最高可达2000元的技能培训机会。5年来,全市共有5181名下岗员工、4.21万名失业人员参加了就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
优惠政策帮助再就业
各级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和整顿市容时,要统筹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经营场地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可安排相对集中的生产经营性培育性场所等
4111320何培
第四篇: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着力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是“三个代表”的具体实践,是“两个率先”的充分落实,是全面实现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多重的压力
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为国家建设作出过贡献,理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就全国范围来看,整个就业形式相当严峻,我国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当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而下岗人员在就业竞争中又处于劣势,使得当前棘手的就业问题焦点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上,而且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困难摆在面前,但希望也在前方。目前所遇到的困难,是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
下岗职工广义上不仅仅包括国有企业改革的下岗人员,包括城市化进程中失去土地的农民,没有了土地,农民也成了下了岗的农民;包括乡镇企业关停并转的分流人员;包括三资企业及民营企业技术更新,产业升级的淘汰人员。这部分人员中再就业成为问题的主要是 “4050”人员,年龄大、文化低、资金少,门路缺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大力开发就业岗位
要解决再就业这个问题,就要大力开发各种就业岗位,鼓励多种就业形式。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一方面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要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和中小企业,以扩大再就业领域。很多下岗人员由于文化、年龄等条件的限制已无法适应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操作相对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却可以发挥他们的特点。如服装、玩具等行业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但技术要求并不 1
高。还有如旧货业,散布全国的2500多家旧货市场和企业共吸纳下岗职工100多万人。旧货业已成为下岗职工重新施展技能的又一舞台。旧货业的发展,对满足中低收入群众的消费需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旧货业的发展,对安置下岗职工、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据调查,旧货从业人员主要由下岗职工与农民两部分构成,其比例约为3:7,旧货业已成为各地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拓展新兴农业,发展新兴产业,发展适合消费者生活质量提高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要求的新产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绿化布置、家庭园艺装饰、礼仪花卉的需求日趋上升,这个项目很适合都市型服务产业的发展。项目的招标方有强大的花卉基地支撑,投资风险小,且花卉业具有较高的利润和良好的前景,有利于就业困难人群稳定就业。花卉销售历创新高,在忙碌的花商中,有不少是下岗后自谋职业的城市居民已有10年“花龄”的藏女士在济南市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京林鲜花市场拥有一个20多平米的摊位,10年前下岗时,她也曾为今后的出路犯过愁。后来,加入了花卉协会,进入了京林鲜花市场,市场给了我们一些机会:培训插花技术,带我们出去参观学习,提供货源,建立网站,帮我们做宣传,提供一切方便,在这个行业越做越有奔头了。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第三产业将成为近一个时期再就业行动的主攻方向。一方面继续拓展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领域。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杨柳在全国餐饮业再就业工作典型企业座谈会上说,餐饮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全国现有350家企业,1800万从业人员。去年我国全社会餐饮业的营业额是4369亿元,而美国1999年的餐饮业营业额就达到了3540亿美元。我国人均年餐饮消费大约是300元左右,美国人均年餐饮消费是1000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美国人均年餐饮消费是我国人均年餐饮消费的27倍。我国的餐饮业企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餐饮业对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要求相对不高,餐饮业的大发展必然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工作岗位。各餐饮企业要通过整合现有岗位资源,挖掘安置人员的潜力,开辟新的服务项目等途径,为下岗失业人员创造优先就业的机会。
另一方面重点发展包括清洁、绿化、保安、公共设施养护在内的社区服务业,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
社区服务业门槛低、投入少、技能要求不高、就业形式灵活,就业岗位更适合下岗失业人员。随着家务劳动和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以及社区自身建设的发展,社区服务业还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湖北省提出,将把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作为增加再就业岗位的“新亮点”,以社区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开发托幼托老、家庭病房、代购物品、修理维护等家政服务岗位,物业管理、保洁保绿、商品快递等劳务型岗位,社区治安、市场管理、环境维护等公益性岗位,发展钟点工、季节工等灵活就业形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社区服务业,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开办小餐饮、小商店、报亭、电话亭等个体经济,实现自主就业。
今年武汉市在市、区、街、社区四级建立“再就业信息网”,全市883个社区的下岗职工情况,基本可以从信息网上查到。通过这个网络,目前全市已有8万多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安徽省蚌埠市治淮街道光明社区居民刘席英谈起再就业,十分感慨。几年前她从单位下岗后,和爱人一起赋闲在家,生活窘困。在社区就业服务站的帮助下,她办起了这家社区幼儿园,保证了自己生活的同时还吸纳了7名下岗女工就业。刘席英:“如果在社区里没有这个新的再就业服务体系,我不可能有今天新的岗位,更谈不上带动一批下岗女工一同就业。”
这样,在未来我国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的进程中,社区服务业门槛低、投入少、容量大等特点将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为绝大多数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一个迅速实现再就业的渠道。
岗位“虚位以待”现象呼唤加强职业培训
我国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但是一些地方时常出现岗位“虚位以待”情况。这一方面是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观念不适应造成的,而更多是自身素质较低导致的。加强职业培训已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迫切要求。
据抽样调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平均年龄为40岁,其中大龄下岗职工占下岗职工总数的30%左右,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0%,初级工及没有技术等级的占50%,在市场就业竞争中明显处于弱势,加强下岗职工的职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迫在眉睫。
劳动保障部提出,要组织社会各方面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免费培训,政府在严格评估效果的基础上,给予补贴。要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下岗职工需要社会的关爱,更需要切实的帮助。劳动保障部要求各地加强街道、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配备专门人员,构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使基层组织机构真正承担起下岗失业人员、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工作。要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加快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及其公开发布系统,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为下岗失业人员求职、创业提供及时、便捷、周到的服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分重视职业培训在促进再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救济保障毕竟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来说,重新上岗,才是让下岗者摆脱物质和心理困境的有效“药方”要提高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适应就
业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帮助下岗职工通过培训掌握再就业的技能和本领,形成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的良性机制。深圳市通过“公开竞争、全方位评价”,从各类社会培训实体中确定了17家培训能力较强、信誉较好的的培训机构,组成再就业培训网络;根据市场需求及下岗员工的具体情况,开设了包括计算机、机电、维修、特种作业、服务等50多个社会需求量较大的培训专业和工种,规定每个下岗员工享有两次减免学费最高可达2000元的技能培训机会。5年来,全市共有5181名下岗员工、4.21万名失业人员参加了就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优惠政策帮助再就业
各级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和整顿市容时,要统筹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经营场地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可安排相对集中的生产经营性培育性场所等
第五篇: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问题研究
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问题研究
邓文谦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劳动就业问题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积极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下岗失业人员的迫切需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就业再就业方针政策的重要举措,是完善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根本。它必将推动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工作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轨道前进。正是基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本文运用培训的观点,通过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问题的系统研究,找出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存在的主观和客观障碍,结合培训和人力资源理论知识及实际情况,着重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存在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分别从各主体在完善再就业培训中应发挥的作用和完善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措施等两个方面着手,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提出有效的措施和积极完善的思路。全文内容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基本概念以及类型、特点、方式,并且阐述了再就业培训的意义。第二部分分析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现状,总结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为第三部分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对策起着铺垫的作用。第三部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在借鉴国外再就业培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各主体在完善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中应发挥的作用和完善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措施。本文站在劳动力市场就业的角度来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问题作比较深入的探讨,同时借鉴发达国家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经验,提出我国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策略,以达到大幅度地提高下岗职工再就业率的目的,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下岗职工 再就业培训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249.2
【DOI】:CNKI:CDMD:2.2007.055749
【目录】:
中文摘要4-5ABSTRACT5-8引言8-1
1一、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概述11-18
(一)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类型与方式11-1
5(二)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特点与意义15-18
二、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18-29
(一)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发展现状18-2
2(二)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2-27
(三)再就业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7-29
三、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完善29-48
(一)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再就业培训的经验借鉴29-33
(二)各相关主体在完善再就业培训中应发挥的作用33-37
(三)完善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具体措施37-48结束语48-49参考文献49-51致谢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