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大关系》感想(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18:1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十大关系》感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十大关系》感想》。

第一篇:《论十大关系》感想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是1956年毛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毛主席在这篇讲话中,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十大关系分别为:

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但决不可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内地工业必须发展

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防不可不有

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之间的关系

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要处理好,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

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

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七、党和非党的关系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第一点,应当肯定,一九五一年和一九五二年那一次镇压反革命是必须的。对待反革命分子的办法是:杀、关、管、放。

第二点,应当肯定,还有反革命,但是已经大为减少

第三点,今后社会上的镇反,要少捉少杀

第四点,机关、学校、部队里面清查反革命,要坚持在延安开始的一条,就是一个不杀,大部不捉。

对一切反革命分子,都应当给以生活出路,使他们有自新的机会。

九、是非关系

党内党外都要分清是非。

对于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允许他们继续革命。

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

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

读完《论十大关系》,再次被毛主席的高瞻远瞩所折服,他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带领中国了走向独立自主的道路,他也是个优秀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做了铺垫。在这次的分析中,他深刻地看到了国家经济和政治建设上的种种问题,并用矛盾论和辩证法加以分析,提出了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个方面的建议。

从这十大关系论中,毛主席向我们指明了经济建设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位置和第一重要性。十大关系论都是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创造最适宜的条件,争取动用各种有利因素、规避不利因素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历史也已经证明,十大关系论是正确的,直到今天,它的部分理论仍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先说说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吧。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必须有和谐的内部环境和相对稳定的外部条件,这两者缺一不可。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是影响国内和平环境的首要因素。毛主席提出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我国现行的民族政策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提倡“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帮助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等等。但近年来发生了不少少数民族闹独立的事件,其中以藏独和疆独为甚。明显在处理这一关系上,国家做的还不够好。个人觉得这是少部分狂热分子在闹事,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和汉族仍是相处融洽,我们需要做的是一如既往地帮助少数民族发展,坚持民族平等,并更加设身处地地去为他们谋福利。当众心所向之时,也就不怕少数人的破坏了。

再看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中国如今已经成功融入了世界,在各领域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引进来,走出去”,我们都做到了。可是中国也正在渐渐的迷失当中。毛主席告诉我们,“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我们只做到了前面半句话,却没有重视后半句。我们在很多领域上都缺少那么些许中国特色。其中最可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流失,我们的传统文化几乎被全盘否认,韩流美流等各种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着我们的文化体系。

就拿日前最火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来说,在国内引起一大波青年男女的迷恋痴狂,国内很多明星也加入自动推荐的行列。而同时期国内播出的《我是歌手》节目和《新闺蜜时代》电视剧则倍受冷落。这看似只是电影电视剧行业的竞争,实则它不仅仅是娱乐层面上的入侵,同时也是经济层面上的竞争。韩剧的火热也同时带动了韩国的饮食、服饰、旅游业的极大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面临着意识形态被入侵的潜在危机。韩流文化的入侵已经逐步影响着中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它影响着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审美方式和成才方式。当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被同化的时候,无疑也是这个国家灭亡的时候。从国家长久的文化安全计,我们更应该对各种文化的入侵予以重视,加大力度发展本土文化。

第二篇:读《论十大关系》感想

《论十大关系》读书心得

其实在我高中第一次听到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时,我就想读一读它了,因为这个书名就很是吸引人。论十大关系,到底是哪十大关系呢?这是第一点吸引人的地方;他们之间又有些什么关系呢?这是第二点吸引人的地方;这些关系又与我们有什么联系呢?这是第三点吸引人的地方……还有诸如此类很多的疑问,带着这些疑问,我在最近一周终于抽空去领略了一下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思想结晶。

首先,我终于搞明白了到底什么是十大关系。十大关系即:(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如何处理这十大关系即十大矛盾,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而提出这十大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至于什么是积极因素?毛主席说道:“在国内,工人、农民阶级是基本力量,中坚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力量是消极的因素,但我们仍需要做好工作,尽量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中立,反动的可以分化和利用。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在十大关系中,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是重点,需要加重对轻工业和农业的投资,使其能更好的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不能目光短浅,认为要重工业就要加重对它的投资,这是假要,从长远来看是对重工业的发展不利的。在对沿海工业的建设上,毛主席全面透彻的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局势,认为侵华战争和新的世界大战在短时间内是不太可能发生的。所以有必要在沿海大力建设一些工业基地,充分利用好沿海的地理优势,为内地的工业建设做基础。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没有国防的保障是不行的。但是国防开支占国家财政预算的百分之三十只能妨碍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起来,就没有经费去搞科研,就造不出原子弹,反过来,国防势必就会发展不起来。所以,只有精简军队,节省部队开销,投资到经济建设上,才能更好的为提高国防实力做贡献。

另外,处理好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名族的关系,也都是为了能更好更快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而提出的,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给经济建设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团结、高效的环境氛围,促进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发展的质量。

至于处理好党和非党、革命和反革命、是和非、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一方面能够为改进党在一些问题上的不足提供建议,指出缺点。使得党能够更健康的成长,在为人名服务上更有效更实在。另一方面,又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调动积极性,取长补短,改进方法加快效率。

总之,我在看完《论十大关系》后的总体印象就是:毛主席高屋建瓴的概括性的指出了我国当时面临的迫切需要关注重视的问题,并采取中庸的思想,对任何事物都辩证的分析后,一分为二的提出了相应解决的办法,值得注意的是,伟人就是伟人,看问题永远是从长远的角度去分析,因此解决的方案看上去就对当时好像是有百害而无一益,但对今天的我们却是福泽万家。起码,现在社会的发展还没有证明他是错误的。读完文章后,我出来加深了个人对毛主席的崇拜外,更从中学习到了一些东西。首先,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有志青年,我们就必须对我们身处的社会能够有一个深刻透彻的认识,能正确的分析时局的变化,预测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理清主次矛盾。其次,我们不应该鼠目寸光的只看到眼前的变化对我们的现在生活有带来什么损失,而应该从长远的眼光去审视它们对我们的名族发展,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展是否有好处。只有心系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才能为自身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篇: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是在社会主义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成功的前提下,针对一些错误及不足处进行纠正。以下是我个人对《论十大关系》的理解:

经济上:发展农业,轻工业来辅助重工业的发展;发展沿海工业来辅助内地工业。做到了以先进带动落后,从而促进了两方面的共同繁荣。找到了我们的不足之处,针对性的发展。另外,注重国家,生产单位,同个人利益的统一,有利于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为国家做更多的贡献。

政治上,在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之下,扩大地方的权力。这样能使地方办更多的事,使人民更贴切了解中央的路线方针,及相应的政策。同时确定了我党和其他党派的和平共处,相互监督的原则,为以后的和平共处做了铺垫。

军事上,注重建设国防,同时将投入的经费来控制在一定的比例上。将更多的经费投入经济建设上来。不在带一味的强调军事上的强悍及数量上的优势。

民族上,反对大汉主义,帮助其他少数民族的发展经济等。每个民族都是平等的,都是中国的一部分,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样加强了中央对偏远地方的控制,赢得民心。

文化上,注重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吸收优秀的文化来帮助中国提高科学技术及民族素质。

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讲话。毛泽东在理论上正确的指出了我们当时的矛盾及问题,并且指出了改进的反复发,前进的道路。在当时落后的情况下,能分析出我们社会存在的症结所在,是非常不容易的。不管日后是否能贯彻以上的指示,但《论十大关系》为当时的我们明确了目标,指引我们前进。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辩证思想,用矛盾的,两面的角度考虑问题。文章中,不仅考虑了工业,又考虑到了轻工业;不仅考虑到了集体利益,又考虑到了个人利益;不仅考虑到我党,又考虑到了其他政党等等。对于学习而言,我应该重视文理的兼修,重视劳逸的结合;其次,对于生活而言,我应考虑到集体与个人利益的统一。《论十大关系》是一篇值得我们反复探究的著作,无论是当时还是对于现在都有其深远的影响。

第四篇:《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是毛泽东花一个半月,听取中央政府34部门的工作回报后,在56年5月2号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做的报告。从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等十个方面论述当时中国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主要的问题。属于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积极探索。在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初有益的探索。《论十大关系》涉及我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毛泽东深刻的认识到重工业对一个后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只有拥有独立的工业体系,才能不受制于人。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50年代末中俄关系的恶化,就体现要想不受制于人,必须有自己的高科技体系和工业体系。不论是中苏的联合舰队,还是长波电台,如果中国人不明白这些高技术,不能造出自己的舰队和电台,这些只能是受苏联控制。农业和轻工业的作用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于维护币值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同时又有利于重工业的交流与发展。对于农业的发展,毛泽东重视高科技的作用,如袁隆平的两系杂交稻,引进美国高产化肥技术等,重视人民的作用。但是,过低的压低粮食价格,不利用农业的长久发展。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沿海的地区要利用好原有的工业基础,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处于战争布局的考虑,要平衡工业分布,新建的工厂要大部分放在内地。现在很多人都说,我们备战了那么久,没有发生战争,浪费了大量的物资,拖累了国家经济建设。以代表的就是国家大规模的三线建设,浪费了大规模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我们要明白当年苏联陈兵中苏边境百万,我们能不准备吗?正是我们充足的准备,才是我们避免了战争,如果,没有准备,疏于防范,可能真的就有战争发生,这样的损失是不是更大。备战和防灾是一样的,我们都是防范于未然。又有人说当今的战争,全是高科技,导弹,卫星致盲,网络战等,你平衡工业布局有什么用?毛泽东的观点就是要做好战争准备,我们随时能打仗,敢打仗。如果让内地有了工业基础,我们就有了战争的战略缓冲地带,犹如二战中的苏联的西伯利亚工业基础。就是我们有了组织反击的能力,不管是再高的科技,也是不能一下把我们这么大一个中国消灭掉的。对印度的自卫反击战,我们打的是多么有战略,有战术,基本上和古巴导弹危机同起同落。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毛泽东重视经济建设,降低军费,裁军。保证国家的财政更多的用于经济的建设。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重要基础,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需要的良好的国际环境的保证。同时毛泽东尤其重视核技术的发展,重视高精尖国防工业的发展。军工技术的进步,同样促进民用技术的发展。特别就是民用大客机运10,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并试航成功。

但是毛泽东从来就不是个教条主义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始终认为苏联的建设是先例可循,但不能照搬苏联经验,应该从中国实际出发。证实毛泽东这种态度的最好实例,就是中国走了条和平的而有别于苏联的镇压和剥夺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思想就愈来愈明显。

《论十大关系》就是这一思考的重要成果。毛泽东曾说过:“建国后,前8年照抄外国经验,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应中国的路线,开始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他还说“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就是同苏联作比较。除了苏联办法以外,是否可以找到别的办法比苏联、东欧各国搞得更快更好”。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总结批判充分暴露了苏联模式的弊端。毛泽东“以苏为鉴”的思想更加明确了,如何避免苏联走过的弯路和如何突破苏联模式的问题便提上了议程。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们还想走?”提醒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要引以为戒。

促使我国必须突破苏联模式更强烈的动因,则是仿效苏联给自己带来的诸多问题。我国采用苏联经济模式在“一五”计划期间对有效地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重点项目建设,对发展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保证市场稳定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一五”后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经济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这种模式的弊端就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体现在:

1、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难以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拖了生产力发展的后腿

2、在经济管理工作中,中央集中过多,国家统的过死,压抑和限制了地方企业的积极性和机动性

3、在经济运行中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调节作用,既影响了流通又影响了生产

4、在分配上存在着重积累轻消费的现象,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些都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说明苏联模式已不能适应包括苏联自身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有别于苏联的具有自己特点的中国经济模式。主要有:

1、在工业化道路上,不是以重工业挤轻工业和农业,而是农、轻、重协调发展。苏联工业化道路是以重压轻,以重挤轻,用剥夺农民的办法,通过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剪刀差实现高积累来发展农业,结果造成重工业的片面发展和农业、轻工业的落后。中国“一五”计划直接受苏联影响,对农业和轻工业重视不足。毛泽东对这种情况深为忧虑,及时纠正了这种错误认识,指出必须用多发展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他从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并把这提高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来认识。毛泽东指出:“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毛泽东提出的这种与苏联不同的实现工业

化的道路的具体途径,使50年代中期我国在农轻重比例关系上处理得比较好。

毛泽东探索有别于苏联的经济模式是在50年代初中期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当时对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不可能象今天这样充分和深刻,因而这种探索难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也难免有失误。我们不应过分苛求一位探索者,因为探索真理终究比占有真理更可贵。无论如何,毛泽东毕竟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已成为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为今天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作了一定的准备。可以说,我们今天经济建设的成就是站在毛泽东这个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所取得的。我们不能忘记毛泽东的艰辛探索,我们不能割断历史。

第五篇:《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读毕《论十大关系》,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在1956年,国家主席毛泽东根据中央农业、工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国实际出发,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着手探索了当时中国与苏联的不同,并从中总结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问题,归纳出了中国面临的十大问题,并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做了题为《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历史发展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们中的国情和历史发展情况以及发展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以此为起点,我们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初有益的探索。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十大关系分别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与非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那么,该如何面对这些关系,解决其中蕴含的矛盾呢?毛泽东给出了自己的扼要分析。

众所周知,建国初期,因为国内国外、主观客观等一系列因素,我们学习和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来搞我国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学习与模仿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选择。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是二、三十年代苏联实行“一五”“二五”计划中逐步形成的,是在国际形势日益恶化,新的世界大战日益逼近,严重威胁社会主义苏联的生存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后有限的实践经验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设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刚刚完成的时候,中国的政治经济模式都受到苏联的很大影响。但是中国不是苏联,马克思主义也并非僵化的教条主义,为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真正适合中国的发展方式,我们国家要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出现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制定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方向方法,根据这些教训,少走弯路,引以为戒,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对于当时,苏联的建设模式的主要 特点是:

1、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实行了以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为前提,以重工业,包括国防工业优先发展为核心的高速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

2、在经济制度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并实行与之相适应的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

3、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由国家行政手段调节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在运行机制上排斥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

这一模式在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战中曾显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1940年初步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用10年左右时间,跑完了欧美先进工业国家100年的工业化路程,并在50年代初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这更增强了对我国的吸引力。因而我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化三改”过程中引进了苏联的经济模式。但是,在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基本形成了,它明显带有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的目标与苏联相同即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以行政调节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主要体现在:国民经济只剩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分为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两个层次;取消市场,实行粮棉等重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以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生活;分配领域中实行低消费,高积累并趋于平均主义。

但是,毛泽东从来就不是个教条主义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始终认为苏联的建设是先例可循,但不能照搬苏联经验,应该从中国实际出发。所以,在毛泽东的英明带领下中国走了条和平的而有别于苏联的镇压和剥夺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并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国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思想就愈来愈明显。

毛泽东曾说过:“建国后,前8年照抄外国经验,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应中国的路线,开始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他

还说“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就是同苏联作比较。除了苏联办法以外,是否可以找到别的办法比苏联、东欧各国搞得更快更好”。

所以,在1956年,在苏联模式的弊端暴露的时候,毛泽东“以苏为鉴”的思想更加明确了,如何避免苏联走过的弯路和如何突破苏联模式的问题便提上了议程。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们还想走?”提醒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要引以为戒。

在第一个“一五”的时候,我国采用的正式苏联的模式,在这期间对有效地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重点项目建设,对发展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保证市场稳定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一五”后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经济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这种模式的弊端就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

1、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难以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拖了生产力发展的后腿;

2、在经济管理工作中,中央集中过多,国家统的过死,压抑和限制了地方企业的积极性和机动性;

3、在经济运行中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调节作用,既影响了流通又影响了生产;

4、在分配上存在着重积累轻消费的现象,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这些都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说明苏联模式已不能适应包括苏联自身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有别于苏联的具有自己特点的中国经济模式。

这样的模式主要有:

1、在工业化道路上,不是以重工业挤轻工业和农业,而是农、轻、重协调发展。苏联工业化道路是以重压轻,以重挤轻,用剥夺农民的办法,通过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剪刀差实现高积累来发展农业,结果造成重工业的片面发展和农业、轻工业的落后。中国“一五”计划直接受苏联影响,对农业和轻工业重视不足。毛泽东对这种情况深为忧虑,及时纠正了这种错误认识,指出必须用多发展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他从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并把这提高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来认识。毛泽东指出:“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毛泽东提出的这种与苏联不同的实现工业化的道路的具体途径,使50年代中期我国在农轻重比例关系上处理得比较好。

2、在分配上,提出必须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一条中,毛泽东指出:“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人和工厂,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在国家和职工的关系上,他指出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既要不断地保证增加国家的积累,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又要使劳动者的收入每年有所提高。在国家和农民的关系上,他鉴于苏联推行义务交售制把农民挖得很苦,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的做法,主张要“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在工农业产品交换中,要“采取缩小剪刀差,等价交换或近乎等价交换的政策”,“在合作社的收入中,国家拿多少,合作社拿多少,农民拿多少以及怎样拿法,都要规定适当。”这对于纠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重积累轻消费的倾向,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农民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3、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反对中央集权过多,主张给地方和企业以适当的权力。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毛泽东对此是不赞成的,他在中央与地方的关

系上,指出“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但毛泽东认为既要反对片面强调高度集中统一的倾向,又要反对那种不服从统一指挥而搞绝对独立的无政府主义倾向。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还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可供借鉴,“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很注意的。它们的制度和我们的制度根本不同,但是它们发展的经验,还是值得我们研究。”这里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注意解决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过程中,毛泽东已敏锐地察觉到不应该把企业看作国家机关的附属物,应适当扩大企业的权力。掌握一定的自主性。在《论十大关系》讲话后不久,他就提出允许企业成为“公开合法的半独立王国”。这里毛泽东实际上已经提出了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重要思想,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而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的论述中,毛泽东就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情况下,从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比较落后这个客观事实出发,利用个体经济和某些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补充,搞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要性,并称之为“新经济政策”。这是他企图突破苏联单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固定模式的一次可贵尝试。在同年召开的党的八大会议上,陈云等同志还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即国有经营为主体,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为主体,个体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对市场的作用有进一步认识。

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还指出要鼓励沿海工业的发展以促进内地工业的发展,加速经济建设以支持国防建设。以上这些思想尽管总体上还未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认识上也有局限性,但它们实际上已经明确或模糊地提出了中国自己的经济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已开始突破苏联经济模式,显露了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一束可贵的思想火花。令人遗憾的是,毛泽东在实践中

没有把这些有益的探索和突破贯彻下去和进一步深入,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运动中重新陷入过去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并且日益僵化。

《论十大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革的一个优秀成果,同时又对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指导意义。虽然它的许多可贵思想后来没能坚持下去,但是却具有很深远的现实意义。仅从改革的具体内容上看,如:“调整产业结构,强调农业的战略地位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等,仍是今天改革需要解决了的问题。而毛泽东对探索有别于苏联的经济模式是在50年代初中期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当时对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不可能象今天这样充分和深刻,因而这种探索难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也难免有失误。我们不应过分苛求一位探索者,因为探索真理终究比占有真理更可贵。无论如何,毛泽东毕竟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已成为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为今天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作了一定的准备。可以说,我们今天经济建设的成就是站在毛泽东这个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所取得的。我们不能忘记毛泽东的艰辛探索。

总而言之,《论十大关系》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的序幕。在《论十大关系》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开拓者先驱的飒飒英姿,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前进路上的坎坎坷坷,看到的是中国未来的闪闪曙光!

中国需要更多的像毛泽东一样的开拓先驱,需要更多的像《论十大关系》一样的指路明灯。

中国加油!

下载《论十大关系》感想(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十大关系》感想(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很早就听说过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但一直没抽时间来拜读,今天读了这篇论文转变了一些对伟人毛泽东一些看法,过去由于毛泽东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犯的一些错误的,个人误以为......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要想了解毛泽东思想就不得不提《论十大关系》,这篇文章涉及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方面,里面的论述对党和国家的发展 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有些理念,在之......

    读后感-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对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启示摘要本文回顾了《论十大关系》一文的产生背景和主要内容,结合中国当今的发展趋势,分析了《论十大关系》对当今中国发展的理......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建国初期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为共产主义的中国指明了方向。它是一篇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极为重要的著作。《论十大关系》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建设......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读书笔记——《论十大关系》2013,5,25《论十大关系》读书笔记 我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同时,我研读了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读完之后深有感触......

    《论十大关系》心得体会(★)

    《论十大关系》心得体会 我们小组在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同时,选择了对这篇毛主席写的《论十大关系》进行品读,读完深有感触。这部著作涉及我......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读《论十大关系》有感 桐姓名:邓 学号:101301402003 班级:法律系法本10级(2)班关于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以前只是听老师说,都没有细细的品读过,但最近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论十大关系》读书笔记

    《论十大关系》读书笔记 近日,通过上毛泽东概论课的王纯老师的作业要求,我有幸拜读了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 195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的一些领导同志,在听取了中央......